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3299B - 无线受电装置及使用其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整流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受电装置及使用其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整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3299B
CN108173299B CN201711286305.3A CN201711286305A CN108173299B CN 108173299 B CN108173299 B CN 108173299B CN 201711286305 A CN201711286305 A CN 201711286305A CN 108173299 B CN108173299 B CN 108173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ifier
capacitor
power
voltage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63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73299A (zh
Inventor
伊井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73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3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3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3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25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04B5/79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线受电装置、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和整流器,抑制用于切换桥式整流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系统的复杂化、大型化、高成本化。无线受电装置(3)具备通过磁场接收交流电力的受电线圈(40)、将受电线圈(40)接收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并输出给负载(5)的整流器(51)。整流器(51)具有:桥连接的多个二极管(D1~D4);第一电容器(Cd1),其与多个二极管(D1~D4)中的阳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的一输入端的二极管(D3)并联连接;第二电容器(Cd2),其与阴极被连接于一输入端的二极管(D4)并联连接。将交流电力的频率设为f、将负载(5)的最大电阻值设为RLmax时,第一电容器(Cd1)及第二电容器(Cd2)的各静电电容小于1/(2fRLmax)。

Description

无线受电装置及使用其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整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优选用于从供电侧向受电侧无线传送电力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受电装置,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整流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无线电力传送技术,其利用相对的初级(供电)线圈和次级(受电)线圈之间的磁耦合,将赋予初级线圈的交流电流的能量无线地传送给次级线圈。
这种无线电力传送技术中,随着根据负载的状态而产生的阻抗的变化,电力传送效率降低被视为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以下方案:检测充电部的阻抗,检测出的阻抗较低的情况下,选择桥式整流电路,检测的阻抗达到较高的值的情况下,选择倍压整流电路,由此,抑制传输效率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36409号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需要切换桥式整流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的开关、检测充电部的阻抗的检测单元、控制开关的接通/关断的控制电路等硬件。特别是在要处理的电力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大型的开关,因此,产生高成本化和设置空间确保的问题。另外,软件中,需要检测负载的阻抗且控制开关的接通/关断的时机的主动的控制运算法,还存在系统复杂化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与整流二极管并联连接电容器虽然作为倍压整流电路发挥作用,但是关于其对作为高次谐波的产生源的整流二极管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在这一点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不必另外设置需要主动控制的阻抗变换器,减少了高次谐波成分,抑制了从整流器的输入侧观察到的负载阻抗的变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磁场取入交流电力的受电线圈和将所述受电线圈接收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输出到负载的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具有:被桥式连接的多个二极管;第一电容器,其与所述多个二极管中的、阳极被连接于所述整流器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第二电容器,其与阴极被连接于所述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将所述交流电力的频率设为f,将所述负载的最大电阻值设为RLmax时,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满足
C1、C2<1/(2fRLmax)。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整流器作为桥式整流电路或倍压整流电路进行动作,能够根据与整流器的输出连接的负载的阻抗变化,使整流器作为桥式整流电路进行动作的桥式整流模式和作为倍压整流电路进行动作的倍压整流模式的时间比率被动地变化。即,在负载的阻抗较低时,能够延长桥式整流模式下的动作期间,在负载的阻抗较高时,能够延长倍压整流模式下动作期间。因此,不必另外设置需要主动控制的阻抗转换器,能够抑制从整流器输入侧观察的负载的阻抗变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倍压整流模式相对于输入整流器的交流电力的半周期的时间比率的上限值设定为小于100%。因此,能够在负载的阻抗变动范围内使两个模式以适当的时间比率进行动作,由此,能够抑制负载阻抗的变动。进而,通过将与二极管并联连接的电容器设定为适当的电容,能够使该电容器具有作为高次谐波滤波器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及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C2都优选满足1/(80×2fRLmax)<C1、C2。根据这种构成,能够使倍压整流模式相对于输入整流器的交流电力的半周期的时间比率的上限值大于10%。因此,能够在负载阻抗的变动范围内使两个模式以适当的时间比率进行动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负载阻抗变动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电容器及第二电容器静电电容C1、C2大致相等。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将在整流器的输入电流的极性的反转前后的输出电流的波形设为大致对称。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向负载输入电流的纹波。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具有供电线圈的无线供电装置和接收从所述无线供电装置无线传送的电力的上述本发明的无线受电装置。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整流器,将输入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输出到负载,其特征在于,具有:被桥式连接的多个二极管;第一电容器,其与所述多个二极管中的阳极被连接于所述整流器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第二电容器,其与阴极被连接于所述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将所述交流电力的频率设为f,将所述负载的最大电阻值设为RLmax时,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满足
C1、C2<1/(2fRLmax)。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必另外设置需要主动控制的阻抗转换器,减少高次谐波成分,同时,可以抑制从整流器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变动的整流器及使用其的无线受电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包含整流器51的受电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3(a)及(b)是整流器51设为桥式整流电路的动作模式的说明图;
图4(a)和(b)是整流器51设为倍压整流电路的动作模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桥式整流电路及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力传送效率的时间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6是整流器51的等效电路图;
图7是表示整流器51的输入和输出电流的波形图;
图8(a)和(b)是等效电路,(a)是桥式整流动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b)是倍电压整流动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
图9是表示整流器51的输入电压vrect的波形图。
图10(a)及(b)是分别表示模式的切换点的位置的输入电压vrect的波形图,(a)表示切换时机晚(D较大)的情况,(b)表示切换时机较早(D较小)的情况。
图11是表示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Zac|和实际负载阻抗RL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受电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受电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
1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2 供电装置
3 受电装置
4 交流电源
5 负载
10 电源部
11 转换器
20 逆变器
30 供电线圈
40 受电线圈
40U 受电线圈单元
50 输出电路部
51 整流器
C1、C2 静电电容
Ca 串联电容器
Cb 并列电容器
Cd1 第一电容器
Cd2 第二电容器
Cs 平滑电容器
D 模式的切换点
D1~D4 二极管
La 串联线圈
P1、P2 整流器的一对输入端
P3、P4 整流器的一对输出端
RL 负载阻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如图1所示,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由供电装置2(无线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3(无线受电装置)的组合构成,无线地从供电装置2向受电装置3传送电力。
供电装置2具备:电源部10,其将从交流电源4供给的交流电压转换成规定的直流电压;逆变器20,其将电源部10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规定的频率(例如100kHz)的交流电压(矩形波);供电线圈30,其接收交流电压而生成磁通量。电源部10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由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非绝缘型DCDC转换器构成,从交流电源4供给的交流电力通过PFC转换为直流电压,再通过非绝缘型DCDC转换器转换为规定的电压电平。
受电装置3具备:通过供电线圈30产生的磁场取入交流电力的受电线圈40和包含将受电线圈40接收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整流器的输出电路部50。输出电路部50的输出电压供给至负载5。
图2是表示受电装置3的构成的电路图。
如图2所示,受电装置3具备受电线圈单元40U和输出电路部50,受电线圈单元40U构成受电线圈40和电容器Ca的串联谐振电路,包含受电线圈40的受电侧谐振电路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在受电线圈40上并联设置电容器,也可以串并联设置。另外不必为了构成受电侧谐振电路而设置作为安装部件的电容器。
输出电路部50具备包含全桥电路的整流器51。整流器51具有:被桥式连接的二极管D1~D4;与二极管D3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d1;与二极管D4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Cd2;平滑电容器Cs。
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的输入端P1,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的输入端P2。另外,二极管D1和D3的各阴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的输出端P3,二极管D2和D4的各阳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的输出端P4。在整流器51的一对输出端P3、P4之间,作为负载5例如连接有电池,通过受电装置3接收的电力进行充电。
图3及图4是整流器51的动作模式的说明图;图3(a)及(b)表示桥式整流模式,图4(a)和(b)表示倍压整流模式。
二极管D1~D4构成桥式整流电路。如图3(a)所示,施加将整流器51的输入端P1设为正、将输入端P2设为负的电压时,流通第一和第四二极管D1、D4成为接通,第二和第三二极管D2、D3成为关断的电流。相反,如图3(b)所示,产生将整流器51的输入端P1设为负、将输入端P2设为正的电压时,流通第一和第四二极管D1、D4成为关断,第二和第三二极管D2、D3成为接通的电流。因此,在整流器51的一对输出端P3、P4之间的整流后的电压,成为整流器51的输入交流电压为最大值Vmax的直流电压。
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d1、Cd2和二极管D1、D2共同构成倍压整流电路。另外,二极管D1、D2和二极管D3、D4共同作为桥式整流电路进行动作时,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d1、Cd2作为针对桥式整流电路的高次谐波滤波元件的作用。为了减少输入到负载5的输入电流的波动,优选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d1、Cd2的静电电容相同,但也不一定相同。
如图4(a)所示,产生将整流器51的输入端P1设为正、将输入端P2设为负的电压时,流通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器Cd1的电流,在第一电容器Cd1的两端产生与整流器51的输入交流电压为最大值Vmax相当的直流电压。相反,如图4(b)所示,产生将整流器51的输入端P1设为负、将输入端P2设为正的电压时,流通从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容器Cd2通过的电流,在第二电容器Cd2的两端产生与整流器51的输入交流电压为最大值Vmax相当的直流电压。
因此,整流器51的一对输出端P3、P4之间的整流后的电压,成为整流器51的输入交流电压的最大值Vmax的约2倍的直流电压。这样,倍压整流电路为即使输入交流电压相同,相比桥式整流电路也可得到约2倍的直流输出电压的回路,输入阻抗也为大约二分之一。
在此,参照图5对仅使用桥式整流电路的情况和仅使用倍压整流电路的情况各自的、电池充电时的电力传送效率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桥式整流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力传送效率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
如图5所示,仅使用桥式整流电路时的电力传送效率在电池的充电期间的后半变差。另一方面,仅使用倍压整流电路时的电力传送效率,蓄电池的充电开始初期时,比使用桥式整流电路的情况低,但在电池充电期间的后半,比使用桥式整流电路的情况高。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阻抗低的蓄电池的充电开始时,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作用较强,随着充电量的增加,相比桥式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的整流作用逐渐变强的方式使两者动作。
整流器51在输入交流电压的半周期开始时,以倍压整流模式进行动作,但在半周期的中途从倍压整流模式切换到桥式整流模式。而且在向下一个半周期移动的时机再次从桥式整流模式切换到倍压整流模式。
如图4(a)和(b)所示,整流器51以倍压整流模式动作时,二极管D3、D4为关断状态。从倍压整流模式向桥式整流模式切换通过二极管D3或D4的接通动作来进行。例如,在输入交流电压的正的半周期中,虽然以倍压整流模式动作的整流器51(参照图4(a))的第二电容器Cd2的端子间电压对二极管D4赋予了反向偏置,但是随着倍电压整流动作,电容器Cd2逐渐放电且端子间电压逐渐降低,进而被完全放电,之后,当电容器Cd2的端子间电压的极性反转,开始充电而端子间电压对二极管D4赋予正向偏置时,二极管D4接通,由此,整流器51从倍压整流模式切换为桥式整流模式。
从桥式整流模式到倍压整流模式的切换,在输入交流电压的极性反转的时机进行。这时,由于电容器Cd2(或Cd1)的端子间电压对二极管D4(或D3)赋予反向偏置,所以二极管D4(或D3)成为关断状态,切换为倍压整流模式。
从倍压整流模式向桥式整流模式的切换受到电容器Cd1、Cd2的静电电容的大小的影响。如果电容较大,时间常数就会变大,所以在输入交流电压的半周期的期间内不能使电容器Cd1、Cd2完全放电,通过减小电容,能够在输入交流电压的半周期时间内使电容器Cd1、Cd2完全放电,进而能够进行充电,直到二极管D3、D4成为接通的电压。
这种情况下,意思是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d1、Cd2的电容越大,从倍压整流模式向桥式整流模式的切换时机越晚,相反,电容越小,时机越早。即,在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d1、Cd2电容较大时,倍压整流模式下动作比率变高,在电容较小时,桥式整流模式下的动作比率变高。
将输入交流电力的频率设为f、将电池的负载阻抗的最大值设为RLmax时,第一电容器Cd1的静电电容C1和第二电容器Cd2的静电电容C2各自需要小于1/(2fRLmax)(即,满足C1、C2<1/(2fRLmax))。只要是这样的静电电容,即使负载阻抗最大时,倍压整流模式相对于桥式整流模式的时间比率也能够小于100%,且能够总是在负载阻抗的变动范围内进行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动作。
另外,优选第一电容器Cd1的静电电容C1和第二的电容器Cd2的静电电容C2各自大于1/(80×2fRLmax)(即,满足C1、C2>1/(80×2fRLmax))。只要是这样的静电电容,就能够使整流器51的倍压整流模式相对于桥式整流模式的时间比率的上限值大于10%。因此,能够在负载阻抗的变动范围内使两个模式以适当的时间比率进行动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负载阻抗的变动的效果。
负载5为电池时,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动作的比率在充电开始时最高,当电池的充电逐渐进行负载阻抗逐渐増加时,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动作的比率逐渐减少,相反,倍压整流电路的整流动作的比率逐渐增加。而且,在负载阻抗变为最大的电池的充电完成时,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动作的比率变为最低,倍压整流电路的整流动作成为主导。因此,不必另外设置需要主动控制的阻抗转换器,能够抑制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的变动。
图6是整流器51的等效电路。另外,图7是表示整流器51的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形图。
如图6及图7所示,整流器51的输入电流irect为正弦波的情况下,整流器51的输出电流io不是通常的桥式整流波形,成为不连续地变化的波形。
尝试使整流器51的输出电流io与输入电流irect及流通第二电容器Cd2的电流-icd2重叠时发现,输出电流io总是与这两个电流中的任何一方相等,模式在中途被切换。即,输出电流io在模式切换点之前与电流-icd2相等,在模式切换点之后与输入电流irect相等。进而,具有流通第一电容器Cd1的电流icd1和流通第二电容器Cd2的电流icd2具有大小相同且符号相反的关系(icd1=-icd2)。因此,可知整流器51在以模式切换点为边界的半周期的前半以倍压整流模式进行动作,在半周期的后半以桥式整流模式进行动作。用图6的箭头的方向定义各电流时,倍压整流模式下的电流irect、icd1及icd2的关系成为irect=icd1-icd2=2icd1
另外,两个模式的切换的原因是与第二电容器Cd2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4接通动作。即,在第四二极管D4关断时,成为倍压整流模,倍压整流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8(a)所示。另外,在二极管D4接通时,成为桥式整流模式,桥式整流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8(b)所示。
另外,针对整流器51的正弦波的输入电流irect的输入电压vrect变为如图9所示的失真波形。将第一及第二电容器Cd1、Cd2的端子间电压分别设为vcd1、vcd2时,以正负各自的半波计,输入电压vrect为vcd1或vcd2,用图8(a)箭头的方向定义各电压时,输出电压Vo和电容器Cd1、Cd2各自的端子间电压vcd1、vcd2的关系成为vcd1+vcd2=Vo(恒定)。
另外,两个模式的切换点为构成整流器51的一电容器的端子间电压成为零的点,这时,另一电容器的端子间电压与输出电压Vo(直流电压)相等。即,成为vcd1(t=0)=0、vcd1(t=td)=Vo(td:切换时间)。
图10是用于说明模式的切换点D的不同的图。
如图10(a)所示,在模式的切换时机晚(D较大)的情况下,倍电压整流动作的影响变得较大,因此输入电压vrect变大。一面,如图10(b)所示,在模式的切换时机早(D较小)的情况下,桥式整流动作的影响变大,因此,即使输入电流irect的大小相同,输入电压vrect也变小。这种情况的意思是,模式的切换时机越晚,因倍压整流模式的影响,输入阻抗越变小。相反,意思是模式的切换时机越早,因桥式整流模式的影响,输入阻抗越不会变小。
其次,对模式的切换点D的导出进行说明。
考虑从t=0到t=T/2的半周期,将模式的切换点表示为D:[0,1]时,用切换点的时间[μs]书写时,成为TD/2[μs]。
根据以下的条件表达式,求得模式的切换点D。
icd2=-icd1
irect=icd1-icd2=2icd1
vcd1+vcd2=Vo(恒定)
vcd1(t=0)=0,vcd1(t=TD/2)=Vo
其次,计算vcd1时,如下计算。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1498509790000101
根据初始条件
Figure BDA0001498509790000102
Figure BDA0001498509790000103
根据模式的最终值条件
Figure BDA0001498509790000104
其次,计算Io(io的平均值(DC值)),成为如下。
【数学式2】
Figure BDA0001498509790000111
其次,使vcd1和Io结合时,如下计算。
【数学式3】
Figure BDA0001498509790000112
在此,由于(数3)式的括号内的定义域为[-1,1],因此可知需要满足π/(ωCdRL)>1及RL<π/(ωCd)。这是规定可适用本计算的负载阻抗RL的范围。
而且,如上所述,为了满足在负载阻抗RL为最大(RL=RLmax)时D<1,需要RLmax<π/(ωCd)。换言之,需要满足RLmax<1/(2fCd),需要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d1、Cd2各自的静电电容C1、C2小于1/(2fRLmax)。从以上的计算可知,为了满足在负载阻抗RL为最大(RL=RLmax)时D<1,只要满足C1、C2<1/(2fRLmax)即可。
图11是表示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Zac|和实际的负载阻抗RL关系的曲线图。
如图11所示,为现有桥式整流器的情况下,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与实际的负载阻抗RL成比例变化。即,实际的负载阻抗RL例如从大约0Ω增加到大约60Ω的情况下,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Zac|从大约0增加到大约50Ω。
另一方面,为本发明的整流器51的情况下,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Zac|相比实际的负载阻抗RL变化较小。即,即使实际的负载阻抗RL从大约0Ω增加到大约60Ω的情况下,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阻抗|Zac|也仅从大约0Ω增加到大约15Ω。这种情况的意思是,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从供电装置2侧观察的受电装置3侧的负载阻抗的变动通过整流器51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供电装置2侧和受电装置3侧的阻抗不匹配导致的电力传送效率的降低。
图12是表示第二的实施方式的受电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如图12所示,该受电装置3的特征在于,第一电容器Cd1与二极管D1并联连接,第二电容器Cd2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这样,第一电容器Cd1与构成桥式电路的多个二极管D1~D4中的阳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的一输入端P1的二极管并联连接即可,另外,第二电容器Cd2与阴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的一输入端P1的二极管并联连接即可。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13是表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受电装置的构成电路图。
如图13所示,该受电装置3的特征在于,在受电线圈40和桥式整流电路之间不仅串联插入有串联电容器Ca,而且还插入有串联线圈La及并联电容器Cb。这样,包含受电线圈40的LC谐振电路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各种电路构成。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具备用无线供应电力的供电装置2和接收从供电装置2无线地供应的电力的受电装置3,受电装置3具备通过磁场取入交流电力的受电线圈40和将受电线圈40接收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输出到负载5的整流器51,整流器51具有:被桥式连接的多个二极管D1~D4;第一电容器Cd1,其与被桥式连接的多个二极管D1~D4中的阳极被连接于整流器51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D3(或D1)并联连接;第2电容器Cd2,其与阴极被连接于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所以能够使整流器51作为桥式整流电路或倍压整流电路进行动作,另外,能够使整流器51的桥式整流模式和倍压整流模式的时间比率根据与整流器51的输出连接的负载阻抗的变化而被动地变化。因此,不必设置需要主动控制的阻抗转换器,能够抑制从整流器51的输入侧观察的负载5的阻抗的变动,能够抑制伴随负载阻抗变动的电力传送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中,将第一电容器Cd1的静电电容设为C1、将第二电容器Cd2的静电电容设为C2、交流电力的频率设为f、负载5的最大电阻值设为RLmax时,第一电容器Cd1静电电容C1和第二电容器Cd2静电电容C2小于1/(2fRLmax),所以在输入整流器51交流电力的半周期中,能够将整流器51的倍压整流模式相对于桥式整流模式的时间比率的上限值设为少于100%。因此,能够使两个模式在负载5的阻抗的变动范围内以适当的时间比率进行动作,由此,能够抑制负载阻抗的变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用说,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些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负载5举出了电池,但在本发明中不限定于这样的情况,能够以阻抗可变动的各种负载为对象。另外,本发明举出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受电装置侧采用的整流器为例,但整流器的用途不限定于无线电力传送技术,能够用于各种的用途。

Claims (5)

1.一种无线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通过磁场取入交流电力的受电线圈;以及
将所述受电线圈接收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输出到负载的整流器,
所述整流器具有:
被桥式连接的多个二极管;
第一电容器,其与所述多个二极管中的、阳极被连接于所述整流器的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以及
第二电容器,其与阴极被连接于所述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
将所述交流电力的频率设为f,将所述负载的最大电阻值设为RLmax时,
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满足
C1、C2<1/(2fRLmax),
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满足
1/(80×2fRLmax)<C1、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受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大致相等。
3.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供电线圈的无线供电装置;以及
接收从所述无线供电装置无线传送的电力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受电装置。
4.一种整流器,其特征在于,
是将输入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输出到负载的整流器,
具有:
被桥式连接的多个二极管;
第一电容器,其与所述多个二极管中的阳极被连接于所述整流器的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以及
第二电容器,其与阴极被连接于所述一个输入端的二极管并联连接,
将所述交流电力的频率设为f,将所述负载的最大电阻值设为RLmax时,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满足
C1、C2<1/(2fRLmax),
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满足
1/(80×2fRLmax)<C1、C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流器,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C2大致相等。
CN201711286305.3A 2016-12-07 2017-12-07 无线受电装置及使用其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整流器 Active CN108173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7639 2016-12-07
JP2016237639A JP6519574B2 (ja) 2016-12-07 2016-12-07 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並びに整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3299A CN108173299A (zh) 2018-06-15
CN108173299B true CN108173299B (zh) 2021-06-22

Family

ID=6216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6305.3A Active CN108173299B (zh) 2016-12-07 2017-12-07 无线受电装置及使用其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整流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7999B2 (zh)
JP (1) JP6519574B2 (zh)
CN (1) CN108173299B (zh)
DE (1) DE1020171291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6233B2 (en) * 2017-02-14 2018-10-30 Yang Chen Hybrid full bridge-voltage doubler rectifier and single stage LLC converter thereof
JP7139857B2 (ja) * 2017-11-29 2022-09-21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903691B2 (en) 2017-11-29 2021-01-26 Tdk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9813437A (zh) * 2019-01-29 2019-05-28 武汉科瑞新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无源无线红外测温装置
CN112511021A (zh) * 2020-12-15 2021-03-16 电子科技大学 整流稳压电路和供电设备
CN112994446B (zh) * 2021-02-08 2022-04-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Lc滤波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的改进方法
CN112994442B (zh) * 2021-02-08 2022-04-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容滤波桥式不控整流器的改进方法
CN113381520B (zh) * 2021-05-31 2022-11-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2.4g微波无线单相交交变换电路
CN114900055B (zh) * 2022-07-12 2022-10-1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整流电路和无线充电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193A (zh) * 2007-10-16 2009-04-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104682680A (zh) * 2015-01-29 2015-06-03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流滤波方法及电路
CN204517509U (zh) * 2012-12-27 2015-07-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7176A (ja) * 1986-09-29 1988-04-18 Yuasa Battery Co Ltd 整流回路
JPH10112979A (ja) * 1996-10-04 1998-04-28 Daikin Ind Ltd 電源装置
US6225862B1 (en) * 1998-11-13 2001-05-01 Lamda Electronics Inc. Series resonant circuit with inherent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KR100654487B1 (ko) * 2003-09-09 2006-12-05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컨버터 회로, 모터 구동 장치, 압축기, 공기 조화기,냉장고, 전기 세탁기, 송풍기, 전기 청소기 및 히트펌프급탕기
JP5065188B2 (ja) * 2008-05-23 2012-10-31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直列共振型コンバータ
JPWO2013136409A1 (ja) * 2012-03-12 2015-07-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608454B2 (en) * 2012-12-03 2017-03-28 WIPQTUS Inc.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a self-regulating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JPWO2015097805A1 (ja) * 2013-12-26 2017-03-23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高周波整流回路用自動整合回路
GB2535978B (en) * 2015-02-04 2018-04-11 Drayson Tech Europe Ltd Rectifier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JP6309503B2 (ja) * 2015-12-17 2018-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インピーダンス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非接触電力受電装置
WO2018037566A1 (ja) * 2016-08-26 2018-03-01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電装置、非接触送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送受電装置
US10903691B2 (en) * 2017-11-29 2021-01-26 Tdk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193A (zh) * 2007-10-16 2009-04-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204517509U (zh) * 2012-12-27 2015-07-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N104682680A (zh) * 2015-01-29 2015-06-03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流滤波方法及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59380A1 (en) 2018-06-07
DE102017129180A1 (de) 2018-06-07
JP2018093692A (ja) 2018-06-14
US10847999B2 (en) 2020-11-24
JP6519574B2 (ja) 2019-05-29
CN108173299A (zh)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3299B (zh) 无线受电装置及使用其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以及整流器
US8107262B2 (en) Variable switching frequency type power supply
WO2015029374A1 (ja) 制御回路、スイッチング回路、電力変換装置、充電装置、車両、および、制御方法
EP2670038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160099649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 for lowering switching frequency of switching devices
WO2014103430A1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WO2018061286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1557921B2 (en) Wireless power system
KR20120115769A (ko) 전기 차량용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JP6037022B2 (ja) 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電力伝送判別方法
TW201543798A (zh) 混合模式主動箝位電源轉換器
CN106685242A (zh) 单级交流至直流转换器
KR101601549B1 (ko) 배터리 충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171313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WO2015019908A1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7800185B (zh)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CN210351019U (zh) 直流变压电路及逆变器
JP2023049712A (ja) 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CN107070200B (zh) 谐振设备
JP6347389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非接触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10572043B (zh) 直流变压控制方法、直流变压电路及逆变器
US20220311347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JP6234651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9171784A1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KR20170131853A (ko) 변압기 2차측 전압 파이크를 감소시키는 dc/dc컨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