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3086B -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3086B
CN108173086B CN201711390611.1A CN201711390611A CN108173086B CN 108173086 B CN108173086 B CN 108173086B CN 201711390611 A CN201711390611 A CN 201711390611A CN 108173086 B CN108173086 B CN 108173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ort
metal shell
electronic component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06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73086A (zh
Inventor
黄泽纬
陈再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06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3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3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3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3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3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 H01R13/66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with capacitiv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其中,数据传输端口,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所述接地端子耦合连接。由此,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手机、IPAD、MP3等各种终端设备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而数据传输端线是这些终端设备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通过数据传输线,可以实现为终端设备充电、进行数据传输等功能。
现有的数据传输线的端口,通常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外壳通常不与地线连接或者与地线直接连接。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时,会出现信号干扰的问题;而金属外壳与地线直接连接时,在发生漏电时会有触电的风险,安全性差,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端口,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数据传输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端口,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
所述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所述接地端子耦合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线,包括连接线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线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连接线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数据传输端口-10; 金属外壳-11; 接地端子-12;
电子组件-13; 数据传输线-20; 连接线-21;
第一屏蔽层-211; 第二屏蔽层-212; 终端设备-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数据传输线的端口,通常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外壳通常不与地线连接或者与地线直接连接,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时,会出现信号干扰的问题。而金属外壳与地线直接连接时,发生漏电时,漏电流会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导致金属外壳带电,从而用户触碰金属外壳时会有触电的风险,安全性差,用户体验差。
本发明各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的数据传输端口,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接地端子耦合连接,从而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端口10,包括:金属外壳11及设置在金属外壳11内的接地端子12;金属外壳11通过电子组件13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地端子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金属外壳11内的任意位置,接地端子12可以通过电子组件13与金属外壳11的任意位置耦合连接,图1仅是其中的一种示例。
其中,电子组件13,可以是漏电时能够阻挡漏电流从接地端子12流入金属外壳11的任意组件。
具体的,由于通常通过数据传输端口10的为直流电或者低频交流电,而电容具有“隔直通交”的特征,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在漏电时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11,电子组件13可以为电容。图1以电子组件13为电容为例进行示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金属外壳11通过电子组件13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因此可以解决金属外壳11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另外,由于金属外壳11通过电子组件13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在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13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11,从而可以避免金属外壳11带电,保证用户触摸金属外壳11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阻挡发生漏电时,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11,可以设置电子组件13的阻抗大于阈值。
其中,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兆欧姆。
相应的,电子组件13为电容时,电容的电容量可以小于根据阈值确定的电容量阈值C。其中,电容的电容量阈值C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1)确定。
Figure BDA0001517483560000031
其中,Xc为电容的容抗阈值,f为通过数据传输端口10的电信号的频率。
具体的,确定了容抗阈值Xc,及通过数据传输端口10的电信号的频率f后,可以根据公式(1)确定电容量阈值C,通过将电容的电容量设置为小于C的值,即可实现电容的容抗大于容抗阈值Xc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端口,可以设置在数据传输线中,也可以设置在任意需要数据传输端口的终端设备中,此处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端口,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接地端子耦合连接,从而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数据传输线。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数据传输线20包括:连接线21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端口10。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传输线2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传输端口,图2以数据传输线20包括两个数据传输端口10为例进行示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端口10的结构可以为图1所示的结构,即包括金属外壳11及设置在金属外壳11内的接地端子12,金属外壳11通过电子组件13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
前述对数据传输端口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线,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线中,数据传输端口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接地端子耦合连接,从而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包括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端口的数据传输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可以在数据传输线中设置屏蔽层,并利用屏蔽层构成电子组件,从而使数据传输线的数据传输端口中,金属外壳通过屏蔽层构成的电子组件,与接地端子耦合连接,进而在发生漏电时,利用屏蔽层构成的电子组件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避免金属外壳带电。
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数据传输线中,利用屏蔽层构成电子组件的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线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连接线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数据传输线20的连接线21中,可以包括第一屏蔽层211,第一屏蔽层211与金属外壳11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屏蔽外壳。
图3仅以数据传输线20的一个数据传输端口为例进行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屏蔽层211与金属外壳11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也可以通过接触连接,此处不作限制,图3以电连接为例进行示意。
另外,连接线21还包括与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屏蔽层212,第二屏蔽层212可以位于第一屏蔽层211的内侧。第二屏蔽层212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屏蔽层211的长度。
通过图3和图4可知,可以将第一屏蔽层211和第二屏蔽层212作为两个极板,在第一屏蔽层211和第二屏蔽层212之间填充绝缘电介质比如空气,从而第一屏蔽层211和第二屏蔽层212可以构成一个圆柱形电容器。由于第一屏蔽层211与金属外壳11连接,第二屏蔽层212与接地端子12电连接,则相当于金属外壳11通过圆柱形电容器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
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解决金属外壳11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另外,由于金属外壳11通过圆柱形电容器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在发生漏电时,圆柱形电容器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11,从而可以保证用户触摸金属外壳11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数据传输线中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阻挡发生漏电时,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11,第一屏蔽层211和第二屏蔽层212构成的圆柱形电容器的容抗大于阈值。
其中,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兆欧姆。
相应的,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量可以小于根据阈值确定的电容量阈值C。
由于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量C0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2)确定。
C0=2πεL/ln(R2/R1) (2)
其中,ε为介电常数,L为第二屏蔽层212的长度,R2为第一屏蔽层211的半径,R1为第二屏蔽层212的半径。
则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公式(2),选取合适的L、R1及R2,使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量C0小于根据阈值确定的电容量阈值C,进而使圆柱形电容器的容抗大于阈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线20可以仅通过连接线21中的第一屏蔽层211和第二屏蔽层212构成圆柱形电容器,以在发生漏电时,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此时,金属外壳与接地端子12之间的电子组件的阻抗,为圆柱形电容器的阻抗。或者,数据传输线20的数据传输端口10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即通过连接线21中的第一屏蔽层211和第二屏蔽层212构成圆柱形电容器,从而使金属外壳11通过圆柱形电容器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的同时,数据传输线20的数据传输端口10中,金属外壳11也可以同时通过电子组件13与接地端子12耦合连接,此时,金属外壳11与接地端子12之间的电子组件的阻抗,相当于圆柱形电容器与电子组件13并联后的阻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参考附图均为示意性说明,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线中,数据传输端口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接地端子耦合连接,从而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数据传输线中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50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端口10。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数据传输端口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图5以终端设备为手机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不仅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需要设置数据传输端口的其它终端设备,如电脑、IPAD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数据传输端口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接地端子耦合连接,从而可以解决金属外壳不与地线连接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发生漏电时,电子组件可以有效阻挡漏电流从地线流入金属外壳,从而避免金属外壳带电,保证了用户触摸金属外壳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提高了终端设备中数据传输端口的安全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面积”、“宽度”、“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M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4)

1.一种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及数据传输端口;
所述数据传输端口包括金属外壳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外壳通过电子组件与所述接地端子耦合连接;
所述连接线中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屏蔽层的长度,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金属外壳连接,所述第二屏蔽层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为电容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的阻抗大于阈值。
CN201711390611.1A 2017-12-21 2017-12-21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8173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0611.1A CN108173086B (zh) 2017-12-21 2017-12-21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0611.1A CN108173086B (zh) 2017-12-21 2017-12-21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3086A CN108173086A (zh) 2018-06-15
CN108173086B true CN108173086B (zh) 2020-02-11

Family

ID=6252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0611.1A Active CN108173086B (zh) 2017-12-21 2017-12-21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3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0289A (zh) * 2020-06-23 2020-10-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74A (zh) * 2009-09-18 2010-03-17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设备
CN102176344A (zh) * 2011-02-01 2011-09-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卡可旋转插头的线缆及数据卡
CN104718510A (zh) * 2012-09-05 2015-06-1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适于生成用于向移动设备供电的供应电压的电子装置
CN204668630U (zh) * 2015-05-19 2015-09-23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9393B (zh) * 2013-04-17 2015-05-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sb连接器和一种电子产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74A (zh) * 2009-09-18 2010-03-17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设备
CN102176344A (zh) * 2011-02-01 2011-09-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卡可旋转插头的线缆及数据卡
CN104718510A (zh) * 2012-09-05 2015-06-1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适于生成用于向移动设备供电的供应电压的电子装置
CN204668630U (zh) * 2015-05-19 2015-09-23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3086A (zh)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144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mbedded electric shock protection function
CN104115240A (zh) 数据线缆
JP2017520896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構成要素
US11171454B2 (en) USB connector with double shield layers
CN110692169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8173086B (zh) 数据传输端口、数据传输线及终端设备
JP2013214961A (ja) アンテナ部材
US9082536B2 (en) Common mode filter
US20130058058A1 (en) Usb plug and usb modem
EP3018972B1 (en) Grounding structure and rotary wireless network card
US10418838B2 (en)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077173B2 (en) Common mode filter
CN103595435A (zh) 一种具有天线和usb接口的线路板及无线收发装置
WO2023000733A1 (zh) 天线装置的接地结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320791B2 (ja) 伝送線路構造体、筐体および電子装置
CN206524399U (zh) 移动终端
JP6763739B2 (ja) コネクタ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028623B (zh) 一种扁平马达以及电子设备
CN208317094U (zh) 柔性电路板
CN210927085U (zh) 防护电路、电子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879046B (zh) 腔体滤波器
JP2017195363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ー
JP5935937B1 (ja) 伝送装置、伝送方法、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
US9786414B2 (en) Cable
CN109830999A (zh) 无线系统以及无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