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6338A - 端子台及空气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台及空气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6338A
CN108206338A CN201710735137.5A CN201710735137A CN108206338A CN 108206338 A CN108206338 A CN 108206338A CN 201710735137 A CN201710735137 A CN 201710735137A CN 108206338 A CN108206338 A CN 108206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m
pressing component
terminal board
energized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51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6338B (zh
Inventor
出口智也
幸本茂树
杭谷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06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6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16Means for guiding or retaining wires or cables connected to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5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insertion of a wire only possible by pressing on th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component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具有:通电部件(6),其设置于端子台(101)的基部(3);端子按压部件(5),其将与该通电部件(6)连接的端子(9)向通电部件(6)侧按压而进行连接;以及凸轮(4),其设置于端子台(3)的内部,以轴部(4a)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与该旋转状态相对应地使端子按压部件(5)的向通电部件(6)侧的按压状态变化,一个端子按压部件(5)与一个通电部件(6)对应地进行设置。凸轮(4)在以轴部(4a)为中心的第一旋转范围内,将端子按压部件(6)控制为,成为端子按压部件(5)从通电部件(6)侧分离的OFF状态,在第二旋转范围内,将端子按压部件(6)控制为,端子按压部件(5)被按压至通电部件(6)侧而成为ON状态。

Description

端子台及空气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台及具有该端子台的空气断路器。
背景技术
通常,空气断路器大多被用作大楼、工厂等的主干用断路器,作为结构要素而具有从远方对该空气断路器进行操作的附属装置、以电气方式对空气断路器的开闭状态进行显示的附属装置。另外,具有可进行如下调整的电子式跳闸继电器,即,根据分支用断路器的容量,还能够变更空气断路器的动作特性。因此,在空气断路器具有用于附属装置的电连接、向跳闸继电器供给电源的端子台。
通常,端子台配置于空气断路器的上部,构成为从其上表面侧执行将端子与端子连接部进行连接的配线作业。另外,由于对多个装置进行配线,因此具有很多端子连接部。端子向端子台的固定方法大体分为:通过螺丝紧固而紧固固定于在端子台设置的螺丝端子部(端子连接部)的方法;以及将速结端子插入至在端子台设置的速结端子连接部而进行固定的方法。
另外,作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端子自动连接装置,其将在断路器主体设置的固定控制端子模块和在支架(cradle)设置的可动控制端子模块自动地进行连接或者分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159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端子连接部使用螺丝端子部的情况下,具有使导体进行插入的圆孔的圆形端子能够进行配线。然而,由于需要进行螺丝紧固作业,因此存在作业性变差这样的问题。特别地,在如空气断路器的端子台这样,需要对很多端子进行螺丝紧固的情况下,作业时间的增长成为较大的问题。并且,为了对端子连接部的过热进行抑制,还存在如下维护方面的问题,即,作为针对螺丝松弛的对策,需要进行定期的螺紧作业。
另一方面,在使用速结端子的端子连接中,在将端子进行插入的速结端子连接部中,仅通过将前端部的形状被分为2根的速结端子进行插入就能够实现配线,因此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无需使用螺丝作为紧固部件。但是,能够与速结端子连接部连接的端子的形状被限定,如圆形端子这样的前端部的形状不同的类型的端子无法进行连接。另外,在利用速结端子进行的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与利用圆形端子进行的连接相比紧固强度弱,在错误地对与所连接的端子相连的配线施加载荷的情况下,有时被按压于通电部的端子会被拔出,对与端子台相连的空气断路器等的设备动作造成障碍。
并且,在空气断路器中设置端子台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端子台成为配置于空气断路器的上表面侧的结构。因此,需要在配电盘内的上部进行配线作业,在空气断路器被收容于配电盘之中的状况下,作业空间被限定,进行设置配线作业的作业者的视角变高,因此难以目测观察到作业,配线作业伴有困难。
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控制端子自动连接用装置中,公开了将在控制端子模块中具有的多个控制端子一起进行连接或分离的结构,但其是无法独立地将控制端子进行连接或分离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台及具有该端子台的空气断路器,该端子台不使用在配线作业、维护方面存在问题的螺丝,能够使端子独立地连接于对端子进行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并且使配线状态一起进行变化,能够实现端子连接作业的简化。
本发明涉及的端子台的特征在于,具有:通电部件,其设置于端子台的基部;端子按压部件,其将与所述通电部件连接的端子向所述通电部件侧按压而进行连接;以及凸轮,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的内部,以轴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与该旋转状态相对应地使所述端子按压部件的向所述通电部件侧的按压状态进行变化,相对于一个所述通电部件,设置一个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所述凸轮在以所述轴为中心的第一旋转范围内,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控制为,成为所述端子按压部件从所述通电部件侧分离的OFF状态,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范围不同的第二旋转范围内,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控制为,所述端子按压部件被按压至所述通电部件侧而成为ON状态。
本发明涉及的空气断路器的特征在于,作为结构要素而使用如上所述的端子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台,相对于一个通电部件,设置一个端子按压部件,因此将端子分别夹在通电部件与端子按压部件之间,能够将端子与通电部件电连接,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配线连接作业而不使用螺丝,并且通过凸轮对端子按压部件进行控制,由此能够通过凸轮这一处的调整而进行端子按压部件的向通电部件的按压状态的调整,实现端子连接作业的简化。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断路器,是具有如上所述的端子台的结构,因此即使在空气断路器内进行端子连接作业的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无需螺丝紧固作业所需的空间,通过向通电部件与端子按压部件之间的端子的插入和凸轮的控制,能够简便地进行端子连接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技术方案以及优点通过本发明的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具有端子台的空气断路器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端子台的外观图。
图3是使图2的上下二段的端子连接部之中的、下段侧的内部构造露出后的端子台的斜视图。
图4是图3的端子台的右侧要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端子台的左侧要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端子台的端子的ON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端子台的端子的OFF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凸轮的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具有端子台的空气断路器的外观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端子台的端子的ON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端子台的要部的要部放大斜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凸轮的侧面图。
图13是图12的凸轮的局部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端子台101(控制端子台)及具有该端子台101的空气断路器100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具有端子台101的空气断路器100的外观图,例如,端子台101设置于空气断路器100的上方。并且,空气断路器100例如设置于配电盘之中,根据其设置场所,有时在装置整体被收容于框体内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如图1所示,空气断路器100具有开闭触点部200和开闭机构部300。开闭触点部200收容于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基座框体,为了进行触点部的开闭而与开闭机构部300连接。
空气断路器100的触点部的开闭是通过作为开闭机构部300的一个结构要素的脱扣杆的操作(例如处理操作)而实现的。通过将该脱扣杆向既定方向推动而进行转动,由此驱动开闭机构部300,开闭触点部200形成开路,由此空气断路器100成为断开的状态。该空气断路器100的动作状态(导通/断开)在辅助开关11处电气地显示。
空气断路器100的动作状态的切换除了通过处理操作进行以外,还能够通过远程操作进行。在脱扣杆的附近配置有:远程合闸用附属装置13,其以使空气断路器100通过远程操作成为导通状态的方式而使触点部成为闭路;以及远程跳闸用附属装置10,其以通过远程操作成为断开状态的方式而使触点部成为闭路。
另外,空气断路器100为了对其动作特性进行变更而具有电子式跳闸继电器12,构成为,在运算结果超过了预先决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使脱扣线圈进行动作,使脱扣杆转动而使空气断路器100进行脱扣动作。
并且,在端子台101的端子连接部处连接端子(后面叙述的端子9,例如圆形端子。控制端子),构成为,通过经由该端子将电源供给至远程跳闸用附属装置10、远程合闸用附属装置13、以及电子式跳闸继电器12,由此使这些远程跳闸用附属装置10、远程合闸用附属装置13、以及电子式跳闸继电器12进行动作。
图2是端子台101的外观图,主要示出了在进行端子连接作业时作业者访问的正面侧的结构。如图2所示,示出了端子连接部列设置为上下二段的状态,该端子连接部列是由多个对端子进行连接的端子连接部相对于成为端子台101的框体构造的主结构部的基部3而沿横向排列形成的。在各个端子连接部处,为了进行端子的独立配线,分别配置有对端子进行按压的端子按压部件5。并且,在端子连接部列的近前处,以对内部结构的可动部件进行覆盖的方式而安装有包围部件2。在该包围部件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在包围部件2的内侧设置的可动部件(后面叙述的凸轮4)进行控制的旋转操作部1。
图3是表示为了使端子台101的上下二段的端子连接部列之中的下段侧的内部构造露出而将下段的包围部件2卸除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如图3所示,如果将包围部件2卸下,则成为露出凸轮4的状态。
图4是将图1至图3的端子台101的右侧部分放大后的右侧要部放大图,是使凸轮4的轴部4a的一个端部露出的图。轴部4a的端部例如可旋转地被保持于基部3,在轴部4a固定的凸轮片4b分别控制着端子按压部件5向通电部件6侧的按压状态。关于多个凸轮片4b,能够通过使对端子按压部件5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外周形状一个一个地变形而进行使动作定时错开等的调整。
此外,也能够利用在基部3固定的包围部件2构成轴部4a的按压部。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端子台101的基部3设置有通电部件6。为了使端子与该通电部件6进行连接,设置有将端子向通电部件6侧进行推压的端子按压部件5。该端子按压部件5例如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由被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的第一面部5a、和与该第一面部5a具有角度地对接的第二面部5b而构成,是以第一面部5a和第二面部5b对接的端部的位置作为转动轴(支点)进行转动的“く”字形状的部件。并且,端子按压部件5具有处理操作部5c,该处理操作部5c将其结构部件的一部分从包围部件2露出至外部。在图4、图5的例子中,示出了将第二面部5b的非转动轴侧的端部伸长形成的处理操作部5c。并且,通过由作业者按压该处理操作部5c,能够独立地进行端子按压部件5的控制。
图5是端子台101的左侧要部放大图,示出了如下状态,即,在凸轮4的轴部4a的另一个端部设置伞齿轮14a,与旋转操作部1联动的伞齿轮14b与该伞齿轮14a啮合。并且,在伞齿轮14b的端部设置有旋转操作部1。
并且,凸轮4设置于端子台101的内部,是以轴部4a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与该旋转状态相对应地使端子按压部件5的向通电部件6侧的按压状态进行变化的构造,凸轮4自身经由伞齿轮14a、14b而从旋转操作部1侧控制旋转状态。例如,如图5所示,在旋转操作部1设置六角孔,通过在该孔中插入例如T型扳手等未图示的操作部件,将冲程变大而进行操作,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对旋转操作部1的旋转进行控制。
另外,如图4所示,在各个端子连接部处,对应一个通电部件6,设置一个端子按压部件5。并且,在凸轮4处,在轴部4a的外侧面以彼此分离的状态设置有用于对各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控制的多个凸轮片4b。
该端子台101通过凸轮片4b将端子按压部件5控制为,在以凸轮4的轴部4a为中心的旋转一周的旋转范围之中的第一旋转范围内,成为端子按压部件5从通电部件6侧分离的OFF状态。并且,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通过凸轮片4b将端子按压部件5控制为,在与第一旋转范围不同的第二旋转范围内,端子按压部件5被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而成为ON状态。
关于凸轮4,轴部4a与端子连接部的列平行地、即与沿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通电部件6平行地延伸,并且具有在该圆筒形状的轴部4a处固定的多个凸轮片4b。并且,对应1个端子按压部件5,设置一个凸轮片4b,多个端子按压部件5构成为,通过凸轮4的多个凸轮片4b而独立地进行控制。
如图2至图5所示,在端子台101中作为结构要素而包含有:端子按压部件5、凸轮4、通电部件6、旋转操作部1、包围部件2、以及对它们进行保持的基部3。
在这里,在端子台101处可配线的端子的数量为1列对应1至40个端子,优选为25至29个端子。
另外,例如,端子台101设置为,在进行端子连接作业的作业者所访问的空气断路器100的正面侧露出端子连接部。
下面,使用图6,对在端子台101的端子连接部连接有端子的成为ON状态的控制进行说明。图6是端子台101的侧剖面图,例如圆形端子等的端子9被按压于通电部件6的平面部,实现电连接。并且,端子9处于被端子按压部件5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的状态。
如图6所示,端子台101为如下结构,即,在具有阶梯状的表面部的基部3的、与装置设置面垂直的面部(垂直面部)处设置通电部件6,并且在与装置设置面平行的面部(水平面部)的、与垂直面部靠近的位置处设置保持部件50,使该保持部件50对端子按压部件5的转动轴5d进行支撑。
并且,端子按压部件5为如下结构,即,由第一面部5a和第二面部5b呈“く字形状”,将二个端面对接的位置设为转动轴5d,保持所呈角度不变地进行转动。在将端子按压部件5设置于基部3的垂直面和水平面之间的情况下,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一面部5a和第二面部5b所呈的角度为锐角。
此外,第一面部5a、第二面部5b在图6中例示为由平板构成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可以应用具有曲面部的形状或具有弯曲部的形状等各种形状。并且,关于“く”字形状所呈的角,可以与设置状况相匹配地,调整为能够确保转动角的角度而进行使用。
并且,如图6所示,在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二面部5b处,存在使凸轮4的凸轮片4b进行抵接的抵接部(由标号P所指出的区域),在凸轮4与抵接部P的距离未满d的范围内,凸轮片4b与端子按压部件5不接触。该距离d相当于,在凸轮片4b与抵接部P接触、且不对第二面部5b按压的状态下的凸轮片4b的从轴部4a起的凸出量。
另外,在第二面部5b处,用于使凸轮4穿过的缺口部5e设置于从转动轴5d观察时比抵接部P远的区域,在缺口部5e以外的、与凸轮片4b不发生干涉的部分处,设置有凸出至外侧的处理操作部5c。
在这里,端子按压部件5在第二面部5b的不是凸轮抵接面侧的表面,具有由例如板簧等构成的预紧部件53,以使基部3的水平面与第二面部5b的背面的间隔变宽的方式,换言之,以将第二面部5b向凸轮4侧预紧的方式,始终作用有预紧力。在这里,预紧部件53也可以设为与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二面部5b一体地形成的结构、或者设置于基部3的平面部的结构。
并且,保持部件50具有用于对端子按压部件5的转动轴5d进行保持的凹部(端子按压部件5的保持部),并且,作为紧固固定部而具有例如用于向基部3嵌入固定的嵌入部(未图示)等。
另外,例如,在端子台101的基部3,设置有凸轮4的固定部、包围部件2的固定部、保持部件50的嵌入部的插入部、以及通电部件6的插入部。
在图6的例子中,凸轮4以轴部4a为中心绕顺时针进行旋转。并且,凸轮4设置有凸轮片4b,该凸轮片4b通过和与端子数相同数量的该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抵接而对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控制,该凸轮4在一端设置有旋转操作部1和伞齿轮形状的伞齿轮14a。并且,各凸轮片4b是例如彼此错开角度而连结的。凸轮片4b的形状分别构成为外形阶段性地进行变化,能够对ON/OFF的定时进行调整。
在这里,也可以设为将全部相同形状的凸轮片4b未错开角度地配置于轴部4a之上,随着凸轮4的旋转而一起进行开闭的结构,但在执行一边对旋转操作部1侧进行操作、一边将很多端子9依次进行连接的作业时,如果将凸轮片4b的配置调整为使得端子按压部件5依次进行动作,则能够一边掌握作业的进展情况一边执行作业,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失败。
并且,端子按压部件5具有凸起部51,该凸起部51从第一面部5a凸出,插入至在通电部件6设置的孔部,还具有端子压脚部52,该端子压脚部52对端子9的表面进行按压,凸出量比凸起部51小。
由此,在端子9为圆形端子、且为在平面连接部具有孔部的构造的情况下,通过使凸起部51插入至该孔部,能够防止端子9的脱出。
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设为例如设置有多个端子压脚部52的结构,能够将端子9可靠地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
在这里,通电部件6具有以与端子按压部件5的凸起部51不发生干涉的方式而设置的凹部,通过一边避免与凸起部51的接触,一边将第一面部5a的平面部按压于端子9的平面部,使端子9的另一个平面部与通电部件6的平面部接触,由此与空气断路器100的内部进行连接。
下面,对端子台101的ON/OFF状态和与凸轮4的旋转相伴的端子按压部件5的移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端子按压部件5未与凸轮4的凸轮片4b抵接,端子按压部件5转动至通电部件6侧,端子按压部件5将端子9按压于通电部件6的状态为ON状态,是端子9与端子台101内的结构部件电连接的状态。将端子按压部件5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的按压力是由在端子按压部件5(或者基部3)设置的预紧部件53输出的。
图6所示的点A是成为全部端子按压部件5被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的ON状态的位置,在刚经过点Bn后,是成为全部端子按压部件5与通电部件6分离最远的OFF状态的位置。
以端子台101成为OFF状态的凸轮4的旋转角度为基准,在将端子9卡挂于端子按压部件5的凸起部51的(使凸起部51与圆形端子的孔部嵌合的)状态下,如果使旋转操作部1进行旋转,则凸轮4联动地进行旋转,凸轮片4b以轴部4a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角度发生变化),如图6所示,如果成为凸轮4与端子按压部件5不发生干涉的状态(分离),则由预紧部件53推动端子按压部件5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从而端子9与通电部件6接触,成为能够从与端子台101连接的配线向构成空气断路器100的各结构要素进行通电的ON状态。
如图8中凸轮4的侧面图所示,成为ON状态的情况,是在凸轮4配置于第二面部5b的上表面侧的状况下,在抵接部P上方的凸轮片4b从轴部4a的表面起的凸出量小于d的情况。即,在就图8而言的凸轮4的经过点Bn而直至到达至点C为止的旋转范围(Bn-C之间。相当于第二旋转范围)中对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能够设为ON状态。
此外,在图8的凸轮4的旋转范围C-A之间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即,凸轮片4b的凸出量超过d而直至到达最大凸出量为止的期间,成为凸轮片4b的凸出量平滑地增大而第一面部5a与通电部件6的距离逐渐变大的半开状态,因此端子9与通电部件6的电连接状态不稳定。
并且,如果从端子台101的ON状态起,进一步使旋转操作部1进行旋转,则凸轮4进行旋转,凸轮片4b开始与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二面部5b的抵接面进行接触,凸轮片4b对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按压,从而端子按压部件5以转动轴5d为中心向从通电部件6远离的方向进行转动。由此,如图7所示,成为能够将端子9从端子按压部件5分离的OFF状态。
如图7所示,端子台101成为OFF状态的情况,是在上述状况下,在抵接部P上方的凸轮片4b从轴部4a起的凸出量在全部凸轮片4b中成为最大的情况。即,在就图8而言的凸轮4的从点A至点B1为止的旋转范围(A-B1之间。相当于第一旋转范围)中对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控制的情况。端子按压部件5与凸轮片4b抵接而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一面部5a的端部从通电部件6分离的状态为OFF状态,未形成向通电部件6的端子连接。在该A-B1之间的旋转范围内,在排列为一列的全部端子按压部件5中,第一面部5a的前端部与通电部件6的距离成为最大(全开),成为作业者容易进行端子9的连接作业的状态。
在这里,如图8所示,在凸轮4的旋转范围内,在从第一旋转范围(A-B1之间)至第二旋转范围(Bn-C之间)为止之间,包含第三旋转范围(B1-Bn之间)。构成为,在凸轮4的第三旋转范围(B1-Bn之间)内的端子按压部件5的控制中,一部分端子按压部件5成为从通电部件6侧分离的OFF状态,剩余的端子按压部件5成为被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的ON状态。
并且,在该第三旋转范围(B1-Bn之间)内,多个凸轮片4b如图8所示,在轴部4a的近端侧固定的凸轮片4b的OFF状态的范围小,越是在轴部4a的远端侧固定的凸轮片4b,其OFF状态的范围越大。在这里,在旋转角度的经过Bn后的阶段,由凸轮片4b提供的预紧被解除,如果凸轮4进一步旋转,则从与近端侧的凸轮片4b抵接的端子按压部件5开始,依次变化至ON状态。
例如,在图8的凸轮4的情况下,将凸轮片4b的形状调整为第三旋转范围约90度且n=25。此外,也可以对凸轮片4b向轴部4a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同时对多个端子9进行OFF控制。即,控制定时的调整是能够根据凸轮片4b的形状及凸轮片4b向轴部4a的安装旋转角度而进行的。
如上所述,对凸轮片4b的形状加以变化,设为从OFF成为ON的定时针对每个端子连接部位而发生变化的结构,因此能够对端子9独立地进行配线。
并且,作业者能够在配线连接作业时,一边对切换ON/OFF状态的端子连接部位进行观察,对端子9的连接状态依次进行确认,一边开展作业,能够提高作业上的观察识别性。
另外,在具有很多端子9的端子连接部的情况下,如果使很多端子9一起进行连接,则难以确认是否全部端子9的连接状态都是良好的,但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台101,控制为从凸轮4的轴部4a的一端侧的端子起向另一端侧依次变化至ON,因此能够一边逐一地对端子9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一边开展作业。
此外,在使全部端子9的连接状态一起进行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想到与端子9相连的配线的配置会大幅地变化,但在本实施方式1的端子台101中,在凸轮片4b的C-A之间的旋转范围内,全部端子9被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控制,随着凸轮4的旋转而逐渐地从ON状态变化至OFF状态,因此与端子9相连的配线的配置是稳定的,能够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并且,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端子台101的空气断路器100,仅通过将端子9插入至端子台101侧的通电部件6与端子按压部件5之间这一简便的作业、以及执行在作业者容易访问的端子台101的外侧设置的旋转操作部1的操作这一简便的作业,就能够实施端子连接,因此即使在端子台101设置于空气断路器100的上方而在作业者的视线或较高的位置处进行端子连接的状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端子进行紧固。
另外,由于无需进行螺丝紧固等作业,因此无需在端子台101的上方确保出宽阔的作业空间。
并且,由于在端子按压部件5的一端设置有处理操作部5c,因此能够从图6的ON状态向图7的OFF状态任意地进行切换。在该情况下,通过由作业者执行将处理操作部5c向下方侧进行按下的操作,从而使预紧部件53任意地弯曲,与利用凸轮片4b将第二面部5b按下的状态相同地,能够将第一面部5a从通电部件6拉开。因而,在对独立的端子连接部执行该处理操作的期间,能够进行端子9的插入、取出的作业,能够简化各个的端子连接作业。
如果端子台101的各连接端子部为具有如上所述的处理操作部5c的结构,则能够仅将特定的端子连接部设为OFF状态,而无需使旋转操作部1旋转,将全部端子连接部都设为OFF状态。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处理操作部5c为向端子台101的正面近端侧凸出的形状的情况,但如果是能够实现相同作用的形状,则也能够变形进行使用。另外,作为端子9而例示出圆形端子,但也可以与所应用的装置相对应地使用不同的端子形状的端子(U字型端子、棒型端子等。)。
另外,关于各结构部的角度及大小等,当然也可以与端子连接部的状况相对应地调整进行使用。
实施方式2.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端子台101及空气断路器100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例示出下述情况,即,在阶梯状的基部3的垂直面处设置通电部件6,在水平面处将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固定,将端子9沿铅垂方向向下插入而进行连接。但是,也可以将基部3的形状以使端子连接部的结构部整体性地倾斜的方式而变形进行使用。如图9中端子台101的侧剖面图所示,即使将通电部件6设置于相对于设置面倾斜而不垂直的面部3a,将端子按压部件5设置于倾斜而不平行的面部3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地进行端子连接。
如图9所示,通过在基部3设置倾斜的面部3a、3b(两者所呈的角为例如直角),将端子连接部设为整体性地向近端侧倾斜的结构,由此,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设置面为垂直面、水平面的情况下)仅能从上表面侧进行连接作业的配线,也能够从端子台101的前表面侧进行连接作业。因而,在受配电盘小型且在空气断路器100的上部没有空间的情况下、空气断路器100设置于受配电的上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实施向空气断路器100的配线作业。
实施方式3.
下面,使用图10至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端子台101及空气断路器100进行说明。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端子台101的侧剖面图,是表示在端子连接部连接有端子9的ON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结构的端子台101的要部放大斜视图,例示出端子台101的右侧部分。并且,图12是凸轮4的侧面图,示出了很多凸轮片4b是沿轴部4a的延伸的方向而阶段性地进行变形的形状。图13是图12所示的凸轮4的要部放大斜视图,例示出凸轮片4b向轴部4a的固定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通过预紧部件53而输出将端子按压部件5向通电部件6按压的按压力,但也可以对该结构进行变更,如本实施方式3这样,设为通过凸轮4而输出将端子按压部件5向通电部件6侧按压的按压力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出如下结构的端子台101,即,在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二面部5b的上侧设置凸轮4,在第二面部5b的下侧的与基部3的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对端子按压部件5提供预紧力的预紧部件53,但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将预紧部件53设置于第二面部5b的上侧、将凸轮4设置于第二面部5b的下侧的与基部3的水平面之间的端子台101进行说明。
在该结构中,在第二面部5b的上方设置有在基部3处固定的阻挡部30,使预紧部件53进行抵接,能够得到在使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一面部5a从通电部件6侧分离的情况下的弹簧输出。
并且,随着凸轮4的旋转,成为通过作为刚体的凸轮片4b而将端子按压部件5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由端子按压部件5按压的端子9与通电部件6侧接触,并且稳定地、充分地确保该按压力。
此外,在端子按压部件5的第二面部5b的端部,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设置有处理操作部5c。在本实施方式3的端子台101中,在未连接端子9的OFF状态时,通过将处理操作部5c推起,能够使端子按压部件5独立地向通电部件6侧移动而成为ON状态。关于该处理操作部5c的操作,例如在维护时,在进行预紧部件53的弹簧力的确认等情况下有效。
在这里,对利用本实施方式3的凸轮4而实现的端子按压部件5的控制进行说明。以端子台101成为OFF状态的凸轮4的旋转角度为基准,在将端子9卡挂于端子按压部件5的凸起部51的状态下,如果使旋转操作部1进行旋转,则凸轮4联动地进行旋转,凸轮片4b以轴部4a为中心进行旋转,如图10所示,如果成为凸轮4与端子按压部件5抵接的状态,则对预紧部件53进行压缩,并且端子按压部件5被按压而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成为端子9与通电部件6接触的ON状态。
如图12中凸轮4的侧面图所示,成为ON状态的情况是,在凸轮4配置于第二面部5b的下表面侧的状况下,凸轮片4b的最大直径与第二面部5b抵接的情况。即,在就图12而言的凸轮4的从点Fn至点D为止的旋转范围(Fn-D之间。相当于第二旋转范围。)中对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能够设为ON状态。如果经过点D,则全部端子9一起变化为OFF状态。
并且,在图12的凸轮4的旋转范围(D-E之间。第一旋转范围)内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凸轮4不与第二面部5b发生干涉,全部端子连接部成为OFF的状态。
随后,凸轮片4b的凸出量超过d,直至达到至最大凸出量为止的E-F1之间,凸轮片4b的凸出量平滑地增大,成为第一面部5a与通电部件6的距离逐渐变小的半闭状态。
并且,如果进一步使旋转操作部1进行旋转,则在F1-Fn之间的旋转范围(第三旋转范围)内,随着凸轮4的旋转,从图12的纸面远端侧的凸轮片4b起向前端侧依次变化为ON状态,在点Fn处,全部端子按压部件5成为ON状态。
如果经过点Fn,则全部端子按压部件5一起成为OFF状态。因此,在将端子9全部卸下的情况下,在与Fn-D相当的凸轮片4b的旋转范围内对端子按压部件5进行控制即可。
另外,如图12中凸轮4的侧面图所示,凸轮4沿箭头方向进行旋转,在纸面上最远端侧的凸轮片4b的点F1与端子按压部件5抵接时,被该凸轮4按压的端子按压部件5最早成为ON状态,在纸面上最近端侧的凸轮片4b的点Fn与端子按压部件5抵接时,被该凸轮4按压的端子按压部件5最晚成为ON状态。并且,在点Fn至点D为止之间,在将端子按压部件5压入的期间,全部端子按压部件5成为ON状态。
如上所述,能够与凸轮4的凸轮片4b形状相对应地,对端子连接部的主结构部即端子按压部件5的控制定时进行调整,凸轮片4b的形状能够设为例示以外的各种形状。
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介绍了端子连接部从全部为OFF的状态起逐一按顺序变化至ON而使全部端子连接部向ON状态进行转换的控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多个连接端子部(端子按压部件5),以使它们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成为OFF状态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介绍了从端子连接部全部为ON的状态起使全部端子连接部一起向OFF状态进行转换的控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依次成为OFF状态的方式而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在以凸轮4的轴部4a为中心的旋转范围之中,在从第二旋转范围至第一旋转范围为止之间,成为包含第四旋转范围在内的结构,在凸轮4的在第四旋转范围内的端子按压部件5的控制中,控制为一部分端子按压部件5成为被按压于通电部件6侧的ON状态,剩余的端子按压部件5成为从通电部件6侧分离的OFF状态。
在将全部端子9一起从端子台101卸下的情况下,必须注意与端子9相连的配线的线束的落下,但如上所述,在凸轮片4b设置OFF状态的端子连接部阶段性地增加的第四旋转范围而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在依次执行OFF动作的期间,至少剩余一个ON状态的控制端子部,因此配线的线束不会从高处落下,能够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性。
并且,在图8、图10中例示出的凸轮4的凸轮片4b为如下结构,即,在点B1…Bn、点D处从轴部4a起的凸出量大幅地变化,在该位置处对轴部4a的逆向旋转进行抑制,但在使凸轮片4b的形状平滑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通过逆向旋转而进行的控制,能够提高凸轮4的操作性。
前面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能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受限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事项,具有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的人能够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改良变更为多种形态。因此,这种改良及变更对于具有通常知识的人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各图中,同一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其发明的范围内,将各实施方式自由地进行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省略。

Claims (18)

1.一种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电部件,其设置于端子台的基部;
端子按压部件,其将与所述通电部件连接的端子向所述通电部件侧按压而进行连接;以及
凸轮,其设置于所述端子台的内部,以轴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与该旋转状态相对应地使所述端子按压部件的向所述通电部件侧的按压状态变化,
相对于一个所述通电部件,设置一个所述端子按压部件,
所述凸轮在以所述轴为中心的第一旋转范围内,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控制为,成为所述端子按压部件从所述通电部件侧分离的OFF状态,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范围不同的第二旋转范围内,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控制为,所述端子按压部件被按压至所述通电部件侧而成为ON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凸轮,所述轴与沿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通电部件平行地延伸,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轴的多个凸轮片,
相对于一个所述端子按压部件,设置一个所述凸轮片,
多个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构成为,通过所述凸轮的多个所述凸轮片而被独立地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按压部件在一端部具有处理操作部,
构成为通过对所述端子按压部件的所述处理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独立地设为OFF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凸轮的所述轴为中心的旋转范围之中,在从所述第一旋转范围至所述第二旋转范围为止之间,包含第三旋转范围,
该端子台构成为,在所述凸轮的所述第三旋转范围内的所述端子按压部件的控制中,一部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成为从所述通电部件侧分离的OFF状态,剩余的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成为被按压于所述通电部件侧的ON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所述凸轮的所述第三旋转范围内的所述端子按压部件的控制中,随着所述凸轮的旋转,多个所述端子按压部件之中的所述端子按压部件一个一个地依次从OFF状态向ON状态进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向所述通电部件侧进行按压的按压力是由在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或所述基部处设置的预紧部件输出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端子按压部件向所述通电部件侧进行按压的按压力是由所述凸轮输出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构成为,包含与所述通电部件接触的第一面部、和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相连而构成与所述凸轮的接触部的第二面部,将所述第一面部和所述第二面部的连接部分设为转动轴,与所述凸轮的接触状态相对应地进行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按压部件是在所述转动轴处由所述第一面部和所述第二面部的端部具有角度地对接而成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部与所述第二面部所呈的角为锐角。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面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凸轮穿过的缺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按压部件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从所述第一面部凸出,插入至在所述通电部件处设置的孔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按压部件具有端子压脚部,该端子压脚部从所述第一面部凸出,对所述端子的表面进行按压,凸出量比所述凸起部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电部件的与所述端子接触的面部设置为与所述基部的设置面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电部件的与所述端子接触的面部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基部的设置面而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伞齿轮,其设置于所述凸轮的所述轴的一端;第二伞齿轮,其与所述第一伞齿轮联动;以及旋转操作部,其对所述第二伞齿轮的旋转进行控制,对所述凸轮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
所述旋转操作部设置于所述端子台的外侧。
17.一种空气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作为结构要素而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配置于所述空气断路器的上部。
CN201710735137.5A 2016-12-20 2017-08-24 端子台及空气断路器 Active CN108206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6154 2016-12-20
JP2016246154A JP2018101520A (ja) 2016-12-20 2016-12-20 端子台および気中遮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6338A true CN108206338A (zh) 2018-06-26
CN108206338B CN108206338B (zh) 2019-06-28

Family

ID=6260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5137.5A Active CN108206338B (zh) 2016-12-20 2017-08-24 端子台及空气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01520A (zh)
KR (1) KR101900601B1 (zh)
CN (1) CN10820633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7369A (ja) * 1994-12-15 1996-06-25 Nitto Kogyo Kk 端子装置
JP2000048875A (ja) * 1998-04-22 2000-02-18 Fuji Electric Co Ltd 回路遮断器の電線接続装置
JP200917661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回路遮断器
CN204315493U (zh) * 2015-01-30 2015-05-0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0530B1 (ko) 2007-07-12 2008-09-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인출형 차단기
US7663867B2 (en) * 2008-04-15 2010-02-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condary circuit terminal block design for fixed type circuit break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7369A (ja) * 1994-12-15 1996-06-25 Nitto Kogyo Kk 端子装置
JP2000048875A (ja) * 1998-04-22 2000-02-18 Fuji Electric Co Ltd 回路遮断器の電線接続装置
JP200917661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回路遮断器
CN204315493U (zh) * 2015-01-30 2015-05-0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71915A (ko) 2018-06-28
CN108206338B (zh) 2019-06-28
JP2018101520A (ja) 2018-06-28
KR101900601B1 (ko) 2018-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562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al power
CN102368445A (zh) 三工位隔离开关
US10389093B2 (en) Interlocking mechanism for circuit breaker
CN107134384A (zh) 基于双弹性件的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CN108206338A (zh) 端子台及空气断路器
KR101346445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WO2013022089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バー
CN102194617B (zh) 开关装置
CN106356267A (zh) 一种跌落式熔断器
CN103380472A (zh) 钥匙卡插入取电开关
US9931938B2 (en) Vehicle battery relay assembly
CN209169084U (zh) 断路器
CN208184426U (zh) 防误接电气锁
US5410112A (en) Safety interlock for overhead projector
CN208873625U (zh) 一种隔离联动的真空负荷环网柜
CN209929187U (zh) 门锁限位开关及具有其的塞拉门
EP2204826A3 (en) Elastic Pressing Unit and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Having the Same
CN112768309A (zh) 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断路器
CN109390188A (zh) 一种分离式漏电保护器
CN108475593A (zh) 用于断开接触器的断路器设备和装置
CN101252054A (zh) 气体开关
CN212113516U (zh) 一种中空的微动开关
EP4057448A1 (en) Auto-reset wiring switch
US6747532B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mploying neutral poles in multipole circuit breakers
US6765163B2 (en) Mechanical reset device for swi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