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0775B -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0775B
CN108010775B CN201711275091.XA CN201711275091A CN108010775B CN 108010775 B CN108010775 B CN 108010775B CN 201711275091 A CN201711275091 A CN 201711275091A CN 108010775 B CN108010775 B CN 108010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cylinder part
trapping
key switch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750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10775A (zh
Inventor
杨宸
刘家宏
王勇智
谢育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750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0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0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0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10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0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该按键开关包含有基座、上盖、上套筒件、键帽、下套筒件以及复位组件。基座具有电极模块。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上套筒件活动设置于上盖,且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该键帽可与该键帽连接部结合。该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一垂直侧面与第二垂直侧面,该第一垂直侧面与该第二垂直侧面外形不同。该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本发明的按键开关在上套筒件与下套筒件之间设计凹凸结构,改变复位组件的预压量,让按键开关在相同触发行程下能有不同反馈力的手感状态。

Description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开关与调整方法,尤指一种可提供手感状态调整的按键开关及改变键盘按压手感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按键结构为了要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按键按压手感(tactilefeedback),因此必需设计不同规格的按键结构来供使用者选购;例如可包含:触发弹臂与触发接点的导通位置高低、按键按压行程(travel distance)、按键预压力(requiredactuation force)、按压段落感(tactile或linear)、或按压声音回馈(clicky或non-clicky)等。亦即,现有机械式按键结构仅可提供固定的按压手感,而无法供使用者自行调整按压手感;因此当使用者需要不同的按键按压手感时,就必需另外购买新键盘或把原有键盘上的旧按键结构移除,换上新按键结构;如此成本高昂,从而大大地限制了机械式按键结构的使用弹性与操作便利性。
发明内容
为改善上述按键结构使用切换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开关。
上述的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该按键开关包括:
基座,具有电极模块;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一垂直侧面与第二垂直侧面,该第一垂直侧面与该第二垂直侧面外形不同;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二垂直侧面与该电极模块保持分离,该第一垂直侧面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一垂直侧面与该电极模块保持分离,该第二垂直侧面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垂直侧面具有第一段差斜面,该第二垂直侧面具有第二段差斜面,该第一段差斜面高于该第二段差斜面,使得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在下套筒件位于较低位置时导通,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在下套筒件位于较高位置时导通。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垂直侧面具有阻力凸块,该第二垂直侧面为平坦面,使得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与该阻力凸块作用而产生顿挫手感,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于平坦面上滑动而未产生该顿挫手感。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另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一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该按键开关包括:
基座,具有弹臂单元;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三垂直侧面与第四垂直侧面,该第三垂直侧面与该第四垂直侧面外形不同;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四垂直侧面远离该弹臂单元,该第三垂直侧面对正该弹臂单元;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三垂直侧面远离该弹臂单元,该第四垂直侧面对正该弹臂单元。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垂直侧面具有阻力凸块,该第四垂直侧面为平坦面,使得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弹臂单元与该阻力凸块作用而产生顿挫手感,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弹臂单元与该平坦面保持分离而未产生该顿挫手感。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当该弹臂单元横越跨过该阻力凸块而欲恢复原形时,该弹臂单元会撞击该上盖与该基座二者其中之一而产生撞击声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另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另具有电极模块,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该按键开关包含有:
基座;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该第一底面低于该第二底面,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该第一顶面高于该第二顶面;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上套筒件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与该基座间隙较小,使该复位组件具有第一长度;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上套筒件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顶面结合或该第二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与该基座间隙较大,使该复位组件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具有弹臂单元,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弹臂单元发生干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具有电极模块,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该按键开关包含有:
基座,该基座具有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该第一顶面高于该第二顶面;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该第一底面低于该第二底面;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基座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的上下运动具有第一行程;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基座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顶面结合或该第二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的上下运动具有第二行程,该第二行程大于该第一行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另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另具有弹臂单元,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弹臂单元发生干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座另具有电极模块,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来改变键盘按压手感的调整方法,该键盘具有控制单元与复数个按键开关,该键盘电连接于计算机,使用者可通过该键盘来操作该计算机所执行的应用程序,该复数个按键开关可选择性地被设定在第一手感状态与第二手感状态的其中之一,该控制单元储存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该调整方法包含步骤:
侦测该操作参数;
当该操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该控制单元使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以及
当该操作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该控制单元使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更包含驱动装置与调整件,该调整件同时连结于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该控制单元控制该驱动装置来驱动该调整件移动,以同时设定该复数个按键开关在该第一手感状态与该第二手感状态的其中之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操作参数为该计算机所执行该应用程序的类别,该第一预设条件为该应用程序属于第一类型,该第二预设条件为该应用程序属于第二类型,如此当该计算机执行应用程序属于该第一类型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当该计算机执行应用程序属于该第二类型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操作参数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该第一预设条件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大于默认值,如此当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大于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该第二预设条件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小于该默认值,如此当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小于该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操作参数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于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该第一预设条件为于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大于默认值,如此当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大于该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该第二预设条件为于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小于该默认值,如此当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小于该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在上套筒件与下套筒件之间设计凹凸结构,改变复位组件的预压量,让按键开关在相同触发行程下能有不同反馈力的手感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标示区域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开关于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
图5与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与图8为图5所示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按压状态下沿着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9与图10为图6所示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按压状态下沿着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11与图12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键开关于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
图13与图14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C-C’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D-D’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E-E’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F-F’的剖视图。
图19与图20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按键开关于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
图21与图22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G-G’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H-H’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组件爆炸图。
图26与图27分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I-I’的剖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J-J’的剖视图。
图3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组件爆炸图。
图31与图32分别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K-K’的剖视图。
图3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L-L’的剖视图。
图35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组件爆炸图。
图36与图37分别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M-M’的剖视图。
图39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N-N’的剖视图。
图4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O-O’的剖视图。
图4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P-P’的剖视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变键盘按压手感的调整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区域的部分放大示意图。键盘10具有复数个按键开关12以及调整件14,调整件14同时连结于复数个按键开关12。使用者可藉由移动调整件14,同时将复数个按键开关12在不同手感状态之间切换。按键开关12具有多种实施例,可配合调整件14的操作,让使用者判断如何根据使用需求自行改变键盘10的按压手感。
请参阅图3至图10,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开关于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图5与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图7与图8为图5所示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按压状态下沿着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9与图10为图6所示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按压状态下沿着剖面线B-B’的剖视图。
按键开关12A包含基座16、上盖18、上套筒件20、下套筒件22、键帽24以及复位组件26。基座16设置在键盘10的底板或印刷电路板上,上盖18设置在基座16上。上套筒件20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上盖18,下套筒件22活动设置在基座16与上盖18之间,且复位组件26设置在基座16与下套筒件22之间。复位组件26用来向上推动下套筒件20。上套筒件20具有键帽连接部28、第一底面30与第二底面32。键帽连接部28可与键帽24相结合。第一底面30低于第二底面32,即第一底面30自第二底面32向外突出。此外,下套筒件22具有第一顶面34与第二顶面36,且第一顶面34高于第二顶面36,即第一顶面34相对于第二顶面36往外突出。
基座16具有限位柱38。下套筒件22包含主体部40以及推动部42,主体部40活动套接在限位柱上,且推动部42从主体部40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基座16之外。因此,当使用者手动直接推压个别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或间接由调整件14同时推动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时,主体部40受推动部42牵引而能以限位柱38为中心轴进行左右旋转。此外,上套筒件20进一步具有滑动部44,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上盖18的滑槽46内。键帽24被按压时,键帽24可通过滑动部44相对于上盖18沿着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滑槽46另具有防止上套筒件20相对上盖18左右转动的功用。
基座16还具有电极模块48,电极模块48包含第一电极片50以及第二电极片52。第一电极片50插设在基座16内的底部,第二电极片52贴附在基座16内的壁面且位于第一电极片50和下套筒件22之间。第二电极片52具有弹片部54,活动止抵于下套筒件22。下套筒件22沿着基座16的限位柱38上下移动时会与电极模块48发生干涉;换句话说,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会随着下套筒件22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第一电极片50,达到触发按键开关12A的目的。
下套筒件22进一步具有第一垂直侧面56以及第二垂直侧面58,第一垂直侧面56与第二垂直侧面58的外形不同。第一垂直侧面56相连于第一段差斜面60,第二垂直侧面58相连于第二段差斜面62,第一段差斜面60相对于主体部40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段差斜面62相对于主体部40的底部的距离,即第一段差斜面60高于第二段差斜面62。当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抵靠第一垂直侧面56或第二垂直侧面58时,第二电极片52不与第一电极片50导通;弹片部54抵靠第一段差斜面60或第二段差斜面62的时候,第二电极片52才会和第一电极片50导通。
下套筒件22可相对基座16的限位柱38左右旋转,以在图6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与图5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于第一角度位置时,下套筒件22抵接上套筒件20,第一底面30与第一顶面34结合,第二底面32当然地不接触第二顶面36,下套筒件22的底部与基座16的间隙较小,使复位组件26具有第一长度H1,此时弹片部54止抵于第一垂直侧面56,如图9所示;如按键开关12A被按压,复位组件26被相应压缩,直到下套筒件22的底部接触基座16才停止,弹片部54从第一垂直侧面56移到第一段差斜面60,电极模块48被导通而发出按键开关12A的控制讯号,如图10所示。于此手感状态下,按键开关12A仅能提供较短的按压行程,且由于复位组件26有较大的预压量,使用者要使按键开关12A开始向下移动需要施加较大力量,亦即按压手感较重。
于第二角度位置时,下套筒件22抵接上套筒件20,第一底面30与第二顶面36结合,且第二底面32与第一顶面34结合,下套筒件22的底部与基座16的间隙较大,使复位组件26具有第二长度H2,此时弹片部54止抵于第二垂直侧面58,如图7所示,第二长度H2大于第一长度H1。按键开关12A被按压时,复位组件26受到相应压缩,直到下套筒件22的底部接触基座16才停止,弹片部54从第二垂直侧面58移到第二段差斜面62,电极模块48被导通而发出按键开关12A的控制讯号,如图8所示。在此手感状态下,按键开关12A可提供较长的按压行程,复位组件26具有较小的预压量,使用者要使按键开关12A开始向下移动需要施加较大力量。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上套筒件20的底端设计第一底面30与第二底面32,在下套筒件22的顶端设计对应的第一顶面34与第二顶面36,上套筒件20被上盖18拘束而无法左右旋转,因此下套筒件22旋转时可改变上套筒件20和下套筒件22之间间距,使下套筒件22相对于基座16的初始高度不同,进而使复位组件26有不同预压量以提供不同的按压手感。下套筒件22在其外表面设计了配合第一角度位置的第一垂直侧面56与第一段差斜面60、以及配合第二角度位置的第二垂直侧面58与第二段差斜面62,故能保持按键开关12A在不同角度位置都能提供相同的触发行程。
请参阅图11至图18,图11与图12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键开关于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图13与图14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C-C’的剖视图,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D-D’的剖视图,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E-E’的剖视图,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F-F’的剖视图。
按键开关12B包含基座16’、上盖18、上套筒件20、下套筒件22’、键帽24以及复位组件26。基座16’设置在键盘10的底板或印刷电路板上,上盖18设置在基座16’上。基座16’具有第一顶面64与第二顶面66,第一顶面64自第二顶面66向上突出,因此第一顶面64高于第二顶面66。上套筒件20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上盖18,下套筒件22’活动设置在基座16’与上盖18之间,且复位组件26设置在基座16’与下套筒件22’之间。下套筒件22’具有第一底面68与第二底面70,第二底面70自第一底面68向内凹陷,即第一底面68低于第二底面70。复位组件26用来向上推动下套筒件20。上套筒件20具有键帽连接部28,键帽连接部28可与键帽24相结合。
基座16’具有限位柱38。下套筒件22’包含主体部40以及推动部42,主体部40活动套接在限位柱上,且推动部42从主体部40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基座16’之外。因此,当使用者手动直接推压各别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或间接由调整件14同时推动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时,主体部40受推动部42牵引而能以限位柱38为中心轴左右旋转。此外,上套筒件20进一步具有滑动部44,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上盖18的滑槽46内。键帽24被按压时,键帽24可通过滑动部44相对于上盖18沿着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滑槽46另具有防止上套筒件20相对上盖18左右转动的功用。
基座16’还具有电极模块48,电极模块48包含第一电极片50以及第二电极片52。第一电极片50插设在基座16’内的底部,第二电极片52贴附在基座16’内的壁面且位于第一电极片50和下套筒件22’之间。第二电极片52具有弹片部54,活动止抵于下套筒件22’。下套筒件22’沿着基座16’的限位柱38上下移动时会与电极模块48发生干涉;换句话说,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会随着下套筒件22’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第一电极片50,达到触发按键开关12B的目的。
下套筒件22’进一步具有第一垂直侧面56以及第二垂直侧面58,第一垂直侧面56与第二垂直侧面58的外形不同。第一垂直侧面56相连于第一段差斜面60,第二垂直侧面58相连于第二段差斜面62,第一段差斜面60相对于主体部40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段差斜面62相对于主体部40的底部的距离,即第一段差斜面60高于第二段差斜面62。当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抵靠第一垂直侧面56或第二垂直侧面58时,第二电极片52不与第一电极片50导通;弹片部54抵靠第一段差斜面60或第二段差斜面62的时候,第二电极片52才会和第一电极片50导通。
下套筒件22’能相对基座16’的限位柱38左右旋转,以在图13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与图14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于第一角度位置时,下套筒件22’的第二底面70没有对齐基座16’的第一顶面64;若是按键开关12B被按压,下套筒件22’向下移动直到第一底面68止抵于第一顶面64而停止,弹片部54会从第二垂直侧面58移到第二段差斜面62,让电极模块48导通以触发其开关,如图15与图16所示,因此下套筒件22’的上下运动具有第一行程S1。在第二角度位置时,下套筒件22’的第二底面70对齐基座16’的第一顶面64、且第一底面68对齐第二顶面66;当按键开关12B被按压,下套筒件22’向下移动,直到第一底面68与第二顶面66结合以及第二底面70与第一顶面64结合才停止,弹片部54可从第一垂直侧面56移到第一段差斜面60,电极模块48导通以触发其开关,如图17与图18所示,下套筒件22’的上下运动具有第二行程S2,且第二行程S2大于第一行程S1。
第二实施例的按键开关12B在基座16’设计有高低落差的第一顶面64与第二顶面66、以及在下套筒件22’设计有第一底面68与第二底面70。下套筒件22’于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时,下套筒件22’与上套筒件20的间隙不会改变,只有下套筒件22’在下移时仅触及第一顶面64、或可同时触及第一顶面64与第二顶面66的变化;因此,第二实施例藉由旋转下套筒件22’改变按键开关12B的可按压深度或按压行程。
请参阅图19至图24,图19与图20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按键开关于不同视角的组件爆炸图,图21与图22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上盖18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G-G’的剖视图,图2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H-H’的剖视图。
按键开关12C包含基座16、上盖18、上套筒件20、下套筒件22”、键帽24以及复位组件26。基座16设置在键盘10的底板或印刷电路板上,上盖18设置在基座16上。上套筒件20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上盖18,下套筒件22”活动设置在基座16与上盖18之间,且复位组件26设置在基座16与下套筒件22”之间。复位组件26用来向上推动下套筒件20。上套筒件20可具有键帽连接部28、第一底面30与第二底面32。键帽连接部28可与键帽24相结合。第一底面30低于第二底面32,即第一底面30自第二底面32向外突出;然而第一底面30和第二底面32为选择性设计,例如上套筒件20可不具有高低落差的两底面,直接以同一平面对齐接触下套筒件22”的顶端。
基座16具有限位柱38。下套筒件22”包含主体部40以及推动部42,主体部40活动套接在限位柱上,且推动部42从主体部40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基座16之外。因此,当使用者手动直接推压各别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或间接由调整件14同时推动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时,主体部40受推动部42牵引而能以限位柱38为中心轴左右旋转。此外,上套筒件20进一步具有滑动部44,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上盖18的滑槽46内。键帽24被按压时,键帽24可通过滑动部44相对于上盖18沿着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滑槽46另具有防止上套筒件20相对上盖18左右转动的功用。
基座16还具有电极模块48,电极模块48包含第一电极片50以及第二电极片52。第一电极片50插设在基座16内的底部,第二电极片52贴附在基座16内的壁面且位于第一电极片50和下套筒件22”之间。第二电极片52具有弹片部54,活动止抵于下套筒件22”。下套筒件22”沿着基座16的限位柱38上下移动时会与电极模块48发生干涉;换句话说,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会随着下套筒件22”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第一电极片50,达到触发按键开关12C的目的。
下套筒件22”进一步具有第一垂直侧面56以及第二垂直侧面58,第一垂直侧面56与第二垂直侧面58的外形不同。第一垂直侧面56相连于第一段差斜面60,第二垂直侧面58相连于第二段差斜面62,第一段差斜面60相对于主体部40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段差斜面62相对于主体部40的底部的距离,即第一段差斜面60高于第二段差斜面62。当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抵靠第一垂直侧面56或第二垂直侧面58时,第二电极片52不与第一电极片50导通;弹片部54抵靠第一段差斜面60或第二段差斜面62的时候,第二电极片52才会和第一电极片50导通。
下套筒件22”能相对基座16的限位柱38左右旋转,以在图22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与图21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按键开关12C被按压,弹片部54会从第一垂直侧面56移到第一段差斜面60,造成电极模块48的导通而触发按键开关12C,如图24所示;在第二角度位置,按键开关12C被按压,弹片部54则是从第二垂直侧面58移到第二段差斜面62,造成电极模块48的导通而触发按键开关12C,如图23所示。第三实施例中,按键开关12C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有相同的按压深度行程,下套筒件22”的旋转也不会影响复位组件26的预压量,但是下套筒件22”的外表面有不同高度的斜面段差,第一角度位置的弹片部54,需在下套筒件22”的下移幅度较深(较低位置)时才会导通电极模块48,使用者需要按压按键开关12C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才能输出其控制讯号;第二角度位置弹片部54在下套筒件22”的下移幅度较浅(较高位置)时即可导通电极模块48,使用者仅需要使按键开关12C向下移动到中间位置就能输出控制讯号,该中间位置高于该最低位置。
请参阅图25至图29,图2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组件爆炸图,图26与图27分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移去上盖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I-I’的剖视图,图2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J-J’的剖视图。
按键开关12D包含基座16、上盖18、上套筒件20、下套筒件22”、键帽24以及复位组件26。基座16设置在键盘10的底板或印刷电路板上,上盖18设置在基座16上。上套筒件20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上盖18,下套筒件22”活动设置在基座16与上盖18之间,且复位组件26设置在基座16与下套筒件22”之间。复位组件26用来向上推动下套筒件20。上套筒件20具有键帽连接部28,键帽连接部28可与键帽24相结合。
基座16具有限位柱38。下套筒件22”包含主体部40以及推动部42,主体部40活动套接在限位柱上,且推动部42从主体部40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基座16之外。因此,当使用者手动直接推压各别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或间接由调整件14同时推动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时,主体部40受推动部42牵引而能以限位柱38为中心轴左右旋转。此外,上套筒件20进一步具有滑动部44,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上盖18的滑槽46内。键帽24被按压时,键帽24可通过滑动部44相对于上盖18沿着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滑槽46另具有防止上套筒件20相对上盖18左右转动的功用。
基座16还具有电极模块48,电极模块48包含第一电极片50以及第二电极片52。第一电极片50插设在基座16内的底部,第二电极片52贴附在基座16内的壁面且位于第一电极片50和下套筒件22”之间。第二电极片52具有弹片部54,活动止抵于下套筒件22”。下套筒件22”沿着基座16的限位柱38上下移动时会与电极模块48发生干涉;换句话说,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会随着下套筒件22”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第一电极片50,达到触发按键开关12D的目的。
下套筒件22”进一步具有第一垂直侧面56以及第二垂直侧面58,第一垂直侧面56与第二垂直侧面58的外形不同。第一垂直侧面56具有阻力凸块72,第二垂直侧面58则是平坦面。下套筒件22”能相对基座16的限位柱38左右旋转,以在图26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与图27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按键开关12D被按压,下套筒件22”沿着限位柱38上下移动,弹片部54在第一垂直侧面56滑动会跨过阻力凸块72才能导通电极模块48,如图28所示,意即电极模块48与阻力凸块72作用而产生类似橡皮/金属圆顶体(rubber/metal dome)崩溃(collapse)的顿挫手感;在第二角度位置时,按键开关12D被按压使下套筒件22”沿着限位柱38上下移动,弹片部54在平坦的第二垂直侧面58滑动,如图29所示,此时导通电极模块48不会产生顿挫手感。
请参阅图30至图34,图3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组件爆炸图,图31与图32分别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去上盖与上套筒件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图3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K-K’的剖视图,图3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L-L’的剖视图。
按键开关12E包含基座16、上盖18、上套筒件20、下套筒件22”、键帽24以及复位组件26。基座16设置在键盘10的底板或印刷电路板上,上盖18设置在基座16上。基座16具有弹臂单元74,设置在基座16的内壁面。按键开关12E被按压会使弹臂单元74受压变形,按键开关12E被释放后,弹臂单元74会回弹撞击上盖18产生声响。上套筒件20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上盖18,下套筒件22”活动设置在基座16与上盖18之间,且复位组件26设置在基座16与下套筒件22”之间。复位组件26用来向上推动下套筒件20。上套筒件20具有键帽连接部28,键帽连接部28可与键帽24相结合
基座16具有限位柱38。下套筒件22”包含主体部40以及推动部42,主体部40活动套接在限位柱上,且推动部42从主体部40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基座16之外。因此,当使用者手动直接推压各别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或间接由调整件14同时推动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时,主体部40受推动部42牵引而能以限位柱38为中心轴左右旋转。此外,上套筒件20进一步具有滑动部44,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上盖18的滑槽46内。键帽24被按压时,键帽24可通过滑动部44相对于上盖18沿着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滑槽46另具有防止上套筒件20相对上盖18左右转动的功用。
基座16还具有电极模块48,电极模块48包含第一电极片50以及第二电极片52。第一电极片50插设在基座16内的底部,第二电极片52贴附在基座16内的壁面且位于第一电极片50和下套筒件22”之间。第二电极片52具有弹片部54,活动止抵于下套筒件22”。下套筒件22”沿着基座16的限位柱38上下移动时会与电极模块48发生干涉;换句话说,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会随着下套筒件22”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第一电极片50,达到触发按键开关12E的目的。
下套筒件22”进一步具有第三垂直侧面76以及第四垂直侧面78,第三垂直侧面76与第四垂直侧面78的外形不同;举例来说,第三垂直侧面76具有阻力凸块80,第四垂直侧面78为平坦面。下套筒件22”能相对基座16的限位柱38左右旋转,以在图31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与图32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于第一角度位置时,第三垂直侧面76对正弹臂单元74,第四垂直侧面78远离弹臂单元74,按键开关12E被按压会使下套筒件22”沿着限位柱38往下移动,阻力凸块80碰撞弹臂单元74可产生顿挫手感;弹臂单元74横越跨过阻力凸块80而欲恢复原形时,弹臂单元74会撞击上盖18或基座16二者其中之一而产生撞击声响,如图33所示。
当下套筒件22”被转到第二角度位置,第三垂直侧面76远离弹臂单元74,第四垂直侧面78对正弹臂单元74,按键开关12E被按压而造成下套筒件22”沿着限位柱38往下移动时,弹臂单元74与平坦的第四垂直侧面78保持分离,如图34所示,不会产生顿挫手感。由此可知,按键开关12E在第一角度位置的手感状态是有声响且有顿挫(tactile)手感的情况,在第二角度位置的手感状态是无声响且无顿挫(linear)手感的情况。
请参阅图35至图41,图35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组件爆炸图,图36与图37分别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移去上盖与上套筒件的按键开关在不同手感状态的示意图,图3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M-M’的剖视图,图39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N-N’的剖视图,图4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O-O’的剖视图,图4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上盖的按键开关沿着剖面线P-P’的剖视图。
按键开关12F包含基座16、上盖18、上套筒件20、下套筒件22”、键帽24以及复位组件26。基座16设置在键盘10的底板,上盖18设置在基座16上。基座16具有弹臂单元74,设置在基座16的内壁面。按键开关12F被按压会使弹臂单元74受压变形,按键开关12F被释放后,弹臂单元74会急速撞击上盖18产生声响。上套筒件20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上盖18,下套筒件22”活动设置在基座16与上盖18之间,且复位组件26设置在基座16与下套筒件22”之间。复位组件26用来向上推动下套筒件20。上套筒件20具有键帽连接部28,键帽连接部28可与键帽24相结合。
基座16具有限位柱38。下套筒件22”包含主体部40以及推动部42,主体部40活动套接在限位柱上,且推动部42从主体部40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基座16。因此,推动部42受外力推动时,例如使用者手动推压或由调整件14推动,主体部40受推动部42牵引而能以限位柱38为中心轴左右旋转。此外,上套筒件20进一步具有滑动部44,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上盖18的滑槽46内。键帽24被按压时,键帽24可通过滑动部44相对于上盖18沿着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滑槽46另具有防止上套筒件20相对上盖18左右转动的功用。
基座16还具有电极模块48,电极模块48包含第一电极片50以及第二电极片52。第一电极片50插设在基座16内的底部,第二电极片52贴附在基座16内的壁面且位于第一电极片50和下套筒件22”之间。第二电极片52具有弹片部54,活动止抵于下套筒件22”。下套筒件22”沿着基座16的限位柱38上下移动时会与电极模块48发生干涉;换句话说,第二电极片52的弹片部54会随着下套筒件22”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第一电极片50,达到触发按键开关12F的目的。
下套筒件22”可具有第一垂直侧面56以及第二垂直侧面58,第一垂直侧面56与第二垂直侧面58的外形不同。第一垂直侧面56具有阻力凸块72,第二垂直侧面58则是平坦面。下套筒件22”能相对基座16的限位柱38左右旋转,以在图36与图37所示的不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于图37所示的角度位置时,按键开关12F被按压,下套筒件22”沿着限位柱38上下移动,弹片部54在第一垂直侧面56滑动会跨过阻力凸块72才能导通电极模块48,如图41所示,意即电极模块48与阻力凸块72作用而产生顿挫手感;在图36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时,按键开关12F被按压使下套筒件22”沿着限位柱38上下移动,弹片部54在平坦的第二垂直侧面58滑动,如图39所示,此时导通电极模块48不会产生顿挫手感。
下套筒件22”还可具有第三垂直侧面76以及第四垂直侧面78,第三垂直侧面76与第四垂直侧面78的外形不同;举例来说,第三垂直侧面76具有阻力凸块80,第四垂直侧面78为平坦面。下套筒件22”能相对基座16的限位柱38左右旋转,以在图36与图37所示的不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于图36所示的角度位置时,第三垂直侧面76对正弹臂单元74,第四垂直侧面78远离弹臂单元74,按键开关12F被按压会使阻力凸块80与弹臂单元74作用而产生顿挫手感;弹臂单元74横越跨过阻力凸块80而欲恢复原形时,弹臂单元74会撞击上盖18或基座16二者其中之一而产生撞击声响,如图38所示。于图37所示的角度位置时,按键开关12F被按压过程中,弹臂单元74与平坦的第四垂直侧面78保持分离,如图40所示,不会产生顿挫手感。
在第六实施例中,切换到图36所示角度位置的按键开关12F被按压时的手感状态有声响且有顿挫手感的情况,声响与顿挫手感都是由阻力凸块80与弹臂单元74作用而产生;切换到图37所示角度位置的按键开关12F被按压时的手感状态则是无声响且有顿挫手感的情况,顿挫手感是由阻力凸块72与电极模块48的弹片部54作用而产生。
请参阅图42,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变键盘按压手感的调整流程图。键盘10电连接于外部计算机(未绘制于图中),使用者可通过键盘10来操作计算机所执行的应用程序。键盘10的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选择性地被设定在第一手感状态与第二手感状态二者的其中之一。此外,键盘10的控制单元82预先储存了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关于键盘按压手感的调整方法,首先执行步骤S420,控制单元82被激发以侦测来自计算机或键盘10的操作参数。接着,执行步骤S422,判断操作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就执行步骤S424,控制单元82使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设定在第一手感状态;如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46,控制单元82使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设定在第二手感状态。
操作参数可以有多种类型,其变化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端视设计需求而定。举例来说,操作参数可为计算机所执行窗口(active window)中的应用程序的类别,如文书应用程序或游戏应用程序。第一预设条件可定义文书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Word)属于第一类型,第二预设条件则可定义游戏应用程序(如:Blizzard、斗阵特工、Overwatch)属于第二类型。这样一来,当计算机执行应用程序属于第一类型时,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切换到第一手感状态;当计算机执行应用程序属于第二类型时,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切换到该第二手感状态。不同的手感状态可涵盖按压行程、按压反馈力、按压触发深度、按压声响、按压阻力等因素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组合,根据使用者操作应用程序所需的手感自行调整设计。
除此之外,操作参数也可以是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按压频率。第一预设条件可定义为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按压频率大于默认值,如此当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按压频率大于默认值时,例如使用者快速或高频地按压按键开关12,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切换到第一手感状态;第二预设条件另可定义为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按压频率小于默认值,如此当复数个按键开关12的按压频率小于默认值时,表示使用者缓慢或偶尔才会点击按键开关12,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切换到第二手感状态。
另外,操作参数还可以是复数个按键开关12于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例如第一预设条件定义为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大于默认值,如此当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大于默认值时,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切换到第一手感状态;第二预设条件另可定义为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小于默认值,如此当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小于默认值时,复数个按键开关12被切换到第二手感状态。
按键开关12的切换可由使用者手动进行,如图1所示,调整件14的孔洞卡合于每一个按键开关12的推动部42,使用者可自行拨动调整件14,将复数个按键开关12切换设定到第一手感状态与第二手感状态二者的其中之一。或者,键盘10另可配置驱动装置84,例如电动马达,当控制单元82侦测到操作参数满足第一或第二预设条件时,便可通过驱动装置84驱使调整件14移动,以将复数个按键开关12切换设定到第一手感状态与第二手感状态二者的其中之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在上套筒件与下套筒件之间设计凹凸结构,改变复位组件的预压量,让按键开关在相同触发行程下能有不同反馈力的手感状态;第二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在下套筒件与基座之间设计凹凸结构,改变下套筒件的可按压深度,让按键开关能自行调整其按压行程以切换不同手感状态;第三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在下套筒件的外表面设计不同斜面段差,让按键开关在相同预压量的条件能有不同的触发行程;第四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在下套筒件外对应电极模块的位置设计了阻力凸块,阻力凸块随着下套筒件的左右旋转可以碰触或远离电极模块,能造成无声响无顿挫手感或无声响有顿挫手感的不同手感状态;第五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在基座设计弹臂单元,在下套筒件外对应弹臂单元的位置设计了另一阻力凸块,能造成无声响无顿挫手感或有声响有顿挫手感的不同手感状态;第六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在下套筒件设计了两种阻力凸块,能造成有声响有顿挫手感或无声响有顿挫手感的不同手感状态。键盘则是利用调整件以手动或自动方式来切换按键开关于不同的手感状态。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开关包括:
基座,具有电极模块;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一垂直侧面与第二垂直侧面,该第一垂直侧面与该第二垂直侧面外形不同;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二垂直侧面与该电极模块保持分离,该第一垂直侧面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一垂直侧面与该电极模块保持分离,该第二垂直侧面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垂直侧面具有第一段差斜面,该第二垂直侧面具有第二段差斜面,该第一段差斜面高于该第二段差斜面,使得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在下套筒件位于较低位置时导通,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在下套筒件位于较高位置时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垂直侧面具有阻力凸块,该第二垂直侧面为平坦面,使得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与该阻力凸块作用而产生顿挫手感,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电极模块于平坦面上滑动而未产生该顿挫手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另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一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7.一种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开关包括:
基座,具有弹臂单元;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三垂直侧面与第四垂直侧面,该第三垂直侧面与该第四垂直侧面外形不同;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四垂直侧面远离该弹臂单元,该第三垂直侧面对正该弹臂单元;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第三垂直侧面远离该弹臂单元,该第四垂直侧面对正该弹臂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垂直侧面具有阻力凸块,该第四垂直侧面为平坦面,使得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弹臂单元与该阻力凸块作用而产生顿挫手感,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该弹臂单元与该平坦面保持分离而未产生该顿挫手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当该弹臂单元横越跨过该阻力凸块而欲恢复原形时,该弹臂单元会撞击该上盖与该基座二者其中之一而产生撞击声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另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另具有电极模块,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14.一种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开关包含有:
基座;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该第一底面低于该第二底面,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该第一顶面高于该第二顶面;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上套筒件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与该基座间隙较小,使该复位组件具有第一长度;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上套筒件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顶面结合或该第二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与该基座间隙较大,使该复位组件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弹臂单元,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弹臂单元发生干涉。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电极模块,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20.一种按键开关,可与键帽结合,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开关包含有:
基座,该基座具有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该第一顶面高于该第二顶面;
上盖,设置在该基座上;
上套筒件,以可上下移动方式设置于该上盖,该上套筒件具有键帽连接部,该键帽连接部可与该键帽结合;
下套筒件,活动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上盖之间,该下套筒件能相对该基座左右旋转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该下套筒件具有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该第一底面低于该第二底面;以及
复位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与该下套筒件之间,用以向上推动该下套筒件;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一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基座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的上下运动具有第一行程;
其中,当该下套筒件在该第二角度位置且抵接于该基座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顶面结合或该第二底面与该第一顶面结合,该下套筒件的上下运动具有第二行程,该第二行程大于该第一行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另具有限位柱,该下套筒件包含有:
主体部,活动套接在该限位柱;以及
推动部,从该主体部的表面往外延伸而部分突出于该基座,该推动部受外力推动以牵引该主体部左右旋转。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套筒件具有滑动部,活动设置于该上盖的滑槽内,用以防止该上套筒件相对于该上盖的左右转动。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另具有弹臂单元,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弹臂单元发生干涉。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另具有电极模块,该下套筒件沿着该基座上下移动时会与该电极模块发生干涉。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模块包含有:
第一电极片,设置在该基座内;以及
第二电极片,间隔于该第一电极片,该第二电极片具有弹片部,该弹片部活动止抵于该下套筒件,随着该下套筒件的上下移动而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片。
26.一种用来改变键盘按压手感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控制单元与复数个按键开关,该键盘电连接于计算机,使用者可通过该键盘来操作该计算机所执行的应用程序,该复数个按键开关可选择性地被设定在第一手感状态与第二手感状态的其中之一,该控制单元储存第一预设条件与第二预设条件,该调整方法包含步骤:
侦测来自该计算机或该键盘的操作参数;
当该操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该控制单元使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以及
当该操作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该控制单元使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含驱动装置与调整件,该调整件同时连结于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该控制单元控制该驱动装置来驱动该调整件移动,以同时设定该复数个按键开关在该第一手感状态与该第二手感状态的其中之一。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参数为该计算机所执行该应用程序的类别,该第一预设条件为该应用程序属于第一类型,该第二预设条件为该应用程序属于第二类型,如此当该计算机执行应用程序属于该第一类型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当该计算机执行应用程序属于该第二类型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参数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该第一预设条件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大于默认值,如此当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大于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该第二预设条件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小于该默认值,如此当该复数个按键开关的按压频率小于该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参数为该复数个按键开关于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该第一预设条件为于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大于默认值,如此当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大于该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一手感状态;该第二预设条件为于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小于该默认值,如此当该预定时段内的按压次数小于该默认值时,该复数个按键开关被设定在该第二手感状态。
CN201711275091.XA 2017-12-06 2017-12-06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Active CN108010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5091.XA CN108010775B (zh) 2017-12-06 2017-12-06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5091.XA CN108010775B (zh) 2017-12-06 2017-12-06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0775A CN108010775A (zh) 2018-05-08
CN108010775B true CN108010775B (zh) 2019-08-27

Family

ID=6205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5091.XA Active CN108010775B (zh) 2017-12-06 2017-12-06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0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114B (zh) * 2018-05-18 2021-07-0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US10930451B2 (en) 2018-06-22 2021-02-2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US10937610B2 (en) 2018-06-22 2021-03-0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keyswitches having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members
CN108922810A (zh) * 2018-06-28 2018-11-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9599287B (zh) * 2018-11-28 2020-09-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触发点的光学式按键及光学式键盘
TWI756626B (zh) 2020-02-06 2022-03-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及鍵盤
TWI745965B (zh) 2020-05-15 2021-11-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及其按鍵與調整機構
CN116031095A (zh) * 2020-05-27 2023-04-28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及其按键与调整机构
CN112367071A (zh) * 2020-11-26 2021-02-12 广东瑞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按压力可调式按键
CA3207809C (en) 2021-02-09 2024-01-23 Zeal Generation Inc. Multi-mode mechanical keyboard switc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11169U (zh) * 2013-08-09 2014-12-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以及使用该开关的键盘
CN105097342A (zh) * 2015-08-11 2015-11-25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两次触感撞击音及光电控制一体式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CN205487873U (zh) * 2016-03-08 2016-08-17 郝小妮 一体成型的分体式光导按键开关及机械键盘
CN106024467A (zh) * 2016-07-12 2016-10-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及其开关
CN106531520A (zh) * 2016-09-28 2017-03-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206250099U (zh) * 2016-10-28 2017-06-13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按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870B (zh) * 2016-05-13 2018-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11169U (zh) * 2013-08-09 2014-12-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以及使用该开关的键盘
CN105097342A (zh) * 2015-08-11 2015-11-25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两次触感撞击音及光电控制一体式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CN205487873U (zh) * 2016-03-08 2016-08-17 郝小妮 一体成型的分体式光导按键开关及机械键盘
CN106024467A (zh) * 2016-07-12 2016-10-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及其开关
CN106531520A (zh) * 2016-09-28 2017-03-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206250099U (zh) * 2016-10-28 2017-06-13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按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0775A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0775B (zh)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CN108091514B (zh)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
TWI607476B (zh) 按鍵結構
US10795447B2 (en) Key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TWI713067B (zh) 按鍵組合件、鍵盤及提供按鍵組合件的方法
CN101055809B (zh) 具有多开关通路的电转接器
US20120092263A1 (en) Haptic keyboard featuring a satisfying tactile keypress experience
US10297405B2 (en) Keyswitch and keyboard capable of showing movement depth
CN105470005B (zh) 机械键盘按钮结构
TW201802852A (zh) 可調整按壓手感之按鍵及其開關
TW201926384A (zh) 可調整按壓手感之按鍵開關
TW201727685A (zh) 按鍵結構
CN108701560B (zh) 薄键盘、键盘覆盖物和键开关
TWI620220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CN106531520B (zh) 按键
CN105446416A (zh) 压敏电阻式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04538228B (zh) 按键及其键盘
JP2002231090A (ja) キースイッチ
CN106057533A (zh) 按键及键盘
CN104036999A (zh)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TW202025190A (zh) 鍵盤
CN106229172B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209183436U (zh) 按键
CN103887102A (zh) 一种键盘
JP2001216070A (ja) キーボ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