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5870B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5870B
TWI615870B TW105114928A TW105114928A TWI615870B TW I615870 B TWI615870 B TW I615870B TW 105114928 A TW105114928 A TW 105114928A TW 105114928 A TW105114928 A TW 105114928A TW I615870 B TWI615870 B TW I6158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ng
displacement member
base
light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413A (zh
Inventor
陳仲淵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4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5870B/zh
Priority to US15/220,591 priority patent/US20170330704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740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870B/zh
Priority to US15/906,124 priority patent/US10236140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23Light-emitting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17/967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trol membe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4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the contact forming a part of a coil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3Sou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52Strain gaug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2217/9653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with illumination
    • H03K2217/965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with illumination using a single or more light guid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位移件、一彈性元件、一發光元件以及一壓力感測元件。壓力感測元件設置於彈性元件與發光元件之間,而彈性元件設置於位移件上。當發光元件產生光束時,光束可穿過壓力感測元件而投射至位移件上,使按鍵結構發光。當按鍵結構被觸壓時,位移件推抵彈性元件,而彈性元件可因應不同的觸壓力而抵頂壓力感測元件,使壓力感測元件產生不同的壓力感測訊號。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尤其係有關於機械式按鍵結構。
常見的電腦週邊輸入裝置包括滑鼠、鍵盤以及軌跡球等,其中鍵盤可直接鍵入文字以及符號予電腦,因此相當受到使用者以及輸入裝置廠商之重視。其中,較為常見的是一種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的鍵盤。
接下來說明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的鍵盤中之按鍵結構之架構。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按鍵結構之剖面側視示意圖。習知按鍵結構1包括按鍵帽11、剪刀式連接元件12、彈性橡膠體13、薄膜開關電路14以及底板15,且底板15用以承載按鍵帽11、剪刀式連接元件12、彈性橡膠體1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14。其中剪刀式連接元件12係用以連接底板15與按鍵帽11。
薄膜開關電路14具有複數按鍵接點(未顯示於圖中)。該按 鍵接點於被觸發時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彈性橡膠體13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14上且一個彈性橡膠體13係對應於一個按鍵接點,當彈性橡膠體13被觸壓時,彈性橡膠體1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4中相對應之按鍵接點而產生按鍵訊號。
剪刀式連接元件12位於底板15以及按鍵帽11之間且分別連接二者。剪刀式連接元件12包括第一框架121以及第二框架122。第一框架121之第一端連接於按鍵帽11,而第一框架121之第二端則連接於底板15。彈性橡膠體13被剪刀式連接元件12環繞。此外,第一框架121包括第一按鍵帽軸柱1211以及第一底板軸柱1212。第一框架121係藉由第一按鍵帽軸柱1211而連接於按鍵帽11,且利用第一底板軸柱1212而連接於底板15。而第二框架122與第一框架121結合,且第二框架122之第一端連接於底板15,第二框架122之第二端則連接於按鍵帽11。其中,第二框架122包括第二按鍵帽軸柱1221以及第二底板軸柱1222。第二框架122係藉由其第二按鍵帽軸柱1221而連接於按鍵帽11,且利用第二底板軸柱1222而連接於底板15。
接下來說明習知按鍵結構1被使用者觸壓之運作情形。圖1中,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11時,按鍵帽11受力而推抵剪刀式連接元件12使其運動,故按鍵帽11可相對於底板15往下移動且觸壓相對應的彈性橡膠體13。此時,彈性橡膠體1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4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14之按鍵接點,使得薄膜開關電路14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而當使用者停止觸壓按鍵帽11時,按鍵帽11不再受力而停止觸壓彈性橡膠體13,使得彈性橡膠體13因應其彈性而恢復原狀,同時提供往上的彈性恢復力,按鍵帽11因此而被推回被觸壓之前的位置。
因應科技的進步,市面上推出一種機械式按鍵結構。請參閱 圖2,其為習知機械式按鍵結構之結構爆炸示意圖。習知機械式按鍵結構2包括按鍵帽(未顯示於圖中)、底座21、上蓋22、推抵件23、連動件24、第一彈片25、第二彈片26以及電路板(未顯示於圖中),上蓋22覆蓋底座21,且上蓋22具有上蓋開孔221,連動件24設置於底座21之中央處且可相對於底座21上下移動。第一彈片25設置於底座21上且接近於底座21之側壁,而第二彈片26設置於底座21上且位於連動件24與第一彈片25之間。推抵件23與連動件24共同被設置於底座21上,推抵件23穿過上蓋開孔221而可與按鍵帽結合。其中,第一彈片25與第二彈片26分別電性連接於電路板。
圖2中,連動件24具有凸出部241,其由連動件24之側壁往第一彈片25之方向延伸而形成。另一方面,第一彈片25包括固定部251以及彈動部252,固定部251係被固定於底座21上,而彈動部252係由固定部251延伸而形成,彈動部252可與連動件24之凸出部241接觸而相對於固定部251移動。
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時,按鍵帽往下推動推抵件23,使得與其連接的連動件24往下移動,此時,連動件24之凸出部241與彈動部252接觸且沿彈動部252往下移動。於連動件24因應使用者之觸壓力而快速移動之過程中,連動件24會快速地通過彈動部252且其凸出部241推抵彈動部252,使彈動部252相對於固定部251移動而撞擊第二彈片26,藉由第一彈片25與第二彈片26之接觸,電路板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於第一彈片25與第二彈片26接觸的同時,會發生聲響,以提供使用者確實已觸壓的回饋感。
由於機械式按鍵結構2於觸壓按鍵帽時會發出碰撞的聲響,其可給予回饋感,故機械式按鍵結構2受到某些使用者的喜愛。然而, 習知機械式按鍵結構2之功能較為簡單,而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多功能的機械式按鍵結構係為一大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功能按鍵結構,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底座、一上蓋、一位移件、一彈性元件、一發光元件以及一壓力感測元件。該上蓋覆蓋於該底座,且該上蓋具有一上蓋開孔。該位移件設置於該底座上且穿過該上蓋開孔,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座移動。該彈性元件套設於該位移件上,而該發光元件位於該底座之下方,用以產生一光束,且投射該光束至該位移件。該壓力感測元件位於該彈性元件以及該發光元件之間,且與該彈性元件接觸,用以接受一第一力量而產生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接受一第二力量而產生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其中,該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該光束穿過該壓力感測元件而投射至該位移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底座、一上蓋、一位移件、一彈性元件、一發光元件以及一壓力感測元件。該上蓋覆蓋於該底座,且該上蓋具有一上蓋開孔。該位移件設置於該底座上且穿過該上蓋開孔,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座移動。該彈性元件套設於該位移件上,而該發光元件位於該底座之下方,用以產生一光束,且投射該光束至該位移件。該壓力感測元件設置於該位移件上,且與該彈性元件接觸,用以接受一第一力量而產生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接受一第二力量而產生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其中,該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該光束穿過 該壓力感測元件而投射至該位移件。
簡言之,本發明按鍵結構中設置有發光元件以及以透光材料所製成的位移件,使得按鍵結構具有發光功能。又設置有壓力感測元件,使得按鍵結構可因應不同的觸壓力量而輸出不同的壓力感測訊號,以提升按鍵結構之功能性。藉此可解決習知技術之問題。另外,本明按鍵結構可因應使用者之需求而選擇是否設置彈片於其中,包含有彈片之按鍵結構可提供使用者按壓的回饋感,而未包含彈片之按鍵結構則可具有較小的體積,而可實現按鍵結構的輕薄化。
1、3、4、5、6、7‧‧‧按鍵結構
2‧‧‧機械式按鍵結構
11、21、30‧‧‧按鍵帽
12‧‧‧剪刀式連接元件
13‧‧‧彈性橡膠體
14‧‧‧薄膜開關電路
15、25‧‧‧底板
21、31、41、51、61、71‧‧‧底座
22、32、42、52、62、72‧‧‧上蓋
23‧‧‧推抵件
24‧‧‧連動件
25‧‧‧第一彈片
26‧‧‧第二彈片
33、43、53、63、73‧‧‧位移件
34、44、54、64、74‧‧‧發光元件
35、45、55、65、75‧‧‧彈性元件
36、46、56、66、76‧‧‧壓力感測元件
37、47、57、67、77‧‧‧電路板
48、68‧‧‧彈片
121‧‧‧第一框架
122‧‧‧第二框架
241‧‧‧凸出部
251‧‧‧固定部
252‧‧‧彈動部
311、411、511、611、711‧‧‧第一底座開孔
312、412、512、612、712‧‧‧第二底座開孔
321、421、521、621、721‧‧‧上蓋開孔
331、431、531、631、731‧‧‧本體
332、432、532、632、732‧‧‧連接部
333、433、533、633、733‧‧‧導光柱體
361、461、561、661、761‧‧‧連接結構
362、462、762‧‧‧光通過結構
434、634‧‧‧推抵部
562、662‧‧‧開孔
734‧‧‧觸發部
1211‧‧‧第一按鍵帽軸柱
1212‧‧‧第一底板軸柱
1221‧‧‧第二按鍵帽軸柱
1222‧‧‧第二底板軸柱
B‧‧‧光束
圖1係習知按鍵結構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2係習知機械式按鍵結構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觸壓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被觸壓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的按鍵結構,以解決習知技術問題。請同時參閱圖3以及圖4,圖3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而圖4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3包括按鍵帽30、底座31、上蓋32、位移件33、發光元件34、彈性元件35、壓力感測元件36以及電路板37。電路板37係設置於底座31之下方,而上蓋32覆蓋於底座31,且上蓋32具有對應於位移件33之上蓋開孔321,使得按鍵帽30得以與位移件33之第一端連接。位移件33設置於底座31上且穿過上蓋開孔321而得以與按鍵帽30連接,位移件33之功能為被使用者觸壓時可相對於底座31移動。彈性元件35套設於位移件33上,而發光元件34設置於電路板37上且位於底座31之下方,其功能為產生光束B,且投射光束B至位移件33。壓力感測元件36設置於底座31上且位於彈性元件35以及發光元件34之間,而壓力感測元件36之上表面與彈性元件35接觸,壓力感測元件36之功能為被彈性元件35以第一力量抵頂而產生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被彈性元件35以第二力量抵頂而產生第二壓力感測訊號。其中,電路板37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34以及壓力感測元件36。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彈性元件35係為螺旋彈簧,發光元件34可採用發光二極體(LED),而電路板37係為印刷電路板(PCB)。
圖4中,位移件33包括本體331、連接部332以及導光柱體333。連接部332係設置於本體331之第一端上,其可與按鍵帽30連接。導光柱體333設置於本體331之第二端上且接近於發光元件34,其功能為引導光束B經過連接部332而投射至按鍵帽30。另一方面,彈性元件35係套設於導光柱體333上且與壓力感測元件36接觸,其功能為提供一彈性 力予位移件33,使位移件33相對於底座31往上移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本體331、連接部332以及導光柱體333係以透光材料所製成,而導光柱體333係以結合組裝方式設置於本體331之下方。
另外,底座31包括第一底座開孔311以及第二底座開孔312,第一底座開孔311以及第二底座開孔312皆設置於底座31之底部,第一底座開孔311接近於發光元件34,且第二底座開孔312則位於第一底座開孔311之一側。而壓力感測元件36包括複數連接結構361以及光通過結構362,複數連接結構361穿過第二底座開孔312而連接於電路板37,以建立壓力感測元件36與電路板37之間的電性連接。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連接結構361係為連接線,但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連接結構亦可採用金屬接腳。
另一方面,光通過結構362可供發光元件34所產生之光束B可依序穿過底座開孔311以及壓力感測元件36之光通過結構362而投射至位移件33之連接部331,之後再投射至按鍵帽30,使按鍵結構3具有發光功能。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光通過結構362係為開孔,其亦可令導光柱體333伸入於其中,其僅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光通過結構亦可採用透光結構,而位移件之導光柱體則不會伸入其光通過結構內。
接下來說明使用者觸壓本發明按鍵結構3的運作情形,請同時參閱圖3、圖4以及圖5,圖5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觸壓之剖面側視示意圖。當使用者輕壓按鍵帽30時,按鍵帽30受力而往下推抵位移件33,使位移件33隨著按鍵帽30相對於底座31往下移動。於位移件33往下移動之過程中,本體331壓縮彈性元件35,如圖5所示。使得彈性元件35以第一力量抵頂壓力感測元件36,因此,壓力感測元件 36產生對應於第一力量之第一壓力感測訊號,且藉由電路板37輸出之。當使用者不再觸壓按鍵帽30時,彈性元件35因應其彈性而由壓縮狀態回復,以提供彈性力予位移件33,使位移件33相對於底座31往上移動而回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
當使用者重壓按鍵帽30時,按鍵帽30受力而往下推抵位移件33,使位移件33隨著按鍵帽30相對於底座31往下移動。於位移件33往下移動之過程中,本體331壓縮彈性元件35,如圖5所示。使得彈性元件35以大於第一力量之第二力量抵頂壓力感測元件36,因此,壓力感測元件36產生對應於第二力量之第二壓力感測訊號,且藉由電路板37輸出之。至於按鍵結構3復位之運作係與上述同理,而不再贅述。換句話說,本發明按鍵結構3可因應不同的觸壓力量而輸出不同的壓力感測訊號,且可因應不同的壓力感測訊號而執行不同的指令,以豐富按鍵結構之功能性。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6,其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4包括按鍵帽(未顯示於圖中)、底座41、上蓋42、位移件43、發光元件44、彈性元件45、壓力感測元件46、電路板47以及彈片48。其中,底座41包括第一底座開孔411以及第二底座開孔412,上蓋42具有對應於位移件43之上蓋開孔421,而壓力感測元件46包括複數連接結構461以及光通過結構462。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4之各元件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4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有二,第一,按鍵結構4更包括彈片48。第二,位移件43之結構不同。
圖6中,彈片48係設置於底座41上且位於位移件43之一側。位移件43包括本體431、連接部432、導光柱體433以及推抵部434。 連接部432係設置於本體431之第一端上,其可與按鍵帽連接。導光柱體433設置於本體431之第二端上,且接近於發光元件44。推抵部434係由本體431往外延伸而形成,且接近於彈片48。推抵部434之功能為於位移件43相對於底座41移動時抵頂彈片48,使彈片48擺動而撞擊推抵部434,以產生聲響。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連接部432、導光柱體433以及推抵部434係與本體一體成型,且本體431、連接部432以及導光柱體433係以透光材料所製成。
簡單說明使用者觸壓本發明按鍵結構4的運作情形:當使用者輕壓按鍵帽時,按鍵帽受力而往下推抵位移件43,使位移件43隨著按鍵帽相對於底座41往下移動。於位移件43往下移動之過程中,本體431壓縮彈性元件45,使得彈性元件45以第一力量抵頂壓力感測元件46,因此,壓力感測元件46產生對應於第一力量之第一壓力感測訊號,且藉由電路板47輸出之。另一方面,於位移件43往下移動的同時,往下移動的推抵部434抵頂彈片48,使彈片48因應其彈性而擺動且撞擊推抵部434,以產生聲響。當使用者不再觸壓按鍵帽時,彈性元件45因應其彈性而由壓縮狀態回復,以提供彈性力予位移件43,使位移件43相對於底座41往上移動而回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至於使用者重壓按鍵帽之運作情形係為同理,而不再贅述。
簡言之,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4因設置有彈片48以及推抵部434,於按鍵帽被觸壓之過程中,按鍵結構4可因應彈片48以及推抵部434之作動而發出聲響,以提供使用者確實按壓的回饋感。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7,其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5包括按鍵帽(未顯示於圖中)、底座51、上蓋52、位移件53、發光 元件54、彈性元件55、壓力感測元件56以及電路板57,且上蓋52具有對應於位移件53之上蓋開孔521,而位移件53包括本體531、連接部532以及導光柱體53。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5之各元件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5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壓力感測元件56之設置位置及設置方式不同。
圖7中,壓力感測元件56設置於位移件53之導光柱體533上,其中,壓力感測元件56包括複數連接結構561以及開孔562,複數連接結構561之功能為建立壓力感測元件56與電路板57之間的電性連接。而開孔562可供導光柱體533穿過其中,使得壓力感測元件56得以被設置於導光柱體533上。另一方面,彈性元件55套設於位移件53之導光柱體533上且與壓力感測元件56之下表面接觸亦即,本較佳實施例之壓力感測元件56係以倒置方式設置。
簡單說明使用者觸壓本發明按鍵結構5的運作情形:當使用者輕壓按鍵帽時,按鍵帽受力而往下推抵位移件53,使位移件53隨著按鍵帽相對於底座51往下移動。於位移件53往下移動之過程中,設置於導光柱體533之壓力感測元件56亦隨之往下移動而壓縮彈性元件55。被壓縮之彈性元件55與底座51接觸而產生反作用力予壓力感測元件56,同時,位移件53之本體531亦提供力量予壓力感測元件56。亦即,位移件53與彈性元件55共同以第一力量抵頂壓力感測元件56,因此,壓力感測元件56產生對應於第一力量之第一壓力感測訊號,且藉由電路板57輸出之。當使用者不再觸壓按鍵帽時,彈性元件55因應其彈性而由壓縮狀態回復,以提供彈性力予壓力感測元件56以及位移件53,使位移件53相對於底座51往上移動而回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至於使用者重壓按鍵帽之運作情形係為 同理,而不再贅述。
需特別說明的有二,第一,本較佳實施例之導光柱體533可以結合組裝方式設置於本體531之下方,亦可以與本體531一體成型之方式設置之。第二,雖然壓力感測元件56設置於導光柱體533上而較遠離電路板57,但壓力感測元件56仍可藉由複數連接結構561電性連接於電路板57。其中,由於壓力感測元件56以及複數連接結構561皆以軟性材料所製成而具有可撓性,故於壓力感測元件56隨著位移件53上下移動時,複數連接結構561可相對應的彎曲或伸展而不會斷裂,以維持壓力感測元件56與電路板57之電性連接。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四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8,其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剖面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6包括按鍵帽(未顯示於圖中)、底座61、上蓋62、位移件63、發光元件64、彈性元件65、壓力感測元件66、電路板67以及彈片68。其中,底座61包括第一底座開孔611以及第二底座開孔612,上蓋62具有對應於位移件63之上蓋開孔621,壓力感測元件66包括複數連接結構661以及開孔662,而位移件63包括本體631、連接部632、導光柱體633以及推抵部634。按鍵結構6之各元件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6與前述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壓力感測元件66之設置位置及設置方式不同。
圖8中,壓力感測元件66設置於位移件63之導光柱體633上,其中,壓力感測元件66之開孔662可供導光柱體633穿過其中,使得壓力感測元件66得以被設置於導光柱體633上。另一方面,彈性元件65套設於位移件63之導光柱體633上且與壓力感測元件66之下表面接觸,亦即,本較佳實施例之壓力感測元件66係以倒置方式設置。
簡單說明使用者觸壓本發明按鍵結構6的運作情形:當使用者輕觸壓按鍵帽時,按鍵帽受力而往下推抵觸發件位移件63,使觸發件位移件63隨著按鍵帽相對於底座61往下移動。於觸發件位移件63往下移動之過程中,設置於導光柱體633之壓力感測元件66亦隨之往下移動而第二連接部333壓縮彈性元件65。被壓縮之而彈性元件65與底座61接觸而產生反作用力予壓力感測元件66,同時,位移件63之本體631亦提供力量予壓力感測元件66。亦即,位移件63與彈性元件65共同以第一力量抵頂壓力感測元件66,因此,壓力感測元件66產生對應於第一力量之第一壓力感測訊號,且藉由電路板67輸出之。另一方面,於觸發件位移件63往下移動的同時,往下移動的推抵部634抵頂彈片68,使彈片68因應其彈性而擺動且撞擊推抵部634,以產生聲響。當使用者不再觸壓按鍵帽時,彈性元件65因應其彈性而由壓縮狀態回復,以提供彈性力予壓力感測元件66以及位移件63,使位移件63相對於底座61往上移動而回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至於使用者重壓按鍵帽之運作情形係為同理,而不再贅述。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五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9,其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被觸壓之剖面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7包括按鍵帽(未顯示於圖中)、底座71、上蓋72、位移件73、發光元件74、彈性元件75、壓力感測元件76、電路板77以及彈片78。其中,底座71包括第一底座開孔711以及第二底座開孔712,上蓋72具有對應於位移件73之上蓋開孔721,而壓力感測元件76包括複數連接結構761以及光通過結構762。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7之各元件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7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位移件73之結構不同。
位移件73除了本體731、連接部732以及導光柱體733之 外,其更包括觸發部734,觸發部734係由本體731往外延伸而形成,當位移件73相對於底座71移動時,彈性元件75抵頂壓力感測元件76,同時,觸發部734亦抵頂壓力感測元件76,使壓力感測元件76接受來自彈性元件75以及觸發部734所提供的第三力量而產生第三壓力感測訊號。藉此,可進一步提升按鍵結構7之功能性。
於一較佳作法中,本發明按鍵結構更可結合發光功能以及壓力感測功能,例如:當使用者輕壓按鍵帽時,電路板輸出相對應的第一壓力感測訊號,且可因應第一壓力感測訊號而控制發光元件以第一發光效果產生光束。當使用者重壓按鍵帽時,電路板輸出相對應的第二壓力感測訊號,且可因應第二壓力感測訊號而控制發光元件以第二發光效果產生光束。其中第一發光效果可為緩慢閃爍的光束,而第二發光效果可為快速閃爍的光束,藉此可供使用者以肉眼辨識出其為輕壓功能或重壓功能。上述結合發光功能以及壓力感測功能之描述僅為例示之用,並非以此為限。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按鍵結構並未限定僅可藉由位移件或彈性元件來觸發壓力感測元件,除了位移件或彈性元件之外,本發明按鍵結構更可採用以下作法:於底座之內側且接近於壓力感測元件之處設置一彈性結構,當位移件相對於底座移動時,位移件可推動彈性結構,使彈性結構觸發壓力感測元件,而產生相對應的壓力感測訊號。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按鍵結構中設置有發光元件以及以透光材料所製成的位移件,使得按鍵結構具有發光功能。又設置有壓力感測元件,使得按鍵結構可因應不同的觸壓力量而輸出不同的壓力感測訊號,以提升按鍵結構之功能性。藉此可解決習知技術之問題。另外,本明按鍵結構可因應使用者之需求而選擇是否設置彈片於其中,包含有彈片之按鍵結構可提供使用者按壓的回饋感,而未包含彈片之按鍵結構則可具有較小 的體積,而可實現按鍵結構的輕薄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3‧‧‧按鍵結構
31‧‧‧底座
32‧‧‧上蓋
33‧‧‧位移件
34‧‧‧發光元件
35‧‧‧彈性元件
36‧‧‧壓力感測元件
37‧‧‧電路板
311‧‧‧底座開孔
321‧‧‧上蓋開孔
331‧‧‧本體
332‧‧‧連接部
333‧‧‧導光柱體
361‧‧‧接觸表面
362‧‧‧光通過結構
B‧‧‧光束

Claims (12)

  1.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底座;一上蓋,覆蓋於該底座,且該上蓋具有一上蓋開孔;一位移件,包括一本體,該位移件設置於該底座上且穿過該上蓋開孔,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座移動;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位移件上;一發光元件,位於該底座之下方,用以產生一光束,且投射該光束至該位移件;一壓力感測元件,位於該彈性元件以及該發光元件之間,且與該彈性元件接觸,用以接受一第一力量而產生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接受一第二力量而產生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其中,該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該光束穿過該壓力感測元件而投射至該位移件;以及,一彈片,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位移件之一側;而該位移件更包括一推抵部,由該本體往外延伸而形成,且接近於該彈片,用以於該位移件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抵頂該彈片,使該彈片擺動而撞擊該推抵部,以產生聲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位移件更包括:一連接部,設置於該本體之一第一端上,用以與一按鍵帽連接;以及一導光柱體,設置於該本體之一第二端上,且接近於該發光元件;其中,當該位移件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該本體推抵該彈性元件,使該彈性元件抵頂該壓力感測元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本體、該連接部以及該導光柱體係以一透光材料所製成,而該彈性元件套設於該導光柱體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位移件更包括一觸發部,由該本體往外延伸而形成,用以於該位移件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抵頂該壓力感測元件,使該壓力感測元件接受一第三力量而產生一第三壓力感測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底座之下方且電性連接於該發光元件以及該壓力感測元件;其中,當該壓力感測元件被觸發時,該電路板輸出該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該第二壓力感測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壓力感測元件具有一光通過結構,使該光束可穿過該光通過結構而投射至該位移件。
  7.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底座;一上蓋,覆蓋於該底座,且該上蓋具有一上蓋開孔;一位移件,包括一本體,該位移件設置於該底座上且穿過該上蓋開孔,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座移動;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位移件上;一發光元件,位於該底座之下方,用以產生一光束,且投射該光束至該位移件;一壓力感測元件,設置於該位移件上,且與該彈性元件接觸,用以接受一第一力量而產生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接受一第二力量而產生一第二 壓力感測訊號;以及,一彈片,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位移件之一側;而該位移件更包括一推抵部,由該本體往外延伸而形成,且接近於該彈片,用以於該位移件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抵頂該彈片,使該彈片擺動而撞擊該推抵部,以產生聲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位移件更包括:一連接部,設置於該本體之一第一端上,用以與一按鍵帽連接;以及一導光柱體,設置於該本體之一第二端上,且接近於該發光元件;其中,當該位移件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該本體或該彈性元件抵頂該壓力感測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本體、該連接部以及該導光柱體係以一透光材料所製成,而該壓力感測元件以及該彈性元件套設於該導光柱體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底座之下方且電性連接於該發光元件以及該壓力感測元件;其中,當該壓力感測元件被觸發時,該電路板輸出該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該第二壓力感測訊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壓力感測元件具有一開孔,使該導光柱體可穿過該開孔,而設置該壓力感測元件於該導光柱體上。
  12.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底座; 一上蓋,覆蓋於該底座,且該上蓋具有一上蓋開孔;一位移件,設置於該底座上且穿過該上蓋開孔,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座移動;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位移件上;一發光元件,位於該底座之下方,用以產生一光束,且投射該光束至該位移件;一壓力感測元件,位於該彈性元件以及該發光元件之間,且與該彈性元件接觸,用以接受一第一力量而產生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接受一第二力量而產生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其中,該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該光束穿過該壓力感測元件而投射至該位移件;其中該其中該位移件包括:一本體;一連接部,設置於該本體之一第一端上,用以與一按鍵帽連接;以及一導光柱體,設置於該本體之一第二端上,且接近於該發光元件;其中,當該位移件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該本體推抵該彈性元件,使該彈性元件抵頂該壓力感測元件;一觸發部,由該本體往外延伸而形成,用以於該位移件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抵頂該壓力感測元件,使該壓力感測元件接受一第三力量而產生一第三壓力感測訊號。
TW105114928A 2016-05-13 2016-05-13 按鍵結構 TWI615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4928A TWI615870B (zh) 2016-05-13 2016-05-13 按鍵結構
US15/220,591 US20170330704A1 (en) 2016-05-13 2016-07-27 Key strcture
US15/906,124 US10236140B2 (en) 2016-05-13 2018-02-27 Illuminated dual pressure sensing ke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4928A TWI615870B (zh) 2016-05-13 2016-05-13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413A TW201740413A (zh) 2017-11-16
TWI615870B true TWI615870B (zh) 2018-02-21

Family

ID=60294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928A TWI615870B (zh) 2016-05-13 2016-05-13 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30704A1 (zh)
TW (1) TWI615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0775B (zh) * 2017-12-06 2019-08-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及其调整方法
CN108091514B (zh) * 2017-12-22 2019-06-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
EP3740960A1 (en) * 2018-01-19 2020-11-25 Lutron Technology Company LLC Keypad having illuminated buttons
US11705294B2 (en) * 2021-06-18 2023-07-1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Input device and key structure thereof
CN116230437A (zh) 2021-12-06 2023-06-06 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5620A (en) * 2010-07-16 2012-02-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orce sensing and backlight keyboard
CN203386639U (zh) * 2013-07-22 2014-01-08 东莞爱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彩背光机械键盘的按键结构
CN204348571U (zh) * 2015-01-29 2015-05-20 袁建君 一种机械式按键和应用其的键盘
TWM508059U (zh) * 2015-05-29 2015-09-01 Roccat GmbH 薄膜式按鍵結構及薄膜式鍵盤
CN204668217U (zh) * 2015-06-16 2015-09-23 郝小妮 一种分体式光导按键开关及机械键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5620A (en) * 2010-07-16 2012-02-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orce sensing and backlight keyboard
CN203386639U (zh) * 2013-07-22 2014-01-08 东莞爱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彩背光机械键盘的按键结构
CN204348571U (zh) * 2015-01-29 2015-05-20 袁建君 一种机械式按键和应用其的键盘
TWM508059U (zh) * 2015-05-29 2015-09-01 Roccat GmbH 薄膜式按鍵結構及薄膜式鍵盤
CN204668217U (zh) * 2015-06-16 2015-09-23 郝小妮 一种分体式光导按键开关及机械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413A (zh) 2017-11-16
US20170330704A1 (en)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870B (zh) 按鍵結構
TWI623953B (zh) 鍵盤
TW201737280A (zh) 按鍵結構
TW201727685A (zh) 按鍵結構
TWI607476B (zh) 按鍵結構
TWI587338B (zh) 按鍵結構
CN108346539B (zh)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键盘
TWI613691B (zh) 輸入裝置
TW201901721A (zh) 鍵盤裝置
TWI592964B (zh) 按鍵結構
US6933925B1 (en) Computer mouse with elastomeric dome switch
TWI630633B (zh) 鍵盤
TW202203273A (zh) 按鍵開關及其復位組件
US10236141B1 (en) Key structure
TW201837943A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687953B (zh) 按鍵結構及其模式切換方法
US10236140B2 (en) Illuminated dual pressure sensing key
TWI699795B (zh) 按鍵
TWI699805B (zh) 按鍵結構
CN110504114B (zh) 按键结构
TW201816817A (zh) 按鍵結構
TWI666671B (zh) 按鍵結構
CN109390177B (zh)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按键
CN108023584B (zh) 按键结构
TWI672717B (zh) 按鍵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