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9905A -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9905A
CN108239905A CN201810049373.6A CN201810049373A CN108239905A CN 108239905 A CN108239905 A CN 108239905A CN 201810049373 A CN201810049373 A CN 201810049373A CN 108239905 A CN108239905 A CN 108239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one
pavement
road surface
concrete
perviou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93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9905B (zh
Inventor
陈裕峰
刘雄娇
叶献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Huayi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Huay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Huayi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Huay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493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9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9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9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9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9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01C11/227Gutters; Channels ; Roof drainage discharge ducts set in sidewal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201/00Paving elements
    • E01C2201/20Drainage details
    • E01C2201/202Horizontal drainage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水泥砂石基层、混凝土路面与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侧边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设有排水明沟,所述混凝土路面两侧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中均设有与排水槽配合的透水混凝土制件,所述透水混凝土制件底部与排水槽槽底之间设有盲沟,所述人行道底部设有与排水明沟同向设置的排水暗沟,所述盲沟与排水暗沟相连通。以混凝土为路面铺设的主要材料,排水槽沿人行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既能够达到良好的透水效果,又能够保证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与稳固性,利用排水明沟与排水暗沟共同排水,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路面两侧靠近人行道位置产生积水。

Description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特别涉及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地表不断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普通水泥混凝土铺装的道路给人们的出行以及商品的流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是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缺乏渗透排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2587243B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铺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铺装在路基上且由沥青稳定碎石铺装而成的沥青稳定排水基层和铺装在沥青稳定排水基层上的道路面层。所述道路面层为道路面层一或由下面层和铺装于下面层上的上面层组成的道路面层二,所述道路面层一为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或由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铺装而成的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层,所述上面层由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铺装而成或为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且下面层为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所述路基内部布设有多个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透水性桩体,多个所述透水性桩体均呈竖直向布设,且所述路基内对应设置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透水性桩体安装的桩孔,多个所述透水性桩体的顶部标高均与所述路基的上部标高相同。上述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效果好、具有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能有效解决现有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的多种实际问题。
但是多孔水泥混凝土材料硬化后通常会形成大量连通孔隙,相应的表现密度低于普通混凝土,而大空隙排水沥青层由于大的空隙会造成集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从而造成路面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既能使路面达到良好的透水效果,又能够保证路面的结构强度与稳固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积水道路,包括水泥砂石基层、设置在水泥砂石基层上方的混凝土路面与混凝土路面两侧的人行道,所述混凝土路面两侧均设有垂直于人行道长度方向的若干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混凝土路面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排水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排水槽均延伸至人行道与混凝土路面交界处,所述排水槽中均设有与排水槽配合的透水混凝土制件,所述透水混凝土制件底部与排水槽槽底之间设有盲沟,所述人行道底部设有沿人行道延伸方向设置的排水暗沟,所述盲沟与排水暗沟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混凝土为路面铺设的主要材料,而排水槽间隔设置,雨水能够通过排水槽中的透水混凝土制件往下渗透进入盲沟,最终汇聚到排水暗沟中,既能够达到良好的透水效果,又能够保证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与稳固性,而当透水混凝土制件因为堵塞使得过水效果减弱或是无法透水时,能够通过高压水冲对透水混凝土制件进行清理,若是依然堵塞,则能够将透水混凝土制件直接从排水槽中取出进行清理或是更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槽底为朝人行道方向斜向下延伸的斜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渗透到透水混凝土制件中的雨水能够顺着斜坡斜向下流入到排水暗沟中,加快排水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的开槽宽度大于槽底宽度,所述透水混凝土制件为截面呈倒梯形的四棱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透水混凝土制件放入排水槽内,且透水混凝土制件受到排水槽两侧内壁施加的向上的力,保证了盲沟的结构强度且便于从排水槽中取出透水混凝土制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盲沟远离人行道的一端设有向上贯通混凝土路面的清理管道,所述清理管道上设有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盲沟造成堵塞时能够使用管道疏通器通过清理管道对盲沟进行疏通,而且当要取出透水混凝土制件时,能够使用工具从清理管道进入盲沟,从底部施力便于将透水混凝土制件取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行道朝向混凝土路面的侧边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设有沿人行道延伸方向设置的排水明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够通过排水口进入到排水明沟中,也能够渗透到透水混凝土制件中并往下进入盲沟,而当雨水泛滥时透水混凝土制件的透水效率不不够,则利用排水明沟与排水暗沟共同排水,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路面两侧靠近人行道位置产生积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靠近人行道的侧壁上开有渗流槽,所述渗流槽竖直向下连通排水暗沟而不与排水明沟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泛滥时,使渗透到透水混凝土制件中的雨水能够进入渗流槽中,再竖直向下流入排水暗沟,减轻盲沟的排水负担。由于透水混凝土制件具有过滤作用,而渗流槽不与排水明沟连通,避免了排水明沟中的落叶树枝等物体堵塞渗流槽或通过渗流槽进入到排水暗沟中,保证排水暗沟的排水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路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雨水流向混凝土路面两侧的排水明沟与排水暗沟进行排水,防止混凝土路面上出现积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积水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路基,并夯实路基底部土层;
步骤二,铺设水泥砂石基层并夯实;
步骤三,在水泥砂石基层两侧用水泥浇筑人行道,使用免拆模板网浇筑成型排水口、排水明沟、排水暗沟与渗流槽;
步骤四,在两侧人行道之间的水泥砂石基层上浇筑出混凝土路面,并在两侧通过模板预留空间成型排水槽,并在排水槽远离人行道的一端预埋连通排水槽底部的清理管道;
步骤五,用透水混凝土材料预制透水混凝土制件,透水混凝土制件嵌入排水槽内后,使透水混凝土制件底部与排水槽槽底之间形成盲沟;
步骤六,在透水混凝土制件两侧壁上均匀涂抹热熔的沥青并竖直向下放入排水槽内,将透水混凝土制件压实保持混凝土路面平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混凝土为路面铺设主要材料,而透水混凝土间隔相同的距离排布,既能够达到良好的透水效果,又能够保证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与稳固性,透水混凝土制件为倒梯形且通过熔融沥青与排水槽粘合,便于施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透水混凝土制件间隔相同的距离排布,既能够达到良好的透水效果,又能够保证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与稳固性,透水混凝土制件为倒梯形且通过熔融沥青与排水槽粘合,便于施工;
2、采用排水明沟与排水暗沟共同排水,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路面两侧靠近人行道位置产生积水。当透水混凝土制件因为堵塞使得过水效果减弱或是无法透水时,能够通过高压水冲对透水混凝土制件进行清理,若是依然堵塞,则能够将透水混凝土制件直接从排水槽中取出进行清理或是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排水槽与透水混凝土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泥砂石基层;2、混凝土路面;3、人行道;4、排水口;5、排水明沟;6、排水槽;7、透水混凝土制件;8、盲沟;9、斜坡;10、排水暗沟;11、渗流槽;12、清理管道;13、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积水道路,如图1、图2所示,包括水泥砂石基层1、铺设在水泥砂石基层1上方的混凝土路面2与混凝土路面2两侧的人行道3。人行道3朝向混凝土路面2的侧边上一体成型有间隔设置的排水口4,排水口4内一体成型有沿人行道3延伸方向设置的排水明沟5,使雨水能够通过排水口4进入到排水明沟5中进行排水。且混凝土路面2为中间高两边低结构,使雨水能够流向混凝土路面2两侧的排水明沟5进行排水,防止混凝土路面2上出现积水。
如图1所示,混凝土路面2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垂直于人行道3延伸方向的若干排水槽6,若干排水槽6均延伸至人行道3与混凝土路面2交界处。以混凝土为路面铺设主要材料,排水槽6沿混凝土路面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两个排水槽6之间的间距相等,既能够达到良好的透水效果,又能够保证混凝土路面2的结构强度与稳固性。
如图2、图3所示,排水槽6中均填充有与排水槽6配合的透水混凝土制件7,透水混凝土制件7底部与排水槽6槽底之间存在空隙形成盲沟8,且排水槽6槽底为朝人行道3方向斜向下延伸的斜坡9,则盲沟8同样为斜向下延伸。人行道3底部一体成型有与排水明沟5同向设置的排水暗沟10,盲沟8与排水暗沟10相连通,当雨水经过排水槽6时,雨水能够渗透到透水混凝土制件7中并往下进入盲沟8,接着顺着盲沟8斜向下流入到排水暗沟10中汇集,加快排水效果。
如图2、图3所示,排水口4与排水明沟5容易被落叶树枝等物体堵塞造成排水效果减弱,而当雨水泛滥时透水混凝土制件7的透水效率不够,则利用排水明沟5与排水暗沟10共同排水,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路面2两侧靠近人行道3位置产生积水。当透水混凝土制件7因为堵塞使得过水效果减弱或是无法透水时,能够通过高压水冲对透水混凝土制件7进行清理,若是依然堵塞,则能够将透水混凝土制件7直接从排水槽6中取出进行清理或是更换。
如图2、图3所示,排水槽6的开槽宽度大于槽底宽度,透水混凝土制件7为截面呈倒梯形的四棱台,使透水混凝土制件7便于放入排水槽6内,且透水混凝土制件7受到排水槽6两侧内壁施加的向上的力,保证了盲沟8的结构强度,且便于从排水槽6中取出透水混凝土制件7。
如图2、图3所示,排水槽6靠近人行道3的侧壁上开有渗流槽11,渗流槽11竖直向下连通排水暗沟10而不与排水明沟5连通。当雨水泛滥时,使渗透到透水混凝土制件7中的雨水能够进入渗流槽11中,再竖直向下流入排水暗沟10,减轻盲沟8的排水负担。由于透水混凝土制件7具有过滤作用,而渗流槽11不与排水明沟5连通,避免了排水明沟5中的落叶树枝等物体堵塞渗流槽11或通过渗流槽11进入到排水暗沟10中,保证排水暗沟10的排水效果。
如图2、图3所示,盲沟8远离人行道3的一端设有向上贯通混凝土路面2的清理管道12,清理管道12上安装有密封盖13,当盲沟8造成堵塞时能够使用管道疏通器进入清理管道12对盲沟8进行疏通,而且当要取出透水混凝土制件7时,能够使用工具从清理管道12进入盲沟8,从底部施力便于将透水混凝土制件7取出。
该防积水道路的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一,开挖路基,并夯实路基底部土层;
步骤二,铺设水泥砂石基层1并夯实;
步骤三,在水泥砂石基层1两侧用水泥浇筑人行道3,使用免拆模板网浇筑成型排水口4、排水明沟5、排水暗沟10与渗流槽11;
步骤四,在两侧人行道3之间的水泥砂石基层1上浇筑出混凝土路面2,并在两侧通过模板预留空间成型排水槽6,并在排水槽6远离人行道3的一端预埋连通排水槽6底部的清理管道12;
步骤五,用透水混凝土材料预制透水混凝土制件7,透水混凝土制件7嵌入排水槽6内后,使透水混凝土制件7底部与排水槽6槽底之间形成盲沟8;
步骤六,在透水混凝土制件7两侧壁上均匀涂抹热熔的沥青并竖直向下放入排水槽6内,将透水混凝土制件7压实保持混凝土路面2平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防积水道路,包括水泥砂石基层(1)、设置在水泥砂石基层(1)上方的混凝土路面(2)与混凝土路面(2)两侧的人行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路面(2)两侧均设有垂直于人行道(3)长度方向的若干排水槽(6),所述排水槽(6)沿混凝土路面(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排水槽(6)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排水槽(6)均延伸至人行道(3)与混凝土路面(2)交界处,所述排水槽(6)中均设有与排水槽(6)配合的透水混凝土制件(7),所述透水混凝土制件(7)底部与排水槽(6)槽底之间设有盲沟(8),所述人行道(3)底部设有沿人行道(3)延伸方向设置的排水暗沟(10),所述盲沟(8)与排水暗沟(1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6)槽底为朝人行道(3)方向斜向下延伸的斜坡(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积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6)的开槽宽度大于槽底宽度,所述透水混凝土制件(7)为截面呈倒梯形的四棱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积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8)远离人行道(3)的一端设有向上贯通混凝土路面(2)的清理管道(12),所述清理管道(12)上设有密封盖(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3)朝向混凝土路面(2)的侧边上设有排水口(4),所述排水口(4)内设有沿人行道(3)延伸方向设置的排水明沟(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积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6)靠近人行道(3)的侧壁上开有渗流槽(11),所述渗流槽(11)竖直向下连通排水暗沟(10)而不与排水明沟(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路面(2)为中间高两边低结构。
8.一种防积水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路基,并夯实路基底部土层;
步骤二,铺设水泥砂石基层(1)并夯实;
步骤三,在水泥砂石基层(1)两侧用水泥浇筑人行道(3),使用免拆模板网浇筑成型排水口(4)、排水明沟(5)、排水暗沟(10)与渗流槽(11);
步骤四,在两侧人行道(3)之间的水泥砂石基层(1)上浇筑出混凝土路面(2),并在两侧通过模板预留空间成型排水槽(6),并在排水槽(6)远离人行道(3)的一端预埋连通排水槽(6)底部的清理管道(12);
步骤五,用透水混凝土材料预制透水混凝土制件(7),透水混凝土制件(7)嵌入排水槽(6)内后,使透水混凝土制件(7)底部与排水槽(6)槽底之间形成盲沟(8);
步骤六,在透水混凝土制件(7)两侧壁上均匀涂抹热熔的沥青并竖直向下放入排水槽(6)内,将透水混凝土制件(7)压实保持混凝土路面(2)平整。
CN201810049373.6A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8239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9373.6A CN108239905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9373.6A CN108239905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9905A true CN108239905A (zh) 2018-07-03
CN108239905B CN108239905B (zh) 2020-07-21

Family

ID=6269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9373.6A Active CN108239905B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990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982A (zh) * 2019-01-17 2019-04-02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砼路面结构层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58241A (zh) * 2019-06-24 2019-09-20 安徽兴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透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76354A (zh) * 2020-10-14 2021-02-19 柏国箭 一种防止路面温度升高的市政道路结构
CN114508016A (zh) * 2022-02-10 2022-05-17 北京市城远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配式路面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3636A (ko) * 2001-10-24 2003-05-01 황익현 배수성 시멘트콘크리트 도로포장방법
CN103806359A (zh) * 2014-01-28 2014-05-21 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路缘石
CN203795269U (zh) * 2014-02-04 2014-08-27 李广玲 一种公路路面疏导排水盲沟
KR101498512B1 (ko) * 2014-09-05 2015-03-04 (유)이지스건설 유도배수를 위한 공간 확보용 가드
CN205276090U (zh) * 2015-12-09 2016-06-01 南通橙石硬质景观科技有限公司 透水地面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3636A (ko) * 2001-10-24 2003-05-01 황익현 배수성 시멘트콘크리트 도로포장방법
CN103806359A (zh) * 2014-01-28 2014-05-21 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路缘石
CN203795269U (zh) * 2014-02-04 2014-08-27 李广玲 一种公路路面疏导排水盲沟
KR101498512B1 (ko) * 2014-09-05 2015-03-04 (유)이지스건설 유도배수를 위한 공간 확보용 가드
CN205276090U (zh) * 2015-12-09 2016-06-01 南通橙石硬质景观科技有限公司 透水地面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982A (zh) * 2019-01-17 2019-04-02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砼路面结构层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58241A (zh) * 2019-06-24 2019-09-20 安徽兴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透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76354A (zh) * 2020-10-14 2021-02-19 柏国箭 一种防止路面温度升高的市政道路结构
CN114508016A (zh) * 2022-02-10 2022-05-17 北京市城远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配式路面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4508016B (zh) * 2022-02-10 2023-11-28 北京市城远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配式路面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9905B (zh)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52536U (zh) 具有排水结构的沥青桥面以及桥梁
CN103510441A (zh) 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239905A (zh) 一种防积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5239485B (zh) 排水路缘石以及具有排水结构的沥青道路
CN112252115A (zh)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
CN203498721U (zh) 一种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
CN111042293A (zh) 一种道路中央绿化带防渗排水结构的施工工艺
CN210262555U (zh) 一种轻质土道路结构
CN208266622U (zh) 一种海绵透水路沿石及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
CN207295367U (zh) 一种公路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结构
CN104878827A (zh) 道路排水结构
CN114775699A (zh) 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411728A (zh) 路面排水系统
CN213358855U (zh) 一种可收集透水材料基层雨水的截水沟
CN210104468U (zh) 一种可透水性预制拼装混凝土道路
CN212223507U (zh) 一种城市道路装配式透水路面结构
CN211368283U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
CN1138634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CN208250846U (zh) 路面排水系统
CN110067169B (zh) 一种可透水性预制拼装混凝土道路施工方法
CN209114263U (zh) 一种防水防沉降公路路基
CN206521804U (zh) 挖方路段排水系统
CN213114164U (zh) 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水道路结构
CN218373119U (zh) 一种道路积水消除单元
CN218147579U (zh) 一种使用红层泥岩填筑路基的高等级公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