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6267A -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6267A
CN108216267A CN201810193161.5A CN201810193161A CN108216267A CN 108216267 A CN108216267 A CN 108216267A CN 201810193161 A CN201810193161 A CN 201810193161A CN 108216267 A CN108216267 A CN 108216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damping
driving
block
load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31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晟
李耀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Fengshe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Fengshe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Fengshe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Fengshe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931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16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1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26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61B3/02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with self-propell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02Arrangements permitting limited transverse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vehicle underframe or bolster and bogie;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gies
    • B61F5/22Guiding of the vehicle underframes with respect to the bogies
    • B61F5/24Means for damping or minimising the canting, skewing, pitching, or plunging movements of the under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主要包括两个主动轮、四个夹紧轮、两个从动轮、阻尼装置、动力装置、基板、四个连接座以及刹车装置,行车行驶在两条互相平行的轨道上;四个夹紧轮分别通过连接座安置,转弯时,位于外侧的夹紧轮施予连接座的力量减小,缓冲弹簧伸长,位于内侧的夹紧轮施予连接座的力量增大,缓冲弹簧被进一步压缩,从而能够自动调节内侧的夹紧轮和外侧的夹紧轮的轮差,再加上从动轮能够带动从动轮支撑块在基板上转动,实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轮差变化,使行车能够顺畅的实现转弯;带有阻尼装置,当行车转弯或上坡或下坡时,阻尼装置阻止货仓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属于行车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车,主要用于悬挂货仓并将货仓从A地通过悬空的轨道传输到B地,货仓里存放需要运输的物品。例如用于运输货物或在不方便人力现场监控的管道系统中用于监控。
如果行车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运行,走直线没有问题,但如果轨道不是完全直的而是有转弯或上坡下坡,则当行车转弯或上坡或下坡时,挂在行车下方的货仓容易发生晃动,有可能导致货仓里的物品损坏。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弯时能够自动调节内外轮轮差的行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主要包括两个主动轮1、四个夹紧轮2、两个从动轮3、阻尼装置4、动力装置、基板5、四个连接座6以及刹车装置7,行车行驶在两条互相平行的轨道上;基板5在行车一侧向上弯折形成主动轮支撑块51,在行车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基板5轴连的两块L型的从动轮支撑块52,每块从动轮支撑块包括横向上的横向支撑块和纵向上的纵向支撑块,横向支撑块远离纵向支撑块的末端与基板轴连;两个主动轮1与基座的主动轮支撑块51轴连,两个从动轮3与从动轮支撑块52的纵向支撑块轴连;在靠近主动轮支撑块的基板顶壁上设有两个向上突出并向下延伸的中空定位柱53,在每块从动轮支撑块的横向支撑块上分别安置一个向上突出并向下延伸的中空定位柱53,在基板下方的中空定位柱内孔中设置内螺纹;在每个中空定位柱上安置一个连接座6,一个连接座6与一个对应的夹紧轮轴连;使两个主动轮位于一条轨道的上方,两个与基板顶壁上的连接座轴连的夹紧轮2位于同一条轨道的下方;使两个从动轮位于另一条轨道上方,两个与安置在从动轮支撑块的横向支撑块上的连接座轴连的夹紧轮位于该条轨道的下方;动力装置固定在基板上,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两个主动轮相连;两个主动轮1通过主动轮轴固定在主动轮支撑块51上,主动轮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围绕主动轮轴转动;在基板下方设有两块并列的向下突出的连接接耳55,货厢顶上设有向上突起的两块货厢接耳,两块货厢接耳进入两块连接接耳之间,通过悬挂轴悬挂在两块连接接耳上的接耳孔上;所述的阻尼装置4包括刹车皮41、活塞套42、阻尼弹簧43、活塞环44、阻尼套45、阻尼螺丝46以及阻尼螺栓47;在悬挂轴下方的一块连接接耳上设有阻尼孔;所述的阻尼套上设有阻尼套槽,在阻尼套槽底壁上设有阻尼套孔,阻尼套用螺丝固定在连接接耳朝外的壁面上,使阻尼套槽对准阻尼孔,阻尼孔的孔径和阻尼套槽的孔径相同;所述的活塞套为与阻尼孔形成活动配合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两个端面上都设有凹槽,刹车皮固定在活塞套的一个凹槽里,刹车皮的厚度大于刹车皮所在凹槽的深度;所述的活塞环44中心的通孔直径小于阻尼螺栓47的直径;活塞环位于阻尼套槽里,阻尼弹簧的一端抵在活塞环远离阻尼套槽底壁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活塞套的一个凹槽里,活塞套位于阻尼孔里,阻尼螺栓的末端旋拧进入阻尼套孔,阻尼螺栓末端的尖部进入活塞环中心的通孔,由于活塞环中心的通孔直径小于阻尼螺栓的直径,阻尼螺栓抵着活塞环克服阻尼弹簧的张力将活塞套和刹车皮向相邻的货厢接耳的方向顶,使刹车皮抵紧货厢接耳,减少货厢晃动的幅度;当阻尼螺栓在阻尼套上旋拧到位后,旋转套在阻尼螺栓上的锁紧螺丝,在行车运行的过程中,刹车皮抵紧在货厢接耳上,使货厢晃动的幅度降低,当需要调节刹车皮压紧在货厢接耳上的力量时,先拧松阻尼螺丝,再通过正向或反向旋转阻尼螺栓,就能够改变刹车皮压紧在连接接耳上的力量,调节好后,再拧紧阻尼螺丝。
在主动轮支撑块51低于轨道的顶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刹车支撑槽,相应的,在与这个刹车支撑槽相对的基板的另一侧设有向上突起的刹车支撑块54,在刹车支撑块54顶壁上设有与主动轮支撑块顶壁上的刹车支撑槽对应的刹车支撑槽;所述的刹车装置主要包括刹车电机71、刹车套筒72、刹车螺丝73、刹车支架74、两块刹车片75、刹车螺杆76、一个以上的支架螺母77,刹车电机固定在基板5上,套筒套在刹车电机的刹车输出轴上,在刹车套筒侧壁上设有通孔,通过刹车螺丝将刹车套筒固定在刹车电机的刹车输出轴上,套筒内孔中设有与刹车螺杆76相匹配的内螺纹;刹车支架74的中心设有支架孔,刹车支架的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翼,在每个翼的顶壁上固定一块对应轨道的刹车片75,两个翼的末端分别进入一个刹车支撑槽;刹车螺杆自上而下插进刹车支架的支架孔,将支架螺母旋拧到刹车螺杆上,继续旋拧刹车螺杆,使刹车螺杆的末端进入刹车套筒,再向上旋拧支架螺母,使刹车螺杆的螺帽抵到刹车支架的顶壁,并且,支架螺母也顶到刹车支架的底壁,使刹车支架的两个翼位于刹车支撑槽内;刹车时,刹车电机工作,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正向转动,由于刹车支架受刹车支撑槽的影响不能够发生转动,使刹车螺杆也不能够发生转动,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围绕刹车螺杆正向转动,使刹车螺杆带动刹车支架向上移动,刹车支架顶壁上的两块刹车片75分别自下而上抵到一条轨道的底壁上实现刹车,当行车要恢复运行时,先让刹车装置复位,即让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反转,使刹车螺杆带动刹车支架向下移动,使两块刹车片离开轨道。
所述的连接座6主要包括L型接耳61、固定在L型接耳底壁下并向下突出的连接柱62、缓冲弹簧63、锁紧螺母和调节螺丝64;连接座6的连接柱62自上而下插进定位柱53,L型接耳61朝上的一端从侧方与一个夹紧轮轴连,缓冲弹簧从下方塞进定位柱内孔中,锁紧螺母旋拧在调节螺丝上,调节螺丝自下而上旋拧在定位柱上,使缓冲弹簧位于连接柱62与调节螺丝64之间的定位柱内孔中,将调节螺丝旋转到位后,向上拧紧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自下而上抵紧定位柱的底壁,使缓冲弹簧具有初始的预应力。
主动轮轴焊死或铆死在主动轮支撑块上,主动轮朝向主动轮支撑块的侧壁加厚,围绕加厚部分的主动轮侧壁设有一圈皮带槽,皮带的一端套在皮带槽上,另一端套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
在基板下方设有两块并列的向下突出的连接接耳55,货厢通过悬挂轴悬挂在两块连接接耳上的接耳孔上。
有益效果是:
1.四个夹紧轮分别通过连接座安置,转弯时,位于外侧的夹紧轮施予连接座的力量减小,缓冲弹簧伸长,位于内侧的夹紧轮施予连接座的力量增大,缓冲弹簧被进一步压缩,从而能够自动调节内侧的夹紧轮和外侧的夹紧轮的轮差,再加上从动轮能够带动从动轮支撑块在基板上转动,实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轮差变化,使行车能够顺畅的实现转弯;
2.带有阻尼装置,当行车转弯或上坡或下坡时,阻尼装置阻止货仓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部分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局部爆开图;
图7是图6中主要部件的爆开图;
图8是本发明的部分主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刹车装置的爆开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阻尼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在爬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在轨道上转弯的几个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12所示,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主要包括两个主动轮1、四个夹紧轮2、两个从动轮3、阻尼装置4、动力装置、基板5、四个连接座6以及刹车装置7。
行车行驶在两条互相平行的轨道上;基板5在行车一侧向上弯折形成主动轮支撑块51,在行车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基板5轴连的两块L型的从动轮支撑块52,每块从动轮支撑块包括横向上的横向支撑块和纵向上的纵向支撑块,横向支撑块远离纵向支撑块的末端与基板轴连。
两个主动轮1与基座的主动轮支撑块51轴连,两个从动轮3与从动轮支撑块52的纵向支撑块轴连;在靠近主动轮支撑块的基板顶壁上设有两个向上突出并向下延伸的中空定位柱53,在每块从动轮支撑块的横向支撑块上分别安置一个向上突出并向下延伸的中空定位柱53,在基板下方的中空定位柱内孔中设置内螺纹;在每个中空定位柱上安置一个连接座6,一个连接座6与一个对应的夹紧轮轴连;使两个主动轮位于一条轨道的上方,两个与基板顶壁上的连接座轴连的夹紧轮2位于同一条轨道的下方;使两个从动轮位于另一条轨道上方,两个与安置在从动轮支撑块的横向支撑块上的连接座轴连的夹紧轮位于该条轨道的下方;动力装置固定在基板上,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两个主动轮相连;两个主动轮1通过主动轮轴固定在主动轮支撑块51上,主动轮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围绕主动轮轴转动;在基板下方设有两块并列的向下突出的连接接耳55,货厢顶上设有向上突起的两块货厢接耳,两块货厢接耳进入两块连接接耳之间,通过悬挂轴悬挂在两块连接接耳上的接耳孔上。
所述的阻尼装置4包括刹车皮41、活塞套42、阻尼弹簧43、活塞环44、阻尼套45、阻尼螺丝46以及阻尼螺栓47;在悬挂轴下方的一块连接接耳上设有阻尼孔;所述的阻尼套上设有阻尼套槽,在阻尼套槽底壁上设有阻尼套孔,阻尼套用螺丝固定在连接接耳朝外的壁面上,使阻尼套槽对准阻尼孔,阻尼孔的孔径和阻尼套槽的孔径相同;所述的活塞套为与阻尼孔形成活动配合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两个端面上都设有凹槽,刹车皮固定在活塞套的一个凹槽里,刹车皮的厚度大于刹车皮所在凹槽的深度;所述的活塞环44中心的通孔直径小于阻尼螺栓47的直径;活塞环位于阻尼套槽里,阻尼弹簧的一端抵在活塞环远离阻尼套槽底壁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活塞套的一个凹槽里,活塞套位于阻尼孔里,阻尼螺栓的末端旋拧进入阻尼套孔,阻尼螺栓末端的尖部进入活塞环中心的通孔,由于活塞环中心的通孔直径小于阻尼螺栓的直径,阻尼螺栓抵着活塞环克服阻尼弹簧的张力将活塞套和刹车皮向相邻的货厢接耳的方向顶,使刹车皮抵紧货厢接耳,减少货厢晃动的幅度;当阻尼螺栓在阻尼套上旋拧到位后,旋转套在阻尼螺栓上的锁紧螺丝,在行车运行的过程中,刹车皮抵紧在货厢接耳上,使货厢晃动的幅度降低,当需要调节刹车皮压紧在货厢接耳上的力量时,先拧松阻尼螺丝,再通过正向或反向旋转阻尼螺栓,就能够改变刹车皮压紧在连接接耳上的力量,调节好后,再拧紧阻尼螺丝。
在主动轮支撑块51低于轨道的顶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刹车支撑槽,相应的,在与这个刹车支撑槽相对的基板的另一侧设有向上突起的刹车支撑块54,在刹车支撑块54顶壁上设有与主动轮支撑块顶壁上的刹车支撑槽对应的刹车支撑槽。
所述的刹车装置主要包括刹车电机71、刹车套筒72、刹车螺丝73、刹车支架74、两块刹车片75、刹车螺杆76、一个以上的支架螺母77,刹车电机固定在基板5上,套筒套在刹车电机的刹车输出轴上,在刹车套筒侧壁上设有通孔,通过刹车螺丝将刹车套筒固定在刹车电机的刹车输出轴上,套筒内孔中设有与刹车螺杆76相匹配的内螺纹;刹车支架74的中心设有支架孔,刹车支架的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翼,在每个翼的顶壁上固定一块对应轨道的刹车片75,两个翼的末端分别进入一个刹车支撑槽;刹车螺杆自上而下插进刹车支架的支架孔,将支架螺母旋拧到刹车螺杆上,继续旋拧刹车螺杆,使刹车螺杆的末端进入刹车套筒,再向上旋拧支架螺母,使刹车螺杆的螺帽抵到刹车支架的顶壁,并且,支架螺母也顶到刹车支架的底壁,这时,刹车支架的两个翼位于刹车支撑槽内;刹车时,刹车电机工作,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正向转动,由于刹车支架受刹车支撑槽的影响不能够发生转动,使刹车螺杆也不能够发生转动,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围绕刹车螺杆正向转动,使刹车螺杆带动刹车支架向上移动,刹车支架顶壁上的两块刹车片75分别自下而上抵到一条轨道的底壁上实现刹车,当行车要恢复运行时,先让刹车装置复位,即让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反转,使刹车螺杆带动刹车支架向下移动,使两块刹车片离开轨道。
所述的连接座6主要包括L型接耳61、固定在L型接耳底壁下并向下突出的连接柱62、缓冲弹簧63、锁紧螺母和调节螺丝64;连接座6的连接柱62自上而下插进定位柱,L型接耳61朝上的一端从侧方与一个夹紧轮轴连。
缓冲弹簧从下方塞进定位柱内孔中,锁紧螺母旋拧在调节螺丝上,调节螺丝自下而上旋拧在定位柱上,使缓冲弹簧位于连接柱62与调节螺丝64之间的定位柱内孔中,将调节螺丝旋转到位后,向上拧紧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自下而上抵紧定位柱的底壁,使缓冲弹簧具有初始的预应力。
当想改变缓冲弹簧的预应力时,将锁紧螺母向下旋拧使其离开定位柱的底壁,再旋拧锁紧螺丝,改变锁紧螺丝进入定位柱的长短,再将锁紧螺母向上拧紧,直至锁紧螺母抵到定位柱的底壁,完成调节。
转弯时,位于外侧的夹紧轮施予连接座的力量减小,缓冲弹簧伸长,位于内侧的夹紧轮施予连接座的力量增大,缓冲弹簧被进一步压缩,使行车能够顺畅的实现转弯。
上坡的时候,位于轨道上方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受力增大,位于轨道下方的四个夹紧轮克服缓冲弹簧的张力向下移动压缩缓冲弹簧,下方四个夹紧轮压在轨道上的力量增强,上完坡后,主动轮和从动轮受力恢复,四个夹紧轮在缓冲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向上复位。
下坡的时候,位于轨道上方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顺着轨道运动,位于轨道下方的四个夹紧轮克服缓冲弹簧的张力向下移动压缩缓冲弹簧,下方四个夹紧轮压在轨道上的力量增强,下完坡后,四个夹紧轮在缓冲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向上复位。
主动轮轴焊死或铆死在主动轮支撑块上,主动轮朝向主动轮支撑块的侧壁加厚,围绕加厚部分的主动轮侧壁设有一圈皮带槽,皮带的一端套在皮带槽上,另一端套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
在基板下方设有两块并列的向下突出的连接接耳55,货厢通过悬挂轴悬挂在两块连接接耳上的接耳孔上。当行车沿轨道行驶时,无论是上坡、下坡还是拐弯,受货厢重力的影响,悬挂轴能够在两块连接接耳上转动,使货厢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避免晃动幅度过大。
所述的悬挂轴与行车前进的方向垂直,货厢悬挂在悬挂轴上。
两条轨道之间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与一条轨道连接,连接块的另一端与另一条轨道连接,连接块的中部设有向上突起的用于将连接块悬空固定的连接条。
所述的行车设有控制系统,人们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行车的动力装置实现前进、后退或刹车。在行车上设有可编程的芯片,控制系统安置在芯片里,对控制系统的操作分为按键控制或摇控控制。可偏程的芯片在各领域应用都非常普及,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无论是按键控制还是摇控控制,都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也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5)

1.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两个主动轮(1)、四个夹紧轮(2)、两个从动轮(3)、阻尼装置(4)、动力装置、基板(5)、四个连接座(6)以及刹车装置(7),行车行驶在两条互相平行的轨道上;基板(5)在行车一侧向上弯折形成主动轮支撑块(51),在行车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基板(5)轴连的两块L型的从动轮支撑块(52),每块从动轮支撑块包括横向上的横向支撑块和纵向上的纵向支撑块,横向支撑块远离纵向支撑块的末端与基板轴连;两个主动轮(1)与基座的主动轮支撑块(51)轴连,两个从动轮(3)与从动轮支撑块(52)的纵向支撑块轴连;在靠近主动轮支撑块的基板顶壁上设有两个向上突出并向下延伸的中空定位柱(53),在每块从动轮支撑块的横向支撑块上分别安置一个向上突出并向下延伸的中空定位柱(53),在基板下方的中空定位柱内孔中设置内螺纹;在每个中空定位柱上安置一个连接座(6),一个连接座(6)与一个对应的夹紧轮轴连;使两个主动轮位于一条轨道的上方,两个与基板顶壁上的连接座轴连的夹紧轮(2)位于同一条轨道的下方;使两个从动轮位于另一条轨道上方,两个与安置在从动轮支撑块的横向支撑块上的连接座轴连的夹紧轮位于该条轨道的下方;动力装置固定在基板上,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两个主动轮相连;两个主动轮(1)通过主动轮轴固定在主动轮支撑块(51)上,主动轮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围绕主动轮轴转动;在基板下方设有两块并列的向下突出的连接接耳(55),货厢顶上设有向上突起的两块货厢接耳,两块货厢接耳进入两块连接接耳之间,通过悬挂轴悬挂在两块连接接耳上的接耳孔上;所述的阻尼装置(4)包括刹车皮(41)、活塞套(42)、阻尼弹簧(43)、活塞环(44)、阻尼套(45)、阻尼螺丝(46)以及阻尼螺栓(47);在悬挂轴下方的一块连接接耳上设有阻尼孔;所述的阻尼套上设有阻尼套槽,在阻尼套槽底壁上设有阻尼套孔,阻尼套用螺丝固定在连接接耳朝外的壁面上,使阻尼套槽对准阻尼孔,阻尼孔的孔径和阻尼套槽的孔径相同;所述的活塞套为与阻尼孔形成活动配合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两个端面上都设有凹槽,刹车皮固定在活塞套的一个凹槽里,刹车皮的厚度大于刹车皮所在凹槽的深度;所述的活塞环(44)中心的通孔直径小于阻尼螺栓(47)的直径;活塞环位于阻尼套槽里,阻尼弹簧的一端抵在活塞环远离阻尼套槽底壁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活塞套的一个凹槽里,活塞套位于阻尼孔里,阻尼螺栓的末端旋拧进入阻尼套孔,阻尼螺栓末端的尖部进入活塞环中心的通孔,由于活塞环中心的通孔直径小于阻尼螺栓的直径,阻尼螺栓抵着活塞环克服阻尼弹簧的张力将活塞套和刹车皮向相邻的货厢接耳的方向顶,使刹车皮抵紧货厢接耳,减少货厢晃动的幅度;当阻尼螺栓在阻尼套上旋拧到位后,旋转套在阻尼螺栓上的锁紧螺丝,在行车运行的过程中,刹车皮抵紧在货厢接耳上,使货厢晃动的幅度降低,当需要调节刹车皮压紧在货厢接耳上的力量时,先拧松阻尼螺丝,再通过正向或反向旋转阻尼螺栓,就能够改变刹车皮压紧在连接接耳上的力量,调节好后,再拧紧阻尼螺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其特征要于:在主动轮支撑块(51)低于轨道的顶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刹车支撑槽,相应的,在与这个刹车支撑槽相对的基板的另一侧设有向上突起的刹车支撑块(54),在刹车支撑块(54)顶壁上设有与主动轮支撑块顶壁上的刹车支撑槽对应的刹车支撑槽;所述的刹车装置(7)主要包括刹车电机(71)、刹车套筒(72)、刹车螺丝(73)、刹车支架(74)、两块刹车片(75)、刹车螺杆(76)、一个以上的支架螺母(77),刹车电机固定在基板(5)上,套筒套在刹车电机的刹车输出轴上,在刹车套筒侧壁上设有通孔,通过刹车螺丝将刹车套筒固定在刹车电机的刹车输出轴上,套筒内孔中设有与刹车螺杆(76)相匹配的内螺纹;刹车支架(74)的中心设有支架孔,刹车支架的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翼,在每个翼的顶壁上固定一块对应轨道的刹车片(75),两个翼的末端分别进入一个刹车支撑槽;刹车螺杆自上而下插进刹车支架的支架孔,将支架螺母旋拧到刹车螺杆上,继续旋拧刹车螺杆,使刹车螺杆的末端进入刹车套筒,再向上旋拧支架螺母,使刹车螺杆的螺帽抵到刹车支架的顶壁,并且,支架螺母也顶到刹车支架的底壁,使刹车支架的两个翼位于刹车支撑槽内;刹车时,刹车电机工作,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正向转动,由于刹车支架受刹车支撑槽的影响不能够发生转动,使刹车螺杆也不能够发生转动,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围绕刹车螺杆正向转动,使刹车螺杆带动刹车支架向上移动,刹车支架顶壁上的两块刹车片(75)分别自下而上抵到一条轨道的底壁上实现刹车,当行车要恢复运行时,先让刹车装置复位,即让刹车电机带动刹车套筒反转,使刹车螺杆带动刹车支架向下移动,使两块刹车片离开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其特征要于:所述的连接座(6)主要包括L型接耳(61)、固定在L型接耳底壁下并向下突出的连接柱(62)、缓冲弹簧(63)、锁紧螺母和调节螺丝(64);连接座(6)的连接柱(62)自上而下插进定位柱(53),L型接耳(61)朝上的一端从侧方与一个夹紧轮轴连,缓冲弹簧从下方塞进定位柱内孔中,锁紧螺母旋拧在调节螺丝上,调节螺丝自下而上旋拧在定位柱上,使缓冲弹簧位于连接柱(62)与调节螺丝(64)之间的定位柱内孔中,将调节螺丝旋转到位后,向上拧紧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自下而上抵紧定位柱的底壁,使缓冲弹簧具有初始的预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其特征要于:主动轮轴焊死或铆死在主动轮支撑块上,主动轮朝向主动轮支撑块的侧壁加厚,围绕加厚部分的主动轮侧壁设有一圈皮带槽,皮带的一端套在皮带槽上,另一端套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其特征要于:在基板下方设有两块并列的向下突出的连接接耳(55),货厢通过悬挂轴悬挂在两块连接接耳上的接耳孔上。
CN201810193161.5A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Withdrawn CN108216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3161.5A CN108216267A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3161.5A CN108216267A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6267A true CN108216267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5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3161.5A Withdrawn CN108216267A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1626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104A (zh) * 2018-09-22 2018-11-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抽油机便携式刹车锁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78785A (zh) * 2018-08-23 2019-01-29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磁力解锁安全变轨装置
CN110595871A (zh) * 2019-10-21 2019-12-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海洋测试管柱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8785A (zh) * 2018-08-23 2019-01-29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磁力解锁安全变轨装置
CN109278785B (zh) * 2018-08-23 2024-04-19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单轨道行驶的轨道车的磁力解锁安全变轨装置
CN108895104A (zh) * 2018-09-22 2018-11-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抽油机便携式刹车锁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95104B (zh) * 2018-09-22 2024-05-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抽油机便携式刹车锁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95871A (zh) * 2019-10-21 2019-12-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海洋测试管柱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6267A (zh)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CN106428154B (zh) 一种便捷式车轮运输手推车
US6659438B2 (en) Mount with dual stiffness
US20140367942A1 (en) Suspension system
US7096795B2 (en) Linear steering truck
CN102815645B (zh) 一种抱夹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抱砖机
CN107740311A (zh) 一种山地果园运输系统的搭建方法
CN10951636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总成吊运装置、方法及中转设备
CN108249118A (zh) 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内外轮轮差的行车
CN108217040A (zh) 一种滑行机器人
CN205971581U (zh) 齿条机构变形减震行走部及具有其的消防移动平台
CN106740965A (zh) 齿轨卡轨车的车厢导向悬挂与卡轨结构
CN207917753U (zh) 一种滑行机器人
CN207943038U (zh) 一种货厢不易发生晃动的行车
CN100447040C (zh) 独轮车
CN208022288U (zh) 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内外轮轮差的行车
CN207173204U (zh) 一种用于重载agv驱动悬挂系统
CN208576566U (zh) 一种刹车装置
CN207997857U (zh) 一种带刹车装置的行车
CN108372862A (zh) 一种带刹车装置的行车
CN108974163A (zh) 一种离地高度可调节的减振式履带驱动方法
CN106005190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7875626U (zh) 用于空铁列车的动力装置
CN108372869A (zh) 一种刹车装置
CN208198400U (zh) 空铁用挂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