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3452A -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3452A
CN108113452A CN201611084793.5A CN201611084793A CN108113452A CN 108113452 A CN108113452 A CN 108113452A CN 201611084793 A CN201611084793 A CN 201611084793A CN 108113452 A CN108113452 A CN 108113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ratio
interior pot
heat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847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3452B (zh
Inventor
王志锋
肖北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847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13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13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3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3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3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52Weighing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e.g. furni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其中,烹饪器具包括:称重装置,设于内锅的外部底侧,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将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反馈至处理器,以供处理器根据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生成加热指令或调整加热指令。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在烹饪过程中实时调整加热功率,使得烹饪后的食物达到最佳的含水率,提升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和食用口感。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一种烹饪方法和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电饭煲或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而言,烹饪后食物的含水率是食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以电饭煲为例,现有的电饭煲控制系统里,一般而言都是根据温度来控制煮饭的过程和保温过程,而对含水率则无法检测和控制。
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含水率检测,一般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测试设备才能实现,一方面,这无疑会增加电饭煲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电饭煲这样单价不高,且体积狭小的内部容纳空间里,很难将含水率的测试设备设置于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称重装置,设于内锅的外部底侧,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将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反馈至处理器,以供处理器根据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生成加热指令或调整加热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设有内锅、煲体、加热组件、处理器、输液管路和输料管路,所述煲体内形成有用于盛放所述内锅的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加热,所述输液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液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液体,所述输料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料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物料。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设置称重装置,在检测到输液管路供液时,检测提供的液体重量,在检测到输料管路供料时,检测提供的物料重量,可以根据液料比例确定适合的加热指令进行烹饪,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物料重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主要是液体挥发导致含水率降低,在烹饪过程中检测到液量总量后,减去物料重量即为剩余的物料重量,根据含水率调整加热指令,另外,在执行完毕加热指令时,再次检测含水率,如果液量过少则继续补充液体进行加热,以保证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如果检测到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且食物烹煮完成,则自动进入保温过程。
也即在烹饪器具的整个烹煮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检测含水率以实时调整加热指令,至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时,对烹煮完成的食物进行保温,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食用口感。
另外,由于称重装置的体积一般较小,且成本低廉,因此,易于嵌入于烹饪器具的内部,通过连接处理器以实时反馈确定的含水率,以供处理器对加热指令进行实时调整。
进一步地,针对全自动电饭煲这种烹饪器具而言,由于供料过程和供液过程均由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可以实时触发称重装置进行工作,并抓取任一供料进程的物料重量和任一供液进程的供液重量,因此,即使多次反复供料和供液,处理器仍可实时获取含水率,在保证食物的口感最佳的同时,并不限制烹饪方式的灵活性。
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锅,组装于煲体的内侧,外锅的内侧壁与内锅的外侧壁贴合设置,外锅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锅的内侧壁与内锅的外侧壁贴合设置,保证内锅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放置,降低了内锅晃动造成物料或液体溢出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在外锅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通孔,可用于设置相应的称重传感器,检测内锅中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优选地,称重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设于煲体的底部内侧,通过至少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的外侧底壁,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称重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的外侧底壁,称重传感器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优选地,内锅的开口处设有围边,围边抵靠于外锅的开口处;称重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设于围边下方与外锅的开口处抵靠的区域,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锅的围边与外锅的开口抵靠处设置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优选地,内锅的外侧部设有挂耳,外锅的内侧部设有与挂耳配合的限位柱;称重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设于挂耳与限位柱的配合部,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称重传感器设于挂耳与限位柱的配合部,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优选地,称重装置包括:上支架,设于内锅下侧的容纳腔中,用于承托内锅;称重传感器,抵靠于上支架的下侧,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下支架,设于称重传感器和煲体的内侧壳体之间,称重传感器通过下支架组装至煲体的内侧壳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上支架、称重传感器和下支架,上支架用于完全承托内锅的重量,以及固定内锅的位置,另外,上支架还可用于支撑加热组件贴合于内锅的外侧,避免了加热组件直接接触煲体的壳体和称重传感器,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结构可靠性和电气安全,称重传感器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和上支架等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优选地,上支架的上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结构,每个支撑凸起结构通过对应的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的外侧底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上支架的上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结构,并且通过对应的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的外侧底壁,在实现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检测的同时,减小了上支架与内锅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热传导能量,有利于节约功耗。
优选地,称重装置还包括:底座,组装于煲体的外侧底壁;称重传感器,设于底座的安装槽中,抵靠于煲体的外侧底壁,用于根据煲体的重量变化检测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煲体的外侧底壁设置底座,并且底座的安装槽中设置称重传感器,减少了将称重传感器设置于容纳腔时的热干扰噪声,提高了含水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称重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脚,周向设于煲体的外侧底壁上;多个称重传感器,每个称重传感器设于对应的一个支撑脚中,用于根据煲体的重量变化检测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个称重传感器设于对应的一个支撑脚中,在保证烹饪器具能够平稳放置的同时,同样地,减少了将称重传感器设置于容纳腔时的热干扰噪声,提高了含水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压力锅。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方法,包括:在对内锅进行加热前,初次获取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根据初次获取的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确定加热指令;根据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在对内锅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确定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一重量和,并计算加热过程中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第一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实时调整加热指令,以根据调整后的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设有内锅、煲体、加热组件、处理器、输液管路和输料管路,所述煲体内形成有用于盛放所述内锅的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加热,所述输液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液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液体,所述输料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料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物料。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设置称重装置,在检测到输液管路供液时,检测提供的液体重量,在检测到输料管路供料时,检测提供的物料重量,可以根据液料比例确定适合的加热指令进行烹饪,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物料重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主要是液体挥发导致含水率(确定物料重量与液体重量的重量和,计算物料重量与重量和的比值即为含水率)降低,在烹饪过程中检测到液量总量后,减去物料重量即为剩余的物料重量,根据含水率调整加热指令,另外,在执行完毕加热指令时,再次检测含水率,如果液量过少则继续补充液体进行加热,以保证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如果检测到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且食物烹煮完成,则自动进入保温过程。
其中,第一比值为烹煮食物前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一个比值,第一比值用于确定初始的加热指令,第二比值为烹煮过程中的含水率,第二比值用于对初始的加热指令进行调节,以获得含水率最佳的食物。
优选地,还包括:解析加热指令中的加热时间;在内锅的加热时长与加热时间相等时,确定完成加热过程;在完成加热过程后,再次确定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二重量和,并计算完成加热过程后的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第二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检测第三比值是否小于预设比值;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小于预设比值时,生成补偿加热指令;根据补偿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补偿加热,至第三比值与预设比值相等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加热过程时确定第三比值,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含水率,由于加热过程中实时以第二比值调整加热功率,因此,食物的含水率比较接近理论值,通过第三比值对含水率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只需要补充少量水或延迟加热过程(即补偿加热),即可进一步地提升食物的食用口感。
其中,第三比值即为完成加热过程的含水率。
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根据保温指令对内锅进行保温加热,其中,保温指令的加热功率小于加热指令的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可以减少液体的蒸发量,提升了用户食用的口感。
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根据预设比值和第三比值对应的物料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和第三比值对应的液体重量之间的液量差值,以根据液量差值生成补偿液体指令;根据补充液体指令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进一步地优化了根据含水率控制加热过程的控制方案,加入补偿液体后,一方面继续检测含水率,另一方面,要保证补偿液体经过加热至预设时刻时可食用。
优选地,还包括: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提示信息包括声学提示信息、光学提示信息和震动提示信息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知烹饪器具完成烹饪食物,节约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对内锅进行加热前,初次获取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初次获取的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确定加热指令;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确定单元还用于:在对内锅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确定所述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一重量和,并计算加热过程中所述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与所述第一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比值实时调整加热指令,以根据调整后的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设有内锅、煲体、加热组件、处理器、输液管路和输料管路,所述煲体内形成有用于盛放所述内锅的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加热,所述输液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液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液体,所述输料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料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物料。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设置称重装置,在检测到输液管路供液时,检测提供的液体重量,在检测到输料管路供料时,检测提供的物料重量,可以根据液料比例确定适合的加热指令进行烹饪,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物料重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主要是液体挥发导致含水率降低,在烹饪过程中检测到液量总量后,减去物料重量即为剩余的物料重量,根据含水率调整加热指令,另外,在执行完毕加热指令时,再次检测含水率,如果液量过少则继续补充液体进行加热,以保证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如果检测到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且食物烹煮完成,则自动进入保温过程。
其中,第一比值为烹煮食物前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一个比值,第一比值用于确定初始的加热指令,第二比值为烹煮过程中的含水率,第二比值用于对初始的加热指令进行调节,以获得含水率最佳的食物。
优选地,还包括:解析单元,用于解析加热指令中的加热时间;确定单元还用于:在内锅的加热时长与加热时间相等时,确定完成加热过程;确定单元还用于:在完成加热过程后,再次确定所述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二重量和,并计算完成所述加热过程后的所述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与所述第二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烹饪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三比值是否小于预设比值;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小于预设比值时,生成补偿加热指令;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补偿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补偿加热,至第三比值与预设比值相等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加热过程时确定第三比值,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含水率,由于加热过程中实时以第二比值调整加热功率,因此,食物的含水率比较接近理论值,通过第三比值对含水率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只需要补充少量水或延迟加热过程(即补偿加热),即可进一步地提升食物的食用口感。
优选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保温指令对内锅进行保温加热,其中,保温指令的加热功率小于加热指令的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可以减少液体的蒸发量,提升了用户食用的口感。
优选地,还包括: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根据预设比值和第三比值对应的物料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预设液体重量和第三比值对应的液体重量之间的液量差值,以根据液量差值生成补偿液体指令;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补充液体指令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进一步地优化了根据含水率控制加热过程的控制方案,加入补偿液体后,一方面继续检测含水率,另一方面,要保证补偿液体经过加热至预设时刻时可食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烹饪装置还包括:提示单元,用于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提示信息包括声学提示信息、光学提示信息和震动提示信息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知烹饪器具完成烹饪食物,节约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称重装置,设于内锅102的外部底侧,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将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反馈至处理器,以供处理器根据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生成加热指令或调整加热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100设有内锅102、煲体104、加热组件106、处理器、输液管路和输料管路,所述煲体104内形成有用于盛放所述内锅102的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106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102加热,所述输液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液指令向所述内锅102内提供液体,所述输料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料指令向所述内锅102内提供物料。
通过在烹饪器具100中设置称重装置,在检测到输液管路供液时,检测提供的液体重量,在检测到输料管路供料时,检测提供的物料重量,可以根据液料比例确定适合的加热指令进行烹饪,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物料重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主要是液体挥发导致含水率降低,在烹饪过程中检测到液量总量后,减去物料重量即为剩余的物料重量,根据含水率调整加热指令,另外,在执行完毕加热指令时,再次检测含水率,如果液量过少则继续补充液体进行加热,以保证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如果检测到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且食物烹煮完成,则自动进入保温过程。
也即在烹饪器具100的整个烹煮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检测含水率以实时调整加热指令,至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时,对烹煮完成的食物进行保温,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食用口感。
另外,由于称重装置的体积一般较小,且成本低廉,因此,易于嵌入于烹饪器具100的内部,通过连接处理器以实时反馈确定的含水率,以供处理器对加热指令进行实时调整。
进一步地,针对全自动电饭煲这种烹饪器具100而言,由于供料过程和供液过程均由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可以实时触发称重装置进行工作,并抓取任一供料进程的物料重量和任一供液进程的供液重量,因此,即使多次反复供料和供液,处理器仍可实时获取含水率,在保证食物的口感最佳的同时,并不限制烹饪方式的灵活性。
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外锅116,组装于煲体104的内侧,外锅116的内侧壁与内锅102的外侧壁贴合设置,外锅116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锅116的内侧壁与内锅102的外侧壁贴合设置,保证内锅102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放置,降低了内锅102晃动造成物料或液体溢出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在外锅116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通孔,可用于设置相应的称重传感器108,检测内锅102中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称重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优选地,称重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108,设于煲体104的底部内侧,通过至少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102的外侧底壁,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称重传感器108通过至少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102的外侧底壁,称重传感器108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102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实施例二:
优选地,内锅102的开口处设有围边114,围边114抵靠于外锅116的开口处;称重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108,设于围边114下方与外锅116的开口处抵靠的区域,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锅102的围边114与外锅116的开口抵靠处设置称重传感器108,称重传感器108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102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实施例三:
优选地,内锅102的外侧部设有挂耳,外锅116的内侧部设有与挂耳配合的限位柱;称重装置还包括:称重传感器108,设于挂耳与限位柱的配合部,且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称重传感器108设于挂耳与限位柱的配合部,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102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实施例四:
优选地,称重装置包括:上支架110,设于内锅102下侧的容纳腔中,用于承托内锅102;称重传感器108,抵靠于上支架110的下侧,连接至处理器,用于检测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下支架112,设于称重传感器108和煲体104的内侧壳体之间,称重传感器108通过下支架112组装至煲体104的内侧壳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上支架110、称重传感器108和下支架112,上支架110用于完全承托内锅102的重量,以及固定内锅102的位置,另外,上支架110还可用于支撑加热组件106贴合于内锅102的外侧,避免了加热组件106直接接触煲体104的壳体和称重传感器108,提升了烹饪器具100的结构可靠性和电气安全,称重传感器108结合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的加热指令、补偿加热指令和补充液体指令等)对内锅102和上支架110等的重量进行检测,以准确地确定含水率。
实施例五:
优选地,上支架110的上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结构,每个支撑凸起结构通过对应的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102的外侧底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上支架110的上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结构,并且通过对应的一个通孔抵靠于内锅102的外侧底壁,在实现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检测的同时,减小了上支架110与内锅102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热传导能量,有利于节约功耗。
实施例六:
优选地,称重装置还包括:底座,组装于煲体104的外侧底壁;称重传感器108,设于底座的安装槽中,抵靠于煲体104的外侧底壁,用于根据煲体104的重量变化检测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煲体104的外侧底壁设置底座,并且底座的安装槽中设置称重传感器108,减少了将称重传感器108设置于容纳腔时的热干扰噪声,提高了含水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七:
优选地,称重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脚,周向设于煲体104的外侧底壁上;多个称重传感器108,每个称重传感器108设于对应的一个支撑脚中,用于根据煲体104的重量变化检测内锅102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每个称重传感器108设于对应的一个支撑脚中,在保证烹饪器具100能够平稳放置的同时,同样地,减少了将称重传感器108设置于容纳腔时的热干扰噪声,提高了含水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烹饪器具100为电饭煲或压力锅。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包括:步骤302,在对内锅进行加热前,初次获取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步骤304,根据初次获取的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确定加热指令;步骤306,根据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步骤308,在对内锅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确定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一重量和,并计算加热过程中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第一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步骤310,根据第二比值实时调整加热指令,以根据调整后的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设有内锅、煲体、加热组件、处理器、输液管路和输料管路,所述煲体内形成有用于盛放所述内锅的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加热,所述输液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液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液体,所述输料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料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物料。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设置称重装置,在检测到输液管路供液时,检测提供的液体重量,在检测到输料管路供料时,检测提供的物料重量,可以根据液料比例确定适合的加热指令进行烹饪,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物料重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主要是液体挥发导致含水率降低,在烹饪过程中检测到液量总量后,减去物料重量即为剩余的物料重量,根据含水率调整加热指令,另外,在执行完毕加热指令时,再次检测含水率,如果液量过少则继续补充液体进行加热,以保证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如果检测到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且食物烹煮完成,则自动进入保温过程。
其中,第一比值为烹煮食物前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一个比值,第一比值用于确定初始的加热指令,第二比值为烹煮过程中的含水率,第二比值用于对初始的加热指令进行调节,以获得含水率最佳的食物。
优选地,还包括:解析加热指令中的加热时间;在内锅的加热时长与加热时间相等时,确定完成加热过程;在完成加热过程后,再次确定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二重量和,并计算完成加热过程后的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第二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检测第三比值是否小于预设比值;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小于预设比值时,生成补偿加热指令;根据补偿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补偿加热,至第三比值与预设比值相等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加热过程时确定第三比值,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含水率,由于加热过程中实时以第二比值调整加热功率,因此,食物的含水率比较接近理论值,通过第三比值对含水率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只需要补充少量水或延迟加热过程(即补偿加热),即可进一步地提升食物的食用口感。
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根据保温指令对内锅进行保温加热,其中,保温指令的加热功率小于加热指令的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可以减少液体的蒸发量,提升了用户食用的口感。
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根据预设比值和第三比值对应的物料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和第三比值对应的液体重量之间的液量差值,以根据液量差值生成补偿液体指令;根据补充液体指令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进一步地优化了根据含水率控制加热过程的控制方案,加入补偿液体后,一方面继续检测含水率,另一方面,要保证补偿液体经过加热至预设时刻时可食用。
优选地,还包括: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提示信息包括声学提示信息、光学提示信息和震动提示信息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知烹饪器具完成烹饪食物,节约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400的示意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02,用于在对内锅进行加热前,初次获取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确定单元404,用于确定初次获取的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确定加热指令;控制单元406,用于根据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确定单元404还用于:在对内锅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确定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一重量和,并计算加热过程中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第一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控制单元406还用于:根据第二比值实时调整加热指令,以根据调整后的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设有内锅、煲体、加热组件、处理器、输液管路和输料管路,所述煲体内形成有用于盛放所述内锅的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加热,所述输液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液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液体,所述输料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料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物料。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设置称重装置,在检测到输液管路供液时,检测提供的液体重量,在检测到输料管路供料时,检测提供的物料重量,可以根据液料比例确定适合的加热指令进行烹饪,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物料重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主要是液体挥发导致含水率降低,在烹饪过程中检测到液量总量后,减去物料重量即为剩余的物料重量,根据含水率调整加热指令,另外,在执行完毕加热指令时,再次检测含水率,如果液量过少则继续补充液体进行加热,以保证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如果检测到含水率达到最佳比例且食物烹煮完成,则自动进入保温过程。
其中,第一比值为烹煮食物前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一个比值,第一比值用于确定初始的加热指令,第二比值为烹煮过程中的含水率,第二比值用于对初始的加热指令进行调节,以获得含水率最佳的食物。
优选地,还包括:解析单元408,用于解析加热指令中的加热时间;确定单元404还用于:在内锅的加热时长与加热时间相等时,确定完成加热过程;确定单元404还用于:在完成加热过程后,再次确定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二重量和,并计算完成加热过程后的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第二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烹饪装置400还包括:检测单元410,用于检测第三比值是否小于预设比值;控制单元406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小于预设比值时,生成补偿加热指令;控制单元406还用于:根据补偿加热指令对内锅进行补偿加热,至第三比值与预设比值相等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加热过程时确定第三比值,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含水率,由于加热过程中实时以第二比值调整加热功率,因此,食物的含水率比较接近理论值,通过第三比值对含水率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只需要补充少量水或延迟加热过程(即补偿加热),即可进一步地提升食物的食用口感。
优选地,控制单元406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控制单元406还用于:根据保温指令对内锅进行保温加热,其中,保温指令的加热功率小于加热指令的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等于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可以减少液体的蒸发量,提升了用户食用的口感。
优选地,还包括:确定单元404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根据预设比值和第三比值对应的物料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确定单元404还用于:确定预设液体重量和第三比值对应的液体重量之间的液量差值,以根据液量差值生成补偿液体指令;控制单元406还用于:根据补充液体指令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三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时,向内锅提供补偿液体,进一步地优化了根据含水率控制加热过程的控制方案,加入补偿液体后,一方面继续检测含水率,另一方面,要保证补偿液体经过加热至预设时刻时可食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单元406还用于: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烹饪装置400还包括:提示单元412,用于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提示信息包括声学提示信息、光学提示信息和震动提示信息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对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将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知烹饪器具完成烹饪食物,节约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设有内锅、煲体、加热组件、处理器、输液管路和输料管路,所述煲体内形成有用于盛放所述内锅的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加热,所述输液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液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液体,所述输料管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且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输料指令向所述内锅内提供物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称重装置,设于所述内锅的外部底侧,且连接至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反馈至所述处理器,以供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生成加热指令或调整所述加热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包括:
外锅,组装于所述煲体的内侧,所述外锅的内侧壁与所述内锅的外侧壁贴合设置,所述外锅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
称重传感器,设于所述煲体的底部内侧,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孔抵靠于所述内锅的外侧底壁,且连接至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开口处设有围边,所述围边抵靠于所述外锅的开口处;
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
称重传感器,设于所述围边下方与所述外锅的开口处抵靠的区域,且连接至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的外侧部设有挂耳,所述外锅的内侧部设有与所述挂耳配合的限位柱;
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
称重传感器,设于所述挂耳与所述限位柱的配合部,且连接至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包括:
上支架,设于所述内锅下侧的容纳腔中,用于承托所述内锅;
称重传感器,抵靠于所述上支架的下侧,连接至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下支架,设于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煲体的内侧壳体之间,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所述下支架组装至所述煲体的内侧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架的上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结构,每个所述支撑凸起结构通过对应的一个所述通孔抵靠于所述内锅的外侧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
底座,组装于所述煲体的外侧底壁;
称重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座的安装槽中,抵靠于所述煲体的外侧底壁,用于根据所述煲体的重量变化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
多个支撑脚,周向设于所述煲体的外侧底壁上;
多个称重传感器,每个所述称重传感器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支撑脚中,用于根据所述煲体的重量变化检测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压力锅。
11.一种烹饪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方法包括:
在对内锅进行加热前,初次获取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确定初次获取的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确定加热指令;
根据所述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在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确定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一重量和,并计算加热过程中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所述第一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
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实时调整所述加热指令,以根据调整后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析所述加热指令中的加热时间;
在所述内锅的加热时长与所述加热时间相等时,确定完成加热过程;
在完成所述加热过程后,再次确定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二重量和,并计算完成所述加热过程后的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所述第二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
检测所述第三比值是否小于预设比值;
在检测到所述第三比值小于所述预设比值时,生成补偿加热指令;
根据所述补偿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补偿加热,至所述第三比值与所述预设比值相等为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三比值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
根据所述保温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保温加热,
其中,所述保温指令的加热功率小于所述加热指令的加热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三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时,根据所述预设比值和所述第三比值对应的物料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
确定所述预设液体重量和所述第三比值对应的液体重量之间的液量差值,以根据所述液量差值生成补偿液体指令;
根据所述补充液体指令向所述内锅提供补偿液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完成对所述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
将所述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声学提示信息、光学提示信息和震动提示信息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16.一种烹饪装置,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对内锅进行加热前,初次获取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初次获取的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确定加热指令;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所述在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确定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一重量和,并计算加热过程中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所述第一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实时调整所述加热指令,以根据调整后的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加热指令中的加热时间;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内锅的加热时长与所述加热时间相等时,确定完成加热过程;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完成所述加热过程后,再次确定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和液体重量的第二重量和,并计算完成所述加热过程后的所述内锅内的物料重量与所述第二重量和之间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
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比值是否小于预设比值;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三比值小于所述预设比值时,生成补偿加热指令;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加热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补偿加热,至所述第三比值与所述预设比值相等为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三比值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生成保温指令;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保温指令对所述内锅进行保温加热,
其中,所述保温指令的加热功率小于所述加热指令的加热功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三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时,根据所述预设比值和所述第三比值对应的物料重量确定预设液体重量;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预设液体重量和所述第三比值对应的液体重量之间的液量差值,以根据所述液量差值生成补偿液体指令;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补充液体指令向所述内锅提供补偿液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完成对所述内锅的保温加热后,生成提示信息;
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
提示单元,用于将所述提示信息提示给用户和/或发送至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声学提示信息、光学提示信息和震动提示信息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CN201611084793.5A 2016-11-30 2016-11-30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Active CN108113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4793.5A CN108113452B (zh) 2016-11-30 2016-11-30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4793.5A CN108113452B (zh) 2016-11-30 2016-11-30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3452A true CN108113452A (zh) 2018-06-05
CN108113452B CN108113452B (zh) 2023-09-29

Family

ID=62226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84793.5A Active CN108113452B (zh) 2016-11-30 2016-11-30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134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6094A (zh) * 2019-07-11 2019-09-03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量杯、烹饪器具以及其配套控制方法
CN112113645A (zh) * 2019-06-20 2020-12-2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的称重方法
CN114376417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及烹饪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9744A (ja) * 1983-03-03 1984-09-10 Kajiwara Kogyo Kk 加熱調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US4481409A (en) * 1982-11-03 1984-11-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the evaporation rate of liquids heated by cooking appliance surface units
JPH0535012U (ja) * 1991-10-09 1993-05-14 三共精工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02010911A (ja) * 2000-06-28 2002-01-15 Toshiba Corp 炊飯器
CN101940433A (zh) * 2010-02-22 2011-01-12 谢国华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电加热锅及其称重控制方法
CN204260531U (zh) * 2014-12-12 2015-04-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16157060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Panda Raja An electric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king low starch food
CN206745157U (zh) * 2016-11-30 2017-12-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1409A (en) * 1982-11-03 1984-11-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the evaporation rate of liquids heated by cooking appliance surface units
JPS59159744A (ja) * 1983-03-03 1984-09-10 Kajiwara Kogyo Kk 加熱調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535012U (ja) * 1991-10-09 1993-05-14 三共精工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02010911A (ja) * 2000-06-28 2002-01-15 Toshiba Corp 炊飯器
CN101940433A (zh) * 2010-02-22 2011-01-12 谢国华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电加热锅及其称重控制方法
CN204260531U (zh) * 2014-12-12 2015-04-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16157060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Panda Raja An electric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king low starch food
CN206745157U (zh) * 2016-11-30 2017-12-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3645A (zh) * 2019-06-20 2020-12-2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的称重方法
CN110196094A (zh) * 2019-07-11 2019-09-03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量杯、烹饪器具以及其配套控制方法
CN110196094B (zh) * 2019-07-11 2024-05-28 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量杯、烹饪器具以及其配套控制方法
CN114376417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及烹饪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376417B (zh) * 2020-10-19 2023-12-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及烹饪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3452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99919A1 (en) Induction hob with boiling detection and induction energy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food with an induction hob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6213979B (zh) 一种新型电饭煲
CN111103821B (zh)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97268B (zh) 烹饪器具及其在保温状态下的卡路里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8113452A (zh)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烹饪装置
CN109696841B (zh)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836977B (zh) 电饭煲和电饭煲自动补偿水量的方法
CN105342363B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温方法
CN205410839U (zh) 加热设备和烹饪装置
CN109691868B (zh) 烹饪器具及其煮饭性能自动调整方法和装置
CN206745157U (zh) 烹饪器具
CN206586797U (zh) 发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6252343U (zh) 厨房储具及烹饪器具
JP6972347B2 (ja) 調理器具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8355198U (zh) 电饭煲
CN108954402B (zh) 防干烧灶具
CN107550226B (zh) 一种烹饪方法、烹饪系统、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09419300A (zh) 烹饪的方法、烹饪器具、服务器及系统
CN208355255U (zh) 用于炊具的信号检测装置及炊具
CN210485813U (zh) 一种电磁炉或电陶炉用底座结构
CN210493695U (zh) 一种根据所烹饪食物质量来添加调料的炒菜机
KR20110095995A (ko) 전자동 전기밥솥
DE102015219906A1 (de) Sensorvorrichtung zum Eingeben in ein Fluid in einem Kochgeschirr und Verfahren zum Aussenden eines Sensorsignals
CN107550227B (zh) 一种称重方法、系统、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6514935U (zh) 一种称重装置和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