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1496A -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1496A
CN108011496A CN201711288084.3A CN201711288084A CN108011496A CN 108011496 A CN108011496 A CN 108011496A CN 201711288084 A CN201711288084 A CN 201711288084A CN 108011496 A CN108011496 A CN 108011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odu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ntrol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80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 Good And Beautiful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 Good And Beautiful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 Good And Beautiful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Real Good And Beautiful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880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14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1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14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8124 priority patent/WO201910984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1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permanent-magnet type
    • H02K49/102Magnetic gearings, i.e. assembly of gears, linear or rotary, by which motion is magnetically transferred without physical cont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包括主动传动箱体、从动传动箱体、转速模块和转向模块,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从动轴,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马达驱动的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对设置,所述转速模块和所述转向模块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且分别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转速模块用于控制马达的转速,所述转向模块用于控制马达的转向。本申请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可以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耦合进行动力传递,可以应用于对泄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以及可以实现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的分离设置。

Description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机械动力传递大多是通过物面间的紧密啮合,依靠相互间的接触摩擦来完成。传统的传动装置都必须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的相互联结来传递扭矩,其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超载时容易导致部件的破坏。传统的传动装置往往无法应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场合。
例如,当主动轴与从动轴工作在需要相互隔离的两种不同介质中时,必须使用密封元件进行动密封,这样就存在要么加大旋转阻力来保证密封可靠,要么密封不严产生泄漏的问题。
再如,传统的接触式传动设备随着密封元件的磨损、老化,会加剧泄漏,尤其是在有害气体、粉尘及有害液体存在的系统中或设备需要水下工作时,一旦泄漏就会污染环境,造成设备进水损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开发一种非接触式传动装置,用以取代传统的接触式传动装置,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环境对于现代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传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接触式传动设备无法应用于部分具有特殊要求的工作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包括主动传动箱体、从动传动箱体、转速模块和转向模块,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从动轴,
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马达驱动的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对设置,
所述马达、主动轴和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从动传动箱体内,
所述从动轴贯穿所述从动传动箱体的一个端面,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连接,另一端伸出从动传动箱体用于驱动受控装置,
所述转速模块和所述转向模块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且分别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转速模块用于控制马达的转速,所述转向模块用于控制马达的转向。
进一步的,本申请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受控装置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受控装置的工作。
进一步的,本申请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转速模块和所述转向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本申请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与通信模块连接的遥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2.4G/3G/4G通信模块、红外线通信模块、超声波通信模块或雷达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本申请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包括电源键、与所述转向模块连接正转控制键和反转控制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模式选择键以及与所述转速模块连接的转速控制键。
进一步的,本申请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上的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键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的外部和/或所述手柄上。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轴通过齿轮组与第二磁体或第二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体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磁体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从动传动箱体内。
本申请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可以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耦合,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不通过直接接触便能进行力与力矩的传递,并可将动密封化为静密封,实现零泄漏。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对泄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以及可以实现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的分离设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本发明第一磁体或第二磁体相对面的磁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产品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固有的其它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图1~图8给出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包括主动传动箱体1、从动传动箱体2、转速模块3和转向模块4,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5、第一磁体6、第二磁体7和从动轴8,第一磁体6与马达5驱动的主动轴9连接,第二磁体7与从动轴8连接,第一磁体6和第二磁体7相对设置,马达5、主动轴9和第一磁体6设置在主动传动箱体1内,第二磁体7设置在从动传动箱体2内,从动轴8贯穿从动传动箱体2的一个端面,从动轴8的一端与第二磁体7连接,另一端伸出从动传动箱体2用于驱动受控装置10,转速模块3和转向模块4设置在主动传动箱体1内,且分别与马达5连接,转速模块3用于控制马达5的转速,转向模块4用于控制马达5的转动方向。
具体的,本申请中转速模块和转向模块的具体工作原理可以依托现有技术的各种电路结构来实现,例如,变速可以通过调节直流电机的电压来改变电机的转速,此外还可以用脉宽调制PWM来实现调速。方波的有效电压跟电压幅值和占空比有关,可以通过占空比实现改变有效电压。再如,变向通过改变电压极性来改变转动方向,具体的可以利用H桥电路来改变马达的电压极性,从而改变马达的转向。通过单片机产生可控的PWM波来驱动H桥,根据需要来改变H桥中接马达的电压极性,从而改变马达的转向,通过控制单片机控制PWM的占空比,改变马达两端的有效电压,从而控制马达的转速。
上述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马达5带动设备的主动传动箱体1内的第一磁体6转动,在上下隔空的情况下以磁力带动从动传动箱体2内的第二磁体7转动,继而传送动力至从动轴8,使得从动轴8带动受控装置10转动。内设的转速模块3和转向模块4可以控制从动轴以不同速度和方向转动。上述的传动过程可以实现无接触的传动,机械动力传递无需依靠物面间的紧密啮合或依靠相互间的接触摩擦来完成,结构简单。可以实现主动传动部件与从动传动部件工作在需要相互隔离的两种不同介质中,或者实现二者分离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主动传动箱体1为全密封结构,从动轴8与从动传动箱体2通过防水密封轴承连接。
如图5所示,主动传动箱体1内还设置有与马达5连接的电源22。优选的,电源22为可充电电池,主动传动箱体上还设置有与可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口23,充电口23的防水等级为IP68。
上述设置可以确保电子零件处于密封状态,不会进水,方便进行水底工作,还可以工作在高粉尘环境中。
如图5所示,第一磁体6通过第一固定件19与主动轴9连接,第二磁体7通过第二固定件20与从动轴8连接,第一固定件19位于主动传动箱体1内,第二固定件20位于从动传动箱体2内。此外,从动轴8通过齿轮组21与第二磁体7或第二固定件20连接。
用户开启电源后,电池驱动马达5,带动设备内与第一磁体6连接的的第一固定件19转动,并带动第一磁体6转动,在上下隔空的情况下以磁力带动第二磁体7转动,继而传送动力至与第二磁体7连接的第二固定件20,第二固定件20与齿轮组21连接,推动齿轮转动,最后将动力传至从动轴8,推使从动轴8轴心以不同速度和方向转动。齿轮组21的设置可以通过多种齿轮的啮合组合传递扭矩、改变速度和改变扭矩方向。
第一固定件19和第二固定件20的材质为阻磁性材料,如此使得第一固定件19背离第一磁体6一侧以及第二固定件20背离第二磁体7一侧的磁感线的强度较低,增强第一磁体6与第二磁体7之间的磁力耦合。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磁体6和第二磁体7可以选择为各种天然磁石,还可以为各种人造磁体,除了磁石之外,还可以选择为电磁铁。
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体6和第二磁体7相对的端面上的磁极按照NS极交替方式圆周排列。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多个磁铁呈环状布置于第一固定件上形成第一磁体,任意两个相邻的磁铁的磁极布置方向相反,如具有八个磁铁,四个磁铁磁极以N-S向布置,四个磁铁的磁极以S-N向布置,且相邻磁铁的磁极布置方向相反,同理,第二磁体在第二固定件上的布置方式按照相同原理设置。如此设置的优点在于,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在相对静止的过程中,任意相对的位置均为N-S极相互吸引的状态,当在第一磁体受驱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第二磁体经历的磁感线的变化较大,同时可以得到在空间上正弦分布的磁场,获得较强的磁力耦合,增强传动效果。
为了提高磁力传动效果,主动传动箱体1和从动传动箱体2的材质均为非磁性材料。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主动传动箱体1和从动传动箱体2为一体连接。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主动传动箱体1和从动传动箱体2为可分离设计。分离设计可以适应于多种的特殊工作环境,例如,受控装置10可以选择为清洁装置,该清洁系统能应用在通过室内控制室外传动移动的模式,当清洁大厦大型玻璃幕墙或围栏时,便可运用本实施例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将具有控制功能及传动功能的主动传动箱体和连接有清洁装置的从动传动箱体分别置于玻璃幕墙或围栏的两面,用户在室内通过控制主动传动箱体内的马达的开启、转速及转向,用磁力带动在玻璃幕墙或围栏另一面的清洁装置进行清洁。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中,受控装置10除了清洁装置外还可以选择为其他装置,如摄影机或引擎。例如本发明的受控装置选择相机或各种摄影摄录器材,磁力可推动的重量可由一公斤、五公斤、十公斤以至更重,技术应用范围广,结合本申请中传动装置可以实现的优良密封条件,可以实现水下工作;再如,现时轮船、潜艇、水闸等均需要排水系统支持运作,将本申请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应用在船只上便可将船只的马达、引擎置于密封的空间,在相同的原理下,以磁力推动引擎,取代现行模式。
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动传动箱体1内的控制模块11,控制模块11与受控装置10连接,并用于控制受控装置10的工作。例如,当受控装置选择为摄影机时,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模块可选择的设置以下参数:拍摄时间及拍摄类型,例如7.5秒/15秒:全景拍摄(panorama);30s/60s镜像:shortVideo;15min/60mins:延时摄影(time lapse);或者设置为1秒/15秒:全景拍摄(panorama);30s/60s镜像:shortVideo;1min/60mins:延时摄影(time lapse)。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的参数可选择的根据用户需要设置为其他数值,本实施例中仅仅为说明列举其中一种,控制模块参数包括并不限于上述数值。
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动传动箱体1内的通信模块12,通信模块12分别与控制模块11、转速模块3和转向模块4连接。优选的,通信模块12可以为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2.4G/3G/4G通信模块、红外线通信模块、超声波通信模块或雷达通信模块,但通信模块并不局限于上述列举的各种通信模块。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与通信模块12连接的遥控装置(图中未示出)。用户按下遥控装置上的按键,该按键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指令后,通过通信模块将该信息发送到受控装置,受控装置开始工作。
如图1、3~6所示,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键,具体的,控制按键包括电源键13、与转向模块4连接正转控制键14和反转控制键15、与控制模块11连接的模式选择键16以及与转速模块3连接的转速控制键17。
如图1所示,上述各控制按键可以设置在主动传动箱体的外部。
作为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本发明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在主动传动箱体1上的手柄18。各控制按键可以设置在手柄18上。
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可选择为三角支架、支杆或吸盘。当手柄为三角支架时,具体应用时可选择的将本申请无接触传动装置驱动的受控装置通过三角支架固定到车上或室内;当手柄为吸盘时,本申请无接触传动装置驱动的受控装置可直接通过吸盘固定到任何可吸附到的位置;当手柄为支杆时,可选的将支杆设为伸缩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本申请无接触传动装置驱动的受控装置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手柄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三角支架、支杆或吸盘。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传动箱体(1)、从动传动箱体(2)、转速模块(3)和转向模块(4),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5)、第一磁体(6)、第二磁体(7)和从动轴(8),
所述第一磁体(6)与所述马达(5)驱动的主动轴(9)连接,所述第二磁体(7)与所述从动轴(8)连接,所述第一磁体(6)和所述第二磁体(7)相对设置,
所述马达(5)、主动轴(9)和第一磁体(6)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内,所述第二磁体(7)设置在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内,
所述从动轴(8)贯穿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的一个端面,所述从动轴(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7)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用于驱动受控装置(10),
所述转速模块(3)和所述转向模块(4)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内,且分别与所述马达(5)连接,所述转速模块(3)用于控制所述马达(5)的转速,所述转向模块(4)用于控制所述马达(5)的转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内的控制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1)与所述受控装置(10)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受控装置(10)的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内的通信模块(12),所述通信模块(12)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1)、所述转速模块(3)和所述转向模块(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通信模块(12)连接的遥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12)为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2.4G/3G/4G通信模块、红外线通信模块、超声波通信模块或雷达通信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包括电源键(13)、与所述转向模块(4)连接正转控制键(14)和反转控制键(15)、与所述控制模块(11)连接的模式选择键(16)以及与所述转速模块(3)连接的转速控制键(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上的手柄(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的外部和/或所述手柄(1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8)通过齿轮组(21)与第二磁体(7)或第二固定件(2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6)通过第一固定件(19)与所述主动轴(9)连接,所述第二磁体(7)通过第二固定件(20)与所述从动轴(8)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9)位于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内,所述第二固定件(20)位于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内。
CN201711288084.3A 2017-12-07 2017-12-07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Pending CN108011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8084.3A CN108011496A (zh) 2017-12-07 2017-12-07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PCT/CN2018/118124 WO2019109849A1 (zh) 2017-12-07 2018-11-29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8084.3A CN108011496A (zh) 2017-12-07 2017-12-07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1496A true CN108011496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57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8084.3A Pending CN108011496A (zh) 2017-12-07 2017-12-07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1496A (zh)
WO (1) WO201910984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298A (zh) * 2018-12-21 2019-04-23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舵机
WO2019109849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WO2019109848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摄影设备
WO2019109850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接触传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1907Y (zh) * 1998-09-16 1999-12-01 滕世进 一种无接触磁力传动机构
CN2757421Y (zh) * 2004-07-16 2006-02-08 沙永康 磁力驱动器
CN207732612U (zh) * 2017-12-07 2018-08-14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3058Y (zh) * 2006-03-07 2007-11-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非接触式传动装置
CN101936380B (zh) * 2010-08-24 2012-12-26 华南理工大学 磁传动防漏封套
JP6577754B2 (ja) * 2015-05-26 2019-09-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カップリング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ポンプ装置
US9863789B2 (en) * 2015-06-30 2018-0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tating camera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5610434U (zh) * 2016-04-27 2016-09-28 锕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控制的伺服马达
CN108011496A (zh) * 2017-12-07 2018-05-08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CN107991831A (zh) * 2017-12-07 2018-05-04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摄影设备
CN108011497A (zh) * 2017-12-07 2018-05-08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接触传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1907Y (zh) * 1998-09-16 1999-12-01 滕世进 一种无接触磁力传动机构
CN2757421Y (zh) * 2004-07-16 2006-02-08 沙永康 磁力驱动器
CN207732612U (zh) * 2017-12-07 2018-08-14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9849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WO2019109848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摄影设备
WO2019109850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接触传动装置
CN109672298A (zh) * 2018-12-21 2019-04-23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09849A1 (zh)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1496A (zh)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CN107991831A (zh) 水下摄影设备
CN207799310U (zh) 水下摄影设备
US4227092A (en) Hand cranked electrical power source
CN108011497A (zh) 无接触传动装置
CN207732612U (zh) 具有控制系统的无接触传动装置
CN207374107U (zh) 基于万向轮的智能移动底盘和包括该底盘的智能移动装置
CN106908259A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内部检测机器人的推进布置方法
US20070222318A1 (en) Electromagnetic motor employing multiple rotors
US9729041B2 (en) Magnetic rotation accelerator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208035875U (zh) 一种具有多视觉传感功能的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
CN110434897B (zh) 一种基于二自由度电磁驱动旋转机构的紧凑型仿生眼装置
CN203535359U (zh) 摄像机滤光片切换器
CN207732613U (zh) 无接触传动装置
KR101758315B1 (ko) 자이로스코프를 이용한 자가발전장치
CA2525816A1 (en) Electromagnetic motor employing multiple rotors
Huang et al. Researches on a wall-climbing robot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adsorption
CN207078330U (zh) 一种压电致动器驱动的无人机摄影装置
GB2549438A (en) Rotary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10443115U (zh) 一种演示汽车差速器运动原理的科普教学仪器
KR20110028841A (ko) 동력전달 발전장치
Carta et al. A wireless powering system for a vibratory-actuated endoscopic capsule
KR101045780B1 (ko) 동력전달장치
JP2001211633A (ja) 同一表面にn極性磁石面とs極性磁石面を持つ磁石盤同志及び同一円周面にn極性磁石面とs極性磁石面を持つ外円筒内周面と内円筒外周面をそれぞれ平面対面及び円周対面させそれぞれの一方を動力回転すればそれぞれのもう一方も磁気力の回転誘導応力で受動回転する空間、隔壁を隔てた受動回転体へのマグネットジョイント回転伝達方法。
CN109366499A (zh) 一种机器人头部驱动机构和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