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35890A -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35890A CN108035890A CN201711318426.1A CN201711318426A CN108035890A CN 108035890 A CN108035890 A CN 108035890A CN 201711318426 A CN201711318426 A CN 201711318426A CN 108035890 A CN108035890 A CN 1080358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blade
- sub
- drive mechanism
- fan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08000032366 Oversens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8190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6011 Strok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2—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 F04D17/04—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of transverse-flow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6—Bearings
- F04D29/059—Roller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7—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with adjus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其中,风叶包括:至少两段子风叶,各段子风叶同轴设置;至少一个传动结构,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一个传动结构连接或脱离,传动结构具有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当传动结构处于传动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在一起,一段子风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与其相邻的另一段子风叶运动;当传动结构处于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脱离以断开二者之间的传动关系。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叶的出风方向较为单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贯流风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贯流风叶具有风量大、噪声低、结构紧凑等特点,主要应用在空调器、暖风机及冷风扇等家电产品中。在现有技术中,贯流风叶是多节风叶轮焊接形成的,风叶轮相对固定。在任意工作时刻均为风叶整体进行转动,不能够改变出风方向,出风方向较为单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叶的出风方向较为单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叶,包括:至少两段子风叶,各段子风叶同轴设置;至少一个传动结构,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一个传动结构连接或脱离,传动结构具有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当传动结构处于传动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在一起,一段子风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与其相邻的另一段子风叶运动;当传动结构处于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脱离以断开二者之间的传动关系。
进一步地,相邻两段子风叶中包括第一子风叶和第二子风叶,传动结构包括可沿子风叶的轴向运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子风叶固定连接,第二部分向背离第一部分的方向运动后与第二子风叶吸合,以使传动结构处于传动状态,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同时转动;当传动结构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部分朝向第一部分运动并与第二子风叶脱离。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通过气缸推拉和/或电磁吸合的方式使第二部分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传动结构包括:壳体;电磁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当给电磁结构通电时,电磁结构吸附第二部分,使第二部分向远离第一部分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二子风叶吸合。
进一步地,电磁结构相对于第一部分靠近第二部分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子风叶朝向第二部分的一端具有锥状凸起,第二部分包括与锥状凸起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凹部,给电磁结构通电后,锥状凸起与锥形凹部嵌合。
进一步地,锥状凸起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具有盲孔,第一部分朝向第二部分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伸入盲孔内并能够沿着盲孔的轴向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子风叶朝向第一部分的一端上设置有凹槽,第一部分朝向第一子风叶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伸入凹槽内将第一子风叶与第一部分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还包括支撑部,第二部分包括:本体部,本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本体部具有锥形凹部;柱状部,柱状部设置在本体部的靠近第一部分的一侧,柱状部的朝向第一部分的一侧具有盲孔,支撑部套设在柱状部外,以对第二部分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支撑板,支撑板具有多个通气孔。
进一步地,第二子风叶朝向第二部分的一端上设置有与锥状凸起连接的限位凸台,且限位凸台位于第二子风叶与锥状凸起之间,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过盈配合,第一轴承位于第二部分的上方,限位凸台与第一轴承的内圈配合。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轴承,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过盈配合,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支撑部外且与支撑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子风叶朝向第一部分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凸台,连接凸台具有凹槽,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三轴承,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过盈配合,第三轴承位于第一部分的下方且支撑第一部分,连接凸台与第三轴承的内圈配合。
进一步地,电磁结构为电磁继电器。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为变速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上述的风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风叶包括至少两段子风叶及至少一个传动结构。其中,各段子风叶同轴设置。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一个传动结构连接或脱离,传动结构具有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当传动结构处于传动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在一起,一段子风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与其相邻的另一段子风叶运动;当传动结构处于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通过传动结构脱离以断开二者之间的传动关系。这样,通过切换传动结构的工作状态(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以使相邻的两段子风叶实现传动或断开传动,使得一部分子风叶进行运转,另一部分子风叶不运转,通过运转的子风叶进行出风,进而改变了风叶的整体出风方向,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中风叶的出风方向不可调整相比,本申请中的风叶能够通过切换传动结构的工作状态调整风叶的出风方向,即当传动结构处于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断开传动关系,操作风叶中的部分子风叶运转即可改变风叶的整体出风方向。其中,用户可以根据出风要求选择需要运转的子风叶,进而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只操作风叶中的部分子风叶运转还可以降低风叶的整体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风叶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风叶的第二子风叶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风叶的第一子风叶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风叶的传动结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二部分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支撑部的俯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子风叶;11、第一子风叶;111、连接凸台;12、第二子风叶;121、锥状凸起;122、限位凸台;20、传动结构;21、壳体;22、电磁结构;23、第二部分;231、锥形凹部;232、盲孔;233、柱状部;234、本体部;234a、过流孔;24、第一部分;241、第一传动轴;242、第二传动轴;25、支撑部;251、通气孔;26、第一轴承;27、第二轴承;28、第三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叶的出风方向较为单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如图1所示,风叶包括至少两段子风叶10及至少一个传动结构20。其中,各段子风叶10同轴设置。相邻两段子风叶10之间通过一个传动结构20连接或脱离,传动结构20具有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当传动结构20处于传动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10之间通过传动结构20连接在一起,一段子风叶10通过传动结构20带动与其相邻的另一段子风叶10运动;当传动结构20处于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10之间通过传动结构20脱离以断开二者之间的传动关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切换传动结构20的工作状态(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以使相邻的两段子风叶10实现传动或断开传动,使得一部分子风叶10进行运转,另一部分子风叶10不运转,通过运转的子风叶10进行出风,进而改变了风叶的整体出风方向,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中风叶的出风方向不可调整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风叶能够通过切换传动结构20的工作状态调整风叶的出风方向,即当传动结构20处于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10之间断开传动关系,操作风叶中的部分子风叶10运转即可改变风叶的整体出风方向。其中,用户可以根据出风要求选择需要运转的子风叶10,进而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只操作风叶中的部分子风叶10运转还可以降低风叶的整体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风叶的出风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依据空间上下温度场调节出风方式,如整体出风或者局部出风。其中,局部出风方式能够避免冷风直吹,可降低运行风叶的噪音、且节能环保。同时,传动结构20能够对相邻两段子风叶10进行装配定位,提高风叶的运行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相邻两段子风叶10中包括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传动结构20包括可沿子风叶10的轴向运动的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3,第一部分24与第一子风叶11固定连接,第二部分23向背离第一部分24的方向运动后与第二子风叶12吸合,以使传动结构20处于传动状态,且第一部分24与第二部分23同时转动;当传动结构20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部分23朝向第一部分24运动并与第二子风叶12脱离。这样,当传动结构20处于传动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10中的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通过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3连接在一起,二者进行同时转动,使得风叶中全部子风叶10的运转,实现风叶的整体出风;当传动结构20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部分23与第二子风叶12断开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断开传动,操作第一子风叶11或第二子风叶12转动即可实现风叶内部分子风叶10的出风,以改变风叶的整体出风方向,提高用户舒适度。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具体地,第一部分24与第一子风叶11同时转动,第二部分23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分24进行轴线方向的移动且二者能够实现同时转动。当传动结构20处于传动状态时,操作第二部分23并使其朝向远离第一部分24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部分23与第二子风叶12吸合,则第二部分23能够与第二子风叶12同时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子风叶11与第二子风叶12同时转动,进而同时出风,实现风叶的整体出风;当传动结构20处于断开状态时,操作第二部分23并使其朝向靠近第一部分24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部分23与第二子风叶12脱离配合,则将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的运动互不影响,当只驱动第二子风叶12运动时,第一子风叶11不能够进行运转,也不能实现出风,风机内只有第二子风叶12进行出风,进而实现了风机的部分子风叶10出风的出风模式,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部分子风叶10运转能够降低风叶的整体能耗,实现节能。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结构20通过电磁吸合的方式使第二部分23运动。具体地,第二部分23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传动结构20包括壳体21及电磁结构22。其中,电磁结构22设置在壳体21内,当给电磁结构22通电时,电磁结构22吸附第二部分23,使第二部分23向远离第一部分24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二子风叶12吸合。上述驱动方式较为简单,容易实现,进而降低风叶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当需要风叶进行整体出风时,给电磁结构22通电,则电磁结构22对电磁结构22的由金属材料制成部分进行电磁力吸附,则传动结构处于传动状态,以使第二部分23朝向第二子风叶12轴向移动,直至二者吸合并能够进行同时转动,进而实现第一子风叶11与第二子风叶12的同时出风;当需要风叶的部分子风叶10进行出风时,给电磁结构22断电,则第二部分23在其自重作用下自动复位,以使第二部分23与第二子风叶12断开连接,则第二子风叶12与第一子风叶11能够实现独立运转,只驱动第二子风叶12或第一子风叶11运转即可实现风叶的出风方向的改变。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通过气缸推拉的方式使第二部分运动。具体地,当需要风叶进行整体出风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将第二部分拉动至预定位置,则传动结构处于传动状态,且在该位置处能够实现第二部分与第二子风叶的吸合,进而实现第一子风叶与第二子风叶的同时出风;当需要风叶的部分子风叶进行出风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将第二部分推动至与第二子风叶脱离的位置,则传动结构处于断开状态,以使第一子风叶及第二子风叶断开传动,则第二子风叶与第一子风叶能够实现独立运转,只驱动第二子风叶或第一子风叶运转即可实现风叶的出风方向的改变。上述驱动方式较为简单,容易实现,进而降低风叶的加工成本。
如图4所示,电磁结构22相对于第一部分24靠近第二部分23设置。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给电磁结构22供电后,电磁结构22能够对第二部分23产生足够大的电磁力,进而保证传动结构20处于传动状态时,第二部分23能够与第二子风叶12吸合,提高风叶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2所示,第二子风叶12朝向第二部分23的一端具有锥状凸起121,第二部分23包括与锥状凸起121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凹部231,给电磁结构22通电后,锥状凸起121与锥形凹部231嵌合。这样,在第二部分23朝向第二子风叶12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子风叶12的锥状凸起121与第二部分23的锥形凹部231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进而增大二者之间的摩擦作用力,防止二者之间发生打滑现象,保证第二子风叶12与第二部分23同时运转。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锥状凸起121由橡胶材料制成。具体地,橡胶材料具有较大的柔性,进而使得锥状凸起121与锥形凹部231的连接更加稳固,防止第二子风叶12与第二部分23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打滑,进而保证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同时转动。
可选地,锥形凹部231的内表面上具有防滑花纹。这样,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二子风叶12与第二部分23在运转过程中不会发生打滑现象,保证二者同时运转,提高风叶的运行可靠性。
如图4和图7所示,第二部分23具有盲孔232,第一部分24朝向第二部分23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41,第一传动轴241伸入盲孔232内并能够沿着盲孔232的轴向滑动。具体地,在第二部分23沿子风叶10的轴线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一传动轴241相对于盲孔232进行滑动,且盲孔232内具有止转结构,止转结构与第一传动轴241限位配合,以防止盲孔232与第一传动轴241发生相对转动,则第二部分23只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分24进行沿子风叶10轴线方向的移动,二者同时转动,且第一部分24与第一子风叶11同时转动,则第二部分23与第一子风叶11进行同时转动。当第二部分23与第二子风叶12吸合后,第二子风叶12、第二部分23、第一部分24及第一子风叶11同时转动,以实现风叶的整体出风。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子风叶11朝向第一部分24的一端上设置有凹槽,第一部分24朝向第一子风叶1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42,第二传动轴242伸入凹槽内将第一子风叶11与第一部分24连接在一起。这样,上述连接方式使得第一子风叶11与第一部分24的固定连接更加简便,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装配耗时。
可选地,第二传动轴242与第一传动轴241同时转动,且二者同轴设置。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子风叶11与第二子风叶12同轴转动,防止风叶在出风过程中发生振动、产生噪声,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4至图6所示,传动结构20还包括支撑部25,第二部分23包括本体部234及柱状部233。其中,本体部234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本体部234具有锥形凹部231。柱状部233设置在本体部234的靠近第一部分24的一侧,柱状部233的朝向第一部分24的一侧具有盲孔232,支撑部25套设在柱状部233外,以对第二部分23进行支撑。这样,通过支撑部25对第二部分23进行支撑,以对第二部分23的周向方向进行限位,保证第二部分23的运动精度,提高风叶的结构、运行可靠性。第二部分23的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部分23的结构更加简答、容易加工,降低风叶的加工成本。
如图4和图6所示,支撑部25为支撑板,支撑板具有多个通气孔251。板状结构质轻、占用体积较小,进而使得传动结构20的内部布局更加紧凑。在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同时转动过程中,通气孔251使得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内的气流连通,防止风叶内部发生涡流而产生噪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本体部234上具有多个过流孔234a。如图5所示,本体部234上具有四个过流孔234a,且四个过流孔234a沿本体部234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内的气流连通,防止风叶内部发生涡流而产生噪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过流孔234a的个数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多个。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子风叶12朝向第二部分23的一端上设置有与锥状凸起121的连接的限位凸台122,且限位凸台122位于第二子风叶12与锥状凸起121之间,传动结构20还包括第一轴承26。其中,第一轴承26设置在壳体21内且与壳体21过盈配合,第一轴承26位于第二部分23的上方,限位凸台122与第一轴承26的内圈配合。这样,第一轴承26固定设置在壳体21内,用于支撑第二子风叶12。
可选地,电磁结构22与壳体21卡接配合。上述连接方式使得电磁结构22与壳体21的装配或者拆卸更加简便、容易,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结构22与壳体21的装配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电磁结构22与壳体21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4所示,传动结构20还包括第二轴承27。其中,第二轴承27设置在壳体21内且与壳体21过盈配合,第二轴承27的内圈套设在支撑部25外且与支撑部25过盈配合。这样,第二轴承27固定设置在壳体21内,且第二轴承27的内圈与支撑部25过盈配合,以对支撑部25进行固定。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装配、实现。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子风叶11朝向第一部分24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凸台111,连接凸台111具有凹槽,传动结构20还包括第三轴承28。其中,第三轴承28设置在壳体21内且与壳体21过盈配合,第三轴承28位于第一部分24的下方且支撑第一部分24,连接凸台111与第三轴承28的内圈配合。这样,第三轴承28固定设置在壳体21内,一方面用于支撑第一部分24,另一方面用于支撑第一子风叶11,使得第一子风叶11能够实现转动。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装配、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结构22为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为标准件,能够降低风叶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4为变速轴承。这样,变速轴承能够使得相邻两段子风叶10中的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同转速转动或者不同转速转动,改变风叶的出风速度,实现对风叶的变速调节功能。具体地,采用一个电机驱动第一子风叶11或第二子风叶12,使得单一电机实现相邻两段子风叶10差速运行。当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不同转速转动时,使得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的出风速度不一致,如设置靠近用户的第一子风叶11的转速小于远离用户的第二子风叶12的转速,进而减小靠近用户的子风叶10的出风速度,使得用户感受到的冷风或者热风更加温和,提高用户舒适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未示出),包括上述的风叶。可选地,换热设备为空调器。这样,用户通过选择投入使用的子风叶,即可实现空调器的整体出风方式或者局部出风方式,使得空调器的出风方式多样性,优化了空调的出风方式。同时,变速轴承还能够实现对风叶的变速调节功能,使得空调器的功能更加丰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空调器采用局部出风方式能够降低空调器的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具体地,空调器还包括外壳,空调器的装配过程如下:
(1)传动结构20预装。
首先,在壳体21上装配第一部分24(变速传动轴承),再装配第一轴承26、第二轴承27及第三轴承28,装配方式均为与壳体21的过盈配合;
其次,装配支撑部25,且支撑部25与第二轴承27过盈装配;
之后,装配第二部分23,第二部分23的柱状部233与支撑部25间隙配合,且二者的配合间隙0.1mm,并在二者之间涂上润滑油,且柱状部233与第一部分24(变速传动轴承)配合;
最后,装配电磁结构22(电磁继电器),电磁结构22(电磁继电器)与壳体21卡扣装配。
(2)风叶组装。将第二子风叶12、传动结构20及第一子风叶11顺次连接,以完成风叶的装配。
(3)空调器组装。将风叶装入空调器的外壳内,且第一子风叶11与外壳采用轴承组装,传动结构20与外壳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子风叶12与电机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切换传动结构的工作状态(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以使相邻的两段子风叶实现传动或断开传动,使得一部分子风叶进行运转,另一部分子风叶不运转,通过运转的子风叶进行出风,进而改变了风叶的整体出风方向,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中风叶的出风方向不可调整相比,本申请中的风叶能够通过切换传动结构的工作状态调整风叶的出风方向,即当传动结构处于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子风叶之间断开传动关系,操作风叶中的部分子风叶运转即可改变风叶的整体出风方向。其中,用户可以根据出风要求选择需要运转的子风叶,进而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只操作风叶中的部分子风叶运转还可以降低风叶的整体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段子风叶(10),各段所述子风叶(10)同轴设置;
至少一个传动结构(20),相邻两段所述子风叶(10)之间通过一个所述传动结构(20)连接或脱离,所述传动结构(20)具有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当所述传动结构(20)处于所述传动状态时,相邻两段所述子风叶(10)之间通过所述传动结构(20)连接在一起,一段所述子风叶(10)通过所述传动结构(20)带动与其相邻的另一段所述子风叶(10)运动;当所述传动结构(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相邻两段所述子风叶(10)之间通过所述传动结构(20)脱离以断开二者之间的传动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段所述子风叶(10)中包括第一子风叶(11)和第二子风叶(12),所述传动结构(20)包括可沿所述子风叶(10)的轴向运动的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3),所述第一部分(24)与所述第一子风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3)向背离所述第一部分(24)的方向运动后与所述第二子风叶(12)吸合,以使所述传动结构(20)处于所述传动状态,且所述第一部分(24)与所述第二部分(23)同时转动;当所述传动结构(2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部分(23)朝向所述第一部分(24)运动并与所述第二子风叶(12)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20)通过气缸推拉和/或电磁吸合的方式使所述第二部分(23)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3)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传动结构(20)包括:
壳体(21);
电磁结构(22),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当给所述电磁结构(22)通电时,所述电磁结构(22)吸附所述第二部分(23),使所述第二部分(23)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4)的方向运动并与所述第二子风叶(12)吸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2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24)靠近第二部分(23)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风叶(12)朝向所述第二部分(23)的一端具有锥状凸起(121),所述第二部分(23)包括与所述锥状凸起(121)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凹部(231),给所述电磁结构(22)通电后,所述锥状凸起(121)与所述锥形凹部(231)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凸起(121)由橡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3)具有盲孔(232),所述第一部分(24)朝向所述第二部分(23)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41),所述第一传动轴(241)伸入所述盲孔(232)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盲孔(232)的轴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风叶(11)朝向所述第一部分(24)的一端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部分(24)朝向所述第一子风叶(1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42),所述第二传动轴(242)伸入所述凹槽内将所述第一子风叶(11)与所述第一部分(24)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20)还包括支撑部(25),所述第二部分(23)包括:
本体部(234),所述本体部(234)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本体部(234)具有所述锥形凹部(231);
柱状部(233),所述柱状部(233)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34)的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4)的一侧,所述柱状部(233)的朝向所述第一部分(24)的一侧具有所述盲孔(232),所述支撑部(25)套设在所述柱状部(233)外,以对所述第二部分(23)进行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5)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多个通气孔(25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风叶(12)朝向所述第二部分(23)的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锥状凸起(121)连接的限位凸台(122),且所述限位凸台(122)位于所述第二子风叶(12)与所述锥状凸起(121)之间,所述传动结构(20)还包括:
第一轴承(26),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且与所述壳体(21)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26)位于所述第二部分(23)的上方,所述限位凸台(122)与所述第一轴承(26)的内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20)还包括:
第二轴承(27),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且与所述壳体(2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轴承(27)的内圈套设在所述支撑部(25)外且与所述支撑部(25)过盈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风叶(11)朝向所述第一部分(24)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凸台(111),所述连接凸台(111)具有所述凹槽,所述传动结构(20)还包括:
第三轴承(28),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且与所述壳体(21)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轴承(28)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4)的下方且支撑所述第一部分(24),所述连接凸台(111)与所述第三轴承(28)的内圈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22)为电磁继电器。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4)为变速轴承。
17.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18426.1A CN108035890A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18426.1A CN108035890A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35890A true CN108035890A (zh) | 2018-05-15 |
Family
ID=6210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18426.1A Pending CN108035890A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35890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6722A (zh) * | 2019-12-13 | 2020-03-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分区送风的贯流风扇及空调器 |
CN111121174A (zh) * | 2020-01-16 | 2020-05-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窗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425418A (zh) * | 2020-03-31 | 2020-07-17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联动机构、出风阵列机构及出风设备 |
CN111550449A (zh) * | 2020-03-31 | 2020-08-18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阵列机构及应用其的出风设备 |
CN113465152A (zh) * | 2021-06-02 | 2021-10-0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风机系统、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56880A (ja) * | 2002-11-08 | 2004-06-03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4110726A (zh) * | 2013-07-25 | 2014-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 |
CN104676748A (zh) * | 2013-11-29 | 2015-06-03 | 海尔集团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4675719A (zh) * | 2013-12-03 | 2015-06-03 | 宁波精英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 |
CN205533336U (zh) * | 2016-02-26 | 2016-08-31 |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360°多向送风塔式电风扇 |
-
2017
- 2017-12-08 CN CN201711318426.1A patent/CN10803589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56880A (ja) * | 2002-11-08 | 2004-06-03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4110726A (zh) * | 2013-07-25 | 2014-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 |
CN104676748A (zh) * | 2013-11-29 | 2015-06-03 | 海尔集团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4675719A (zh) * | 2013-12-03 | 2015-06-03 | 宁波精英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 |
CN205533336U (zh) * | 2016-02-26 | 2016-08-31 |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360°多向送风塔式电风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龚宗智: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与计算", 中国工业出版社, pages: 137 - 143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6722A (zh) * | 2019-12-13 | 2020-03-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分区送风的贯流风扇及空调器 |
CN111121174A (zh) * | 2020-01-16 | 2020-05-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窗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121174B (zh) * | 2020-01-16 | 2024-03-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窗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425418A (zh) * | 2020-03-31 | 2020-07-17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联动机构、出风阵列机构及出风设备 |
CN111550449A (zh) * | 2020-03-31 | 2020-08-18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阵列机构及应用其的出风设备 |
CN111425418B (zh) * | 2020-03-31 | 2022-05-06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联动机构、出风阵列机构及出风设备 |
CN113465152A (zh) * | 2021-06-02 | 2021-10-0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风机系统、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35890A (zh) |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 |
CN207568883U (zh) | 风叶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 |
CN20991004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US9334944B2 (en) | Pulley assembly for belt drive | |
CN106468181A (zh) | 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气流喷射喷嘴 | |
CN202713115U (zh) | 一种无源永磁耦合传动、制动或负载装置 | |
US8864463B2 (en) | Fan with power deployed fan blade | |
CN104065236A (zh) | 可无级调节磁场强度的永磁调速、制动或负载装置 | |
CN103712323B (zh) | 空调器 | |
CN106801919A (zh) | 吊顶空调机 | |
CN102052096A (zh) |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喷嘴组件 | |
JPH02140496A (ja) | 変動ピッチファン | |
EP3428426A1 (en) | Nose con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irculating air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 |
EP3054112A1 (en) | Nose con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irculating air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 |
CN109386594B (zh) | 齿轮组件减震器装置 | |
CN205505340U (zh) | 出风口结构和换气装置 | |
CN206347644U (zh) | 空调器 | |
CN107084519A (zh) | 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5783339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999804A (zh) | 用于冷风扇的ptc组件移动装置、冷风扇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 |
CN206724319U (zh) | 空调器及其导风板运动机构 | |
CN209977272U (zh) | 风阀组件、风阀导风机构、空调器和客车 | |
CN102575717A (zh) | 转子联轴器 | |
CN107035506A (zh) | 内燃机冷却装置 | |
CN109737483A (zh) | 一种便于收纳的家用型供暖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8 Address after: 519070 9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789 Jinji Road, Qianshan,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70 No. six Jinji Road West,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Inc.OF ZHUHAI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