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8452U -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8452U
CN216898452U CN202122596912.8U CN202122596912U CN216898452U CN 216898452 U CN216898452 U CN 216898452U CN 202122596912 U CN202122596912 U CN 202122596912U CN 216898452 U CN216898452 U CN 216898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irculating water
triangle
heat exchanger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969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菁华
林然
王琰铚
王珺
方修彪
施琪
陈红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969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8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8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8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冷却三角和第一支墩;所述冷却三角设置在所述冷却塔的下端,所述第一支墩设置在所述冷却三角的下端,位于所述冷却三角外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墩之间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系统在现有的冷却塔以及冷却三角的条件下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冷却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生产过程,汽轮机排出的乏汽需要冷凝成水后送回锅炉循环使用。为了减少水资源以及电能的消耗,越来越多的自然通风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被应用于热电站,用于降低冷却循环水温度。现有的自然通风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采用大型混凝土或钢结构冷却塔作为载体,翅片管束和支撑结构组成冷却三角作为冷却核心,通过空气与翅片管束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抽取管道内侧冷却循环水热量,降低冷却循环水温度,实现换热功能。
目前自然通风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设计时冷却三角底部由支墩支撑,两个支墩之间设置金属板进行密封,自然风无法通过底部支墩间迎风面进入间冷塔,限制了间冷系统进塔风量,对间冷塔进风口空间利用率低,为了增加换热面积,只能增加冷却三角的数量或者增加冷却三角内管束的长度,如果增加冷却三角的数量会加大冷却塔的体积和占地面积,与发电厂建设布局规划产生冲突,增加配套管道用量,增加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成本,如果增加冷却三角内管束的长度,会增加整个系统的高度,提高了自然通风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管道侧的设计压力,加大了对水泵扬程和功率的需求,直接导致自然通风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建设的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上升,而且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冷却塔、冷却三角和第一支墩;
所述冷却三角设置在所述冷却塔的下端,所述第一支墩设置在所述冷却三角的下端,位于所述冷却三角外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墩之间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上述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联箱、下联箱和换热管束,所述上联箱、所述下联箱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管束的上下两端,并与所述换热管束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下联箱的下端。
上述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换热管束沿竖直方向设置。
上述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下联箱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支墩。
上述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若干个所述冷却三角在所述冷却塔的下端的环形面上阵列设置,并围合成圆筒结构,每个所述冷却三角与所述冷却塔的下端相连接。
上述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每个所述冷却三角包括支撑结构的一个圆弧段和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翅片管束,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塔的下端,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的外围,两个所述翅片管束呈夹角设置,并与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一个圆弧段围合形成一个所述冷却三角。
上述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位于所述冷却三角外围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墩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换热器。
上述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位于所述冷却三角外围的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一支墩之间设置有所述换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在现有的冷却塔以及冷却三角的条件下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冷却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的冷却塔和冷却三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沿第一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沿第二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A-A方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三角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冷却塔;2、冷却三角;21、翅片管束;3、第一支墩;4、换热器;41、进水口;42、出水口;43、上联箱;44、下联箱;45、换热管束;5、支撑结构;51、圆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却塔1、冷却三角2和第一支墩3。
冷却塔1为圆筒形,具体构造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
冷却三角2设置在冷却塔1的下端,第一支墩3设置在冷却三角2的下端,位于冷却三角2外围的相邻的两个第一支墩3之间设置有换热器4,换热器4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
具体地,若干个冷却三角2分别与冷却塔1的下端相连接,冷却三角2在冷却塔1的下端的环形面上阵列设置,并围合成圆筒结构,每个冷却三角2与冷却塔1的下端相连接。
每个冷却三角2包括支撑结构5的一个圆弧段51和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翅片管束21,支撑结构5设置于冷却塔1的下端,并设置于冷却塔1的外围,两个翅片管束21呈夹角设置,并与支撑结构5的一个圆弧段51围合形成一个冷却三角2。每个冷却三角2包括三个顶点B,三个顶点B具体为:两个翅片管束21相交的一个第一交点;两个翅片管束21分别与支撑结构5的一个圆弧段51相交的第二交点。相邻的两个冷却三角2之间共用第二交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墩3对应冷却三角2的三个顶点B设置,每一个顶点B处各设置一个第一支墩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为第一圆环形结构。
具体而言,若干个冷却三角2围合成一个第二圆环形结构,第二圆环形结构的外圈为支撑结构5的外圈,冷却三角2的内圈为两个翅片管束21的第一交点所在的圆圈上。
具体地,换热器4包括上联箱43、下联箱44和换热管束45,上联箱43、下联箱44分别设置在换热管束45的上下两端,并与换热管束45相连通,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设置在下联箱44的下端。
其中,换热管束45由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单管束阵列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下联箱44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换热器4的第二支墩(图未示),以实现换热器4的支撑固定。
可选地,位于冷却三角2外围的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墩3之间均设置有换热器4。
可选地,位于冷却三角2外围的部分相邻的两个第一支墩3之间均设置有换热器4。
也就是说,换热器4的数量可多可少,具体根据情况进行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进水口41与外部的待冷却的液体相连通,出水口42与外部需要使用冷却好的液体相连通,自然风可以通过图3和图4中的C方向进入换热器4内,对换热器4内的液体进行冷却,充分利用冷却三角2与地面之间的空间,在现有的冷却塔1以及冷却三角2的条件下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冷却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冷却三角和第一支墩;
所述冷却三角设置在所述冷却塔的下端,所述第一支墩设置在所述冷却三角的下端,位于所述冷却三角外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墩之间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联箱、下联箱和换热管束,所述上联箱、所述下联箱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管束的上下两端,并与所述换热管束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下联箱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沿竖直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箱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支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冷却三角在所述冷却塔的下端的环形面上阵列设置,并围合成圆筒结构,每个所述冷却三角与所述冷却塔的下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三角包括支撑结构的一个圆弧段和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翅片管束,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塔的下端,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的外围,两个所述翅片管束呈夹角设置,并与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一个圆弧段围合形成一个所述冷却三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冷却三角外围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墩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冷却三角外围的部分相邻的所述第一支墩之间设置有所述换热器。
CN202122596912.8U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Active CN216898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6912.8U CN216898452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6912.8U CN216898452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8452U true CN216898452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96912.8U Active CN216898452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8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002643A (ko) 모듈형 공랭식 응축기 장치 및 방법
CN102980417B (zh) 塔式直接空冷凝汽器及其塔式直接干冷系统
CN103594127A (zh) 一种节能核电蒸发器
CN104729317B (zh) 一种冷却三角花瓣状布置的间接冷却塔
CN206861492U (zh) 一种带有水平支承连接板的压水堆用蒸汽发生器
CN103267423A (zh) 核电站安全壳内的热交换器
CN203011179U (zh) 塔式直接空冷凝汽器及其塔式直接干冷系统
CN108630327B (zh) 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
CN216898452U (zh)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GB2097524A (en) Dry cooling tower
CN107421348A (zh) 一种翅片倾斜布置的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CN111271983A (zh) 一种引风式辅助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CN104457335B (zh) 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CN207113644U (zh) 一种翅片倾斜布置的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CN203535968U (zh) 一种节能核电蒸发器
CN204478877U (zh) 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CN209857680U (zh) 一种多段配水间接空冷散热器
CN101672581A (zh) 一种换热器
CN103261826B (zh) 自然通风冷凝器
CN105021060A (zh) 一种自然对流冷却塔型空冷系统
CN210952406U (zh) 一种利用排汽余热发电的自然通风空冷系统
CN212030262U (zh) 一种引风式辅助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CN114739196A (zh) 塔式直接空冷系统
CN220708139U (zh) 一种冷却板、扩展型冷却三角结构以及冷却塔
CN202836308U (zh) 低翅片管以及采用所述低翅片管的蒸发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