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0683A - 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60683A CN108060683A CN201711362739.7A CN201711362739A CN108060683A CN 108060683 A CN108060683 A CN 108060683A CN 201711362739 A CN201711362739 A CN 201711362739A CN 108060683 A CN108060683 A CN 1080606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struction
- basement
- underground
- pile
-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02100000672 SMPX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08060007673 SMPX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00 Pharynx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105657 CATALAS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16938 EC 1.11.1.6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53835 EC 1.11.1.6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38 T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02D29/0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at least part of the cross-section being constructed in an open excavation or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e.g. assembled in a trench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making use of sealing aprons, e.g. diaphragms made from bituminous or clay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其先施工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同时在设计相应位置设置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作为施工期间承重支撑;进行降水工程施工,然后进行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上土方开挖,开挖至规定深度底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垫层,之后施工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的柱及梁、板结构,梁板作为围护结构的水平支撑体系;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梁、板、柱结构,直至筏板基础封底。本发明施工施工方便快捷,经济环保,保证基坑、管线安全,且能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作法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越来越充分地利用起来,在高层林立的市区进行地下施工的项目也日益增多,为应对施工场地的局促、开挖深度的增加及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顺作法体现出明显不足,故许多工程都选择采用逆作法施工。逆作法施工可以利用楼层结构做内支撑,避免锚索对周边地下空间的干预,能够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周围地基出现下沉。由于逆作法施工受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较大,现阶段应用逆作法的工程多位于南方淤泥质地区,很少用于中风化地质,现有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淤泥质土层的施工,无法适用于中风化地质的施工。在中风化岩层内,如何避免岩石破碎对立柱桩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立柱桩承载力下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快捷,经济环保,保证基坑、管线安全,且能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的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以支护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为基坑围护结构,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为承重结构、利用地下室梁板系统为基坑内支撑系统,自上而下逐层进行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其特征在于其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周围施工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同时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作为地下室筏板浇筑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进行降水工程施工,然后进行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上土方开挖,开挖至规定深度底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垫层,之后施工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的柱及梁、板结构,梁板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梁、板、柱结构,直至筏板基础封底;
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的施工:
根据基坑位置,设置均匀分布的支护桩,支护桩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在支护桩顶设置冠梁,支护桩钢筋锚入冠梁内,支护桩钢筋锚入长度满足钢筋锚固长度;
1.2降水工程施工;
1.3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施工:
(1)在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相应设计位置钻孔成孔,桩孔孔径比钢管立柱桩直径大400mm,放入钢管立柱桩,在桩孔中心采用专用管桩限位装置固定就位钢管立柱桩;
(2)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下部分钢管立柱桩混凝土浇筑:
钢管立柱桩安装就位后,浇注钢管立柱桩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车直接开到井口或由吊机将斗吊至井口,将混凝土送入连着导管的漏斗内,同时在钢管立柱桩内外两侧导管浇筑混凝土,确保钢管立柱桩内外两侧混凝土高度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以下,并用高频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形成扩大头;
(3)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部分钢管立柱桩混凝土浇筑:
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部分钢管立柱桩外侧包裹塑料薄膜,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下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在钢管立柱桩外侧空隙填30-50mm粒径细石子,钢管立柱桩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柔性缓冲构造;
1.4土方开挖及梁、板、柱施工:
1.4.1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土方开挖: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土方开挖采用盆式开挖,挖土深度为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机械开挖至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0.2m,人工清槽至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挖土过程中同时清除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1.4.2 地下一层结构梁、板及上部柱施工:
(1) 在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处浇筑150mm厚C25地下一层混凝土垫层,搭设模板支架,施工地下一层上部柱,所述的地下一层上部柱的施工方法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一层上部柱结合;
(2) 地下一层结构梁、板施工:在地下一层上部柱上施工地下一层结构梁、板,并预留出土口,地下一层梁、板与冠梁连接;地下一层结构梁、板施工完毕,到达规范强度要求后,拆除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上混凝土垫层和模板支架;
1.4.3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至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土方开挖: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至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倒运出土的方式,用小挖机挖土,铲车倒土至出土口,再用长臂挖掘机将土方运至地面后,用自卸车将土方运走;挖土过程中同时清理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1.4.4 进行地下二层结构梁、板、腰梁及上部柱施工:
(1) 在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处浇筑150mm厚C25地下二层混凝土垫层,搭设模板支架,施工地下二层上部柱,所述的地下二层上部柱的施工方法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二层上部柱结合;
(2) 地下二层结构梁、板施工:在地下二层上部柱上施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并预留出土口,地下二层梁、板与冠梁连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施工完毕,到达规范强度要求后,拆除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上混凝土垫层和模板支架;
(3) 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四周的支护桩上设置一道腰梁,腰梁与地下二层结构梁、板一同施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与支护桩连接;
(4) 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后,施工地下一层下部柱:将地下一层上部柱的下部凿成倒棱台形并凿毛,在每个钢管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地下一层下部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一层下部柱结合,地下一层上部柱和地下一层下部柱的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要高于施工缝,以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凸出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凿除;
1.4.5 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至筏板基础底标高线土方开挖:
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至筏板基础底标高线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倒运出土的方式,用小挖机挖土,铲车倒土至出土口,再用长臂挖掘机将土方运至地面后,用自卸车将土方运走;挖土过程中同时清理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1.4.6 筏板基础垫层、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
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进行筏板基础垫层、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
1.4.7 基础筏板及地下二层下部柱施工:
进行基础筏板的施工后进行地下二层下部柱的施工;
施工地下二层下部柱:将地下二层上部柱的下部凿成倒棱台形并凿毛,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地下二层下部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二层下部柱结合,地下二层上部柱和地下二层下部柱的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要高于施工缝,以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凸出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凿除;
1.4.8 地下室外墙施工、出土口封堵:
基础筏板施工完毕后从底向上顺序进行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外剪力墙施工及地下预留出土口封堵。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步骤1.4.4和步骤1.4.7中的下部柱模板由柱模板、漏斗状模板及柱角模板连接构成,漏斗状模板由柱模板上端连接的四个向外倾斜的模板构成,漏斗状模板的每两个向外倾斜的模板之间均连接一柱角模板,柱角模板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角三角形模板连接构成;其中两个直角三角形模板的上端宽度均为10cm,以保证柱阳角完整。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步骤1.4.7中基础筏板施工时,钢管混凝土立柱桩防水节点控制方法如下:
钢管混凝土立柱桩止水钢板施工时,将止水钢板分成4块,分别焊接,板间预留20mm缝隙满塞焊,沿钢管立柱桩周边满焊,施焊时确保焊缝饱满,不得有孔洞、夹渣,焊缝厚度不小于6mm。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步骤1.1中支护桩的直径为800mm,支护桩之间的间距为1600mm,冠梁为800×1000mm。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步骤1.4.4中的腰梁为700×800mm。
本发明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工法适用于临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对沉降变形敏感、周边施工场地狭窄、地下室层数多、结构复杂、工期紧迫的中风化地质条件下的建筑物的施工。其具有:
(1)逆作法施工,可以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节省工期。
(2)基坑支护体系受力合理,围护结构变形小,对邻近建筑、管线等影响小,避免了投诉索赔风险。
(3)地下结构施工时受天气条件影响小,且能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4)地下室梁板结构可直接作为内支撑和工作平台,不必另行支设和拆除临时性内支撑和工作平台,大幅度减少材料投入和安拆费用。
(5)由于开挖和结构施工交错进行,逆作结构的自身荷载由钢管立柱桩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减少了开挖土方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了基坑内的地基回弹量。
(6)针对中风化地质的特点,设计岩体破碎与立柱桩柔性缓冲构造。通过扩大钢管混凝土立柱桩钻孔孔径,在桩孔中心固定钢管立柱桩,钢管立柱桩内浇筑混凝土,钢管立柱桩外侧填石子,形成柔性缓冲构造,确保破碎岩体时的震动不对立柱桩造成影响。
(7)上部柱和下部柱施工缝漏斗状处理及混凝土柱阳角保护。将上部柱在接缝处混凝土凿成倒棱台形,下部柱模板做成由柱模板、漏斗状模板及柱角模板连接构成的特殊漏斗状,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要高于施工缝,以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凸出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凿除。
本发明的应用解决了中风化地质下施工场地狭小问题。由于逆作法施工不需要放坡挖土,减少占地,减少土方的挖出与回填,减少城市的污染,达到文明施工,为工程提供了双倍的工作面。在环境安全方面,保障了邻近建筑和地下管线安全。一般的支撑型支护体系土体水平与垂直变形达到50mm以上,而本发明逆作法可以控制在30mm以内,基坑外几乎没有影响,避免事故发生。避免了因敞开式、满堂开挖可能导致的造成路面下沉(特别是在雨季)、建筑物倾斜、管道断裂的危险,保证了社会效益,同时也解决了雨季和冬季施工带来的诸多问题。
本发明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并能节省工期、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保证了基坑、结构施工及周围建筑、管线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支护桩、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及冠梁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部分的钢管立柱桩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施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以上的施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地下一层结构梁、板及上部柱的施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至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土方开挖的施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及上部柱的施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地下一层下部柱的施工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地下一层下部柱的施工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至筏板基础底标高线土方开挖的施工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基础筏板及地下二层下部柱的施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基础筏板施工的钢管混凝土立柱桩防水节点的施工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基础筏板施工的钢管混凝土立柱桩防水节点的俯视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以支护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为基坑围护结构,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为承重结构、利用地下室梁板系统为基坑内支撑系统,自上而下逐层进行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从而达到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目的。
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周围施工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同时在建筑物内部的相应设计位置设置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作为施工期间(地下室筏板浇筑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若需要进行施工降水进行施工降水,然后进行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上土方开挖(土方开挖的深度以及盆边土的留设都必须经过设计计算,满足支护结构的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开挖至规定深度底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垫层,之后施工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的柱及梁、板结构,梁板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梁、板、柱结构,直至筏板基础封底。
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的施工: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高效、降噪、环保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并详细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地修改工艺和机械设备,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效能,保证施工质量、基坑止水、入岩深度,加快工程进度。
参见图1、图2,根据基坑位置,设置均匀分布的直径800mm的支护桩(为灌注桩),支护桩之间的间距为1600mm,支护桩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在支护桩顶设置800×1000mm的冠梁,支护桩钢筋锚入冠梁内,支护桩钢筋锚入长度满足钢筋锚固长度。
2、降水工程:
采用传统工艺进行降水。
3、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施工:
钢管立柱桩不但作为逆作法施工时的竖向支撑,而且作为地下室的承重构件。钢管立柱桩在中风化岩层中,若按照传统工艺施工,在挖土施工的岩体破碎阶段,无论使用静力爆破还是机械震动破碎岩石都会对钢管立柱桩产生外力干扰破坏,影响钢管立柱桩的承载力,本发明采用独特工艺设计了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为保证中风化地质条件下挖土时候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岩体分离并保证破碎岩体时的震动不对立柱桩造成影响,设置柔性缓冲构造,具体做法如下:
(1)建筑物内部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相应设计位置钻孔成孔,桩孔孔径比钢管立柱桩直径大400mm,放入钢管立柱桩,在桩孔中心采用专用管桩限位装置固定就位钢管立柱桩。
(2)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下部分钢管立柱桩混凝土浇筑:
钢管立柱桩安装就位后,浇注钢管立柱桩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车直接开到井口或由吊机将斗吊至井口,将混凝土送入连着导管的漏斗内,同时在钢管立柱桩内外两侧导管浇筑混凝土,确保钢管立柱桩内外两侧混凝土高度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以下,并用高频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形成扩大头。
(3)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部分钢管立柱桩混凝土浇筑:
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部分钢管立柱桩外侧包裹塑料薄膜,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下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在钢管立柱桩外侧空隙填30-50mm粒径细石子,钢管立柱桩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柔性缓冲构造,以保证破碎岩体时的震动不对钢管立柱桩造成较大影响。
详见图3、图4。
4、土方开挖及梁、板、柱施工:
4.1、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土方开挖(参见图5):本实施例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为-3.00m。
-3.00m标高线以上土方开挖,土方采用盆式开挖,挖土深度为3m,机械开挖至-2.8m,人工清槽至-3.0m,挖土过程中同时清除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4.2、地下一层结构梁、板及上部柱施工(参见图6):
4.2.1、 在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3.00m处浇筑150mm厚C25地下一层混凝土垫层,搭设模板支架,施工地下一层上部柱,所述的地下一层上部柱的施工方法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一层上部柱结合。
4.2.2、地下一层结构梁、板施工:在地下一层上部柱上施工地下一层结构梁、板,并预留出土口,地下一层梁、板与冠梁连接。以梁、板结构作为基坑支护的内支撑结构;地下一层结构梁、板施工完毕,到达规范强度要求后,拆除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上混凝土垫层和模板支架。
4.3、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至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土方开挖(参见图7):本实施例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为-6.50m,-3.00m至-6.5m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倒运出土的方式,用小挖机挖土,铲车倒土至出土口,再用长臂挖掘机将土方运至地面后,用自卸车将土方运走。挖土过程中同时清理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4.4、进行地下二层结构梁、板、腰梁及上部柱施工(参见图8):
4.4.1、在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6.50m处浇筑150mm厚C25地下二层混凝土垫层,搭设模板支架,施工-6.50m地下二层上部柱,所述的地下二层上部柱的施工方法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二层上部柱结合。
4.4.2、地下二层结构梁、板施工:在地下二层上部柱上施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并预留出土口,地下二层梁、板与冠梁连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施工完毕,到达规范强度要求后,拆除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上混凝土垫层和模板支架。
4.4.3、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四周的支护桩上设置一道700×800mm的腰梁,腰梁与地下二层结构梁、板一同施工,便于地下二层结构梁、板与支护桩的平面连接。
4.4.4、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后,施工地下一层下部柱(参见图9、图10):将地下一层上部柱的下部凿成倒棱台形并凿毛,在每个钢管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地下一层下部柱模板,地下一层下部柱模板由柱模板、漏斗状模板及柱角模板连接构成,漏斗状模板由柱模板上端连接的四个向外倾斜的模板构成,漏斗状模板的每两个向外倾斜的模板之间均连接一柱角模板,柱角模板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角三角形模板连接构成。其中两个直角三角形模板的上端宽度均为10cm,以保证柱阳角完整,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一层下部柱结合,地下一层上部柱和地下一层下部柱的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要高于施工缝,以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凸出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凿除。
4.5 、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至筏板基础底标高线土方开挖(参见图11):本实施例筏板基础底标高为-12.80m。
-6.50m 至-12.80m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倒运出土的方式,用小挖机挖土,铲车倒土至出土口,再用长臂挖掘机将土方运至地面后,用自卸车将土方运走。挖土过程中同时清理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4.6筏板基础垫层、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
按常规方式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进行筏板基础垫层、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
4.7 基础筏板及地下二层下部柱施工(参见图12):
按常规工艺进行基础筏板的施工,后进行地下二层下部柱的施工。
其中,基础筏板施工时,钢管混凝土立柱桩防水节点控制方法如下(参见图13、图14):
钢管混凝土立柱桩止水钢板施工时,将止水钢板分成4块,分别焊接,板间预留20mm缝隙满塞焊,沿钢管立柱桩周边满焊,施焊时确保焊缝饱满,不得有孔洞、夹渣,焊缝厚度不小于6mm。
施工地下二层下部柱(其施工方法基本同地下一层下部柱,参见图9):将地下二层上部柱的下部凿成倒棱台形并凿毛,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地下二层下部柱模板,地下二层下部柱模板由柱模板、漏斗状模板及柱角模板连接构成,漏斗状模板由柱模板上端连接的四个向外倾斜的模板构成,漏斗状模板的每两个向外倾斜的模板之间均连接一柱角模板,柱角模板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角三角形模板连接构成;其中两个直角三角形模板的上端宽度均为10cm,以保证柱阳角完整。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二层下部柱结合,地下二层上部柱和地下二层下部柱的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要高于施工缝,以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凸出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凿除。
4.8 地下室外墙施工、出土口封堵:
基础筏板施工完毕后从底向上顺序进行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外剪力墙施工及地下预留出土口封堵。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都属于现有技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细致,但不能因此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以支护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为基坑围护结构,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为承重结构、利用地下室梁板系统为基坑内支撑系统,自上而下逐层进行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其特征在于其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周围施工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同时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作为地下室筏板浇筑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进行降水工程施工,然后进行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上土方开挖,开挖至规定深度底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垫层,之后施工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的柱及梁、板结构,梁板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梁、板、柱结构,直至筏板基础封底;
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的施工:
根据基坑位置,设置均匀分布的支护桩,支护桩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在支护桩顶设置冠梁,支护桩钢筋锚入冠梁内,支护桩钢筋锚入长度满足钢筋锚固长度;
1.2降水工程施工;
1.3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施工:
(1)在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相应设计位置钻孔成孔,桩孔孔径比钢管立柱桩直径大400mm,放入钢管立柱桩,在桩孔中心采用专用管桩限位装置固定就位钢管立柱桩;
(2)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下部分钢管立柱桩混凝土浇筑:
钢管立柱桩安装就位后,浇注钢管立柱桩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车直接开到井口或由吊机将斗吊至井口,将混凝土送入连着导管的漏斗内,同时在钢管立柱桩内外两侧导管浇筑混凝土,确保钢管立柱桩内外两侧混凝土高度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以下,并用高频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形成扩大头;
(3)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部分钢管立柱桩混凝土浇筑:
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部分钢管立柱桩外侧包裹塑料薄膜,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下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在钢管立柱桩外侧空隙填30-50mm粒径细石子,钢管立柱桩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柔性缓冲构造;
1.4土方开挖及梁、板、柱施工:
1.4.1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土方开挖: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以上土方开挖采用盆式开挖,挖土深度为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机械开挖至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0.2m,人工清槽至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挖土过程中同时清除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1.4.2 地下一层结构梁、板及上部柱施工:
(1) 在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处浇筑150mm厚C25地下一层混凝土垫层,搭设模板支架,施工地下一层上部柱,所述的地下一层上部柱的施工方法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一层上部柱结合;
(2) 地下一层结构梁、板施工:在地下一层上部柱上施工地下一层结构梁、板,并预留出土口,地下一层梁、板与冠梁连接;地下一层结构梁、板施工完毕,到达规范强度要求后,拆除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上混凝土垫层和模板支架;
1.4.3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至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土方开挖:
地下一层挖土底标高线至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倒运出土的方式,用小挖机挖土,铲车倒土至出土口,再用长臂挖掘机将土方运至地面后,用自卸车将土方运走;挖土过程中同时清理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1.4.4 进行地下二层结构梁、板、腰梁及上部柱施工:
(1) 在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处浇筑150mm厚C25地下二层混凝土垫层,搭设模板支架,施工地下二层上部柱,所述的地下二层上部柱的施工方法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二层上部柱结合;
(2) 地下二层结构梁、板施工:在地下二层上部柱上施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并预留出土口,地下二层梁、板与冠梁连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施工完毕,到达规范强度要求后,拆除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上混凝土垫层和模板支架;
(3) 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四周的支护桩上设置一道腰梁,腰梁与地下二层结构梁、板一同施工,地下二层结构梁、板与支护桩连接;
(4) 地下二层结构梁、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后,施工地下一层下部柱:将地下一层上部柱的下部凿成倒棱台形并凿毛,在每个钢管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地下一层下部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一层下部柱结合,地下一层上部柱和地下一层下部柱的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要高于施工缝,以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凸出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凿除;
1.4.5 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至筏板基础底标高线土方开挖:
地下二层挖土底标高线至筏板基础底标高线土方开挖,采用挖机倒运出土的方式,用小挖机挖土,铲车倒土至出土口,再用长臂挖掘机将土方运至地面后,用自卸车将土方运走;挖土过程中同时清理钢管混凝土立柱桩的钢管立柱桩周围30-50mm粒径细石子及塑料薄膜;
1.4.6 筏板基础垫层、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
在筏板基础底标高线上进行筏板基础垫层、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
1.4.7 基础筏板及地下二层下部柱施工:
进行基础筏板的施工后进行地下二层下部柱的施工;
施工地下二层下部柱:将地下二层上部柱的下部凿成倒棱台形并凿毛,在每个钢管混凝土立柱桩外绑扎柱钢筋,搭设地下二层下部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使钢管混凝土立柱桩与地下二层下部柱结合,地下二层上部柱和地下二层下部柱的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要高于施工缝,以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凸出部分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凿除;
1.4.8 地下室外墙施工、出土口封堵:
基础筏板施工完毕后从底向上顺序进行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外剪力墙施工及地下预留出土口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4.4和步骤1.4.7中的下部柱模板由柱模板、漏斗状模板及柱角模板连接构成,漏斗状模板由柱模板上端连接的四个向外倾斜的模板构成,漏斗状模板的每两个向外倾斜的模板之间均连接一柱角模板,柱角模板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角三角形模板连接构成;其中两个直角三角形模板的上端宽度均为10cm,以保证柱阳角完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4.7中基础筏板施工时,钢管混凝土立柱桩防水节点控制方法如下:
钢管混凝土立柱桩止水钢板施工时,将止水钢板分成4块,分别焊接,板间预留20mm缝隙满塞焊,沿钢管立柱桩周边满焊,施焊时确保焊缝饱满,不得有孔洞、夹渣,焊缝厚度不小于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1中支护桩的直径为800mm,支护桩之间的间距为1600mm,冠梁为800×1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4.4中的腰梁为700×80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62739.7A CN108060683B (zh) | 2017-12-18 | 2017-12-18 | 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62739.7A CN108060683B (zh) | 2017-12-18 | 2017-12-18 | 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60683A true CN108060683A (zh) | 2018-05-22 |
CN108060683B CN108060683B (zh) | 2019-09-03 |
Family
ID=6213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62739.7A Active CN108060683B (zh) | 2017-12-18 | 2017-12-18 | 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60683B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83965A (zh) * | 2018-09-05 | 2019-01-11 | 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调蓄池施工工艺 |
CN109183964A (zh) * | 2018-09-05 | 2019-01-11 | 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调蓄池施工方法 |
CN110230730A (zh) * | 2019-05-20 | 2019-09-13 |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 |
CN110397044A (zh) * | 2019-07-22 | 2019-11-01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抗承压水突涌的基坑施工方法及基坑结构 |
CN110578339A (zh) * | 2019-09-11 | 2019-12-17 |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施工方法 |
CN110700390A (zh) * | 2019-10-31 | 2020-01-17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旋流井施工方法 |
CN110777846A (zh) * | 2019-10-22 | 2020-02-11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层住宅局部逆作土胎模施工方法 |
CN111851584A (zh) * | 2020-07-31 | 2020-10-30 | 山东建筑大学 | 逆作法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基础围护梁施工法 |
CN112482437A (zh) * | 2020-10-15 | 2021-03-12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逆作桩柱一体化竖向支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502180A (zh) * | 2020-12-09 | 2021-03-16 | 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地下室底层筏板的施工方法 |
CN113338332A (zh) * | 2021-04-26 | 2021-09-03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微风化岩区的逆作施工方法 |
CN113818694A (zh) * | 2021-07-16 | 2021-12-21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未拆封板进行钢管柱浇筑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3846695A (zh) * | 2021-11-30 | 2021-12-28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 |
CN113898007A (zh) * | 2021-09-02 | 2022-01-07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沿街大跨度连廊结构半逆作施工方法 |
CN114108469A (zh) * | 2021-10-26 | 2022-03-01 | 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现浇桥逆作法快速施工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03599A (ja) * | 2000-04-19 | 2001-10-31 | Shimizu Corp | 建物の解体・構築方法および建物 |
CN1948633A (zh) * | 2005-10-14 | 2007-04-18 |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盆式开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
CN101117805A (zh) * | 2007-08-22 | 2008-02-06 | 浙江大学 | 一种地下工程中一桩多用半逆作法的方法 |
CN101736756A (zh) * | 2009-12-04 | 2010-06-16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逆作隔层施工方法 |
CN104594358A (zh) * | 2015-01-07 | 2015-05-06 |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异型平面深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
-
2017
- 2017-12-18 CN CN201711362739.7A patent/CN1080606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03599A (ja) * | 2000-04-19 | 2001-10-31 | Shimizu Corp | 建物の解体・構築方法および建物 |
CN1948633A (zh) * | 2005-10-14 | 2007-04-18 |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盆式开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
CN101117805A (zh) * | 2007-08-22 | 2008-02-06 | 浙江大学 | 一种地下工程中一桩多用半逆作法的方法 |
CN101736756A (zh) * | 2009-12-04 | 2010-06-16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软土地基逆作隔层施工方法 |
CN104594358A (zh) * | 2015-01-07 | 2015-05-06 |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异型平面深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83965A (zh) * | 2018-09-05 | 2019-01-11 | 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调蓄池施工工艺 |
CN109183964A (zh) * | 2018-09-05 | 2019-01-11 | 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调蓄池施工方法 |
CN110230730A (zh) * | 2019-05-20 | 2019-09-13 |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 |
CN110397044A (zh) * | 2019-07-22 | 2019-11-01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抗承压水突涌的基坑施工方法及基坑结构 |
CN110578339A (zh) * | 2019-09-11 | 2019-12-17 |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施工方法 |
CN110777846A (zh) * | 2019-10-22 | 2020-02-11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层住宅局部逆作土胎模施工方法 |
CN110700390A (zh) * | 2019-10-31 | 2020-01-17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旋流井施工方法 |
CN111851584A (zh) * | 2020-07-31 | 2020-10-30 | 山东建筑大学 | 逆作法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基础围护梁施工法 |
CN112482437A (zh) * | 2020-10-15 | 2021-03-12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逆作桩柱一体化竖向支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502180A (zh) * | 2020-12-09 | 2021-03-16 | 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地下室底层筏板的施工方法 |
CN113338332A (zh) * | 2021-04-26 | 2021-09-03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微风化岩区的逆作施工方法 |
CN113338332B (zh) * | 2021-04-26 | 2023-01-06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微风化岩区的逆作施工方法 |
CN113818694A (zh) * | 2021-07-16 | 2021-12-21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未拆封板进行钢管柱浇筑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3898007A (zh) * | 2021-09-02 | 2022-01-07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沿街大跨度连廊结构半逆作施工方法 |
CN113898007B (zh) * | 2021-09-02 | 2022-09-27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沿街大跨度连廊结构半逆作施工方法 |
CN114108469A (zh) * | 2021-10-26 | 2022-03-01 | 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现浇桥逆作法快速施工方法 |
CN113846695A (zh) * | 2021-11-30 | 2021-12-28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 |
CN113846695B (zh) * | 2021-11-30 | 2022-03-15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60683B (zh) | 2019-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60683B (zh) | 一种中风化地质逆作法施工方法 | |
CN102505695B (zh) | 一种立体车库深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5155558A (zh) | 一种组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958780B (zh) | 形成胶结挡土墙的方法 | |
CN105350526B (zh) | 钢平台的搭设方法 | |
CN106088127A (zh) | 沉井施工方法 | |
CN109538246A (zh) | 拱盖法暗挖地铁车站拱脚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2575670B (zh) | 一种适用于隧道穿越巨型溶洞的t形刚构桥及其施工技术 | |
CN105089670B (zh) | 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 |
CN109778869A (zh) | 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3696784A (zh) | 一种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构筑物的大直径长管幕施工方法 | |
CN110685286A (zh) |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 |
CN105672450A (zh) | 平行于既有地铁隧道结构上方大口径排水管道的敷设方法 | |
CN110159294A (zh) |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接长明洞施工方法 | |
CN104727324B (zh) | 不规则地下室支护施工方法 | |
CN110042843A (zh) | 一种复杂条件下的大型深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1994314A (zh) | 深孔矩形联排抗滑桩不跳桩开挖施工 | |
CN106480891B (zh) | 一种竖井施工方法 | |
CN211144503U (zh) |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明洞接长结构 | |
CN111827260A (zh) | 地下连续墙缺陷修复及堵漏施工方法 | |
CN113266362B (zh) | 一种穿越既有密集锚索区域的顶管盖挖施工方法 | |
CN112627002B (zh) | 一种适用于隧道穿越巨型溶洞的连续梁桥及其施工技术方法 | |
CN204940310U (zh) | 一种组合支挡结构 | |
CN111101540B (zh) | 一种明挖隧道上穿既有电力隧道施工方法 | |
CN109098205A (zh) | 人防地下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