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0327B - 书写感改进膜 - Google Patents

书写感改进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0327B
CN108070327B CN201711114818.6A CN201711114818A CN108070327B CN 108070327 B CN108070327 B CN 108070327B CN 201711114818 A CN201711114818 A CN 201711114818A CN 108070327 B CN108070327 B CN 108070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ting feeling
film
writing
improv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48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0327A (zh
Inventor
佐佐木辽
星野弘气
仓本达己
大类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70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0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0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0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课题]提供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书写感改进膜。[解决手段]包含基材膜、和书写感改进层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以点触笔的轴心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点触笔的笔尖与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接触,同时,使点触笔沿着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对此时得到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的频率(Hz)‑振幅(‑)图,在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为0.8~3的范围内的值。

Description

书写感改进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改进使用点触笔的书写感而施用于触控面板的表面上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
特别地,涉及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的书写感改进膜。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利用兼作显示装置和输入手段的触控面板。
特别地,近年来,利用点触笔作为输入手段的笔输入型触控面板开始普及,在智能手机、电子纸、平板型PC、数位板、游戏设备等中的利用急速扩大。
然而,通常而言,触控面板的显示模块为硬质,因此通过点触笔得到的书写感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显著不同,难以称为良好。
因此,为了改进使用点触笔的书写感,研究了用于在触控面板的表面上施用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即,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防眩性硬涂层膜,其特征在于,在塑料膜上涂布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并照射紫外线而得到,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有机和/或无机填料,其中,不含流平剂、且使用选自甲苯、乙酸丁酯、1-丁醇中的至少1种作为稀释溶剂而得到。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保护膜,其为层叠在设置于显示器的显示面上的触控输入装置的触控面上的厚度为0.1~2mm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成为新的触控面的保护膜的表面层由实质上透明且具有自修复性和耐擦伤性的软质合成树脂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6804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18062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防眩性硬涂层膜等尽管在耐擦伤性、产生损伤时的自修复性方面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发现的问题在于,在书写时与点触笔之间产生的振动(以下有时也称为“书写振动”)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振动显著不同,因此书写感不充分。
因此,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发现,在设计书写感改进膜时,在频率区域中观察书写振动的情况下,通过将规定的频率范围中的振幅设为规定的范围内的值,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的书写感改进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书写感改进膜从而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书写感改进膜为包含基材膜、和书写感改进层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
以点触笔的轴心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点触笔的笔尖与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接触,
同时,使点触笔沿着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对此时得到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频率(Hz)-振幅(-)图,在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
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为0.8~3的范围内的值。
即,只要为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在频率区域中观察书写振动时,由于将规定的频率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笔尖阻力”是指在上述条件下使点触笔移动时对笔尖施加的阻力。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书写感改进膜,其为包含基材膜、和书写感改进层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
以点触笔的轴心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点触笔的笔尖与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接触,
同时,使点触笔沿着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对此时得到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频率(Hz)-振幅(-)图,在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
在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具有至少1个振幅为1.5以上的峰,并且
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为10以下的值。
即,只要为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在频率区域中观察书写振动时,由于在规定的频率的范围中具有规定的振幅峰,并且将规定的频率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控制为规定以下的值,因此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时,优选的是,频率(Hz)-振幅(-)图中,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为2~10的范围内的值。
通过这样进行构成,能够更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时,优选的是,频率(Hz)-振幅(-)图中,在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不具有振幅为5以上的峰。
通过这样进行构成,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时,优选的是,使点触笔的笔尖相对于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滑动时的笔尖滑动系数为0.05~0.5的范围内的值。
通过这样进行构成,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笔尖滑动系数”是指笔尖滑动阻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除以载重(3.92N)而得到的值。
此外,本发明中“笔尖滑动阻力”是指在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中笔尖开始运动时的笔尖阻力(以下有时称为“笔尖启动阻力”)的影响消除、且笔尖进入稳定滑动状态时的笔尖阻力。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时,优选的是,书写感改进层中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0.05~0.5μm的范围内的值。
通过这样进行构成,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时,优选的是,雾度值为1~40%的范围内的值。
通过这样进行构成,能够稳定地兼顾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和在实用上被认为必要的目视辨认性。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时,优选的是,书写感改进层的厚度为0.1~50μm的范围内的值。
通过这样进行构成,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时,优选的是,在与放置书写感改进层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上具备粘合剂层。
通过这样进行构成,能够容易地施用于触控面板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图1(a)~(b)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的构成而提供的图。
图2:图2是为了说明笔尖阻力的测定方法而提供的图。
图3:图3(a)~(b)是为了示出实施例2的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和频率(Hz)-振幅(-)图而提供的图。
图4:图4是为了说明施用了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而提供的图。
图5:图5(a)~(b)是为了示出比较例1的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和频率(Hz)-振幅(-)图而提供的图。
图6:图6(a)~(b)是为了示出比较例5的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和频率(Hz)-振幅(-)图而提供的图。
图7:图7(a)~(b)是为了示出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和频率(Hz)-振幅(-)图而提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a)所示那样,为书写感改进膜1,其为包含基材膜20、和书写感改进层10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1,其特征在于,
如图2所示那样,以点触笔50的轴心与书写感改进膜1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52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点触笔50的笔尖52与书写感改进层10的表面接触,
同时,使点触笔50沿着与书写感改进膜1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D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对此时得到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作为一个例子,图3(a)中示出实施例2的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频率(Hz)-振幅(-)图(作为一个例子,图3(b)中示出实施例2的书写感改进膜中的频率(Hz)-振幅(-)图),在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
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为0.8~3的范围内的值。
以下,参照适合的附图来具体说明。
1.书写感特性
(1)笔尖滑动阻力
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中,如图2所示那样,优选的是,以点触笔50的轴心与书写感改进膜1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400gf)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52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点触笔50的笔尖52与书写感改进膜1中的书写感改进层10的表面接触,同时,使点触笔50沿着与书写感改进膜1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D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此时的笔尖滑动阻力的平均值为500~1000mN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笔尖滑动阻力的平均值为低于500mN的值,则笔尖容易变得过滑,笔尖的可控性容易降低,有时难以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笔尖滑动阻力的平均值为大于1000mN的值,则笔尖容易过度牵扯,反而会导致笔尖的可控性容易降低,有时难以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因此,笔尖滑动阻力的平均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520mN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560mN以上的值。
此外,笔尖滑动阻力的平均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800mN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700mN以下的值。
在此,针对笔尖阻力的测定方法,举出一个例子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即,首先,如图2所示那样,将作为测定对象的书写感改进膜1以书写感改进层10为上侧的方式固定在玻璃板40的上表面上。
接着,将测定专用推车70以跨书写感改进膜1的方式进行配置后,对设置在测定专用推车70上的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贯通孔72可移动地插入点触笔50。
接着,对点触笔50固定砝码60,使笔尖52以达到载重3.92N的压力条件的方式与书写感改进层10的表面接触。
接着,使用例如岛津制作所(株)制AUTOGRAPH AG-IS 500N等检测器100,将固定在测定专用推车70上的牵拉绳90借助滑轮80而沿着与膜表面平行的方向D以1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牵拉,同时测定笔尖阻力。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笔尖阻力”是指在上述条件下使点触笔移动时对笔尖施加的阻力。
此外,通过将压力条件设定为载重3.92N这一高于通常的书写中的压力条件,笔尖52对书写感改进层10的挤压力变强,因此能够以更好的灵敏度对书写感改进层10的凹凸形状进行反应,进而还能够检测书写感改进层10的凹凸形状的微小差异。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笔尖滑动阻力”是指在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中笔尖开始运动时的笔尖启动阻力的影响消除、且笔尖进入稳定滑动状态时的笔尖阻力。
因此,例如在图3(a)所示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的情况中,由于笔尖启动阻力的影响小至能够无视的程度,因此移动距离为30mm以上的范围中的笔尖阻力成为笔尖滑动阻力。
此外,笔尖滑动阻力的平均值是指:在笔尖滑动阻力已稳定的规定的移动距离区间中,采用该区间中存在的所有笔尖滑动阻力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总和,并除以其个数而得到的值。
此外,确定笔尖滑动阻力时的移动距离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因笔尖的摩擦热等而导致的值的变动,通常优选为从笔尖启动阻力的影响消除的点起50mm的位置。
此外,笔尖滑动阻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优选为10~300mN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差的值为低于10mN的值,则书写振动变得过小,有时难以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差的值为大于300mN的值,则书写振动变得过大,有时反而难以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因此,笔尖滑动阻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下限值更优选为75mN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95mN以上的值、特别优选为120mN以上的值。
此外,笔尖滑动阻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上限值更优选为200mN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50mN以下的值。
(2)笔尖滑动系数
此外,使点触笔的笔尖相对于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滑动时的笔尖滑动系数优选为0.05~0.5的范围内的值。
在此,本发明中“笔尖滑动系数”是指笔尖滑动阻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除以载重(3.92N)而得到的值。
通过使笔尖滑动系数为0.05以上的值,能够减轻书写感改进层的笔尖的滑移感,同时还能够使划拉声、振动容易产生。
因此,笔尖滑动系数的下限值更优选为0.17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19以上的值。
此外,通过使笔尖滑动系数为0.5以下的值,能够容易地减轻书写感改进层的笔尖牵扯感,同时还能够容易地抑制划拉声、振动变得过大。
因此,笔尖滑动系数的上限值更优选为0.3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下的值。
(3)频率区域的特性
(3)-1 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
此外,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图3(a)所示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使用例如Excel(注册商标)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的图3(b)所示那样的频率(Hz)-振幅(-)图中,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为0.8~3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本发明的发明人等经验性地发现,将书写振动当作具有各种频率的多个振动的重合时,特别地作为“书写感”而被人体识别到的特征性振动为频率为1~2Hz的范围的振动。
因此,通过使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接近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因此,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1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1以上的值。
此外,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2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6以下的值。
应予说明,振幅的平均值是指:在对象频率区间中,采用该区间中存在的所有振幅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总和,并除以其个数而得到的值。
此外,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优选为2~10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最大值为低于2的值,则为远小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该最大值的值,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最大值为大于10的值,则为远大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该最大值的值,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因此,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2.5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2.7以上的值、特别优选为2.8以上的值。
此外,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9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8以下的值。
(3)-2 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
此外,优选在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不具有振幅为5以上的峰。
其理由在于,如果在所述频率范围中具有振幅为5以上的峰,则变得容易产生笔尖牵扯感、或者感受到与书写感那样的纤细的振动显著不同的大的振动。
此外,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优选为0.01~1.5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平均值为低于0.01的值,则为远小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该平均值的值,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此外,有时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平均值为大于1.5的值,则为远大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该平均值的值,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此外,有时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因此,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0.1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上的值、特别优选为0.3以上的值。
此外,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1.2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下的值、特别优选为0.6以下的值。
此外,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优选为0.1~5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最大值为低于0.1的值,则为远小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该最大值的值,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此外,有时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最大值为大于5的值,则为远大于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该最大值的值,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此外,有时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因此,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0.6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的值、特别优选为1以上的值。
此外,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4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的值、特别优选为2.4以下的值。
2.书写感改进层
(1)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中的书写感改进层优选由至少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和填料的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
以下,针对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包含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1)-1 (A)成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
作为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包含的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以往公知的物质中进行选择,可以举出能量射线固化性单体、低聚物、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更具体而言,优选使用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系预聚物,从使所得书写感改进层的耐擦伤性更优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此外,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优选为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从使耐擦伤性更优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3官能以上、特别优选为5官能以上。另一方面,从抑制书写感改进膜的卷曲的观点出发,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优选为20官能以下、更优选为12官能以下、特别优选为9官能以下。
此外,从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的观点出发,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优选分子量为1000以下。
此外,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应予说明,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此外,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预聚物,可以举出例如聚酯丙烯酸酯系、环氧丙烯酸酯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多元醇丙烯酸酯系等。
在此,作为聚酯丙烯酸酯系预聚物,可以通过例如下述方式得到:将通过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合而得到的在两个末端具有羟基的聚酯低聚物的羟基用(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或者将对多元羧酸加成环氧烷烃而得到的低聚物的末端的羟基用(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从而得到。
此外,环氧丙烯酸酯系预聚物可以通过例如使较低分子量的双酚型环氧树脂、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的氧杂环丙烷环与(甲基)丙烯酸反应并酯化而得到。
此外,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预聚物可以通过例如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得到。
进一步,多元醇丙烯酸酯系预聚物可以通过将聚醚多元醇的羟基用(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而得到。
应予说明,这些预聚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此外,可以与上述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组合使用。
(1)-2 (B)成分:填料
(i)种类
作为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包含的作为(B)成分的填料的种类,可以为无机颗粒,也可以为有机颗粒,从提高所得书写感改进层的硬度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无机颗粒。
作为所述无机颗粒,可以举出例如由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形成的颗粒。
此外,作为有机颗粒,可以举出例如硅酮系微颗粒、三聚氰胺系树脂微颗粒、丙烯酸系树脂微颗粒(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微颗粒(以下有时也称为“PMMA系微颗粒”)等)、丙烯酸类-苯乙烯系共聚物微颗粒、聚碳酸酯系微颗粒、聚乙烯系微颗粒、聚苯乙烯系微颗粒、苯并胍胺系树脂微颗粒等。
应予说明,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ii)形状
此外,填料的形状优选为非规则形状。
其理由在于,使用非规则形状的填料时,与使用例如球状等规则形状的填料的情况相比,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容易,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非规则形状”是指并非球状、椭圆形状那样的规则的形状,而是具有不规则的多个角部或面的形状。
(iii)算数平均粒径
此外,填料的算数平均粒径优选为0.5~3μm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算数平均粒径为低于0.5μm的值,有时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算数平均粒径为大于3μm的值,则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不仅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有时还容易产生眩光。
因此,填料的算数平均粒径的下限值更优选为0.8μm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的值。
此外,填料的算数平均粒径的上限值更优选为2.5μm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下的值。
(iv)Cv值
此外,填料的Cv值优选为5~200%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Cv值为低于5%的值,则在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不具有振幅为1.5以上的峰,有时容易产生笔尖滑移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Cv值为大于200%的值,则对书写感未作出贡献的颗粒增加,颗粒需要量变多,有时容易产生眩光。
因此,填料的Cv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30%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的值。
此外,填料的Cv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100%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的值。
(v)配合量
此外,填料的配合量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5~3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配合量为低于5重量份的值,则难以在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上充分形成微细的凹凸,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配合量为大于30重量份的值,则雾度值变得过大,有时显示器的显示图像的目视辨认性过度降低。
因此,填料的配合量的下限值更优选为8重量份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的值。
此外,填料的配合量的上限值更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的值。
(1)-3 (C)成分:流平剂
此外,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包含流平剂作为(C)成分。
其理由在于,通过包含流平剂,能够有效地抑制在所得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上产生条状的缺陷、不均匀等,能够将厚度控制为均匀。
此外,作为流平剂的种类,可以举出例如硅酮系流平剂、氟系流平剂、丙烯酸系流平剂、乙烯基系流平剂等,其中,从流平性、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硅酮系流平剂和氟系流平剂。
应予说明,流平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此外,作为硅酮系流平剂,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特别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此外,作为氟系流平剂,优选为在主链或侧链上具有全氟烷基或氟代烯基的化合物,作为市售品,可以举出BYK Japan KK(株)制的BYK-340、NEOS(株)制的FTERGENT 650A、DIC(株)制的MEGAFACE RS-75、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制的V-8FM等。
此外,作为流平剂的配合量,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优选为0.001~1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0.005~5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01~3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
(1)-4 (D)成分:光聚合引发剂
此外,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作为(D)成分。
作为所述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可以举出例如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正丁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苯乙酮、二甲基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等。
应予说明,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此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配合量,相对于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优选为0.2~1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
(1)-5 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此外,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在适当的溶剂中添加上述(A)~(D)成分等并溶解或分散从而制备。
此时,作为除(A)~(D)成分以外的成分,可以添加例如防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系偶联剂、光稳定剂、消泡剂等。
此外,作为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举出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辛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基醚(乙基溶纤剂)、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丁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基醚等醚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族烃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等。
(2)厚度
此外,书写感改进层的厚度优选为0.1~50μm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厚度为低于0.1μm的值,则有时难以确保充分的书写感特性。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厚度为大于50μm的值,则有时书写感改进膜中容易发生卷曲。
因此,书写感改进层的厚度的下限值更优选为1μm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上的值。
此外,书写感改进层的厚度的上限值更优选为20μm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的值。
3.基材膜
作为基材膜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烯烃膜;赛璐玢、二乙酰基纤维素膜、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乙酰基纤维素丁酸酯膜、聚氯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砜膜、聚醚醚酮膜、聚醚砜膜、聚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聚酰胺膜、丙烯酸树脂膜、聚氨基甲酸酯树脂膜、降冰片烯系聚合物膜、环状烯烃系聚合物膜、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膜、乙烯基脂环式烃聚合物膜等塑料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
其中,从机械强度等方面出发,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碳酸酯膜、降冰片烯系聚合物膜等。
此外,基材膜中,为了提高与在其表面上设置的层的密合性,优选对单面或两面通过底漆处理、氧化法、凹凸化法等来实施表面处理。
此外,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15~300μm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30~200μm的范围内的值。
4.粘合剂层
此外,如图1(b)所示那样,优选的是,在基材膜20中的与放置书写感改进层10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上具备粘合剂层30。
作为构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
5.其他特性
(1)算数平均粗糙度Ra
此外,书写感改进膜的书写感改进层中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5~0.5μm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通过使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所述范围内的值,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即,如果所述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低于0.05μm的值,则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变得过小,有时难以得到充分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大于0.5μm的值,则有时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会大于10。其结果是,难以将书写振动控制为规定的范围,有时难以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或者难以控制眩光的产生。
因此,书写感改进膜的书写感改进层中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值更优选为0.15μm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22μm以上的值。
此外,书写感改进膜的书写感改进层中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值更优选为0.4μm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0.3μm以下的值。
(2)雾度值
此外,书写感改进膜的雾度值优选为1~40%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通过使雾度值为所述范围内的值,能够稳定地兼顾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那样的书写感、和在实用上被认为必要的目视辨认性。
即,如果所述雾度值为低于1%的值,则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控制变得困难,有时难以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雾度值为大于40%的值,则有时显示器的显示图像的目视辨认性过度降低。
因此,书写感改进膜的雾度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8%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的值、特别优选为20%以上的值。
此外,书写感改进膜的雾度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35%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的值。
6.书写感改进膜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的制造方法,首先,在基材膜的表面上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棒涂法、刀涂法、辊涂法、刮刀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等来涂布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从而形成涂膜。
接着,将涂膜干燥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从而使涂膜固化,通过将涂膜制成书写感改进层,从而得到书写感改进膜。
此外,作为涂膜的固化,优选对涂膜照射紫外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
紫外线照射可以通过高压水银灯、Fusion H灯、氙灯等来进行,其照射量优选照度为50~1000mW/cm2、光量为50~1000mJ/cm2左右。
另一方面,电子射线照射可以通过电子射线加速器等来进行,其照射量优选为10~1000krad左右。
[第2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如图1(a)所示那样,为书写感改进膜1,其为包含基材膜20、和书写感改进层10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1,其特征在于,
如图2所示那样,以点触笔50的轴心与书写感改进膜1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52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点触笔50的笔尖52与书写感改进层10的表面接触,
同时,使点触笔50沿着与书写感改进膜1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D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对此时得到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频率(Hz)-振幅(-)图,在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
在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具有至少1个振幅为1.5以上的峰,并且
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为10以下的值。
第2实施方式是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观点来规定频率(Hz)-振幅(-)图中的特征的方式。
更具体而言,是通过使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为1.5以上的峰数、和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接近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的发明。
因此,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为1.5以上的峰数的下限值更优选为2个以上的值、进一步优选为4个以上的值。
此外,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为1.5以上的峰数的上限值更优选为9个以下的值、进一步优选为8个以下的值。
此外,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的上限值更优选为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下。
此外,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的下限值更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的值、特别优选为2.8以上的值。
此外,通过将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感改进膜施用于触控面板的表面,可以构成例如图4所示那样的书写感特性优异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即,图4为示出施用了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1'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25的一个例子的截面详细图,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25具有以下所示的结构。
应予说明,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25中,书写感改进层10形成最上表面。
由背光单元14、偏光板13、粘合剂层30c与液晶显示元件(LCD)12构成的LCD模块21以液晶显示元件12与其接触的方式贴合于凹凸追随性层叠构件11的下表面。
另一方面,由带有透明导电膜9的位相差膜2构成的下部基板18以位相差膜2与其接触的方式贴合于凹凸追随性层叠构件11的上表面。
进一步,由带有透明导电膜6的位相差膜5构成的上部基板17以透明导电膜6与其接触的方式层叠于间隔件7上以形成空隙8。
并且,由带有粘合剂层30b的偏光板4构成的构件16借助粘合剂层30b贴合于位相差膜5上。
应予说明,下部基板18、空隙8形成用间隔件7、上部基板17、与构件16经一体化而得到的产物为触控面板模块22。
进一步,在下表面上具有粘合剂层30a的带有粘合剂层的书写感改进膜1'借助粘合剂层30a贴合于触控面板模块22中的偏光板4上。书写感改进膜1'在基材膜20的上表面上具有书写感改进层10,并且在下表面上具有粘合剂层30a。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因这些记载而受到限制。
[实施例1]
1.书写感改进膜的制造
(1)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准备步骤
如下所示,将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B)成分的填料、作为(C)成分的流平剂、和作为(D)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进行混合,并且用丙二醇单甲基醚与异丁醇的混合溶剂进行稀释,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0重量%的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
应予说明,下述和表1中的配合量示出换算为纯成分的值。
(A)成分: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100重量份
(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NK Ester A-DPH)
(B)成分:二氧化硅颗粒 9.5重量份
(将平均粒径为7μm的二氧化硅颗粒用球磨机粉碎而制成,算数平均粒径:1.5μm,Cv值:88%,形状:非规则形状)
(C)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0.1重量份
(Toray Dow Corning(株)制,SH28)
(D)成分: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3重量份
(BASF(株)制,Irugacure 184)。
此外,(B)成分的Cv值是指下述式(1)所示的粒径分布的变动系数。
Cv值(%)=(标准偏差粒径/算数平均粒径)×100 (1)。
此外,(B)成分的算数平均粒径和Cv值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堀场制作所(株)制,LA-920)来测定。
此时,作为分散溶剂,使用丙二醇单甲基醚。
(2)涂布步骤
接着,将所得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作为基材膜的带有易粘接层的PET膜(东丽(株)制,LUMIRROR U48,厚度:125μm)的易粘接层上,形成涂布层。
(3)干燥步骤
接着,将所得涂布层使用热风干燥装置在70℃、1分钟的条件下干燥。
(4)固化步骤
接着,对经干燥的涂布层,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GS-YUASA(株)制,光源:高压水银灯),在下述条件下照射紫外线,将涂布层固化从而制成厚度为5μm的书写感改进层,得到最终的书写感改进膜。
灯输出:1.4kW
传送机速度:1.2m/分钟
照度:100mW/cm2
光量:240mJ/cm2
2.评价
(1)笔尖阻力的测定
进行所得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笔尖阻力的测定。
即,如图2所示那样进行,以点触笔的轴心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点触笔(WACOM(株)制,ACK-2003)的笔尖与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接触,同时,使点触笔沿着与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
并且,使用检测器(岛津制作所(株)制,AUTOGRAPH AG-IS 500N),测定与移动距离(mm)相对应的笔尖阻力(mN),得到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
此外,由所得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求出笔尖滑动阻力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并且算出笔尖滑动系数(-)。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应予说明,求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时的移动距离的范围为从笔尖启动阻力的影响消除的点起50mm为止的范围。即,使用移动距离为30~80mm的范围来进行上述各种分析。
(2)傅里叶变换
接着,对所得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使用Excel(注册商标)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Hz)-振幅(-)图。
此外,由所得频率(Hz)-振幅(-)图,求出频率为1~2Hz和2~5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最大值、以及振幅为规定以上的峰数。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3)算数平均粗糙度Ra的测定
测定所得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算数表面粗糙度Ra。
即,使用接触型粗糙度计(MITSUTOYO(株)制,SV3000S4),按照JIS B 0601-1994测定所得书写感改进膜的书写感改进层中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μm)。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4)雾度值的测定
测定所得书写感改进膜中的雾度值。
即,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制,NDH2000),按照JIS K 7136-2000测定所得书写感改进膜的雾度值(%)。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5)书写感的评价
(5)-1 笔尖滑移感
评价所得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笔尖滑移感。
即,将所得书写感改进膜以书写感改进层朝上的方式固定于玻璃板上,制成样品。
接着,使专门小组成员对样品用点触笔(WACOM(株)制,ACK-2003)来进行模拟性的规定的书写作业,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评价笔尖滑移感的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笔尖无滑移
○:笔尖略微滑移
×:笔尖过度滑移。
(5)-2 笔尖牵扯感
同样地,按照下述基准,评价笔尖牵扯感。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未感到笔尖的牵扯感
○:笔尖的牵扯感略微残留
×:笔尖过度牵扯。
(5)-3 划拉声
同样地,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划拉声。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能充分听到沙沙声
○:能听到沙沙声,但略小
△:仅能听到微小的沙沙声
×:无法听到沙沙声。
(5)-4 振动
同样地,按照下述基准,评价振动。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对手传递适度的振动
○:对手传递的振动不足
×:对手传递的振动过小或过大。
(6)眩光的评价
评价所得书写感改进膜中的眩光的产生。
即,首先,准备以达到200ppi(像素/英寸)的方式设有透光部的格子状图案。
所述格子状图案通过下述方式制作:在玻璃板上设置金属蒸镀层后,对金属蒸镀层进行抗蚀剂处理,蚀刻,进一步除去抗蚀剂,从而制作。
接着,将准备好的格子状图案载置于背光(KING(株)制,Lightbox 5000)上。
接着,将所得书写感改进膜以书写感改进层朝上的方式载置于格子状图案上,确认产生眩光的部位。
接着,使书写感改进膜在格子状图案上沿着与膜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预先确认的产生眩光的部位与书写感改进膜一起移动时,判断为该眩光的产生由书写感改进膜引起,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未确认到眩光
○:仅略微确认到眩光
×:显著确认到眩光。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将作为(B)成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配合量改变为10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此外,图3(a)中示出所得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图3(b)中示出所得频率(Hz)-振幅(-)图。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将作为(B)成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配合量改变为12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对于作为(B)成分的树脂颗粒,使用PMMA颗粒(算数平均粒径:3.0μm,Cv值:32%,形状:球状)7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比较例1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对于作为(B)成分的二氧化硅颗粒,使用FUJI SILYSIACHEMICAL LTD. 制的Sylophobic 702(算数平均粒径:4.1μm,Cv值:48%,形状:非规则形状)8.9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此外,图5(a)中示出所得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图,图5(b)中示出所得频率(Hz)-振幅(-)图。
[比较例2]
比较例2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对于作为(B)成分的树脂颗粒,使用PMMA颗粒(算数平均粒径:1.5μm,Cv值:26%,形状:球状)1.5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比较例3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将作为(B)成分的树脂颗粒的配合量改变为3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比较例2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比较例4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将作为(B)成分的树脂颗粒的配合量改变为8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比较例2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比较例5中,制备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时,将作为(B)成分的树脂颗粒的配合量改变为10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比较例2相同的方式制造书写感改进膜并进行评价。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此外,图6(a)中示出所得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图6(b)中示出所得频率(Hz)-振幅(-)图。
[参考例1]
参考例1中,代替书写感改进膜而使用纸(KOKUYU S&T(株)制,Campus Note A-Lined NO-201A),代替点触笔而使用铅笔(三菱铅笔(株)制,UNI,硬度:HB),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算数平均粗糙度Ra、雾度值、眩光的评价除外)。将所得结果示于表1。此外,图7(a)中示出所得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图7(b)中示出所得频率(Hz)-振幅(-)图。
[表1]
Figure 460866DEST_PATH_IMAGE001
工业实用性
如上文详细描述地,根据本发明,在设计书写感改进膜时,在频率区域中观察书写振动的情况下,通过将规定的频率范围中的振幅设为规定的范围内的值,能够有效地重现在纸上用铅笔书写时的书写感。
因此,本发明的书写感改进膜可以期待显著有助于改进对触控面板使用点触笔进行输入时的书写感。
附图标记说明
1:书写感改进膜、2:位相差膜、4:偏光板、5:位相差膜、6:透明导电膜、7:间隔件、8:空隙、9:透明导电膜、10:书写感改进层、11:凹凸追随性层叠构件、12:液晶显示元件(LCD)、13:偏光板、14:背光单元、16:构件、17:上部基板、18:下部基板、20:基材膜、22:触控面板模块、25: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30:粘合剂层、40:玻璃板、50:点触笔、52:笔尖、60:砝码、70:测定专用推车、72:贯通孔、80:滑轮、90:牵拉绳、100:检测器。

Claims (7)

1.书写感改进膜,其为包含基材膜、和书写感改进层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由含有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B)成分的填料、作为(C)成分的流平剂和作为(D)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
同时作为(B)成分的填料含有非规则形状二氧化硅颗粒,所述填料的算数平均粒径为0.5~3μm的范围内的值,
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的厚度为0.1~50μm的范围内的值,
以点触笔的轴心与所述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所述点触笔的笔尖与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接触,同时,使所述点触笔沿着与所述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对此时得到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频率(Hz)-振幅(-)图,在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
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平均值为1~3的范围内的值,
雾度值为10~40%的范围内的值。
2.书写感改进膜,其为包含基材膜、和书写感改进层的触控面板用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由含有作为(A)成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B)成分的填料、作为(C)成分的流平剂和作为(D)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书写感改进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
同时作为(B)成分的填料含有非规则形状二氧化硅颗粒,所述填料的算数平均粒径为0.5~3μm的范围内的值,
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的厚度为0.1~50μm的范围内的值,
以点触笔的轴心与所述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垂直的方式,在载重3.92N的加压条件下使笔尖的直径为0.5mm的具备硬毡笔芯的所述点触笔的笔尖与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接触,同时,使所述点触笔沿着与所述书写感改进膜的膜表面平行的任意一个方向以100mm/分钟的速度移动,对此时得到的移动距离(mm)-笔尖阻力(mN)图进行傅里叶变换而得到频率(Hz)-振幅(-)图,在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
在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具有至少1个振幅为1.5以上的峰,并且
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为10以下的值,
雾度值为10~40%的范围内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频率为1~2Hz的范围中的振幅的最大值为2~10的范围内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Hz)-振幅(-)图中,在频率为2~5Hz的范围中不具有振幅为5以上的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点触笔的笔尖相对于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的表面滑动时的笔尖滑动系数为0.05~0.5的范围内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感改进层中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0.05~0.5μm的范围内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书写感改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膜中的与放置所述书写感改进层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上具备粘合剂层。
CN201711114818.6A 2016-11-16 2017-11-13 书写感改进膜 Active CN108070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3215 2016-11-16
JP2016223215A JP6325637B1 (ja) 2016-11-16 2016-11-16 書き味向上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0327A CN108070327A (zh) 2018-05-25
CN108070327B true CN108070327B (zh) 2022-08-16

Family

ID=62143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4818.6A Active CN108070327B (zh) 2016-11-16 2017-11-13 书写感改进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25637B1 (zh)
KR (1) KR102318104B1 (zh)
CN (1) CN108070327B (zh)
TW (1) TWI7389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4498B2 (ja) * 2016-12-14 2022-01-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書き味向上フィルム
WO2020122172A1 (ja) * 2018-12-14 2020-06-1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書き味向上シート
WO2023162455A1 (ja) * 2022-02-28 2023-08-3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ペン入力装置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0628A (ja) 1992-12-11 1994-06-28 Asahi Glass Co Ltd タッチ入力装置用保護フィルム
JPH08249103A (ja) * 1995-03-09 1996-09-2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座標入力装置
JP2009151476A (ja) * 2007-12-19 2009-07-09 Nof Corp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ペン入力装置
US9005750B2 (en) * 2009-07-08 2015-04-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panel
JP2012126804A (ja) 2010-12-15 2012-07-05 Aica Kogyo Co Ltd 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WO2014016718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Tooth clean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JP5918701B2 (ja) * 2012-10-17 2016-05-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透明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JP6196164B2 (ja) * 2013-01-09 2017-09-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ペン入力デバイス
JP6189642B2 (ja) * 2013-05-30 2017-08-3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6174378B2 (ja) * 2013-05-30 2017-08-0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3373146A (zh) * 2013-07-05 2013-10-30 苏州威仕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pet复合型书写贴膜
JP6244182B2 (ja) * 2013-11-19 2017-12-0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透明積層フィルム
CN104656974B (zh) * 2013-11-20 2018-1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导电性膜、硬涂膜和触控面板传感器
JP6156647B2 (ja) * 2013-12-05 2017-07-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装置用フィルム
JP6349126B2 (ja) * 2014-03-31 2018-06-2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ペン入力デバイス用透明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46256B1 (ko) * 2014-05-09 2018-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필기감을 제공하는 촉각 피드백 장치 및 방법
US9379355B1 (en) * 2014-12-15 2016-06-28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support layer with rounded edge
US10747372B2 (en) * 2015-03-25 2020-08-18 Hailiang Wang Systems and high throughput methods for touch sens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8916B (zh) 2021-09-11
TW201825279A (zh) 2018-07-16
CN108070327A (zh) 2018-05-25
KR102318104B1 (ko) 2021-10-28
JP2018081482A (ja) 2018-05-24
KR20180055702A (ko) 2018-05-25
JP6325637B1 (ja)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0101B (zh) 书写感改进膜
JP4084985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8070328B (zh) 书写感改进膜
CN108070327B (zh) 书写感改进膜
JP502091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又はディスプレイ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4114355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603652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728191B2 (ja) ハードコート層表面形成用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層付き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ハードコート層付き光学部材
JP638509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647592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8173906A (ja) 書き味向上シート
CN111032750B (zh) 触感膜及其制造方法、成形体、以及手指滑动性改善方法
CN113717422B (zh) 书写感改善膜
KR20180068847A (ko) 필기감 향상 필름
CN111051399B (zh) 低摩擦膜及其制造方法、成形体、以及手指滑动性改善方法
KR20210103454A (ko) 필기감 향상 시트
JP726533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WO2024071391A1 (ja) 表示装置用積層体、表示装置および支持板付き表示装置
CN114957755A (zh) 书写感改善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