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4942B -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4942B
CN108154942B CN201611106239.2A CN201611106239A CN108154942B CN 108154942 B CN108154942 B CN 108154942B CN 201611106239 A CN201611106239 A CN 201611106239A CN 108154942 B CN108154942 B CN 108154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er
external air
containment
heat exchange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62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54942A (zh
Inventor
彭翊
张圣君
何丹丹
王方年
邢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062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4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4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54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4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18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24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 G21C15/253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for gases, e.g.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外置支撑框架、外置空冷器和贯穿件,钢制安全壳设在混凝土安全壳内,外置支撑框架设在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外置支撑框架上设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设在安装腔内,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贯穿件设在外置支撑框架上且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贯穿件的两端分别伸入混凝土安全壳和钢制安全壳与钢制安全壳内部连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提高了系统的抗震性能,换热能力强,结构简单、节约空间、连接可靠,装置结构自身载荷较小,降低自身结构应力,地震载荷或外力条件下,可保持系统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时,需要将安全壳内的热量导出,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向安全壳喷淋冷却水的方法导出热量。但是这种喷淋冷却需要设置大的冷却水箱,水量有限,限制了冷却时间,无法真正做到无时限冷却。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安全壳内外设置空冷器形成换热系统,其中设在安全壳外面的空冷器通常称为外置空冷器。相关技术中的反应堆安全壳外置空冷器的换热管数量较多,自然循环能力较差,在高度空间上占用的空间较大,会占用核电厂安全壳风道,影响核电厂安全壳自身换热能力,并且结构比较复杂、不紧凑。
相关技术中的火电厂间接空冷机组中使用的空冷器,通常是将两个大致呈A字形的空冷器并排水平放置。但是该种空冷器的上方为两个大入口联箱,底部设置3-4个出口联箱。因此需要较多的入口和出口管。由于一组空冷器由两个空冷器单元组成,翅片管采用4排管结构,因此这个形式的空冷器需要较多的翅片管,水侧流速较小,水侧热阻大,换热效率低,不适于用于反应堆安全壳热量导出。
另外,相关技术中,外置空冷器在安全壳上安装牢固性不好,抗震性能差,在外力作用下,空冷器变形较大。且用于安置空冷器的安装结构影响了核电厂安全壳风道的冷却换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该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结构简单、节约空间、连接可靠、抗震性好,换热能力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外置支撑框架、外置空冷器和贯穿件,所述钢制安全壳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内,所述外置支撑框架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外置空冷器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所述贯穿件设在所述外置支撑框架上且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所述贯穿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通过将外置空冷器设在安装于混凝土安全壳的外置支撑框架内,且通过贯穿件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通,将贯穿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混凝土安全壳,且伸入钢制安全壳之内,将外置空冷器与混凝土安全壳和钢制安全壳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了外置空冷器的安装牢固度,提高了系统的抗震性能,增大了系统的换热能力,且外置支撑框架对空气的阻挡小,不影响空冷器的换热,改善了换热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空冷器包括:上联箱、下联箱、上部换热管束和下部换热管束,所述上联箱上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所述下联箱与所述上联箱相对地设在所述上联箱下方,所述下联箱上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所述上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上联箱的两侧,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上联箱相连,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向下倾斜延伸,所述下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下联箱的两侧,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下联箱相连,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外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向上倾斜延伸与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分别形成为沿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径向延伸的直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分别设在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中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支撑框架为截面为矩形且由多个杆构成的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部换热管束和所述下部换热管束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相连的连接板,所述上部换热管束和所述下部换热管束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形成为沿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形成为不锈钢结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支撑框架通过钢板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贯穿件包括第一贯穿管和第二贯穿管,所述第一贯穿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以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所述第二贯穿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以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制安全壳上设有套管,所述第一贯穿管和所述第二贯穿管分别穿过所述套管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贯穿管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贯穿管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下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贯穿管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贯穿管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上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外置空冷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部装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10:外置空冷器;
11:上联箱;12:下联箱;13:上部换热管束;14:下部换热管束;
20:混凝土安全壳;
30:钢制安全壳;
40:外置支撑框架;41:钢板;
50:贯穿件;50a:套管;
51:第一贯穿管;52:第二贯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包括:混凝土安全壳20、钢制安全壳30、外置支撑框架40、外置空冷器10和贯穿件50。钢制安全壳30设在混凝土安全壳20内,外置支撑框架40设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外置支撑框架40内设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10设在安装腔内,外置空冷器10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贯穿件50与外置支撑框架40相连且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贯穿件50的两端分别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和钢制安全壳30伸入钢制安全壳30内部。
换言之,该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主要由混凝土安全壳20、钢制安全壳30、外置支撑框架40、外置空冷器10和贯穿件50组成,钢制安全壳30位于混凝土安全壳20内,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布置有外置支撑框架40,外置支撑框架40内限定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10安装在安装腔内,在外置空冷器10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
外置支撑框架40上还连接有贯穿件50,贯穿件50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通,贯穿件50的两端分别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且伸入钢制安全壳30之内。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通过将外置空冷器10设在安装于混凝土安全壳的外置支撑框架40内,且通过贯穿件50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通,将贯穿件50的两端分别穿过混凝土安全壳伸入钢制安全壳之内,将外置空冷器与混凝土安全壳和钢制安全壳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了外置空冷器的安装牢固度,提高了系统的抗震性能,增大了系统的换热能力,且外置支撑框架对空气的阻挡小,不影响空冷器的换热,改善了换热效果。而且,该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的结构简单、节约空间、连接可靠、换热能力强,此外,由于通过框架支撑外置空冷器,因此抗震性好,即使发生地震引起事故,也不影响安全壳内热量的导出,提高了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伸入钢制安全壳内的贯穿件的两端分别与设在钢制安全壳内的内置换热器的进口和和出口相连,从而构成将钢制安全壳内的热量导出的无时限热量导出换热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外置空冷器10包括:上联箱11、下联箱12、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上联箱11设有外置空冷器进口,下联箱12与上联箱11相对地设在上联箱11下方且彼此间隔开。下联箱12设有外置空冷器出口,上部换热管束13设在上联箱11的两侧,上部换热管束13的内端与上联箱11相连,上部换热管束13的外端向外向下倾斜延伸,下部换热管束14设在下联箱12的两侧,下部换热管束14的内端与下联箱12相连,下部换热管束14的外端向外向上倾斜延伸且与上部换热管束13的外端连通。
换句话说,该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主要由上联箱11、下联箱12、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组成,上联箱11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下联箱12上具有外置空冷器出口,上联箱11与下联箱1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下联箱12位于上联箱11的下方,流体可以通过上联箱11的外置空冷器进口进入外置空冷器10内,依次流过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流动至下联箱12,最后由下联箱12上的外置空冷器出口流出。
换言之,上部换热管束13分别设在上联箱11的左右两侧,下部换热管束14分别设在下联箱12的左右两侧,上部换热管束13的一端(如图1中上部换热管束13的内端)与上联箱11相连接,另一端(如图1中上部换热管束13的外端)相对于上联箱11向外向下倾斜延伸,下部换热管束14的一端(如图1中下部换热管束14的内端)与下联箱12相连接,另一端(如图1中下部换热管束14的外端)相对于下联箱12向外向上倾斜延伸,上部换热管束13的外端与下部换热管束14的外端相连通。
具体地,流体(换热介质)由上联箱11的外置空冷器进口进入上联箱11内,通过上联箱11两侧的上部换热管束13,以及与上部换热管束13相连通的下部换热管束14流动到下联箱12,再经由下联箱12上的外置空冷器出口流出,在外置空冷器10内的流体由上至下流经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的同时,外置空冷器10外部的空气从下至上掠过下部空冷器管束和上部空冷器管束,外置空冷器10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方向所示,进而实现外置空冷器10内部流体与空气的热量交换,外置空冷器10内部的流体和外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有利于内部的流体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增强了传热效果,外置空冷器10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互相对称,不仅外置空冷器的结构简单、紧凑,且外形整洁、方便对外置空冷器10进行固定安装。
可选地,上联箱11和下联箱12分别形成为沿混凝土安全壳20的径向延伸的直管,上联箱11呈沿混凝土安全壳20的径向延伸的直管设置,下联箱12同样形成为沿混凝土安全壳20的径向延伸的直管,上联箱11形成的直管和下联箱12形成的直管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布置,上联箱11位于下联箱12的上方,不仅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分别设在上联箱11和下联箱12的中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外置空冷器进口位于上联箱11的中部,外置空冷器出口位于下联箱12的中部,即在上联箱11的中部设置有外置空冷器进口,下联箱12的中部设置有外置空冷器出口,流体可由外置空冷器进口进入上联箱11内,下联箱12内的流体通过外置空冷器出口流出外置空冷器10之外。
有利地,外置支撑框架40大致形成为截面是矩形的框架,框架由多个杆连接而成,框架内限定有安装腔,贯穿件50穿过框架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由于框架具有柔性,因此,抗震性能好,增加了外置空冷器的安装牢固度,即使发生地震,引起反应堆事故,由外置空冷器,贯穿件和钢制安全壳内的内置换热器构成的无时限余热导出系统不会受到影响,增加了安全性。
参照图2,外置支撑框架40的截面大致呈矩形,在框架内限定出安装腔,在安装腔内设置外置空冷器10,贯穿件50穿过框架与外置空冷器进口相连接,贯穿件50穿过框架的下端与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接,通过贯穿件50分别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接,即贯穿件50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通,流体可以由贯穿件50通过外置空冷器进口进入上联箱11内,下联箱12内的流体可以由外置空冷器出口流出到贯穿件50中。
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上分别设有与外置支撑框架40相连的连接板(未示出),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板。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部换热管束13上和下部换热管束14上分别布置有连接板,上部换热管束13的连接板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部相连接,下部换热管束14的连接板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下部相连接,上部换热管束13穿过设置在上部换热管束13上的连接板,下部换热管束14穿过设置在下部换热管束14上的连接板,在连接板与外置支撑框架40连接的同时,可以将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牢牢地固定,结构十分稳定、可靠。
优选地,每个连接板分别形成为沿上联箱11和下联箱12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每个连接板分别在上联箱11和下联箱12的轴向上延伸呈长条状设置,使得沿上联箱11的轴向间隔布置的上部换热管束13的多个换热管可以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板,沿下联箱12的轴向间隔布置的下部换热管束14的多个换热管可以分别穿过相应的连接板,以加强外置空冷器10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连接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每个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即每个连接板所处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设置,可以使得上部换热管束13的连接板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端相连接,下部换热管束14的连接板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下端相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将每个连接板与水平面相垂直设置,实现连接板分别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端和下端相连接。
有利地,外置支撑框架40形成为不锈钢结构件,使得外置支撑框架40耐腐蚀,即使外置在室外环境下也不容易被腐蚀,使用寿命较长,且硬度较高,对外置空冷器10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外置空冷器10被外力等损坏。
可选地,外置支撑框架40通过钢板41安装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一侧与钢板41相连接,将钢板41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即钢板41位于外置支撑框架40和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之间,通过钢板41实现将外置支撑框架40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贯穿件50包括第一贯穿管51和第二贯穿管52,第一贯穿管51的一端与外置空冷器进口相连且另一端伸入混凝土安全壳20和钢制安全壳30,第二贯穿管52的一端与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伸入钢制安全壳30。
换句换说,贯穿件50主要由第一贯穿管51与第二贯穿管52组成,第一贯穿管51的一端穿过外置支撑框架40与外置空冷器进口相连接,第一贯穿管51的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并伸入到钢制安全壳30内以与钢制安全壳内的内置换热器的进口相连,第二贯穿管52的一端穿过外置支撑框架40与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接,第二贯穿管52的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并伸入到钢制安全壳30内以与内置换热器的出口相连,即第一贯穿管51和第二贯穿管52的一端分别与外置空冷器10相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伸入钢制安全壳30内。
可选地,钢制安全壳30上设有套管50a,第一贯穿管51和第二贯穿管52分别穿过套管50a与钢制安全壳30内部连通。
如图2所示,在钢制安全壳30上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布置有套管50a,第一贯穿管51穿过上部的套管50a伸入到钢制安全壳30内,第二贯穿管52穿过下部的套管50a伸入到钢制安全壳30内。
具体地,第一贯穿管51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方沿垂直于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第二贯穿管52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下方沿垂直于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
也就是说,第一贯穿管51位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方,第一贯穿管51由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部沿着与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相垂直的方向的延伸且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伸入钢制安全壳30的内部,第二贯穿管52位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下方,第二贯穿管52由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部沿着与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相垂直的方向的延伸且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伸入钢制安全壳30的内部。
进一步地,第二贯穿管52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下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大于第一贯穿管51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
如图3所示,第二贯穿管52与外置支撑框架40下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隔高度大于第一贯穿管51与外置支撑框架40上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隔高度,有利于外置空冷器10内的流体通过贯穿件50循环回到外置空冷器10内,提高外置空冷器10内的流体自然循环高度差(密度差),由于自然循环的高度差影响自然循环能力,自然循环高度差越大,自然循环质量流量越大,换热功率越大,增强自然循环能力,增大换热能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进行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包括混凝土安全壳20、钢制安全壳30、外置支撑框架40、外置空冷器10和贯穿件50,其中,外置空冷器10包括上联箱11、下联箱12、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贯穿件50包括第一贯穿管51和第二贯穿管52。
具体地,钢制安全壳30设置在混凝土安全壳20之内,外置支撑框架40形成为框架结构,框架内限定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10安装在安装腔内,外置空冷器10的上联箱11的中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下联箱12的中部具有外置空冷器出口,在外置空冷器10的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上部换热管束13和下部换热管束14的多个换热管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板,多个连接板分别与外置支撑框架40相连接。
第二贯穿管52位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下方,且由外置支撑框架40的底部先向下延伸一定距离后,然后再沿着与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相垂直的方向向混凝土安全壳20和钢制安全壳30内部延伸,第一贯穿管51位于外置支撑框架40的上方,且由外置支撑框架40的顶部沿着与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相垂直的方向向混凝土安全壳20和钢制安全壳30内部延伸。此外,在外置支撑框架40和混凝土安全壳20之间设置有钢板41,即外置支撑框架40通过钢板41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形成为一个水平放置的菱形棱柱,与传统的将两个A形空冷器相比,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具有比较紧凑的结构,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空间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的布置换热面积,换热面积较大,外部空气从下向上进入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的通道,经过一次换热后从上方流出,流动阻力相对较小,同时,换热管的数量较少,换热管内的流速较大,有利于进行换热,且内部流体的热阻较小,单位体积的换热嫩能力增强,外置空冷器10的外部空气由下至上流动,可以实现充分换热。
此外,在自然循环过程中,空冷器内部的流体热阻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同样径向尺寸的双A型空冷器相比,具有菱形结构的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的换热管数量可以减少一半,因此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内流体的热阻要小的多,单位体积空冷器的空冷器能力更强。
还需要说明的是,具有菱形结构的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要比双A型空冷器在安全壳环境中的抗震性能好,经过计算,菱形结构的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的整体性强,与安全壳固定后,抗震性能良好,更适用于安装在核电厂的安全壳环境中。
例如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比双A型空冷器在高度方向上缩小2.5m,在安全壳内有限的空间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与内置空冷器(未示出)高度差2.5m。以下表1中的数据为例,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与内置空冷器的高度差增加1.5m,就可以使得空冷器的质量流量增加106.3%,换热功率增加6.5%。自然循环的高度差(密度差)影响自然循环能力,其高度差越大,自然循环质量流量越大,换热功率越大,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高度差的自然循环性能比较
高度差(m) 质量流量(kg/s) 换热功率(kw)
6.75 46.05 2675.00
7.25 59.75 2750.00
7.75 78.75 2822.00
8.25 95.00 2850.00
故与传统的双A型空冷器相比,具有菱形结构的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与内置空冷器的高度差增大,增强了自然循环能力,增大换热能力,为安全壳72小时后无时限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提供足够的高度差。在保证相同的工况下(例如空冷器内循环水的入口温度373.16K,环境温度为323.16K,采用自然通风形式),双A型空冷器的换热量为0.36MW,具有菱形结构的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的总换热量为2.22MW。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装配结构自身载荷较小,呈对称结构,可以降低自身结构应力;该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的结构形式与支撑方式可以良好的与混凝土安全壳20结合,在0.3g地震载荷条件下,可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另外,在较大外力作用下(最大局部应力为257MPa),能够保证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翅片管减小变形,空冷器翅片管变形可以由目前双A型空冷器的1m变形量减小到0.15m,进而,保证安全壳外置空冷器10的换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安全壳;
钢制安全壳,所述钢制安全壳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内;
外置支撑框架,所述外置支撑框架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内设有安装腔;
外置空冷器,所述外置空冷器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
贯穿件,所述贯穿件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相连且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所述贯穿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部;
所述外置空冷器包括:
上联箱,所述上联箱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
下联箱,所述下联箱与所述上联箱间隔开地设在所述上联箱下方,所述下联箱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
上部换热管束,所述上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上联箱的两侧,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上联箱相连,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相对于所述上联箱向外向下倾斜延伸;
下部换热管束,所述下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下联箱的两侧,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下联箱相连,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外端相对于所述下联箱向外向上倾斜延伸与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连通;
所述外置支撑框架为截面为矩形且由多个杆构成的框架;
所述上部换热管束和所述下部换热管束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相连的连接板,所述上部换热管束和所述下部换热管束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板;
所述贯穿件包括第一贯穿管和第二贯穿管,所述第一贯穿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以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所述第二贯穿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以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
所述第一贯穿管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贯穿管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下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
所述第二贯穿管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贯穿管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上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分别形成为沿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径向延伸的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分别设在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形成为沿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形成为不锈钢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通过钢板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安全壳上设有套管,所述第一贯穿管和所述第二贯穿管分别穿过所述套管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
CN201611106239.2A 2016-12-05 2016-12-05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Active CN108154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6239.2A CN108154942B (zh) 2016-12-05 2016-12-05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6239.2A CN108154942B (zh) 2016-12-05 2016-12-05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4942A CN108154942A (zh) 2018-06-12
CN108154942B true CN108154942B (zh) 2023-09-15

Family

ID=62470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6239.2A Active CN108154942B (zh) 2016-12-05 2016-12-05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494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8733A2 (en) * 1989-05-18 1990-11-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proved system for passive cooling of liquid metal cooled nuclear reactors
US5406602A (en) * 1994-04-15 1995-04-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assive air cooling of liquid metal-cooled reactor with double vessel leak accommodation capability
RU2321085C1 (ru) * 2006-05-11 2008-03-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 изыск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томэнергопроек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системы пассивного отвода тепла от ядерного реактора
CN102637464A (zh) * 2012-03-30 2012-08-15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双层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强化换热方法及装置
CN103531256A (zh) * 2013-10-25 2014-01-22 清华大学 压水堆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冷却系统
CN104103325A (zh) * 2014-07-24 2014-10-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长期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CN104979022A (zh) * 2014-04-03 2015-10-14 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压水反应堆
CN206401035U (zh) * 2016-12-05 2017-08-11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7675B2 (en) * 2012-04-12 2015-11-0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Passive containment air cooling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8733A2 (en) * 1989-05-18 1990-11-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proved system for passive cooling of liquid metal cooled nuclear reactors
US5406602A (en) * 1994-04-15 1995-04-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assive air cooling of liquid metal-cooled reactor with double vessel leak accommodation capability
RU2321085C1 (ru) * 2006-05-11 2008-03-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 изыск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томэнергопроек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системы пассивного отвода тепла от ядерного реактора
CN102637464A (zh) * 2012-03-30 2012-08-15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双层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强化换热方法及装置
CN103531256A (zh) * 2013-10-25 2014-01-22 清华大学 压水堆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冷却系统
CN104979022A (zh) * 2014-04-03 2015-10-14 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压水反应堆
CN104979023A (zh) * 2014-04-03 2015-10-14 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压水反应堆
CN105047234A (zh) * 2014-04-03 2015-11-11 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压水反应堆
CN104103325A (zh) * 2014-07-24 2014-10-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长期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CN206401035U (zh) * 2016-12-05 2017-08-11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下核电站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运行特性研究;李峰;卢川;刘定明;周玲岚;;科技视界(第10期);全文 *
李峰 ; 张舒 ; 张丹 ; 明哲东 ; 李满昌 ; 喻飞 ; .地下核电厂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启动特性研究.核动力工程.(第04期),全文. *
林桦 ; 顾文革 ; 张往锁 ; .核电站安全壳再循环冷却控制及事故分析.控制工程.(第S1期),全文. *
核电厂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特性研究;黄政;;核动力工程(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4942A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1207B (zh) 管壳式螺旋扁管换热器
CN102322755A (zh) 高效矩形管壳式热网加热器
CN108630327B (zh) 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
CN202254970U (zh) 高效矩形管壳式热网加热器
CN108154942B (zh)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CN201867091U (zh) 矩形全焊接管壳式热网加热器
CN115116633B (zh) 高温气冷堆氦气分流装置
CN116336854A (zh) 一种改进的用于大型连续式风洞翅片管换热器组件
CN203535968U (zh) 一种节能核电蒸发器
CN108630328B (zh) 非能动安全壳内置换热器系统
CN206907494U (zh) 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
CN102012180B (zh) 矩形全焊接管壳式热网加热器
CN206401035U (zh)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CN211345550U (zh) 一种天花机
CN201302387Y (zh) 塔型侧抽式电站凝汽器管束
CN208061674U (zh) 反应堆及其非能动冷凝装置
CN211372465U (zh) 新型结构换热器
CN206401036U (zh) 反应堆安全壳外置空冷器
CN216898452U (zh)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CN206073776U (zh) 集成式热管换热器
CN219284036U (zh)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01811622U (zh) 一种径向热管换热器
CN212988102U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209763833U (zh) 相变蓄热装置
KR102572243B1 (ko) 열교환 성능이 향상된 원자로 냉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No. 666, Fujia South Road, Rongcheng City,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4300

Applicant after: National Nuclear demonstration power pla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Beijing Changping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Applicant before: STATE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