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2069A -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2069A
CN108012069A CN201810099323.9A CN201810099323A CN108012069A CN 108012069 A CN108012069 A CN 108012069A CN 201810099323 A CN201810099323 A CN 201810099323A CN 108012069 A CN108012069 A CN 108012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colour filter
camera
optical fiber
camera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93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e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e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e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e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93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20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2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2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证勘查拍照系统,涉及侦查器械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包括:相机、滤色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第三光源组件和控制组件;滤色组件与相机的镜头相对设置;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设于相机相对的两侧,第三光源组件设于滤色组件背离相机的一侧;控制组件分别与相机、滤色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和第三光源组件信号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物证勘查拍照系统拍摄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侦查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背景技术
物证摄影是刑事技术人员采用专门的摄影方法,将犯罪现场中、搜查过程中和技术检验过程中提取和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成像并记录下来的专门技术。物证摄影运用特殊的摄影方法,记录古代物质,显示检验物证,复制物证鉴定资料的技术手段,如现场摄影、翻拍摄影、红外线摄影、激光摄影等。其中,翻拍摄影也称摹摄,是运用摄影技术将原件复制成照片的摄影技术。
在对物证进行翻拍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用到物证勘查拍照系统,物证勘查拍照系统的运用为刑事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拍摄不同的物证时需要用到不同的光源,现有技术中的翻拍仪需人工将需要的光源固定于翻拍仪上,并手动调整光源的照射角度,给拍摄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证勘查拍照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物证勘查拍照系统拍摄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包括:相机、滤色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第三光源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滤色组件与所述相机的镜头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设于所述相机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滤色组件背离所述相机的一侧;
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相机、所述滤色组件、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三光源组件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发生器,所述激光发生器通过光纤将激光照射于被拍摄物。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远离所述激光发生器的一端固设于光纤固定座,所述光纤固定座内设有透镜;
所述物证勘查拍照系统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与所述光纤固定座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纤固定座转动,以调整激光的照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位于所述相机的一侧,另一端与第一光纤转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一端与所述激光发生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纤转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光纤转接头与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连接和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纤转接头上设有第一插座,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上设有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内设有光纤耦合器,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穿过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光源支座和第二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设于所述光源支座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均包括多个发光源;
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光源支座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源支座带动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转动,以实现切换所述发光源和调节所述发光源的照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物证勘查拍照系统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三光源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光源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光源组件包括反射筒和光源筒,所述反射筒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镜头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光源筒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反射筒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反射筒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光源筒与所述反射筒连通且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光源筒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相机和被拍摄物。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筒包括反射筒身,所述光源筒包括光源筒身,所述光源筒身与所述反射筒身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光源筒身内自远离所述反射筒身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反射筒身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三光源、透镜和匀光玻璃;
所述反射筒身内倾斜设有半透半反玻璃,所述半透半反玻璃用于将所述第三光源发射的光反射至所述镜头和被拍摄物。
进一步地,所述滤色组件包括滤色旋转驱动件和滤色片圈,所述滤色片圈上设有滤色通孔和通光孔,所述滤色通孔和所述通光孔沿一圆周方向分布,所述滤色通孔内固定设有滤色片;
所述滤色旋转驱动件与所述滤色片圈传动连接,用于切换通光孔和不同的所述滤色通孔与所述镜头相对。
本发明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包括:相机、滤色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第三光源组件和控制组件;滤色组件与相机的镜头相对设置;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设于相机相对的两侧,第三光源组件设于滤色组件背离相机的一侧;控制组件分别与相机、滤色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和第三光源组件信号连接。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拍摄时,被拍摄物置于相机的下方,根据拍摄需要,直接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需要的光源照射被拍摄物,同时根据选择的光源控制滤色组件进行滤色,并控制相机进行拍摄,方便进行拍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中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中第三光源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光源组件;110-激光发生器;120-光纤;121-第一光纤;122-第二光纤;131-第一光纤转接头;1311-第一插座;132-第二光纤转接头;1321-第二插座;140-光纤固定座;150-第一旋转驱动件;200-第二光源组件;210-第一光源组;220-第二光源组;230-光源支座;240-第二旋转驱动件;250-散热器;300-第三光源组件;310-反射筒;311-反射外筒身;312-反射内筒身;313-半透半反玻璃;320-光源筒;321-光源筒身;322-第三光源;323-匀光玻璃;324-透镜筒;400-滤色组件;410-滤色旋转驱动件;420-滤色片圈;500-壳体;510-开口;600-滑动组件;610-支座;620-导向杆;630-滑块;640-连接板;700-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包括:相机、滤色组件400、第一光源组件100、第二光源组件200、第三光源组件300和控制组件;滤色组件400与相机的镜头相对设置;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200设于相机相对的两侧,第三光源组件300设于滤色组件400背离相机的一侧;控制组件分别与相机、滤色组件400、第一光源组件100、第二光源组件200和第三光源组件300信号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物证勘查拍照系统还包括壳体500,相机、滤色组件400、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200均设于壳体500内,壳体500上设有开口510,壳体500的下方设有可伸缩的遮光罩,开口510用于使相机拍摄外部的被拍摄物,和使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200发出光照射被拍摄物,相机位于滤色组件400的上方,滤色组件400与相机的镜头相对设置,第三光源组件300位于滤色组件400的下方,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200的发光端位于滤色组件400的下方,防止滤色组件400对发出的光进行遮挡而影响拍摄。
壳体500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支撑面700,第一连接件包括支撑杆,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摇臂杆、第二摇臂杆和连接杆;支撑杆与支撑面700固定连接,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面700垂直,第一摇臂杆的一端套设于支撑杆,并可绕支撑杆的轴线转动,连接杆与第一摇臂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的转动连接,连接杆相对第一摇臂杆绕竖直轴线转动,第二摇臂杆与连接杆的远离第一摇臂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摇臂杆相对连接杆绕水平轴线转动,第二摇臂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壳体500连接;连接杆与第一摇臂杆转动连接处和连接杆与第二摇臂杆转动连接处均设有锁紧弹簧,以防止调整好相机位置后,连接杆和第二摇臂杆产生移动,第一摇臂杆与支撑杆连接的一端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用于将支撑杆锁紧和松开,以实现第一摇臂杆相对支撑杆转动和转动后将第一摇臂杆锁紧至支撑杆。
支撑杆上设有锁紧环,锁紧环位于第一摇臂杆的下方,锁紧环可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支撑杆移动,锁紧环的外壁上设有开口,开口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凸起,两个连接凸起通过螺栓连接,调节锁紧环在支撑杆上的位置时,拧松连接凸起上的螺栓,锁紧环将支撑杆松开,将锁紧环调整至指定的位置后,拧紧连接凸起上的螺栓,锁紧环将支撑杆抱紧,锁紧环用于支撑第一摇臂杆,通过调整锁紧环在支撑杆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一摇臂杆在支撑杆上的位置。
通过使第一摇臂杆相对支撑杆转动或连接杆相对第一摇臂杆转动,可调整相机与支撑面700相对位置,使第二摇臂杆绕水平轴线相对连接杆转动,可微调相机与支撑面700竖直方向的距离,使第一摇臂杆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支撑杆移动,可大范围调整相机与支撑面700竖直方向的距离。可根据物证的大小,随时调整相机的高低和方位,在尽可能的少接触物证的前体下,对物证进行勘查,并进行拍照
进一步的,相机上的镜头为电动可变焦变光圈镜头,控制组件与镜头控制连接,用于调节焦距和光圈。
进一步地,第一光源组件100包括激光发生器110,激光发生器110通过光纤120将激光照射于被拍摄物。
控制组件与激光发生器110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激光发生器110的开启和关闭,光纤120的一端与激光发生器110的发射端连接,另一端固定设于相机的一侧。拍摄过程中需要使用激光照射被拍摄物时,控制组件控制开启激光发生器110,光纤120将激光发生器110产生的激光照射于被拍摄物。
进一步地,光纤120远离激光发生器110的一端固设于光纤固定座140,光纤固定座140内设有透镜;物证勘查拍照系统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150,第一旋转驱动件150与光纤固定座14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光纤固定座140转动,以调整激光的照射角度。
光纤固定座140和第一旋转驱动件150均位于壳体500内,光纤固定座140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两片透镜,光纤固定座140的侧壁上设有两个与通孔连通的螺纹孔,光纤120远离激光发生器110的一端从上端插入通孔,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通孔内,激光从光纤120的端部发射出并通过透镜照射于被拍摄物。
第一旋转驱动件150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与光纤固定座140传动连接,如图2所示,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光纤固定座140上通孔的轴线垂直,拍摄过程中,电机驱动光纤固定座140带动光纤120的端部绕电机输出轴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照射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光纤120包括第一光纤121和第二光纤122,第一光纤121的一端位于相机的一侧,另一端与第一光纤转接头131连接,第二光纤122的一端与激光发生器1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纤转接头132连接,第一光纤转接头131与第二光纤转接头132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光纤121和第二光纤122的连接和断开。
需要使用激光发生器110时,第一光纤121和第二光纤122通过第一光纤转接头131和第二光纤转接头132连接,激光发生器110产生的激光从第一光纤121位于壳体500内的一端发出,无需使用激光发生器110时第一光纤转接头131和第二光纤转接头132分离,可将激光发生器110应用于现场的勘察。
进一步地,第一光纤转接头131上设有第一插座1311,第二光纤转接头132上设有第二插座1321,第一插座1311与第二插座1321螺纹连接;第二光纤转接头132内设有光纤耦合器,第一光纤121与光纤耦合器的一端连接,第二光纤122穿过第二光纤转接头132与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连接。
如图4所示,光纤耦合器设于第一光纤121接头内,第一光纤121插入光纤耦合器的一端,并通过光纤120卡扣固定于第一光纤转接头131;第二光纤122贯穿第二光纤转接头132,并通过光纤120卡扣固定于第二光纤转接头132,第二光纤122伸出第二光纤转接头132的端部插入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并通过光纤120卡扣固定于第一光纤转接头131,第一光纤转接头131两端的光纤120卡扣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光纤转接头131连接。
第一插座1311上设有螺纹孔,第一插座1311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组件信号连接,第二插座1321上设有与第一插座1311上的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二插座1321通过信号线与激光发生器110信号连接。第一插座1311与第二插座1321连接,实现第一光纤转接头131与第二光纤转接头132连接的同时,实现控制组件与激光发生器110的信号连接,控制组件控制激光发生器110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第二光源组件200包括第一光源组210、第二光源组220、光源支座230和第二旋转驱动件240,第一光源组210和第二光源组220设于光源支座230相对两侧,第一光源组210和第二光源组220均包括多个发光源;第二旋转驱动件240的驱动端与光源支座23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光源支座230带动第一光源组210和第二光源组220转动,以实现切换发光源和调节发光源的照射角度。
如图2所示,光源支座230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倾斜面,第一光源组210固定设于一个倾斜面,第二光源组220固定设于另一倾斜面,光源支座230的上端设有散热器250,控制组件分别与第一光源组210和第二光源组220信号连接,以控制第一光源组210和第二光源组220内不同光源的开启和关闭。
第二旋转驱动件240包括电机,电机的驱动轴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光源支座230传动连接。电机驱动光源支座230绕电机的驱动轴的轴线转动,用于切换第一光源组210和第二光源组220,同时可用于调节第一光源组210和第二光源组220内各发光源的照射角度。
进一步地,物证勘查拍照系统还包括滑动组件600,滑动组件600与第三光源组件300连接,用于带动第三光源组件300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壳体500上的开口510呈长方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光源组件100、相机和第二光源组件200的分布方向相同;滑动组件600包括支座610、导向杆620和滑块630,导向杆620通过支座610固定连接于壳体500外部的下端,导向杆620的长度方向与壳体500上开口510的长度方向垂直,滑块630与导向杆620滑动连接,滑块630上设有连接板640,连接板640上设有通孔,通孔位于滑块630靠近开口510的一侧,第三光源组件300与连接板640连接。无需使用第三光源组件300时,滑块630带动第三光源组件300位于远离镜头的位置,防止对相机、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200产生遮挡,需要使用第三光源组件300时,滑块630带动第三光源组件300向靠近镜头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第三光源组件300包括反射筒310和光源筒320,反射筒310的轴线方向与镜头的轴线方向相同,光源筒320的轴线方向与反射筒310的轴线方向垂直,反射筒310与滑动组件600连接,光源筒320与反射筒310连通且固定连接,以使光源筒320发出的光反射至相机和被拍摄物。
进一步地,反射筒310包括反射筒身,光源筒320包括光源筒身321,光源筒身321与反射筒身固定连接且连通,光源筒身321内自远离反射筒身的一端至靠近反射筒身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三光源322、透镜和匀光玻璃323;反射筒身内倾斜设有半透半反玻璃313,半透半反玻璃313用于将第三光源322发射的光反射至镜头和被拍摄物。
如图5所示,光源筒身321内固定设有透镜筒324,透镜筒324远离反射筒身的一端设有第三光源322,透镜筒324内靠近第三光源322的一端设有透镜,透镜筒324靠近反射筒身的一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匀光玻璃323;反光筒身包括反射外筒身311和固定设于反射外筒身311内的反射内筒身312,反射内筒身312与光源筒身321连通,反射内筒身312内设有半透半反玻璃313,半透半反玻璃313倾斜设置,倾斜面与光源筒身321的内部相对;反射外筒身311的上端设有连接环,反射外筒身311通过连接环卡接于连接板640的通孔内。需要使用第三光源组件300时,滑块630带动反射筒310和光源筒320向靠近镜头的方向运动,使反射筒310与镜头相对,第三光源322产生光,第三光源322产生的光依次经过透镜和匀光玻璃323,经过半透半反玻璃313时,部分光透过半透半反玻璃313垂直向下照射被拍摄物,另一部分光经过半透半反玻璃313反射至镜头。
进一步地,滤色组件400包括滤色旋转驱动件410和滤色片圈420,滤色片圈420上设有滤色通孔和通光孔,滤色通孔和通光孔沿一圆周方向分布,滤色通孔内固定设有滤色片;滤色旋转驱动件410与滤色片圈420传动连接,用于切换通光孔和不同的滤色通孔与镜头相对。
如图2所示,滤色片圈420呈圆形且水平设置,滤色片圈420上设有多个滤色通孔和一个通光孔,多个滤色通孔和一个通光孔绕滤色片圈420的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滤色通孔内均设有一个滤色片,不同的滤色通孔内滤色片的颜色不同;滤色旋转驱动件410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沿竖直方向运动,且与滤色片圈420固定连接,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滤色片圈420的轴线重合。使用第一光源组件100或第二光源组件200时,第三光源组件300位于远离镜头的一侧,电机驱动滤色片圈420绕电机输出轴的轴线转动,使与所用光源配合的滤色片与镜头相对;使用第三光源组件300时,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200关闭,反射筒310和光源筒320沿导向杆620向靠近镜头的方向移动,反射筒310与镜头相对,电机驱动滤色片圈420绕电机输出轴的轴线转动,使通光孔与镜头相对。
控制组件还包括触摸屏电脑,触摸屏电脑安装有控制软件,控制软件用于控制相机的开启、关闭和各个光源的照射角度,此外,触摸屏电脑还安装有图像处理软件,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图像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包括:相机、滤色组件400、第一光源组件100、第二光源组件200、第三光源组件300和控制组件;滤色组件400与相机的镜头相对设置;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200设于相机相对的两侧,第三光源组件300设于滤色组件400背离相机的一侧;控制组件分别与相机、滤色组件400、第一光源组件100、第二光源组件200和第三光源组件300信号连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拍摄时,被拍摄物置于相机的下方,根据拍摄需要,直接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需要的光源照射被拍摄物,同时根据选择的光源控制滤色组件400进行滤色,并控制相机进行拍摄,方便进行拍摄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滤色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第三光源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滤色组件与所述相机的镜头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设于所述相机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滤色组件背离所述相机的一侧;
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相机、所述滤色组件、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三光源组件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发生器,所述激光发生器通过光纤将激光照射于被拍摄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远离所述激光发生器的一端固设于光纤固定座,所述光纤固定座内设有透镜;
所述物证勘查拍照系统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与所述光纤固定座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纤固定座转动,以调整激光的照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位于所述相机的一侧,另一端与第一光纤转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的一端与所述激光发生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纤转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光纤转接头与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连接和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转接头上设有第一插座,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上设有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内设有光纤耦合器,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穿过所述第二光纤转接头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光源支座和第二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设于所述光源支座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均包括多个发光源;
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光源支座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源支座带动所述第一光源组和所述第二光源组转动,以实现切换所述发光源和调节所述发光源的照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证勘查拍照系统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三光源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光源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源组件包括反射筒和光源筒,所述反射筒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镜头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光源筒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反射筒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反射筒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所述光源筒与所述反射筒连通且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光源筒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相机和被拍摄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筒包括反射筒身,所述光源筒包括光源筒身,所述光源筒身与所述反射筒身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光源筒身内自远离所述反射筒身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反射筒身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三光源、透镜和匀光玻璃;
所述反射筒身内倾斜设有半透半反玻璃,所述半透半反玻璃用于将所述第三光源发射的光反射至所述镜头和被拍摄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证勘查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色组件包括滤色旋转驱动件和滤色片圈,所述滤色片圈上设有滤色通孔和通光孔,所述滤色通孔和所述通光孔沿一圆周方向分布,所述滤色通孔内固定设有滤色片;
所述滤色旋转驱动件与所述滤色片圈传动连接,用于切换通光孔和不同的所述滤色通孔与所述镜头相对。
CN201810099323.9A 2018-01-31 2018-01-31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Pending CN108012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9323.9A CN108012069A (zh) 2018-01-31 2018-01-31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9323.9A CN108012069A (zh) 2018-01-31 2018-01-31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2069A true CN108012069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66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9323.9A Pending CN108012069A (zh) 2018-01-31 2018-01-31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2069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480A (en) * 1994-01-24 1996-03-26 Rohm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vision camera
CN201181358Y (zh) * 2008-04-16 2009-01-14 刘志强 便携式定向光反射指纹搜寻器
US20090016650A1 (en) * 2005-08-17 2009-01-15 Alan Joseph Bell Handhel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0885646B1 (ko) * 2007-09-14 2009-02-25 신경택 증거물 사진 촬영장치
CN202217120U (zh) * 2011-08-19 2012-05-09 上海恒光警用器材有限公司 多功能移动照相仪
CN203224707U (zh) * 2013-03-26 2013-10-02 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证照相机镜头的同轴光源照射器
CN103389267A (zh) * 2013-07-24 2013-11-13 苏州晓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物证勘查仪
CN204903397U (zh) * 2015-08-12 2015-12-23 合肥源信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朱墨时序激光检验仪
CN205318406U (zh) * 2015-11-25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
CN205485034U (zh) * 2016-03-14 2016-08-17 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激光同轴照相机
CN206440622U (zh) * 2017-02-21 2017-08-2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多波段勘察仪及多波段勘察系统
CN107368103A (zh) * 2017-07-19 2017-11-21 芜湖市奥尔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调整的高清物证检验仪
CN207720277U (zh) * 2018-01-31 2018-08-10 杭州衡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480A (en) * 1994-01-24 1996-03-26 Rohm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vision camera
US20090016650A1 (en) * 2005-08-17 2009-01-15 Alan Joseph Bell Handhel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0885646B1 (ko) * 2007-09-14 2009-02-25 신경택 증거물 사진 촬영장치
CN201181358Y (zh) * 2008-04-16 2009-01-14 刘志强 便携式定向光反射指纹搜寻器
CN202217120U (zh) * 2011-08-19 2012-05-09 上海恒光警用器材有限公司 多功能移动照相仪
CN203224707U (zh) * 2013-03-26 2013-10-02 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证照相机镜头的同轴光源照射器
CN103389267A (zh) * 2013-07-24 2013-11-13 苏州晓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物证勘查仪
CN204903397U (zh) * 2015-08-12 2015-12-23 合肥源信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朱墨时序激光检验仪
CN205318406U (zh) * 2015-11-25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
CN205485034U (zh) * 2016-03-14 2016-08-17 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激光同轴照相机
CN206440622U (zh) * 2017-02-21 2017-08-2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多波段勘察仪及多波段勘察系统
CN107368103A (zh) * 2017-07-19 2017-11-21 芜湖市奥尔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调整的高清物证检验仪
CN207720277U (zh) * 2018-01-31 2018-08-10 杭州衡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杰: "《法庭科学实验教程》", 31 January 2010, 武汉大学出版社, pages: 56 - 6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0409B1 (en) Panorama stitching camera
CN207720277U (zh)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CN103733117B (zh) 立体光学系统
CN107390451A (zh) 一种用于相机多角度拍摄的转盘式镜片支架
CN105959525A (zh)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A2496753A1 (en) Automated page turning apparatus to assist in viewing pages of a document
JP3825380B2 (ja) 自動モーションコントロール撮影装置
CN107770418A (zh) 相机模块
CN108012069A (zh) 物证勘查拍照系统
CN113438396B (zh) 一种用于文物数字化摄影测量的拍摄对焦装置以及方法
FR2554800A1 (fr) Autocam, plate-forme automatisee de prises de vues cinema-video
JP7407949B2 (ja) パノラマ撮影装置、パノラマ撮影システム、撮影方法及び航空機
JP2006284989A (ja) 立体像撮影用光学アダプター
KR102564522B1 (ko) 다시점 촬영 시스템 및 3d 체적 객체 생성 방법
WO2021052084A1 (zh) 一种检测设备用工作台及巡检机器人
CN207718129U (zh) 脱影翻拍仪及物证翻拍系统
WO1994010604A1 (en) Automated stereoscopic image acquisition and storage system
JP3520197B2 (ja) 立体カメラ装置
US20210109424A1 (en) Compact equipment for extreme macro photography
JP2020071477A (ja) 雲台システム
JPH0798280A (ja) 外観検査装置
CN220252274U (zh) 一种亚微米级超分辨显微成像装置
CN219198621U (zh) 一种相机安装结构
US3877041A (en) First person camera system
CN212752392U (zh) 影像采集设备和书画鉴定用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