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1270A -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1270A
CN108151270A CN201810032922.9A CN201810032922A CN108151270A CN 108151270 A CN108151270 A CN 108151270A CN 201810032922 A CN201810032922 A CN 201810032922A CN 108151270 A CN108151270 A CN 108151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eak
leakage
outlet section
gri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29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51270B (zh
Inventor
叶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29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1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1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1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51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1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其中,出风面板包括:呈长条形的板体;沿宽度方向分别设于板体两端的格栅部以及弱出风部;其中,格栅部的两侧以及弱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漏风条。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于格栅部两侧以及弱出风口两侧的防漏风条能够对流向弱出风部与格栅部的流体流向进行调整,减少流体流向弱出风部与格栅部两侧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流向弱出风部与格栅部的流体流路,便于增加出风面板的出风效率。

Description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面板以及一种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因占用空间小,使用便捷,深受用户欢迎。在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出风时,经空调制冷或制热后向室内排出的气体在流向出风口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出风面板上出风口的限制流向两侧,使得流向出风口的气体流量减小,进而使落地式室内空调器的出风量减小,同时,由于在相同功率驱动下,出风量降低,也耗费了不必要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出风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出风面板,包括:呈长条形的板体;沿宽度方向分别设于板体两端的格栅部以及弱出风部;其中,格栅部的两侧以及弱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漏风条。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面板上设有格栅部或弱出风部的不同出风方式,在使用格栅部出风时出风速度较高,适用于需要快速出风的使用环境,弱出风部通过多个微型孔出风,在使用弱出风部出风时,出风较为和缓,在直接正对吹风时,对用户产生的直接冲击较小,适用于需要缓慢出风以及需要减小噪声的使用环境中,此外,在格栅部两侧设置的防漏风条能够在出风面板使用格栅部进行出风时,可减弱流体向格栅部两侧的流动,使流体尽可能多的流向并通过格栅部,从而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由出风面板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以及弱出风部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在弱出风口的两侧设置的防漏风条能够在出风面板使用弱出风部进行出风时,可减弱流体向弱出风部两侧的流动,使流体尽可能多的流向弱出风部并流过弱出风部的微型孔,从而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由出风面板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以及格栅部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其中,优选地,格栅部由板体向内侧凸出。
其中,优选地,防漏风条沿长度方向设置,且设于格栅部两侧的防漏风条的长度大于格栅部的长度,设于弱出风部两侧的防漏风条的长度大于弱出风部的长度。
其中,防漏风条可根据不同的吹风方向灵活选择不同厚度,例如适用于角落中的空调器,根据使用习惯,向左侧吹风的频率非常低,此时可以减少左侧的防漏风条的厚度,相对应的可以增加右侧防漏风条的厚度,从而体现产品对于不同使用场景的针对性设计,此外也可选择只减少左侧的防漏风条厚度,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弱出风部上设有用于降低出风风速的多个微型孔,格栅部设有多个形成通风网格的格栅条。
在该技术方案中,弱出风部通过多个微型孔出风,在使用弱出风部出风时,出风较为和缓,在直接正对吹风时,对用户产生的直接冲击较小,格栅部通过多个通风网格向外排风,排风面积较大,出风量较高,从而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可在两种出风方式中进行切换,对于用户需求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提高用户的可操作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漏风条设于板体的内壁面上,且防漏封条分别沿宽度方向设于格栅部的两侧以及弱出风部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防漏风条设在板体的内壁面,不影响机体的外观结构以及整洁度,同时将防漏风条分别设在格栅部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弱出风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在出风时纵向的出风面积较大,满足用户的出风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于格栅部两侧的两个防漏风条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以及格栅部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于格栅部两侧的两个防漏风条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以及格栅部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从而在格栅部出风时,可减弱流体向格栅部顶部或底部的流动,使流体尽可能多的流向格栅部,从而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由出风面板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于弱出风部两侧的两个防漏风条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以及弱出风部部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于弱出风部部两侧的两个防漏风条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以及弱出风部部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从而在弱出风部出风时,可减弱流体向弱出风部顶部或底部的流动,使流体尽可能多的流向弱出风部,从而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由出风面板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闭合部,与格栅部分别设于弱出风部的两侧,或闭合部与弱出风部分别设于格栅部的两侧,其中,内壁面与闭合部对应的部分设有加强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闭合部与格栅部分别设于弱出风部的两侧,或闭合部与弱出风部分别设于格栅部的两侧,即出风时,闭合部、格栅部以及弱出风部三者之间可以切换,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具体来说:当需要较大的出风量时,使用格栅部进行出风;当需要出风较为缓和或需要较为安静的环境时,使用弱出风部进行出风;当出风面板不工作时,切换至闭合部与相关出风结构配合,以将出风面板内部和外界环境隔绝开,减少出风面板内部进入灰尘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出风面板以及出风面板内部相关组件的故障率。同时,内壁与闭合部对应的部分设有加强筋,以增加板体与闭合部配合的部分的强度,增加板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板体的内壁面设有固定安装槽,防漏风条包括:防漏风骨架,设于固定安装槽内,防漏风骨架上设有第一孔,固定安装槽上设有与第一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孔,通过穿过第一孔以及第二孔的连接件实现防漏风骨架与板体固定连接;防漏风填充物,固设于防漏风骨架的至少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漏风条通过防漏风骨架与固定安装槽的配合实现与板体的固定,并通过设于防漏风骨架至少一侧的防漏风填充物,在格栅部出风或弱出风部出风时调节出风面板周围流体的流向,使流体尽可能多地流向格栅部或弱出风部,便于提高出风面板的出风效率。
其中,通过第一孔、第二孔以及连接件的配合实现防漏风骨架与板体的固定连接,提高防漏风骨架固定在板体的稳定性,且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高效,便于安装和拆卸。
其中,优选地,防漏风填充物可以是海绵、毛刷、固体泡沫或其余具有吸收作用的材料。
其中,优选地,防漏风填充物设在防漏风骨架中靠近格栅部或弱出风部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密封毛刷,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于防漏风骨架上,其中,防漏风填充物设于防漏风骨架中远离弱出风部或格栅部的一侧,密封毛刷相对防漏风填充物设于防漏风骨架中靠近弱出风部或格栅部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防漏风条设于弱出风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时,防漏风填充物设于防漏风骨架中远离弱出风部的一侧,密封毛刷设于防漏风骨架中靠近弱出风部的一侧;当防漏风条设于格栅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时,防漏风填充物设于防漏风骨架中远离格栅部的一侧,密封毛刷设于防漏风骨架中靠近格栅部的一侧;密封毛刷在防漏风条对流向弱出风部或格栅部的流体进行导向,减少流向弱出风部或格栅部的流体改变流向的可能性的同时,便于流体的均匀流出,使弱出风部或格栅部周围的流体分布较为均匀,减少因流体分布不均噪声的流动损失,便于提高出风面板的出风效率。同时防漏风填充物能够对弱出风部远离格栅部的一侧或格栅部远离弱出风部的一侧的流体进行导向,增加流向弱出风部或格栅部的流体流量,便于提高出风面板的出风效率。
其中,优选地,密封毛刷与防漏风骨架通过密封胶进行胶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回风槽,由内壁面向内延伸而成,且回风槽设于弱出风部或格栅部与密封毛刷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回风槽设于弱出风部与密封毛刷之间或格栅部与密封毛刷之间,在出风面板出风时,流向为朝向密封毛刷和格栅部之间或密封毛刷与弱出风部之间的流体可经回风槽流回,再经由格栅部或弱出风部重新出风,即使流向弱出风部与密封毛刷之间或格栅部与密封毛刷之间的流体流向改变,从而通过与密封毛刷配合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孔,分别设于弱出风部以及格栅部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密封孔贯穿板体的内壁面与外壁面,防漏风条设于密封孔内,其中,防漏风条的厚度大于板体的厚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弱出风部以及格栅部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密封孔,且密封孔贯穿板体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便于安装和拆卸防漏风条,以及在密封效果不好时,对防漏风条施加压力以提高密封效果;此外,防漏风条的厚度大于板体的厚度,可以减少防漏风条从密封孔脱落的可能,还便于在防漏风条松动时,向防漏风条施加压力以提高密封效果,或者在拆卸防漏风条时便于抓握,以提高拆卸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设于出风面板外的外观壳体,防漏风条的一侧与外观壳体固定连接,且防漏风条的另一侧与板体的外壁面止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面板外设置外观壳体,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外观感受,还便于固定防漏风条,进一步地,通过第一防漏风条与第二防漏风条的一侧与外观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一防漏风条与第二防漏风条的另一侧与板体的外壁面止抵,便于外观壳体的安装以及与出风面板之间的密封,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防漏风条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于外观壳体的内壁上,可提高了防漏风条与外观壳体内壁的连接强度,减少了防漏风条脱落的可能,还使防漏风条在各个方向上受力均匀,进而可以提高防漏风条在各个方向上的密封效果,同时,防漏风条粘接到外观壳体上后,只要完成外观壳体的安装,就可以同时完成外观壳体与出风面板之间的密封,提升了安装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板体的内壁面为曲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板体的内壁为曲面,在出风面板出风时,板体曲面的内壁对流体有导向作用,使流体的流动方向向格栅部或弱出风部一侧偏离,从而增加流向格栅部或弱导风部的流体流量,进而便于提高出风量。
其中,优选地,板体为曲面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沿内壁面的周向,弱出风部的弱出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且格栅部的通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
在该技术方案中,沿内壁面的周向,弱出风部的弱出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且格栅部的通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在该数值范围内,弱出风部和格栅部既能够满足出风需求,又能够减少弱出风部和格栅部占用的板体的面积,进而便于减小出风面板所占体积,便于出风面板以及相关组件的小型化设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格栅部与弱出风部分别与板体可拆卸连接,板体上对应于格栅部与弱出风部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格栅部与弱出风部分别与板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出风面板的使用过程中对格栅部与弱出风部的清理,减少格栅部与弱出风部在使用过程中滋生细菌的可能性,同时便于格栅部与弱出风部的检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格栅部与弱出风部一体成型,且与板体可拆卸连接,板体上对应于一体成型的格栅部和弱出风部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格栅部与弱出风部一体成型,且与板体可拆卸连接,一方面使出风面板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制造,另一方面便于在出风面板的使用过程中对格栅部与弱出风部的清理,减少格栅部与弱出风部在使用过程中滋生细菌的可能性,还便于格栅部与弱出风部的检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格栅部与板体一体成型,弱出风部与板体可拆卸连接,板体上对应于弱出风部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格栅部与板体一体成型,便于增加格栅部与板体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格栅部的强度,减少格栅部在出风面板使用过程中受力变形的可能性,同时弱出风部与板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出风面板的使用过程中对弱出风部的清理,减少弱出风部在使用过程中滋生细菌的可能性。
此外,优选地,在板体上根据可拆卸的结构规格设有不同的开口,在每个开口上均设有多个加强筋,优选地,多个加强筋沿长度方向设置,同时每个加强筋连接开口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即连接开口横向的左侧和右侧。
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多个加强筋还可沿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加强筋连接开口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即连接开口纵向的上侧和下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分别设于弱出风部两侧的卡勾以及导向孔;卡槽,与卡勾对应设于板体上,通过卡勾与卡槽的配合实现板体与弱出风部的卡接;螺纹孔,与导向孔对应设于板体上,且螺纹孔与导向孔同轴,通过螺纹孔、导向孔以及连接件的配合实现板体与弱出风部在完成卡接后的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弱出风部的一侧与板体卡扣连接,另一侧与板体螺纹连接,既能够实现弱出风部与板体的可拆卸连接,也能够通过螺纹使弱出风部与板体连接更加紧固。同时,通过螺纹孔与导向孔的配合,能够对卡扣与卡槽之间的连接进行导向,进而便于弱出风部与板体的安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垫,设于卡槽侧壁,密封垫密封卡勾与卡槽配合产生的空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卡槽侧壁设置密封垫,在卡勾与卡槽进行卡接时,可遮蔽二者之间的间隙,从而在防漏风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经制热或制冷处理后的空气由非微型孔或通风网格流出的可能性,以提升出风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弱出风部为钣金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弱出风部限定为钣金件,即弱出风部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一方面导热性能较好,另一方面便于在金属或合金区域内进行凝露。
其中,优选地,弱出风部由铝合金制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包括基座;进风面板,与基座固定连接;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出风面板,与基座活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出风面板,因而在落地式空调器出风时,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同时空调器出风时流体流动损失小,出风效率较高,便于减小落地式室内空调器的能耗。
此外,在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工作时,流体通过进风面板进入空调器,通过制冷或制热处理后再由出风面板流出壳体,由于出风面板与基座为活动连接,从而可通过移动出风面板使用不同区域出风,提高用户可操作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座呈圆柱形,落地式室内空调器还包括:两个弧形装饰板,设于基座上,且每个弧形装饰板的一侧均与进风面板卡接以形成外观壳体,其中,两个弧形装饰板的另一侧内壁分别通过密封胶粘有毛刷,且两个装饰板的另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出风面板的格栅部或弱出风部的出口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呈圆柱形,进风面板与出风面板均为弧形,弧形装饰板卡接于进风面板上,即进风面板和弧形装饰板均与基座固定,出风面板可绕基座转动,在使用时,通过两个弧形装饰板之间的空隙距离向外排风,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弧形装饰板之间的距离要小于格栅部或弱出风部的出口宽度,从而可起到一定的收风效果,同时也降低由出风面板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以及格栅部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弧形装饰板和进风面板通过卡接后共同组成外观壳体,此外在弧形装饰板的内壁上设有毛刷,通过密封胶将毛刷粘在弧形装饰板的内壁上,从而一方面与止抵在出风面板上的防漏风条共同配合,以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毛刷可以减少外部灰尘进入空调内部的可能。
其中,优选地,进风面板与出风面板均为半圆形,出风面板的直径小于进风面板直径,从而在转动过程中相互错开,不会相互之间产生干涉。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板组件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门板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门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图4中A-A方向截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板组件的剖面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门板组件的一种装配方式的爆炸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门板组件的另一种装配方式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门板组件的再一种装配方式的爆炸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出风面板,102板体,1022加强筋,1024固定安装槽,1026卡槽,1028螺纹孔,1030横向加强筋,104格栅部,106弱出风部,1062导向孔,108防漏风条,1082防漏风骨架,1084防漏风填充物,1086密封毛刷,110闭合部,112回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面板10,包括:呈长条形的板体102;沿宽度方向分别设于板体102两端的格栅部104以及弱出风部106,格栅部104通过由格栅条围成的通风网格向外出风,弱出风部106通过多个微型孔以降低出风风速;在板体102的内壁面上,格栅部104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弱出风口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防漏风条108;闭合部110,与格栅部104分别设于弱出风部106的两侧,或闭合部110与弱出风部106分别设于格栅部104的两侧,其中,内壁面与闭合部110对应的部分设有加强筋1022;板体102的内壁面设有固定安装槽1024,防漏风条108包括:防漏风骨架1082,设于固定安装槽1024内,且与板体102固定连接;防漏风填充物1084,固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靠近格栅部104和弱出风部106的一侧;回风槽112,由内壁面向内延伸而成,且回风槽112设于格栅部104与防漏风条108之间,其中,格栅部104由板体102向内侧凸出,板体102为曲面板,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分别与板体102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0上设有格栅部104或弱出风部106的不同出风方式,在使用格栅部104出风时出风速度较高,适用于需要快速出风的使用环境,弱出风部106通过多个微型孔出风,在使用弱出风部106出风时,出风较为和缓,在直接正对吹风时,对用户产生的直接冲击较小,适用于需要缓慢出风以及需要减小噪声的使用环境中;当出风面板10不工作时,切换至闭合部110与相关出风结构配合,以将出风面板10内部和外界环境隔绝开,减少出风面板10内部进入灰尘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出风面板10以及出风面板10内部相关组件的故障率。同时,内壁与闭合部110对应的部分设有加强筋1022,以增加板体102与闭合部110配合的部分的强度,增加板体102的稳定性,此外,在格栅部104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防漏风条108能够在出风面板10使用格栅部104进行出风时,可减弱流体向格栅部104两侧的流动,使流体尽可能多的流向并通过格栅部104,从而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由出风面板10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以及弱出风部106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在弱出风口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防漏风条108能够在出风面板10使用弱出风部106进行出风时,可减弱流体向弱出风部106两侧的流动,使流体尽可能多的流向弱出风部106并流过弱出风部106的微型孔,从而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由出风面板10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以及格栅部104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回风槽112设于弱出风部106与格栅部104与防漏风条108之间,在出风面板10出风时,流向为朝向防漏风条108和格栅部104之间的流体可经回风槽112流回,再经由格栅部104重新出风,即使流向格栅部104与防漏风条108之间的流体流向改变,从而通过与防漏风条108配合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板体102的内壁为曲面,在出风面板10出风时,板体102曲面的内壁对流体有导向作用,使流体的流动方向向格栅部104或弱出风部106一侧偏离,从而增加流向格栅部104或弱导风部的流体流量,进而便于提高出风量。
其中,防漏风条108可根据不同的吹风方向灵活选择不同厚度,例如适用于角落中的空调器,根据使用习惯,向左侧吹风的频率非常低,此时可以减少左侧的防漏风条108的厚度,相对应的可以增加右侧防漏风条108的厚度,从而体现产品对于不同使用场景的针对性设计,此外也可选择只减少左侧的防漏风条108厚度,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生产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板体102上对应于格栅部104和弱出风部106的开口均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从而通过多个横向加强筋对板体开口起支撑作用,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其中,横向加强筋可以注塑成型,也可以选用铝合金制成的薄板。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设有横向加强筋后,在格栅部104和弱出风部106安装到板体102上时,二者的内壁面可以与横向加强筋相接触,也可以中间存在空隙。
其中,防漏风条108通过防漏风骨架1082与固定安装槽1024的配合实现与板体102的固定,并通过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至少一侧的防漏风填充物1084,在格栅部104出风或弱出风部106出风时调节出风面板10周围流体的流向,使流体尽可能多地流向格栅部104或弱出风部106,便于提高出风面板10的出风效率。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一体成型,且与板体102可拆卸连接,一方面使出风面板10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制造,另一方面便于在出风面板10的使用过程中对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的清理,减少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在使用过程中滋生细菌的可能性,还便于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的检修。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板体102上对应于一体成型的格栅部104和弱出风部106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从而通过多个横向加强筋对板体102开口起支撑作用,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其中,横向加强筋可以注塑成型,也可以选用铝合金制成的薄板。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设有横向加强筋后,在一体成型的格栅部104和弱出风部106安装到板体102上时,其内壁面可以与横向加强筋相接触,也可以中间存在空隙。
其中,优选地,防漏风填充物1084可以是海绵、毛刷、固体泡沫或其余具有吸收作用的材料。
其中,优选地,防漏风填充物1084设在防漏风骨架1082中靠近格栅部104或弱出风部106的一侧。
其中,弱出风部106的微型孔直径范围优选为0.9mm~1.2mm,在弱出风部106上微型孔的数量范围优选为46000个~49000个,在空调器通过弱出风部106进行出风时,通过多个微型孔可对制冷或制热后的空气进行阻挡和分散,降低对用户的冲击感。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设于格栅部104两侧的两个防漏风条108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以及格栅部104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于格栅部104两侧的两个防漏风条108的两端分别沿宽度方向以及格栅部104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从而格栅部出风时,可减弱流体向格栅部104顶部或底部的流动,使流体尽可能多的流向格栅部104,从而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由出风面板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同理,两个位于弱出风部106的防漏风条108的两端也可以分别沿宽度方向以及弱出风部106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板体102的内壁面设有固定安装槽1024,防漏风条108包括:防漏风骨架1082,设于固定安装槽1024内,且与板体102固定连接;防漏风填充物1084,固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靠近格栅部104和弱出风部106的一侧;还包括:密封毛刷1086,固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上,防漏风填充物1084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远离弱出风部106的一侧,密封毛刷1086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靠近弱出风部106的一侧;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分别与板体102可拆卸连接;沿内壁面的周向,弱出风部106的弱出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且格栅部104的通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
在该实施例中,防漏风条108通过防漏风骨架1082与固定安装槽1024的配合实现与板体102的固定,并通过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至少一侧的防漏风填充物1084,在格栅部104出风或弱出风部106出风时调节出风面板10周围流体的流向,使流体尽可能多地流向格栅部104或弱出风部106,便于提高出风面板10的出风效率。当防漏风条108设于弱出风部106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时,防漏风填充物1084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远离弱出风部106的一侧,密封毛刷1086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靠近弱出风部106的一侧;当防漏风条108设于格栅部104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时,防漏风填充物1084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远离格栅部104的一侧,密封毛刷1086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靠近格栅部104的一侧;密封毛刷1086在防漏风条108对流向弱出风部106或格栅部104的流体进行导向,减少流向弱出风部106或格栅部104的流体改变流向的可能性的同时,便于流体的均匀流出,使弱出风部106或格栅部104周围的流体分布较为均匀,减少因流体分布不均噪声的流动损失,便于提高出风面板10的出风效率。同时防漏风填充物1084能够对弱出风部106远离格栅部104的一侧或格栅部104远离弱出风部106的一侧的流体进行导向,增加流向弱出风部106或格栅部104的流体流量,便于提高出风面板10的出风效率。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分别与板体102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出风面板10的使用过程中对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的清理,减少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在使用过程中滋生细菌的可能性,同时便于格栅部104与弱出风部106的检修,同时,沿内壁面的周向,弱出风部106的弱出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且格栅部104的通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在该数值范围内,弱出风部106和格栅部104既能够满足出风需求,又能够减少弱出风部106和格栅部104占用的板体102的面积,进而便于减小出风面板10所占体积,便于出风面板10以及相关组件的小型化设计。
其中,优选地,密封毛刷1086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在防漏风骨架1082上。
其中,弱出风部106的弱出风口的宽度优选为8cm,格栅部104的通风口的宽度优选为8cm。
其中,优选地,防漏风骨架1082上设有第一孔,固定安装槽上设有与第一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孔,通过穿过第一孔以及第二孔的连接件实现防漏风骨架1082与板体102固定连接,提高防漏风骨架1082固定在板体102的稳定性,且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高效,便于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第二孔为螺纹孔,连接件为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钉,第一孔和第二孔还可为通孔,此时连接件可以选用销钉或螺栓进行配合。
其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弱出风部106与闭合部110在板体10上可独立拆卸。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闭合部110在板体10上独立拆卸。
在图7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在板体102上对应于闭合部110和弱出风部106的开口均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1030,从而通过多个横向加强筋1030对板体开口起支撑作用,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其中,横向加强筋1030可以注塑成型,也可以选用铝合金制成的薄板。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设有横向加强筋1030后,在闭合部110和弱出风部106安装到板体102上时,二者的内壁面可以与横向加强筋相接触,也可以中间存在空隙。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板体102上开设有与弱出风部106相连的通风口,出风面板10还包括:分别设于弱出风部106两侧的卡勾以及导向孔1062;卡槽1026,与卡勾对应设于板体102上,通过卡勾与卡槽1026的配合实现板体102与弱出风部106的卡接;螺纹孔1028,与导向孔1062对应设于板体102上,且螺纹孔1028与导向孔1062同轴,通过螺纹孔1028、导向孔1062以及连接件的配合实现板体102与弱出风部106在完成卡接后的固定连接。格栅部104与板体102一体成型,弱出风部106与板体102可拆卸连接,板体102上开设有与弱出风部106相连的通风口,出风面板10还包括:分别设于弱出风部106两侧的卡勾以及导向孔1062;卡槽1026,与卡勾对应设于板体102上,通过卡勾与卡槽1026的配合实现板体102与弱出风部106的卡接;螺纹孔1028,与导向孔1062对应设于板体102上,且螺纹孔1028与导向孔1062同轴,通过螺纹孔1028、导向孔1062以及连接件的配合实现板体102与弱出风部106在完成卡接后的固定连接;防漏风填充物1084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远离弱出风部106的一侧,密封毛刷1086设于防漏风骨架1082中靠近弱出风部106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弱出风部106的一侧与板体102卡扣连接,另一侧与板体102螺纹连接,既能够实现弱出风部106与板体102的可拆卸连接,也能够通过螺纹使弱出风部106与板体102连接更加紧固。同时,通过螺纹孔1028与导向孔1062的配合,能够对卡扣与卡槽1026之间的连接进行导向,进而便于弱出风部106与板体102的安装。同时,格栅部104与板体102一体成型,便于增加格栅部104与板体102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格栅部104的强度,减少格栅部104在出风面板10使用过程中受力变形的可能性,同时弱出风部106与板体102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出风面板10的使用过程中对弱出风部106的清理,减少弱出风部106在使用过程中滋生细菌的可能性。密封毛刷1086在防漏风条108对流向弱出风部106的流体进行导向,减少流向弱出风部106的流体改变流向的可能性的同时,便于流体的均匀流出,使弱出风部106周围的流体分布较为均匀,减少因流体分布不均噪声的流动损失,便于提高出风面板10的出风效率。同时防漏风填充物1084能够对弱出风部106远离格栅部104的一侧的流体进行导向,增加流向弱出风部106或格栅部104的流体流量,便于提高出风面板10的出风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板体102上对应于弱出风部106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从而通过多个横向加强筋对板体102开口起支撑作用,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其中,横向加强筋可以注塑成型,也可以选用铝合金制成的薄板。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设有横向加强筋后,在弱出风部106安装到板体上时,其内壁面可以与横向加强筋相接触,也可以中间存在空隙。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孔,分别设于弱出风部106以及格栅部104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密封孔贯穿板体102的内壁面与外壁面,防漏风条108设于密封孔内,其中,防漏风条108的厚度大于板体102的厚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弱出风部106以及格栅部104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密封孔,且密封孔贯穿板体102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便于安装和拆卸防漏风条108,以及在密封效果不好时,对防漏风条108施加压力以提高密封效果;此外,防漏风条108的厚度大于板体的厚度,可以减少防漏风条108从密封孔脱落的可能,还便于在防漏风条108松动时,向防漏风条108施加压力以提高密封效果,或者在拆卸防漏风条108时便于抓握,以提高拆卸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空调器还包括设于出风面板10外的外观壳体,防漏风条108的一侧与外观壳体固定连接,且防漏风条108的另一侧与板体的外壁面止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出风面板10外设置外观壳体,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外观感受,还便于固定防漏风条108,进一步地,通过防漏风条108的一侧与外观壳体固定连接,且防漏风条108的另一侧与板体102的外壁面止抵,便于外观壳体的安装以及与出风面板10之间的密封,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防漏风条108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于外观壳体的内壁上,可提高了防漏风条108与外观壳体内壁的连接强度,减少了防漏风条108脱落的可能,还使防漏风条108在各个方向上受力均匀,进而可以提高防漏风条108在各个方向上的密封效果,同时,防漏风条108粘接到外观壳体上后,只要完成外观壳体的安装,就可以同时完成外观壳体与出风面板10之间的密封,提升了安装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垫,设于卡槽1026侧壁,密封垫密封卡勾与卡槽1026配合产生的空隙。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卡槽1026侧壁设置密封垫,在卡勾与卡槽1026进行卡接时,可遮蔽二者之间的间隙,从而在防漏风条108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经制热或制冷处理后的空气由非微型孔或通风网格流出的可能性,以提升出风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弱出风部106为钣金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弱出风部106限定为钣金件,即弱出风部106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一方面导热性能较好,另一方面便于在金属或合金区域内进行凝露。
其中,优选地,弱出风部106由铝合金制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包括:基座;进风面板,与基座固定连接;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出风面板10,与基座活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出风面板10,因而在落地式空调器出风时,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同时空调器出风时流体流动损失小,出风效率较高,便于减小落地式室内空调器的能耗。
此外,在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工作时,流体通过进风面板进入空调器,通过制冷或制热处理后再由出风面板10流出壳体,由于出风面板10与基座为活动连接,从而可通过移动出风面板10使用不同区域出风,提高用户可操作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基座呈圆柱形,落地式室内空调器还包括:两个弧形装饰板,设于基座上,且每个弧形装饰板的一侧均与进风面板卡接以形成外观壳体,其中,两个弧形装饰板的另一侧内壁分别通过密封胶粘有毛刷,且两个装饰板的另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出风面板10的格栅部104或弱出风部106的出口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基座呈圆柱形,进风面板与出风面板10均为弧形,弧形装饰板卡接于进风面板上,即进风面板和弧形装饰板均与基座固定,出风面板10可绕基座转动,在使用时,通过两个弧形装饰板之间的空隙距离向外排风,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弧形装饰板之间的距离要小于格栅部104或弱出风部106的出口宽度,从而可起到一定的收风效果,同时也降低由出风面板10和回风面板连接处的狭窄空间以及格栅部104向外出风从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弧形装饰板和进风面板通过卡接后共同组成外观壳体,此外在弧形装饰板的内壁上设有毛刷,通过密封胶将毛刷粘在弧形装饰板的内壁上,从而一方面与止抵在出风面板上的防漏风条共同配合,以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流动损失,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毛刷可以减少外部灰尘进入空调内部的可能。
其中,优选地,进风面板与出风面板10均为半圆形,出风面板10的直径小于进风面板直径,从而在转动过程中相互错开,不会相互之间产生干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于格栅部两侧以及弱出风口两侧的防漏风条能够对流向弱出风部与格栅部的流体流向进行调整,减少流体流向弱出风部与格栅部两侧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流向弱出风部与格栅部的流体流路,便于增加出风面板的出风效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出风面板,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长条形的板体;
沿宽度方向分别设于所述板体两端的格栅部以及弱出风部;
其中,所述格栅部的两侧以及所述弱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漏风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出风部上设有用于降低出风风速的多个微型孔,所述格栅部设有多个形成通风网格的格栅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风条设于所述板体的内壁面上,且所述防漏封条分别沿所述宽度方向设于所述格栅部的两侧以及所述弱出风口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格栅部两侧的两个所述防漏风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宽度方向以及所述格栅部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弱出风部两侧的两个所述防漏风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宽度方向以及所述弱出风部的轮廓,相向延伸形成顶部防漏风条和底部防漏风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闭合部,与所述格栅部分别设于所述弱出风部的两侧,或所述闭合部与所述弱出风部分别设于所述格栅部的两侧,
其中,所述内壁面与所述闭合部对应的部分设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内壁面设有固定安装槽,所述防漏风条包括:
防漏风骨架,设于所述固定安装槽内,所述防漏风骨架上设有第一孔,所述固定安装槽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孔以及所述第二孔的连接件实现所述防漏风骨架与与所述板体的固定连接;
防漏风填充物,固设于所述防漏风骨架的至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毛刷,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漏风骨架上,
其中,所述防漏风填充物设于所述防漏风骨架中远离所述弱出风部或所述格栅部的一侧,所述密封毛刷相对所述防漏风填充物设于所述防漏风骨架中靠近所述弱出风部或所述格栅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风槽,由所述内壁面向内延伸而成,且所述回风槽设于所述弱出风部或所述格栅部与所述密封毛刷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孔,分别设于所述弱出风部以及所述格栅部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密封孔贯穿所述板体的内壁面与外壁面,所述防漏风条设于所述密封孔内,
其中,所述防漏风条的厚度大于所述板体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面板外的外观壳体,所述防漏风条的一侧与所述外观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防漏风条的另一侧与所述板体的外壁面止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风条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观壳体的内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内壁面为曲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内壁面的周向,所述弱出风部的弱出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且所述格栅部的通风口的宽度的范围为6cm~10cm。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格栅部与所述弱出风部分别与所述板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板体上对应于所述格栅部与所述弱出风部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或
所述格栅部与所述弱出风部一体成型,且与所述板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板体上对应于一体成型的所述格栅部和所述弱出风部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或
所述格栅部与所述板体一体成型,所述弱出风部与所述板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板体上对应于所述弱出风部的开口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向加强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设于所述弱出风部两侧的卡勾以及导向孔;
卡槽,与所述卡勾对应设于所述板体上,通过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的配合实现所述板体与所述弱出风部的卡接;
螺纹孔,与所述导向孔对应设于所述板体上,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导向孔同轴,通过所述螺纹孔、所述导向孔以及连接件的配合实现所述板体与所述弱出风部在完成卡接后的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垫,设于所述卡槽侧壁,所述密封垫密封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配合产生的空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出风部为钣金件。
19.一种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进风面板,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面板,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落地式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呈圆柱形,所述落地式室内空调器还包括:
两个弧形装饰板,设于所述基座上,且每个所述弧形装饰板的一侧均与所述进风面板卡接以形成外观壳体,其中,两个所述弧形装饰板的另一侧内壁分别通过密封胶粘有毛刷,且两个所述装饰板的另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出风面板的格栅部或弱出风部的出口宽度。
CN201810032922.9A 2018-01-13 2018-01-13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Active CN108151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2922.9A CN108151270B (zh) 2018-01-13 2018-01-13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2922.9A CN108151270B (zh) 2018-01-13 2018-01-13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1270A true CN108151270A (zh) 2018-06-12
CN108151270B CN108151270B (zh) 2024-04-09

Family

ID=6246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2922.9A Active CN108151270B (zh) 2018-01-13 2018-01-13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12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45A (zh) * 2022-05-06 2022-08-12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290A (zh) * 2016-08-31 2016-11-2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7944A (zh) * 2016-07-27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17006001A1 (fr) * 2015-07-07 2017-01-1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fermeture d'un passage d'air d'alimentation d'un radia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206113257U (zh) * 2016-09-30 2017-04-19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595013A (zh) * 2017-01-24 2017-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面板及空调设备
CN106839378A (zh) * 2017-01-24 2017-06-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面板和空调装置
CN207635570U (zh) * 2018-01-13 2018-07-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6001A1 (fr) * 2015-07-07 2017-01-1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fermeture d'un passage d'air d'alimentation d'un radia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6287944A (zh) * 2016-07-27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152290A (zh) * 2016-08-31 2016-11-2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13257U (zh) * 2016-09-30 2017-04-19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595013A (zh) * 2017-01-24 2017-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面板及空调设备
CN106839378A (zh) * 2017-01-24 2017-06-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面板和空调装置
CN207635570U (zh) * 2018-01-13 2018-07-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45A (zh) * 2022-05-06 2022-08-12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4893845B (zh) * 2022-05-06 2024-03-26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1270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7948A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03776090A (zh)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60621A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8731107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288A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11780242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6225064A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11140913A (zh) 一种能防凝露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9357461A (zh) 一种应用贯流风扇的恒温冰箱
KR10064454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225063A (zh) 送风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CN108151279A (zh) 出风面板、旋转组件及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N207635570U (zh)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N108151270A (zh)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N20918108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635462U (zh) 出风面板以及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KR100715337B1 (ko) 패키지형 에어컨의 송풍 구조
CN108151154A (zh) 出风面板以及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N205860239U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211781467U (zh) 一种能防凝露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610352U (zh) 出风面板、旋转组件及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N205860237U (zh) 送风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CN108644896A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10895077B (zh) 一种冰箱风道模块
KR20080011506A (ko) 외기도입장치의 개폐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