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8411A -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 Google Patents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411A
CN108028411A CN201580014750.7A CN201580014750A CN108028411A CN 108028411 A CN108028411 A CN 108028411A CN 201580014750 A CN201580014750 A CN 201580014750A CN 108028411 A CN108028411 A CN 108028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frame body
electrolyte
bending sec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7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寒野毅
山名健司
本井见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49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3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28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71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 H01M8/0273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with 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in the form of a fra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58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8Regenerative fuel cells, e.g. redox flow batteries or secondary fuel cells
    • H01M8/184Regeneration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 H01M8/188Regeneration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by recharging of redox couples containing fluids; Redox flow typ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76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lectrolyte stream, e.g. heat exchange
    • H01M8/04283Supply means of electrolyte to or in matrix-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0Indirect fuel cells, e.g. fuel cells with redox couple being irreversi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该框架本体能够在减小通过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的同时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包括:开口,该开口形成在框架本体的内侧;歧管,该岐管允许电解液流过;和狭缝,该狭缝连接歧管和开口,并且在歧管和开口之间形成电解液的流路,该狭缝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该至少一个弯曲部具有2.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的曲率半径。

Description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 流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一种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该框架本体能够在减小通过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的同时,改进设置在框架本体中的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大容量蓄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此后还被称作“RF电池”)已为人所知(见专利文献1和2)。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应用在于负荷均衡、瞬时压降补偿和备用电源以及对倡导大规模引入的诸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自然能量的输出进行平滑化。
RF电池是使用包含具有通过氧化还原改变的化合价(valence)的金属离子(活性材料)的电解液作为正电极电解液和负电极电解液而执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图9示出使用包含用作活性材料的V离子的钒电解液作为正电极电解液和负电极电解液的钒基RF电池300的操作原理。在图9中,电池单元100中的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分别表示充电反应和放电反应。
RF电池300包括单元100,该单元100被渗透氢离子的离子交换膜101分离成正电极单元102和负电极单元103。正电极单元102中具有正电极104,用于正电极电解液并且存储正电极电解液的容器106经由导管108、110连接到正电极单元102。负电极单元103中具有负电极105,用于负电极电解液并且存储负电极电解液的容器107经由导管109、111连接到负电极单元103。利用泵112、113,存储在每个容器106、107中的电解液进行流通,并且通过单元100(正电极单元102和负电极单元103)执行充电和放电。
通常,在RF电池300中,采用包括具有以层叠方式设置的多个电池单元100的单元堆的构造。图10是电池单元堆的示意构造图。在图10中示出的电池单元堆10S形成为:其由包括矩形框架形的框架本体22和设置在框架本体22内侧的双极板21的单元框架20、正电极104、离子交换膜101和负电极105构成,每个以多个层堆叠,并且该堆叠位于两个端板250之间并被其夹紧。框架本体22具有形成在其内侧的开口,并且单元框架20被构造为:通过在框架本体22的开口中装配双极板21,从而在框架本体22的内侧形成凹部。具体地,单元框架20具有凹部(腔室)24,该凹部24由框架本体22的内周面和双极板21的表面形成在框架本体22的内侧,并且正电极104布置在双极板21的一个表面侧处,负电极105布置在双极板21的另一个表面侧处。例如图10所示的框架本体22是由一对对向的上、下长构件22L和连接长构件22L的端部的一对右、左短构件22S构成的矩形框架。在形成于框架本体22内侧的腔室24中,电极(正电极104或者负电极105)被容纳于其中,并且由双极板21、框架本体22和离子交换膜101包围的腔室24的内部空间构成单元(正电极单元或者负电极单元)。在以上单元堆10S中,如图10中所示,将通过在离子交换膜101置于电极之间的情况下在相邻的单元框架20之间布置一对正电极104和负电极105而形成单个单元(单位单元)100。
在单元堆10S中,电解液流过形成在框架本体22中并且穿过框架本体22的歧管200,和形成在框架本体22的表面上并且在歧管200和腔室24之间提供连接的狭缝210。狭缝210具有连接到歧管200的一端和连接到腔室24的另一端。在图10中示出的单元堆10S中,正电极电解液经由形成在框架本体22的一个表面侧(对应于图纸的前侧)中的液体供给狭缝211从液体供给歧管201供给到其中容纳有正电极104的腔室24,流过腔室24,并且经由液体排放狭缝213排放到液体排放歧管203。类似地,负电极电解液经由形成在框架本体22的另一个表面侧(对应于图纸的背侧)中的液体供给狭缝212从液体供给歧管202供给到其中容纳有负电极105的腔室,并且经由液体排放狭缝214排放到液体排放歧管204。在单元框架20之间,为了抑制电解液的泄漏,沿着框架本体22的外周布置成圈的密封构件50,诸如O形环和扁平垫圈。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D 1:日本专利公开No.2013-080613
PTD 2:日本专利公开No.2002-24606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RF电池中,当狭缝被处于充电状态中的电解液填充时,支路电流经由狭缝中的电解液流动,并且造成由支路电流导致的损失(支路电流损失)。减小这个支路电流的一种手段是增加用作电解液的流路的狭缝的长度,以增加狭缝中的电解液的电阻。相应地,常规地,根据减小支路电流损失的观点,存在以下情形:其中采取方法以向狭缝的一部分设置弯曲部,以将狭缝的长度增加为比线性狭缝更长。“狭缝的长度”指的是:当在平面视图中看单元框架(或者框架本体)时,从一端到另一端在沿着狭缝测量时的狭缝的长度。
然而,为狭缝提供弯曲部以增加狭缝长度的方法存在限制,并且当RF电池在操作中、备用等时,即,当狭缝填充有电解液时,支路电流将在不小的程度上通过电解液流动。这个支路电流可以导致电解液产生热量并且温度升高。特别地,当RF电池备用时,电解液停留在狭缝中,相应地,与在当电解液通过时的操作中相比,狭缝内的电解液的温度更加容易升高。当电解液的温度升高时,可能在电解液中产生析出物,并且可能导致电池性能的降低,诸如电解液的劣化。此外,当电解液的温度升高时,其热量可能可以使得框架本体软化并且变形,因此损坏框架本体(或者单元框架)。相应地,为了抑制狭缝中的电解液的升温,需要改进电解液的散热。
此外,在用于RF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中,当电解液流动时,引起流体压力、热膨胀等,这导致沿着纵向方向、宽度方向等作用于作为框架本体的构件的构件上的拉伸应力,并且这个应力引起应变。特别地,框架本体的狭缝形成部的厚度较小,相应地易受应变影响,进而,在狭缝的横截面的角部等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并且当过度应力作用时,容易在狭缝用作始点的情况下引起破裂。相应地,期望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狭缝的横截面”意味着垂直于电解液流动的方向的横截面。
常规地,为了减小支路电流损失,已经提出了为狭缝的一部分设置弯曲部。然而,根据改进电解液的散热并且抑制狭缝形成部处的应变的观点,不必充分检查狭缝的弯曲部的构造。
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该框架本体能够在减小通过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的同时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框架本体是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包括:开口,该开口形成在框架本体的内侧;歧管,电解液通过该岐管进行流通;和狭缝,该狭缝连接在开口和歧管之间,该狭缝在开口和歧管之间形成用于电解液的流路。该狭缝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该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等于或者大于2.0mm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0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包括: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框架本体;和双极板,该双极板装配在框架本体的开口中,框架本体和双极板在框架本体内侧形成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以上框架本体能够在减小通过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的同时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以上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能够在减小通过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的同时改进设置在构造单元的框架本体中的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框架本体的示意前视图。
图2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框架本体的单元框架的示意前视图。
图3是在放大视图中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中的狭缝的横截面形状的示意横截面。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示意前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示意前视图。
图6示出用于示例性测试计算1的评估的狭缝的模型。
图7示出在示例性测试计算1中计算弯曲部的应变量的方法。
图8示出用于示例性测试计算2的评估的狭缝的模型。
图9示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操作的原理。
图10是单元堆的示意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
本发明人已经研究了能够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的、设置在框架本体上并且具有弯曲部的狭缝、弯曲部的构造、特别地其曲率半径。并且本发明人已经获得以下发现。
当支路电流引起发热并且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温度已经升高时,电解液的热量从电解液接触的狭缝的壁面耗散,因此被冷却。即,热量经由狭缝的壁面从电解液移动到框架本体,因此电解液得以散热。当狭缝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弯曲部时,则在框架本体的平面中,弯曲部的形成区域较小,并且难以向框架本体耗散弯曲部形成部中的电解液的热量,因此热量容易受限。更加具体地,在框架本体的狭缝形成部的弯曲部形成部中,由连接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的中心与弯曲部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两条线段并且由沿着弯曲部的曲线包围的形成区域的面积(或者体积)较小,因此热容量较小,并且通过来自电解液的散热而使得温度快速地升高。相应地,当狭缝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弯曲部时,无法充分进行从电解液向框架本体的散热,并且热容易被限制在弯曲部形成部处。相应地,在狭缝的弯曲部中,电解液的温度容易升高,并且相应地,容易引起电解液成分析出、框架本体软化或者其它不利的效果。
相比而言,当具有大曲率半径的弯曲部的狭缝的框架本体经历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拉伸应力时,沿着法线方向(即狭缝的宽度方向)作用于狭缝的弯曲部上的作用力的分量增加。具体地,当应力作用于构造框架本体的构件的一个方向(例如纵向方向)上时,它在狭缝的弯曲部中被分解成法线方向力的分量和切向方向力的分量。框架本体的狭缝形成部易受响应于沿着狭缝的宽度方向的力的应变影响,并且当狭缝具有大曲率半径的弯曲部时,弯曲部形成部容易被拉紧,因此可能破裂。
本发明人已经基于以上思想完成了本发明。首先,将列举并且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框架本体是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的框架本体,包括:开口,该开口形成在框架本体的内侧;歧管,电解液穿过该歧管进行流通;和狭缝,该狭缝连接在开口和歧管之间,该狭缝在开口和歧管之间形成用于电解液的流路。该狭缝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该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大于2.0mm并且小于或等于200mm。
根据以上框架本体,因为狭缝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所以该狭缝的长度可以大于线性狭缝,并且能够减小通过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此外,具有满足以上范围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能够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更加具体地,具有2.0mm以上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允许在框架本体的平面中的弯曲部的形成区域较大,并且帮助弯曲部形成部向框架本体耗散电解液的热量,因此热量不易受限。因此,能够改进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温度的升高。相应地,能够抑制电解液成分的析出、框架本体的软化和变形等。
相比而言,当具有200mm以下的大曲率半径的弯曲部的框架本体经历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拉伸应力时,在狭缝的弯曲部处,力沿着法线方向(狭缝的宽度方向)和切向方向分散,并且沿着狭缝的宽度方向作用于弯曲部形成部上的应力被减小为较小。相应地,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并且能够抑制破裂。优选地,弯曲部具有例如10mm以上并且60mm以下的曲率半径。
(2)作为以上框架本体的一个方面,以上狭缝在最靠近以上开口的以上弯曲部和以上开口之间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大于200mm的曲率半径。
当电解液通过狭缝从歧管引入腔室中时,其经过弯曲部并且相应地受到离心力(或者惯性)。这个惯性可以干扰引入腔室中的电解液的流动,因此腔室中的电解液可能具有不均匀流量剖面(flow rate profile)。根据以上方面,因为在弯曲部和用作腔室的开口之间设置了具有大于200mm的曲率半径(即小于1/200的曲率)的连接部,所以能够减轻当电解液经过弯曲部时受到的惯性,并且能够抑制对于引入腔室中的电解液的流动的干扰。相应地,以上连接部能够提供抑制对于引入腔室中的电解液的流动的干扰的流动调节效果。这能够均衡腔室中的电解液的流量剖面。
(3)作为以上框架本体的一个方面,以上连接部具有5.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的长度。
根据以上方面,因为连接部具有5.0mm以上的长度,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对于引入腔室中的电解液的流动的干扰,并且能够获得高流动调节效果。相比而言,当具有200mm以下长度的连接部的框架本体经历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拉伸应力时,完全地作用于狭缝的连接部上的应力较小。相应地,能够抑制在连接部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并且能够抑制破裂。优选地,连接部具有例如10mm以上并且50mm以下的长度。
(4)作为以上框架本体的一个方面,以上狭缝具有0.5mm以上并且10mm以下的深度。
狭缝的横截面越大,当电解液经过时压力损失越小。根据以上方面,具有0.5mm以上的深度的狭缝允许带有固定宽度的狭缝具有增加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允许压力损失减小。此外,当电解液具有固定的流量时,则横截面面积越大,电解液的流动速率越慢,并且相应地,当电解液经过弯曲部时的离心力减小,并且能够实现改进的流动调节效果。此外,因为狭缝具有10mm以下的深度,所以能够抑制由在框架本体的狭缝形成部处的减小的厚度引起的强度的减小,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应变、破裂等。此外,因为狭缝具有10mm以下的深度,所以作用于狭缝上的应力减小,这有助于减小应变量。优选地,狭缝具有例如1.0mm以上并且5.0mm以下的深度。如在狭缝的横截面中所看到,狭缝的深度指的是从狭缝的开口到其底部沿着垂直方向(即框架本体的厚度方向)的狭缝的长度。狭缝的宽度指的是在狭缝的横截面中的开口的宽度。
(5)作为以上框架本体的一个方面,以上狭缝具有0.5mm以上并且20mm以下的宽度。
根据以上方面,具有0.5mm以上的宽度的狭缝允许带有固定深度的狭缝具有增加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允许压力损失减小。此外,如以上所述,更大的横截面面积允许改进的流动调节效果。此外,因为狭缝具有20mm以下的宽度,所以能够抑制在框架本体的狭缝形成部处的强度的减小,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应变、破裂等。此外,因为狭缝具有20mm以下的宽度,所以能够抑制由狭缝中的电解液产生的热量,并且容易抑制电解液的温度升高。此外,因为狭缝具有20mm以下的宽度,所以框架本体的狭缝形成部可以较小,从而实现框架本体以及单元框架的小型化。优选地,狭缝具有例如1.0mm以上并且8.0mm以下的宽度。
(6)作为以上框架本体的一个方面,该框架本体具有一对长构件和一对短构件,该一对长构件彼此对向,该一对短构件连接长构件的端部,并且长构件设置有上述的至少一个弯曲部。
当在框架本体的长构件中形成的狭缝的弯曲部与在框架本体的短构件中形成的狭缝的弯曲部比较时,前者能够提供比后者更长的从弯曲部到设置有弯曲部的构件(在下文中还称作“弯曲部形成构件”)的一端或者另一端的距离。这个距离越长,在从弯曲部到弯曲部形成构件的一端或者另一端的区域中,形成框架本体的材料越多,使得当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沿着弯曲部形成构件的纵向方向作用的应力时,较不容易发生应变,并且抑制破裂。因此根据以上方面,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狭缝形成部(特别地弯曲部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破裂等。
(7)作为以上框架本体的一个方面,该框架本体具有一对长构件和一对短构件,该一对长构件彼此对向,该一对短构件连接长构件的端部,并且由长构件和短构件形成的角部具有上述的至少一个弯曲部。
由长构件和短构件形成的角部具有较大强度,因此抗变形。当狭缝的弯曲部形成在框架本体的角部处,并且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作用于构造框架本体的构件上的应力时,较不容易发生应变,并且抑制破裂。因此,根据以上方面,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狭缝形成部(特别地弯曲部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破裂等。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包括:根据项目(1)至(7)中的任一项的框架本体;和双极板,该双极板装配在框架本体的开口中,框架本体和双极板在框架本体内侧形成腔室。
根据以上单元框架,因为包括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以上框架本体,所以在构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的框架本体中,在能够减小通过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的同时,能够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
(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根据以上项目(8)的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
根据以上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因为包括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以上单元框架,所以在构造单元的框架本体中,在能够减小通过电解液的支路电流损失的同时,能够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框架本体和单元框架的具体实例。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对应的部件。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并且旨在包括在由权利要求的术语表示并且与权利要求的术语等价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修改。
[第一实施例]
<框架本体>
参考图1至图3,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和单元框架。图1示出框架本体22,该框架本体呈矩形框架形,其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对长构件22L和连接长构件22L的端部的一对短构件22S,并且开口22o形成在框架本体的内侧。下文所述的双极板21装配在这个开口22o中。框架本体22例如由氯乙烯树脂、聚丙烯、聚乙烯、氟树脂、环氧树脂或者其它类似的塑料或者橡胶等形成。
框架本体22包括:歧管200(歧管201-204),该歧管200穿过框架本体的前侧和背侧并且传送电解液;和狭缝210(狭缝211-214),该狭缝210形成在框架本体的表面上,并且歧管200和开口22o之间形成用于电解液的流路。歧管200和狭缝210能够例如通过注塑成型与形成框架本体22同时形成。
(歧管和狭缝)
歧管201、202在一个长构件22L(在图1中,下长构件)处形成在框架本体22中,并且歧管203、204在另一个长构件22L(在图1中,上长构件)处形成在框架本体22中。狭缝211、213在一个表面侧处形成在框架本体22上,狭缝211形成在一个长构件22L处,且狭缝213形成在另一个长构件22L处。狭缝212、214在另一个表面侧处形成在框架本体22上,并且狭缝212形成在一个长构件22L处,且狭缝214形成在另一个长构件22L处。狭缝211-214的相应一端分别连接到歧管201-204,其另一端连接到开口22o,并且狭缝211-214分别连接歧管201-204和形成在框架本体22内侧的开口22o。
<单元框架>
参考图2,将描述包括根据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单元框架。图2中示出的单元框架20包括框架本体22和双极板21,该双极板21装配在框架本体22的开口22o(见图1)中。单元框架20具有框架本体22,该框架本体22形成为从前侧和背侧将双极板21的周缘部夹在中间,并且框架本体22通过注射成型等与双极板21的外周边一体形成。通过在框架本体22的开口22o中装配双极板21,从而由框架本体22和双极板21形成凹部(腔室24)。具体地,单元框架20具有腔室24,该腔室24由框架本体22的内周面和双极板21的表面形成在框架本体22的内侧,以容纳电极(未示出)。在图2中,仅示出单元框架20的一个表面侧(图纸的前侧)上的腔室24,然而,还在单元框架20的另一个表面侧(图纸的背侧)上形成腔室。正电极被容纳在单元框架20的一个表面侧上的腔室中,负电极被容纳在单元框架20的另一个表面侧上的腔室中;正电极被布置在双极板21的一个表面侧上,负电极被布置在双极板21的另一个表面侧上(见图10)。双极板21能够由塑性碳形成。
对于在图2中示意的单元框架20(框架本体22),歧管201和203是用于正电极电解液的液体供应歧管和液体排泄歧管,狭缝211和213是用于正电极电解液的液体供应狭缝和液体排泄狭缝。歧管202和204是用于负电极电解液的液体供应歧管和液体排泄歧管,狭缝212和214是用于负电极电解液的液体供应狭缝和液体排泄狭缝。从液体供应歧管201、202延伸的液体供应狭缝211、212连接到腔室24的下边缘部(开口22o(见图1)),从液体排泄歧管203、204延伸的液体排泄狭缝213、214连接到腔室24的上边缘部(开口22o)。即,电解液被从腔室24的下侧引入腔室24中,并且电解液被从腔室24的上侧排泄。流动调节部分(未示出)沿着腔室24的下边缘部和上边缘部形成在腔室24的下边缘部和上边缘部。流动调节部分具有以下功能:沿着腔室24的下边缘部扩散从液体供应狭缝211、212引入的电解液,并且将从腔室24的上边缘部排泄的电解液收集到液体排泄狭缝213、214。通过该流动调节部分,电解液从腔室24的下边缘部通过腔室24的内部流向腔室24的上边缘部。
正电解液和负电解液可以是已知的电解液。例如,作为正电解液和负电解液的是包含作为用于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活性材料的V离子的V基电解液、包含作为正电极活性材料的Fe离子和作为负电极活性材料的Cr离子的Fe/Cr基电解液的组合、包含作为正电极活性材料的Mn离子和作为负电极活性材料的Ti离子的Ti/Mn基电解液等。
(保护板)
在单元框架20上,在框架本体22的形成有狭缝211-214的一部分处,可以布置由塑料制成并且保护离子交换膜(见图10)的保护板40。保护板40布置在框架本体22的长构件22L的表面上,以覆盖每个狭缝211-214,并且每个保护板40具有形成在与每一个歧管201-204对应的位置处的通孔或者切口。在图2所示的保护板40的情形中,对于布置在形成用于正电极电解液的狭缝211、213的框架本体22的一个表面侧处的保护板40,形成用于正电极电解液的歧管201、203的圆形通孔,并且形成用于负电极电解液的歧管202、204的矩形切口。相比而言,对于布置在形成用于负电极电解液的狭缝212、214的框架本体22的另一个表面侧处的保护板40,形成用于正电极电解液的歧管201、203的矩形切口,并且形成用于负电极电解液的歧管202、204的圆形通孔。当使用单元框架20构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见图10)单元时,这个保护板40防止每个狭缝211-214接触离子交换膜,并且能够防止离子交换膜由于狭缝的不规则性而受损。在图2中,仅示出覆盖形成在框架本体22的一个表面侧处的狭缝211、213的保护板40,然而,还存在布置在框架本体22的另一个表面侧处以、覆盖狭缝212、214的保护板。
(狭缝的平面形状)
图1在圆圈中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中的狭缝210(211)的放大平面图。图1代表性地示出狭缝211的平面形状。此外,图3示出狭缝210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它是沿着图1中的圆圈中所示的线III-III截取的示意放大横截面。如图1中所示,狭缝210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35。在下文中,参考图1和3,将更加具体地描述第一实施例的狭缝210的平面形状。
第一实施例的狭缝210(211)具有单个弯曲部35和位于弯曲部35和开口22o(图2所示单元框架20中的腔室24)之间的连接部36。更加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狭缝210以L字母的形式形成,并且由沿着框架本体22的长构件22L的纵向方向(在图1中,左方向)从歧管200(201)延伸的线性部、与该线性部连接的弯曲部35、和沿着长构件22L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36构成。
(弯曲部)
弯曲部35具有2.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的曲率半径r。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狭缝210具有弯曲部35,该弯曲部35呈弓形,并且具有基本直角(90度)的中心角度θ。弯曲部的中心角度指的是由连接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的中心与弯曲部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两条线段形成的角度。弯曲部35优选地具有10mm以上并且60mm以下的曲率半径r。
(连接部)
连接部36具有大于200mm的曲率半径(小于1/200的曲率),并且还包括直线形(0曲率)。图1所示狭缝210具有直线形的连接部36。连接部36优选地具有5.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并且更加优选地10mm以上并且50mm以下的长度a。
(狭缝的横截面形状)
如图3中所示,狭缝210的横截面形状基本是矩形。狭缝210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并且可以例如是四边形,诸如等腰梯形、三角形诸如等腰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等。更加具体地,狭缝的横截面是以下形状:开口用作长边并且底部用作短边的梯形、底部用作顶点并且开口用作底部的三角形,或者在更加靠近开口的侧处具有比在更加靠近底部的侧处更大的宽度的类似形状。此外,狭缝的横截面可以具有倒角或者形成为弯曲面的角部。
(深度和宽度)
狭缝210优选地具有例如0.5mm以上并且10mm以下、进而1.0mm以上并且5.0mm以下的深度h。狭缝210优选地具有例如0.5mm以上并且20mm以下、进而1.0mm以上并且8.0mm以下的宽度w。
(功能和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22(单元框架20)具有狭缝210,所述狭缝210具有设置有弯曲部35的部分,所述框架本体22能够具有比单个直线形狭缝更长的狭缝长度,因此能够减小支路电流损失。此外,具有2.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的曲率半径r的弯曲部35能够改进狭缝中的电解液的散热,并且抑制在狭缝形成部中引起的应变。更加具体地,具有2.0mm以上的曲率半径r的弯曲部35允许在框架本体22(或者长边22L)的平面中的弯曲部35的形成区域(即在图1中圈出的图中的画阴影线的区域)较大,并且允许弯曲部35的形成部具有增加的热容量。这允许弯曲部形成部对来自电解液的增加热量进行散热,因此不易限热。因此,能够改进电解液的散热,并且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温度升高,并且相应地,能够抑制电解液成分的析出、框架本体的软化和变形等。
相比而言,当具有带有200mm以下的曲率半径r的弯曲部35的框架本体22经历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拉伸应力时,沿着法线方向(即狭缝的宽度方向)作用于狭缝210的弯曲部35上的力的分量减少。具体地,对于图1所示的框架本体22,例如当应力沿着长边22L的纵向方向作用时,力沿着法线方向和切向方向在弯曲部35中分散,并且沿着狭缝的宽度方向作用于弯曲部形成部(在弯曲部35处的狭缝的两侧的附近)上的应力被减小为较小。相应地,能够抑制在狭缝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并且能够抑制破裂。
此外,因为狭缝210(液体供给狭缝211)具有连接部36,所以能够减轻当电解液经过弯曲部35时受到的惯性,并且能够抑制对于引入腔室24中的电解液的流动的干扰。
特别地,因为连接部36具有5.0mm以上的长度a,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对于引入腔室24中的电解液的流动的干扰,并且能够获得高的流动调节效果。此外,利用具有200mm以下的长度a的连接部36,当施加拉伸应力时,在连接部36处的狭缝的两侧的附近作用的总应力可以较小。相应地,能够抑制在连接部36的形成部处引起的应变,并且能够抑制破裂。
此外,具有0.5mm以上的深度h的狭缝210允许具有固定宽度w的狭缝具有增加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允许压力损失减小。此外,具有0.5mm以上的宽度w的狭缝210允许具有固定深度h的狭缝具有增加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允许压力损失减小。通过减小的压力损失,当电解液经过弯曲部35时受到的惯性减小,这能够改进由连接部36提供的流动调节效果。此外,因为狭缝210具有10mm以下的深度h和20mm以下的宽度w,所以能够抑制在框架本体22的狭缝形成部处强度的减小,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应变、破裂等。
然后,基于图4和图5,将描述狭缝210的平面形状的其它实例。在下文中,在描述狭缝210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并且不再加以详述,而是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方面。
[第二实施例]
已经参考其中狭缝210的弯曲部35在长构件22L处形成在框架本体22上的实例描述了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图4示出第二实施例,其中弯曲部35形成在框架本体22的角部22C处,在角部22C处,长构件22L和短构件22S彼此相交。
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狭缝210以字母J的形式形成,并且弯曲部35是半圆弧形,并且具有基本为180度的中心角度。此外,在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形中,每个液体供给狭缝211、212具有在侧边缘下端部处连接到开口22o的连接部分36,并且每个液体排放狭缝213、214具有在侧边缘上端部处连接到开口22o的连接部36。
框架本体22的角部22C能够抵抗由流体压力、热膨胀等引起的拉伸应力所引起的变形。在第二实施例中,狭缝210的弯曲部35形成在角部22C处,因此弯曲部形成部能够抵抗应变。
[第三实施例]
虽然已经参考其中狭缝210具有单个弯曲部35的实例描述了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但是可以设置多个弯曲部35。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将描述狭缝210具有多个弯曲部35的方面。
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狭缝210具有多个弯曲部35,并且在最靠近开口22o的弯曲部35的弯曲部35c和开口22o之间具有连接部36。具有所述多个弯曲部35的狭缝210能够具有更长的狭缝长度,并且允许进一步减小的支路电流损失。弯曲部35具有例如60度以上并且300度以下、进而80度以上并且280度以下的中心角度。
在下文中将描述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单元框架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当单元框架应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时,它是以单元堆的形式加以利用,单元堆形成为使其由单元框架、正电极、离子交换膜、和负电极构成,每个以多个层堆叠(见图10)。并且涉及其中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这个单元堆的构造。
[示例性测试计算1]
评估了当狭缝具有曲率半径改变的弯曲部时的散热性能和应变量。在下面示出评估条件。
在示例性测试计算1中,当弯曲部35的曲率半径r在1.0mm至300mm的范围中改变时,使用具有如在图6中所示的弯曲部35的狭缝210的模型,以分析并且评估弯曲部35处的散热性能和应变量。狭缝210具有弯曲部35,所述弯曲部具有1/4圆弧(具有中心角度θ=90度)的平面形状。此外,狭缝210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深度h为1mm,宽度w为4mm。
(散热性能)
根据由弯曲部35中的电解液产生的热量与框架本体22中的弯曲部35的形成部的热容量(如在以后描述的温度升高速率ΔT)的比率来评估散热性能。如下获得由弯曲部35中的电解液产生的热量Q和弯曲部35的形成部的热容量C:
(由电解液产生的热量)
根据弯曲部35中的电解液的电阻R(Ω)、和狭缝内(In-slit)电压v(V)来获得所产生的热量Q(W)。在电解液的电阻率表示成ρ(Ω·cm)的情况下,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电阻R:
[表达式1]R=ρx(πr/2)x(1/wh)。
并且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所产生的热量Q:
[表达式2]Q=v2/R=v2x(2wh/ρπr)。
根据用作RF电池的电解液的V基电解液的电阻率,在以上表达式中使用的电阻率ρ被设定为3.82Ω·cm。根据由分层堆叠典型RF电池的30个单位单元而获得的电压,将狭缝内电压v(V)设定为10.5V。
(弯曲部形成部的热容量)
根据框架本体22的比热容量Cp(J/cm3·℃)和弯曲部形成部的体积V(cm3)获得热容量C(J/℃)。利用以下表达式根据框架本体22的比热c(J/kg·℃)及其比重d(g/cm3)计算比热容量Cp:
[表达式3]Cp=c x d。
体积V是在弯曲部35的形成区域(在图6中的交叉阴影线的区域)处的框架本体22的体积,并且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为了示意起见,框架本体22具有5mm的厚度t。
[表达式4]V=(πr2/4)x t
并且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热容量C:
[表达式5]C=Cp x V=Cp x(πr2t/4)。
关于用于以上表达式的比热c和比重d,采取由氯乙烯树脂形成的框架本体22,并且比热c被设定为840J/kg·℃,比重d被设定为1.4g/cm3
(温度升高速率)
根据使用以上表达式计算的所产生的热量Q(W)和热容量C(J/℃),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温度升高速率ΔT(℃/s):
[表达式6]
ΔT=Q/C=(v2x 2wh/ρπr)/(Cp x(πr2t/4))=(v2x 2wh x 4)/(ρπr x Cp xπr2t)=(8v2/ρπ2Cp)x(wh/r3t)。
<散热性能的评估>
弯曲部35的曲率半径r在1.0mm至300mm的范围中改变,并且计算温度升高速率ΔT(℃/s),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散热性能。更小的温度升高速率ΔT意味着更高的散热性能。散热性能对于具有10(℃/s)以下的值的温度升高速率ΔT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500(℃/s)以下的值的温度升高速率ΔT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被评估为“C”。在表格1中示出温度升高速率ΔT的值和散热性能的评估。
(应变量)
根据由施加到弯曲部35的形成部的流体压力引起的总负荷P评估应变量。如图7中所示,通过在0≤θ≤π/2的范围中积分在XY平面上施加到弯曲部35的中心角度dθ的小片段的单位流体压力p(N/mm)引起的负荷而获得负荷P(N)。在此情形中,当为了考虑将负荷P划分成图7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时,能够利用以下表达式将负荷P表示成单位流体压力p和曲率半径r的乘积:
[表达式7]
(X方向)P=∫(p x r·cosθdθ)=p x r
(Y方向)P=∫(p x r·sinθdθ)=p x r
利用以下表达式将单位流体压力p(N/mm)设置为流体压力σ(MPa)和狭缝的深度h(mm)的乘积。注意流体压力σ被设定为0.5MPa。
[表达式8]p=σx h
(负荷)
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在弯曲部35处的负荷P(N),并且这个负荷P被表示成Pr
[表达式9]P=p x r=σx h x r
<应变量的评估>
弯曲部35的曲率半径r在1.0mm至300mm的范围中改变,并且计算了负荷Pr(N),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估应变量。在弯曲部35处,更小的负荷Pr意味着更小的应变量。应变量对于具有50(N)以下的值的负荷Pr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100(N)以下的值的负荷Pr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被评估为“C”。在表格1中示出了负荷Pr的值和应变量的评估。
<总体评估>
基于散热性能和应变量的评估,具有表格1所示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被进行总体评估。总体评估如下:当散热性能和应变量两者均被评估为“A”(或者没有“B”或者“C”)时,总体评估为“A”;当散热性能和应变量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B”并且没有“C”时,总体评估为“B”;和当散热性能和应变量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C”时,总体评估为“C”。其结果在表格1中示出。
[表格1]
根据表格1所示的示例性测试计算1的结果,能够看到具有更大曲率半径r的弯曲部允许温度升高速率ΔT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高的散热性能,并且具有更小曲率半径r的弯曲部允许负荷Pr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小的应变量。并且当曲率半径r是2.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时,认为散热的改进和应变量的减小能够共同成立。特别地,当曲率半径r是10mm以上并且60mm以下时,散热的改进和应变量的减小能够以高水平共同成立。
[示例性测试计算2]
评估了当狭缝具有长度改变的连接部时的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在下面表示了评估条件。
在示例性测试计算2中,当连接部36的长度a在1.0mm至300mm的范围中改变时,使用具有如图8中所示的弯曲部35和连接部36的狭缝210的模型以分析并且评估在连接部36处的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狭缝210具有弯曲部35,该弯曲部具有1/4圆弧(具有中心角度θ=90度)的平面形状和50mm的曲率半径r,并且具有呈直线形的连接部36。此外,狭缝210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深度h为1mm,宽度w为4mm。
(流动调节效果)
根据作用于经过弯曲部35的电解液上的离心力与连接部36的长度的比率(即将在以后描述的漂移程度D)评估流动调节效果。如下获得作用于电解液上的离心力F:
(电解液的离心力)
在电解液的比重被表示成m(kg/m3)并且电解液的流动速率被表示成u(m/s)的情况下,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离心力F(N/m3):
[表达式10]F=m x(u2/r)。
当电解液的流量为Q(L/min)时,流动速率u(m/s)由以下表达式给出:
[表达式11]u=Q/(h x w)。
在以上表达式中,比重m假设为1400kg/m3并且流量Q假设为1L/min。
(漂移程度)
作用于电解液上的离心力F(N/m3)与连接部36的长度a(mm)的比率被定义为漂移程度D,并且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漂移程度D(N/m4):
[表达式12]D=F/a。
<流动调节效果的评估>
连接部36的长度a(mm)在1.0mm至300mm的范围中改变并且计算漂移程度D(N/m4),并且基于此,评估了流动调节效果。更小的漂移程度D意味着更高的流动调节效果。如下评估流动调节效果:对于具有5.0x107(N/m4)以下的值的漂移程度D,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1.0x108(N/m4)以下的值的漂移程度D,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C”。在表格2中示出漂移程度D的值和流动调节效果的评估。
(应变量)
根据由施加到连接部36的形成部的流体压力引起的总负荷P评估应变量。利用以下表达式,在连接部36处的负荷P(N)被表示成单位流体压力p(N/mm)和长度a(mm)的乘积:
[表达式13]P=p x a。
如在示例性测试计算1中所完成,根据σx h将单位流体压力p(N/mm)设置为流体压力σ(MPa)和狭缝的深度h(mm)的乘积。
注意流体压力σ被设定为0.5MPa。
(负荷)
利用以下表达式,计算在连接部36处的负荷P(N),并且这个负荷P被表示成Pa
[表达式14]P=p x a=σx h x a
<应变量的评估>
连接部36的长度a(mm)在1.0mm至300mm的范围中改变并且计算负荷Pa(N),并且基于此,评估了应变量。在连接部处,更小的负荷Pa意味着更小的应变量。应变量对于具有50(N)以下的值的负荷Pa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100(N)以下的值的负荷Pa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被评估为“C”。在表格2中示出负荷Pa的值和应变量的评估。
<总体评估>
基于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的评估,具有表格2所示的长度的连接部被进行总体评估。总体评估如下:当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两者均被评估为“A”(或者没有“B”或“C”)时,总体评估为“A”;当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B”并且没有“C”时,总体评估为“B”;并且当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C”时,总体评估为“C”。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表格2]
根据表格2所示的示例性测试计算2的结果,能够看到具有更大长度a的连接部允许漂移程度D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高的流动调节效果,并且具有更短长度a的连接部允许负荷Pa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小的应变量。并且当长度a是5.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时,认为流动调节效果的改进和应变量的减小能够共同成立。特别地,当长度a是10mm以上并且50mm以下时,流动调节效果的改进和应变量的减小能够以高水平共同成立。
[示例性测试计算3]
评估了当狭缝的深度改变时的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在下面表示了评估条件。
在示例性测试计算3中,当狭缝210的深度h在0.1mm至15mm的范围中改变时,使用在示例性测试计算2中使用的图8模型以分析和评估连接部36的流动调节效果和在弯曲部35处的应变量。狭缝210具有弯曲部35,该弯曲部35具有1/4圆弧(具有中心角度θ=90度)的平面形状和20mm的曲率半径r。连接部36呈直线形,并且具有50mm的长度a。此外,狭缝210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宽度w为4mm。
<流动调节效果的评估>
如下评估流动调节效果:在狭缝的深度h在0.1mm至15mm的范围中改变的情况下,使用为示例性测试计算2描述的表达式以计算漂移程度D(N/m4),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流动调节效果。如下评估流动调节效果:对于具有5.0x107(N/m4)以下的值的漂移程度D,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1.0x108(N/m4)以下的值的漂移程度D,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C”。在表格3中示出漂移程度D的值和流动调节效果的评估。
<应变量的评估>
如下评估应变量:在狭缝的深度h在0.1mm至15mm的范围中改变的情况下,使用为示例性测试计算1描述的表达式以计算负荷Pr(N),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应变量。应变量对于具有50(N)以下的值的负荷Pr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100(N)以下的值的负荷Pr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被评估为“C”。在表格3中示出负荷Pr的值和应变量的评估。
<总体评估>
基于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的评估,具有表格3所示的深度的狭缝被进行总体评估。总体评估如下:当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两者均被评估为“A”(或者没有“B”或者“C”)时,总体评估为“A”;当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B”并且没有“C”时,总体评估为“B”;和当流动调节效果和应变量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C”时,总体评估为“C”。其结果在表格3中示出。
[表格3]
根据表格3所示的示例性测试计算3的结果,能够看到具有更大深度h的狭缝允许漂移程度D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高的流动调节效果,具有更小深度h的狭缝允许负荷Pr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小的应变量。并且当深度h是0.5mm以上并且10mm以下时,认为流动调节效果的改进和应变量的减小能够共同成立。特别地,当深度h是1.0mm以上并且5.0mm以下时,流动调节效果的改进和应变量的减小能够以高水平共同成立。
[示例性测试计算4]
评估了当狭缝的宽度改变时的流动调节效果和散热性能。在下面表示了评估条件。
在示例性测试计算4中,当狭缝210的宽度在0.1mm至25mm的范围中改变时,使用在示例性测试计算2中使用的图8模型以分析和评估连接部36的流动调节效果和在弯曲部35处的散热性能。狭缝210具有弯曲部35,该弯曲部35具有1/4圆弧(具有中心角度θ=90度)的平面形状和10mm的曲率半径r。连接部36呈直线形,并且具有100mm的长度a。此外,狭缝210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深度h为1mm。
<流动调节效果的评估>
如下评估流动调节效果:在狭缝的宽度w在0.1mm至25mm的范围中改变的情况下,使用为示例性测试计算2描述的表达式以计算漂移程度D(N/m4),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流动调节效果。如下评估流动调节效果:对于具有5.0x108(N/m4)以下的值的漂移程度D,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1.0x1010(N/m4)以下的值的漂移程度D,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流动调节效果被评估为“C”。在表格4中示出漂移程度D的值和流动调节效果的评估。
<散热性能的评估>
如下评估散热性能:在狭缝的宽度w在0.1mm至25mm的范围中改变的情况下,使用为示例性测试计算1描述的表达式以计算温度升高速率ΔT(℃/s),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散热性能。散热性能对于具有5.0(℃/s)以下的值的温度升高速率ΔT被评估为“A”,对于具有8.0(℃/s)以下的值的温度升高速率ΔT被评估为“B”,并且对于其它情形被评估为“C”。在表格4中示出温度升高速率ΔT的值和散热性能的评估。
<总体评估>
基于流动调节效果和散热性能的评估,具有表格4所示的宽度的狭缝被进行总体评估。总体评估如下:当流动调节效果和散热性能两者均被评估为“A”(或者没有“B”或者“C”)时,总体评估为“A”;当流动调节效果和散热性能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B”并且没有“C”时,总体评估为“B”;和当流动调节效果和散热性能中的至少一个被评估为“C”时,总体评估为“C”。其结果在表格4中示出。
[表格4]
根据表格4所示的示例性测试计算4的结果,能够看到具有更大宽度w的狭缝允许漂移程度D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高的流动调节效果,具有更小宽度w的狭缝允许温度升高速率ΔT具有更小的值,因此允许更高的散热性能。并且当宽度w是0.5mm以上并且20mm以下时,认为流动调节效果的改进和散热的改进能够共同成立。特别地,当宽度w是1.0mm以上并且8.0mm以下时,流动调节效果的改进和散热的改进能够以高水平共同成立。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框架本体和单元框架能够适当地应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部件。
附图标记列表
100:单元
101:离子交换膜
102:正电极单元;
104:正电极
103:负电极单元;
105:负电极
106:用于正电极电解液的容器
108、110:导管;
112:泵
107:用于负电极电解液的容器
109、111:导管;
113:泵
20:单元框架
21:双极板;
22:框架本体
22L:长构件;
22S:短构件;
22C:角部
22o:开口
24:腔室
200:歧管
201、202:液体供给歧管
203、204:液体排放歧管
210:狭缝
211、212:液体供给狭缝
213、214:液体排放狭缝
35、35a-35c:弯曲部
36:连接部
40:保护板
50:密封构件
10S:单元堆
250:端板
300: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电池)

Claims (9)

1.一种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元的框架本体,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
歧管,电解液穿过所述岐管进行流通;和
狭缝,所述狭缝被连接在所述开口和所述歧管之间,所述狭缝在所述开口和所述歧管之间形成用于所述电解液的流路,
所述狭缝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大于2.0mm并且小于或等于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本体,其中,所述狭缝在所述开口和最靠近所述开口的所述弯曲部之间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大于200mm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本体,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5.0mm以上并且200mm以下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本体,其中,所述狭缝具有0.5mm以上并且10mm以下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本体,其中,所述狭缝具有0.5mm以上并且20mm以下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本体,具有一对长构件和一对短构件,所述一对长构件彼此对向,所述一对短构件在所述一对长构件的端部处连接所述一对长构件,其中,所述长构件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本体,具有一对长构件和一对短构件,所述一对长构件彼此对向,所述一对短构件在所述一对长构件的端部处连接所述一对长构件,其中,由所述长构件和所述短构件形成的角部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
8.一种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框架本体;和
双极板,所述双极板被装配在所述框架本体的所述开口中,
所述框架本体和所述双极板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形成腔室。
9.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
CN201580014750.7A 2015-08-21 2015-08-21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Pending CN108028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4903.7A CN112133936A (zh) 2015-08-21 2015-08-21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3600 WO2017033237A1 (ja) 2015-08-21 2015-08-21 枠体、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用セルフレーム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4903.7A Division CN112133936A (zh) 2015-08-21 2015-08-21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411A true CN108028411A (zh) 2018-05-11

Family

ID=5714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4903.7A Pending CN112133936A (zh) 2015-08-21 2015-08-21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CN201580014750.7A Pending CN108028411A (zh) 2015-08-21 2015-08-21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4903.7A Pending CN112133936A (zh) 2015-08-21 2015-08-21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947944B2 (zh)
EP (1) EP3163662B1 (zh)
JP (1) JP6008225B1 (zh)
KR (1) KR102383349B1 (zh)
CN (2) CN112133936A (zh)
AU (1) AU2015381016B2 (zh)
DE (1) DE212015000124U1 (zh)
TW (1) TWI678020B (zh)
WO (1) WO201703323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99466A (zh) * 2024-04-24 2024-05-28 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
CN118099466B (zh) * 2024-04-24 2024-07-02 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88463C (en) 2012-10-16 2021-01-26 Ambri Inc.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housings
US11387497B2 (en) 2012-10-18 2022-07-12 Ambri Inc.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10541451B2 (en) 2012-10-18 2020-01-21 Ambri Inc.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11721841B2 (en) 2012-10-18 2023-08-08 Ambri Inc.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11211641B2 (en) 2012-10-18 2021-12-28 Ambri Inc.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10270139B1 (en) 2013-03-14 2019-04-23 Ambri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ycli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JP6685898B2 (ja) 2013-10-16 2020-04-22 アンブリ・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高温反応性材料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シール
US10181800B1 (en) * 2015-03-02 2019-01-15 Ambri In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WO2016141354A2 (en) 2015-03-05 2016-09-09 Ambri Inc. Ceramic materials and seals for high temperature reactive material devices
US11929466B2 (en) 2016-09-07 2024-03-12 Ambri Inc.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20190221863A1 (en) * 2017-01-18 2019-07-1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Bipolar plate, cell frame, cell stack, and redox flow battery
US11362371B2 (en) 2017-02-14 2022-06-14 Volkswagen A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ells with polymer frame support
US11362338B2 (en) 2017-02-14 2022-06-14 Volkswagen Ag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ell with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US10797284B2 (en) * 2017-02-14 2020-10-06 Volkswagen Ag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ell with polymer frame for battery cell components
US11870028B2 (en) 2017-02-14 2024-01-09 Volkswagen Ag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ell with internal series connection stacking
EP3607603A4 (en) 2017-04-07 2021-01-13 Ambri Inc. MOLTEN SALT BATTERY WITH SOLID METAL CATHODE
WO2019030817A1 (ja) * 2017-08-08 2019-02-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の運転方法
US20210359327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Ess Tech, Inc. Redox flow battery and battery system
EP4293760A1 (de) 2022-06-17 2023-12-20 Jenabatteries GmbH Verteilerplatte für ein fluid zum ausbilden einer fluidzelle, zellenanordnung aus zwei verteilerplatten und stapel aus mehreren zellenanordnungen
DE102022123492A1 (de) 2022-09-14 2024-03-14 Jenabatteries GmbH Fluidzelle eines Energiespeich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9341A (ja) * 2003-04-17 2004-11-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102569862A (zh) * 2010-12-21 2012-07-11 塞尔斯托姆有限公司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组的电池框架
CN103035931A (zh) * 2011-10-04 2013-04-1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单元框架、电池单元组及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CN103339762A (zh) * 2011-01-13 2013-10-02 迪亚能源公司 液流电池单元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372A (en) * 1987-05-13 1988-09-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ly machining airfoil blades
JP2002246061A (ja) 2001-02-15 2002-08-3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2次電池用セル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77242B2 (en) * 2011-08-22 2017-02-21 Ensync, Inc. Internal header flow divider for uniform electrolyte distribution
JP5831112B2 (ja) 2011-10-04 2015-12-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セルフレーム、セルスタック、およ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102593495B (zh) * 2012-03-05 2014-10-22 上海裕豪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KR101291753B1 (ko) * 2012-08-28 2013-07-31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션트전류 저감을 위한 레독스 흐름전지용 매니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독스 흐름전지
EP2965377B1 (en) * 2013-03-08 2018-05-09 Primus Power Corporation Reservoir for multiphase electrolyte flow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9341A (ja) * 2003-04-17 2004-11-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102569862A (zh) * 2010-12-21 2012-07-11 塞尔斯托姆有限公司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组的电池框架
CN103339762A (zh) * 2011-01-13 2013-10-02 迪亚能源公司 液流电池单元堆
CN103035931A (zh) * 2011-10-04 2013-04-1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单元框架、电池单元组及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99466A (zh) * 2024-04-24 2024-05-28 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
CN118099466B (zh) * 2024-04-24 2024-07-02 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8225B1 (ja) 2016-10-19
DE212015000124U1 (de) 2016-12-07
JPWO2017033237A1 (ja) 2017-08-24
EP3163662A1 (en) 2017-05-03
AU2015381016B2 (en) 2017-06-15
US9947944B2 (en) 2018-04-17
KR20180040473A (ko) 2018-04-20
EP3163662B1 (en) 2020-05-06
TWI678020B (zh) 2019-11-21
EP3163662A4 (en) 2017-11-01
KR102383349B1 (ko) 2022-04-07
CN112133936A (zh) 2020-12-25
TW201709599A (zh) 2017-03-01
AU2015381016A1 (en) 2017-03-09
US20170263951A1 (en) 2017-09-14
WO2017033237A1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8411A (zh) 框架本体、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单元框架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US10305122B2 (en) Frame body, cell frame for redox flow battery, and redox flow battery
JP6730693B2 (ja) 双極板、セルフレーム、セルスタック、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JP2017010791A (ja) セルフレーム、セルスタック、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JP6765642B2 (ja) 双極板、セルフレーム、セルスタック、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JP2017041452A (ja) 枠体、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用セルフレーム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JP6849954B2 (ja) 枠体、セルフレーム、セルスタック、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WO2018134927A1 (ja) 双極板、セルフレーム、セルスタック、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