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7160A - 空气调和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7160A
CN108027160A CN201680013199.9A CN201680013199A CN108027160A CN 108027160 A CN108027160 A CN 108027160A CN 201680013199 A CN201680013199 A CN 201680013199A CN 108027160 A CN108027160 A CN 108027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humidity
air
humidification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31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村慎太郎
光田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7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空气调和机(100)包括:加湿部,对空气进行加湿,并向外部送出加湿后的空气;除湿部,对空气进行除湿,并向外部送出除湿后的空气;送风机,对除湿部及加湿部送风;以及控制部,控制空气调和机。控制部在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一种运转开始后,使所述一种运转停止的情况下,进行送风机的送风运转,然后,进行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另一种运转,所述加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加湿部,所述除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除湿部。

Description

空气调和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和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除湿及加湿功能的空气调和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除湿功能与加湿功能这两种功能的设备,可列举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81725号公报)或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68803号公报)所示的装置。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反复多次地进行如下动作的净化运转模式的调湿装置,所述动作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加湿运转后,切换至除湿运转。在专利文献2中,进行湿度调节与空气净化,当空气净化度传感器侦测出需要使空气净化部分的送风量增加的污染度时,忽略湿度差而增加送风机的转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81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68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将交替地切换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的条件设为特定的温度或湿度的情况下,根据使用环境的条件,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间断地反复进行除湿运转或加湿运转。在使用压缩机的除湿运转的情况下,当反复进行除湿运转时,伴随压缩机的工作声而产生噪声的频率也有可能会升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空气调和机,该空气调和机在对周围空气进行调湿而切换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时,能够抑制切换频率。
解决问题的手段
依据本公开发明的某方式的空气调和机包括:加湿部,对空气进行加湿,并向外部送出加湿后的空气;除湿部,对空气进行除湿,并向外部送出除湿后的空气;送风机,对除湿部及加湿部送风;以及控制部,控制空气调和机。
控制部在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一种运转开始后,使所述一种运转停止的情况下,进行送风机的送风运转,然后,进行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另一种运转,所述加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加湿部,所述除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除湿部。
优选空气调和机还包括侦测空气调和机的周围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控制部在一种运转开始前所侦测出的湿度即开始时湿度为用以对周围湿度进行调整的目标湿度以上时,开始除湿运转作为一种运转,在侦测出的湿度不足目标湿度时,开始加湿运转作为一种运转。
优选控制部以预定时间进行送风机的送风运转,并将在该预定时间内由湿度传感器侦测出的湿度定为开始时湿度。
优选控制部在一种运转停止后,开始送风机的送风运转的情况下,当在该送风运转中,由湿度传感器获得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达到第一阈值以上时,停止该送风运转,并开始另一种运转。
优选控制部在一种运转停止后,从开始送风机的送风运转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由湿度传感器侦测出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处于第二阈值的范围内时,停止该送风运转,并开始另一种运转。
优选空气调和机还包括侦测空气调和机的周围亮度的亮度传感器,控制部基于侦测出的亮度与周围湿度来决定目标湿度。
优选控制部基于侦测出的亮度、周围湿度及空气调和机的周围温度来决定目标湿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发明,在对周围空气进行调湿而切换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时,切换频率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和机100的外观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空气调和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8的外观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9的外观的图。
图5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与周边部的结构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全自动运转”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8是模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全自动运转”中侦测出的湿度的变化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全自动运转”的处理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特定模式的处理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表格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调和机进行说明。再者,在以下所参照的附图中,标记了相同符号的部位是发挥相同作用的部位,因此,只要无特别需要,则不重复地对该部位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和机100的外观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空气调和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空气调和机100包括框体。框体包含前面板11A与背面板11B。在框体的前面板11A中设置有吹出口12B与包含各种传感器的传感器部42,在框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吹出口12A与吹出百叶12C。吹出百叶12C是以可变更倾斜度的方式安装于框体,以调整来自吹出口12A的风的方向。另外,在前面板11A中设置有包含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部19,在框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包含开关、按钮等的操作部18。操作部18接受使用者对于空气调和机100的操作。
在框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以装卸自如地安装供水储罐10的安装部、与用以装卸自如地安装除湿储罐13的安装部。供水储罐10收容用于加湿的水。另外,除湿储罐13收容通过除湿而获得的空气中的水分。使用者通过安装供水储罐10,能够将用于加湿运转的水供应至空气调和机100。另外,使用者拆下除湿储罐13,并倒掉储罐内的水,然后安装除湿储罐13。
另外,如图2所示,在框体内设置有送风装置8,该送风装置8包括在内部产生气流的双扇叶风扇8C。双扇叶风扇8C能够使气流相对于通道(未图示)流动。另外,在通道内设置有多个阻尼器(未图示),通过阻尼器的开闭动作,决定气流是否在通道内前进,并且决定是否从吹出口12A、12B吹出气流。与朝向吹出口12A、12B的气流的流路相关联地设置有离子产生部38,该离子产生部38通过高压放电使周围的空气离子化。离子产生部38相当于空气净化部的一实施例。
另外,如图2所示,在框体的背面板11B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以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至内部的吸入口11C。在吸入口11C附近设置有空气净化过滤器4。空气净化过滤器4从通过吸入口11C的空气中去除灰尘等异物。另外,在框体内设置有用以对从吸入口11C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部、与用以对从吸入口11C吸入的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
加湿部包含具有加湿过滤器的加湿旋转体5。加湿部还与加湿旋转体5相关联地包含用以生成高温空气的加热器(未图示)、收容由供水储罐10输送的水的加湿托盘3及抗菌剂2。加湿旋转体5由无纺布即加湿过滤器形成为圆板状。加湿旋转体5的一部分浸渍于加湿托盘3的水中,一边使浸入至加湿过滤器的水蒸发,一边旋转。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将由加热器发出的热量用于蒸发,发热温度越高,则越促进蒸发。这样,因双扇叶风扇8C旋转而从吸入口11C吸入的空气在通过加湿旋转体5时,成为包含由蒸发产生的高温高湿空气的气流,经由加湿部侧吸入口8B被吸入至所述通道,并从吹出口12A、12B向外部吹出。
除湿部包括热交换器9及对冷媒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未图示)。热交换器9包含冷凝器9A与蒸发器9B。因双扇叶风扇8C旋转而从吸入口11C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9。此时,在空气与热交换器9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而从空气中被去除的水分会经由结露水承接器7,积存于除湿储罐13。另外,通过热交换器9后的空气在经由热交换器侧吸入口8A到达双扇叶风扇8C后,由双扇叶风扇8C吸入至所述通道,并从吹出口12A、12B向外部吹出。
另外,与朝向吹出口12A、12B的通道相关联地设置有离子产生部38。由离子产生部38生成的离子通过双扇叶风扇8C的送风气流,经由通道从吹出口12A、12B向外部吹出。
另外,在框体内,设置有用以驱动各部分的驱动装置6及控制器30。控制器30电连接于驱动装置6。另外,控制器30生成与操作部18所接受到的使用者的操作内容对应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生成的控制信号,经由驱动装置6独立地对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送风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和机100能够沿着天花板面、地板面及墙壁面吹出空气流(风),而不会在上表面的吹出口12A与前表面的吹出口12B及背面的吸入口11C之间产生短回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和机100以向后倾斜20度的斜度固定着百叶,以使从上表面的吹出口12A吹出的空气沿着房间的天花板面流动。从前表面的吹出口12B吹出的空气沿着地板面及房间的墙壁面流动,结果生成包围整个室内空间的气流。因此,在加湿时或除湿时,能够使室内空间的湿度及温度的分布均一化。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8的外观的图。参照图3,操作部18包含为了选择“全自动运转”而受到操作的全自动按钮18A、用以对运转的开/关进行操作的运转按钮18B、用以指示加湿或除湿的单独运转的按钮18C、用以切换运转的按钮18D、用以切换风量的按钮18E、用以切换吹出百叶12C的摆动角度的按钮18F、用以设定定时功能的按钮18G、及为了对空气调和机100的内部进行干燥而受到操作的按钮18H。
另外,在操作部18中,设置有与所述各种按钮的操作联动地点亮/熄灭的灯。具体来说,包含:灯18a,与全自动按钮18A相关联,用以通过灯的闪烁来通知在该按钮受到操作后,“全自动运转”的动作是否已启动;以及灯18b,与运转按钮18B相关联,用以通过灯的点亮来通知与运转按钮18B的操作对应的运转状态。而且,包含灯18c、灯18d、灯18e、灯18f、灯18g及灯18h,分别与所述按钮18C、按钮18D、按钮18E、按钮18F、按钮18G及按钮18H相关联,点亮以通知由对应按钮的操作设定的运转状态及信息等。灯18a~灯18h各自包含设置在对应按钮的附近的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9的外观的图。显示部19包含:区域19A,用以显示测定出的当前湿度;区域19B,用以显示如下信息,该信息表示正在由离子产生部38释放出离子;区域19C,用以显示正处于加湿运转中的信息;及区域19D,用以显示正处于除湿运转中的信息;以及区域19E,用以通过显示色的变更等来表示周围空气的净化度。区域19A~区域19E各自中的信息的显示是通过LED的点亮/熄灭来实现。
图5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与周边部的结构的图。控制器30是用以对空气调和机10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一实施例。控制器30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31、用以测量时间的定时器32、包含易失性及非易失性存储元件的存储器33、以及用以与外部的各部分进行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I/F(Interface的简称)31A及外部I/F31B。
控制器30经由输入输出I/F31A连接操作部18与输出部17。输出部17包含显示部19与声音输出部(未图示)。另外,控制器30经由外部I/F31B连接用以驱动加湿旋转体5及用以驱动加热器的加湿驱动部34、用以驱动双扇叶风扇8C的风扇驱动部35、用以驱动除湿部的压缩机的除湿驱动部36、用以对吹出百叶12C的开闭及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的百叶驱动部37。加湿驱动部34包含向用以使加湿旋转体5旋转的电机及加热器供应电流的电流供应部。
加湿驱动部34包含向用以使加湿旋转体5旋转的电机及加热器供应电流的电流供应部。CPU31使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由此,对加湿旋转体5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转速)进行控制。另外,CPU31通过控制电流供应部,使向加热器供应的供应电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对加热器的发热温度进行调整。风扇驱动部35包含用以使双扇叶风扇8C旋转的电机。CPU31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该电机,由此,使双扇叶风扇8C的旋转速度(转速)及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调整送风量。
除湿驱动部36包含用以对用于热交换的冷媒的送出量进行控制的压缩机的电机。CPU31根据控制信号对该电机的旋转运动或往返运动进行控制后,使冷媒的送出量发生变化,从而调整除湿量。百叶驱动部37包含用以驱动吹出百叶12C的步进电机。CPU31根据控制信号对步进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旋转量进行控制,由此,使吹出百叶12C的开度及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对吹出的送风量与送风方向进行调整。所述驱动装置6包含加湿驱动部34、风扇驱动部35、除湿驱动部36及百叶驱动部37。
控制器30的CPU31经由外部I/F31B,进一步连接离子产生部38。CPU31对离子产生部38进行控制,产生用于空气净化的规定种类的离子。另外,CPU31经由外部I/F31B包含用以侦测空气调和机100周围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41、用以侦测周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0、用以侦测周围亮度的照度传感器20、及用以侦测周围空气的污染程度的异味传感器39。这些传感器构成传感器部42。照度传感器20是“亮度传感器”的一实施例。异味传感器39是用以侦测周围空气的污染度的“净化度传感器”的一实施例。再者,为了侦测周围空气的污染,可以使用灰尘传感器来代替异味传感器39,或者也可以一并使用异味传感器39及灰尘传感器。
(全自动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1的“全自动运转”中,CPU31在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一种运转开始后,使该一种运转停止的情况下,进行送风装置8的送风运转,然后,实施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另一种运转,所述加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装置8从吹出口送风,一边驱动加湿旋转体5,所述除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装置8送风,一边驱动热交换器9。这样,在切换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时,实施送风运转,由此,搅动周围空气,消除除湿或加湿后的周围空气的温度与湿度的不均,使该温度与湿度均一化。再者,在“全自动运转”中,吹出百叶12C将斜度固定为向后倾斜20度,并送风。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全自动运转”的处理流程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格的一例的图。依据图6的流程图的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33,CPU31从存储器33中读取程序,由此实现处理。另外,图7的表格预先存储于空气调和机100的存储器33。
在“全自动运转”中,实施除湿运转、加湿运转及送风运转。在加湿运转中,CPU31通过对加湿驱动部34及风扇驱动部35进行控制,从吹出口送出加湿后的空气。具体来说,CPU31基于由湿度传感器41获得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以使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的方式,通过比例控制,经由加湿驱动部34对加湿旋转体5及加热器进行控制。在除湿运转中,CPU31通过驱动热交换器9(更准确来说为压缩机)与送风装置8,从吹出口送出除湿后的空气。具体来说,CPU31基于由湿度传感器41获得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通过使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的比例控制,经由除湿驱动部36对压缩机的旋转运动/往返运动的次数进行控制。
在送风运转中,CPU31驱动离子产生部38与送风装置8。由此,一边产生离子,一边从吹出口向外部输送(送出)含有离子的空气。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运转中,驱动离子产生部38而送出含有用于空气净化的离子的空气,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驱动离子产生部38而仅驱动送风装置8,从而仅实施送风(送出不含有离子的空气)。
使用者对全自动按钮18A进行操作后,CPU31根据从操作部18接受到的操作内容,开始图6的“全自动运转”。
参照图6,首先,CPU31基于定时器32的输出,以预定的时间例如30秒实施送风装置8的送风运转(步骤S3)。通过该30秒的送风运转来搅动周围空气,由此,周围空气的温度及湿度达到无不均的均一化状态。另外,CPU31在该30秒中,基于温度传感器40的输出来侦测周围温度,并且基于湿度传感器41的输出来侦测周围湿度。
经过所述30秒后,CPU31基于侦测出的温度与湿度,并根据由照度传感器20侦测的亮度,判断实施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哪一种运转,并且决定目标湿度(步骤S5)。
具体来说,CPU31对来自照度传感器20的电流信号的电平(电流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判断周围是明亮还是昏暗。CPU31基于该判断结果与侦测出的温度及湿度,在图7的表格中进行检索,并基于检索结果来选择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任一种运转,另外,决定目标湿度,该目标湿度是应设为用以对周围空气进行调湿的目标的湿度。例如在判断为周围“明亮”的情况下,当侦测温度为24℃以上,且侦测湿度为55%以上时,选择“除湿运转”,将目标湿度设定为55%以上(参照图7的箭头A)。
另外,例如在判断为周围“昏暗”的情况下,当侦测温度为24℃以上,且侦测湿度不足60%时,选择“加湿运转”,将目标湿度设定为不足60%(参照图7的箭头B)。
基于步骤S5的判断,选择加湿运转(步骤S5为“加湿”)。CPU31开始加湿运转,并且重置时间计数器,该时间计数器用以测量实施后述的送风运转的时间经过(步骤S7)。通过重置,对时间计数器设定预定的时间。此处,为了进行说明,将时间计数器设置为3小时。再者,设置的时间并不限定于3小时。
CPU31在加湿运转时,对由湿度传感器41获得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判断侦测湿度是否已达到目标湿度以上(步骤S9)。在尚未达到目标湿度的情况下(步骤S9为否),返回至步骤S7的处理,并重置时间计数器。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已达到目标湿度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9为是),CPU31经由加湿驱动部34使加湿旋转体5及加热器停止,由此停止加湿运转,并且与定时器32同步地减少时间计数器的值(3小时),由此,开始计数经过时间(步骤S11)。然后,一边测量经过时间,一边实施送风运转。在送风运转期间,CPU31经由风扇驱动部35使双扇叶风扇8C旋转。
在送风运转中,CPU31判断由湿度传感器41获得的侦测湿度是否维持着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步骤S13~步骤S17)。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表示符合(目标湿度×101%~目标湿度×104%)的范围的湿度。
具体来说,CPU31对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的结果,若判断为侦测湿度虽为目标湿度以上(步骤S13为否),但并非为第一阈值(目标湿度×105%)以上(步骤S15为否),即,若判断为侦测湿度为“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则当处于从送风运转开始算起的3小时以内时(步骤S17为否),返回至步骤S13,一边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一边继续进行送风运转。
另一方面,CPU31在基于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的比较结果,判断为侦测湿度低于目标湿度时(步骤S13为是),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7,停止送风运转,并再次开始加湿运转。另外,若判断为侦测湿度高于(目标湿度×105%)(步骤S15为是),则过渡至步骤S21,CPU31停止送风运转,并开始除湿运转(步骤S21)。此时,重置时间计数器。这样,即使处于从送风运转开始算起的3小时以内,当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湿度有下降的倾向时,停止送风运转,并再次实施加湿运转。相反地,当侦测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湿度有上升的倾向时,停止送风运转,并开始除湿运转。
这样,一边进行送风运转,即,一边以使湿度均一化的方式搅动周围空气,一边侦测湿度,因此,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侦测湿度是否维持着“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
另外,当侦测湿度维持着“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并且实施了3小时的送风运转时(步骤S17为否),CPU31对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将侦测湿度与第二阈值即(目标湿度×101%~目标湿度×104%)作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来判断是否符合该范围(步骤S19)。若判断出侦测湿度并非为该范围的湿度(步骤S19为否),则停止送风运转,返回至步骤S5,并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若判断出侦测湿度为该范围的湿度(步骤S19为是),则停止送风运转,并开始除湿运转(步骤S21)。
在所述步骤S5中选择了除湿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5为“除湿”),或者当在所述送风运转中,侦测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而有上升倾向时(步骤S15为是),或在送风运转后侦测出的湿度不符合(目标湿度×101%~目标湿度×104%)的范围时(步骤S19为否),开始“全自动运转”的除湿运转。
在除湿运转(步骤S21~步骤S33)中,与所述加湿运转同样地,重置时间定时器,并且实施除湿运转直到侦测湿度达到步骤S5所决定的目标湿度以下为止(步骤S21、步骤S23为否)。当判断为侦测湿度已达到目标湿度以下时(步骤S23为是),同样地实施送风运转(步骤S25~步骤S33)。该送风运转是与所述运转(步骤S11~步骤S19)相同的处理,因此,简单地进行说明。
即,当侦测湿度维持着“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并实施了3小时的除湿运转后(步骤S23为是)的送风运转时(步骤S31为否),CPU31对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将侦测湿度与第二阈值即(目标湿度×101%~目标湿度×104%)作比较,判断是否符合第二阈值的范围(步骤S33)。若判断出侦测湿度并非为该范围的湿度(步骤S33为否),则停止送风运转,返回至步骤S5,并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但若判断出侦测湿度为该范围的湿度(步骤S33为是),则停止送风运转,并开始加湿运转(步骤S7)。
这样,在“全自动运转”中,在所述步骤S5中选择了加湿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5为“加湿”),或者当在所述送风运转(步骤S25~步骤S33)中,侦测湿度达到第一阈值(目标湿度×105%)以上,且无法维持于“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时(步骤S29为是),或当送风运转后侦测出的湿度不符合(目标湿度×101%~目标湿度×104%)的范围时(步骤S33为否),开始加湿运转。
再者,在图6的“全自动运转”中,当使用者再次对全自动按钮18A进行操作时,或当对运转按钮18B进行关闭操作(打开→关闭)时,CPU31强制地结束运转(图6的处理)。
(运转的具体例)
图8是模式性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全自动运转”中侦测出的湿度的变化的图。参照图8(A),在运转开始的条件A(亮度“明亮”,温度20℃及湿度45%)的情况下,根据图7,将目标湿度定为60%,并选择加湿运转。根据图6的处理,开始加湿运转,在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后,停止加湿运转,并实施送风运转,然后,在侦测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而下降的情况下,停止送风运转,并开始加湿运转,以使侦测湿度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的方式继续运转。
参照图8(B),在运转开始的条件B(亮度“明亮”,温度24℃及湿度70%)的情况下,根据图7,将目标湿度定为55%,并选择除湿运转。根据图6的处理,开始除湿运转,在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后,停止除湿运转,并实施送风运转,然后,在侦测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而上升的情况下,停止送风运转,并再次开始除湿运转。在图8(B)中,交替地反复实施除湿运转与送风运转,使周围湿度维持在“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
参照图8(C),在运转开始的条件C(亮度“明亮”,温度25℃及湿度50%)的情况下,根据图7,将目标湿度定为55%,并选择加湿运转。根据图6的处理,开始加湿运转,在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后,停止加湿运转,并实施送风运转,然后,在侦测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而上升的情况下,停止送风运转,并再次开始除湿运转。在侦测湿度因所述除湿运转而维持着“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的情况下,停止除湿运转,并再次开始送风运转。当在该送风运转中,周围湿度下降,侦测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时,停止送风运转,并再次实施加湿运转。在图8(C)中,在运转切换时,一边插入送风运转的期间,一边实施加湿运转→除湿运转→加湿运转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图7的表格,针对除湿运转,在周围亮度昏暗时(例如就寝时),为了防止结露,设定比周围亮度明亮时(白天)更低的目标湿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除湿运转及加湿运转中的一种运转切换至另一种运转时,能够通过实施送风运转来搅动周围空气而调湿,抑制周围湿度的不均。因此,能够迅速地使周围湿度达到目标湿度,除湿运转/加湿运转的切换频率减少,能够降低向供水储罐10供水的频率、与将除湿储罐13的水倒出的频率,从而能够获得易用性佳的空气调和机100。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表示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在所述“全自动运转”中,CPU31也可以禁止在从运转开始后算起的预定的时间(单位:分钟)内,开始除湿运转,或禁止在从除湿运转结束后(步骤S23为是)算起的预定的时间(单位:分钟)内,再次开始除湿运转。
另外,在所述“全自动运转”中,目标湿度在由图6的步骤S5决定后,不被更新,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该目标湿度进行更新。例如对于目标湿度,也可以与如下电源时钟(未图示)的时钟周期同步地在图7的表格中进行检索,基于检索结果,从表格中读取目标湿度,并根据读取的值来对目标湿度进行更新,所述电源时钟对应于从空气调和机100的电源部(未图示)向各部分供应电力而开始进行动作。
另外,在除湿运转中,在除湿运转开始后的预定的时间(例如3分钟)内,CPU31也可以仅实施送风运转,直到压缩机达到足够的旋转速度为止。再者,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用于除湿的热交换器9的冷冻循环,但也可以采用具有如下构造的所谓的去湿(desiccant)方式的除湿,该构造是通过除湿旋转体与显热交换旋转体来实施除湿与热交换。
在本实施方式1中,基于图7的表格来决定目标湿度。根据图7的表格,当由照度传感器20侦测出的亮度表示第一亮度级别(图7的“明亮”)时,将送风运转的送风风量(双扇叶风扇8C的转速、吹出百叶12C的倾斜角度等)定为第一值,当侦测出的亮度表示比第一亮度更暗的第二亮度级别(图7的“昏暗”)时,将送风风量定为与第一值不同的第二值。再者,较理想的是,第二值表示使风量比第一值的送风风量更少的值。
另外,在所述“全自动运转”中,CPU31也可以对异味传感器39的侦测电平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来判断污染度,并基于判断出的污染度,可变地决定送风运转的送风风量。
[实施方式3]
在所述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中,根据基于照度传感器20的输出的周围的“亮度”、周围温度及周围湿度,决定了用于“全自动运转”的目标湿度,但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亮度无关,基于周围温度与周围湿度来决定目标湿度。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CPU31基于异味传感器39的输出来控制送风运转。
图9是实施方式3的“全自动运转”的处理流程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表格的一例的图。依据图9的流程图的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33,CPU31从存储器33中读取程序,由此实现处理。另外,图10的表格预先存储于空气调和机100的存储器33。
参照图9,首先,CPU31基于从操作部18接受到的操作内容,判断操作内容是否指示开始“全自动运转”(步骤T3)。若判断为指示开始其他运转(步骤T3为否),则处理过渡至步骤T5。
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操作内容指示开始“全自动运转”(步骤T3为是),则CPU31输入由湿度传感器41获得的侦测湿度及由温度传感器40获得的侦测温度,在基于输入的温度及湿度的存储器33的表格(参照图10)中进行检索,基于检索结果来决定目标湿度与应开始的运转(加湿运转或除湿运转)的种类(步骤T7)。该决定方法将后述。
在根据决定而开始加湿运转后,CPU31以使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的方式实施加湿运转(步骤T11、步骤T13),在根据决定而开始除湿运转后,CPU31以使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的方式实施除湿运转(步骤T23、步骤T25)。
CPU31对侦测温度与目标湿度进行比较,在基于该比较结果,判断为侦测温度未达到目标湿度的期间(步骤T13为否,或步骤T25为否),继续实施加湿运转(步骤T11)或除湿运转(步骤T23),但若判断为侦测湿度已达到目标湿度(步骤T13为是,或步骤T25为是),则停止加湿运转(步骤T11)或除湿运转(步骤T23),并开始送风运转(步骤T15)。在送风运转中,CPU31一并驱动送风装置8及离子产生部38。因此,由离子产生部38产生的用于空气净化的离子与空气一起,经由吹出口向周围送出。
CPU31在送风运转中,对异味传感器39的侦测电平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来判断周围空气的污染度(是否已污染)(步骤T17)。当判断为已污染时(步骤T17为是),继续进行送风运转(步骤T15),若判断为未污染(步骤T17为否),则CPU31基于从操作部18接受到的操作内容,判断是否解除(停止)“全自动运转”(步骤T19)。
若CPU31判断为不解除“全自动运转”,则返回至步骤T7,并实施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若判断为解除“全自动运转”(步骤T19为是),则CPU31切换至其他运转,或使空气调和机100停止运转(步骤T21)。
这样,CPU31在实施“全自动运转”的送风运转的过程中,基于由异味传感器39侦测出的周围空气的污染度,可变地设定该送风运转的运转时间。此处,通过变更送风运转的时间来改变送风量,但也可以通过变更风扇驱动部35的风扇电机的旋转速度来改变送风量。
参照图10的表格,说明对于所述目标湿度与运转种类的决定(步骤T9)。CPU31基于由步骤T7侦测出的温度及湿度,在图10的表格中进行检索,并基于检索结果来选择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任一种运转,另外,决定目标湿度。例如,当侦测温度为24℃以上,且侦测湿度不足55%时,选择图10的箭头A所示的“加湿运转”,将目标湿度设定为55%(参照图10的箭头A)。另外,例如当侦测温度为20℃,且侦测湿度为60%以上时,选择“除湿运转”,将目标湿度设定为60%(参照图10的箭头B)。
根据实施方式3,在“全自动运转”中,当周围温度因除湿运转或加湿运转而达到目标温度时,实施可基于周围空气的污染度来改变送风量的送风运转,由此,能够使空气调和机100的周围空气维持为具有基于周围温度的湿度的洁净空气。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表示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4中,对空气调和机100所具有的用以实施特定运转的特定模式进行说明,该特定运转是用以使洗好的衣物干燥的运转。图11是实施方式4的特定模式的处理流程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表格的一例的图。依据图11的流程图的程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33,CPU31从存储器33中读取程序,由此实现处理。另外,图12与图13的表格预先存储于空气调和机100的存储器33。
参照图11,在经由操作部18接受特定模式的运转开始操作后,CPU31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0获得的侦测温度来决定目标湿度,并以使湿度传感器41的侦测湿度达到目标湿度的方式开始除湿运转(步骤R3)。当判断出已从除湿运转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或侦测湿度已达到目标湿度以下时,CPU31停止除湿运转(步骤R5)。
CPU31对定时器32所输出的时间数据与存储于存储器33的夏季时段(例如6月~8月)数据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判断当前季节是否为夏季(步骤R7)。若判断为并非夏季(步骤R7为否),则CPU31在停止所述除湿运转后,以预定的时间实施加湿运转(步骤R9)。由此,在夏季以外的空气较干燥的时期,在通过除湿运转对室内的洗好的衣物进行干燥后,给予该洗好的衣物一定的湿度,从而能够获得将洗好的衣物的褶皱弄平等效果。另一方面,若判断为夏季(步骤R7为是),则跳过所述除湿运转停止后的加湿运转(步骤R9),并结束一连串的处理。这样,跳过加湿运转的理由在于:在夏季,周围空气的湿度高,因此,也可以不为了弄平褶皱而特别地给予洗好的衣物水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用以对洗好的衣物进行干燥等的特定模式下,也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同样地,在除湿运转后实施加湿运转。但是,仅在判断出运转时期并非夏季时,才实施除湿运转后的加湿运转。因此,在空气中的湿气较多的夏季,不实施加湿运转,由此,能够避免周围空气的湿度过度地上升。另外,在夏季以外的湿度较低的时期,实施除湿运转后的加湿运转,由此,能够获得所述的将洗好的衣物的褶皱弄平的效果,而不会使周围空气的湿度过度地上升。
再者,在所述除湿运转(步骤R3)及加湿运转(步骤R9)中,也设定目标湿度。CPU31在除湿运转开始时,基于温度传感器40的侦测温度,在图12的表格中进行检索而读取目标湿度。另外,在加湿运转开始时,基于温度传感器40的侦测温度,在图13的表格中进行检索而读取目标湿度。由此,在特定模式下的除湿运转与加湿运转各自中,也能够根据空气调和机100的周围空气的条件来决定目标湿度。
所述各实施方式均公开了用以对周围空气进行调湿的结构,可以单独地实施这些实施方式,或者也可以组合地实施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结构]
对所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空气调和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1)空气调和机(100)包括:加湿部(加湿旋转体5、加热器等),对空气进行加湿,并向外部送出加湿后的空气;除湿部(热交换器9),对空气进行除湿,并向外部送出除湿后的空气;送风机(双扇叶风扇8C),对除湿部及加湿部送风;以及控制部(CPU31),控制空气调和机。
控制部在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一种运转开始后,使该一种运转停止的情况下,进行送风机的送风运转,然后,进行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另一种运转,所述加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加湿部,所述除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除湿部(参照图6)。
由此,能够一边通过送风运转来适当地搅动周围空气,使周围湿度均一化,一边实施加湿运转或除湿运转。因此,能够迅速地实现对于周围湿度的调整。
(2)空气调和机还包括用以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部(离子产生部38),送风机还对空气净化部送风,控制部一边驱动空气净化部,一边进行送风运转。
由此,在送风运转时,也能够实施空气净化。
(3)空气调和机还包括侦测空气调和机的周围湿度的湿度传感器41,控制部在一种运转开始前所侦测出的湿度即开始时湿度为用以对周围湿度进行调整的目标湿度以上时,开始除湿运转作为一种运转,在侦测出的湿度不足目标湿度时,开始加湿运转作为一种运转。
因此,能够一边基于目标湿度来判断周围空气的调湿状况,一边切换实施加湿运转或除湿运转。
(4)所述控制部以预定时间(30秒)进行送风机的送风运转,并将在该预定时间内由湿度传感器侦测出的湿度定为开始时湿度。
因此,能够在通过送风运转来搅动周围空气而使湿度均一化之后,侦测湿度并决定开始时湿度。
(5)控制部在一种运转停止后,开始送风机的送风运转的情况下,当在该送风运转中,由湿度传感器41获得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达到第一阈值以上(与目标湿度之差为5%以上)时,停止该送风运转,并开始另一种运转。
因此,在周围湿度无法维持“接近于目标湿度的湿度”,湿度下降或上升的情况下,实施与用于调湿的当前运转(除湿运转及加湿运转中的一种运转)不同的另一种运转。由此,能够加快调湿。
(6)控制部在一种运转停止后,从开始送风机的送风运转起经过了预定时间(3小时)的情况下,当由湿度传感器侦测出的侦测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处于第二阈值(与目标湿度之差为1%~4%)的范围内时,停止该送风运转,并开始另一种运转。由此,能够加快调湿。
(7)控制部基于空气调和机的周围湿度来决定目标湿度。因此,能够根据基于周围湿度的目标温度来实施用于调湿的运转。
(8)空气调和机还包括侦测空气调和机的周围亮度的亮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20),控制部基于侦测出的亮度与周围湿度来决定目标湿度。因此,能够基于周围亮度的区别(例如就寝时或白天)来可变地决定目标湿度。
(9)控制部基于侦测出的亮度、周围湿度及空气调和机的周围温度来决定目标湿度。因此,能够基于周围亮度与周围温度来可变地决定目标湿度。
(10)空气调和机还包括侦测空气调和机的周围亮度的亮度传感器,控制部在侦测出的亮度表示第一亮度级别时,将送风运转的送风风量定为第一值,在侦测出的亮度表示比第一亮度更暗第二亮度级别时,将送风风量定为与第一值不同的第二值。因此,能够基于周围亮度的区别,在昏暗时(就寝时等),使送风风量比明亮时(白天)更少,从而能够防止睡眠受到送风声影响。
(11)空气调和机还包括侦测空气调和机的周围空气的污染度的污染度传感器(异味传感器39),控制部基于由污染度传感器侦测出的污染度,可变地决定送风运转的送风量。因此,能够通过送风来搅动周围空气而缓和污染,并且实施用于调湿的加湿运转或除湿运转。
(12)空气调和机还包括:吹出口(12A),用于送风;以及百叶(吹出百叶12C),设置于吹出口且斜度可变,以对风向进行调整,在送风运转时,将百叶的斜度固定为预定的角度(例如20度)。由此,在送风运转时,能够一边产生依据预定角度的气流,一边搅动周围空气。再者,较理想的是该角度为用以生成从天花板朝向侧壁的气流的角度。
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而非由所述说明表示,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5 加湿旋转体
8 送风装置
9 热交换器
10 供水储罐
11C 吸入口
12A、12B 吹出口
12C 吹出百叶
13 除湿储罐
17 输出部
18 操作部
18A 全自动按钮
18B 运转按钮
20 照度传感器
30 控制器
32 定时器
33 存储器
34 加湿驱动部
35 风扇驱动部
36 除湿驱动部
37 百叶驱动部
38 离子产生部
39 异味传感器
40 温度传感器
41 湿度传感器
42 传感器部
100 空气调和机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部,对空气进行加湿,向外部送出被加湿的空气;
除湿部,对空气进行除湿,向所述外部送出被除湿的空气;
送风机,对所述除湿部及所述加湿部送风;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空气调和机,
所述控制部在加湿运转及除湿运转中的一种运转开始后,使所述一种运转停止的情况下,进行所述送风机的送风运转,然后,进行所述加湿运转及所述除湿运转中的另一种运转,所述加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所述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所述加湿部,所述除湿运转是指一边通过所述送风机进行送风,一边驱动所述除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侦测所述空气调和机的周围湿度的湿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一种运转开始前所侦测出的湿度即开始时湿度为用以对所述周围湿度进行调整的目标湿度以上时,开始所述除湿运转作为所述一种运转,在所述侦测出的湿度不足所述目标湿度时,开始所述加湿运转作为所述一种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预定时间进行所述送风机的送风运转,并将在所述预定时间内由所述湿度传感器侦测出的湿度定为所述开始时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一种运转停止后,开始所述送风机的送风运转的情况下,当在所述送风运转中,由所述湿度传感器获得的侦测湿度与所述目标湿度之差达到第一阈值以上时,停止所述送风运转,并开始所述另一种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一种运转停止后,从开始所述送风机的送风运转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当由所述湿度传感器侦测出的侦测湿度与所述目标湿度之差处于第二阈值的范围内时,停止所述送风运转,并开始所述另一种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侦测所述空气调和机的周围亮度的亮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基于侦测出的所述亮度与所述周围湿度来决定所述目标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侦测出的所述亮度、所述周围湿度及所述空气调和机的周围温度来决定所述目标湿度。
CN201680013199.9A 2015-09-18 2016-02-23 空气调和机 Pending CN1080271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4929A JP2017058099A (ja) 2015-09-18 2015-09-18 空気調和機
JP2015-184929 2015-09-18
PCT/JP2016/055227 WO2017047124A1 (ja) 2015-09-18 2016-02-23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7160A true CN108027160A (zh) 2018-05-11

Family

ID=5828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3199.9A Pending CN108027160A (zh) 2015-09-18 2016-02-23 空气调和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58099A (zh)
CN (1) CN108027160A (zh)
WO (1) WO20170471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425A (zh) * 2019-06-10 2019-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
CN115751570A (zh) * 2022-12-05 2023-03-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除湿、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TWI821921B (zh) * 2021-03-09 2023-11-1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除濕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6380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6839131A (zh) * 2023-07-24 2023-10-03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雾精准加湿的加湿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6144A (ja) * 2001-09-26 2002-05-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611859A (zh) * 2003-10-28 2005-05-04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空调机
CN101691959A (zh) * 2009-05-25 2010-04-07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的调节系统及整体式恒温恒湿机
JP2011012861A (ja) * 2009-06-30 2011-01-20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1242043A (ja) * 2010-05-18 2011-12-01 Panasonic Corp 保湿装置
CN103375858A (zh) * 2012-04-19 2013-10-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6654A (ja) * 2010-07-23 2012-02-09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6144A (ja) * 2001-09-26 2002-05-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611859A (zh) * 2003-10-28 2005-05-04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空调机
CN101691959A (zh) * 2009-05-25 2010-04-07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的调节系统及整体式恒温恒湿机
JP2011012861A (ja) * 2009-06-30 2011-01-20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1242043A (ja) * 2010-05-18 2011-12-01 Panasonic Corp 保湿装置
CN103375858A (zh) * 2012-04-19 2013-10-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425A (zh) * 2019-06-10 2019-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
TWI821921B (zh) * 2021-03-09 2023-11-1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除濕機
CN115751570A (zh) * 2022-12-05 2023-03-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除湿、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CN115751570B (zh) * 2022-12-05 2024-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除湿、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47124A1 (ja) 2017-03-23
JP2017058099A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160A (zh) 空气调和机
CN103930730B (zh) 空气净化器
CN104508386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32623B (zh) 除湿机
CN109611993A (zh) 一种一体式空气综合品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754329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6969410A (zh) 天花板埋入式室内单元
TW201303231A (zh) 空氣調節機
JP6182083B2 (ja) 除湿機
CN110160234A (zh) 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TWI615586B (zh) 濕度調節裝置
CN11358728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225945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H09229456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滅菌方法
CN20829605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140714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JPWO2009011362A1 (ja) 除加湿換気システム
JP6517013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植物工場
JP2008161151A5 (zh)
CN108344222A (zh) 冰箱、湿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JP7150493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421625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가습장치
JPH0727399A (ja) 除加湿装置
JP2012072945A (ja) 加湿装置
CN115698600A (zh) 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