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2562B -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2562B
CN108132562B CN201810013547.3A CN201810013547A CN108132562B CN 108132562 B CN108132562 B CN 108132562B CN 201810013547 A CN201810013547 A CN 201810013547A CN 108132562 B CN108132562 B CN 108132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trip
adhesive tape
lamp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35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2562A (zh
Inventor
赵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uizhihang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peci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peci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35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32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32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2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2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2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灯条胶带容易导致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入光侧产生亮带的问题。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的外表面均具有粘性。胶带本体包括:条形部。支撑部,支撑部为柱状且沿条形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多个支撑部的一端均与条形部的一侧连接,胶带本体对灯条进行粘贴固定时,支撑部穿入灯条上相邻两灯珠之间。顶部,顶部的底面与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顶部的底面与灯珠的出光面平齐,相邻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用于使灯珠发出的光线直接入射导光板。其中,胶带本体中至少顶部为透明材质。

Description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动发光器件,需要BLU(Backlight Unite,背光模组)给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使其显示图像。目前,液晶显示器主要采用的背光源技术包括: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管)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s,发光二极管)。由于LED背光源具有亮度高、色纯度高、寿命长、可靠性好、无汞污染等多种优点,在背光源的使用中占有的比重逐渐增大。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按照背光源的设置方式可以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其中侧入式的背光模组中,包括背光源和导光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的一侧入射,在导光板的背面还设置有反射板,入射至导光板内部的光线经过反射板的反射以及导光板的散射作用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以实现向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使其显示图像的目的。随着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的发展,尤其是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显示装置,通常均是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提供背光。
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通常使用LED灯条,即在线路板上由LED灯珠密集排列而成的线状光源。现有技术中是采用透明材质的灯前胶将LED灯条与导光板的入光侧之间粘贴固定,再通过固定胶带将LED灯条的线路板与边框之间进行粘贴固定,从而实现背光模组中LED灯条与导光板以及边框之间的固定。采用这种固定方式,LED灯条发出的光线需要透过灯前胶才能入射导光板的入光侧,由于灯前胶的聚光作用,不可避免的会使得背光源入光侧产生亮带,并进一步导致显示明暗不均的不良现象。而且,由于LED灯条在发光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灯前胶在热量烘烤下会逐渐老化并且颜色变深,从而进一步降低LED灯条发出的光线入射导光板的入光效率,使得背光模组的能量损失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灯条胶带容易导致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入光侧产生亮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灯条胶带,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的外表面均具有粘性。胶带本体包括:条形部。支撑部,支撑部为柱状且沿条形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多个支撑部的一端均与条形部的一侧连接,胶带本体对灯条进行粘贴固定时,支撑部穿入灯条上相邻两灯珠之间。顶部,顶部的底面与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顶部的底面与灯珠的出光面平齐,相邻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用于使灯珠发出的光线直接入射导光板。其中,胶带本体中至少顶部为透明材质。
优选的,顶部的侧边为斜边,且侧边由顶部的底面向顶面收敛。
进一步的,顶部的顶面为平面。
优选的,顶部的底面宽度略大于支撑部的宽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还包括贴附在胶带本体的条形部背离支撑部一侧表面的离型膜;和/或,还包括贴附在胶带本体的条形部靠近支撑部一侧表面且覆盖支撑部和顶部表面的离型膜。
优选的,离型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由多个灯珠和印刷电路板连接而成的灯条,还包括导光板、胶框以及如上述的灯条胶带,灯条胶带的条形部设置在灯条背离导光板入光侧的一侧将灯条与胶框之间连接固定,且灯条胶带的支撑部朝向导光板入光侧穿入灯条的相邻两灯珠之间,以使顶部将灯条与导光板之间连接固定。
优选的,灯条胶带中支撑部的宽度小于等于灯条中相邻的两个灯珠的间隙的宽度,且大于等于灯条中相邻的两个灯珠间隙宽度的1/2。
进一步的,灯条胶带中顶部的高度小于等于灯条中印刷电路板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的外表面均具有粘性。胶带本体包括:条形部。支撑部,支撑部为柱状且沿条形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多个支撑部的一端均与条形部的一侧连接,胶带本体对灯条进行粘贴固定时,支撑部穿入灯条上相邻两灯珠之间。顶部,顶部的底面与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顶部的底面与灯珠的出光面平齐,相邻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用于使灯珠发出的光线直接入射导光板。其中,胶带本体中至少顶部为透明材质。通过连接设置在条形胶体表面的支撑胶以及与支撑胶连接设置的顶胶,使得灯条胶带能够将灯条与胶框之间固定的同时,还能够使得顶胶由相邻两个灯珠之间穿过并将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粘贴固定,从而避免在灯条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侧之间设置灯前胶,避免了灯前胶对灯条出射光线的聚光和损耗,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以及出光均匀性,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胶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胶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胶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胶带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胶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附图标记:
10-胶带本体;11-条形部;12-支撑部;13-顶部;20-灯条;21-灯珠;22-印刷线路板;30-导光板;40-离型膜;50-胶框;a-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胶带,如图1所示,包括胶带本体10,胶带本体10的外表面均具有粘性。胶带本体10包括:条形部11。支撑部12,支撑部12为柱状且沿条形部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多个支撑部12的一端均与条形部11的一侧连接。顶部13,顶部13的底面与支撑部12的另一端连接。如图2所示,胶带本体10对灯条20进行粘贴固定时,支撑部12穿入灯条20上相邻两灯珠21之间,顶部13的底面与灯珠21的出光面平齐,如图1所示,相邻的顶部13之间具有间隔a,用于使灯珠21发出的光线直接入射导光板30。其中,胶带本体10中至少顶部13为透明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包括胶带本体10,其中,胶带本体10的外表面具有粘性,可以为胶带本体10本身即为采用粘性材料制作,因而胶带本体10的外表面具有粘性,或者,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的形状较稳定,也可以对胶带本体10采用具有一定硬度且能够耐高温的材料制作,在胶带本体10的外表面涂覆粘性材料,从而使得胶带本体10的外表面具有粘性。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对此不做限定,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方式制作,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方式制作,只要能够保证使得胶带本体10的外表面具有粘性,能够与其他部件之间进行粘贴固定即可。
第二,如图1所示,胶带本体10的支撑部12为柱状,柱状可以包括圆柱、棱柱等。柱状的支撑部12沿条形部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支撑部12的一端与条形部1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顶部13的底面相互连接。即每一个支撑部12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顶部13。其中,柱状的支撑部12以及连接设置在支撑部12上的顶部13的具体设置个数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三,如图2所示,由于胶带本体10对灯条20进行粘贴固定时,支撑部12用于穿入灯条20上相邻的两个灯珠21之间,因此,多个柱状的支撑部12之间可以认为相互平行或近似相互平行。
第四,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胶带本体10上的顶部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由于顶部13的底面与灯珠21的出光面平齐,即如图2所示,灯珠置于相邻两个支撑部12和顶部13组成的整体之间,且顶部13的顶面超出于灯珠21的出光面,为了降低顶部13对灯珠21发出的光线入射导光板30的入光效率的影响,相邻的顶部13之间应当具有间隔a,且顶部13的形状、尺寸以及相邻的行不13之间的间隔a应当满足能够使得灯珠21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入射导光板30。
第五,为了降低胶带本体10在对灯条20进行粘贴固定的同时,对灯条20上灯珠21发出的光线产生遮挡、吸收的问题,降低灯条20发出光线入射导光板30的入光效率,至少对于胶带本体10上超出灯珠21的发光面的顶部13应采用透明材质进行制作,这样一来,即使灯珠21发出的光线中角度较大的部分光线照射在顶部13上,由于顶部13为透明材质,光线也能够穿过顶部13入射至导光板30内,从而避免其对灯珠21发出的光线产生遮挡或吸收的问题。
第六,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灯条20以及构成灯条20的灯珠21的发光原理不作具体限定,示例的,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LED灯珠排列在印刷电路板上制作为LED灯条用于背光源的发光。以下均已由LED灯珠21在印刷电路板上制作为LED灯条20向导光板30的入光面发射光线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的外表面均具有粘性。胶带本体包括:条形部。支撑部,支撑部为柱状且沿条形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多个支撑部的一端均与条形部的一侧连接,胶带本体对灯条进行粘贴固定时,支撑部穿入灯条上相邻两灯珠之间。顶部,顶部的底面与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顶部的底面与灯珠的出光面平齐,相邻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用于使灯珠发出的光线直接入射导光板。其中,胶带本体中至少顶部为透明材质。通过连接设置在条形胶体表面的支撑胶以及与支撑胶连接设置的顶胶,使得灯条胶带能够将灯条与胶框之间固定的同时,还能够使得顶胶由相邻两个灯珠之间穿过并将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粘贴固定,从而避免在灯条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侧之间设置灯前胶,避免了灯前胶对灯条出射光线的聚光和损耗,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以及出光均匀性,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如图3所示,顶部13的侧边为斜边,且侧边由顶部13的底面向顶面收敛。
如图3所示,顶部13的侧边为斜边,且侧边沿由底面向顶面的方向逐渐收敛。这样一来,如图3所示,当LED灯珠21朝向导光板30的入光面发射光线时,由于LED灯珠12的发光面低于顶部13的顶面以下,通常情况下,LED灯珠21朝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在120°左右的角度范围内发射光线。由于顶部13的侧边是沿其底面向顶面的方向收敛的斜边,斜边倾斜的方向与LED灯珠21边缘的发光角度接近,能够尽可能减少顶部13对LED灯珠21发出的光线造成的遮挡,从而使得LED灯珠21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多的在不受遮挡的情况下入射导光板30的入光面,提高灯条20的入光效率。
优选的,顶部13的侧边与底面的倾角在20°~40°。
这样一来,如图3所示,顶部13的侧边与底面的倾角若小于20°,顶部13的高度过低,难以保证顶部13与导光板30入光面之间的粘贴固定效果;若顶部13的侧边与底面的倾角大于40°,顶部13的斜面会对LED灯珠21的发光区域的边缘产生一定程度的遮挡,从而影响到LED灯珠21发出光线入射导光板30入光面的入光效率。
优选的,如图3所示,顶部13的两侧边的倾角相等,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使得位于同一顶部13两侧边的LED灯珠21发出的光线入射导光板30入光面的入光效率较为接近,避免由于顶部13两侧边的倾角不同导致对LED灯珠21的光线遮挡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到导光板30的出光均匀性,另一方面,设置顶部13的两侧边的倾角相等,也能够降低灯条胶带的加工难度,提高加工良率。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顶部13的顶面为平面。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通常用于将背光模组中灯条20、导光板30以及外框架之间粘贴固定,如图5所示,胶带本体10的条形部11底端用于与外框架边缘固定(图5中未示出外框架),胶带本体10的支撑部12插入LED灯条20的相邻的LED灯珠21之间,即使得LED灯珠21位于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用于通过对LED灯珠21的粘贴固定以将整个LED灯条20进行固定,胶带本体10的顶部13凸出于LED灯珠21的出光侧,且顶部13的顶面用于与导光板30的入光面之间粘贴固定。因此,如图4所示,顶部13的顶面设置为平面,能够增加顶部13的顶面与导光板30的入光面之间的粘贴面积,从而提高顶部13的顶面与导光板30的入光面之间的粘贴牢固性,增强灯条胶带与导光板30之间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如图4所示,设置支撑部12的顶面与LED灯珠21的发光侧表面平行,同时,使得设置在支撑部12顶面上的顶部13的顶面也与LED灯珠21的发光侧表面平行,能够提高位于支撑部12两侧的LED灯珠21入射导光板30入光面的入光效率较为接近,提高导光板30的出光均匀性,同时也能够降低灯条胶带的加工难度。
优选的,如图4所示,顶部13的底面宽度略大于支撑部12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应用于背光模组中各个部件的固定和粘贴使用中,如图5所示,LED灯条20上的LED灯珠21置于胶带本体10的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且LED灯珠21的出光侧低于胶带本体10的顶部13。如图4所示,设置顶部13的底面宽度略大于支撑部12的宽度,能够使得在LED灯珠21置于相邻两个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时,顶部13的宽度方向超出支撑部12的部分能够对LED灯珠21起到固定和限位的作用,避免在背光模组使用中可能由于外界环境原因发生震动或晃动时LED灯珠21由相邻两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此处所述的略大于指的是,在考虑到保证顶部13整体不会对LED灯珠21发出光线造成遮挡的前提下能够在LED灯珠21的出光方向上对LED灯珠21的位置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背光模组中零部件的具体尺寸关系进行对应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具体尺寸不作限定。
优选的,如图6所示,对顶部13的底角位置去除尖端或进行倒角加工。这样一方面减少顶部13的底角位置处的尖端对LED灯珠21的出射光线的遮挡,另一方面,降底灯条胶带的加工制作难度,提高加工成品的形状相对于设计形状的准确性,提高加工良率。
示例的,以常规的某尺寸LED灯珠21组成的LED灯条20的尺寸为例,如图6所示,顶部13的最大宽度W等于相邻两LED灯珠21之间的相隔宽度P加0.2mm,这样一来,在LED灯珠21置入相邻两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且与支撑部12的侧面之间粘贴固定的情况下,LED灯珠21还能够被顶部13的底部(如图6所示,由于顶部13的侧边为斜边且由底面向顶面收敛,顶部13的最大宽度W通常为其底部位置处的宽度)限定位置,从而不会由顶部13脱出。如图5所示,顶部13的高度H等于LED灯条20中印刷电路板22的宽度T加0.6mm,通常情况下,LED灯条20包括印刷电路板22以及间隔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2上的多个LED灯珠21,灯条胶带由LED灯条20的侧面插入,以使得LED灯珠21位于相邻两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这样一来,能够使得LED灯珠21的发光侧与顶部13的底面基本平齐,从而保证支撑部12对LED灯珠21的粘贴固定作用,以及顶部13的底部对LED灯珠21的卡接限定作用。在此基础上,顶部13的底角位置去除的尖端为三角形,且去除的该三角形的高为0.2mm。
示例的,如图6所示,支撑部12的长度S为单颗LED灯珠21的高度R加0.4mm,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支撑部12的长度S过短而导致LED灯珠21的出光侧超出至顶部13的底面以上,从而使顶部13受到挤压变形,同时也避免支撑部12的长度S过长而对LED灯珠21的出光范围造成遮挡。
此外,为了提高胶带本体10与LED灯条20以及胶框之间的贴合度,示例的,条形部11设置为长方形,且条形部11的尺寸与LED灯条20的印刷电路板的尺寸相同,以便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在组装时,胶带本体10与LED灯条20以及胶框之间贴合的准确性,提高对背光模组内部空间有效利用。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还包括贴附在胶带本体10的条形部11背离支撑部12一侧表面的离型膜40;和/或,还包括贴附在胶带本体10的条形部11靠近支撑部12一侧表面且覆盖支撑部12和顶部13表面的离型膜40。
如图7所示,离型膜40用于贴附在制作完成的灯条胶带的胶带本体10侧面,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时,撕除离型膜40并将灯条胶带中的胶带本体10与背光模组中的对应的零部件之间进行粘贴固定,离型膜40一方面对灯条胶带表面的粘附性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也保护灯条胶带不易变形。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离型膜40的制作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护灯条胶带的粘性且便于去除即可。较为优选的,离型膜40的厚度设置在0.014mm~0.024mm之间。离型膜40的厚度若小于0.014mm,可能由于厚度过薄容易破损,难以对灯条胶带进行有效的保护,离型膜40的厚度若大于0.024mm,由于离型膜40通常为一次性使用,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且增加灯条胶带的制造成本。
优选的,离型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
离型膜40使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PET)进行制作,使用时将离型膜40贴附于灯条胶带表面,离型膜40能够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与灯条胶带表面之间相贴合,在使用灯条胶带时,去除离型膜40。静电贴附的方式能够保证贴附时的固定效果,且在去除时不易对灯条胶带表面产生损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6所示,包括由多个灯珠21和印刷电路板22连接而成的灯条20,还包括导光板30、胶框50(图6中仅示出胶框50的部分)以及如上述的灯条胶带,灯条胶带的条形部11设置在灯条20背离导光板30入光侧的一侧将灯条20与胶框50之间连接固定,且灯条胶带的支撑部12朝向导光板30入光侧穿入灯条20的相邻两灯珠21之间,以使顶部13将灯条20与导光板30之间连接固定。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通过灯条胶带的条形部11,与胶框50之间粘贴固定,通过支撑部12朝向导光板30入光侧的方向,且穿入灯条20的相邻两灯珠21之间,支撑部12的侧面对灯珠21进行粘贴固定,从而实现对灯条20的固定,顶部13超出灯珠21的出光侧与导光板30的入光面之间粘贴,在不影响灯珠21发出光线入射导光板30的情况下,将灯条20与导光板30之间粘贴固定,从而实现灯条胶带在对胶框50、灯条20、导光板30之间粘贴固定的同时,不会遮挡灯条20朝向导光板30的入光面入射的光线,提高导光板30的入光效率,且避免灯条20发出光线穿过粘贴层时被粘贴层吸收的部分导致灯前亮带。而且,由于灯条20发出的光线不会入射灯条胶带,减轻灯条胶带上热量聚集导致的变黄老化现象。
优选的,如图6所示,灯条胶带中支撑部12的宽度U小于等于灯条20中相邻的两个灯珠21的间隙的宽度P,且大于等于灯条20中相邻的两个灯珠21间隙宽度P的1/2。
优选的,如图6所示,支撑部12的宽度U小于等于相邻两LED灯珠2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P且大于等于P/2。这样一来,能够使得LED灯珠21较为匹配的贴合设置于相邻两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避免支撑部12受到挤压导致变形,且使得支撑部12的侧面能够对LED灯珠21进行粘贴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灯条胶带中顶部13的高度H小于等于灯条20中印刷电路板22的宽度T。
如图5所示,通常情况下,灯条胶带由LED灯条20的侧面插入,以使得LED灯珠21位于相邻两支撑部12之间的间隔a内。灯条胶带中顶部13的高度H小于等于灯条20中印刷电路板22的宽度T,能够对背光模组中导光板30的入光面与胶框之间的空间有效的利用,避免多余空间的浪费,使得背光模组的结构紧凑。
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背光模组。
在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灯条胶带以及应用灯条胶带的背光模组的具体说明,已经对于包括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灯条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带本体,所述胶带本体的外表面均具有粘性;所述胶带本体包括:
条形部;所述条形部的底端用于与外框架边缘粘贴固定;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柱状且沿所述条形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多个支撑部的一端均与所述条形部的一侧连接,所述胶带本体对灯条进行粘贴固定时,所述支撑部穿入所述灯条上相邻两灯珠之间;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用于与灯珠粘贴固定;
顶部,所述顶部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部的底面与所述灯珠的出光面平齐,相邻的所述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用于使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线直接入射导光板;所述顶部的顶面用于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行粘贴固定;
其中,所述胶带本体中至少所述顶部为透明材质;
所述顶部的侧边为斜边,且所述侧边由所述顶部的底面向顶面收敛;
所述顶部的侧边与所述顶部的底面的倾角为20°~40°;
所述顶部的两侧边的倾角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的顶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的底面宽度略大于所述支撑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胶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附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条形部背离所述支撑部一侧表面的离型膜;
和/或,还包括贴附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条形部靠近所述支撑部一侧表面且覆盖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顶部表面的离型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条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
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灯珠和印刷电路板连接而成的灯条,还包括导光板、胶框以及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灯条胶带,所述灯条胶带的条形部设置在所述灯条背离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一侧将所述灯条与所述胶框之间连接固定,且所述灯条胶带的支撑部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穿入所述灯条的相邻两灯珠之间,以使所述顶部将所述灯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胶带中支撑部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灯条中相邻的两个灯珠的间隙的宽度,且大于等于所述灯条中相邻的两个灯珠间隙宽度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胶带中顶部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灯条中印刷电路板的宽度。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810013547.3A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132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3547.3A CN108132562B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3547.3A CN108132562B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2562A CN108132562A (zh) 2018-06-08
CN108132562B true CN108132562B (zh) 2021-01-29

Family

ID=62399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3547.3A Active CN108132562B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2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606A (zh) * 2018-08-13 2020-02-2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限位块、导光板与led间的限位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1123577B (zh) * 2018-11-01 2021-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TWI696867B (zh) * 2019-03-22 2020-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膠帶結構及使用其之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
CN112180496A (zh) * 2020-10-22 2021-01-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21186B (zh) * 2022-04-21 2023-08-04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66154A1 (fr) * 2006-12-01 2008-06-05 Kuraray Co., Ltd. Élément illuminant en surface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d'image possédant l'élément
CN202629784U (zh) * 2012-04-14 2012-12-26 深圳市苏杭鑫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梯形扩散结构的背光源
CN103591559A (zh) * 2013-11-06 2014-02-19 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CN203675421U (zh) * 2013-11-07 2014-06-25 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背光模组
CN206057758U (zh) * 2016-09-30 2017-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66154A1 (fr) * 2006-12-01 2008-06-05 Kuraray Co., Ltd. Élément illuminant en surface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d'image possédant l'élément
CN202629784U (zh) * 2012-04-14 2012-12-26 深圳市苏杭鑫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梯形扩散结构的背光源
CN103591559A (zh) * 2013-11-06 2014-02-19 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CN203675421U (zh) * 2013-11-07 2014-06-25 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背光模组
CN206057758U (zh) * 2016-09-30 2017-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2562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2562B (zh) 一种灯条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543049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488919U (zh) 显示面板
JPH1068857A (ja) フィルタ装置
JP2010092670A (ja)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230326421A1 (en) Light-emitting assembly
CN104503125A (zh) 胶框、背光模组以及液晶面板
CN11009590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394345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203442B2 (en)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a side emitting type light source for improved light efficienc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488594A (zh) 显示设备
CN217655399U (zh) Mini/Micro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44337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1935061U (zh) 一种背光结构及液晶显示模组
US11116087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917737A (zh) 反射纸、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35558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210894927U (zh) 一种薄型直下式显示模组
CN210514875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KR10184640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2591065A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的光学复合片
KR20220075846A (ko) 표시 장치
KR20170036969A (ko) 광원 패키지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70033478A (ko) 양면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5 No. 10,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izhihang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No. 10,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SPECI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3

Address after: 100176 Building 1, No. 11, dize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izhihang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No. 10,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ruizhihang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