CN108242473B -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2473B
CN108242473B CN201611215902.2A CN201611215902A CN108242473B CN 108242473 B CN108242473 B CN 108242473B CN 201611215902 A CN201611215902 A CN 201611215902A CN 108242473 B CN108242473 B CN 108242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oating
super
packaging
photovoltaic modu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59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2473A (zh
Inventor
施正荣
龙国柱
刘皎彦
练成荣
王伟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159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2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2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2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3Powdery pa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包括层压结构,所述的层压结构由第一封装部、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和第二封装部层压而成,其中,所述的第一封装部包括透明薄膜层,所述的透明薄膜层由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所述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本发明成本低、重量轻,不仅在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轻量化,从总体上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非常适合在光伏建材领域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进一步地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外观色彩的自由选择和变换,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彩色光伏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了该彩色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社会,能源矛盾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发展各类清洁能源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光伏行业快速发展,技术更新逐步加快,目前光伏行业正向产品多元化发展,建筑光伏则是世界光伏发电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现有技术中主流的太阳能电池片颜色呈深蓝色,封装组件后,由于叠加了EVA层和钢化玻璃层,故而光伏组件整体显示为黑色,色彩单一。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市场不仅对光伏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而且也对光伏组件的外观颜色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是由于建筑光伏一体化概念在光伏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对于作为建筑材料的光伏产品,人们希望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装扮自己的建筑,彰显建筑的个性,这就要求光伏组件具有各种颜色以适应美观的要求。
为了满足光伏组件具有不同颜色的市场需求,目前已有一些技术方案公开用于制作彩色光伏组件,如公开号为CN10528072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彩色太阳能电池,包括背电极层、设置在背电极层上的活性层以及设置在活性层上的滤波层,由于该专利技术其在活性层中设置滤波层,滤波层对电池表面的反射光在全色域内进行窄带调制,以使电池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此技术方案工艺条件非常复杂,仅存在于实验室研究中,目前很难产业化。
如公开号为CN2035364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彩色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上下平面迭合的透明表面层、光伏电池片和背板,透明表面层采用彩色环氧树脂层,然后该热固性的彩色环氧树脂层存在耐候性不足,即使在彩色环氧树脂层表面涂覆氟塑料涂层,仍存在于耐候性不足,成本高等缺点。
如公开号为CN2050508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具体通过在太阳能电池串的焊带本体前侧表面设置具有特征颜色的膜层,同时通过透明粘合层和透明前板可以观看到该具有特征颜色的膜层,进而来实现光伏组件颜色的可选择性;由于该技术仅为通过焊带上设置颜色膜层所实现的彩色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该方法工艺步骤繁琐,效率低下,不适合进行推广应用,而且仍然采用透明玻璃前板,重量重,不利于光伏组件的安装施工。
又如公开号为CN20396710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彩色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太阳能电池正面覆盖一层透明主动显色膜,其透明主动显色膜包括多个透明LED或OLED发光元件,通过控制驱动电压来控制多个透明LED或OLED的发光色彩,但会存在LED或OLED光衰减而造成颜色的失真和缺陷、LED或OLED工作过程中温升而造成的发电效率降低等现象。
再如公开号为CN203347123U、CN103367549B、CN102790124A等中国专利均公开了彩色太阳能电池组件,均采用了彩色太阳能电池片,但彩色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不仅如此,上述专利所公开的彩色太阳能电池组件由于皆采用传统钢化玻璃作为封装材料,仍存在着重量重,安装劳动强度大,实施困难等缺点。
如图1所示,现有典型的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通常也叫层压件)是通过依次将超白钢化压花玻璃21、第一EVA膜22、彩色太阳能电池串23、第二EVA膜24以及背板25叠合层压而成的,其中:超白钢化压花玻璃的密度达2.5g/cm3,而其常用厚度为3.2mm,因而该钢化玻璃玻璃每平方米重量高达8Kg,由该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组装成的光伏组件通常质量较大,其重量每平方米达到10Kg以上,该光伏组件再安装支撑结构,光伏组件每平方米的重量至少达到12Kg以上,当其应用在建筑物顶部或墙面等场合中,对光伏组件的支撑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工程建设难度以及安装的成本,具体表现为:在建筑物顶部或墙面安装过程中,存在重量重,安装劳动强度大,实施困难;特别在有一些场合由于建筑承重载荷的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光伏组件。
因此,市场迫切需要寻求方法来解决现有彩色光伏组件中封装材料重量重、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在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且又能有效实现光伏组件外观色彩的自由选择和变换,增强光伏组件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成本低、重量轻,不仅在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轻量化,从总体上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非常适合在光伏建材领域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进一步地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外观色彩的自由选择和变换,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美观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包括层压结构,所述的层压结构由第一封装部、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和第二封装部层压而成,其中,所述的第一封装部包括透明薄膜层,所述的透明薄膜层由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所述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
优选地,所述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基体材料采用PET、PE、PVC、TPU、BOPP的任意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的混合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透明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05mm-1.5mm。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封装部包括封装层,其中,所述的封装层由30-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70重量份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所述的纤维布上;其中,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剂,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包括超耐候聚酯树脂和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所述的纤维布由纤维材料织造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封装部还包括封装层,所述的封装层位于所述的透明薄膜层的上方,其中,所述的封装层由30-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70重量份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所述的纤维布上;其中,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剂,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包括超耐候聚酯树脂和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所述的纤维布由纤维材料织造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5-25%,所述的固化剂是封闭型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羧基聚酯、氢化环氧、GMA丙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还包括助剂,所述的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5-50%,所述的助剂是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的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重量份占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2-20%,所述的固化剂是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偏苯三酸三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羟烷基酰胺、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的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或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其玻璃化温度范围为50-75℃,粘度范围为15-200Pa·s,所述的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羟值范围为30-300mgKOH/g,所述的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酸值范围为15-85mgKOH/g。
优选地,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还包括助剂,所述的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3-40%,所述的助剂是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四溴双酚A、十溴二苯乙烷、磷酸三甲苯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硫酸钡、钛白粉、炭黑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的封装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a)、将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通过涂覆装置均匀地涂覆在所述的纤维布上;
b)、通过加压加热使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与所述的纤维布实现热粘合;
c)、将上述步骤b)完成热粘合的粉末涂料与纤维布进行分段裁切;
d)、得到所述的封装层;
其中,所述热粘合过程的加压范围为0.05-0.25Mpa,所述热粘合过程的加热温度范围为90-130℃,加热时间范围为5-20秒。
优选地,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器和接线盒,通过连接器实现层压结构与接线盒的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包括压接端子和热缩套管,位于所述的连接器两端的电缆线卡接入所述的压接端子,所述的热缩套管包围压接端子。
优选地,一种如上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层压结构采用层压工艺制备而成,其中,层压工艺包括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加热阶段和第三加压冷却阶段,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10-13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6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31-20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12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范围为25-60℃,施加压力范围为0.05-0.25Mpa。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有效实验确定,本发明专利所述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的高聚物,采用单体聚合而成,因为本发明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没有明显的熔点,高温加热只会软化,但不会交联固化,冷却后会回到原始状态,因而可以回收使用,有效降低成本;本发明专利所述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指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入需要颜色的颜料用于实现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颜色变换和调整。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专利文本中出现的EVA是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是由乙烯(E)和乙酸乙烯(VA)共聚而制得,英文名称为:Ethylene Vinyl Acetate,简称为EVA;本专利文本中出现的POE是指聚烯烃弹性体,英文名称为Polyolefin Elastomer,简称POE;本专利文本中出现的PVB是指聚乙烯醇缩丁醛,英文名称为Polyvinyl Butyral,简称PVB;本专利文本中出现的PET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称为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本专利文本中出现的PE是指聚乙烯,英文名称为Polyethylene,简称PE;本专利文本中出现的PVC是指聚氯乙烯塑料,英文名称为Polyvinyl Chlorid,简称PVC;本专利文本中出现的TPU是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英文名称为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简称TPU;本专利文本中出现的BOPP是指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英文名称为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简称BOPP。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点:本发明通过层压工艺在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中设置透明薄膜层,层压工艺操作简单方便,且透明薄膜层采用具有良好机械强度、耐候性、绝缘性以及透明度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可以直接作为光伏组件面光面(即面对光照的一面)的封装部材料,成本低、重量轻,不仅在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轻量化,且制造成本低,替代传统封装结构式的钢化玻璃,给光伏组件提供一定的刚性以保护光伏电池,如此,不但能够大大减轻光伏组件的重量,由此适应更多场合的光伏发电产品的安装,而且还能降低产品安装时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安装的便利度,从总体上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非常适合在光伏建材领域规模推广应用;同时本发明通过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入需要颜色的颜料用于实现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颜色变换和调整,进而实现透明薄膜层的颜色变换和调整,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外观色彩的自由选择和变换,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美观度,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颜色,增加了产品的丰富性。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采用30-50重量份的纤维布以及均匀涂覆在纤维布上的50-70重量份的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作为光伏组件的封装部的封装层材料,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不仅透明度好,而且本发明采用合适重量比例范围的粉末涂料和纤维布,并采用均匀涂覆,这样的封装部结构可以进一步确保光伏组件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更优选地,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摸索后,得出当超耐候聚酯树脂控制好玻璃化温度和粘度以及羟值和酸值的范围时,其交联固化后得到的超耐候聚酯涂覆在纤维布上后作为面光面(即面对光照的一面)和背光面(即背对光照的一面)的封装材料均能确保满足光伏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同时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或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玻璃化温度范围控制在50-75℃,粘度范围控制在15-200Pa·s;当采用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时,其羟值范围需控制在30-300mgKOH/g,当采用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时,其酸值范围需控制在15-85mgKOH/g,这样可以有效确保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在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方面的性能,同时材料成本大大低于丙烯酸树脂成本。
本发明提出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层压工艺,具体将层压工艺设置为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加热阶段和第三加压冷却阶段,其中,第一加热阶段的设置使得封装粉末涂料有足够的时间熔融、流平,充分排走气泡,第二加热阶段的设置使得封装粉末涂料完成充分交联和固化,而关键的第三加压冷却阶段平衡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中不同材料的冷却速度和收缩率,以得到平整的组件,最终实现了在低温度环境下的层压工艺,降低能耗,且该低温条件不会造成透明薄膜层熔融而影响层压效果,同时确保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平整度,兼顾了外观美观度下还进一步便于光伏组件的安装实施应用。
本发明还通过涂覆装置把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涂装装置的使用可以确保封装粉末涂料在纤维布上的涂覆均匀效果,再通过加压加热使封装粉末涂料与纤维布预粘合,最后分段裁切制得合适尺寸的光伏组件的封装层,如此能实现光伏组件层压结构封装尺寸的任意改变以适应不同建筑的安装要求,进一步便于光伏组件的安装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典型的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彩色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7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8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9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0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1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彩色光伏组件用封装层的制备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14是附图9所示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的层压过程结构排列示意图;
附图1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光伏组件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包括层压结构,层压结构由第一封装部、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和第二封装部层压而成,其中,第一封装部包括透明薄膜层,透明薄膜层由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
优选地,第二封装部包括封装层,其中,封装层由30-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70重量份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其中,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丙烯酸粉末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剂,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包括超耐候聚酯树脂和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纤维布由纤维材料织造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如上彩色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层压结构采用层压工艺制备而成,其中,层压工艺包括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加热阶段和第三加压冷却阶段,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10-13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6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31-20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12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范围为25-60℃,施加压力范围为0.05-0.25Mpa。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层压工艺在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中设置透明薄膜层,层压工艺操作简单方便,且透明薄膜层采用具有良好机械强度、耐候性、绝缘性以及透明度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可以直接作为光伏组件面光面(即面对光照的一面)的封装部材料,成本低、重量轻,不仅在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轻量化,且制造成本低,替代传统封装结构式的钢化玻璃,给光伏组件提供一定的刚性以保护光伏电池,如此,不但能够大大减轻光伏组件的重量,由此适应更多场合的光伏发电产品的安装,而且还能降低产品安装时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安装的便利度,从总体上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非常适合在光伏建材领域规模推广应用;同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入需要颜色的颜料用于实现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颜色变换和调整,进而实现透明薄膜层的颜色变换和调整,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外观色彩的自由选择和变换,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美观度,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颜色,增加了产品的丰富性。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出采用30-50重量份的纤维布以及均匀涂覆在纤维布上的50-70重量份的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作为光伏组件的封装部的封装层材料,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不仅透明度好,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合适重量比例范围的粉末涂料和纤维布,并采用均匀涂覆,这样的封装部结构可以进一步确保光伏组件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更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大量实验摸索后,得出当超耐候聚酯树脂控制好玻璃化温度和粘度以及羟值和酸值的范围时,其交联固化后得到的超耐候聚酯涂覆在纤维布上后作为面光面(即面对光照的一面)和背光面(即背对光照的一面)的封装材料均能确保满足光伏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或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玻璃化温度范围控制在50-75℃,粘度范围控制在15-200Pa·s;当采用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时,其羟值范围需控制在30-300mgKOH/g,当采用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时,其酸值范围需控制在15-85mgKOH/g,这样可以有效确保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在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方面的性能,同时材料成本大大低于丙烯酸树脂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层压工艺,具体将层压工艺设置为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加热阶段和第三加压冷却阶段,其中,第一加热阶段的设置使得封装粉末涂料有足够的时间熔融、流平,充分排走气泡,第二加热阶段的设置使得封装粉末涂料完成充分交联和固化,而关键的第三加压冷却阶段平衡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中不同材料的冷却速度和收缩率,以得到平整的组件,最终实现了在低温度环境下的层压工艺,降低能耗,同时确保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平整度,兼顾了外观美观度下还进一步便于光伏组件的安装实施应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1:
请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包括层压结构,层压结构由第一封装部、第一封装胶膜层13a、太阳能电池串14a和第二封装部层压而成,其中,第一封装部包括透明薄膜层12a,透明薄膜层12a由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具体优选地,透明薄膜层12a由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备而成。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明薄膜层12a的厚度范围为0.05mm-1.5mm,厚度过薄,透明薄膜层12a的机械强度、耐候性、绝缘性等均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本发明通过实验后得知,厚度过厚也会导致层压工艺操作不便,且不利于节省材料成本。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薄膜层12a的厚度为0.8mm。
为了保证透明薄膜层12a作为第一封装部的机械强度、耐候性、绝缘性以及透明度等方面的性能,进一步优选地,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基体材料采用PET、PE、PVC、TPU、BOPP的任意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的混合制成,同时本发明在实施时在基体材料中添加入需要颜色的颜料用于实现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颜色变换和调整,进而实现透明薄膜层12a的颜色变换和调整,其中,颜料的添加比例是微量的,一般不超过重量比2%。最优选地,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基体材料采用PET材料制成,因为根据申请人的大量实验摸索发现,这是由于PET材料在机械性能、耐候性、绝缘性以及阻隔水汽透过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异的性能,同时PET材料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具体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基体材料采用PET材料制成。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强光伏组件的耐候性,层压结构包括氟塑料薄膜层,氟塑料薄膜层位于第一封装部的上方。优选地,为了提高透明薄膜层的强度和耐冲击性能,第一封装部还包括第一封装层,第一封装层位于透明薄膜层的上方。优选地,为了给予太阳能电池串提供足够的韧性保护,层压结构包括第二封装胶膜层,其中,第二封装胶膜层可以设置在第二封装部和太阳能电池串之间,为了利于第一封装层和透明薄膜层之间更好的粘合,第一封装部包括位于第一封装层和透明薄膜层之间的第三封装胶膜层。进一步优选地,本专利涉及的封装胶膜层可以采用EVA、POE或PVB材料制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合适的封装胶膜材料。最优选地,本专利涉及的封装胶膜层采用EVA材料制成,这是由于采用EVA材料制得的胶膜不仅具有透明度好、耐候性好且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其在常温下具有抗粘连性,经热压层压即会发生熔融粘接,同时具有弹性,能够给太阳能电池串提供足够的韧性保护,以及利于各层结构之间在层压工艺时的粘合,确保层压效果。具体优选地,为了增加光伏组件的绝缘性能且减少水汽透过,层压结构包括背板层,背板层位于第二封装部的下方。本发明涉及的背板层可以采用任意公知材料制得,具体地,可采用常用的TPT-聚氟乙烯复合膜材料制成。
因此,结合上段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当然地,还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材料层,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核心技术特征,这些都是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仅为列举了部分优选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的实施例。
具体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2所示,第一封装部还包括第一封装层11a,第一封装层11a位于透明薄膜层12a的上方,第二封装部包括第二封装层16a,层压结构还包括第二封装胶膜层15a,第二封装胶膜层15a位于第二封装层16a和太阳能电池串14a之间。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封装胶膜层13a、第二封装胶膜层15a均采用EVA材料制成。
第一封装层11a由30-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70重量份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第二封装层16a由30-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70重量份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得知,更优选地,第一封装层11a由35-45重量份纤维布和55-65重量份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16a由35-45重量份纤维布和55-65重量份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封装层11a由30重量份纤维布和70重量份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16a由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重量份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
其中,纤维布由纤维材料织造制成,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纤维布是由纤维材料采用平纹、斜纹、缎纹、罗纹或席纹中的任意一种织造方式或几种织造方式的组合制成,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布是由纤维材料采用平纹织造方式制成,当然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公知的织造方式;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纤维布的单位面积重量范围为30-400g/m2,在确保纤维布的强度下,保证纤维布的轻量化,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优选地,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和第二封装粉末涂料涂覆在纤维布上的单位面积重量范围为70-400g/m2,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涂覆在纤维布上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33g/m2,第二封装粉末涂料涂覆在纤维布上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纤维材料是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用以确保纤维布具有良好的绝缘及耐候性,符合光伏相关标准要求,具体最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材料为玻璃纤维,当然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纤维材料,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纤维材料的单丝直径范围为3-23μm,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材料的单丝直径为5μm,便于纤维材料的织造,以及便于得到所需要的纤维布的单位面积重量;
第一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其中,丙烯酸粉末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剂,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丙烯酸树脂的折射率范围1.40-1.50,环氧当量范围为300-800g/eq,羟值范围为15-70mgKOH/g,酸值范围为15-85mgKOH/g,玻璃化温度范围为40-70℃,粘度范围为75-600Pa·s,软化点温度范围为100-120℃,用以确保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绝缘及耐候性,符合光伏相关标准要求,进一步具体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丙烯酸树脂是羟基丙烯酸树脂、羧基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组合,这是由于羟基丙烯酸树脂的抗冲击性优异于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丙烯酸树脂,而羧基丙烯酸树脂的耐黄变性能优异于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丙烯酸树脂,作为次优选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丙烯酸树脂或双官能团丙烯酸树脂,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丙烯酸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当然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丙烯酸树脂,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例举。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丙烯酸树脂固化剂重量份占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5-25%,丙烯酸树脂固化剂是封闭型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羧基聚酯、氢化环氧、GMA丙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丙烯酸树脂固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占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10%,当然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丙烯酸树脂的类型和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类型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剂和在5-25%重量比范围(包括5%和25%的端点值)内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剂,同样可以取得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剂重量比范围为10-20%,交联固化效果更佳,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优选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丙烯酸粉末涂料还加入了一定重量份数的助剂,优选地,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5-50%,更优选地,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10-40%,最优选地,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15-25%,用于进一步提高丙烯酸粉末涂料的透明度、耐候性、绝缘性以及阻燃性,其中,助剂是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其中,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是优选方案的助剂,可以明显改善丙烯酸粉末涂料的耐候性、绝缘性以及阻燃性,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18%,助剂是聚酰胺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当然地,本发明仅列出了优选的助剂类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助剂,本发明实施例不再具体说明。
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为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其中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包括超耐候聚酯树脂和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由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或者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用以确保超耐候聚酯树脂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及耐候性,符合光伏相关标准要求,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羟值范围为30-300mgKOH/g,玻璃化温度范围为50-75℃,粘度范围为15-200Pa·s,采用其他参数范围实施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光伏技术标准要求,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羟值为100mgKOH/g,玻璃化温度为60℃,粘度为80Pa·s;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由新戊二醇、己二酸、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单体聚合而成的混合物,当然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单体来聚合得到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例举,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由己二酸单体聚合而成;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重量份占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2-20%,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是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偏苯三酸三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羟烷基酰胺、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是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占羟基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5%,当然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超耐候聚酯树脂的类型和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类型的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和在2-20%重量比范围(包括2%和20%的端点值)内的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同样可以取得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重量比范围为5-15%,交联固化效果更佳,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优选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还加入了一定重量份数的助剂,优选地,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3-40%,用于进一步提高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的绝缘及耐候性,同时还可以根据光伏组件安装的实际需求,通过添加助剂来调整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的颜色,进一步利于光伏组件的实际安装应用,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时,助剂是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四溴双酚A、十溴二苯乙烷、磷酸三甲苯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硫酸钡、钛白粉、炭黑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其中,优选的助剂是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当然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助剂,本发明实施例不再具体说明;与丙烯酸粉末涂料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和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可以采用现有任意一种粉末涂料的公知制备技术来制备得到,典型的方法可以采用预混、熔融挤出、磨粉等工序后制备得到,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丙烯酸树脂或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与固化剂、助剂进行预混,优选地,预混时间可以选择在2-10分钟之间,然后将预混后的混合物用螺杆挤出机挤出并压成薄片,优选地,挤出机的长径比可以选择在15:1-50:1之间,挤出机的加热温度选择在80-120℃之间,螺杆转速选择在200-800rpm;最后将薄片粉碎成小片料进入磨粉机磨成一定粒径的粉末涂料,优选地,磨粉机的转速选择在50-150rpm,优选地,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和第二封装粉末涂料成品的粒径范围控制在35-300μm之间,这些优选的制备工艺参数均是为了确保粉末涂料的粒径均匀性,为后续在纤维布上的涂覆均匀性效果提供基础条件。当然地,还可以采用其他工艺参数或粉末涂料制备工艺来制备得到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相信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选择,因此,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的制备过程,本文不再详细展开描述。
优选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上第一封装层11a和第二封装层16a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a)、将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通过涂覆装置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
b)、通过加压加热使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与纤维布实现热粘合;
c)、将上述步骤b)完成热粘合的粉末涂料与纤维布进行分段裁切;
d)、得到第一封装层或第二封装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粘合过程需采用合适范围的加压、加热控制,因为只有在合适的压力和温度情况下,才能使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与纤维布之间实现较好地热熔粘合过程,最终确保满足制备光伏组件封装过程中的层压工艺的要求,从而得到真正能适用于光伏电池组件封装的封装材料。因此,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粘合过程的加压范围为0.05-0.25Mpa,热粘合过程的加热温度范围为90-130℃,加热时间范围为5-20秒,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粘合过程的加压压力为0.05Mpa,热粘合过程的加热温度为130℃,加热时间范围为5秒。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图13所示的设备,在实际实施时,将纤维布放入纤维进料机51中,将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通过涂覆装置52均匀地涂覆在纤维进料机51所输出的纤维布上,然后通过热熔复合机53加压加热使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与纤维布实现热粘合,将完成热粘合的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与纤维布进行分段裁切,即得到光伏组件用封装材料,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实现了均匀涂覆。在本发明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涂覆装置也可以采用撒粉头,此时涂覆装置是以撒粉的形式实现涂覆过程,实现将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当然地,作为次优选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现有任意一种公知的设备来完成本发明所公开的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的制备,只要实现将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的技术效果即可。
优选地,本实施例如上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的制备方法,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采用层压工艺制备而成,其中,层压工艺包括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加热阶段和第三加压冷却阶段,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10-13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6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31-20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12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范围为25-60℃,施加压力范围为0.05-0.25Mpa,更优选地,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15-125℃,加热时间范围为300-5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40-180℃,加热时间范围为400-10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范围为40-50℃,施加压力范围为0.1-0.2Mpa,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20℃,加热时间为4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60℃,加热时间为7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45℃,施加压力为0.15Mpa;在本实施方式下,第一加热阶段的设置使得封装粉末涂料有足够的时间熔融、流平,充分排走气泡,第二加热阶段的设置使得封装粉末涂料完成充分交联和固化,而关键的第三加压冷却阶段平衡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中不同材料的冷却速度和收缩率,以得到平整的组件,最终实现了在低温度环境下的层压工艺,降低能耗,且该低温条件不会造成透明薄膜层12a熔融而影响层压效果,同时确保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平整度,兼顾了外观美观度下还进一步便于光伏组件的安装实施应用。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彩色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器和接线盒,层压结构通过连接器与接线盒电气连接。优选地,请参见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包括压接端子72和热缩套管73,位于连接器两端的电缆线71,74卡接入压接端子72,热缩套管73包围压接端子72,使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电气连接可靠,且成本低廉。
实施例2:
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2中,层压结构包括氟塑料薄膜层11b、第一封装层12b、透明薄膜层13b、第一封装胶膜层14b、太阳能电池串15b和第二封装层16b,氟塑料薄膜层11b位于第一封装层12b的上方,本实施例2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3中,层压结构包括第一封装层11c、第三封装胶膜层12c、透明薄膜层13c、第一封装胶膜层14c、太阳能电池串15c、第二封装层16c和背板层17c,背板层17c位于第二封装层16c的下方,本实施例3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请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4中,层压结构包括透明薄膜层11d、第一封装胶膜层12d、太阳能电池串13d、第二封装胶膜层14d和第二封装层15d,第二封装胶膜层14d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3d和第二封装层15d之间,本实施例4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请参见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5中,层压结构包括氟塑料薄膜层11e、透明薄膜层12e、第一封装胶膜层13e、太阳能电池串14e、第二封装胶膜层15e和第二封装层16e,其中,氟塑料薄膜层11e位于透明薄膜层12e的上方,第二封装胶膜层15e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4e和第二封装层16e之间,本实施例5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请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6中,层压结构包括第一封装层11f、第三封装胶膜层12f、透明薄膜层13f、第一封装胶膜层14f、太阳能电池串15f、第二封装胶膜层16f、第二封装层17f和背板层18f,其中,第三封装胶膜层12f位于第一封装层11f和透明薄膜层13f之间,背板层18f位于第二封装层17f的下方,第二封装胶膜层16f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5f和第二封装层17f之间,本实施例6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请参见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7中,层压结构包括氟塑料薄膜层11g、第一封装层12g、第三封装胶膜层13g、透明薄膜层14g、第一封装胶膜层15g、太阳能电池串16g、第二封装胶膜层17g、第二封装层18g和背板层19g,其中,氟塑料薄膜层11g位于第一封装层12g的上方,第三封装胶膜层13g位于第一封装层12g和透明薄膜层14g之间,背板层19g位于第二封装层18g的下方,第二封装胶膜层17g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6g和第二封装层18g之间,本实施例7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请参见图9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8中,层压结构包括氟塑料薄膜层11h、透明薄膜层12h、第一封装胶膜层13h、太阳能电池串14h、第二封装胶膜层15h、第二封装层16h和背板层17h,其中,氟塑料薄膜层11h位于透明薄膜层12h的上方,第二封装胶膜层15h位于太阳能电池串14h和第二封装层16h之间,背板层17h位于第二封装层16h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方式中,层压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如下:
10)、将氟塑料薄膜层11h铺设在带耐高温特氟龙布的层压基板上;
20)、依次铺设透明薄膜层12h、第一封装胶膜层13h、太阳能电池串14h、第二封装胶膜层15h、第二封装层16h和背板层17h;
30)、在背板层17h上方加盖耐高温特氟龙布,进入层压机里层压;
40)、将上述步骤30)完成层压的组件使用刀具进行边缘裁切;
50)、得到彩色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
本实施例8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请参见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9中,层压结构包括氟塑料薄膜层11i、透明薄膜层12i、第一封装胶膜层13i、太阳能电池串14i和第二封装层15i,其中,氟塑料薄膜层11i位于透明薄膜层12i的上方,本实施例9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请参见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10中,层压结构包括透明薄膜层11j、第一封装胶膜层12j、太阳能电池串13j、第二封装层14j和背板层15j,其中,背板层15j位于第二封装层14j的下方,本实施例10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请参见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11中,层压结构包括透明薄膜层11k、第一封装胶膜层12k、太阳能电池串13k和第二封装层14k,本实施例11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在本实施例12中,第一封装粉末涂料为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同第二封装粉末涂料所采用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25℃,加热时间为35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65℃,加热时间为75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48℃,施加压力为0.13Mpa;本实施例12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3:
在本实施例13中,第一封装层由35重量份纤维布和65重量份丙烯酸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由30重量份纤维布和70重量份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制备而成,其中,丙烯酸树脂采用羧基丙烯酸树脂,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两种单体聚合而成的混合物,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酸值范围为15-85mgKOH/g,玻璃化温度范围为50-75℃,粘度范围为15-200Pa·s,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由对苯二甲酸单体聚合而成,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酸值为85mgKOH/g,玻璃化温度为75℃,粘度为200Pa·s;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为偏苯三酸三缩水甘油酯,偏苯三酸三缩水甘油酯重量份占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8%;
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15℃,加热时间为5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4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50℃,施加压力为0.2Mpa;
本实施例13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4:
在本实施例14中,第一封装层由40重量份纤维布和60重量份丙烯酸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由35重量份纤维布和65重量份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制备而成,其中,丙烯酸树脂采用GMA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固化剂是封闭型异氰酸酯,封闭型异氰酸酯占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10%;
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20℃,加热时间为4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60℃,加热时间为7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45℃,施加压力为0.15Mpa;
本实施例14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5:
在本实施例15中,第一封装层由45重量份纤维布和55重量份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由40重量份纤维布和60重量份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制备而成,其中,超耐候聚酯树脂采用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由间苯二甲酸单体聚合而成,其酸值为60mgKOH/g,玻璃化温度为60℃,粘度为100Pa·s;
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10℃,加热时间为6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3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60℃,施加压力为0.06Mpa;
本实施例15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6:
在本实施例16中,第一封装层由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重量份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由45重量份纤维布和65重量份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其中,第一封装粉末涂料采用羟基超耐候树脂,由新戊二醇单体聚合而成,该羟基超耐候树脂的羟值为180mgKOH/g,玻璃化温度为70℃,粘度为120Pa·s,第一封装粉末涂料中还加入了占粉末涂料重量份的16%的助剂,助剂采用聚烯烃蜡、正硅酸甲酯的混合物,第二封装粉末涂料采用羧基超耐候树脂,由对苯二甲酸单体聚合而成,该羧基超耐候树脂的酸值为50mgKOH/g,玻璃化温度为55℃,粘度为80Pa·s,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中还加入了占粉末涂料重量份的13%的助剂,助剂采用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和受阻酚的混合物;
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25℃,加热时间为2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90℃,加热时间为15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60℃,施加压力为0.05Mpa;
本实施例16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7:
在本实施例17中,第一封装层由35重量份纤维布和65重量份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由35重量份纤维布和65重量份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和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均采用羟基超耐候树脂;
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20℃,加热时间为4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60℃,加热时间为7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45℃,施加压力为0.15Mpa;
本实施例17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8:
在本实施例18中,第一封装层由40重量份纤维布和60重量份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二封装层由40重量份纤维布和60重量份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第一封装粉末涂料和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均采用羧基超耐候树脂;
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12℃,加热时间为18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31℃,加热时间为12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25℃,施加压力为0.25Mpa;
本实施例18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9:
在本实施例19中,层压工艺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25℃,加热时间为6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为155℃,加热时间为6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为40℃,施加压力为0.18Mpa;
本实施例19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20:
在本实施例20中,第二封装层16a采用与第一封装层11a相同的材料;
本实施例20的其余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1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
比较例1:
本比较例1采用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典型的彩色光伏组件。
比较例2:
本比较例2采用中国发明专利CN105637653A公布的最优选实施例,且采用其公开的优选层压工艺。
比较例3:
本比较例3采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536452U公布的技术方案(已涂覆氟塑料涂层)。
本发明针对上述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进行了实施效果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表1和表2。
表1各类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在光伏技术标准方面的实施效果对比
Figure BDA0001191768130000191
Figure BDA0001191768130000201
表2各类光伏组件在成本、制备工艺等方面的实施效果对比
Figure BDA0001191768130000202
本发明全文所述的封装结构重量是指光伏组件用封装材料单位平方米的重量;所述的抗冲击性能测试是指将标准直径为25mm、质量为7.53g的冰球以23.0m/s的速度发射出去,撞击完成封装的光伏组件11个位置,通过外观、最大功率衰减和绝缘电阻等三个方面要求来判断光伏组件的抗冲击性能;所述的防火性是通过UL1703标准检测得到的结果;所述的铅笔硬度是ASTM D3363-2005(R2011)标准检测得到的结果;所述的拉伸强度是GB/T1040.3-2006标准检测得到的结果;所述的断裂伸长率是通过GB/T 1040.3-2006标准检测得到的结果。
从表1中数据可明显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在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轻量化,替代传统封装结构式的的钢化玻璃,给光伏组件提供一定的刚性以保护光伏电池,如此,不但能够大大减轻光伏组件的重量,由此适应更多场合的光伏发电产品的安装,而且还能降低产品安装时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安装的便利度,从总体上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
而进一步从表2可看出,本发明通过层压工艺在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中设置透明薄膜层,层压工艺操作简单方便,且透明薄膜层采用具有良好机械强度、耐候性、绝缘性以及透光度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可以直接作为光伏组件面光面(即面对光照的一面)的封装部材料,不仅成本低、重量轻,具有优异的耐划擦特性,而且在满足抗紫外、抗老化、抗冲击、防火、耐绝缘等光伏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光伏组件外观色彩的自由选择和变换,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美观度,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由调节和变换颜色,增加了产品的丰富性,进一步地还最终实现了在低温度环境下的层压工艺,降低能耗,且该低温条件不会造成透明薄膜层熔融而影响层压效果,同时确保了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平整度,实现了光伏组件颜色的自由调整和变化,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美观度的前提下,还进一步便于光伏组件的安装实施应用。同时根据本表2数据需要进一步指出,当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封装粉末涂料采用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时,其成本低于采用丙烯酸粉末涂料,且在耐划擦特性优异于丙烯酸粉末涂料。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涂覆装置把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纤维布上,涂装装置的使用可以确保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在纤维布上的涂覆均匀效果,再通过加压加热使第一封装粉末涂料或第二封装粉末涂料与所述纤维布预粘合,最后分段裁切制得合适尺寸的光伏组件的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如此能实现光伏组件层压结构封装尺寸的任意改变以适应不同建筑的安装要求,进一步便于光伏组件的安装应用。
虽然本发明实施例选择的层结构是优异的实施例,但不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领域需要,同时基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完全可以添加其它层结构,这种应用仍然属于本发明的精神,因此这种应用同样被认为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彩色光伏组件,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包括层压结构,所述的层压结构采用层压工艺制备而成,所述的层压结构由第一封装部、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串和第二封装部层压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封装部包括透明薄膜层,所述的透明薄膜层由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而成,所述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指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入需要颜色的颜料用于实现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颜色变换和调整;
所述的第二封装部包括封装层,其中,所述的封装层由30-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70重量份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所述的纤维布上;其中,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剂,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包括超耐候聚酯树脂和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所述的纤维布由纤维材料织造制成;
所述的第一封装部还包括封装层,所述的封装层位于所述的透明薄膜层的上方,其中,所述的封装层由30-50重量份纤维布和50-70重量份封装粉末涂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均匀地涂覆在所述的纤维布上;其中,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为丙烯酸粉末涂料或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剂,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包括超耐候聚酯树脂和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所述的纤维布由纤维材料织造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彩色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基体材料采用PET、PE、PVC、TPU、BOPP的任意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的混合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05mm-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5-25%,所述的固化剂是封闭型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羧基聚酯、氢化环氧、GMA丙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还包括助剂,所述的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丙烯酸粉末涂料重量份的5-50%,所述的助剂是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耐候聚酯树脂固化剂重量份占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2-20%,所述的固化剂是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偏苯三酸三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羟烷基酰胺、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耐候聚酯树脂是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或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其玻璃化温度范围为50-75℃,粘度范围为15-200Pa·s,所述的羟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羟值范围为30-300mgKOH/g,所述的羧基超耐候聚酯树脂的酸值范围为15-85mgKOH/g。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还包括助剂,所述的助剂重量份占所述的超耐候聚酯粉末涂料重量份的3-40%,所述的助剂是聚酰胺蜡、聚烯烃蜡、酰胺改性酚脲表面活性剂、苯偶茵、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三氯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单烷氧基焦磷酸酯、丙烯酸脂类、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二硬脂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受阻酚、硫代二丙酸双酯、二苯酮、水杨酸酯衍生物、受阻胺、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四溴双酚A、十溴二苯乙烷、磷酸三甲苯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硫酸钡、钛白粉、炭黑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配比的混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装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a)、将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通过涂覆装置均匀地涂覆在所述的纤维布上;
b)、通过加压加热使所述的封装粉末涂料与所述的纤维布实现热粘合;
c)、将上述步骤b)完成热粘合的粉末涂料与纤维布进行分段裁切;
d)、得到所述的封装层;
其中,所述热粘合过程的加压范围为0.05-0.25Mpa,所述热粘合过程的加热温度范围为90-130℃,加热时间范围为5-20秒。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器和接线盒,通过连接器实现层压结构与接线盒的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包括压接端子和热缩套管,位于所述的连接器两端的电缆线卡接入所述的压接端子,所述的热缩套管包围压接端子。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彩色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层压工艺包括第一加热阶段、第二加热阶段和第三加压冷却阶段,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10-13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600秒;第二阶段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31-200℃,加热时间范围为100-1200秒;第三阶段的冷却温度范围为25-60℃,施加压力范围为0.05-0.25Mpa。
CN201611215902.2A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242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5902.2A CN108242473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5902.2A CN108242473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473A CN108242473A (zh) 2018-07-03
CN108242473B true CN108242473B (zh) 2020-11-20

Family

ID=62705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5902.2A Active CN108242473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2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593A (zh) * 2018-08-07 2020-02-21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发电瓦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01013A (zh) * 2018-10-10 2019-02-01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瓦
CN109801988B (zh) * 2019-01-31 2024-03-15 光之科技发展(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建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9408B (zh) * 2021-12-14 2023-03-17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涂料、彩色薄膜和光伏组件
CN114134714A (zh) * 2021-12-23 2022-03-04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伏用高耐候透明前板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59683B (zh) * 2023-08-22 2024-01-23 新源劲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贴膜气泡的彩色光伏薄膜封装制作方法
CN116914007A (zh) * 2023-08-25 2023-10-20 湖北美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伏瓦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942A (zh) * 2009-06-10 2012-11-28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耐气候的聚偏二氟乙烯涂覆的基片
CN103460400A (zh) * 2011-03-30 2013-12-18 琳得科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用保护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5637653A (zh) * 2013-10-17 2016-06-01 Das能源有限公司 光伏板以及用于制造光伏板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9210A (en) * 2010-11-08 2012-05-16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Film used for solar cell module and module thereof
CN102163635A (zh) * 2011-02-17 2011-08-24 林胜军 可颜色异形化的太阳能封装结构
CN102820356A (zh) * 2012-09-10 2012-12-12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背板复合膜
CN202930407U (zh) * 2012-11-22 2013-05-08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Frp板光伏构件
CN103045110A (zh) * 2012-12-21 2013-04-17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件封装用eva胶膜及背板
CN103252953B (zh) * 2013-04-27 2015-04-01 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抗pid作用的一体化光伏组件背板材料
CN104253170A (zh) * 2013-06-25 2014-12-31 明冠能源(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3536452U (zh) * 2013-10-23 2014-04-09 无锡市大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4659131A (zh) * 2015-02-09 2015-05-27 无锡德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可交联太阳能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942A (zh) * 2009-06-10 2012-11-28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耐气候的聚偏二氟乙烯涂覆的基片
CN103460400A (zh) * 2011-03-30 2013-12-18 琳得科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用保护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5637653A (zh) * 2013-10-17 2016-06-01 Das能源有限公司 光伏板以及用于制造光伏板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473A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2988B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08242473B (zh)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1614B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层压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08565307B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封装材料
CN110832138B (zh) 光伏组件用复合封装材料及该复合封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54226B (zh) 一种光伏高效复合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的光伏组件
WO2018032732A1 (zh) 光伏组件用封装材料及该封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6758444U (zh) 一种彩色光伏组件
CN108376717B (zh) 光伏组件层压结构的制备方法以及层压结构、光伏组件
CN103280479A (zh) 新型无氟多层共挤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8507702U (zh) 一种光伏复合背板及其应用的光伏组件
CN108695401B (zh) 一种双面组件的层压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双面组件
CN108695400B (zh) 一种叠片组件的层压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叠片组件
CN208400857U (zh) 一种叠片组件的层压结构及叠片组件
CN110556441A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89272A (zh) 一种低成本的柔性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34714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用高耐候透明前板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9558A (zh) 高效防护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
CN218966349U (zh) 一种低成本的柔性光伏组件
WO2019228049A1 (zh) 高效防护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
CN108839415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特种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9557A (zh) 高效防护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8

Address after: You Fang Zhen Road Pearl Yangzhong city 212200 Jiangsu city of Zhenjiang province No. 1

Applicant after: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401, 14 / F, World Trade Center, harbour city, 7-11 Canton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unman (Hong Kong)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