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99139A - 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99139A
CN108199139A CN201810001522.1A CN201810001522A CN108199139A CN 108199139 A CN108199139 A CN 108199139A CN 201810001522 A CN201810001522 A CN 201810001522A CN 108199139 A CN108199139 A CN 108199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telligent terminal
metal
recessed portion
termin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15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99139B (zh
Inventor
瓦拉依丁·外力别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015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99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99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9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99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9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容腔,所述智能终端的部分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具有向所述第二壳体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金属区,且所述金属区作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体。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改变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结构形态及位置关系,从而提升了天线组件的信号收发性能,另外,巧妙的将塑胶带避开用户的视线范围,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智能终端的外观美感。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金属壳体具有良好的触感、受力性能及散热性能等优点,目前很多厂家尝试将笔记本电脑的壳体进行全金属设计,但是金属对天线信号有吸收和屏蔽的作用,这就大大降低了笔记本电脑的信号收发能力,极大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中有些厂家为了降低金属壳体对信号的屏蔽作用,通常会在显示端的壳体或系统端的上壳体上开设缝隙或者局部采用塑胶材质,但这会破坏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性,并且当用户在正常使用时,缝隙或塑胶填充会出现在用户的视线范围内,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有的厂家在壳体上进行贴膜来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性,但是这会影响用户对壳体的触觉体验,且膜材不耐磨、使用寿命低还会增加笔记本电脑的整体厚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升信号收发性能及用户视觉体验的智能终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终端,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容腔,所述智能终端的部分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具有向所述第二壳体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金属区,且所述金属区作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体。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终端具有键盘,所述键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均为金属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所述凹陷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面平齐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手托板,所述手托板盖设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触摸板组件,所述触摸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由平整的金属板弯折裁剪形成,所述金属区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其他部分切割分离后通过绝缘材料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壳体为全金属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终端具有多个天线,对应设有多个所述金属区,每个金属区分别作为每个所述天线的发射体。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金属区的大小或形状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改变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结构形态及位置关系,从而提升了天线组件的信号收发性能,另外,巧妙的将塑胶带避开用户的视线范围,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智能终端的外观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壳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壳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系统端;11-第一壳体;111-第一部分;1111-金属区;1112-塑胶带;112-第二部分;113-隔板;12-第二壳体;13-手托盖板;14-触控板组件;2-显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容腔,智能终端的部分电子元件设置于容腔内;其中,容腔内可以设有CPU、显卡组件、处理器、硬盘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具有向第二壳体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具有金属区,且金属区作为智能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体。当智能终端采用全金属壳体(或者第一壳体为全金属时,利用第一壳体上的凹陷部的金属区作为天线的发射体,解决了全金属壳体的智能终端的信号收发问题;进一步的,通常情况下金属区与第一壳体的其他部分通过绝缘体连接(例如,采用Nano Molding Technology工艺)时,第一壳体上会出现塑胶带,从而影响了视觉上的整体性;为了提升第一壳体(智能终端)的美感,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壳体上设置凹陷部,将金属区设置在凹陷部上,以使塑胶带处于不容易被发现的位置,或者从某种角度上遮盖塑胶带,从而提升该智能终端的整体观感及天线组件的信号收发性能。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使用智能终端进行文字编辑,智能终端具有键盘,键盘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其中,键盘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扣合形成的容腔内,且键帽由第一部分向外凸出。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该智能终端的整体美感及金属质感,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为全金属材质,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扣合,另外,为了提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及智能终端的外观平顺度,凹陷部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的外侧面平齐对接。
进一步的,凹陷部内还可以设置电子元器件或者其他部件,例如可以为储存卡扩充接口、电池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凹陷部内的金属区作为天线的发射体需要一定的空间作为避空区,因此,设置在凹陷部内的电子元器件应尽量远离金属区,以避免对天线的收发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美感及天线组件的信号收发性能,智能终端还包括手托盖板13,手托板盖设在凹陷部的上方以封盖凹陷部;其中,为了给天线组件(金属区)提供一定的避空区,手托盖板采用非金属材质。另一方面,手托盖板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例如,当用户使用键盘进行文字编辑时,可以将手放置在手托盖板处以提升使用感受;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整体美感及产品品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手托盖板为玻璃板;其中,玻璃板上可以印制相应的花纹并制作成不同的颜色以提升视觉感受,另外,玻璃板的质感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使用手感并提升产品品质。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例如对屏幕上指针的位置进行操作),智能终端还包括触摸板组件,触摸板组件设置在凹陷部内,其中,为了避免触摸板组件对天线的收发性能造成不利影响,触摸板组件应尽量设置在远离金属区的位置。
另外,为了提升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产品品质并降低第一壳体的制作成本,第一壳体由平整的金属板弯折裁剪形成(例如可以采用冲压工艺进行制作),金属区与第一壳体的其他部分切割分离后通过绝缘材料连接(例如可以采用Nano Molding Technology工艺进行制作)。
进一步的,智能终端具有多个天线,对应设有多个金属区,每个金属区分别作为每个天线的发射体。进一步的,为了响应不同的信号频段,多个金属区的大小或形状不同,其中,多个金属区中的一个可以响应低频信号或中频信号或高频信号中的一种。
其中,该智能终端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等电子设备;
下面以该智能终端为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相互铰接的显示端2(显示器)及系统端1(主机)。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系统端1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的第一部分111与第二壳体12扣合形成容腔,笔记本电脑的CPU、显卡组件、处理器、硬盘、键盘等电子器件均设置在该容腔内;该第一壳体11的第一部分111形成键盘,键盘的键帽由第一部分111的通孔中分别伸出。
具体的,如图3及图8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壳体11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第二部分112具有向第二壳体12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具有金属区1111,且金属区1111作为笔记本电脑的天线的发射体。凹陷部具体为一个长方形凹槽,由于第一壳体11为全金属壳体(除绝缘带外几乎全部为金属材质),为了不影响金属区1111的信号响应特性,金属区1111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非导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Nano MoldingTechnology工艺在金属区1111与其他部分之间形成有塑胶带1112,以通过塑胶连接金属区1111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区1111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或者其他的制作工艺来实现非导电式的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凹陷部的底面上具有两个金属区1111,两个金属区1111分别靠近系统端1的左、右两侧设置,触控板组件14设置在两个金属区1111之间;进一步的,为了避免触控板组件14对金属区1111(天线)的信号响应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在金属区1111与触控板组件14之间设有金属隔板113,其中,金属隔板113不仅能够阻挡触控板组件14所产生的电磁信号对金属区1111的影响,还能够增加第一壳体1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1、图3、图6及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手托盖板13,该手托盖板13为矩形板并封盖在凹陷部上,由于手托盖板13与金属区111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能够形成避空区以为天线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手感,手托盖板13为矩形的玻璃板并粘接在第一壳体11上;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美感,手托盖板13可以为磨砂面也可以具有花纹等装饰。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笔记本电脑外观的整体性,第二壳体12为全金属材质,凹陷部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12的外侧面平齐对接,即第二壳体12的一端与凹陷部的外侧面的端部对接。
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结合图7进行参照),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壳体11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第二部分112具有向第二壳体12凹陷的两个凹陷部,两个凹陷部内均具有金属区1111,且金属区1111作为智能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体。每个凹陷部具体为一个长方形凹槽,由于第一壳体11为全金属壳体(除绝缘带外几乎全部为金属材质),为了不影响金属区1111的信号响应特性,金属区1111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非导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Nano Molding Technology工艺在金属区1111与其他部分之间形成有塑胶带1112,以通过塑胶将两个金属区1111分别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进行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区1111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或者其他的制作工艺来实现非导电式的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的,两个凹陷部分别靠近系统端1的左、右两侧设置,触控板组件14设置在两个金属区1111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手托盖板13,该手托盖板13为矩形板并封盖在凹陷部上,由于手托盖板13与金属区111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能够形成避空区以为天线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手感,手托盖板13为矩形的玻璃板并粘接在第一壳体11上;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美感,手托盖板13可以为磨砂面也可以具有花纹等装饰。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笔记本电脑外观的整体性,第二壳体12为全金属材质,凹陷部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12的外侧面平齐对接,即第二壳体12的一端与凹陷部的外侧面的端部对接。
另外,如图5及图8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壳体11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第二部分112具有向第二壳体12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具体为弯折的板体,弯折的板体上具有金属区1111,且金属区1111作为笔记本电脑的天线的发射体。由于第一壳体11为全金属壳体(除绝缘带外几乎全部为金属材质),为了不影响金属区1111的信号响应特性,金属区1111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非导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Nano MoldingTechnology工艺在金属区1111与其他部分之间形成有塑胶带1112,以通过塑胶将两个金属区1111分别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进行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区1111与第一壳体11的其他部分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或者其他的制作工艺来实现非导电式的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的,两个金属区1111分别靠近系统端1的左、右两侧设置,触控板组件14设置在两个金属区1111之间;进一步的,为了避免触控板组件14对金属区1111(天线)的信号响应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在金属区1111与触控板组件14之间设有金属隔板113,其中,金属隔板113不仅能够阻挡触控板组件14所产生的电磁信号对金属区1111的影响,还能够增加第一壳体1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手托盖板13,该手托盖板13为三个侧边具有凸缘的矩形板状结构并封盖在凹陷部上,由于手托盖板13与金属区111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能够形成避空区以为天线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手感,手托盖板13为矩形的玻璃板并粘接在第一壳体11上;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美感,手托盖板13可以为磨砂面也可以具有花纹等装饰。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笔记本电脑外观的整体性,第二壳体12为全金属材质,凹陷部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12的外侧面平齐对接,即第二壳体12的一端与凹陷部的外侧面的端部对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有实施例中,由于绝缘带位于笔记本电脑(系统端1)的底面,因此,用户在正常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绝缘带不会被用户发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降低视觉效果,因此,也不必为了维持外观面的整体性而采取喷漆、覆膜等措施来遮盖塑胶带1112,从而保证了金属观感及质感的外观面,提升了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容腔,所述智能终端的部分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具有向所述第二壳体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金属区,且所述金属区作为所述智能终端的天线的发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具有键盘,所述键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均为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所述凹陷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面平齐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手托板,所述手托板盖设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触摸板组件,所述触摸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由平整的金属板弯折裁剪形成,所述金属区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其他部分切割分离后通过绝缘材料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为全金属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具有多个天线,对应设有多个所述金属区,每个金属区分别作为每个所述天线的发射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金属区的大小或形状不同。
CN201810001522.1A 2018-01-02 2018-01-02 智能终端 Active CN108199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1522.1A CN108199139B (zh) 2018-01-02 2018-01-02 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1522.1A CN108199139B (zh) 2018-01-02 2018-01-02 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9139A true CN108199139A (zh) 2018-06-22
CN108199139B CN108199139B (zh) 2021-09-14

Family

ID=6258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1522.1A Active CN108199139B (zh) 2018-01-02 2018-01-02 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991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0493A1 (en) * 2019-03-01 2020-09-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gh frequency antenna integr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3566A (zh) * 2012-11-15 2014-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射频天线的键盘和移动装置
WO2014136505A1 (ja) * 2013-03-08 2014-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キー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467926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谷歌公司 在键盘中或下方的天线及其方法
CN10467913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底座
CN106292891A (zh) * 2016-08-25 2017-01-04 单百祥 触摸板式键盘电脑
CN106940583A (zh) * 2016-01-05 2017-07-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可扩展的天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3566A (zh) * 2012-11-15 2014-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射频天线的键盘和移动装置
WO2014136505A1 (ja) * 2013-03-08 2014-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キー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467926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谷歌公司 在键盘中或下方的天线及其方法
CN10467913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底座
CN106940583A (zh) * 2016-01-05 2017-07-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可扩展的天线结构
CN106292891A (zh) * 2016-08-25 2017-01-04 单百祥 触摸板式键盘电脑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0493A1 (en) * 2019-03-01 2020-09-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gh frequency antenna integr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13498565A (zh) * 2019-03-01 2021-10-12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中的高频天线集成
US11329361B2 (en) 2019-03-01 2022-05-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gh frequency antenna integr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9139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7169U (zh)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US9899728B2 (en) Mobile terminal
KR20130060330A (ko) 노출 영역을 갖는 포터블 컴퓨터
KR101391759B1 (ko) 휴대용 컴퓨터
US20110297525A1 (en) Dustproof press key structure
CN105681503A (zh) 一种防水侧键结构及其电子设备
US2012016289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GB2453605A (en) Dual band planar antenna including a notch feed and a floating conductive element
US9223410B1 (en) Input for computing device
CN108199139A (zh) 智能终端
US20070040246A1 (en) Touch pad module with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N112563740B (zh)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9301479A (zh) 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1419487B (zh) 壳体及运用此壳体的电子装置
CN207149687U (zh) 背板、前壳以及电子设备
CN113783986B (zh) 无线通讯装置及壳体总成
CN107293856B (zh) 一种nfc天线结构和移动终端
CN210015452U (zh) 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JP2008234747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CN208174754U (zh) 腔体喇叭和移动终端
CN207354392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JP5905796B2 (ja) 携帯端末
US2020023546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737700B (zh) 用於電子設備的天線裝置及電子設備
CN105430130A (zh) 一种手机侧键结构及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