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5057A - 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75057A CN108075057A CN201711277135.2A CN201711277135A CN108075057A CN 108075057 A CN108075057 A CN 108075057A CN 201711277135 A CN201711277135 A CN 201711277135A CN 108075057 A CN108075057 A CN 1080750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core
- function part
- plate
- module
- outer ri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所述电芯单元包括导热铝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电芯支架,所述导热铝板的其中两侧外缘分别与对应电芯支架固定连接,另外两侧外缘分别弯折形成搭接部,在所述导热铝板的两侧壁上各安装有一块电芯,所述电芯相对的两侧外缘上均具有极眼;相邻所述电芯支架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导热铝板的两个搭接部分别搭接在相邻导热铝板的对应搭接部上,所述电芯的一个极眼与一侧相邻电芯的对应极眼搭接,另一个极眼与另一侧相邻电芯的对应极眼搭接。本发明结构新颖,易于实现,紧凑、小巧,稳定可靠,储电能力强,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开发的热点,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均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基于充电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插电式和快换式。其中,插电式纯电动汽车由于动力电池数量有限,导致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有限,当纯电动汽车需要行驶较长里程时,必须在沿途进行多次充电。然而,现有的插电式纯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一般耗时在一个小时以上,充电效率低下的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给驾驶员带来了诸多不便,已成为制约纯电动汽车推广和使用的关键因素。
由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快换式纯电动汽车,其快换电池包能够由驾驶员在几分钟内独立更换完成,大致等同于甚至优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一次加油时间。为提高这种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不仅可以在各个地方设置快换电池包更换站点,而且可以在车上放置备用的快换电池包,以随时应对不时之需。因此,无论是为了便于快换电池包在纯电动车上的存放,还是为了满足车辆空间设计和布置的要求,我们都希望电池包的体积更小、结构更加可靠、使用寿命更长。而电芯成组结构是快换电池包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如何在便于装配的前提下将多个电芯单元可靠地集成在一起,且保持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稳定可靠,储电能力强,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集成有多个电芯单元,且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稳定可靠,储电能力强,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包括并排连接的电芯单元,其要点在于:所述电芯单元包括导热铝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电芯支架,所述导热铝板的其中两侧外缘分别与对应电芯支架固定连接,另外两侧外缘分别弯折形成搭接部,在所述导热铝板的两侧壁上各安装有一块电芯,所述电芯相对的两侧外缘上均具有极眼;相邻所述电芯支架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导热铝板的两个搭接部分别搭接在相邻导热铝板的对应搭接部上,所述电芯的一个极眼与一侧相邻电芯的对应极眼搭接,另一个极眼与另一侧相邻电芯的对应极眼搭接。
采用以上结构,并排的电芯单元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集成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稳定可靠,提高了单位体积的蓄电能力;导热铝板能够同时导出两块电芯发出的热量,防止电池包内的电芯温度过高,并且,一个电芯单元的导热铝板的搭接部能够搭接在相邻电芯单元的导热铝板的搭接部上,既实现整体导热,提高了导热效率,又能够防止电池包内的某一些电芯单元因导热不畅而温度过高;通过电芯极眼的连接方式,既使同一电芯单元内的两个电芯实现串联,又使相邻电芯单元的各个电芯实现串联,简化了电路的布置。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稳定可靠,储电能力强,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芯模组固定组件,该电芯模组固定组件包括模组固定底座和模组固定顶板,该模组固定底座和模组固定顶板合围形成一个将各个电芯单元限定在其内部的框架结构。采用以上结构,模组固定底座和模组固定顶板合围形成一个框架结构,能够稳定可靠地安装和固定其内部的各个电芯单元,结构紧凑,支撑强度高。
作为优选:所述模组固定底座包括一个矩形的底板部、两个长侧板部和两个短侧板部,两个所述长侧板部和两个短侧板部各自两两相对设置,且分别自底板部的外缘向上延伸,所述长侧板部的高度高于短侧板部的高度,该长侧板部的上缘向内弯折后再向上弯折形成限位连接部;所述模组固定顶板与两个长侧板部对应的两侧外缘向上弯折形成安装连接部,该安装连接部与对应的限位连接部固定连接,该模组固定顶板与两个短侧板部对应的两侧外缘向下弯折形成电芯限定部;各个所述电芯单元并排固定在两个长侧板部之间,且上下两端分别与模组固定顶板和底板部抵接,各个所述电芯支架外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对应的电芯限定部和短侧板部抵接。采用以上结构,具体实现了可靠地安装和固定其内部的各个电芯单元,结构简单、紧凑,支撑强度高,易于装配。
作为优选:在所述模组固定顶板上设置有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该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包括具有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功能的集成电路板和用于安装集成电路板的保护壳体,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采集线与各个电芯单元电连接,所述保护壳体固定在模组固定顶板上。采用以上结构,能够通过采集线采集各个电芯单元的信息,并将采集来的这些信息通过集成电路板上的无线发射模块发送到外部的控制单元,与其进行无线数据交互。
作为优选:在所述模组固定顶板上固定有四个两两相对设置的固定柱,各个固定柱均自模组固定顶板向上延伸;所述保护壳体包括壳体底座和盖合在该壳体底座上的壳体盖子,其中,所述壳体底座的上表面具有四个与对应固定柱相适应的筒状部,各个固定柱分别穿过对应的筒状部,各个筒状部均自壳体底座向上延伸,所述壳体盖子的下表面具有四个与对应筒状部相适应的筒状连接部,各个所述固定柱与对应的筒状部均嵌入对应的筒状连接部中,并通过螺钉与壳体盖子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保护壳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支撑强度高,能够有效保护其内部的集成电路板,同时,固定柱、筒状部和筒状连接部的“环环相扣”式的连接方式可靠性高,并且不额外占用保护壳体的外部空间。
作为优选: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硅胶安装口,在各个导热硅胶安装口内均设置有导热硅胶片,各个导热硅胶片的两侧分别与模组固定顶板和集成电路板接触。采用以上结构,导热硅胶片能够将集成电路板的热量有效导出至模组固定顶板上,防止集成电路板过热。
作为优选:所述电芯支架包括正极部分和负极部分,所述正极部分的中部弯折后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功能部,所述负极部分的中部弯折后形成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功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一侧面结合,所述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相邻的一侧外缘贴合,使正极部分和负极部分的截面共同构成“T”字形结构,所述导热铝板的两侧外缘分别位于对应电芯支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采用以上结构,截面为“T”字形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可靠地固定导热铝板,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用于相邻电芯单元的电芯支架的连接和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功能部上的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一以及位于第二功能部的主动卡合结构二和从动卡合结构二,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二以及从动卡合结构一和主动卡合结构二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结合面的两侧;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主动卡合结构二均包括卡接头部和连接凸起,所述卡接头部和连接凸起均自第一功能部或第二功能部的外缘向外延伸,所述从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二均包括与卡接头部相适应的卡口部和与连接凸起相适应的连接槽,所述卡口部和连接槽均自第一功能部或第二功能部的外缘向内延伸;各个所述电芯支架的卡接头部和连接凸起分别嵌入相邻电芯支架的对应卡口部和对应连接槽中。采用以上结构,通过主动卡合结构一、从动卡合结构一、主动卡合结构二和从动卡合结构二能够使多个电芯支架可靠地并排连接,使电芯实现模块化的安装,并且,通过卡接头部和卡口部的配合以及连接凸起和连接槽的配合使相邻电芯支架能够快速装配和拆卸,同时,“双保险”式的连接结构更加地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电芯支架上具有汇流片安装缺口一、汇流片安装缺口二和汇流片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汇流片安装缺口一和汇流片安装缺口二分别位于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外缘上,并对称分布在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结合面的两侧,所述电芯支架的汇流片安装缺口一和汇流片安装缺口二分别与两侧相邻电芯支架的对应汇流片安装缺口二和对应汇流片安装缺口一合围形成一个安装口;所述汇流片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定位凸起和四个定位卡子,两个所述定位卡子位于第一功能部上,另外两个定位卡子位于第二功能部上,四个所述定位卡子的连线为矩形,两个所述定位凸起沿第一功能部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四个定位卡子之间;所述电芯支架的安装口上均安装有汇流片安装支架,位于导热铝板同一侧的汇流片安装支架上均安装有汇流片,位于该导热铝板另一侧的汇流片安装结构上均安装有汇流片。采用以上结构,汇流片安装缺口一、汇流片安装缺口二和汇流片安装结构均用于安装固定汇流片,并通过汇流片支撑各个相应的极眼,使各个电芯稳定可靠地串联在一起,另外,通过两个定位凸起和四个定位卡子的配合,能够稳定、可靠地安装和固定汇流片。
作为优选:所述电芯支架上具有两个采集线固定结构,该采集线固定结构包括走线槽和与走线槽相适应的采集线卡座,所述走线槽由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相邻的边角处凹陷形成,并自相邻的两个定位卡子之间沿第一功能部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采集线卡座包括相对设置在对应走线槽两侧的卡爪部。采用以上结构,采集线固定结构用于采集线的走线和固定,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结构新颖,易于实现,紧凑、小巧,稳定可靠,储电能力强,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芯模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模组固定顶板和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壳体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壳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芯单元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芯单元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芯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导热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电芯支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电芯支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正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负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包括并排连接的电芯单元a,每个电芯单元a均具有连接结构,各个电芯单元a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集成为一体。在集成为一体的电芯单元a外设置有电芯模组固定组件b,该电芯模组固定组件b为一个框架结构,能够稳定可靠地安装和固定各个电芯单元a,结构紧凑,支撑强度高。在所述电芯模组固定组件b上设置有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c,该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c通过采集线d采集各个电芯单元a的信息,并将采集来的这些信息通过无线发射的方式发送到外部的控制单元,与其进行无线数据交互。
请参见图1以及图6~图14,所述电芯单元a包括导热铝板a2、两块电芯a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电芯支架a1。其中,电芯支架a1为长条状结构,该电芯支架a1上均具有连接结构。导热铝板a2固定在两个电芯支架a1之间,该导热铝板a2沿电芯支架a1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搭接部a21。两块电芯a3分别位于导热铝板a2两侧,该电芯a3与对应电芯支架a1相邻的两侧外缘均具有极眼a33,分别位于两块电芯a3其中一端的两个极眼a33穿过其中一个电芯支架a1后相互结合,分别位于两块电芯a3另一端的两个极眼a33穿过另一个电芯支架a1后相互分离。
具体地说,同一电芯单元a的两块所述电芯a3其中一端的两个极眼a33穿过其中一个电芯支架a1后分别向内弯折并相互搭接,另一端的两个极眼a33穿过另一个电芯支架a1后分别向外弯折,并分别与两侧相邻电芯单元a的对应极眼a33搭接,既使同一电芯单元a内的两个电芯a3实现串联,又使相邻电芯单元a的各个电芯a3实现串联。
请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电芯支架a1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该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均采用塑料材质,结构稳定可靠,易于加工成型,成本低廉,且满足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请参见图5~图10,所述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均为长条状结构,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正极部分a11的中部弯折后形成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一功能部a112,所述负极部分a12的中部弯折后形成第二连接部a121和第二功能部a122,所述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二连接部a121的一侧面结合,并且,所述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相邻的一侧外缘贴合,使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的截面共同构成“T”字形结构。截面为“T”字形结构的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既便于电芯a3的安装和固定,又便于相邻电芯支架a1之间的连接和组合,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见图13和图14,所述第一连接部a111靠近第二连接部a121的一侧面上具有第一减重槽a111a,在该第一减重槽a111a内具有第一加强筋结构a111c。所述第二连接部a121靠近第一连接部a111的一侧面上具有第二减重槽a121a,在该第二减重槽a121a内具有第二加强筋结构a121c。以上结构使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二连接部a121满足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同时,结构强度高。另外,在所述第一减重槽a111a内设置有n个圆柱形的沉槽a111b,在所述第二减重槽a121a设置有与沉槽a111b相适应的n个圆柱形的凸柱a121b,其中,n为正整数,当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二连接部a121结合时,各个凸柱a121b嵌入对应的沉槽a111b中,导热铝板a2上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二连接部a121结合的侧边上具有与凸柱a121b相适应的连接孔a24,当各个凸柱a121b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孔a24后再嵌入对应的沉槽a111b中,使电芯支架a1能够可靠地固定导热铝板a2。
请参见图11~图13,所述第一功能部a112远离第二功能部a122的一侧外缘上具有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一。其中,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位于第一功能部a112的中部,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一分布在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的两端。
请参见图11、图12和图14,所述第二功能部a122远离第一功能部a112的一侧外缘上具有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主动卡合结构二和从动卡合结构二。其中,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位于第二功能部a122的中部,并与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相对设置,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二和从动卡合结构二分布在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的两端,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二和从动卡合结构一相对设置,所述从动卡合结构二和主动卡合结构一相对设置,即所述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和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二以及从动卡合结构一和主动卡合结构二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贴合面的两侧。
请参见图1、图6和图7,相邻两个电芯支架a1连接时,一个电芯支架a1的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同与其相邻的一个电芯支架a1的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合围形成一个用于固定汇流片安装支架a4的安装口,该电芯支架a1的安装缺口二a23同与其另一侧相邻的一个电芯支架a1的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合围形成一个用于固定汇流片安装支架a4的安装口。一个电芯支架a1的主动卡合结构一和另一个电芯支架a1的从动卡合结构二结合,该电芯支架a1的从动卡合结构一和另一个电芯支架a1的主动卡合结构二结合。以上结构使多个电芯支架a1可靠地并排连接,使电芯a3实现模块化的安装。
请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主动卡合结构二均包括卡接头部a151和连接凸起a152,所述卡接头部a151和连接凸起a152均自第一功能部a112或第二功能部a122的外缘向外延伸,所述从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二均包括卡口部a153和连接槽a154,所述卡口部a153和连接槽a154均自第一功能部a112或第二功能部a122的外缘向内延伸,所述卡接头部a151能够嵌入对应的卡口部a153中,所述连接凸起a152能够嵌入对应的连接槽a154中,通过卡接头部a151和卡口部a153的配合以及连接凸起a152和连接槽a154的配合使相邻电芯支架a1能够快速装配和拆卸,同时,“双保险”式的连接结构更加地稳定、可靠。另外,所述连接凸起a152为半圆柱状,所述连接槽a154为圆柱状,能够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相邻电芯支架a1之间的组装难度。
请参见图1以及图11~图14,所述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共同形成有一个汇流片安装结构a13,该汇流片安装结构a13位于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和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之间。所述汇流片安装结构a13包括两个定位凸起a131和四个定位卡子a132,两个定位凸起a131和四个定位卡子a132分别自对应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的表面向外凸出。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卡子a132位于第一功能部a112上,另外两个定位卡子a132位于第二功能部a122上,四个所述定位卡子a132的连线为矩形,两个所述定位凸起a131沿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四个定位卡子a132之间,通过两个定位凸起a131和四个定位卡子a132的配合,能够稳定、可靠地安装和固定汇流片a5,具体地说,汇流片a5上有两个与对应定位凸起a131相适应的定位孔,当两个定位凸起a131嵌入汇流片a5上对应的定位孔时,汇流片a5的两端各受两个定位卡子a132的定位。需要指出的是,在汇流片安装结构a13或汇流片安装支架a4上均可安装汇流片a5,部分极眼33搭接在汇流片安装结构a13固定的汇流片a5上,部分极眼33搭接在汇流片安装结构a13固定的汇流片a5上。
请参见图13和图14,所述定位凸起a131凸出于第二功能部a122靠近第一功能部a112的一侧外缘,所述第一功能部a112靠近第二功能部a122的一侧外缘具有与定位凸起a131相适应的圆弧形的凹槽a114,所述定位凸起a131的部分侧面分别嵌入对应的凹槽a114中,所述定位凸起a131和凹槽a114的配合不仅对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的组装起到定位的作用,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并在组装时具有防错效果。既易于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的加工成型,又对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的组装起到定位的作用,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请参见图1以及图11~图14,所述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共同形成有两个采集线固定结构a14,两个所述采集线固定结构a14分别位于汇流片安装结构a13的两端。具体地说,两个所述采集线固定结构a14均包括走线槽a141和与走线槽a141相适应的采集线卡座a142,其中,两个所述走线槽a141分别自汇流片安装结构a13的两端沿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即各个走线槽a141分别自相邻的两个定位卡子a132之间沿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走线槽a141由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相邻的边角处凹陷形成。所述采集线卡座a142包括相对设置在对应走线槽a141两侧的卡爪部,两个所述卡爪部的外端均具有钩状部分,两个卡爪部的钩状部分正对。以上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对采集线d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的表面分别具有两个块状凸起a143,所述块状凸起a143两两一组分布在对应走线槽a141的两侧,通过两个块状凸起a143能够对采集线d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
请参见图6~图9,所述导热铝板a2包括均为板状的主体部a22和分别位于主体部a22两端的搭接部a21,所述搭接部a21垂直于主体部a22,且靠近主体部a22处向内凹陷形成台阶a23。导热铝板a2的搭接部a21的前端能够搭接在相邻导热铝板a2的台阶a23上,使多个导热铝板a2共同构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整体结构,实现整体导热,提高了导热效率。
请参见图6~图8以及图10,所述电芯a3包括电池板a31和分别固定在电池板a31两侧的两块电池a32,所述电池板a3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所述极眼a33,其中一块电池a32远离电池板a31的一侧面与导热铝板a2贴合,所述电池板a31沿电芯支架a1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固定部a311,其中一个电芯a3的电池板a31的两个固定部a311分别与对应的搭接部a21贴合。电池板a31起到支撑和固定电池a32的作用,其中一个电池板a31固定在导热铝板a2上,另一个电池板a31固定在相邻的导热铝板a2上。
请参见图1、图6、图7和图10,所述极眼a33均为片状,其中两个相邻的极眼a33穿过对应电芯支架a1后向内弯折,此时极眼a33受汇流片安装结构a13上的汇流片a5的支撑,并通过焊接工艺使三者固定,另外两个相邻的极眼a33穿过对应电芯支架a1后向外弯折,此时极眼a33分别受对汇应流片安装支架a4上安装有汇流片a5支撑,该汇流片a5上搭接的两个极眼a33分别来自相邻两个电芯单元。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电芯模组固定组件b包括模组固定底座b1和模组固定顶板b2,通过模组固定底座b1和模组固定顶板b2合围形成一个框架结构,能够稳定可靠地安装和固定各个电芯单元a,结构紧凑,支撑强度高。
请参见图1~图3,所述模组固定底座b1包括一个矩形的底板部b11、两个长侧板部b12和两个短侧板部b13,两个所述长侧板部b12和两个短侧板部b13各自两两相对设置,且分别自底板部b11的外缘向上延伸,具体地说,两个长侧板部b12和两个短侧板部b13分别由底板部b11的不同侧边翻折而成。
所述长侧板部b12的高度高于短侧板部b13的高度,该长侧板部b12的上缘向内弯折后再向上弯折形成限位连接部b121,其中,限位连接部b121先向内弯折能够对各个电芯单元a,再向上弯折以便与模组固定顶板b2连接。并且,所述长侧板部b12上均阵列分布有向外凸出的加强槽b123,所述加强槽b123均沿高度方向延伸,有效提高了模组固定底座b1长侧板部b12的支撑强度。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模组固定顶板b2与两个长侧板部b12对应的两侧外缘向上弯折形成安装连接部b21,该安装连接部b21与对应的限位连接部b121固定连接,具体地说,所述安装连接部b21与对应的限位连接部b1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模组固定顶板b2与两个短侧板部b13对应的两侧外缘向下弯折形成电芯限定部b22,该电芯限定部b22能够配合限位连接部b121可靠地限定各个电芯单元a的位置。另外,靠近其中一个安装连接部b21的所述模组固定顶板b2上通过冲压工艺成型有至少一个向上凸出的支撑座b24,能够弹性地支撑采集线d等相关部件,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无需额外准备其它零件。并且,在所述模组固定顶板b2上固定有四个两两相对设置的固定柱b23,各个固定柱b23均自模组固定顶板b2向上延伸,以便于连接和固定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c。
请参见图1以及图3~图5,所述无线传输模块c包括具有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功能的集成电路板c1和用于安装集成电路板c1的保护壳体c2,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板c1通过采集线d与各个电芯单元a电连接,所述保护壳体c2固定在模组固定顶板b2上。
具体地说,所述保护壳体c2包括壳体底座c21和盖合在该壳体底座c21上的壳体盖子c22,其中,所述壳体底座c21的上表面具有四个与对应固定柱b23相适应的筒状部c211,各个固定柱b23分别穿过对应的筒状部c211,各个筒状部c211均自壳体底座c21向上延伸,所述壳体盖子c22的下表面具有四个与对应筒状部c211相适应的筒状连接部c221,各个所述固定柱b23与对应的筒状部c211均嵌入对应的筒状连接部c221中,并通过螺钉与壳体盖子c22固定连接。保护壳体c2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支撑强度高,能够有效保护其内部的集成电路板c1,同时,固定柱b21、筒状部c211和筒状连接部c221的“环环相扣”式的连接方式可靠性高,并且不额外占用保护壳体c2的外部空间。
另外,在所述保护壳体c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硅胶安装口c212,在各个导热硅胶安装口c212内均设置有导热硅胶片c23,各个导热硅胶片c23的两侧分别与模组固定顶板b2和集成电路板c1接触,导热硅胶片c23能够将集成电路板c1的热量有效导出至模组固定顶板b2上,防止集成电路板c1过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包括并排连接的电芯单元(a),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a)包括导热铝板(a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电芯支架(a1),所述导热铝板(a2)的其中两侧外缘分别与对应电芯支架(a1)固定连接,另外两侧外缘分别弯折形成搭接部(a21),在所述导热铝板(a2)的两侧壁上各安装有一块电芯(a3),所述电芯(a3)相对的两侧外缘上均具有极眼(a33);
相邻所述电芯支架(a1)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导热铝板(a2)的两个搭接部(a21)分别搭接在相邻导热铝板(a2)的对应搭接部(a21)上,所述电芯(a3)的一个极眼(a33)与一侧相邻电芯(a3)的对应极眼(a33)搭接,另一个极眼(a33)与另一侧相邻电芯(a3)的对应极眼(a33)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芯模组固定组件(b),该电芯模组固定组件(b)包括模组固定底座(b1)和模组固定顶板(b2),该模组固定底座(b1)和模组固定顶板(b2)合围形成一个将各个电芯单元(a)限定在其内部的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固定底座(b1)包括一个矩形的底板部(b11)、两个长侧板部(b12)和两个短侧板部(b13),两个所述长侧板部(b12)和两个短侧板部(b13)各自两两相对设置,且分别自底板部(b11)的外缘向上延伸,所述长侧板部(b12)的高度高于短侧板部(b13)的高度,该长侧板部(b12)的上缘向内弯折后再向上弯折形成限位连接部(b121);
所述模组固定顶板(b2)与两个长侧板部(b12)对应的两侧外缘向上弯折形成安装连接部(b21),该安装连接部(b21)与对应的限位连接部(b121)固定连接,该模组固定顶板(b2)与两个短侧板部(b13)对应的两侧外缘向下弯折形成电芯限定部(b22);
各个所述电芯单元(a)并排固定在两个长侧板部(b12)之间,且上下两端分别与模组固定顶板(b2)和底板部(b11)抵接,各个所述电芯支架(a1)外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对应的电芯限定部(b22)和短侧板部(b13)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组固定顶板(b2)上设置有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c),该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模块(c)包括具有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功能的集成电路板(c1)和用于安装集成电路板(c1)的保护壳体(c2),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板(c1)通过采集线(d)与各个电芯单元(a)电连接,所述保护壳体(c2)固定在模组固定顶板(b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组固定顶板(b2)上固定有四个两两相对设置的固定柱(b23),各个固定柱(b23)均自模组固定顶板(b2)向上延伸;
所述保护壳体(c2)包括壳体底座(c21)和盖合在该壳体底座(c21)上的壳体盖子(c22),其中,所述壳体底座(c21)的上表面具有四个与对应固定柱(b23)相适应的筒状部(c211),各个固定柱(b23)分别穿过对应的筒状部(c211),各个筒状部(c211)均自壳体底座(c21)向上延伸,所述壳体盖子(c22)的下表面具有四个与对应筒状部(c211)相适应的筒状连接部(c221),各个所述固定柱(b23)与对应的筒状部(c211)均嵌入对应的筒状连接部(c221)中,并通过螺钉与壳体盖子(c2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壳体(c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硅胶安装口(c212),在各个导热硅胶安装口(c212)内均设置有导热硅胶片(c23),各个导热硅胶片(c23)的两侧分别与模组固定顶板(b2)和集成电路板(c1)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支架(a1)包括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所述正极部分(a11)的中部弯折后形成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一功能部(a112),所述负极部分(a12)的中部弯折后形成第二连接部(a121)和第二功能部(a122),所述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二连接部(a121)的一侧面结合,所述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相邻的一侧外缘贴合,使正极部分(a11)和负极部分(a12)的截面共同构成“T”字形结构,所述导热铝板(a2)的两侧外缘分别位于对应电芯支架(a1)的第一连接部(a111)和第二连接部(a1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功能部(a112)上的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一以及位于第二功能部(a122)的主动卡合结构二和从动卡合结构二,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二以及从动卡合结构一和主动卡合结构二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结合面的两侧;
所述主动卡合结构一和主动卡合结构二均包括卡接头部(a151)和连接凸起(a152),所述卡接头部(a151)和连接凸起(a152)均自第一功能部(a112)或第二功能部(a122)的外缘向外延伸,所述从动卡合结构一和从动卡合结构二均包括与卡接头部(a151)相适应的卡口部(a153)和与连接凸起(a152)相适应的连接槽(a154),所述卡口部(a153)和连接槽(a154)均自第一功能部(a112)或第二功能部(a122)的外缘向内延伸;
各个所述电芯支架(a1)的卡接头部(a151)和连接凸起(a152)分别嵌入相邻电芯支架(a1)的对应卡口部(a153)和对应连接槽(a154)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支架(a1)上具有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和汇流片安装结构(a13),其中,所述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和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分别位于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相互远离的一侧外缘上,并对称分布在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结合面的两侧,所述电芯支架(a1)的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和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分别与两侧相邻电芯支架(a1)的对应汇流片安装缺口二(a123)和对应汇流片安装缺口一(a113)合围形成一个安装口;
所述汇流片安装结构(a13)包括两个定位凸起(a31)和四个定位卡子(a32),两个所述定位卡子(a32)位于第一功能部(a112)上,另外两个定位卡子(a32)位于第二功能部(a122)上,四个所述定位卡子(a32)的连线为矩形,两个所述定位凸起(a31)沿第一功能部(a112)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四个定位卡子(a32)之间;
所述电芯支架(a1)的安装口上均安装有汇流片安装支架(a4),位于导热铝板(a2)同一侧的汇流片安装支架(a4)上均安装有汇流片(a5),位于该导热铝板(a2)另一侧的汇流片安装结构(a13)上均安装有汇流片(a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支架(a1)上具有两个采集线固定结构(a14),该采集线固定结构(a14)包括走线槽(a141)和与走线槽(a141)相适应的采集线卡座(a142),所述走线槽(a141)由第一功能部(a112)和第二功能部(a122)相邻的边角处凹陷形成,并自相邻的两个定位卡子(a32)之间沿第一功能部(a112)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采集线卡座(a142)包括相对设置在对应走线槽(a141)两侧的卡爪部(a4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77135.2A CN108075057B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77135.2A CN108075057B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75057A true CN108075057A (zh) | 2018-05-25 |
CN108075057B CN108075057B (zh) | 2023-05-16 |
Family
ID=6215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77135.2A Active CN108075057B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7505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4594A (zh) * | 2012-06-06 | 2013-12-25 | 支红俊 |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 |
CN204741610U (zh) * | 2015-07-19 | 2015-11-04 | 柴马根 | 一种防电磁干扰电路板 |
CN106159381A (zh) * | 2016-08-11 | 2016-11-23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 |
CN106253399A (zh) * | 2016-08-24 | 2016-12-21 | 天津市天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源 |
CN106356587A (zh) * | 2016-11-25 | 2017-01-25 |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 |
CN205987638U (zh) * | 2016-07-29 | 2017-0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及终端 |
-
2017
- 2017-12-06 CN CN201711277135.2A patent/CN1080750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4594A (zh) * | 2012-06-06 | 2013-12-25 | 支红俊 |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 |
CN204741610U (zh) * | 2015-07-19 | 2015-11-04 | 柴马根 | 一种防电磁干扰电路板 |
CN205987638U (zh) * | 2016-07-29 | 2017-0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及终端 |
CN106159381A (zh) * | 2016-08-11 | 2016-11-23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 |
CN106253399A (zh) * | 2016-08-24 | 2016-12-21 | 天津市天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源 |
CN106356587A (zh) * | 2016-11-25 | 2017-01-25 |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75057B (zh) | 2023-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31542B (zh) | 电动车的电池充电装置 | |
CN106531953A (zh) | 铅酸蓄电池及电池组 | |
CN207183457U (zh) | 电池模组 | |
CN110048049A (zh) | 一种动力电动池组及其生产加工工艺 | |
CN105429480B (zh) | 逆变器组件 | |
CN207664110U (zh) | 适用于电动汽车快换电池包的电芯单元 | |
CN109742304A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 |
CN207664102U (zh) | 快换电池包的电芯成组结构 | |
CN108075057A (zh) | 电动车用电芯成组结构 | |
CN108155312A (zh) | 快换电池包总成 | |
CN107978711A (zh) | 电动汽车电池包的电芯单元 | |
CN208014748U (zh) | 叠装汽车电池 | |
CN202434452U (zh)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保险丝管座 | |
CN210325960U (zh) | 一种模组极耳支架结构、电池模组和车辆 | |
CN207664109U (zh) | 新能源汽车快换电池包 | |
CN108183184B (zh) | 电芯模组安装固定结构 | |
CN109193019B (zh) | 一种电池软包模组结构 | |
CN110171321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共享换电包的锁止机构 | |
CN104332571B (zh) | 车用蓄电池的固定架 | |
CN105882374A (zh) | 车辆 | |
CN108172702A (zh) | 新能源汽车插接叠装电池 | |
CN213026396U (zh) | 隔板及电池组 | |
CN207664104U (zh) | 新能源汽车电芯模组安装固定结构 | |
CN208691196U (zh) | 一种横向分体式接线盒 | |
CN207381655U (zh) | 一种移动终端配件及其电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