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7376B - 动力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动力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7376B
CN108167376B CN201711135776.4A CN201711135776A CN108167376B CN 108167376 B CN108167376 B CN 108167376B CN 201711135776 A CN201711135776 A CN 201711135776A CN 108167376 B CN108167376 B CN 108167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body
tubular member
peripheral surface
protruding portion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357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67376A (zh
Inventor
濑野喜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67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7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67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7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F16F7/108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on plastics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32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an annular or the like shape, e.g. grommet-type resilient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05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active control of the m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6/00Manufacturing; Treatments
    • F16F2226/04Assembly or fixing methods; methods to form or fashion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24Detecting 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质量体的脱落,并易于调整固有频率的动力减振器。解决手段:该动力减振器具备:筒部件,其具有轴向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筒状的质量体,其内周面与筒部件的外周面空出规定间隔配置;突出部,其从质量体的内周面突出、前端与筒部件的外周面相对、且与质量体一体成型;弹性连结部,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将质量体的内周面及突出部与筒部件的外周面连结;紧固部件,其被插入筒部件、将筒部件的第二端部紧固于对象侧部件;伸出部,其在第一端部向与筒部件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突出部相对于伸出部位于第二端部侧,在使质量体相对于筒部件围绕筒部件的轴心相对旋转的任意位置,伸出部与突出部均在筒部件的轴向上重叠。

Description

动力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防止质量体脱落的动力减振器(Dynamic Damper)。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产业机械等中,存在发动机等的振动、行驶时(动作时)产生的共振等很多有害振动,因此,为了抑制这些有害振动,有时会安装动力减振器。在动力减振器中,例如有一种是用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弹性连结部,将安装在抑制振动的对象即对象侧部件上的筒部件,与以同轴状围绕筒部件的筒状的质量体连结而成(专利文献1)。就专利文献1而言,是通过将用于将筒部件安装于对象侧部件的螺栓的头部外径设定为比质量体的内径更大,来防止因弹性连结部的破裂等所引起的质量体的脱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告平成4-35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为了对决定动力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的参数即弹簧常数进行调整,需要调整质量体的内径、筒部件的外径,并调整弹性连结部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这样,存在难以调整动力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质量体的脱落,并易于调整固有频率的动力减振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动力减振器具备:筒部件,其具有轴向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筒状的质量体,其内周面与所述筒部件的外周面空出规定间隔配置;突出部,其从所述质量体的所述内周面突出,前端与所述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相对,且与所述质量体一体成型;弹性连结部,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将所述质量体的所述内周面以及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连结;紧固部件,其被插入所述筒部件,将所述筒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紧固于对象侧部件;伸出部,其在所述第一端部向与所述筒部件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侧,在使所述质量体相对于所述筒部件围绕所述筒部件的轴心相对旋转的任意位置,所述伸出部与所述突出部均在所述筒部件的轴向上重叠。
(三)有益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相对于在筒部件的第一端部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突出部在第二端部侧从质量体的内周面突出。进一步地,在使质量体相对于筒部件围绕筒部件的轴心相对旋转的任意位置,伸出部与突出部均在筒部件的轴向上重叠,因此能够防止质量体由于弹性连结部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脱落。
另外,关于决定动力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的参数即弹性连结部的弹簧常数,其较大地依存于突出部的前端与筒部件的外周面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因此,比起调整筒部件的外径、质量体的内径,调整突出部从质量体的突出量更能够容易地调整弹性连结部的弹簧常数。其结果为,能够防止质量体的脱落、并易于调整动力减振器的固有频率。
根据第二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在突出部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随着从轴向外侧朝向突出部的前端而接近筒部件的外周面的方式倾斜。利用与质量体的内周面相连的倾斜面,能够使质量体的内周面与突出部的角部的角度缓和。由此,能够抑制用于将质量体及突出部与弹性连结部硫化粘接的粘接剂在该角部积存。其结果为,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还能够抑制因粘接剂的积存所引起的质量体及突出部与弹性连结部的粘接不良。
根据第三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在与作为铸件的质量体一体成型的突出部的前端形成切削痕。由于对铸造而成的突出部的前端进行切削,从而能够使突出部的前端平滑,因此能够易于将突出部的前端与筒部件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调整为所希望的值。由于突出部的前端与筒部件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较大地依存于弹性连结部的弹簧常数,因此易于将该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调整为所希望的值,从而除了第一方案或是第二方案的效果,还能够容易地抑制动力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的偏差。
根据第四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突出部在质量体的周向上连续设置。由此,能够使依存于突出部的前端与筒部件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的弹性连结部的弹簧常数在周向上大致均一,因此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还能够使动力减振器的固有频率在周向上大致均一。
根据第五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伸出部设置于筒部件的周向的一部分。进一步地,由于突出部在质量体的周向上连续设置,因此能够使伸出部轻量化,并使伸出部与突出部在轴向上切实地重叠。其结果为,除了第四方案的效果,还能够使伸出部轻量化,并防止质量体由于弹性连结部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脱落。
根据第六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由于突出部设置于质量体的周向的一部分,因此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还能够使突出部轻量化。
根据第七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突出部从质量体的轴向中央突出。由此,能够使突出部与筒部件之间即弹性连结部的轴向中央的弹簧常数比其轴向外侧的弹簧常数更大。其结果为,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还能够使质量体相对于筒部件容易在撬动方向(日语:こじり方向)上振动。
根据第八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突出部从质量体的轴向两端侧分别突出。由此,能够使突出部与筒部件之间即弹性连结部的轴向两端侧的弹簧常数比它们之间的弹簧常数更大。其结果为,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还能够使质量体相对于筒部件难以在撬动方向上振动。
根据第九方案所述的动力减振器,突出部的前端、及筒部件的外周面与轴心平行地形成。由此,能够使突出部的前端与筒部件的外周面之间的弹性连结部的弹簧常数沿轴向接近均一。其结果为,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还能够易于抑制动力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的截面图。
图2中的(a)是质量体及突出部的侧视图。图2中的(b)是表示突出部的变形例的质量体及突出部的侧视图。
图3中的(a)是切削加工前的质量体及突出部的截面图。图3中的(b)是切削加工后的质量体及突出部的截面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的截面图。
图5中的(a)是质量体及突出部的侧视图。图5中的(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质量体及突出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60-动力减振器;2-对象侧部件;10、61-筒部件;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外周面;20-质量体;21-内周面;30、35、65、81-突出部;31、66-前端面(前端);32、67-倾斜面;40、69-弹性连结部;50、70-紧固部件;53-凸缘(伸出部);62、82-伸出部;A-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1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1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动力减振器1是用于对在汽车等车辆、产业机械等的发动机等的振动、在行驶时(动作时)产生的共振等有害振动进行抑制的装置。动力减振器1安装于振动的对象侧部件2。对象侧部件2例如是发动机架的支架,是板状的部件。
动力减振器1具备:筒部件10、内周面2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空出规定间隔配置的筒状的质量体2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的突出部30、将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与筒部件10连结的弹性连结部40、以及将筒部件10固定于对象侧部件2的紧固部件50。
筒部件10是以轴心A为中心的圆筒状的金属制的部件。筒部件10具备轴向的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质量体20是以同轴状围绕筒部件10的厚壁的圆筒状的金属制部件。质量体20的轴心与筒部件10的轴心A相同。
突出部30是与质量体20的一体成型品。突出部3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的轴向中央向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突出。突出部30是在周向上连续设置的环状的部位。突出部30的内周面具备前端面31、和倾斜面32。
前端面31是构成最远离质量体20的突出部30的前端的面。前端面3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相对。前端面31在含有轴心A的截面中与轴心A(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平行地形成。倾斜面32是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相连的部位。倾斜面32以随着从轴向外侧朝向前端面31而接近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的方式倾斜。
弹性连结部40是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部件。弹性连结部40设置在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之间。弹性连结部40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及突出部30、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硫化粘接。
在弹性连结部40分别形成从轴向两端侧向突出部30凹陷的凹部41、42。通过调整该凹部41、42的深度(轴向尺寸),能够调整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
质量体20的外周面及轴向两端面被作为与弹性连结部40的一体成型品的弹性膜43所覆盖。通过用弹性膜43覆盖质量体20,能够降低质量体20振动而碰撞对象侧部件2等时的冲击声。
将被弹性膜43覆盖的质量体20的轴向尺寸设定为比筒部件10的轴向尺寸更小。由此,在将筒部件10安装于对象侧部件2、质量体20相对于筒部件10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振动时等,能够抑制弹性膜43与对象侧部件2、紧固部件50的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该接触而使质量体20的振动受到妨碍。
紧固部件50具备凸缘螺栓51和螺母55。凸缘螺栓51具备:沿轴向观察呈六角形状的头部52、设置在头部52的轴向一端侧的圆板状的凸缘53、以及将凸缘53夹在其与头部52之间并从凸缘53沿轴向突出的轴部54。凸缘53是从头部52更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规定量的部位。在筒部件10的第一端部11,凸缘53比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更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
为了将筒部件10安装于对象侧部件2,首先,将轴部54从筒部件10的第一端部11侧插入筒部件10。接着,将从第二端部12侧伸出的轴部54插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对象侧部件2的贯通孔2a。通过在被插入该对象侧部件2的贯通孔2a的轴部54上安装螺母55,从而筒部件10被对象侧部件2与凸缘53沿轴向夹住,由紧固部件50将筒部件10固定于对象侧部件2。
接着参照图1及图2中的(a),对突出部30与凸缘53的关系进行说明。图2中的(a)是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的侧视图。图2中的(a)以双点划线图示凸缘53的轮廓线。
如图1及图2中的(a)所示,凸缘53的外径设定为比突出部30的内径更大,因此凸缘53的一部分与突出部30的一部分沿全周均在轴向上重叠。进一步地,由于突出部30相对于凸缘53位于第二端部12侧,因此能够防止质量体20由于弹性连结部40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10脱落。
此外,在没有突出部3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质量体20由于弹性连结部40的破裂等而脱落,需要使凸缘螺栓51的凸缘53的外径比质量体20的内径更大。但是,为了获得所希望的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决定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之间(弹性连结部4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根据该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对于依据JIS等而标准化的凸缘螺栓51,存在凸缘53的外径比质量体20的内径更小的情况,需要特制使用标准外的凸缘螺栓51。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的突出部30的突出量,能够使依据JIS等而标准化的凸缘螺栓51的凸缘53与突出部30在轴向上重叠。从而,能够使用依据JIS等而标准化的凸缘螺栓51,因此与使用标准以外的凸缘螺栓51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在凸缘螺栓51上花费的成本。
另外,突出部3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为了防止质量体20的脱落而使突出部30与凸缘53在轴向上重叠,因此能够与凸缘53的外径无关地设定质量体20的内径。由此能够提高质量体20的内径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的自由度。其结果为,能够易于调整依存于该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的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
接着,参照图3中的(a)以及图3中的(b),对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中的(a)是切削加工前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的截面图。图3中的(b)是切削加工后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的截面图。
为了制造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首先,铸造图3中的(a)所示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之后,沿着与轴心A平行的切削虚拟线C对离质量体20最远的突出部30的前端进行切削加工,如图3中的(b)所示,形成突出部30的前端面31。因此,在前端面31形成切削痕。
再次参照图1对动力减振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的表面涂布硫化粘接用的粘接剂。接着,将涂布有粘接剂的筒部件10、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配置在模具(未图示)的规定位置。使作为弹性连结部40及弹性膜43的原料的未硫化橡胶填充到该模具内的型腔中。之后,通过使未硫化橡胶硫化,并从模具中取出硫化成型品,从而使弹性连结部40硫化成型,并且将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及突出部30与弹性连结部40硫化粘接,制造动力减振器1。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1,能够抑制安装有动力减振器1的对象侧部件2的振动中的、与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动。该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由质量体20的质量、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来决定。这里,在没有突出部3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的情况下,基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来决定弹性连结部4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而且,根据该弹性连结部4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来决定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因此,为了调整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需要调整质量体20的内径、筒部件10的外径,难以调整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有突出部30。由此,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较大地依存于突出部30的前端面3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比起调整质量体20的内径、筒部件10的外径,调整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到突出部30的前端面31为止的突出部30的突出量的方式,更能够容易地调整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因此,利用通过与凸缘53在轴向上重叠来防止质量体20脱落的突出部30,能够容易地调整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
进一步地,由于对铸造的突出部30的前端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前端面31,因此通过调整切削虚拟线C的位置,能够易于调整突出部30的突出量。另外,由于作为铸件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的表面粗糙程度大,因此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及突出部3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偏差变大。
但是,通过切削加工能够使前端面31平滑,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前端面3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调整为所希望的值。由于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较大地依存于突出部30的前端面3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因此由于容易将该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调整为所希望的值,从而能够容易地抑制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的偏差。
尤其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前端面31,使得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与前端面31平行。因此,能够使前端面31与筒部件10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沿轴向接近均一。通过使该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沿轴向接近均一,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的偏差。
另外,在如上所述没有突出部30的情况下,根据内周面21与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来决定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因此,为了抑制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的偏差(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的偏差),需要对作为铸件的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整面,进行切削加工而使其平滑。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较大地依存于前端面31与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因此,即使仅对前端面31进行切削加工使其平滑而不对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进行切削加工,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的偏差。因此,通过设置突出部30,能够减少用于抑制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偏差的切削量。
在含有轴心A的动力减振器1的截面中,通过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相连的倾斜面32,能够缓和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突出部30的角部的角度。内周面21与突出部30的角部的角度越接近90度,就越容易由于表面张力而在内周面21与突出部30的角部积存用于将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与弹性连结部40硫化粘接的粘接剂。由于这种粘接剂的积存,容易引起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与弹性连结部40的粘接不良。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倾斜面32缓和内周面21与突出部30的角部的角度,因此能够使硫化粘接用的粘接剂难以积存于该角部。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粘接剂的积存所引起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与弹性连结部40的粘接不良。
由于突出部3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的轴向中央突出,因此在突出部30与筒部件10之间,即轴向中央的弹性连结部40的弹簧常数比其轴向外侧的弹簧常数更大。因此,能够使质量体20相对于筒部件10容易在撬动方向上振动。
如图2中的(a)所示,突出部30在周向上连续,因此能够使弹性连结部40(参照图1)的弹簧常数在周向上大致均一,并能够使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在周向上大致均一。此外,不限于突出部30在周向上连续设置的情况,如图2中的(b)所示,也可在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的周向的一部分设置突出部35。两个突出部35相对于轴心A对称配置。由于弹性连结部40(参照图1)的弹簧常数在周向上有突出部35的部分和没有突出部35的部分不同,因此能够针对不同的振动方向使动力减振器1的固有频率不同。
由于从轴向观察的凸缘53的外形呈圆形,两个突出部35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凸缘53的外径更小,因此在使质量体20相对于凸缘53、筒部件10围绕轴心A相对旋转的任意位置,凸缘53与突出部35均在轴向上重叠。由此,能够使突出部35轻量化,并防止质量体20由于弹性连结部40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10脱落。
突出部35具备周向的侧面以随着朝向前端面31而接近轴心A侧的方式倾斜的横倾斜面37。横倾斜面37是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相连的部位。因此,能够与使轴向的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突出部35的角部的角度缓和的倾斜面32同样地,利用横倾斜面37来缓和周向的内周面21与突出部35的角部的角度。由于通过横倾斜面37也能够使粘接剂难以积存于周向的内周面21与突出部35的角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粘接剂的积存所引起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35与弹性连结部40的粘接不良。
接着参照图4及图5中的(a)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突出部3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的轴向中央突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突出部65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的轴向两端侧分别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以下的说明。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60的截面图。图5中的(a)是质量体20及突出部65的侧视图。在图5中的(a)用双点划线图示伸出部62的轮廓线及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的轮廓线。
如图4所示,动力减振器60具备:筒部件61、内周面21与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空出规定间隔配置的筒状的质量体20、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的突出部65、将质量体20及突出部65与筒部件61连结的弹性连结部69、以及将筒部件61固定于对象侧部件2的紧固部件70。
筒部件61是以轴心A为中心的圆筒状的金属制部件。筒部件61具备轴向的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在筒部件61的第一端部11设置从外周面13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62。
突出部65是与质量体20的一体成型品。突出部65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的轴向两端侧向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分别突出。突出部65是在周向上连续设置的环状的部位。突出部65的内周面具备前端面66和倾斜面67。
前端面66是构成离质量体20最远的突出部65的前端的面。前端面66与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相对。前端面66在含有轴心A的截面中与轴心A(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平行地形成。倾斜面67是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相连的部位。倾斜面67以随着从质量体20的轴向中央朝向前端面66而接近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的方式倾斜。
在含有轴心A的动力减振器60的截面中,能够通过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相连的倾斜面67,使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突出部65的角部的角度缓和。由此,能够使硫化粘接用的粘接剂难以在该角部积存。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于粘接剂的积存所引起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65与弹性连结部69的粘接不良。
关于质量体20及突出部65的制造方法,首先,通过铸造等形成外径与质量体20的外径相同、内径比突出部65的内径更小的圆筒部件。通过对该圆筒部件的内周面进行切削加工,形成筒部件61及突出部65。
此外,关于筒部件61及突出部65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对作为铸造品的圆筒部件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筒部件61及突出部65的情况。通过使用砂芯等来铸造突出部65从筒部件61的内周面21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铸件,能够不经切削加工来制造筒部件61及突出部65。
在使用砂芯等来铸造筒部件61及突出部65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突出部65的前端面66形成切削加工所产生的切削痕使前端面66平滑。由于弹性连结部69的弹簧常数较大地依存于前端面66与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因此即使仅使前端面66通过切削加工变得平滑而不对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进行切削加工,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动力减振器60的固有频率的偏差。因此,能够通过设置突出部65来减少用于抑制动力减振器60的固有频率的偏差的切削量。
弹性连结部69是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部件。弹性连结部69设置在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之间。弹性连结部69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及突出部65、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硫化粘接。
质量体20的外周面及轴向两端面被作为与弹性连结部69的一体成型品的弹性膜43所覆盖。将被弹性膜43覆盖的质量体20的轴向尺寸设定为比从筒部件61的第二端部12到伸出部62的轴向尺寸更小。由此,能够在将筒部件61安装于对象侧部件2、质量体20相对于筒部件61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振动时等,抑制弹性膜43与对象侧部件2、伸出部62的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该接触而使质量体20的振动受到妨碍。
紧固部件70具备:具有头部52及轴部54的螺栓71、以及螺母55。将该螺栓71的轴部54从第一端部11侧插入筒部件61,进而将轴部54插入对象侧部件2的贯通孔2a。通过以该状态将螺母55安装于轴部54,从而筒部件61被对象侧部件2与头部52沿轴向夹住,由紧固部件70将筒部件61固定于对象侧部件2。
如图4及图5中的(a)所示,从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62设置于筒部件61的周向的一部分。两个伸出部62相对于轴心A对称地配置,伸出部62的最靠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在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突出部65的内径更大。由此,在使质量体20及突出部65相对于筒部件61围绕轴心A相对旋转的任意位置,伸出部62与突出部65均在轴向上重叠。由此,能够使伸出部62轻量化,并防止质量体20由于弹性连结部69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61脱落。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60,由于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突出有突出部65,因此弹性连结部69的弹簧常数较大地依存于突出部65的前端面66与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比起调整质量体20的内径、筒部件61的外径,调整突出部65的突出量的方式更能够容易地调整弹性连结部69的弹簧常数。因此,利用通过与伸出部62在轴向上重叠来防止质量体20脱落的突出部65,能够容易地调整动力减振器60的固有频率。
由于为了防止质量体20的脱落而使突出部65与伸出部62在轴向上重叠,因此能够与伸出部62的外径无关地设定质量体20的内径。由此能够提高质量体20的内径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与筒部件61的外周面13之间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的自由度,并能够容易地调整依存于该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的动力减振器60的固有频率。
由于从质量体20的内周面21的轴向两端侧突出有两个突出部65,因此突出部65与筒部件61之间、即轴向两端侧的弹性连结部69的弹簧常数比它们之间的弹簧常数更大。因此,能够使质量体20相对于筒部件61难以在撬动方向上振动。
接着参照图5中的(b)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突出部65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突出部81在周向上断续性地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以下的说明。
图5中的(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质量体20及突出部81的侧视图。在图5中的(b)用双点划线图示伸出部82的轮廓线及筒部件61(参照图4)的外周面13的轮廓线。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60,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的突出部65及伸出部62的形状不同。
如图5中的(b)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器的突出部81在周向上断续性地设置有多个。第三实施方式的伸出部82也在周向上断续性地设置有多个。相邻的伸出部82的间隔设定为比一个突出部81的周向尺寸更小。因此,在使质量体20及突出部81相对于筒部件61(参照图4)围绕轴心A相对旋转的任意位置,伸出部82的一部分与突出部81的一部分均在轴向上重叠。由此,能够防止质量体20由于弹性连结部69(参照图4)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61脱落。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且容易推知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筒部件10、61、质量体20、突出部30、35、65、81、弹性连结部40、69、紧固部件50、70等的形状仅为一例,当然可以采用各种形状。
上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凸缘螺栓51的凸缘53的一部分与突出部30的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上述第二、三实施方式中,对筒部件61的伸出部62、82的一部分与突出部65、81的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不具有伸出部62、82的筒部件10的第一端部11与不具有凸缘53的螺栓71的头部52之间设置垫圈,并使该垫圈的一部分(伸出部)与突出部30、65、81的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质量体20由于弹性连结部40、69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10、61脱落。另外,也可以使不具有凸缘53的螺栓71的头部52的外径比突出部30、65、81的内径更大,并使头部52的一部分(伸出部)与突出部30、65、81的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质量体20由于弹性连结部40、69的破裂等而从筒部件10、61脱落。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通过铸造来形成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并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突出部30的前端面3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对外径与质量体20的外径相同、内径比突出部30的内径更小的圆筒部件的内周面进行切削加工,来形成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其前端面31。另外,也可通过锻造来形成质量体20及突出部3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突出部30、35、65、81的前端面31、66相对于轴心A平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为了获得所希望的弹性连结部40、69的弹簧常数,当然可以使突出部的前端面相对于轴心A倾斜。另外,并不限于突出部的前端为平面的情况,可以使突出部的前端为点状、线状。

Claims (9)

1.一种动力减振器,其具备:
筒部件,其具有轴向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
筒状的质量体,其内周面与所述筒部件的外周面空出规定间隔配置;
突出部,其从所述质量体的所述内周面突出,前端与所述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相对,且与所述质量体一体成型;
弹性连结部,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并与所述质量体的所述内周面、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硫化粘接;
紧固部件,其被插入所述筒部件,将所述筒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紧固于对象侧部件;
伸出部,其在所述第一端部向与所述筒部件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外侧伸出,
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侧,在使所述质量体相对于所述筒部件围绕所述筒部件的轴心相对旋转的任意位置,所述伸出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突出部的一部分均在所述筒部件的轴向上重叠,
所述橡胶状弹性体不与所述伸出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所述质量体的所述内周面相连,并以随着从轴向外侧朝向所述前端而接近所述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方式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体为铸件,
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前端形成切削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质量体的周向上连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设置于所述筒部件的周向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质量体的周向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质量体的轴向中央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质量体的轴向两端侧分别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前端、及所述筒部件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轴心平行地形成。
CN201711135776.4A 2016-12-07 2017-11-16 动力减振器 Active CN108167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7354 2016-12-07
JP2016237354A JP6824715B2 (ja) 2016-12-07 2016-12-07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7376A CN108167376A (zh) 2018-06-15
CN108167376B true CN108167376B (zh) 2020-07-03

Family

ID=60421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35776.4A Active CN108167376B (zh) 2016-12-07 2017-11-16 动力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4204B2 (zh)
EP (1) EP3333449B1 (zh)
JP (1) JP6824715B2 (zh)
CN (1) CN108167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91544B2 (en) * 2019-05-29 2021-04-27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objective lens module, electrode device, and method of inspecting a specim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26307A (en) * 1984-05-01 1987-09-01 Gordon J. Andry Damping structure
US4580666A (en) * 1984-05-23 1986-04-08 Simpson Industries, Inc. Dynamic linear vibration damper
JPH0435255Y2 (zh) 1985-12-10 1992-08-20
JP2545775Y2 (ja) 1990-07-23 1997-08-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再生特性切換回路
DE4327883C2 (de) * 1993-08-19 1995-06-08 Continental Ag Luftfeder zur Abstützung eines Fahrzeugkörpers
US6216833B1 (en) * 1999-07-22 2001-04-17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Vibration damp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808051B2 (en) * 2002-09-27 2004-10-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active vibration cancellation
DE20311199U1 (de) 2003-07-22 2003-12-04 Wegu Gummi- Und Kunststoffwerke Gmbh & Co. Kg Schwingungstilger
JP2005180574A (ja) * 2003-12-19 2005-07-07 Tokai Rubber Ind Ltd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ATE516452T1 (de) * 2008-04-22 2011-07-15 Trelleborg Forsheda Ab Frequenzabgestimmter dämpfer
DE102008022467A1 (de) * 2008-05-07 2009-11-12 Astrium Gmbh Feder-Dämpfungssystem
JP2010091014A (ja) 2008-10-08 2010-04-22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DE102011004459A1 (de) * 2011-02-21 2012-08-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ggregate-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911713B2 (ja) * 2011-12-06 2016-04-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5872600B2 (ja) * 2014-01-30 2016-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DE202014005767U1 (de) * 2014-07-15 2014-07-24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Schwingungstilger
US10156278B2 (en) * 2017-02-15 2018-12-18 Honda Motor Co., Ltd. Dynamic damper apparatus with retaining structure
DE102017110598B4 (de) * 2017-05-16 2022-05-05 WEGU GmbH Schwingungsdämpfung Schwingungstilger mit niedriger Tilgereigenfrequenz und Anschlägen für seine Tilgermas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56291A1 (en) 2018-06-07
JP2018091467A (ja) 2018-06-14
JP6824715B2 (ja) 2021-02-03
US10634204B2 (en) 2020-04-28
CN108167376A (zh) 2018-06-15
EP3333449A1 (en) 2018-06-13
EP3333449B1 (en) 2019-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54888A1 (en) Torque rod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7357379B2 (en) Vibration isolating bushing
US9719570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US7104533B2 (en) Cylindrical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6532367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形防振装置
JP6297400B2 (ja) 防振装置
JP6785612B2 (ja) 防振装置構造
JP2006292074A (ja) 防振装置
JP2002098193A (ja) 筒型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CN108167376B (zh) 动力减振器
JP2012211604A (ja) 防振装置
JP2007333029A (ja) トルクロッド
JP6872316B2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用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12241822A (ja) 中空軸用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US10760642B2 (en) Liquid-filled vibration isolator
JP6502177B2 (ja) 防振装置
JP2008057792A (ja) 筒状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59361B2 (ja) ブッシュ
JP5639647B2 (ja) エンジンを支持するための型押しされたリンク
JP2019211009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08238967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の防振装置
CN219789892U (zh) 底盘悬置
JP7386638B2 (ja) 防振装置
JP6285190B2 (ja) 防振装置
JPH036381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