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7289A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7289A
CN113587289A CN202110907816.2A CN202110907816A CN113587289A CN 113587289 A CN113587289 A CN 113587289A CN 202110907816 A CN202110907816 A CN 202110907816A CN 113587289 A CN113587289 A CN 113587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mode
air
fresh air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78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琪
黄柏良
毕增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078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7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7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7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moving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通过对室内加湿装置、室外新风装置及连接风管的组装,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在夏季,通过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和蒸发冷却实现制冷,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减少了空调器开启时间。另外,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制冷,相比现有技术,耗能低、更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夏季,单纯使用空调进行制冷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如能利用自然冷源,在某些情况下则可以降低空调负荷,实现节能,并且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夏季单纯使用空调进行制冷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室内加湿装置、连接风管及室外新风装置;
所述室内加湿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风管与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相连通;
环境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外环境参数;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或用户指令,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夏季,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以降低室内空调负荷。
优选地,所述室内加湿装置,包括:
接水槽及罩在所述接水槽开口上的通风面罩;
所述通风面罩正对所述连接风管的出风口;
所述通风面罩及接水槽围设起来的空间内设有旋转部;
所述旋转部上安装有湿膜;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旋转,以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或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
优选地,所述接水槽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外接水源,所述进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电磁水阀;
所述电磁水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是否向所述接水槽内注水。
优选地,所述接水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水位开关;
所述水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位信息。
优选地,所述接水槽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接水槽相连通的水位开关轨道,所述水位开关轨道从所述接水槽的底部延伸至顶部预设位置处;
所述水位开关漂浮在所述水位开关轨道内。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包括:
支架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
所述湿膜安装在所述齿轮组件上。
优选地,
所述通风罩和接水槽皆为端面为半圆形的半圆弧槽;
所述通风罩的半圆形端面正对所述连接风管的出风口;
所述湿膜为扇形,所述湿膜的半径小于所述通风罩的半圆弧槽的半径,及,所述接水槽的半圆弧槽的半径。
优选地,
所述通风面罩的外壳上,和/或,所述接水槽的外壳上设有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室内加湿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室内墙面上。
优选地,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包括:
蜗壳式离心风机,其出风口与所述连接风管相连通;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风吹入到所述连接风管。
优选地,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和/或,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罩设有防雨罩。
优选地,
所述连接风管内设有过滤网组件,和/或,电辅热组件。
优选地,所述环境检测装置包括:
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湿膜出口处温度传感器,及室内污染物浓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室内外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或用户指令,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夏季,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和蒸发冷却,以降低室内空调负荷;
所述室外新风装置,通过一连接风管与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风模式、蒸发冷却模式、新风模式、加湿模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夏季,若室外温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室外湿度小于设定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通风模式;
在夏季,若室外温度大于等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设定湿度与室外湿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判定所述工作模式为蒸发冷却模式;
若室内污染物浓度大于阈值,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新风模式;
若室内湿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通风模式及新风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
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当所述湿膜被吹干后,所述旋转部带动湿膜再次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
所述通风模式与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与加湿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优先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风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加湿模式下,根据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新风模式下,根据第三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新风模式及加湿模式下,若判断为冬季,开启设置在所述连接风管内的电辅热组件对吹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水位开关检测到的水位信息,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的启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通风模式和蒸发冷却模式下,无法将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则开启关联的空调器联动降温,直至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室内加湿装置、室外新风装置及连接风管的组装,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可在夏季,通过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实现制冷,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另外,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制冷,耗电量少、更环保,用户体验度好、满意度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室内加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室内加湿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室外新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室外新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室内加湿装置1、连接风管3及室外新风装置2;
所述室内加湿装置1,通过所述连接风管3与所述室外新风装置2相连通;
环境检测装置(附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室内外环境参数;
控制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或用户指令,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2和室内加湿装置1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夏季,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2和室内加湿装置1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以降低室内空调负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可以挂在墙上使用,例如,将室内加湿装置1挂在室内墙壁上,将室外新风装置2挂在室外墙壁上,如图1所示的安装方式;当然,也可以将室内加湿装置1直接搁置在室内,将室外新风装置2直接搁置在室外,附图中未示出。
不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只要能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功能,都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图1只是一种示例,并不代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仅有这一种安装方式。
在具体实践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和室内空调器(包括但不限于壁挂机、柜机、窗机、穿墙机、多联机等)分别独立控制,也可以联动控制。在独立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更加节能,所以可以优选仅开启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仅当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制冷效果不佳时,再开启室内空调器;在联动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仅开启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仅当该空气调节装置制冷效果不佳时,再自动开启室内空调器联动降温。在联动控制的情况下,只需要用户在使用前将该空气调节装置与室内空调器进行联动控制设置即可,后续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实现联动降温。
在联动控制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2可安装在空调外机的顶部或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室内加湿装置1、室外新风装置2及连接风管3的组装,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在夏季,通过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实现制冷,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制冷,耗电量少、更环保,用户体验度好、满意度高。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室内加湿装置1可以有多种结构,参见图2和图3给出了其中一种示例。参见图2和图3,所述室内加湿装置1,包括:
接水槽11及罩在所述接水槽11开口上的通风面罩12;
所述通风面罩12正对所述连接风管3的出风口;
所述通风面罩12及接水槽11围设起来的空间内设有旋转部;
所述旋转部上安装有湿膜13;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旋转,以带动所述湿膜13旋转至接水槽11内的水中,或从所述接水槽11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12内。
优选地,所述通风面罩12为网格结构,以便于通风透气。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风面罩12正对所述连接风管3的出风口,是为了让从所述连接风管3吹出来的新风,能透过通风面罩12进入室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13旋转至接水槽11内的水中,湿膜13浸水后,再从所述接水槽11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12内,从连接风管3吹出的新风就可以将湿膜13上的水分蒸发,从而对室内降温增湿。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旋转部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图3给出了旋转部的一种示例,所述旋转部包括:
支架(附图中未示出)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机14,所述电机14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15;
所述湿膜13安装在所述齿轮组件15上。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通风面罩12、接水槽11及湿膜1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图3仅给出了其中一种示例,参见图3,
所述通风罩12和接水槽11皆为端面为半圆形的半圆弧槽;
所述通风罩12的半圆形端面正对所述连接风管3的出风口;
所述湿膜13为扇形,所述湿膜13的半径小于所述通风罩12的半圆弧槽的半径,及,所述接水槽11的半圆弧槽的半径。
其中,所述湿膜13的半径小于所述通风面罩12的投影半径及所述接水槽11的投影半径,是为了保证湿膜13能够在通风面罩12及接水槽11内灵活转动。
湿膜可采用高分子材料、植物纤维材料、无纺布材料、树脂材料、陶瓷材料等吸湿性能较好的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室内加湿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制冷增湿效果好,而且能耗低。
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冷增湿次数多了后,接水槽内的水就会变少,为了保证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后,接水槽内的水能够浸泡湿膜,所以需要时刻关注接水槽内的水位变化情况。
在具体实践中,用户可以人工观察接水槽内的水位变化,也可以通过水位开关自动检测接水槽内的水位变化,因此,优选地:
所述接水槽11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水位开关16;
所述水位开关16用于检测所述接水槽11内的水位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湿膜13需要旋转至接水槽11内,所以水位开关16的位置若安装不当,会影响湿膜13旋转,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为了保证装置的可靠性,需要将水位开关16的位置固定,以减少对湿膜13旋转的干扰,因此,优选地,
所述接水槽1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接水槽11相连通的水位开关轨道17,所述水位开关轨道17从所述接水槽11的底部延伸至顶部预设位置处;
所述水位开关16漂浮在所述水位开关轨道17内。
可以理解的是,水位开关轨道17设置在接水槽11的侧壁上,是为了减少空间占用,给湿膜13旋转提供更大旋转空间,提高装置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部预设位置处根据用户需要或者实验数据进行设置。例如,若实验发现接水槽11内的水位距离顶部小于5CM时,就会存在溢水风险,那么就可以将“顶部预设位置处”设置为“距离顶部5CM处”。
检测到接水槽11内的水位变化后,就需要对接水槽11进行按需补水了。在具体实践中,用户可以人工卸掉通风面罩12,对接水槽11进行补水,也可以通过补水装置实现自动化补水,因此,优选地,
所述接水槽11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外接水源,所述进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电磁水阀18;
所述电磁水阀18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是否向所述接水槽11内注水。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连接风管3内设有过滤网组件31,和/或,电辅热组件32。
所述过滤网组件31用于过滤掉新风中的灰尘、颗粒物等杂质,提高吹入室内的新风质量。所述电辅热组件32用于在冬天时对吹入室内的新风加热,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便于清洗及更换所述连接风管内的过滤网组件31,和/或,电辅热组件32,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设置:
所述通风面罩12的外壳上,和/或,所述接水槽11的外壳上设有固定件(附图中未示出);
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室内加湿装置1可拆卸地安装在室内墙面上。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固定件可以为卡扣、吸盘等能够将所述室内加湿装置1可拆卸地安装在室内墙面上的零部件。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室外新风装置2可以有多种结构,参见图4和图5给出了其中一种示例。参见图4和图5,所述室外新风装置2,包括:
蜗壳式离心风机21,其出风口与所述连接风管3相连通;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21,用于将室外新风吹入到所述连接风管3。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21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22;和/或,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21的进风口处罩设有防雨罩23。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过滤网22的作用是过滤掉蜗壳式离心风机21吸入的新风中的灰尘、颗粒物等杂质,让吹入室内的新风更纯净。所述防雨罩23的作用是保护过滤网22及蜗壳式离心风机21减少受阳光、雨水、灰尘等的侵蚀,延长所述室外新风装置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践中,本实施例所提及的环境检测装置可以包括: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湿膜出口处温度传感器,及室内污染物浓度传感器等。
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可以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室外温度、室外湿度、湿膜出口处温度、室内污染物浓度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与室内空调器联动控制时(通过蓝牙或Wi-Fi等通讯方式,也可以通过线缆连接),可以使用空调器上的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可以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种:
微处理器、单片机、PLC控制器、DSP处理器、FPGA控制器等。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夏季(可以在程序中设置,每年的6月至8月为夏季),若室外温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室外湿度小于设定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通风模式;
在夏季,若室外温度大于等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设定湿度与室外湿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该预设值为正值),则判定所述工作模式为蒸发冷却模式;
所述预设值为正值,例如预设值为20%,则需设定湿度-室外湿度>20%,所述工作模式为蒸发冷却模式;
若室内污染物浓度大于阈值(阈值根据用户需要或实验数据进行设置),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新风模式;
若室内湿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夏季,除了上述所列举的温湿度条件下,本申请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皆保持关闭状态,通过室内空调器调节室内空气状况。
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通风模式及新风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隐藏于接水槽中,不阻挡出风口),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
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风通过湿膜时湿度增加,温度降低);当所述湿膜被吹干后,所述旋转部带动湿膜再次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
所述通风模式与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与加湿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模式主要用于降低室内热湿负荷,也就是将新风送到室内来降温或除湿,这个时候需要风量足够大才有用(预设初始风量优选为每小时(4~6)倍房间体积),运行过程中会跟进实际工况进行风量调节。
新风模式用于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如CO2、PM10等污染物浓度超标时开启新风功能,此时风量不用太大,优选为每小时(1~2)倍房间体积或30m3/h·人。
另外,通过所述湿膜出口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湿膜出口处温度,判断湿膜是否被吹干,具体为:
若湿膜出口处温度大于预设值,则判定湿膜被吹干,否则,判定湿膜未被吹干。
所述通风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加湿模式下,根据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新风模式下,根据第三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
若在通风模式和蒸发冷却模式下,无法将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则开启关联的空调器联动降温,直至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模式下,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的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加湿模式下,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之间的差值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蒸发冷却模式下,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或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新风模式下,室内污染物浓度越高,室内人数越多或房间面积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
在新风模式及加湿模式下,若判断为冬季(可以在程序中设置,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二月为冬季),开启设置在所述连接风管内的电辅热组件对吹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加热,以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
在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水位开关检测到的水位信息,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的启闭,具体为:
若所述水位信息显示水位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开启;若所述水位信息显示水位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闭合;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根据用户需要或实验数据进行设置。
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设置任一工作模式下(包括:通风、新风、蒸发冷却和加湿),若运行预设时长(所述预设时长,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则关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或者,根据用户指令,关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夏季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制冷,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同时,由于还具有新风功能,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另外,由于还具有加湿功能,提高了室内空气湿度,提高了用户舒适度;再者,由于采用分体式设计,将噪音较大的室外新风装置放到室外,使得室内装置体积更小、噪音更小;旋转式湿膜结构设计,使得通风模式和新风模式时,湿膜在出风口的下方,减少了室外新风装置送风时的湿膜阻力;加湿模式和蒸发冷却模式时湿膜旋转转到上方,满足了室内湿度要求,结构紧凑、功能集成度高,降低了电机功耗,更节能。
另外,通风模式时通过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室内降温,或者蒸发冷却模式时利用室外高温空气蒸发冷对室内降温,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新风和加湿模式时,可以根据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开启新风/加湿模式,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实施例二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检测室内外环境参数;
步骤S12、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或用户指令,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夏季,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以降低室内空调负荷;
所述室外新风装置,通过一连接风管与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夏季,通过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实现制冷,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另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制冷,耗电量少、更环保,用户体验度好、满意度高。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风模式、蒸发冷却模式、新风模式、加湿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夏季(可以在程序中设置,每年的6月至8月为夏季),若室外温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室外湿度小于设定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通风模式;
在夏季,若室外温度大于等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设定湿度与室外湿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该预设值为正值),则判定所述工作模式为蒸发冷却模式;
所述预设值为正值,例如预设值为20%,则需设定湿度-室外湿度>20%,所述工作模式为蒸发冷却模式;
若室内污染物浓度大于阈值(阈值根据用户需要或实验数据进行设置),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新风模式;
若室内湿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通风模式及新风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隐藏于接水槽中,不阻挡出风口),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
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风通过湿膜时湿度增加,温度降低);当所述湿膜被吹干后,所述旋转部带动湿膜再次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
所述通风模式与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与加湿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模式主要用于降低室内热湿负荷,也就是将新风送到室内来降温或除湿,这个时候需要风量足够大才有用(预设初始风量优选为每小时(4~6)倍房间体积),运行过程中会跟进实际工况进行风量调节。
新风模式用于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如CO2、PM10等污染物浓度超标时开启新风功能,此时风量不用太大,优选为每小时(1~2)倍房间体积或30m3/h·人。
另外,通过所述湿膜出口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湿膜出口处温度,判断湿膜是否被吹干,具体为:
若湿膜出口处温度大于预设值,则判定湿膜被吹干,否则,判定湿膜未被吹干。
所述通风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加湿模式下,根据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新风模式下,根据第三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
若在通风模式和蒸发冷却模式下,无法将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则开启关联的空调器联动降温,直至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模式下,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的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加湿模式下,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之间的差值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蒸发冷却模式下,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或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新风模式下,室内污染物浓度越高,室内人数越多或房间面积越大,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越快。
在新风模式及加湿模式下,若判断为冬季(可以在程序中设置,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二月为冬季),开启设置在所述连接风管内的电辅热组件对吹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加热,以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
在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水位开关检测到的水位信息,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的启闭,具体为:
若所述水位信息显示水位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开启;若所述水位信息显示水位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闭合;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和。
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设置任一工作模式下(包括:通风、新风、蒸发冷却和加湿),若运行预设时长(所述预设时长,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则关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或者,根据用户指令,关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夏季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制冷,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同时,由于还具有新风功能,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另外,由于还具有加湿功能,提高了室内空气湿度,提高了用户舒适度;再者,由于采用分体式设计,将噪音较大的室外新风装置放到室外,使得室内装置体积更小、噪音更小;旋转式湿膜结构设计,使得通风模式和新风模式时,湿膜在出风口的下方,减少了室外新风装置送风时的湿膜阻力;加湿模式和蒸发冷却模式时湿膜旋转转到上方,满足了室内湿度要求,结构紧凑、功能集成度高,降低了电机功耗,更节能。
另外,通风模式时通过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室内降温,或者蒸发冷却模式时利用室外高温空气蒸发冷对室内降温,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新风和加湿模式时,可以根据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开启新风/加湿模式,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1、通风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
步骤S22、蒸发冷却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当所述湿膜被吹干后,所述旋转部带动湿膜再次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
步骤S23、新风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
步骤S24、加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当所述湿膜被吹干后,所述旋转部带动湿膜再次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
所述通风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加湿模式下,根据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新风模式下,根据第三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夏季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制冷,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同时,由于还具有新风功能,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另外,由于还具有加湿功能,提高了室内空气湿度,提高了用户舒适度;再者,由于采用分体式设计,将噪音较大的室外新风装置放到室外,使得室内装置体积更小、噪音更小;旋转式湿膜结构设计,使得通风模式和新风模式时,湿膜在出风口的下方,减少了室外新风装置送风时的湿膜阻力;加湿模式和蒸发冷却模式时湿膜旋转转到上方,满足了室内湿度要求,结构紧凑、功能集成度高,降低了电机功耗,更节能。
另外,通风模式时通过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室内降温,或者蒸发冷却模式时利用室外高温空气蒸发冷对室内降温,降低了室内空调负荷,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新风和加湿模式时,可以根据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开启新风/加湿模式,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加湿装置、连接风管及室外新风装置;
所述室内加湿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风管与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相连通;
环境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外环境参数;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或用户指令,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夏季,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以降低室内空调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加湿装置,包括:
接水槽及罩在所述接水槽开口上的通风面罩;
所述通风面罩正对所述连接风管的出风口;
所述通风面罩及接水槽围设起来的空间内设有旋转部;
所述旋转部上安装有湿膜;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旋转,以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或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槽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外接水源,所述进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电磁水阀;
所述电磁水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是否向所述接水槽内注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水位开关;
所述水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槽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接水槽相连通的水位开关轨道,所述水位开关轨道从所述接水槽的底部延伸至顶部预设位置处;
所述水位开关漂浮在所述水位开关轨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
支架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
所述湿膜安装在所述齿轮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罩和接水槽皆为端面为半圆形的半圆弧槽;
所述通风罩的半圆形端面正对所述连接风管的出风口;
所述湿膜为扇形,所述湿膜的半径小于所述通风罩的半圆弧槽的半径,及,所述接水槽的半圆弧槽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面罩的外壳上,和/或,所述接水槽的外壳上设有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室内加湿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室内墙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包括:
蜗壳式离心风机,其出风口与所述连接风管相连通;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风吹入到所述连接风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和/或,
所述蜗壳式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罩设有防雨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风管内设有过滤网组件,和/或,电辅热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检测装置包括:
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湿膜出口处温度传感器,及室内污染物浓度传感器。
13.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室内外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或用户指令,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在夏季,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进行通风或蒸发冷却,以降低室内空调负荷;
所述室外新风装置,通过一连接风管与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通风模式、蒸发冷却模式、新风模式、加湿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外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夏季,若室外温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室外湿度小于设定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通风模式;
在夏季,若室外温度大于等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且,设定湿度与室外湿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判定所述工作模式为蒸发冷却模式;
若室内污染物浓度大于阈值,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新风模式;
若室内湿度小于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湿度,则判定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室外新风装置和室内加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
通风模式及新风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
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旋转部带动所述湿膜从所述接水槽内的水中旋出至所述通风面罩内,同时开启室外新风装置进行通风;当所述湿膜被吹干后,所述旋转部带动湿膜再次旋转至接水槽内的水中;
所述通风模式与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与加湿模式下,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通风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加湿模式下,根据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蒸发冷却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新风模式下,根据第三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室外新风装置的送风速度;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室内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内人数或房间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新风模式及加湿模式下,若判断为冬季,开启设置在所述连接风管内的电辅热组件对吹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加热。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蒸发冷却模式及加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水位开关检测到的水位信息,控制所述室内加湿装置的电磁水阀的启闭。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在通风模式和蒸发冷却模式下,无法将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则开启关联的空调器联动降温,直至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
CN202110907816.2A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587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7816.2A CN113587289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7816.2A CN113587289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7289A true CN113587289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56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7816.2A Pending CN113587289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728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934A (zh) * 2021-11-04 2022-03-01 清华大学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98860A (zh) * 2021-12-17 2022-03-1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4322401A (zh) * 2021-12-21 2022-04-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制冷设备以及制冷设备的加湿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934A (zh) * 2021-11-04 2022-03-01 清华大学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98860A (zh) * 2021-12-17 2022-03-1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4322401A (zh) * 2021-12-21 2022-04-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制冷设备以及制冷设备的加湿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8728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6202429B1 (en)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KR100912453B1 (ko) 창호 부착형 자동 자연환기 및 열교환 겸용 환기 시스템
CN102278799B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48972A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2004225945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107560050B (zh) 室内湿度调节装置及窗
CN113266873A (zh)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031403U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114396659A (zh) 一种新风空调及控制方法
JP7081124B2 (ja) 制御装置及び農業用ハウス
CA2520975A1 (e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conomizer
CN216244659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N107504593A (zh) 一种新风净化空调除湿一体式机组
CN111829081A (zh) 一种智能恒氧恒净恒湿新风机
CN202171289U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
US6021953A (en) Year-rou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7052273A (zh) 智能生态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01284A (zh) 新风设备、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1400064U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
CN114234373A (zh) 新风环控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环控机组
JPH0727399A (ja) 除加湿装置
CN208154630U (zh) 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20507100U (zh)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系统
CN215809050U (zh) 新风设备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