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8394A - 多层织物 - Google Patents

多层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8394A
CN108138394A CN201680059263.7A CN201680059263A CN108138394A CN 108138394 A CN108138394 A CN 108138394A CN 201680059263 A CN201680059263 A CN 201680059263A CN 108138394 A CN108138394 A CN 108138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warp thread
main material
curling
fibrou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9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8394B (zh
Inventor
武井裕之
神谷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8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8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2Reinforcing materials; Prepregs

Abstract

多层织物(10)具备:约束部(17),其使沿厚度方向层叠的全部的纬纱纤维层(112a)被经纱(13a、13b)约束;和非约束部(16),其包括作为纬纱纤维层(112a)的第五纤维层(15e)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未被经纱(13a、13b、14a、14b)约束的狭缝(18)。多层织物(10)在约束部(17)与非约束部(18)的边界具有交叉部(A)。交叉部(A)使沿第二方向(Y)邻接的经纱(11a、11b)交叉而形成。

Description

多层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织物。
背景技术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作为轻型的构造材料而被广泛使用。对于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包括作为强化基材的纤维构造体,包括作为基质的树脂。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作为飞机、汽车以及建筑物等的构造材料而使用。例如,使用筒状、中空状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另外,作为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纤维构造体,使用多层织物。
一般,多层织物由层叠多个纤维层而构成。即,纬纱纤维层通过使多个纬纱彼此平行排列而构成。多个纬纱纤维层由经纱卷曲,由此以层叠的状态被约束。
多层织物具备约束部和非约束部。非约束部设置于多层织物的经向的一部分,遍及多层织物的整个纬向而延伸。非约束部包括沿经向延伸的分断部分。分断部分通过不约束在利用编入于纬纱纤维层的经纱而层叠了的纬纱纤维层而形成。分断部分的经向的两端通过跨越分断部分而沿层叠方向延伸的经纱而被划分。通过使非约束部的分断部分扩张而开口,能够形成中空状、筒状的多层织物。
然而,在使分断部分开口时,划分分断部分的经向的两端的经纱沿层叠方向被拉动。于是,在分断部分的经向的两端,经纱受到应力集中,容易断裂。因此,为了避免多层织物的沿经向的断裂,期望提高分断部分的经向的两端的强度。
在专利文献1中,分断部通过不约束沿层叠方向邻接的经纱纤维层而形成。因此,在分断部分的纬向的端部,沿层叠方向邻接的纬纱交叉。另外,分断部分的纬向的端部通过与纬纱的交叉部邻接从而被加强。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纤维构造体中,沿层叠方向邻接的纬纱在交叉部产生干涉,容易受到损伤。而且,在纬纱交叉的位置,局部纤维密度变高。因此,织物的品质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059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纱线不会产生干涉且多层织物的分断部分的端部的强度提高的多层织物。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多层织物,具有:第一方向纱线群,该第一方向纱线群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方向纱线,多个第一方向纱线分别沿进深方向以及厚度方向配置,进深方向的轴与第一方向的轴正交,厚度方向的轴与第一方向的轴以及进深方向的轴正交;和第二方向纱线群,该第二方向纱线群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方向纱线,多个第二方向纱线分别沿第一方向以及厚度方向配置,第二方向的轴与第一方向的轴正交,第二方向纱线群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二方向纱线层。多层织物具备:约束部,在该约束部,沿厚度方向层叠的全部的第二方向纱线层被第一方向纱线约束;和非约束部,其包括分断部分,在该分断部分,多个第二方向纱线层中的沿厚度方向邻接的两个第二方向纱线层未被第一方向纱线约束。在约束部与非约束部的边界中,在分断部分的两端形成有交叉部。交叉部是通过使沿第二方向邻接的第一方向纱线交叉而形成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层织物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狭缝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多层织物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络交部的多层织物的侧视剖视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3对将多层织物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分别如图1所示定义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厚度方向Z以及进深方向V。第二方向Y是与进深方向V相同的方法。
如图1所示,多层织物10具备:作为第一方向纱线的经纱9、和作为第二方向纱线的主材纬纱12。经纱9由主材经纱11、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构成。主材经纱11是沿第一方向X以直线状延伸的主材第一方向纱线。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是约束主材经纱11以及主材纬纱12的卷曲用第一方向纱线。多个主材经纱11彼此平行地沿第二方向Y配置,由此形成作为主材第一方向纱线层的经纱纤维层111a。主材纬纱12沿第二方向Y以直线状延伸。多个主材纬纱12彼此沿第一方向X配置,由此形成作为第二方向纱线层的纬纱纤维层112a。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相对于各层而沿垂直的厚度方向Z层叠,并且交替地配置
经纱9形成作为第一方向纱线群的经纱群90。经纱群90通过沿厚度方向Z层叠的多个经纱纤维层111a、多个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而形成。即,经纱群90由分别沿厚度方向Z以及进深方向V配置的多个经纱9构成。主材纬纱12形成作为第二方向纱线群的纬纱群112。纬纱群112通过沿厚度方向Z配置的多个纬纱纤维层112a而形成。即,纬纱群112由分别沿第一方向X以及厚度方向Z配置的多个主材纬纱12构成。主材经纱11以及主材纬纱12例如由碳纤维、玻璃纤维之类的强化纤维构成。
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在沿厚度方向Z交替配置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而彼此被约束。该情况下,多个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沿第二方向Y配置,多个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也沿第二方向Y配置。从第二方向Y观察,第一卷曲用经纱13a与第一卷曲用经纱13b邻接。同样,从第二方向Y观察,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邻接。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一边沿第一方向X蛇行,一边使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分别编入于主材纬纱12。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使用比主材经纱11以及主材纬纱12小的直径的纤维,例如使用尼龙。
多层织物10具备非约束部16以及约束部17。非约束部16设置于多层织物10的第一方向X的局部。约束部17设置于非约束部16的第一方向X的两侧。
接下来,参照图1,对基于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的主材经纱11以及主材纬纱12的约束构造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材纬纱12中的位于图1的最左侧并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主材纬纱12的列作为第一纬纱列12a。另外,从第一纬纱列12a向右依次作为第二纬纱列12b、第三纬纱列12c…第九纬纱列12i。另外,将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全部记载为纤维层15,将图1的最下层的纤维层15作为第一纤维层15a。另外,从第一纤维层15a向上依次作为第二纤维层15b、第三纤维层15c…第十纤维层15j、第十一纤维层15k。
如图1所示,第一卷曲用经纱13a与第一纬纱列12a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含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从第一纤维层15a朝向第十一纤维层15k沿厚度方向Z延伸。
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a与同第一纬纱列12a邻接的第二纬纱列12b以及第十一纤维层15k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一卷曲用经纱13a从第十一纤维层15k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a与第三纬纱列12c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一方面,第一卷曲用经纱13b与第一纬纱列12a以及第十一纤维层15k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一卷曲用经纱13b从第十一纤维层15k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b与同第一纬纱列12a邻接的第二纬纱列12b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一卷曲用经纱13b从第一纤维层15a朝向第十一纤维层15k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b与第三纬纱列12c以及第十一纤维层15k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通过从第一纬纱列12a至第三纬纱列12c一边蛇行一边行进,从而约束交替层叠的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即第一纤维层15a~第十一纤维层15k。这样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约束的多层织物10的部分作为约束部17而形成。约束部17通过沿厚度方向Z层叠的全部纬纱纤维层112a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约束而形成。
第三纬纱列12c以下的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从第一纤维层15a朝向第五纤维层15e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而且,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四纬纱列12d邻接的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五纤维层15e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五纬纱列12e邻接的第六纬纱列12f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一方面,第三纬纱列12c以下的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从第十一纤维层15k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而且,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五纤维层15e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四纬纱列12d邻接的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五纬纱列12e邻接的第六纬纱列12f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在第七纬纱列12g~第九纬纱列12i中,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按照与在第一纬纱列12a至第三纬纱列12c中同样的方式一边蛇行一边行进,从而约束交替层叠的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即第一纤维层15a~第十一纤维层15k。这样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约束的多层织物10的部分作为约束部17而形成。约束部17通过沿厚度方向Z层叠的全部的纬纱纤维层112a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约束而形成。换句话说,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形成约束部17。
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从第一纬纱列12a至第三纬纱列12c在第十一纤维层15k的表面通过。
在第四纬纱列12d,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从第十一纤维层15k朝向第七纤维层15g沿厚度方向Z延伸。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朝向第十一纤维层15k沿厚度方向Z延伸。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同第四纬纱列12d邻接的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十一纤维层15k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朝向第七纤维层15g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同第五纬纱列12e邻接的第六纬纱列12f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朝向第十一纤维层15k的表面沿厚度方向Z延伸。
第二卷曲用经纱14b通过第三纬纱列12c而直至第四纬纱列12d,在第十一纤维层15k的表面通过。在第五纬纱列12e,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从第十一纤维层15k朝向第七纤维层15g而沿厚度方向Z延伸。而且,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与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朝向第十一纤维层15k的表面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二卷曲用经纱14b在第六纬纱列12f中在第十一纤维层15k的表面通过。
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从第七纬纱列12g直至第九纬纱列12i,在第十一纤维层15k的表面通过。
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在从第四纬纱列12d直至第六纬纱列12f的部分形成非约束部16。非约束部16包括将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沿厚度方向Z分断的作为分断部分的狭缝18。狭缝18由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卷曲的第五纤维层15e、与被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卷曲的第七纤维层15g的间隙构成。狭缝18遍及多层织物10的第二方向Y的整体而延伸。狭缝18通过沿厚度方向Z邻接的第五纤维层15e和第七纤维层15g未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约束而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1~图3对针对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进行加强的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狭缝18的加强构造具备作为主材纬纱的络交纬纱19a~19d。络交纬纱19a是与非约束部16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邻接的第三纬纱列12c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络交纬纱19b是第三纬纱列12c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络交纬纱19c是与非约束部16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邻接的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络交纬纱19d是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主材经纱11a~11b由第六纤维层15f的主材经纱11构成。多个主材经纱11a~11b分别沿进深方向V配置。
此处,将在第五纤维层15e与第七纤维层15g的中间通过并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线作为多层织物10的中心线M。若从第一方向X观察多层织物10,则多个主材经纱11a~11b在一方的约束部17的第一纬纱列12a以及第二纬纱列12b中,在中心线M上通过。
如图2所示,主材经纱11a在第三纬纱列12c所包括的络交纬纱19b的外表面卷曲,主材经纱11b在第三纬纱列12c所包括的络交纬纱19a的外表面卷曲。主材经纱11a在第七纤维层15g与第八纤维层15h之间通过后,在第七纬纱列12g所包括的络交纬纱19d的外表面卷曲。主材经纱11b在第四纤维层15d与第五纤维层15e之间通过后,在第七纬纱列12g所包括的络交纬纱19c的外表面卷曲。
如图1所示,若从第一方向X观察多层织物10,则主材经纱11a~11b在另一方的约束部17的第八纬纱列12h以及第九纬纱列12i中,在中心线M上通过。另外,通过主材经纱11a~11b交替卷曲,从而在非约束部16与约束部17的边界24形成有交叉部A。若从第二方向Y观察多层织物10,则交叉部A使同第二方向Y邻接的主材经纱11a与主材经纱11b交叉而形成,分别形成于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交叉部A通过第六纤维层15f的主材经纱11a~11b而形成。
如图3所示,针对包含沿厚度方向Z配置的多个主材经纱11的面,朝向进深方向V依次分别定义为第一平面21a、第二平面21b、第三平面21c、第四平面21d。
配置于第一平面21a的第六纤维层15f的主材经纱11是主材经纱11a。配置于第二平面21b的第六纤维层15f的主材经纱11是主材经纱11b。同样,配置于第三平面21c的第六纤维层15f的主材经纱11是主材经纱11a。配置于第四平面21d的第六纤维层15f的主材经纱11是主材经纱11b。若从进深方向V观察多层织物10,则主材经纱11a在某个特定的相位,卷曲于与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邻接的络交纬纱19b、19d。另一方面,主材经纱11b以与主材经纱11a相反相位卷曲于与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邻接的络交纬纱19a、19c。
接下来,参照图1以及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若从进深方向V观察多层织物10,则主材经纱11a与主材经纱11b具有反相位的关系。另外,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主材经纱11a以及主材经纱11b在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在中心线M上交叉。通过这些,在非约束部16与约束部17的边界24形成有交叉部A。另外,主材经纱11a以及主材经纱11b在第三纬纱列12c以及第七纬纱列12g所包括的络交纬纱19a~19d卷曲外表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多层织物10具备非约束部16以及约束部17。约束部17通过沿厚度方向Z层叠的全部的纬纱纤维层112a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约束而形成。非约束部16是通过第五纤维层15e和第七纤维层15g未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沿厚度方向Z约束而形成的。若从第二方向Y观察多层织物10,则在约束部17与非约束部16的边界24,邻接的主材经纱11a与主材经纱11b交叉而形成交叉部A。
由此,在使非约束部16的狭缝18扩张而开口的情况下,第五纤维层15e与第七纤维层15g分离。此时,交叉部A的主材经纱11a~11b分别沿厚度方向Z被拉动。此时,交叉部A的主材经纱11a~11b将它们所卷曲的络交纬纱19a~19d以及主材纬纱12勒紧而沿厚度方向Z撑住。因此,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不会沿厚度方向Z移动。其结果,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的强度提高。
另外,交叉部A的主材经纱11a~11b沿第二方向Y邻接配置。因此,在交叉部A,主材经纱11a与主材经纱11b相互不干涉。因此,狭缝18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附近的纤维密度不会局部变高。
(2)狭缝18是通过作为纬纱纤维层112a的第五纤维层15e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未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沿厚度方向Z约束而形成的。另外,在约束部17与非约束部16的边界24,通过由主材经纱11a~11b构成的第六纤维层15f而形成交叉部A。包含狭缝18的非约束部16以控制基于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的卷曲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在非约束部16的附近,也能够使主材经纱11以及主材纬纱12成为向一个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状态。因此,多层织物10能够在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双方具有较高的力学的特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4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织物10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主材经纱11a~11b在狭缝18内通过并且在主材经纱11a~11b具有未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约束的非络交部22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卷曲用经纱13a与第三纬纱列12c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从第一纤维层15a朝向第五纤维层15e沿厚度方向Z延伸,然后与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外,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四纬纱列12d邻接的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五纤维层15e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五纬纱列12e邻接的第六纬纱列12f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外,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六纬纱列12f邻接的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三纤维层15c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七纬纱列12g邻接的第八纬纱列12h以及第三纤维层15c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外,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八纬纱列12h邻接的第九纬纱列12i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朝向第八纤维层15h延伸后,与同第九纬纱列12i邻接的第十纬纱列j以及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这样,第一卷曲用经纱13a构成为:在非约束部16,在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四纬纱列12d、第六纬纱列12f、第八纬纱列12h中的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六纬纱列12f卷曲于第五纤维层15e的主材纬纱12。另一方面,第一卷曲用经纱13a在第八纬纱列12h中卷曲于第三纤维层15c的主材纬纱12。
第一卷曲用经纱13b与第三纬纱列12c以及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从第九纤维层15i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外,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三纤维层15c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四纬纱列12d邻接的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三纤维层15c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五纬纱列12e邻接的第六纬纱列12f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外,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五纤维层15e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六纬纱列12f邻接的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七纬纱列12g邻接的第八纬纱列12h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另外,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五纤维层15e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八纬纱列12h邻接的第九纬纱列12i以及第五纤维层15e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接着,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朝向第一纤维层15a沿厚度方向Z延伸后,与同第九纬纱列12i邻接的第十纬纱列12j以及第一纤维层15a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这样,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非约束部16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五纬纱列12e、第七纬纱列12g、第九纬纱列12i中的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九纬纱列12i中,卷曲于第五纤维层15e的主材纬纱12。另一方面,第一卷曲用经纱13b在第五纬纱列12e中卷曲于第三纤维层15c的主材纬纱12。
第二卷曲用经纱14a在第四纬纱列12d从第九纤维层15i的表面朝向第七纤维层15g沿厚度方向Z延伸。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朝向第九纤维层15i沿厚度方向Z延伸。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同第四纬纱列12d邻接的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朝向第七纤维层15g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同第五纬纱列12e邻接的第六纬纱列12f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朝向第九纤维层15i沿厚度方向Z延伸。
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同第六纬纱列12f邻接的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越过主材经纱11a而沿厚度方向Z延伸至狭缝18的内侧。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包含于同第七纬纱列12g邻接的第八纬纱列12h以及第五纤维层15e并且配置于狭缝18的内侧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朝向第九纤维层15i沿厚度方向Z延伸。而且,第二卷曲用经纱14a与同第八纬纱列12h邻接的第九纬纱列12i以及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这样,第二卷曲用经纱14a构成为:在非约束部16,在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四纬纱列12d、第六纬纱列12f、第八纬纱列12h中的第四纬纱列12d以及第六纬纱列12f卷曲于第七纤维层15g的主材纬纱12。另一方面,第二卷曲用经纱14a在第八纬纱列12h中卷曲于第五纤维层15e的主材纬纱12,沿厚度方向Z约束主材经纱11a。
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与第四纬纱列12d中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越过主材经纱11a而沿厚度方向Z延伸至狭缝18的内侧。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与包含于同第四纬纱列12d邻接的第五纬纱列12e以及第五纤维层15e并且配置于狭缝18的内侧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朝向第九纤维层15i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与同第五纬纱列12e邻接的第六纬纱列12f以及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朝向第七纤维层15g沿厚度方向Z延伸。
另外,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与同第六纬纱列12f邻接的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朝向第九纤维层15i沿厚度方向Z延伸。接着,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与同第七纬纱列12g邻接的第八纬纱列12h以及第九纤维层15i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其后,第二卷曲用经纱14b朝向第七纤维层15g沿厚度方向Z延伸。而且,第二卷曲用经纱14b与同第八纬纱列12h邻接的第九纬纱列12i以及第七纤维层15g所包括的主材纬纱12的外表面卡止,并且折回而卷曲。
这样,第二卷曲用经纱14b构成为:在非约束部16,在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五纬纱列12e、第七纬纱列12g、第九纬纱列12i中的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九纬纱列12i卷曲于第七纤维层15g的主材纬纱12。另一方面,第二卷曲用经纱14b在第五纬纱列12e卷曲于第五纤维层15e的主材纬纱12,沿厚度方向Z约束主材经纱11a。
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以及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在从第四纬纱列12d至第九纬纱列12i的部分形成非约束部16。非约束部16包括:将经纱纤维层111a以及纬纱纤维层112a沿厚度方向Z分断的作为分断部分的狭缝18。狭缝18由被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卷曲的第五纤维层15e以及第三纤维层15c、与被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卷曲的第七纤维层15g以及第五纤维层15e之间的间隙构成。狭缝18遍及多层织物10的第二方向Y的整体而延伸。构成第五纤维层15e的主材纬纱12被分为配置于第三纤维层15c附近的主材纬纱12、和配置于第七纤维层15g附近的主材纬纱12。另外,通过主材经纱11a~11b交替卷曲,从而在非约束部16与约束部17的边界24形成有交叉部A。
在第七纤维层15g附近的狭缝18的内表面,主材经纱11a在第五纬纱列12e和第八纬纱列12h分别形成络交部23。络交部23在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卷曲的第五纤维层15e与第七纤维层15g之间通过。另外,在狭缝18的内表面,主材经纱11a在第四纬纱列12d、第六纬纱列12f、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九纬纱列12i分别形成非络交部22。在非络交部22,主材经纱11a未卷曲于第二卷曲用经纱14a~14b。
在第五纤维层15e附近的狭缝18的内表面,主材经纱11b在第四纬纱列12d、第六纬纱列12f、第七纬纱列12g以及第九纬纱列12i分别形成络交部23。络交部23在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卷曲的第三纤维层15c与第五纤维层15e之间通过。另外,在狭缝18的内表面,主材经纱11b在第五纬纱列12e和第八纬纱列12h分别形成非络交部22。在非络交部22,主材经纱11b未卷曲于第一卷曲用经纱13a~13b。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经纱更换为纬纱。
第三纬纱列12c中的络交纬纱的数量以及第七纬纱列12g中的络交纬纱的数量不限定于两根,也可以为一根或者三根以上。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从进深方向V观察多层织物10的情况下,使主材经纱11a与主材经纱11b交替且以具有反相位的关系的方式配置,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两根主材经纱11a的组、与两根主材经纱11b的组交替地配置。另外,构成主材经纱11a、11b的各组的主材经纱的数量也可以为三根以上。
沿进深方向V配置的经纱9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也可以将狭缝18设置于多层织物10的厚度方向Z的中心线M与第一纤维层15a之间、中心线M与第十一纤维层15k之间。
也可以仅通过主材经纱11,而利用卷曲主材纬纱12来约束纬纱纤维层112a。

Claims (3)

1.一种多层织物,具有:
第一方向纱线群,该第一方向纱线群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方向纱线,所述多个第一方向纱线分别沿进深方向以及厚度方向配置,所述进深方向的轴与所述第一方向的轴正交,所述厚度方向的轴与所述第一方向的轴以及所述进深方向的轴正交;和
第二方向纱线群,该第二方向纱线群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方向纱线,所述多个第二方向纱线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厚度方向配置,所述第二方向的轴与所述第一方向的轴正交,
所述第二方向纱线群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二方向纱线层,
在所述多层织物中,具备:
约束部,在该约束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层叠的全部所述第二方向纱线层被所述第一方向纱线约束;和
非约束部,该非约束部包括分断部分,在该分断部分,所述多个第二方向纱线层中的沿所述厚度方向邻接的两个第二方向纱线层未被所述第一方向纱线约束,
在所述约束部与所述非约束部的边界中,在所述分断部分的两端形成有交叉部,
所述交叉部是通过使沿所述第二方向邻接的所述第一方向纱线交叉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织物,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纱线包括形成所述约束部的卷曲用第一方向纱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主材第一方向纱线,
所述第一方向纱线形成沿所述厚度方向层叠的多个主材第一方向纱线层,
在所述分断部分中,沿所述厚度方向邻接的两个第二方向纱线层未被所述卷曲用第一方向纱线约束,
所述交叉部由所述多个主材第一方向纱线层中的至少一个主材第一方向纱线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织物,其中,
所述分断部分具有所述第一方向纱线未与所述卷曲用经纱卷曲的非络交部。
CN201680059263.7A 2015-10-15 2016-09-30 多层织物 Active CN108138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3999 2015-10-15
JP2015203999A JP6524880B2 (ja) 2015-10-15 2015-10-15 多層織物
PCT/JP2016/079026 WO2017065022A1 (ja) 2015-10-15 2016-09-30 多層織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394A true CN108138394A (zh) 2018-06-08
CN108138394B CN108138394B (zh) 2020-06-05

Family

ID=58517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9263.7A Active CN108138394B (zh) 2015-10-15 2016-09-30 多层织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8869B2 (zh)
EP (1) EP3363938B1 (zh)
JP (1) JP6524880B2 (zh)
CN (1) CN108138394B (zh)
CA (1) CA3001294C (zh)
WO (1) WO20170650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8047A (zh) * 2018-07-03 2018-10-2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三维复合曲面结构的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94578A (ja) * 2017-11-17 2019-06-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繊維構造体及び繊維強化複合材
CN110318140B (zh) * 2019-05-05 2020-08-18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四步法不等层织物一体化编织的编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7938A (ja) * 1985-10-23 1987-05-07 敷島カンバス株式会社 立体成形用織物の製織方法
US5080142A (en) * 1989-04-06 1992-01-14 Hitco Integrally woven multi-apertured multi-layer angle interlock fabrics
EP1061164A2 (en) * 1999-06-10 2000-12-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 structural material and foundation fabric therefor
JP2015505916A (ja) * 2011-12-14 2015-02-26 スネクマ 3次元織りによって単一部片として織られた繊維構造物、および複合材料部品製作へのその応用
US20150167209A1 (en) * 2012-04-26 2015-06-18 Snecma Fiber blank woven as a single piece by three-dimensional weaving to make a closed box-structure platform out of composite material for a turbine engine f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906A (en) * 1909-07-29 1910-09-20 William C Fisher Cartridge-belt.
US3538957A (en) * 1968-08-19 1970-11-10 Hitco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
WO1987001743A1 (en) * 1984-03-13 1987-03-26 Shikishima Canvas Kabushiki Kaisha Construction material reinforcing fiber structure
US4719837A (en) * 1986-04-17 1988-01-19 E. I. 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mplex shaped braided structures
JPH0778303B2 (ja) * 1987-02-03 1995-08-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材強化用の繊維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DE3812909A1 (de) * 1987-09-26 1989-04-13 Vorwerk Co Interholding Aus mehrlagengewebe bestehender vor-formling
US6446675B1 (en) * 2001-07-05 2002-09-10 Albany International Techniweave, Inc. Minimum distortion 3D woven preforms
US6874543B2 (en) * 2001-09-12 2005-04-05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Woven preform for structural joints
US7247212B2 (en) * 2004-12-21 2007-07-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thogonal weaving for complex shape preforms
US7655581B2 (en) * 2005-11-17 2010-02-02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Hybrid three-dimensional woven/laminated struts for composit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US7943535B2 (en) * 2005-11-17 2011-05-17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Hybrid three-dimensional woven/laminated struts for composit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US7712488B2 (en) * 2008-03-31 2010-05-11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Fiber architecture for Pi-preforms
US8079387B2 (en) * 2008-10-29 2011-12-20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Pi-shaped preform
FR2939153B1 (fr) * 2008-11-28 2011-12-09 Snecma Propulsion Solide Realisation d'une structure fibreuse a epaisseur evolutive par tissage 3d
JP5962724B2 (ja) * 2014-09-04 2016-08-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ネルギー吸収部材
JP6194928B2 (ja) 2015-06-24 2017-09-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構成部材及び車両構成部材成形用の織物
JP6790967B2 (ja) * 2017-03-31 2020-11-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繊維構造体及び繊維強化複合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7938A (ja) * 1985-10-23 1987-05-07 敷島カンバス株式会社 立体成形用織物の製織方法
US5080142A (en) * 1989-04-06 1992-01-14 Hitco Integrally woven multi-apertured multi-layer angle interlock fabrics
EP1061164A2 (en) * 1999-06-10 2000-12-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 structural material and foundation fabric therefor
JP2015505916A (ja) * 2011-12-14 2015-02-26 スネクマ 3次元織りによって単一部片として織られた繊維構造物、および複合材料部品製作へのその応用
US20150167209A1 (en) * 2012-04-26 2015-06-18 Snecma Fiber blank woven as a single piece by three-dimensional weaving to make a closed box-structure platform out of composite material for a turbine engine fa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8047A (zh) * 2018-07-03 2018-10-2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三维复合曲面结构的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394B (zh) 2020-06-05
EP3363938A1 (en) 2018-08-22
EP3363938B1 (en) 2022-05-11
WO2017065022A1 (ja) 2017-04-20
CA3001294C (en) 2020-03-10
JP6524880B2 (ja) 2019-06-05
CA3001294A1 (en) 2017-04-20
JP2017075428A (ja) 2017-04-20
US10988869B2 (en) 2021-04-27
US20180320296A1 (en) 2018-11-08
EP3363938A4 (en)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8394A (zh) 多层织物
JP6367911B2 (ja) 自己巻き付き可能なePTFE繊維スリーブおよびその構成方法
US11377762B2 (en) Woven fabric composed of tape-like warps and wefts
CN110004540A (zh) 防切割纱线结构
JP6700615B2 (ja) 繊維構造体及び繊維強化複合材
US20140020786A1 (en) Multi-layer unwoven fabric
US9834870B2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US6818571B1 (en) Mesh fabric
DE102014223972A1 (de) Doppelschlaufennaht in Bespannung
KR900000523A (ko) 다수의 날실층과 씨실층을 갖는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0221505B1 (en) Textile products incorporating banana or raffia fibe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2510002A (ja) 帆布
JPS62117843A (ja) 三差部を有する複合材の強化部材
US20160369432A1 (en) Industrial two-layered fabric
KR20160113077A (ko) 안전성을 높인 이차전지 복합 분리막
RU2535565C2 (ru) Эластичная сетка продольной формы с замкнутым концом,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завертывания колбас и продуктов питания
US11970796B2 (en) Two-layer fabric for unwoven fabric
CN210085722U (zh) 合并丝束展宽布
MX2011012165A (es) Tela de sarga de capa doble para aplicaciones en banda transportadora.
US11873586B2 (en) Cut-resistant yarn structure
CN206799853U (zh) 一种天线罩用多层级结构织物
US20120148822A1 (en) Curtain fabric
WO2016087348A1 (de) Nahtsicherungsfaden
CN106757669A (zh) 一种天线罩用多层级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US20190136422A1 (en) Two-layer fabric for unwoven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