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4274B -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4274B
CN108184274B CN201711295990.6A CN201711295990A CN108184274B CN 108184274 B CN108184274 B CN 108184274B CN 201711295990 A CN201711295990 A CN 201711295990A CN 108184274 B CN108184274 B CN 108184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s
target
signal strength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59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84274A (zh
Inventor
周天阳
刘鹏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959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4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4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4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4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4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通信的方法,首先,检测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接着,将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最后,将该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该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目标信息,在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时,可根据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所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确定出目标天线,进而确定出该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信息,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Description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的需求越来越强。为满足两个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点对点通信应运而生。
然而,在点对点通信中,两个设备之间的初始通信较为复杂,例如,遥控器和被遥控设备之间的初始通信,需要遥控器和被遥控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关系,也即是,在遥控器和被遥控设备之间进行初始匹配,在匹配成功后,遥控器才可以和被遥控设备进行点对点通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应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在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是否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配对秘钥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配对成功。
可选地,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控制指令;在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执行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控制指令。
可选地,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包括:
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均为第一天线,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天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天线。
可选地,在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在存在所述相对运动时,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的变化顺序,确定所述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
根据所述运动方向,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在所述运动方向不同时,同一天线所映射的信息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备间通信的装置,应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是否相匹配;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配对秘钥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配对成功。
可选地,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控制指令;所述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均为第一天线,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天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天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存在所述相对运动时,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的变化顺序,确定所述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方向,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在所述运动方向不同时,同一天线所映射的信息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设备间通信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通信的方法,首先,检测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接着,将该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最后,将该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该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目标信息,由于预先将设备之间通信的内容映射到每个天线中,在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时,可根据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所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确定出目标天线,进而确定出该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信息,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信,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利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本身具有的天线,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信息,无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配备额外的硬件以及相应的软件配置,避免了相关技术中两个设备之间信息传输必须借助于额外的硬件(例如:蓝牙、摄像头)以及相应的软件配置(例如:蓝牙驱动、摄像头驱动)的局限性,扩展了两个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的适用范围。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提供的一种设备间通信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蓝牙匹配,又或者手动输入信息进行两个设备之间的初始匹配,具体地,设备A扫描设备B的二维码,从而允许设备B与设备A进行匹配;或者利用自带初始匹配流程的蓝牙,将两个设备进行匹配;又或者用户手动输入预先设定的密码,将两个设备进行匹配。然而,利用上述方法进行两个设备初始匹配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扫描二维码方法中,需要设备A上安装有摄像头;在蓝牙匹配方法中,进行匹配的两个设备均需要支持蓝牙功能;在手动输入信息方法中,进行匹配的两个设备至少一个设备均有输入功能。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设备之间无法进行初始匹配,从而也无法进行点对点的通信。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无需考虑设备是否安装有摄像头,或者是否支持蓝牙功能,又或者是否有输入功能,根据设备的天线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确定出目标天线,并根据该目标天线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出目标信息,进而实现设备间通信。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第一设备,如图1所示,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步骤S12: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步骤S13: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设备可以属于相同的设备类型,也可以属于不同的设备类型,但是,在上述两个设备中至少有一个设备是具有多个天线的设备,如果上述两个设备中有一个设备是具有多天线的设备,则将该具有多个天线的设备定义为第一设备;如果上述两个设备均是具有多个天线的设备,则可将上述两个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定义为第一设备,相应地,另一个设备定义为第二设备。
首先,在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时,实时检测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该第二设备发送信息的信号强度,具体地,在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天线接受第二设备发送的信息,其中,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和该天线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示例地,天线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近,该天线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越强。由于第一设备中的多个天线与第二设备的距离均不相同,从而第一设备中的多个天线接收到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也不相同,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需要检测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接着,在检测到该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该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后,将该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如前文所述,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天线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在天线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该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刻,由于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第一设备的同一个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同。
可选地,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具体实施方式为: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均为第一天线,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天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天线。
具体地,在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该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也会发生改变,为了避免在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对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目标天线的误判,在确定目标天线之前,还需针对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考虑其持续信号强度最强的时长,并将该时长与预设时长相比较,在该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将该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其中,该预设时长用于表征在天线的最强信号持续的时长大于该预设时长时,可认为该天线为目标天线,示例的,该预设时长可以为5s、10s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时,统计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每一时刻的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如果某一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在一个时间段(例如: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刻都是多个天线中最强的,且该时间段的长度大于预设时长,则说明该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持续最强且持续最强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此时,可将该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最后,在确定出目标天线之后,将该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该第二设备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该多个天线中的每个天线所映射的信息均为不同的信息。该映射的信息可以是用户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通信的内容,自行设置的,也可以是在该第一设备出厂前,技术人员根据该第一设备的使用性能设置的。该映射的信息可以是对第一设备不同的控制指令或者简单的信息等。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通信的方法,首先,检测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接着,将该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最后,将该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该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目标信息,由于预先将设备之间通信的内容信息映射到每个天线中,在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时,可根据第一设备的多个天线所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确定出目标天线,进而确定出该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信息,进而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信,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利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本身具有的天线,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信息,无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配备额外的硬件以及相应的软件配置,避免了相关技术中两个设备之间信息传输必须借助于额外的硬件(例如:蓝牙、摄像头)以及相应的软件配置(例如:蓝牙驱动、摄像头驱动)的局限性,扩展了两个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控制指令;在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执行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控制指令。
示例地,以图2为例,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假设预设时长为5s,如图2所示,A为第二设备,B为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5个天线,每个天线的编号如图2所示,其中,天线1所映射的信息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输入数字0;天线2所映射的信息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输入数字1;以此类推,天线5所映射的信息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输入数字4。
如图2所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针对该第二设备所发送信息,第一设备的5个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同,如果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为“0234”,则用户需将第二设备移动到距离天线1最近的位置,且控制第二设备停留在天线1最近的位置的时长大于5s,此时,可将天线1确定为目标天线,则天线1所映射的信息为“0”,将该数字“0”确定为目标信息,也即是第一设备可获得第二设备发送的数字“0”。接着,用户可以快速的改变第二设备的位置,将第二设备移动到距离天线3最近的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使该第二设备停留在其他天线最近的位置的时长小于5s,且控制第二设备停留在天线3最近的位置的时长大于5s,则天线3为目标天线,则天线3所映射的信息为“2”,将该数字“2”确定为目标信息,也即是第一设备可获得第二设备发送的数字“2”。依次类推,第一设备依次获得第二设备发送的数字“3”和“4”,则该第一设备即可获得第二设备发送的信息“0234”,进而执行相应的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本身具有的天线,第一设备即可控制第二设备执行控制指令,实现了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控制,提高了控制指令的传输效率。
可选地,在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在存在所述相对运动时,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的变化顺序,确定所述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
根据所述运动方向,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在所述运动方向不同时,同一天线所映射的信息不同。
通常情况下,设备的天线个数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天线映射一个信息,则设备在通信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为了增加设备的天线所映射信息的个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考虑到两个通信设备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在不同运动方向时,同一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信息。
具体地,利用上述方法统计出在每一时刻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后,可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出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也即是,根据该统计结果,确定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在所统计结果中,如果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发生了变化,则认为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如果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未发生了变化,则认为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
在确定出该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进一步根据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的变化顺序,确定出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方向,根据该运动方法,确定该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其中,运动方向不同,该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不同。
具体地,以图2为例,假设在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顺时针转动时,5个天线依次对应数字0-4,在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逆时针转动时,5个天线依次对应数字9-5。如图2所示,如果所统计的结果中,如果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从天线1变成天线2,则认为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顺时针转动,相应的,5个天线依次对应数字0-4;如果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从天线1变成天线6,则认为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逆时针转动,相应的,5个天线依次对应数字9-5。
示例地,如果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1386”,首先,用户需将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顺时针移动到与天线2距离最近的位置,且控制第二设备该位置停留预设时长,此时,可将天线2确定为目标天线,由于,用户将第二设备从天线1处移动到天线2处,相应的,在统计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从天线1变为天线2,则可确定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顺时针移动,则此时天线2所映射的信息为数字“1”。接着,用户将第二设备从天线2处顺时针移动到与天线4距离最近的位置,且控制第二设备该位置停留预设时长,此时,可将天线4确定为目标天线,同时,在统计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从天线2依次变为天线3、天线4,则可确定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顺时针移动,则此时天线4所映射的信息为数字“3”。
然后,用户可将第二设备从天线4处逆时针移动到与天线5距离最近的位置,且控制第二设备该位置停留预设时长,此时,可将天线5确定为目标天线,同时,在统计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从天线4依次变为天线3、天线2、天线1、天线5,则可确定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逆时针移动,则此时天线5所映射的信息为数字“8”。最后,用户可将第二设备从天线5处逆时针移动到与天线3距离最近的位置,且控制第二设备该位置停留预设时长,此时,可将天线3确定为目标天线,同时,在统计结果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从天线5依次变为天线4、天线3,则可确定第二设备围绕第一设备进行逆时针移动,则此时天线3所映射的信息为数字“6”。因此,第一设备科获得第二设备的发送信息“1386”。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保持第二设备固定,控制第一设备自转。在第一设备自转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所提供的方法中,根据统计结果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在存在有相对运动时,确定该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并根据该运动方向,确定多个天线各种所映射的信息,其中,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不同时,即便是同一个天线所映射的信息也是不同的。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设备的天线个数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最大可能的增加该设备的天线所能映射的信息,以丰富设备之间通信的内容。
可选地,在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是否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配对秘钥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配对成功。
通常情况下,每一个设备在出厂之前均设置有一个配对秘钥,该配对秘钥是指将两个设备进行配对的一组参数,在其他设备与其建立通信连接时,可输入与该设备的配对秘钥相匹配的信息,进行初始匹配,在所输入的信息与该设备的配对秘钥相匹配时,其他设备即与该设备配对成功,在配对成功的设备中进行通信,可保证信息的安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号后,可进一步判断该目标信息是否与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相匹配,在该目标信息与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相匹配时,确定该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配对成功,因此,在两个设备进行初始匹配时,无需考虑设备是否安装有摄像头,或者是否支持蓝牙功能,又或者是否有输入功能,只需用户根据该设备的匹配秘钥,控制该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接收到信号强度的大小,即可确定出目标天线,并根据该目标天线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出目标信息,即可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初始匹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设备间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第一设备。图3是本公开实施提供的一种设备间通信的装置的框图。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300包括:
检测模块301,用于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是否相匹配;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配对秘钥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配对成功。
可选地,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控制指令;所述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均为第一天线,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天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天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存在所述相对运动时,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的变化顺序,确定所述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方向,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在所述运动方向不同时,同一天线所映射的信息不同。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间通信的方法的步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信息;
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控制指令;在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执行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是否相匹配;
在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配对秘钥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配对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包括:
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均为第一天线,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天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在存在所述相对运动时,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的变化顺序,确定所述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
根据所述运动方向,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在所述运动方向不同时,同一天线所映射的信息不同。
5.一种设备间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每一个天线接收到的针对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持续最强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信息;
所述多个天线分别映射不同的控制指令,所述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目标天线所映射的目标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对秘钥是否相匹配;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信息与所述配对秘钥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配对成功。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在每一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刻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均为第一天线,且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一天线确定为所述目标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存在所述相对运动时,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的变化顺序,确定所述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方向,确定所述多个天线各自所映射的信息,在所述运动方向不同时,同一天线所映射的信息不同。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1295990.6A 2017-12-08 2017-12-08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184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5990.6A CN108184274B (zh) 2017-12-08 2017-12-08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5990.6A CN108184274B (zh) 2017-12-08 2017-12-08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4274A CN108184274A (zh) 2018-06-19
CN108184274B true CN108184274B (zh) 2020-07-17

Family

ID=62545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5990.6A Active CN108184274B (zh) 2017-12-08 2017-12-08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42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9422B (zh) * 2018-11-22 2021-03-09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磁图像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1965677A (zh) * 2020-08-04 2020-11-20 合肥移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5045A (zh) * 2012-04-26 2014-12-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的定向协作
CN106063325A (zh) * 2014-03-24 2016-10-26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区分d2d发现的有效载荷大小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6656278A (zh) * 2016-11-29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06402224U (zh) * 2017-01-22 2017-08-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Nfc天线组件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06304A (ko) * 2012-07-03 2014-0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사물통신 디바이스
EP3167303B1 (en) * 2014-08-18 2021-09-29 MEDIATEK Inc. Direction finding antenna format
US10681479B2 (en) * 2015-01-30 2020-06-09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bluetooth audio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5045A (zh) * 2012-04-26 2014-12-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的定向协作
CN106063325A (zh) * 2014-03-24 2016-10-26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区分d2d发现的有效载荷大小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6656278A (zh) * 2016-11-29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06402224U (zh) * 2017-01-22 2017-08-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Nfc天线组件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4274A (zh) 201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46354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соедин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US10568150B2 (en) Techniques for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long-lasting connection across computing devices configured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428642B (zh) 选择波束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US20170126488A1 (en) Use of motion language for network commands in 60ghz networks
EP3211758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4301609A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KR102213110B1 (ko) 끊김 없는 서비스를 위한 비콘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103129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wer wirelessly
CN108184274B (zh)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EP2736230A1 (en) Direct wireless connection between two terminals
CN110045622B (zh)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家电设备
US112376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behavior control by proximity enabled devices
CA2934607C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n agricultural machine and system
US201700788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al authentication of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KR20190043017A (ko) 외부 전자 장치에 대한 데이터 통신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CN104238579A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801253B (zh) 设备配对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47388A (zh)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5099677A (zh) 一种基于磁力计的验证方法和设备
US20230269789A1 (en)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US20140213243A1 (en) Service equipment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JP2019036789A5 (ja) 画像処理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2204492A (zh) 天线方向的调节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4984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for transmission to establish wireless connections
CN111783643B (zh) 人脸识别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5 unit C, building C, lin66, Zhufang Road, Qingh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hun Yip things Park Building 3 unit A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PINECONE ELECTRONIC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