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7169U -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7169U
CN208797169U CN201821790545.7U CN201821790545U CN208797169U CN 208797169 U CN208797169 U CN 208797169U CN 201821790545 U CN201821790545 U CN 201821790545U CN 208797169 U CN208797169 U CN 208797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nductive component
wearable device
intelligent wearable
bottom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05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905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7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7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7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及导电部件,该设备壳体内设有电路主板和天线结构,设备壳体包括金属中框以及连接于金属中框底部的绝缘底盖,金属中框上设有至少一条断缝将金属中框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天线结构包括与第一部分和电路主板连接的天线馈电模块及设于第一部分的若干天线馈地点,第一部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导电部件设于绝缘底盖,导电部件连接于其中一天线馈地点,导电部件连接于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增设导电部件,利用导电部件可增加天线所需的地平面,从而解决智能穿戴设备在佩戴在手臂上时造成天线地频段的信号衰减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天线在低频段的信号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E-SIM技术的发展,对于体积小的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通讯功能变得必不可少,因此对天线的性能要求很高。以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小型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智能手表在满足其小型化设计时,由于智能手表的体积较小,因此,置于智能手表内部的电路板的面积也减小,从而导致天线所需的地平面的长度不足,严重影响天线在低频段(频率为900Mhz以下频段)的性能。
此外,智能手表的使用状态通常为佩戴在用户手臂上的状态。由于人体为导电体,因此,手臂对天线信号的损耗非常大,严重影响用户佩戴时的天线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有效解决智能穿戴设备体积小以及在佩戴使用状态时的信号衰减问题,有效提高天线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内设有电路主板及天线结构,所述设备壳体包括金属中框以及连接于所述金属中框底部的绝缘底盖,所述金属中框上设有至少一断缝,所述至少一断缝将所述金属中框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天线结构包括天线馈电模块以及若干天线馈地点,所述天线馈电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所述天线馈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主板连接,所述若干天线馈地点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
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设于所述绝缘底盖,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其中一所述天线馈地点,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天线调谐模块,所述电路主板上设有与所述天线调谐模块连接的射频模块,所述天线馈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调谐模块连接,以实现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馈地点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馈地点和第二馈地点,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馈地点和所述第二馈地点之间;
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天线调谐电路和第二天线调谐电路,所述第一馈地点与所述第一天线调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馈地点与所述第二天线调谐电路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接地点,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其中任一所述接地点或其中任意几个接地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功能模块和第二功能模块,所述第一功能模块靠近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第二功能模块靠近所述第二部分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点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
所述第一接地与所述第一馈地点之间具有所述断缝,所述第二接地点靠近所述第二馈地点设置,和/或者所述第二接地点与所述第二馈地点之间具有所述断缝,所述第一接地点靠近所述第一馈地点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在所述绝缘底盖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馈地点和所述第二馈地点之间,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在所述绝缘底盖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馈地点和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膜内注塑于所述绝缘底盖内,或者所述导电部件设于所述绝缘底盖的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包括接地面,所述接地面平行于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在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的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的外边缘至与其相对的所述绝缘底盖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2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为薄板状结构或者是环形薄板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断缝内填充有绝缘材料,所述导电部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绝缘底盖的材质为塑胶、硅胶、陶瓷或玻璃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满足智能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设置金属中框和连接于金属中框底部的绝缘底盖,并在金属中框上设置断缝,然后将天线馈电模块与金属中框的第一部分连接,使得金属中框可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金属壳体外观的质感要求,同时由于金属壳体的一部分可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从而无需采用大尺寸和大重量的陶瓷贴片天线,满足智能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要求。
(2)天线的性能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增设导电部件,并使得导电部件设于绝缘底盖,然后将导电部件连接于天线馈地点和金属中框的第二部分,从而使得金属中框的第二部分不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这样,利用导电部件可增加天线所需的地平面,从而解决智能穿戴设备在佩戴在手臂上时造成天线地频段的信号衰减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天线在低频段的信号的目的。
(3)智能穿戴设备的体积更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限定绝缘底盖必须为绝缘材料,同时通过将导电部件采用膜内注塑或者是贴设在绝缘底盖平行于用户手臂佩戴面的底面的方式,使得导电部件不仅可实现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面使用,同时也使得导电部件无需占用设备壳体内部的空间,减少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的占用,使得智能穿戴设备的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此外,该导电部件为薄板状结构或者是环形薄板状结构,由于其厚度很小,因此,即使设置在绝缘底盖的底面,也不会影响用户佩戴的舒适感,设计更加人性化。
(4)天线的位置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将天线馈电模块设置在靠近金属中框的第一部分的位置,并在金属中框的第一部分上设置天线馈地点,这样,不仅便于天线馈电模块与电路主板的连接,而且还便于导电部件与天线馈地点和第二部分的连接,使得天线结构的连接更加简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图(电路主板未示出);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设置该导电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设置该导电部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设置该导电部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佩戴在手臂模型上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传统的智能穿戴设备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佩戴在手臂模型上的无源辐射效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有效解决智能穿戴设备体积小以及在佩戴使用状态时的信号衰减问题,有效提高天线的性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0、导电部件20以及表带30,该设备壳体10内设有电路主板11和天线结构,该设备壳体10包括金属中框以及连接于金属中框底部的绝缘底盖10b,该金属中框上设有至少一条断缝101,该至少一条断缝将金属中框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3。该天线结构包括天线馈电模块12a以及若干天线馈地点,该天线馈电模块12a的一端与第一部分102连接,以使该第一部分102可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该天线馈电模块12a的另一端与电路主板11连接,该若干天线馈地点设于该第一部分102。该导电部件20设于绝缘底盖10b,该导电部件20连接于其中一天线馈地点,该导电部件20连接于该第二部分103。该表带30连接于设备壳体10的两端。
应该得知的是,由于该设备壳体10包括该金属中框以及该绝缘底盖10b,因此,该金属中框的内部实质上是形成了可用于容纳该电路主板11以及天线结构的空间,也就是说,事实上,该电路主板11以及天线结构是设置在金属中框内部的。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由于智能手表的整体体积小且使用状态为佩戴状态,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满足智能手表的小型化设计的同时,也解决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臂上时,手臂对智能手表的天线信号的影响,有效确保智能手表的天线性能。
此外,由于该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因此,该设备壳体内还设有与电路主板11连接且用于对电路主板11供电的电池110,该电池110设于该电路主板11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中框的材质可为铝合金、镁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质轻、金属质感强,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外观质感要求。具体地,该金属中框优选用铝合金的材质,且该金属中框为上下开口的方形框体,其上部开口主要通过显示屏100来实现封盖,而其下部开口则通过与其连接的绝缘底盖10b来实现封盖。为了防止影响天线的信号,同时使得设置在绝缘底盖10b的导电部件20能够成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面,因此,该绝缘底盖10b需采用绝缘材质,例如玻璃、塑胶、硅胶或陶瓷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底盖10b选用塑胶材质,以使智能手表具有轻便的效果,同时也能起到隔热的效果,防止用户佩戴时设备壳体1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发热而烫伤用户。
进一步地,该金属中框上的断缝数量可根据实际天线设计需求设计,只要能够满足至少有一条断缝可将金属中框分隔成上述的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3,使得第一部分102可作为天线的辐射体,而第二部分103则不作为天线的辐射体即可。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金属中框上的断缝101可为三条,该三条断缝101将金属中框分隔成该第一部分102、第二部分103以及第三部分104。如图2至图4所示,该断缝101分别为第一断缝101a、第二断缝101b和第三断缝101c,第一断缝101a和第二断缝101b之间的金属中框为第一部分102,第二断缝101b和第三断缝101c之间的金属中框为第二部分103,第三断缝101c和第一断缝101a之间的金属中框为第三部分104。其中,由于天线馈电模块12a靠近第一部分102设置,且天线馈地点设置在第一部分102,因此,第一部分102占金属中框的面积大于第二部分103占金属中框的面积,而第二部分103和第三部分104占金属中框的面积则近似相等。此外,如图3中的纸面方向,第一部分102是包括了金属中框的一侧和一端的部分,而第二部分103则是包括了金属中框的另一侧,第三部分104则包括了金属中框的另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然也可在金属中框上设置更多断缝,例如,该断缝还可为四条、五条更多条等。
更进一步地,为了确保设备壳体10的整体外观装饰效果,在该断缝101内应填充绝缘材料,填充绝缘材料即可填补该断缝101,同时也可避免第一部分102、第二部分103和第三部分104之间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天线馈电模块12a与电路主板11的连接,在设备壳体10内还设有天线调谐模块13,在电路主板11上设有与天线调谐模块13连接的射频模块11a,该天线馈电模块12a的另一端与天线调谐模块13连接,以实现天线馈电模块12a与电路主板11的连接,从而使得该射频模块11a的射频信号可通过天线馈电模块12a传输至第一部分102上。具体地,天线调谐模块13设置靠近该天线馈电模块12a设置,且天线调谐模块13设置在电路主板11与天线馈电模块12a之间,以便于天线调谐模块13与射频模块11a的连接,进而便于与电路主板11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若干天线馈地点设置在第一部分102。具体地,该天线馈地点可为两个,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馈地点12b和第二馈地点12c,第一馈地点12b靠近第一断缝101a设置,第二馈地点12c靠近第二断缝101b设置,而该天线馈电模块12a则设置在第一馈地点12b和第二馈地点12c之间,且更靠近第一馈地点12b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导电部件20与天线馈地点的连接,使得设备壳体10内部天线的连接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设备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和第二天线调谐电路142,该第一馈地点12b与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连接,第二馈地点12c与第二天线调谐电路142连接,以控制该第一部分102作为天线辐射体的耦合。利用该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与第一部分102的耦合可以收发中高频段(大致为1710~2690Mhz)的信号,而利用第二天线调谐电路142与第一部分102的耦合可以收发低频段(大致为700~960Mhz)的信号。这样,利用第一部分102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不仅可实现天线在中高频段的信号的收发,同时还可满足天线在低频段信号的收发,有效提高天线的低频段的信号性能。
结合图2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部分103上可设置若干间隔设置的接地点,该导电部件20连接于该第二部分103上的其中任意一个接地点或其中任意几个接地点。具体地,该接地点可为两个,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点103a和第二接地点103b。第一接地点103a与第一馈地点12b之间具有该断缝,且该第二接地点103b靠近第二馈地点12c设置;或者第二接地点103b与第二馈地点12c之间具有该断缝,该第一接地点103a靠近该第二馈地点12c设置。
优选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断缝为三条,因此,该第一接地点103a与第一馈地点12b之间的断缝为第一断缝101a和第三断缝101c,而第二接地点103b和第二馈地点12c之间同样具有断缝,该断缝为第二断缝101b,并且,第二接地点103b和第二馈地点12c均比较靠近该第二断缝101b设置,因此,第二接地点103b靠近该第二馈地点12c设置。
应该得知的是,第一接地点103a和第二接地点103b的位置可互换,第一馈地点12b和第二馈地点12c的位置也可互换。
在本实施例中,该设备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功能模块151和第二功能模块152,第一功能模块151靠近第一部分102设置,第二功能模块152靠近第二部分103设置。具体地,第一功能模块151可为摄像模组,第二功能模块152可为扬声器和。
进一步地,为了合理安排摄像模组在设备壳体10内的位置同时不影响摄像模组的取景、成像,该摄像模组优选设置在靠近设备壳体10的一端的位置,即,该摄像模组在绝缘底盖10b上的投影大致可位于第一馈地点12b和第二馈地点12c之间,并且靠近第二馈地点12c设置。
同理,若该第二功能模块152为扬声器,为了便于布置扬声器的出声孔,该扬声器在绝缘底盖10b上的投影可位于该第一接地点103a和第二接地点103b之间,即,该扬声器靠近该第二部分103设置。
更进一步地,该设备本体10内还设有第三功能模块153,该第三功能模块153可为麦克风,且为了便于设置该麦克风的拾音孔,以便于用户对准拾音孔发出声音信号,则该麦克风在绝缘底盖10b上的投影可位于该第一馈地点12b和第一馈地点12b之间,则此时,第三功能模块153靠近第三部分104设置。
将不同功能模块靠近金属中框的不同位置设置,可有利于合理布置该不同功能模块在设备壳体10内部的位置,进而使得设备壳体10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结合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部件20可通过第一连接件21与第一馈地点12b连接导通,而该导电部件20还可通过第二连接件22以及第三连接件23分别与第一接地点103a和第二接地点103b连接导通,以实现该导电部件20与第二部分103的连接。其中,应该注意的是,导电部件20并未与第二馈地点12c连接,且导电部件20与第一馈地点12b连接导通时,与该第一馈地点12b连接的第一天线调谐电路141应直连到电路主板11的地平面,这样,才能够使得导电部件20可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部件使用。而该导电部件20在通过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分别与第一接地点103a和第二接地点103b连接导通时,可任选其一导通。即,事实上,导电部件20可通过第二连接件22连接导通至第一接地点103a,也可通过第三连接件23连接导通至第二接地点103b,当然,也可同时与第一接地点103a和第二接地点103b导通,从而使得该第二部分103可不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使用,进而使得第二部分103不参与天线结构的辐射,即,该第二部分103可作为天线的地使用,进一步增加了天线的馈地面积。优选地,该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及第三连接件23均可为弹片、导电泡棉等。
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可为金属薄片,例如可为铜片、铝合金片或者镁铝合金片。该导电部件20可通过膜内注塑的方式注塑于绝缘底盖10b内,也可设置在绝缘底盖10b的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若采用膜内注塑的方式,则该绝缘底盖10b可为塑胶,在注塑时在绝缘底盖10b内部膜内注塑金属薄片,从而该金属薄片可形成该导电部件20。而若该导电部件20设置在绝缘底盖10b的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则该导电部件20可通过粘贴的方式粘贴在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但不论是上述哪一种方式,都应该注意的是,该导电部件20并未设置在设备壳体10的内部,因此,不会占用设备壳体10的内部空间,同时又能够利用导电部件20削弱人体手臂佩戴面对天线的影响。
另外,不论该导电部件20是通过膜内注塑于绝缘底盖10b内,还是直接设置在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都应尽量使得导电部件20距离手臂佩戴面更近一些,以进一步提升天线的性能。如果导电部件20距离手臂佩戴面比较远的话,那么导弹部件与手臂佩戴面之间的耦合作用变差,从而不利于天线性能的提升。
具体地,绝缘底盖10b包括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以及朝向金属中框设置的内表面,该导电部件20膜内注塑于该绝缘底盖10b时,该导电部件20至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导电部件20至外表面的距离。优选地,采用膜内注塑时,该导电部件20应尽可能靠近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即,导电部件20越靠近用户的手臂佩戴面,则天线的性能提升效果则越好。这是因为,只有当导电部件20靠近用户的手臂佩戴面时,其与用户的手臂佩戴面之间才能形成耦合,而如果导电部件20距离手臂佩戴面较远,例如若导电部件20位于设备壳体10内部,即位于金属中框内时,则可能导致其与手臂佩戴面较远,因此,则不利于天线的性能提升。
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可为实心的薄板状结构或者是环形薄板状结构,例如,该导电部件20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等等的薄板状结构,同样也可为圆环、方环、椭圆环、三角环等环形薄板状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且该导电部件20的厚度较小,应近似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因此,该导电部件20并未增加该绝缘底盖10b的厚度,使得该设备壳体10整体的厚度均能够满足用户的轻薄化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部件20包括接地面,该接地面平行于该绝缘底盖10b的与手臂佩戴面接触的外表面,即,若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时,则该导电部件20的接地面平行于用户的手臂佩戴面,这样,对于智能手表内部的天线而言,可相当于在绝缘底盖10b和手臂之间增加了一个接地的延长面,从而增加天线的性能,减少手臂对天线的低频段的信号的影响,达到提升天线在低频段(700~960Mhz)的信号的目的。
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在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该导电部件20的面积不应过大,以确保导电部件20与第一部分102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提升天线的性能。但应注意的是,该导电部件20的面积也不宜过小,过小的话,对于天线而言,该导电部件20作为接地延长面的效果不佳。优选地,该导电部件20在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大致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此时,对于天线的性能提升效果最优。可以理解的是,该导电部件20在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投影面积也可近似等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面积的八分之一、七分之一、六分之一、五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更进一步地,该导电部件20的外边缘至与其相对的绝缘底盖10b的外边缘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2mm。具体地,如图4所示,以导电部件20为方形薄片,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也为近似方形为例,该导电部件20的中心与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中心共线,该导电部件20在宽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2mm,该导电部件20在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该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L也应大于或等于2mm。这样,既能够保证导电部件20可增加天线的接地平面,同时也能够使得导电部件20与第一部分10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若导电部件20与第一部分102之间的距离太短,则容易造成干扰,使得天线的性能不仅得不到提升,反而还可能下降。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该导电部件20的外表面至与其相对的绝缘底盖10b的外表面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mm。
优选地,该导电部件20的外边缘至与其相对的绝缘底盖10b的外边缘的距离L为2mm、2.5mm、3mm、3.5mm、4mm、4.5mm、5mm等。
可以理解的是,该导电部件20在宽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绝缘底盖的外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外边缘的距离与导电部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至绝缘底盖的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若想要距离相等,则导电部件的中心与绝缘底盖的中心重合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为模拟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佩戴在用户手臂上的图。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手臂模型200的材质为硅树脂和碳基化合物,其对电磁波有损耗。按照CTIA技术规范的记载,手臂模型200对电磁波的影响指标包括介电常数,而介电常数跟频率有关,介电常数越大,则其对天线信号的衰减就越大,因此,本实用新型选用的手臂模型200对天线信号的衰减系数和人体真实手臂近似等同。如图8所示,图8中的实线上有方形点的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增加了导电部件20的设计的无源辐射效能曲线,图8的实线则为传统的无增加导电部件20的设计的无源辐射效能曲线。从图8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导电部件20的方案,由于导电部件20可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面,即增加了天线的接地面,因此,在天线的低频段(860~960Mhz)的辐射效能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对天线在低频段(860~960Mhz)的信号的衰减降低了,有效提高了天线在低频段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增设导电部件,并使得导电部件尽可能靠近手臂佩戴面,同时通过导电部件与接地点和第二部分的连接,从而可使得导电部件可作为天线的接地延长部件使用,从而解决了智能穿戴设备体积小,电路板的地平面不足以及智能穿戴设备佩戴在用户手臂上对天线造成的性能衰减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天线在低频段的信号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智能终端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内设有电路主板及天线结构,所述设备壳体包括金属中框以及连接于所述金属中框底部的绝缘底盖,所述金属中框上设有至少一断缝,所述至少一断缝将所述金属中框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天线结构包括天线馈电模块以及若干天线馈地点,所述天线馈电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所述天线馈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主板连接,所述若干天线馈地点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
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设于所述绝缘底盖,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其中一所述天线馈地点,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天线调谐模块,所述电路主板上设有与所述天线调谐模块连接的射频模块,所述天线馈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调谐模块连接,以实现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馈地点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馈地点和第二馈地点,所述天线馈电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馈地点和所述第二馈地点之间;
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天线调谐电路和第二天线调谐电路,所述第一馈地点与所述第一天线调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馈地点与所述第二天线调谐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接地点,所述导电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其中任一所述接地点或其中任意几个接地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功能模块和第二功能模块,所述第一功能模块靠近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第二功能模块靠近所述第二部分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点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
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一馈地点之间具有所述断缝,所述第二接地点靠近所述第二馈地点设置,和/或者所述第二接地点与所述第二馈地点之间具有所述断缝,所述第一接地点靠近所述第一馈地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在所述绝缘底盖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馈地点和所述第二馈地点之间,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在所述绝缘底盖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馈地点和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膜内注塑于所述绝缘底盖内,或者所述导电部件设于所述绝缘底盖的用于接触人体手臂佩戴面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包括接地面,所述接地面平行于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在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的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绝缘底盖的所述外表面的面积的十分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外边缘至与其相对的所述绝缘底盖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2mm。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为薄板状结构或者是环形薄板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缝内填充有绝缘材料,所述导电部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绝缘底盖的材质为塑胶、硅胶、陶瓷或玻璃中的任意一种。
CN201821790545.7U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08797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0545.7U CN208797169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0545.7U CN208797169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7169U true CN208797169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12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0545.7U Active CN208797169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7169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479A (zh) * 2018-10-31 2019-02-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0299604A (zh) * 2019-06-30 2019-10-0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11209A (zh) * 2019-06-30 2019-10-0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36117A (zh) * 2019-06-30 2019-10-1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50294A (zh) * 2019-06-30 2019-10-1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91491A (zh) * 2019-06-30 2019-10-29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2886213A (zh) * 2019-11-29 2021-06-0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36119B (zh) * 2019-06-30 2021-06-1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手表
CN110364809B (zh) * 2019-06-30 2021-11-16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479A (zh) * 2018-10-31 2019-02-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9301479B (zh) * 2018-10-31 2023-12-2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0391491B (zh) * 2019-06-30 2021-06-1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36117A (zh) * 2019-06-30 2019-10-1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50294A (zh) * 2019-06-30 2019-10-1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91491A (zh) * 2019-06-30 2019-10-29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36119B (zh) * 2019-06-30 2021-06-1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手表
CN110311209B (zh) * 2019-06-30 2021-06-1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11209A (zh) * 2019-06-30 2019-10-0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299604B (zh) * 2019-06-30 2021-06-1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64809B (zh) * 2019-06-30 2021-11-16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299604A (zh) * 2019-06-30 2019-10-0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2886213A (zh) * 2019-11-29 2021-06-01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2886213B (zh) * 2019-11-29 2023-02-2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7169U (zh)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9216874A (zh) 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
KR101928933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WO2020010923A1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8539094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37918A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9301479A (zh) 具有天线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8522084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5450797A (zh) 手机后盖
CN11376488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023164B (zh) 天线模组及具有该天线模组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US20070035455A1 (en) Display frame having antenna
CN109301476B (zh) 一种金属背盖平板lte超带宽天线
US8660620B2 (en) Antenna built in mobile terminal
CN208904205U (zh) 一种具有天线结构的可穿戴设备
TWI223908B (en) Concealed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682570A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08879073A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7825862B2 (en) Antenna device with surface antenna pattern integrally coated ca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2082849B (zh) 一种翻盖手机内pcb板接地结构
CN106374188A (zh) 行动通讯装置及其背盖
CN203951702U (zh) 具有天线的防护垫片及将天线设置于防护垫片的电子装置
CN106450768B (zh) 移动终端
CN201910836U (zh) 一种翻盖手机内pcb板接地结构
CN208738420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