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8788B - 涡流泵 - Google Patents

涡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8788B
CN108138788B CN201680057098.1A CN201680057098A CN108138788B CN 108138788 B CN108138788 B CN 108138788B CN 201680057098 A CN201680057098 A CN 201680057098A CN 108138788 B CN108138788 B CN 108138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groove
vane
grooves
opp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70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8788A (zh
Inventor
中村英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8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8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3/00Other rotary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3/006Creating a pulsating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3/00Other rotary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3/008Regenerativ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2Rotors specially for 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238Special flow patterns
    • F04D29/2244Free vorte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Abstract

一种涡流泵,其是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涡流泵,其具备:外壳,其具有吸入流路和喷出流路;叶轮,其收纳于外壳,并绕旋转轴线旋转,叶轮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两面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外周部沿着旋转方向具有叶片槽区域,该叶片槽区域具有多个叶片和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多个叶片槽,多个叶片槽分别在叶轮的一个端面侧开口,而在叶轮的另一个端面侧封闭,外壳具有相对槽,该相对槽与叶片槽区域相对,并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在相对槽的除了叶轮旋转方向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各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处的叶片槽的深度是0.7以下。

Description

涡流泵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涡流泵。此外,涡流泵也被称为摩擦泵、级联泵、涡轮泵。
背景技术
在日本实开平5-73287号公报公开有一种将加压后的燃料向汽车用的燃料喷射装置供给的涡流泵。涡流泵具有:叶轮,其在外周部具有多个叶片;外壳,其收纳叶轮。由外壳和叶轮在叶轮的叶片的周围形成流体通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涡流泵中,由于叶轮的旋转,使流体通路内的流体产生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的绕中心轴线的涡流(也被称为回转流),从而,使流体升压并喷出。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在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涡流泵中使泵效率提高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涡流泵。也可以是,涡流泵具备:外壳,其具有吸入流路和喷出流路;叶轮,其收纳于外壳,并绕旋转轴线旋转。也可以是,叶轮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两面的至少一个端面各自的外周部沿着旋转方向具有叶片槽区域,该叶片槽区域具有多个叶片和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多个叶片槽。也可以是,多个叶片槽分别在叶轮的一个端面侧开口,而在叶轮的另一个端面侧封闭。也可以是,外壳具有相对槽,该相对槽与叶片槽区域相对,并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也可以是,在相对槽的除了叶轮旋转方向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各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处的叶片槽的深度是0.7以下。
发明人等发现了如下内容:在相对槽的除了叶轮旋转方向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在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各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处的叶片槽的深度是0.7以下的情况下,涡流泵的泵效率变得良好。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气体用的涡流泵中,能够使泵效率提高。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另一涡流泵。也可以是,涡流泵具备:外壳,其具有吸入流路和喷出流路;叶轮,其收纳于外壳,并绕旋转轴线旋转。也可以是,叶轮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两面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外周部沿着旋转方向具有叶片槽区域,该叶片槽区域具有多个叶片和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多个叶片槽。也可以是,多个叶片槽分别在一个端面侧开口,而在另一个端面侧封闭。也可以是,外壳具有相对槽,该相对槽与叶片槽区域相对,并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也可以是,在相对槽的除了叶轮旋转方向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各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处的叶片槽的深度的比例以在叶轮的旋转中由各叶片槽和相对槽产生的涡流的中心位于叶片槽内的方式设定。
在涡流泵中,由于叶轮的旋转,在由叶轮的叶片槽和外壳的相对槽形成的空间产生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的绕中心轴线的涡流。发明人等发现了如下内容:通过涡流的中心位于叶片槽内,能够使泵效率提高。作为泵效率被提高的理由,在以与叶轮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截面(以下,简称为“正交截面”)观察时,与涡流的外周端附近相比较,涡流的中心附近的气体的压力较低。其结果,在以正交截面观察时,气体产生从高压侧朝向低压侧、即、从涡流的外周端附近朝向中心附近的流动。
由叶轮的叶片槽和外壳的相对槽形成的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力随着叶轮的旋转而上升。即、由叶轮的叶片槽和外壳的相对槽形成的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力随着沿叶轮的旋转方向前进而上升。因此,若假设涡流的中心位于比叶片槽靠外侧的位置,则中心附近的气体向更低压侧、即、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朝向倒流。其结果,若涡流的中心位于比叶片槽靠外侧的位置,则泵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若涡流的中心位于叶片槽内,则中心附近的气体利用位于与叶片槽的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防止倒流。由此,能够抑制气体的倒流,提高泵效率。
本发明人根据上述观点,对涡流泵的构造进行研究,发现了如下内容:通过使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叶片槽的深度变化,涡流的中心位置变动。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如下内容:若将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叶片槽的深度设定成0.7以下,则涡流的中心大概处于叶片槽内,与大于0.7的情况相比较,流体的喷出流量变多。
也可以是,在以通过叶轮的旋转轴和各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的截面观察时,叶片槽的宽度相对于从叶片槽的底端到相对槽的底端的距离是0.8以上且1.0以下。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正交截面的涡流的形状接近圆形。其结果,只要是上述的数值范围,就能够使涡流顺利地流动,能够使泵效率提高。
也可以是,在以通过叶轮的旋转轴和各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的截面观察时,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叶片槽的深度是0.4以上且0.7以下,且叶片槽的宽度相对于从叶片槽的底端到相对槽的底端的距离是0.8以上且1.1以下。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正交截面的涡流的形状接近圆形。其结果,只要是上述的数值范围,就能够使涡流顺利地流动,能够使泵效率提高。
也可以是,叶轮在外周缘具有封闭多个叶片槽的叶轮外周侧的外周壁。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外周壁将朝向叶轮的外周方向流动的气体沿着涡流的回转方向引导。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例的汽车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概略。
图2表示实施例的吹扫泵的立体图。
图3表示图2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4表示实施例的叶轮的俯视图。
图5表示从下方观察实施例的罩的仰视图。
图6表示图3的区域AR的放大图。
图7示出表示相对槽的深度/叶片槽的深度与流量的关系的模拟结果。
图8示出表示流路宽度/流路高度与流量的关系的模拟结果。
图9示出表示相对槽的深度/叶片槽的深度以及流路宽度/流路高度与流量的关系的模拟结果。
图10表示相对槽的深度/叶片槽的深度是0.6、流路宽度/流路高度是1.0的情况的涡流的模拟结果。
图11表示相对槽的深度/叶片槽的深度是0.8、流路宽度/流路高度是1.0的情况的涡流的模拟结果。
图12表示相对槽的深度/叶片槽的深度是0.8、流路宽度/流路高度是0.8的情况的涡流的模拟结果。
图13示出表示相对槽的深度/叶片槽的深度是0.6、流路宽度/流路高度是1.0的情况的涡流中心附近的流动的模拟结果。
图14示出表示相对槽的深度/叶片槽的深度是0.8、流路宽度/流路高度是0.8的情况的流动方向的模拟结果。
图15表示变形例的叶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吹扫泵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吹扫泵10配置于燃料供给系统1,该燃料供给系统1搭载于汽车,并将贮存于燃料箱3的燃料向发动机8供给。燃料供给系统1具有用于将燃料从燃料箱3向发动机8供给的主供给路径2和吹扫供给路径4。
在主供给路径2配置有燃料泵单元7、供给管70以及喷射器5。燃料泵单元7具备燃料泵、压力调节器、控制电路等。在燃料泵单元7中,控制电路根据从后述的ECU(发动机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的简写)6供给的信号对燃料泵进行控制。燃料泵使燃料箱3内的燃料升压后喷出。从燃料泵喷出的燃料被压力调节器调压后从燃料泵单元7向供给管70供给。
供给管70将燃料泵单元7和喷射器5连通。供给到供给管70的燃料在供给管70内流动到喷射器5。喷射器5具有开度由ECU6控制的阀。若阀被打开,则喷射器5将从供给管70供给的燃料向发动机8供给。
在吹扫供给路径4设置有过滤罐73、吹扫泵10、VSV(真空转换阀,VacuumSwitching Valve的简写)100、以及将它们连通的连通管72、74、76、78。过滤罐73对在燃料箱3内产生的气化燃料进行吸附。过滤罐73具备罐端口、吹扫端口以及大气端口。在图1中以箭头表示从吹扫供给路径4到进气管80的气体的流动方向。罐端口与从燃料箱3的上端延伸的连通管72连接。由此,过滤罐73与从燃料箱3的上端延伸的连通管72连通。过滤罐73收纳能够吸附燃料的活性炭。活性炭从气体对气化燃料进行吸附,该气体从燃料箱3经由连通管72向过滤罐73内部流入。流入到过滤罐73内部的气体在气化燃料被吸附了之后通过过滤罐73的大气端口而向大气释放。由此,能够防止气化燃料向大气释放。
在过滤罐73的吹扫端口经由连通管74连接有吹扫泵10。后述详细的构造,但吹扫泵10是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所谓的涡流泵。吹扫泵10由ECU6控制。吹扫泵10将在过滤罐73被吸附的气化燃料吸入,升压后喷出。在吹扫泵10驱动着的期间内,在过滤罐73中,大气被从大气端口吸入,与吸附了的气化燃料一起向吹扫泵10流入。
从吹扫泵10喷出来的气化燃料通过连通管76、VSV100以及连通管78而向进气管80流入。VSV100是被ECU6控制的电磁阀。ECU6通过对VSV100进行控制,从而对从吹扫供给路径4向进气管80供给的气化燃料量进行调整。VSV100在比喷射器5靠上游侧的位置与进气管80连接。进气管80是向发动机8供给空气的配管。在进气管80的比VSV100所连接的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节流阀82。节流阀82通过对进气管80的开度进行控制,来对向发动机8流入的空气进行调整。节流阀82由ECU6控制。
在进气管80的比节流阀82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空气过滤器84。空气过滤器84具有从向进气管80流入的空气去除异物的过滤器。在进气管80中,若打开节流阀82,则从空气过滤器84朝向发动机8进气。发动机8使来自进气管80的空气和燃料在内部燃烧,并在燃烧后进行排气。
在吹扫供给路径4中,通过吹扫泵10驱动,能够将吸附到过滤罐73的气化燃料向进气管80供给。在发动机8驱动着的情况下,在进气管80内产生负压。因此,在吹扫泵10停止着的状态下,吸附到过滤罐73的气化燃料也由于进气管80内的负压而在停止中的吹扫泵10内通过,并被吸入进气管80内。另一方面,在汽车停止时使发动机8的空转停止、或如混合动力车那样使发动机8停止而利用马达行驶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为了环境对策而对发动机8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产生如下的状况:由发动机8的驱动导致的进气管80内的负压不产生。吹扫泵10在这样的状况下能够替代发动机8而将吸附到过滤罐73的气化燃料向进气管80供给。此外,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发动机8驱动,在进气管80内产生着负压的状况下,吹扫泵10也驱动,吸入并喷出气化燃料。
接下来,对吹扫泵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表示从吹扫泵10的泵部50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表示是图2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以下,以图3的上下方向为基准来表示“上”、“下”,但图3的上下方向并不限于吹扫泵10搭载于汽车的方向。
吹扫泵10具备马达部20和泵部50。马达部20具有无刷马达。马达部20具备上方外壳26、转子(省略图示)、定子22以及控制电路24。上方外壳26收纳转子、定子22以及控制电路24。控制电路24将从汽车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U相、V相、W相这三相交流电力,并向定子22供给。控制电路24按照从ECU6供给的信号向定子22供给电力。定子22具有圆筒形状,在其中心部配置有转子。转子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定子22旋转。转子沿着其周向具有被沿着交替地不同的方向磁化的永磁体。通过向定子22供给电力从而转子以轴30的中心轴线X(以下,称为“旋转轴线X”)为中心旋转。
在马达部20的下方配置有泵部50。泵部50被马达部20驱动。泵部50具备下方外壳52和叶轮54。下方外壳52固定于上方外壳26的下端。下方外壳52具备底壁52a和罩52b。罩52b具备上壁52c、周壁52d、吸入端口56以及喷出端口58(参照图2)。上壁52c配置于上方外壳26的下端。周壁52d从上壁52c朝向下方突出,绕上壁52c的外周缘一圈。在周壁52d的下端配置有底壁52a。底壁52a被螺栓固定于罩52b。底壁52a使周壁52d的下端封闭。空间60由底壁52a和罩52b划分形成。
图5是从下方观察罩52b的图。在周壁52d,分别与空间60连通的吸入端口56和喷出端口58朝向外侧突出。吸入端口56和喷出端口58彼此平行地、且与上下方向垂直地配置。吸入端口56经由连通管74与过滤罐73连通。吸入端口56在内部具有吸入流路,吸入端口56将气化燃料从过滤罐73导入空间60。喷出端口58在内部具有喷出流路,喷出端口58在下方外壳52内与吸入端口56连通,将吸入到空间60内的气化燃料向吹扫泵10外排出。
在上壁52c,具有从吸入端口56到喷出端口58沿着周壁52d延伸的相对槽52e。底壁52a也同样地具有从吸入端口56到喷出端口58沿着周壁52d延伸的相对槽52f(参照图3)。相对槽52e和相对槽52f在除了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中间位置、详细而言在与叶轮54相对的位置具有恒定的深度,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随着分别靠近吸入端口56、喷出端口58而逐渐变浅。在沿着叶轮54的旋转方向R观察时,喷出端口58与吸入端口56之间被周壁52d隔离开。由此,能够抑制气体从高压的喷出端口58向低压的吸入端口56流动。
如图3所示,在空间60收纳有叶轮54。叶轮54具有圆板形状。叶轮54的厚度比下方外壳52的上壁52c与底壁52a之间的间隙稍小。叶轮54相对于上壁52c和底壁52a分别具有较小的间隙。另外,在叶轮54与周壁52d之间设置有较小的间隙。叶轮54在中心具有与轴30嵌合的嵌合孔。由此,叶轮54随着轴30的旋转而以旋转轴线X为中心旋转。
如图4所示,叶轮54在上表面54g的外周部具有叶片槽区域54f,该叶片槽区域54f具有多个叶片54a和多个叶片槽54b。此外,在附图中,仅对1个叶片54a和1个叶片槽54b标注附图标记。同样地,叶轮54在下表面54h的外周部也具有叶片槽区域54f,该叶片槽区域54f具有多个叶片54a和多个叶片槽54b。此外,能够将上表面54g和下表面54h称为叶轮54的旋转轴线X方向的端面。配置于上表面54g的叶片槽区域54f与相对槽52e相对地配置。同样地,配置于下表面54h的叶片槽区域54f与相对槽52f相对地配置。各叶片槽区域54f在叶轮54的外周壁54c的内侧沿着叶轮54的周向绕一圈。多个叶片54a具有相同的形状。多个叶片54a在叶片槽区域54f中沿着叶轮54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在沿着叶轮54的周向相邻的两个叶片54a之间配置有1个叶片槽54b。即、多个叶片槽54b在叶轮54的外周壁54c的内侧沿着叶轮54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换言之,多个叶片槽54b的外周侧的端部被外周壁54c封闭。
图6是图3的区域AR的放大图,表示通过旋转轴线X(即包括旋转轴线X)、且、配置于叶轮54的两面的叶片槽54b的深度最深的位置的截面。如图6所示,配置于叶轮54的下表面54h的多个叶片槽54b分别在叶轮54的下表面54h侧开口,而在叶轮54的上表面54g侧封闭。同样地,配置于叶轮54的上表面54g的多个叶片槽54b分别在叶轮54的上表面54g侧开口,而在叶轮54的下表面54h侧封闭。即、配置于叶轮54的下表面54h的多个叶片槽54b和配置于叶轮54的上表面54g的多个叶片槽54b被阻断,没有连通。
在吹扫泵10的驱动中,叶轮54随着马达部20的转子而旋转。其结果,吸附到过滤罐73的含有气化燃料的气体被从吸入端口56向下方外壳52内吸入。在由叶片槽54b和相对槽52e形成的空间57内产生气体的涡流(回转流)。在由叶片槽54b和相对槽52f形成的空间59内也同样。其结果,下方外壳52内的气体被升压,从喷出端口58喷出。
接下来,参照图7~图9,表示使用吹扫泵10进行的模拟结果。在本模拟中,使吹扫泵10的泵部50模型化,算出使叶轮54旋转了时的从喷出端口58喷出的气体的流量。此外,将叶轮54的转速设为恒定,将向泵部50输入的能量设为大致恒定。
在本模拟中,算出使图6所示的相对槽深度D2相对于叶片槽深度D1的比例D2/D1、以及流路宽度W相对于流路高度H的比例W/H变化了的情况的喷出流量。在向泵部50的输入能量恒定的状况下,在喷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能够说成泵效率较高,在喷出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能够说成泵效率较低。此外,叶片槽深度D1采用了叶轮54的直径的大约1/6的值。此外,流路高度H与叶片槽深度D1+相对槽深度D2+叶轮54与上壁52c(或底壁52a)之间的间隙的长度相等。另外,流路宽度W与叶片槽54b的宽度以及相对槽52e、52f的宽度相等。
图7是表示D2/D1与喷出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横轴表示D2/D1,纵轴表示喷出流量(升/分)。图8是表示W/H与喷出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横轴表示W/H,纵轴表示喷出流量(升/分)。图9是表示D2/D1、W/H与喷出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如根据图7和图8的图表可知那样,流路宽度W相对于流路高度H的比例W/H在任一情况下,都是相对槽深度D2相对于叶片槽深度D1的比例D2/D1为0.7以下的值,喷出流量最多。即、D2/D1是0.7以下的值,泵效率最佳。并且,在从喷出流量最多的D2/D1的值到D2/D1=0.7的区间内,能够维持喷出流量最多的情况的3/4以上的流量,可以说泵效率比较好。尤其是,在流路宽度W相对于流路高度H的比例W/H是0.8以上且1.0以下的情况下,能够说成泵效率特别良好。
此外,在模拟结果中,在D2/D1是0.6的情况下,W/H处于0.7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内,没有看到喷出流量大幅度降低的事态,能够将泵效率维持得较高。尤其是,在0.4≤D2/D1≤0.7且0.8≤W/H≤1.1中,能够提高泵效率。
接下来,对能够使泵效率提高的理由进行说明。在吹扫泵10中,由于叶轮54的旋转,在由叶片槽54b和相对槽52e、52f形成的空间57、59产生沿着叶轮54的旋转方向R的绕中心轴线的涡流。图10是表示D2/D1=0.6且W/H=1.0的情况的在由叶片槽54b和相对槽52e形成的空间57产生的气体的流动(即涡流的情形)的模拟结果。图11是表示D2/D1=0.8且W/H=1.0的情况的在空间57产生的气体的流动的模拟结果。图12是表示D2/D1=0.8且W/H=0.8的情况的在空间57产生的气体的流动的模拟结果。此外,在图10~图12中,表示通过叶轮54的旋转轴线X和叶片槽54b的最深的地点的截面中的涡流。在图10~图12中,正对时,左侧是叶轮54的中心侧,右侧是叶轮54的外周侧。另外,在图10~图12中,为了容易知晓涡流的流动,描绘沿着涡流的流动的箭头。
如图10所示,在D2/D1=0.6且W/H=1.0的情况下,涡流的中心C1位于叶片槽54b内。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D2/D1=0.8且W/H=1.0的情况下,涡流的中心C2位于叶片槽54b外。在图12中也同样地,在D2/D1=0.8且W/H=0.8的情况下,涡流的中心C3位于叶片槽54b外。
在涡流的中心位于叶片槽54b内的情况下,能够使泵效率提高。这是由于在以与叶轮54的旋转方向R正交的截面(即、图10~图12的截面、以下,简称为“正交截面”)观察时,与涡流的外周端附近相比较,涡流的中心附近的气体的压力较低。其结果,在以正交截面观察时,产生从高压侧朝向低压侧、即、气体从涡流的外周端附近朝向中心附近的流动。空间57、59内的气体的压力随着叶轮54的旋转而上升。因此,空间57、59内的气体随着沿旋转方向R前进而上升。其结果,涡流的中心附近的气体要朝向更低压侧、即、与叶轮54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一侧流动。
图13是从上方观察D2/D1=0.6且W/H=1.0的情况、即、涡流的中心C1位于叶片槽54b内的情况的中心C1附近的气体的流动的朝向和流速的图。图14是从上方观察D2/D1=0.8且W/H=0.8的情况、即、涡流的中心C3位于叶片槽54b外的情况的中心C3附近的气体的流动的朝向和流速的图。此外,在图13和图14中,示出位于叶片槽54b的旋转方向R的相反侧的叶片54a。曲线位于比叶片54a靠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的情况表示气体沿着旋转方向R流动,曲线位于比叶片54a靠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情况表示气体相对于旋转方向R倒流,由距叶片54a的距离表示流速的大小。如图14所示,在涡流的中心C3位于叶片槽54b外的情况下,中心C3位于下游侧的叶片54a的上方。因此,向中心C3流动来的气体朝向更低压侧、即、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一侧倒流。由此,泵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涡流的中心C1位于叶片槽54b内的情况下,叶片54a位于中心X1的相反侧。因此,向中心C1流动来的气体利用叶片槽54b防止朝向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一侧倒流。由此,能够提高泵效率。换言之,在相对槽52e、52f的除了旋转方向R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相对槽52e、52f的深度相对于各叶片槽52b的最深的位置处的叶片槽54b的深度的比例以在叶轮54的旋转中由各叶片槽54b和相对槽52e、52f产生的涡流的中心位于叶片槽54b内的方式被设定,能够提高泵效率。
另外,叶轮54具有外周壁54c,因此,在空间57、59内对朝向叶轮54的外周方向的气体的流动进行引导,能够使气体顺利地回转。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包括对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成的技术。
例如,叶轮54的外周壁54c的形状并不限于实施例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如图15所示,外周壁54c配置于叶轮5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而不配置于上下端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外周壁54c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涡流的中心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涡流的中心靠上方的位置。也可以是,外周壁54c的下端也同样地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涡流的中心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涡流的中心靠下方的位置。或者、叶轮54也可以不具有外周壁54c。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叶轮54的叶片54a和叶片槽54b在上下表面54g、54h具有相同的形状。然而,叶片54a和叶片槽54b的形状也可以在上下表面54g、54h不同。或者、叶片54a和叶片槽54b也可以仅配置于上下表面54g、54h中任一个面。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泵部50的吸入端口56和喷出端口58沿着与叶轮54的旋转轴线X垂直的方向延伸。然而,泵部50的吸入端口56和喷出端口58也可以与旋转轴线X平行地延伸。
本说明书的“涡流泵”并不限于吹扫泵10,也能够利用于其他系统。例如,能够在使发动机8的排气循环、与进气混合而向发动机8的燃料室供给的排气再循环(即EGR(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的简写))中,用作用于将排气向进气管80供给的泵。另外,也能够用作除了汽车以外的产业用的泵。
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说明的技术要素单独或者通过各种组合发挥技术的有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权利要求记载的组合。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例示的技术同时达成多个目的,达成其中的一个目的技术自身具有技术的有用性。

Claims (6)

1.一种涡流泵,其是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涡流泵,其中,
该涡流泵具备:
外壳,其具有吸入流路和喷出流路;
叶轮,其收纳于所述外壳,并绕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叶轮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两面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外周部沿着旋转方向具有叶片槽区域,该叶片槽区域具有多个叶片和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多个叶片槽,
所述多个叶片槽分别在所述叶轮的一个端面侧开口,而在所述叶轮的另一个端面侧封闭,
所述外壳具有相对槽,该相对槽与所述叶片槽区域相对,并沿着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
在所述相对槽的除了所述叶轮旋转方向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所述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各所述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处的叶片槽的深度是0.7以下,
所述相对槽在长度方向的除了两端的中间位置具有恒定的深度,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随着分别靠近吸入端口、喷出端口而逐渐变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泵,其中,
在以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和各所述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的截面观察时,所述叶片槽的宽度相对于从所述叶片槽的底端到所述相对槽的底端的距离是0.8以上且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泵,其中,
在以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和各所述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的截面观察时,所述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所述叶片槽的深度是0.4以上且0.7以下,且所述叶片槽的宽度相对于从所述叶片槽的底端到所述相对槽的底端的距离是0.8以上且1.1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流泵,其中,
所述叶轮在外周缘具有封闭所述多个叶片槽的所述叶轮外周侧的外周壁。
5.一种涡流泵,其是对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涡流泵,其中,
涡流泵具备:
外壳,其具有吸入流路和喷出流路;
叶轮,其收纳于所述外壳,并绕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叶轮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两面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外周部沿着旋转方向具有叶片槽区域,该叶片槽区域具有多个叶片和分别配置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多个叶片槽,
所述多个叶片槽分别在所述叶轮的一个端面侧开口,而在所述叶轮的另一个端面侧封闭,
所述外壳具有相对槽,该相对槽与所述叶片槽区域相对,并沿着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
在所述相对槽的除了所述叶轮旋转方向的两端之外的中间位置,所述相对槽的深度相对于各所述叶片槽的最深的位置处的叶片槽的深度的比例以在所述叶轮的旋转中由各所述叶片槽和所述相对槽产生的涡流的中心位于所述叶片槽内的方式设定,
所述相对槽在长度方向的除了两端的中间位置具有恒定的深度,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随着分别靠近吸入端口、喷出端口而逐渐变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流泵,其中,
所述叶轮在外周缘具有封闭所述多个叶片槽的所述叶轮外周侧的外周壁。
CN201680057098.1A 2015-11-24 2016-11-02 涡流泵 Active CN108138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9104A JP6639880B2 (ja) 2015-11-24 2015-11-24 渦流ポンプ
JP2015-229104 2015-11-24
PCT/JP2016/082583 WO2017090396A1 (ja) 2015-11-24 2016-11-02 渦流ポ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788A CN108138788A (zh) 2018-06-08
CN108138788B true CN108138788B (zh) 2020-08-11

Family

ID=58764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7098.1A Active CN108138788B (zh) 2015-11-24 2016-11-02 涡流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55873A1 (zh)
JP (1) JP6639880B2 (zh)
CN (1) CN108138788B (zh)
WO (1) WO20170903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4750B2 (ja) * 2015-11-24 2019-10-23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渦流ポンプ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0512A (ja) * 1974-12-14 1976-06-18 Hitachi Ltd Karyupuroa
JP2005120834A (ja) * 2003-10-14 2005-05-12 Aisan Ind Co Ltd 燃料ポ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0308A (en) * 1993-10-04 1994-05-10 Ford Motor Company Automotive fuel pump housing with rotary pumping element
DE69813758T2 (de) * 1997-08-07 2004-02-26 Aisan Kogyo K.K., Obu Laufrad einer motorgetriebenen brennstoffpumpe
US6068456A (en) * 1998-02-17 2000-05-30 Walbro Corporation Tapered channel turbine fuel pump
JP3756337B2 (ja) * 1999-02-09 2006-03-15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ポンプ
DE19913950A1 (de) * 1999-03-26 2000-09-28 Rietschle Werner Gmbh & Co Kg Seitenkanalverdichter
JP3800128B2 (ja) * 2001-07-31 2006-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インペラ及びタービン式燃料ポンプ
JP3959012B2 (ja) * 2002-09-10 2007-08-15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再生式燃料ポンプ
JP2004116509A (ja) * 2002-09-27 2004-04-15 Asuka Japan:Kk 複数段渦流形流体機械
JP2006037870A (ja) * 2004-07-28 2006-02-09 Aisan Ind Co Ltd 電動ポンプ及びその電動ポンプを備えた燃料供給装置
US20080138189A1 (en) * 2006-12-06 2008-06-12 Denso Corporation Fuel pump and fuel fee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396750B2 (ja) * 2007-09-14 2010-0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
WO2009096226A1 (ja) * 2008-01-31 2009-08-06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流体機械
US8197197B2 (en) * 2009-01-08 2012-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tching thermal response rates between a stator and a rotor and fluidic thermal switch for use therewith
CN102141050A (zh) * 2010-12-23 2011-08-03 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涡流泵效率的叶轮设计方法
JP6034068B2 (ja) * 2011-07-25 2016-11-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渦流ポンプ装置
JP2015086804A (ja) * 2013-10-31 2015-05-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0512A (ja) * 1974-12-14 1976-06-18 Hitachi Ltd Karyupuroa
JP2005120834A (ja) * 2003-10-14 2005-05-12 Aisan Ind Co Ltd 燃料ポ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96171A (ja) 2017-06-01
CN108138788A (zh) 2018-06-08
JP6639880B2 (ja) 2020-02-05
WO2017090396A1 (ja) 2017-06-01
US20180355873A1 (en) 2018-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88891B (zh) 涡流泵和具备该涡流泵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8350897B (zh) 涡流泵
US10662970B2 (en) Vortex pump
CN109715998A (zh) 用于产生真空的文丘里装置的文丘里间隙内的闸阀
CN108138788B (zh) 涡流泵
CN108350896B (zh) 涡流泵
CN101509448B (zh) 再生式燃料泵
US20160245284A1 (en) Fluid pump
JP6765841B2 (ja) 渦流ポンプ
US20200291954A1 (en) Centrifugal Pump
JP2017166394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KR101222017B1 (ko) 자동차 연료펌프용 임펠러
CN111692125A (zh) 离心泵
US10036401B2 (en) Recirculating pump inlet
JP6597283B2 (ja) 流量アシスト装置
JP2019027424A (ja) ポンプ
KR101609225B1 (ko) 자동차용 터빈형 연료펌프
KR20120133866A (ko) 연료전지 자동차용 공기 블로워
KR20220086832A (ko) 연료 펌프의 흡입측 커버 및 이를 갖는 연료 펌프
CN115726970A (zh) 一种大流量的永磁屏蔽增压泵
JP2019027425A (ja) ポンプ
JP2019027423A (ja) ポンプ
JPH06323216A (ja) 燃料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