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1060A -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1060A
CN108181060A CN201711381471.1A CN201711381471A CN108181060A CN 108181060 A CN108181060 A CN 108181060A CN 201711381471 A CN201711381471 A CN 201711381471A CN 108181060 A CN108181060 A CN 108181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ylinder
shut
atmospheric pressure
l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814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81060B (zh
Inventor
刘刚
陈金彪
李志国
殷忠晴
杨丽
董强
单亚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814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1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1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1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1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1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仅打开储风缸截止阀和充风管截止阀,以使得中枢管路与废排单元连通,且外接风源对废排单元充风;在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值范围时,获取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以对充风是否合格进行检测;若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表明充风合格,则截断充风管截止阀,并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以检测各风缸是否有泄漏点;在保压检测结果满足保压要求时,打开排风管截止阀,排空储风缸后,对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以实现对废排单元进行整车安装前的独立气密性检测。

Description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发展,例如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列车等轨道列车的建设已成为各个国家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轨道列车中的空调系统、制动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中,都需要使用废排单元存储压缩空气和释放气体,从而保持车厢气压平衡、提供气压以控制车门开闭或者洗手间废排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后的行驶安全,需要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试验和排风试验等检测,以避免出现气密性不良、气体泄漏等故障。
现有的废排单元检测是与整车气密性检测一同进行的。图1是现有的一种轨道车辆气密性检测装置。将废排单元与空调、空气弹簧、自动控制单元、门、雨刷、轮缘润滑单元、制动控制单元一起分别与主风管、制动管按图1所示结构连接装车后,关闭对应整车的球阀B15、B16、B20、B27、V01、Z08、Z21/1、Z21/2和整车上的三塞通门L02、,给主风管及制动管充风进行气密性试验。然后逐一单独打开支路上的球阀,对各空气支路分别进行气密性试验。在上述气密性试验中,若主风管、制动管或某空气支路有泄漏现象,再用肥皂水对相应管路接头进行检查。处理完成后,重新进行该气密性试验,直到合格为止,再进行下一个空气支路气密性试验。废排单元的结构如图2所示,废排单元检测的主要对象为三大风缸:储风缸A14、制动风缸B05以及生活风缸Z01。图2以生活风缸Z01为例,在某些列车上根据实际需要也会以头车车钩储风缸替换生活风缸。其中,在对废排单元进行检测时,打开图1所示的球阀B27,给主风管充风,对废排单元进行气密性试验。向主风管充风后气体通过图2所示的球阀B27进入储风缸A14进行储风,储风缸A14通过滤清器B03和止逆阀B04与制动风缸B05连接。储风缸A14还依次通过溢流阀Z05、气压检测口Z04、单向阀Z18和截流阀Z19与生活风缸Z01连接。图2中B23是用于连通储风缸的软管,B24/1是用于连通制动风缸的软管,B24/2是用于连通生活风缸的软管。现有的整车气密性检测过程中在软管B24/1和B24/2中设置风堵。
废排单元中包含了列车的所有风缸(如图2所示的储风缸A14、制动风缸B05以及生活风缸Z01),因此废排单元是整车气密性检测中最重要的环节。若在装车后气密性不良,需要排查泄露部位,并对泄露部位进行拆装和紧固。但由于列车结构紧凑,废排单元周围空间小,难以完整地暴露所有连接件,无法完成局部修整紧固的操作。因此,出现泄露就需要将整个废排单元拆卸下车才能对泄露部位进行处理。由此造成的二次拆装影响了生产进度,也造成了部分一次性紧固件的浪费。现有的废排单元检测方法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以实现在整车安装之前对轨道列车废排单元进行单独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所述废排单元包括储风缸、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所述储风缸分别与所述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连接,所述储风缸与所述制动风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止逆阀;所述储风缸与所述生活风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溢流阀、单向阀和截流阀;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中枢管路、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所述中枢管路的两端闭合,且所述中枢管路设置有五条支路管道分别与所述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连接;所述充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外接风源,且所述充风管截止阀与所述中枢管路连接的端口还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排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排风通道,所述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所述储风缸,所述制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所述制动风缸,所述生活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所述生活风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方法,通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检测装置对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废排单元进行检测,所述方法包括:
截断所述排风管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并打开所述储风缸截止阀和充风管截止阀,以使得所述中枢管路与所述废排单元连通,且所述外接风源对所述废排单元充风;
在确定所述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值范围时,获取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
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则截断所述充风管截止阀,并对所述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获得保压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溢流阀阈值低于所述压力值范围的最低值;
在确定所述保压检测结果满足保压要求时,打开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排空所述储风缸后,对所述制动风缸和所述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所述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对所述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获得保压检测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气压值;
若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将呈现反复回弹变化的所述多个气压值的最小值确定为保压初始气压值,并开始保压时间的计时;
在所述保压时间结束之后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多个气压值,并将保压时间结束之后获取的所述多个气压值的最小值确定为最终气压值;
判断所述最终气压值与所述初始气压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泄露量,若是,则获得指示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若否,则获得指示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则截断所述充风管截止阀,包括:
在获取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都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后,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截断所述充风管截止阀。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打开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排空所述储风缸后,对所述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所述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包括:
打开所述排风管截止阀,并在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储风缸的排气情况;
在所述储风缸排气结束后截断所述储风缸截止阀,打开所述制动风缸截止阀,并在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制动风缸的排气情况,若无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止逆阀损坏,若有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止逆阀正常;
在所述制动风缸排气结束后截断所述制动风缸截止阀,打开所述生活风缸截止阀,并在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生活风缸的排气情况,若无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单向阀损坏,若有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单向阀正常。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所述获取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之后,还包括:
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低于溢流阀阈值,则确定所述溢流阀损坏;
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且气压值不稳定,则将所述生活风缸确定为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在所述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气压值之后,还包括:
若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则在所述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获得指示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在所述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包括:
截断所述截流阀,并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后续气压值;
若获取到多个所述后续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则将除所述生活风缸以外的废排单元确定为泄露区域;
若获取到多个所述后续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将所述生活风缸确定为泄露区域。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包括:
对所述泄露区域喷涂肥皂水,并根据冒泡位置确定泄漏点;
对所述泄漏点进行填涂密封胶的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中设置有中枢管路、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通过中枢管路设置为两端闭合,且中枢管路设置有五条支路管道分别与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连接,充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外接风源,且充风管截止阀与中枢管路连接的端口还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排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排风通道,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储风缸,制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制动风缸,生活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生活风缸,实现了与现有的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结构的匹配,并模拟出将轨道列车废排单元进行整车安装后的气体管路环境,为在装车之前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提供了硬件基础。所述方法通过截断排风管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并打开储风缸截止阀和充风管截止阀,以使得中枢管路与废排单元连通,且外接风源对废排单元充风;在确定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值范围时,获取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以对充风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模拟整车安装后的气密性环境;若获取到的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表明充风合格,则截断充风管截止阀,并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获得保压检测结果以检测各风缸是否有泄漏点,其中,溢流阀阈值低于压力值范围的最低值;在确定保压检测结果满足保压要求时,打开排风管截止阀,排空储风缸后,对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以实现对废排单元进行整车安装前的独立气密性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一种轨道车辆气密性检测装置;
图2为现有的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
1-排风管截止阀、2-储风缸截止阀、3-制动风缸截止阀、4-生活风缸截止阀、5-中枢管路、6-充风管截止阀,
B15、B16、B20、B27、V01、Z08、Z21/1、Z21/2-整车上的球阀,
L02-整车上的三塞通门,
A14-储风缸、B05-制动风缸、Z01-生活风缸,
B03-滤清器、B04-止逆阀、Z05-溢流阀、Z04-气压检测口、Z18-单向阀、Z19-截流阀,
B23-用于连通储风缸的软管、B24/1-用于连通制动风缸的软管、B24/2-用于连通生活风缸的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A与B相对应”表示B与A的位置、结构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场景中,操作人员在将轨道列车废排单元与整车安装之前,以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对废排单元单独进行检测,完全模拟整车安装后的管道环境,并以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方法对废排单元的多个气缸和连接件进行检测,在发现泄露时针对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本发明避免了废排单元装车后周围空间小,在出现泄露问题时难以完整地暴露所有连接件以进行局部修整的问题。
图2为现有的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所示的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结构中,废排单元主要包括储风缸A14、制动风缸B05和生活风缸Z01。储风缸A14、制动风缸B05以及生活风缸Z01可以分别用于保持车厢气压平衡、提供气压以控制车门开闭以及洗手间废排的正常运行。
继续参见图2,储风缸A14分别与制动风缸B05和生活风缸Z01连接,储风缸A14与制动风缸B0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止逆阀B04。止逆阀B04用于对气体流向的限制,只允许连接管路中的气体以图2所示方向,从储风缸A14流向制动风缸B05。其中,储风缸A14与制动风缸B0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在止逆阀B04之前,还可以设置滤清器B03,以使得连接管路中的气体从储风缸A14先后依次流经滤清器B03和止逆阀B04,最后流入制动风缸B05。滤清器B03用于对流经的气体进行过滤,可以避免空气中的灰尘等物对自动系统造成的干扰问题。
继续参见图2,储风缸A14与生活风缸Z0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溢流阀Z05、单向阀Z18和截流阀Z19。溢流阀Z05用于仅在气压达到溢流阀阈值后开启,开启后允许气流通过,其中,溢流阀阈值可以是用户执行设定。单向阀Z18用于限制气体流向,以使得连接管路中的气体只能从储风缸A14流向生活风缸Z01。截流阀Z19用于控制气体的流量。其中,在储风缸A14与生活风缸Z0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气压检测口Z04,用于插入气压表。气压检测口Z04可以如图2所示的设置在溢流阀Z05和单向阀Z18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3所示的用于对图2所示废排单元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图3所示检测装置主要包括:中枢管路5、充风管截止阀6、排风管截止阀1、储风缸截止阀2、制动风缸截止阀3和生活风缸截止阀4。
其中,中枢管路5的两端闭合,且中枢管路5设置有五条支路管道分别与充风管截止阀6、排风管截止阀1、储风缸截止阀2、制动风缸截止阀3和生活风缸截止阀4连接。充风管截止阀6、排风管截止阀1、储风缸截止阀2、制动风缸截止阀3和生活风缸截止阀4可以都是球阀。
充风管截止阀6用于连接外接风源,充风管截止阀6与外接风源可以是通过软管连接,外接风源例如可以是鼓风机。充风管截止阀6与中枢管路5连接的端口还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气压检测装置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可插拔式风表,也可以是固定安装的专用气压检测计。在使用软管与外接风源连接时,还可以在软管处增设安全绳,防止软管脱落造成人员伤害。
排风管截止阀1用于连接排风通道,排风通道在图3中未示出,排风通道可以是朝向地面设置的,且出口距离地面20厘米,能在满足排风要求的同时,以对地放风的方式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储风缸截止阀2用于连接储风缸A14。在一种连接方式中,图2中球阀B27的一端与用于连通储风缸A14的软管B23连接,另一端与图3中储风缸截止阀2连接。并且,在后续检测中,球阀B27保持开启连通的状态,仅通过打开和截断储风缸截止阀2来实现储风缸A14与中枢管路5的连通和隔离。在另一种连接方式中,可以是储风缸截止阀2直接与用于连通储风缸A14的软管B23连接。
制动风缸截止阀3用于连接制动风缸B05。具体地,图3中制动风缸截止阀3可以与图2中用于连通制动风缸B05的软管B24/1连接,通过打开和截断制动风缸截止阀3来实现制动风缸B05与中枢管路5的连通和隔离。
生活风缸截止阀4用于连接生活风缸Z01。具体地,图3中生活风缸截止阀4可以与图2中用于连通生活风缸Z01的软管B24/2连接,通过打开和截断生活风缸截止阀4来实现生活风缸Z01与中枢管路5的连通和隔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设置有中枢管路、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通过中枢管路设置为两端闭合,且中枢管路设置有五条支路管道分别与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连接,充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外接风源,且充风管截止阀与中枢管路连接的端口还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排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排风通道,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储风缸,制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制动风缸,生活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生活风缸,实现了与现有的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结构的匹配,并模拟出将轨道列车废排单元进行整车安装后的气体管路环境,为在装车之前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提供了硬件基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通过如图3所示的检测装置对如图2所示的废排单元进行检测,图4所示的方法具体包括:
S101,截断排风管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并打开储风缸截止阀和充风管截止阀,以使得中枢管路与废排单元连通,且外接风源对废排单元充风。
具体地,以外接风源对废排单元进行充风以模拟整车环境的充风过程。其中,仅打开储风缸截止阀2,向废排单元的储风缸A14充风。由于废排单元中储风缸A14、制动风缸B05和生活风缸Z01三者之间相互连通,因此,储风缸A14在自身充风后,将继续向制动风缸B05和生活风缸Z01充风。
对于储风缸A14与制动风缸B05之间的充风路径:储风缸A14的出风经过滤清器B03的过滤后流经止逆阀B04,向制动风缸B05充风。储风缸A14与制动风缸B05之间气压相同。
对于储风缸A14与生活风缸Z01之间的充风路径:在储风缸A14的气压值小于溢流阀阈值时,储风缸A14无法对生活风缸Z01充风,储风缸A14与生活风缸Z01由溢流阀Z05隔离;在储风缸A14与生活风缸Z01之间的气压值大于或等于溢流阀Z05的溢流阀阈值后,溢流阀Z05开启以使得空气流经单向阀Z18和截流阀Z19后,对生活风缸Z01充风。溢流阀阈值可以设置为6.3bar、6.7bar或者7bar,实际实施中可以根据整车气密性要求对溢流阀阈值进行设置。其中,bar是气压单位巴,1bar约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S102,在确定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值范围时,获取生活风缸的气压值。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3,储风缸截止阀2打开后,中枢管路5与废排单元中的储风缸A14、制动风缸B05连通。可以以图3所示的风表对中枢管路5中的气压进行监测,在确定中枢管路5中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值范围时,对生活风缸Z01的气压进行检测,以对废排单元的充风是否合格进行检测。其中,充风是否合格,例如可以是废排单元中的气压是否已经超过溢流阀阈值,并在冲开溢流阀后对生活风缸充风达到气压稳定。例如,压力值范围可以是7至10bar,则在生活风缸Z01的气压超过7bar时,才对生活风缸Z01的气压进行检测。在一种对生活风缸的气压进行检测的实现方式中,将图3所示的可插拔的风表拔出,插入生活风缸Z01的气压检测口Z04,进行气压检测,获取生活风缸的气压值。在另一种对生活风缸的气压进行检测的实现方式中,生活风缸Z01的气压检测口Z04专门设置有进风气压检测装置,直接读取进风气压检测装置的气压数值,就可以获取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
S103,若获取到的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则截断充风管截止阀,并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获得保压检测结果。
其中,溢流阀阈值低于压力值范围的最低值。
具体可以是:在获取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都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后,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截断所述充风管截止阀;若获取到的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低于溢流阀阈值,则确定溢流阀损坏;若获取到的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且气压值不稳定,则将所述生活风缸确定为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首先判断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若是,则表明溢流阀已开启,生活风缸与储风缸连通;若否,则表明溢流阀未开启或者是已损坏。如果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保持第一检测等待时间段后,仍检测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一直低于溢流阀阈值,则需要对溢流阀进行检修。在实际操作中,从开始充风到中枢管路的气压值达到7bar,大致需要25分钟。如果在中枢管路的气压值达到7bar后等待5分钟,仍然在生活风缸检测到气压值低于溢流阀阈值,则需要对溢流阀进行检修。在对溢流阀进行检修后重新以外接风源进行上述充风。
然后,在获取到的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后,开始采集生活风缸的气压值,并根据采集的气压值,判断生活风缸的气压值是否达到稳定状态。例如采集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序列中,如果气压值持续下降、持续上升或者不规律上下跳动,均表示生活风缸的气压值未达到稳定。直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出现反复回弹时,才能确定生活风缸的气压值已到达稳定状态。例如,获取到的气压值为7.99、8.00、7.99、8.00、7.99、8.00......,则气压值处于反复回弹的状态,已达到稳定。在各类不稳定的情况中,如果生活风缸的气压值处于持续上升,表明仍处于充风过程中,生活风缸中气体逐渐增加;如果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逐渐下降,表明生活风缸或阀体出现泄漏需要对生活风缸或阀体进行检修;如果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上下不规律跳动,则表明生活风缸即将充满,气压值开始趋于稳定。进行检修后,重新执行S101,以外接风源进行上述充风。
最后,在确定生活风缸的气压值达到稳定状态后,表示充风已合格,截断充风管截止阀6,结束充风并使得中枢管路和废排单元在相互连通的同时与外界隔离,开始对废排单元的保压检测。其中,还可以同时关闭外接风源,或将充风管截止阀6与外接风源连接的软管去除。通过对废排单元的保压检测,获得关于废排单元是否存在泄漏点的保压检测结果。
S104,在确定保压检测结果满足保压要求时,打开排风管截止阀,排空储风缸后,对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
具体地,若保压检测结果是存在泄露点,则需要对泄漏点进行排查和检修,然后,重新执行S101,对废排单元再进行上述充风合格的检测以及保压检测;若保压检测结果是不存在泄露点,则打开图3所示的排风管截止阀1,以使储风缸A14中存储的空气以与充风路径相反的方向,流经保持打开状态的储风缸截止阀2进入中枢管路5,最后从打开的排风管截止阀1排出。由于设置有止逆阀B04,制动风缸B05中的空气无法逆向进入储风缸A14而排出。同样地,由于设置有单向阀Z18,生活风缸截止阀4中的空气无法逆向进入储风缸A14而排出。因此,在止逆阀B04和单向阀Z18都正常时,打开排风管截止阀1只能排空储风缸A14。然后截断储风缸截止阀2,并分别单独打开制动风缸截止阀3和生活风缸截止阀4,通过排气检测对止逆阀B04和单向阀Z18分别进行检查。如果两次排气检测过程都检测到有风排出,则表明止逆阀B04和单向阀Z18工作正常。如果在任一次排气检测过程中,没有检测到有风排出,则表明止逆阀B04和/或单向阀Z18损坏。对损坏的止逆阀B04和/或单向阀Z18进行检修后,重新执行S101,对废排单元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方法,通过截断排风管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并打开储风缸截止阀和充风管截止阀,以使得中枢管路与废排单元连通,且外接风源对废排单元充风;在确定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值范围时,获取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以对充风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模拟整车安装后的气密性环境;若获取到的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表明充风合格,则截断充风管截止阀,并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获得保压检测结果以检测各风缸是否有泄漏点,其中,溢流阀阈值低于压力值范围的最低值;在确定保压检测结果满足保压要求时,打开排风管截止阀,排空储风缸后,对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以实现对废排单元进行整车安装前的独立气密性检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图5对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的对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S201,获取中枢管路的气压值。
具体地,可以是读取图3所示的风表上的读数,从而获得中枢管路的气压值。
S202,若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将呈现反复回弹变化的所述多个气压值的最小值确定为保压初始气压值,并开始保压时间的计时。
具体地,若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表明废排单元中的气压达到稳定状态。其中,确定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获取中枢管路的气压值,直到获取到N个来回在两个数值之间反复变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时,就确定是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N是大于2的整数。例如每0.5秒采集一次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得到多个中枢管路的气压值:......7.97、8.01、7.99、8.00、7.99、8.00、7.99、8.00、7.99、8.00。其中,最后的8个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在7.99和8.00两个数值之间反复回弹变化,由此可知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取呈现反复回弹变化的所述多个气压值的最小值。例如,将7.99作为保压初始气压值,并且可以将获取到第8个中枢管路的气压值8.00的时刻,作为保压时间的开始时刻。保压时间例如可以是3分钟、5分钟、8分钟、10分钟或者15分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定保压时间。
现有的判断数值稳定的方法,通常是需要等待气缸内气压数值固定在一个数值后才能确定气压稳定。本实施例中,只需要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就可以确定是处于稳定状态,并开始下一步的保压检测,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S203,在保压时间结束之后获取中枢管路的多个气压值,并将保压时间结束之后获取的所述多个气压值的最小值确定为最终气压值。
具体地,在保压时间结束之后,可能是已经稳定在一个固定值,也可能是仍然处于反复回弹的稳定状态,则获取中枢管路的多个气压值并将最小的气压值作为最终气压值。
S204,判断最终气压值与初始气压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泄露量,若是,则执行S205,若否,则执行S206。
S205,获得指示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
S206,获得指示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
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废排单元的最大泄漏量预设为0.03bar。则最终气压值与初始气压值之差为废排单元的泄漏量。通过最终气压值与初始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可以获得满足或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其中,保压要求为泄露量不得大于预设的最大泄漏量。例如,最终气压值为7.98bar,初始气压值7.99bar,泄漏量为0.01bar,小于预设的最大泄漏量,表明废排单元不存在泄漏点,则获得指示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又例如,最终气压值为7.45bar,初始气压值7.99bar,泄漏量为0.54bar,大于预设的最大泄漏量,表明废排单元存在泄漏点,则获得指示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并对废排单元进行泄漏点的排查检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所示的打开排风管截止阀,排空储风缸后,对所述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首先打开排风管截止阀1,并在排风管截止阀1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储风缸的排气情况,以检测储风缸是否排气结束。
在所述储风缸排气结束后,可以先进行对止逆阀的排风检测步骤,再进行对单向阀的排风检测步骤:
对止逆阀的排风检测步骤具体可以是:使储风缸截止阀2截断,再打开制动风缸截止阀3。在只有排风管截止阀1和制动风缸截止阀3处于打开状态,储风缸截止阀2、生活风缸截止阀4以及充风管截止阀6均处于截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排风管截止阀1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制动风缸的排气情况,若无空气排出,表明制动风缸内的空气在之前打开储风缸截止阀2排风时已排出,则确定止逆阀损坏;若有空气排出,表明制动风缸的空气在之前打开储风缸截止阀2排风时被止逆阀拦截,则确定止逆阀正常。
对单向阀的排风检测步骤具体可以是:保持储风缸截止阀2截断的同时,先截断制动风缸截止阀3,再打开生活风缸截止阀4。在只有排风管截止阀1和生活风缸截止阀4处于打开状态,储风缸截止阀2、制动风缸截止阀3以及充风管截止阀6均处于截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排风管截止阀1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生活风缸4的排气情况,若无空气排出,表明生活风缸4内的空气在之前打开储风缸截止阀2排风时已排出,则确定单向阀损坏,若有空气排出,表明生活风缸4的空气在之前打开储风缸截止阀2排风时被单向阀拦截,则确定单向阀正常。
继续参考图5,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获取中枢管路的气压值之后,根据中枢管路的气压值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包括一种确定泄露区域的情况:若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则在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继续参考图5,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另一种确定泄露区域的情况:在获得指示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之后,在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并针对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上述两种在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的情况,具体的实现过程可以是:
截断截流阀Z19,并获取中枢管路的后续气压值;若获取到多个后续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则将除生活风缸以外的废排单元确定为泄露区域;若获取到多个后续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将生活风缸确定为泄露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针对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对泄露区域喷涂肥皂水,并根据冒泡位置确定泄漏点;对泄漏点进行填涂密封胶的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排单元包括储风缸、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所述储风缸分别与所述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连接,所述储风缸与所述制动风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止逆阀;所述储风缸与所述生活风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溢流阀、单向阀和截流阀;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中枢管路、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所述中枢管路的两端闭合,且所述中枢管路设置有五条支路管道分别与所述充风管截止阀、排风管截止阀、储风缸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连接;所述充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外接风源,且所述充风管截止阀与所述中枢管路连接的端口还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排风管截止阀用于连接排风通道,所述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所述储风缸,所述制动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所述制动风缸,所述生活风缸截止阀用于连接所述生活风缸。
2.一种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对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排单元进行检测,所述方法包括:
截断所述排风管截止阀、制动风缸截止阀和生活风缸截止阀,并打开所述储风缸截止阀和充风管截止阀,以使得所述中枢管路与所述废排单元连通,且所述外接风源对所述废排单元充风;
在确定所述中枢管路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压力值范围时,获取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
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则截断所述充风管截止阀,并对所述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获得保压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溢流阀阈值低于所述压力值范围的最低值;
在确定所述保压检测结果满足保压要求时,打开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排空所述储风缸后,对所述制动风缸和所述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所述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废排单元进行保压检测,获得保压检测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气压值;
若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将呈现反复回弹变化的所述多个气压值的最小值确定为保压初始气压值,并开始保压时间的计时;
在所述保压时间结束之后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多个气压值,并将保压时间结束之后获取的所述多个气压值的最小值确定为最终气压值;
判断所述最终气压值与所述初始气压值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泄露量,若是,则获得指示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若否,则获得指示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并达到稳定状态,则截断所述充风管截止阀,包括:
在获取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都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后,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截断所述充风管截止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排空所述储风缸后,对所述制动风缸和生活风缸分别进行排气检测,获得所述单向阀和止逆阀的检测结果,包括:
打开所述排风管截止阀,并在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储风缸的排气情况;
在所述储风缸排气结束后截断所述储风缸截止阀,打开所述制动风缸截止阀,并在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制动风缸的排气情况,若无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止逆阀损坏,若有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止逆阀正常;
在所述制动风缸排气结束后截断所述制动风缸截止阀,打开所述生活风缸截止阀,并在所述排风管截止阀所在的支路管道检测获取生活风缸的排气情况,若无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单向阀损坏,若有空气排出,则确定所述单向阀正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之后,还包括:
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低于溢流阀阈值,则确定所述溢流阀损坏;
若获取到的所述生活风缸的气压值高于或等于溢流阀阈值,且气压值不稳定,则将所述生活风缸确定为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气压值之后,还包括:
若获取的中枢管路的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则在所述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指示不满足保压要求的保压检测结果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并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废排单元确定泄露区域,包括:
截断所述截流阀,并获取所述中枢管路的后续气压值;
若获取到多个所述后续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则将除所述生活风缸以外的废排单元确定为泄露区域;
若获取到多个所述后续气压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反复回弹变化,则将所述生活风缸确定为泄露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泄露区域进行泄漏点的查找和处理,包括:
对所述泄露区域喷涂肥皂水,并根据冒泡位置确定泄漏点;
对所述泄漏点进行填涂密封胶的处理。
CN201711381471.1A 2017-12-20 2017-12-20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8181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1471.1A CN108181060B (zh) 2017-12-20 2017-12-20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1471.1A CN108181060B (zh) 2017-12-20 2017-12-20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1060A true CN108181060A (zh) 2018-06-19
CN108181060B CN108181060B (zh) 2020-03-31

Family

ID=62546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81471.1A Active CN108181060B (zh) 2017-12-20 2017-12-20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106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977A (en) * 1998-09-23 2000-08-01 New York Air Brake Corporation Brake cylinder leakage test method and device
CN201522381U (zh) * 2009-04-10 2010-07-07 齐齐哈尔四达铁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车辆微控制动缸风水压试验台
CN102390371A (zh) * 2011-09-28 2012-03-28 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轨道车辆制动控制装置、制动系统和轨道车辆
CN202255901U (zh) * 2011-08-30 2012-05-30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电空制动系统综合试验装置
CN102963347A (zh) * 2012-11-15 2013-03-1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apm车辆用空气制动系统
CN103017985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4154488U (zh) * 2014-10-20 2015-02-11 湖南乐为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工程车制动机试验台
CN107478398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阀试验台及其自动试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977A (en) * 1998-09-23 2000-08-01 New York Air Brake Corporation Brake cylinder leakage test method and device
CN201522381U (zh) * 2009-04-10 2010-07-07 齐齐哈尔四达铁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车辆微控制动缸风水压试验台
CN202255901U (zh) * 2011-08-30 2012-05-30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电空制动系统综合试验装置
CN102390371A (zh) * 2011-09-28 2012-03-28 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轨道车辆制动控制装置、制动系统和轨道车辆
CN102963347A (zh) * 2012-11-15 2013-03-1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apm车辆用空气制动系统
CN103017985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4154488U (zh) * 2014-10-20 2015-02-11 湖南乐为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工程车制动机试验台
CN107478398A (zh) * 2017-08-18 2017-12-15 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阀试验台及其自动试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海燕,张涛: "HXD1机车空气管路泄漏检测方法研究", 《铁道机车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1060B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8745B (zh) 一种球阀气密性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03868702B (zh) 制动系统测试设备和方法
CN203024944U (zh) 一种高精度差压式气密性检漏仪
US6425282B2 (en) Portable single car test device
CN103017985B (zh) 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0486629A (zh) 用于双燃料主机天然气管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0221489U (zh) 一种楼栋调压器的检测装置
CN108181060A (zh) 轨道列车废排单元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8286625B (zh) 一种排气阀的检测装置
JP2023537414A (ja) 車両、特に鉄道車両の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特性量を監視および測定するための監視および測定装置ならびに方法
EP3754235A1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itu testing a vacuum-pressure valve of a storage tank
CN210037111U (zh) 燃气管道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112857694A (zh) 移动式恒压密封性检测系统
CN206990166U (zh) 一种医用软镜测漏仪
CN207248452U (zh) 一种球阀气密性测试系统
CN112197165B (zh) 一种lng装车撬用轻便式鹤管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9559421U (zh) 一种气缸盖气密性检验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208984305U (zh) 一种瓶阀检漏结构
CN207318028U (zh) 一种基于灭火器的气密性测试装置
RU5134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верки респираторов
CN205808645U (zh) 一种气制动管路气密性测试系统
CN110187067A (zh) 一种水氧颗粒自动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RU71103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й тормозн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локомотива
CN211013416U (zh) 一种气路控制箱试验台
CN203964481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媒加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