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7628A -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7628A
CN108207628A CN201810014195.3A CN201810014195A CN108207628A CN 108207628 A CN108207628 A CN 108207628A CN 201810014195 A CN201810014195 A CN 201810014195A CN 108207628 A CN108207628 A CN 108207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icrospore
broccoli
bud
re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41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立晓
严继勇
曾爱松
高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00141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76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7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7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1Culture apparatus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5Methods for micropropagation; Vegetative plant propagation using cell or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取适度的花蕾,进行4℃低温预处理24h,消毒后采用挤压法使游离孢子,过滤并离心,将纯化的小孢子悬浮在的液体培养基中,32.5℃高温热激处理24h后转移到25℃黑暗培养15‑20天;出现肉眼可见的胚状体后,置于光照下培养5~7d至出现子叶型胚状体,待胚状体转绿后接到继代培养基上萌发然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然后开瓶炼苗,驯化移栽到装有灭菌基质的营养钵中;利用该方法进行培养,获得较高的频率的胚状体,所获得的单倍体再生植株既是良好的育种材料,也是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绘制研究、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研究的理想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青花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植物,在我国栽培面积广,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耐贮运,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是国内市场和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之一。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主要是通过将国外引进的材料多代自交分离纯化,选育自交不亲和系培育出来的,一般需要分离6~8代。由于青花菜是绿体春化型作物,不易加代,使得育种周期长,并且连续自交多代后存在植株衰退现象,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青花菜优良品种选育工作的开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开展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单倍体育种研究,能够为优良种质资源获得和新品种的培育创建一条新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的小孢子培养研究主要集中于青花菜型油菜和白菜等植物上,青花菜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相对滞后,主要问题是效率较低,进展缓慢,与应用于实际育种尚有一定距离。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孢子培养,将分离并清洗后的小孢子悬浮在pH6.2的液体培养基1中,调整小孢子密度为1×105~2×105个〃mL-1,并加入100μL 1%的活性炭混悬液,将所述加入活性炭混悬液的小孢子置于32.5℃恒温培养箱热激处理24h,再转移到25℃条件下静止黑暗培养15~20天;
胚状体的萌发,将所述经过培养的小孢子至出现肉眼可见的胚状体后,将所述胚状体培养,待所述胚状体发育到子叶期时转置于光照下培养5~7d,待胚转绿后转到继代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4次继代,将所得的无根试管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植株再生,待所述经过生根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株长到含4~5片叶的健壮苗时,在培养室内开瓶炼苗,经驯化移栽到装有灭菌基质的营养钵中,经过25℃,12h光照和12h黑暗的培养条件,1周后将营养钵放置于外界阴凉处,逐步炼苗,3周后将其移栽到大田,获得植株。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胚状体的萌发,所述继代培养基配方为:B5、20g〃L-1蔗糖、12g〃L-1琼脂、0.2mg〃L-1 6-BA、0.1mg〃mL-1活性炭,pH5.8;生根培养基配方为:B5、20g〃L-1蔗糖、8g〃L-1琼脂、0.2mg〃L-1NAA,pH5.8。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植株再生,所述灭菌基质为泥炭,营养土和蛭石的体积比为2:1:1。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小孢子培养,还包括,取材预处理:取盛花初期2.1~6.0mm长度的无污染花蕾,将所述花蕾保湿置于4℃处理1~3d。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取材预处理,所述取材预处理的花蕾的长度为3.1~4.0mm。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取材预处理之后,还包括,消毒花蕾:将所述取材后的花蕾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60s,用质量比8%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5min后,用无菌水冲洗所述花蕾。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消毒花蕾之后,还包括,小孢子分离及清洗:将所述消毒后的花蕾加入pH5.8的小孢子游离B5-13培养基,采用挤压法游离小孢子,然后用450目尼龙网过滤,将所得滤液收集于离心管,1000r〃min-1离心5min,弃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所述小孢子游离培养基进行清洗。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小孢子培养,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为pH6.2的1/2NLN-13培养基中加入0.05mg〃L-1 6-BA,20mg〃L-1AgNO3和0.05mg〃L-1 2,4-D。
作为本发明所述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性炭混悬液组分为:含浓度为0.5g〃L-1琼脂糖以及10g〃L-1活性炭的水悬浮液。
本发明以青花菜为材料,建立了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为青花菜的细胞、基因工程等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小孢子胚分化成苗图片。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小孢子植株图片。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容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容置主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盖合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容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1)小孢子培养
1.1取材预处理:取盛花初期3.1~4.0mm长度的无污染花蕾,将所述花蕾保湿置于4℃处理1d;
1.2消毒花蕾:将所述取材后的花蕾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60s,用质量比8%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5min后,用无菌水冲洗所述花蕾;
1.3小孢子分离及清洗:将所述消毒后的花蕾加入pH5.8的加入了130mg/L蔗糖的B5小孢子游离培养基中,采用挤压法游离小孢子,然后用450目尼龙网过滤,将所得滤液收集于离心管,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所述小孢子游离培养基进行清洗;
1.4小孢子培养:将所述分离并清洗后的小孢子悬浮在pH6.2的液体培养基1中,所述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在1/2NLN-13培养基中加入0.05mg/L6-BA,20mg/L AgNO3和0.05mg/L 2,4-D,调整小孢子密度为1×105~2×105个/mL,并加入100μL 1%的活性炭混悬液,所述活性炭混悬液组分为:含浓度为0.5g/L琼脂糖以及10g/L活性炭的水悬浮液,将所述加入活性炭混悬液的小孢子置于32.5℃恒温培养箱热激处理24h,再转移到25℃条件下静止黑暗培养15~20天;
2)小孢子胚状体的培养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2.1胚状体的萌发:将所述经过培养的小孢子至出现肉眼可见的胚状体后,将所述胚状体置于摇床黑暗条件下培养,摇床转速为60r/min,温度为25℃;待所述胚状体发育到子叶期时转置于光照下培养5~7d,待胚转绿后转到盛有继代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上培养,所述继代培养基配方为:B5、20g/L蔗糖、12g/L琼脂、0.2mg/L 6-BA、0.1mg/mL活性炭,pH值为5.8,经过3-4次继代,将所得的无根试管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生根培养基配方为:B5、20g/L蔗糖、8g/L琼脂、0.2mg/L NAA,pH值为5.8,培养条件为25℃,5000Lx,16h/d。
此处,所述培养容器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容置主体100、盖合件200和传动组件300。如图3~7所示,其中,容置主体100在本发明具有直接容置和盛放继代培养基和培育胚状体的作用。容置主体100包括外侧的外围件101以及设置于外围件101底部的底板102。外围件101环绕形成开口向上的筒壁状,而底板102则封堵于其下端位置。进一步的,外围件101与底板102共同形成容置空间M,继代培养基则分装在容置空间M内。
盖合件200在本发明中具有封盖容置主体100的顶部,防止杂物或细菌渗入的作用。盖合件200的主体配合于外围件101的上端口,可盖合亦可揭开,盖合件200是不与容置主体100为一体的独立构件。
传动组件300在本发明中具有固定盖合件200,使其与容置主体100连接稳固,并防止其脱落的作用。传动组件300套设置于外围件101的外围。
进一步的,外围件101的主体为环状结构的侧壁101a,侧壁101a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01b,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01c。其中,第一限位件101b与第二限位件101c均为环状结构,两者分别套设和固定在侧壁101a的上下两端,且向外凸出侧壁101a的主体。较佳的,第一限位件101b的上端面略高出侧壁101a的上端面,使得由两个不等高的上端面所形成阶梯状结构正好能够放置盖合件200主体。
进一步的,盖合件200包括其圆盘状的盖板201和均匀分布于盖板201外缘的卡扣件202。盖板201为盖合件200的主体部分,其为配合于上述第一限位件101b和侧壁101a上端所形成的台阶状结构,且能够恰好嵌入其中。卡扣件202为钩状的结构,其上端固定于盖板201的边缘,下端具有水平的弯折钩。较佳的,本发明中卡扣件202可以设置有多个(本发明中暂以四个卡扣件202进行论述说明),以增加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限位件101b上设置有配合于卡扣件202数量和尺寸的穿口101b-1,穿口101b-1的宽度与卡扣件202下端的弯折钩体长度相匹配。当盖合件200整体盖合于容置主体100的上端时,所有的卡扣件202均能够恰好嵌入对应的穿口101b-1中,并从穿口101b-1的下端伸出。此时,若沿着弯折钩的方向转动盖合件200,则卡扣件202能够夹持并勾住第一限位件101b的下端,实现盖合件200与容置主体100的连接和固定。
进一步的,传动组件300包括第一配合件301和第二配合件302,两者彼此连接且互相作用,用于挤压卡扣件202的下端,防止盖合件200卡合之后的松脱。其中,第一配合件301主体为环状,其套设于侧壁101a的外围。第一配合件301的下端面搁置在第二限位件101c的上端,而其上端设置有锯齿301a,锯齿301a均匀排列在第一配合件301主体的上端,且围成一圈,所有锯齿301a均绕着一个方向凸出。此外,第一配合件301的内侧面设置有一段螺纹301b,而侧壁101a上对应于第一配合件301的螺纹301b处设置有配合螺纹101d。配合螺纹101d与螺纹301b的规格相同,互相配合。
进一步的,第二配合件302的下端与第一配合件301的上端互相衔接,因此第二配合件302的下端具有配合于锯齿301a的第二锯齿302a,第二锯齿302a与锯齿301a互相咬合,且凸齿的指向相反,当转动第一配合件301时,锯齿301a的斜边挤压第二锯齿302a对应的斜边。由于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具有分力作用,因此第二配合件302同时具有转动和竖直向上的两个运动趋势。较佳的,侧壁101a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竖直的凸条101e,凸条101e为条状的结构,竖直固定于侧壁101a的上端位置。而第二配合件30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凸条101e互相配合的滑槽302b,滑槽302b的数目以及结构与凸条101e相对应。因此,在本发明中,由于凸条101e的导向作用,使得原本具有两个运动趋势的第二配合件302仅能沿着凸条101e的方向,竖直向上移动,直至其挤压到卡扣件202的下端,实现盖合件200的固定。
在本发明中,采用上述培养容器来进行植株培养的好处在于:当在外界环境中需要隔离和防护的时候,只需盖上盖合件200,旋钮,并通过第一配合件301和第二配合件302的传动作用对卡扣件202进行挤压,使得盖合件200的封盖更具稳定性,防止其因意外而松动或脱落的情况发生。较佳的,本发明所述培养容器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实施方式:将卡扣件202从盖合件200上向下延伸的长度设置得大于第一限位件101b的高度(即盖合件200自然盖合之后,卡扣件202接触不到第一限位件101b的底面),因此盖合件200自然盖合的状态为封闭状态,而当需要氧气或空气流通的时候,只需利用第一配合件301和第二配合件302的传动作用,将卡扣件202向上顶起,直至将其抵在第一限位件101b的底面,此时盖合件200面板会与侧壁101a的顶部分离,在外围的缝隙中产生流通空间。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加工和生产卡扣件202的延伸长度,以达到稳固、灵活和自由变换封闭和流通的效果。
2.1植株再生:待所述经过生根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株长到含4~5片叶的健壮苗时,在培养室内开瓶炼苗,经驯化移栽到装有灭菌基质的营养钵中,经过25℃,12h光照和12h黑暗的培养条件,1周后将营养钵放置于外界阴凉处,逐步炼苗,3周后将其移栽到大田,获得植株。其中,小孢子胚分化成苗的图片如图1所示,小孢子植株如图2所示。
表1本发明选用的培养基配方
在分离小孢子前进行花蕾短期的低温预处理,可以提高有利小孢子的出胚率。对不同材料的适宜花蕾经4℃低温处理0d(ck)、1d、2d、3d,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经1d低温处理小孢子诱导出胚率均比对照高,平均值为12.06胚/蕾,高出对照9.3胚/蕾;而经2d、3d低温处理的出胚效果较差,平均出胚率分别为6.23胚/蕾和0.30胚/蕾。由此表明,青花菜花蕾4℃低温处理1d可以提高小孢子培养的诱导率,但过长的低温预处理时间,反而会使其诱导出胚率降低;
本发明采取将纯化的小孢子于32.5℃高温热激处理24h,然后于25℃条件下静止黑暗培养,可以提高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试验结果表明,单独在25℃恒温下培养的小孢子没有出现胚状体,而不同温度和时间组合的热激处理,能够刺激小孢子培养出胚,其中32.5℃处理24h效果最好,为有利于出胚的最佳条件。
本发明活性炭:将高压灭菌后的活性炭悬浮液加入培养基中,使其最终浓度分别为0.05、0.1、0.2mg/L,以不加活性炭为对照,观察小孢子培养出胚情况。结果表明,在1/2NLN-13培养基中添加0.1mg/mL活性炭,对不同的基因型出胚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易出胚基因型促进作用不显著,而出胚能力较弱的基因型添加0.1mg/mL活性碳的后诱导率可提高6倍。但是高浓度活性炭阻止胚胎诱导
本发明在小孢子培养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浓度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6-BA、NAA、AgNO3、2,4-D,以不加生长调节剂为对照,观察小孢子培养出胚情况。结果表明,不添加任何调节剂的培养基出胚率相对较低,与产胚量最高的相差近2倍。单独加入0.05mg〃L-16-BA或20mg〃L-1AgNO3或0.05mg〃L-1 2,4-D均可以提高出胚率。加入NAA则使出胚率降低,说明NAA不利于胚胎发育。同时向培养基中加入0.05mg〃L-1 6-BA、20mg〃L-1AgNO3、0.05mg〃L-1 2,4-D小孢子出胚率最高,可达10.9胚/蕾。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添加0.05mg/L 6-BA,20mg/L AgNO3、0.05mg/L2,4-D的小孢子出胚率最高,比不添加任何调节剂的出胚率提高1倍多。
本发明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再生植株驯化后移栽成活。本发明建立了青花菜游离小孢子细胞培养再生体系,成功获得植株并移栽成活,可用于青花菜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同时为青花菜的细胞、基因工程提供获得再生植株的技术。
盛花初期取2.1~3.0、3.1~4.0、4.1.~5.0、5.1~6.0mm长度的花蕾,进行分离,取沉淀物用醋酸洋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视野中小孢子发育各个时期的比例,比较不同长度花蕾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结果表明,取花蕾长度为3.1~4.0mm时,小孢子胚产量最高,平均每蕾产胚13.3个。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孢子培养,将分离并清洗后的小孢子悬浮在盛有pH6.2的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调整小孢子密度为1×105~2×105个〃mL-1,并加入100μL 1%的活性炭混悬液,将所述加入活性炭混悬液的小孢子置于32.5℃恒温培养箱热激处理24h,再转移到25℃条件下静止黑暗培养15~20天;
胚状体的萌发,将所述经过培养的小孢子至出现肉眼可见的胚状体后,将所述胚状体培养,待所述胚状体发育到子叶期时转置于光照下培养5~7d,待胚转绿后转到盛有继代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上培养,经过3-4次继代,将所得的无根试管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植株再生,待所述经过生根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株长到含4~5片叶的健壮苗时,在培养室内开瓶炼苗,经驯化移栽到装有灭菌基质的营养钵中,经过25℃,12h光照和12h黑暗的培养条件,1周后将营养钵放置于外界阴凉处,逐步炼苗,3周后将其移栽到大田,获得植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胚状体的萌发,其中,所述继代培养基配方为:B5、20g〃L-1蔗糖、12g〃L-1琼脂、0.2mg〃L-16-BA、0.1mg〃mL-1活性炭,pH5.8;生根培养基配方为:B5、20g〃L-1蔗糖、8g〃L-1琼脂、0.2mg〃L-1NAA,pH5.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株再生,其中,所述灭菌基质为泥炭,营养土和蛭石的体积比为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孢子培养,还包括,
取材预处理:取盛花初期2.1~6.0mm长度的无污染花蕾,将所述花蕾保湿置于4℃处理1~3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材预处理,其中,所述取材预处理的花蕾的长度为3.1~4.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材预处理之后,还包括,
消毒花蕾:将所述取材后的花蕾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60s,用质量比8%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5min后,用无菌水冲洗所述花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花蕾之后,还包括,
小孢子分离及清洗:将所述消毒后的花蕾加入pH5.8的小孢子游离B5-13培养基,采用挤压法游离小孢子,然后用450目尼龙网过滤,将所得滤液收集于离心管,1000r〃min-1离心5min,弃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所述小孢子游离培养基进行清洗。
8.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7任一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孢子培养,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为pH6.2的1/2NLN-13培养基中加入0.05mg〃L-1 6-BA,20mg〃L-1AgNO3和0.05mg〃L-1 2,4-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混悬液组分为:含浓度为0.5g〃L-1琼脂糖以及10g〃L-1活性炭的水悬浮液。
CN201810014195.3A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Pending CN1082076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195.3A CN108207628A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195.3A CN108207628A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7628A true CN108207628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4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4195.3A Pending CN108207628A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762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8060A (zh) * 2019-08-12 2019-10-1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获得橙色花椰菜小孢子dh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10892866A (zh) * 2019-10-12 2020-03-20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子叶胚得出率的油菜小孢子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CN112931215A (zh) * 2021-03-31 2021-06-11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提高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6900Y (zh) * 2001-03-21 2001-12-26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一种培养容器
CN101433183A (zh) * 2007-11-15 2009-05-20 刘祥军 芸薹属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
CN101773072A (zh) * 2010-01-20 2010-07-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3718965A (zh) * 2013-12-25 2014-04-16 南京农业大学 快速高效获得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
US20140317784A1 (en) * 2005-11-10 2014-10-23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transformation of brassic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6900Y (zh) * 2001-03-21 2001-12-26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一种培养容器
US20140317784A1 (en) * 2005-11-10 2014-10-23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transformation of brassica
CN101433183A (zh) * 2007-11-15 2009-05-20 刘祥军 芸薹属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
CN101773072A (zh) * 2010-01-20 2010-07-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3718965A (zh) * 2013-12-25 2014-04-16 南京农业大学 快速高效获得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翠等: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吴丽艳等: "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优化研究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孙继峰等: "不同温度预处理对青花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 《园艺学报》 *
宋立晓等: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因子", 《江苏农业学报》 *
张延国等: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青花菜上的应用 ", 《中国蔬菜》 *
张德双等: "影响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 《华北农学报》 *
张德双等: "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 《华北农学报》 *
张德双等: "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绿菜花(Bras 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再生植株 ", 《华北农学报》 *
方淑桂等: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曾爱松等: "四倍体青花菜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育途径研究", 《核农学报》 *
李江渝等: "青花菜绿雄80 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王春丽等: "青花菜小孢子胚植株再生及倍性研究 ", 《中国蔬菜》 *
袁素霞等: "结球甘蓝和青花菜小孢子胚植株再生 ", 《植物学报》 *
边立娜等: "不同基因型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 ", 《天津农业科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8060A (zh) * 2019-08-12 2019-10-1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获得橙色花椰菜小孢子dh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10892866A (zh) * 2019-10-12 2020-03-20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子叶胚得出率的油菜小孢子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CN110892866B (zh) * 2019-10-12 2021-06-01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子叶胚得出率的油菜小孢子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CN112931215A (zh) * 2021-03-31 2021-06-11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提高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40134U (zh) 一种适用于蔬菜水培的栽培装置
CN106386482B (zh) 铁皮石斛优质种苗自然光培养一次成苗快速繁殖方法
CN101317548B (zh) 黄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方法
CN108207628A (zh) 一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N206389941U (zh) 一种吊挂式芽菜培育生产线
CN104429952B (zh) 一种培养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高效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9006473A (zh) 一种猕猴桃组培快速繁殖培养基及方法
CN101773072B (zh) 一种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6718825A (zh) 一种乌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
CN109156358A (zh) 一种德国鸢尾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
CN110199736A (zh) 一种高成活率的西甜瓜育苗培养装置及方法
CN106172008A (zh) 一种卡特兰快速培养繁殖方法
CN206596365U (zh) 一种用于种子培育的培养箱
CN108243959A (zh) 一种以黄粱木茎段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方法
CN101606468B (zh) 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CN109511551A (zh) 一种油橄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方法
CN105638319B (zh) 一种铁皮石斛种苗培育装置和方法
CN212087271U (zh) 一种林业育苗箱
CN107926676A (zh) 一种植物水培的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CN107743868A (zh) 一种利用自然光培养一步成苗高效繁殖金线莲的方法
CN208798488U (zh) 铁皮石斛的培育装置
CN206879834U (zh) 一种对虾养殖池生物絮团人工岛
CN211090957U (zh) 一种实验室用芡实育苗箱
CN205999382U (zh) 新型高效家用微藻培养装置
CN207911642U (zh) 花卉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