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9546A -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9546A
CN107999546A CN201711309038.7A CN201711309038A CN107999546A CN 107999546 A CN107999546 A CN 107999546A CN 201711309038 A CN201711309038 A CN 201711309038A CN 107999546 A CN107999546 A CN 107999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hin strip
value
roll
working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090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宏
任忠凯
刘晓
任建凯
付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3090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95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9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954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21B37/30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using roll camb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边部碎浪的方法,预先设置多辊轧机所需要的基本工艺参数和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计算极薄带钢的横向位移、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以及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基于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与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计算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建立轧机辊系变形影响模型,计算轧机辊系间压力和辊系间的弹性压扁量,根据轧机辊系变形影响函数线性方程组,对轧机辊系间压力进行迭代;基于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和S5中求得的最终的轧机辊系间压力,得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判断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收敛,则输出最终的极薄带钢出口厚度分布值。

Description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辊轧机轧制过程中的板形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多辊轧机轧制极薄带钢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作辊辊端压靠现象。当工作辊发生压靠现象时,轧制力会迅速增大,从而对轧制力横向分布、轧辊挠曲变形、带材断面轮廓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出现辊端压靠时,传统的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横移第一中间辊,例如,锥度辊,来改变工作辊的接触状态。这样通过减小第一中间辊对工作辊端部产生的有害接触压力,缓解第一中间辊给工作辊带来的有害挠曲变形,从而有效避免辊端压靠的同时减小了轧件边部减薄区。
随着来料厚度的减小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辊端压靠,同时出现严重的边部碎浪,而且采用传统的治理方法很难消除这种缺陷。并且,如果板形控制模型中没有考虑辊端压靠现象,当出现压靠现象时,带材的实际压下率与板形将达不到目标值,从而导致板形、板厚控制误差增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当极薄带在轧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边部碎浪时,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辊端压靠减小所述工作辊的挠曲变形,从而利用辊端压靠调节承载辊缝来达到消除极薄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边部碎浪的效果。
其中,所述工作辊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
进一步地,通过分析所述工作辊受力情况得出,为了减小极薄带钢边部的减薄区,通过增大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间产生的接触压力来减小所述各工作辊产生的负挠度,从而改善承载辊缝的形状。为了增大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间的接触压力,所述上工作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为与所述上工作辊同轴的圆柱体,且所述第一凸台沿着所述上工作辊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所述上工作辊具有两端带有第一凸台的辊形。
为了增大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间的接触压力,所述下工作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为与所述下工作辊同轴的圆柱体,且所述第二凸台沿着所述下工作辊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所述下工作辊具有两端带有第二凸台的辊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设置多辊轧机所需要的基本工艺参数;
S2、预先设置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
S3、计算所述极薄带钢的横向位移、所述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以及所述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当所述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中最大前张应力值σmax(x)与最小前张应力值σmin(x)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σ,即满足第一收敛条件σmax(x)-σmin(x)≤Δσ时,得到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
S4、基于S3中的最终的所述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与最终的所述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计算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
S5、建立轧机辊系间变形影响模型,基于S4中求得的所述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计算所述轧机辊系间压力p和辊系间的弹性压扁量u,根据轧机辊系变形影响函数线性方程组,对轧机辊系间压力进行迭代,直到满足第二收敛条件,得到最终的辊系间压力;
第二收敛条件为相邻两次辊系间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p,即|p1-p0|≤Δp;
S6、基于S4中求得的所述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和S5中求得的最终的轧机辊系间压力,得到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
S7、判断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是否满足第三收敛条件;如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收敛,则进入S8;如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不收敛,则转入S2,重新设定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所述第三收敛条件为出口辊缝值hc与预先设置好的所述极薄带出口厚度值h0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h,即|hc-h0|≤Δh;以及
S8、输出最终的所述极薄带钢出口厚度分布值,计算结束。
优选地,所述基本工作参数至少包括工作辊的辊身长度、所述工作辊的直径、所述位于工作辊两端的凸台的长度及凸台的高度、所述支承辊的辊身长度、所述支承辊的直径以及所述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与后张应力值。
优选地,所述工作辊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所述上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一凸台,所述下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极薄带钢的宽度、极薄带钢的横向厚度分布值、极薄带钢的初始屈服强度以及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优选地,步骤S5中的轧辊间的弹性压扁量的计算方法为,将轧辊长度方向看作有限长的物体,其余两个方向看作无限体,建立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根据相邻两个轧辊在轧辊间接触压力的作用下接触部分产生的弹性变形来计算弹性压扁量,即
其中,表示在半空间作用点载荷的应力和位移基本解,表示在P点的i方向作用一个单位载荷,在Q点的j方向引起的应力和位移;P和Q表示场点和源点;uj(Q)表示位移矢量;u3(Pi)表示各位置处的总的压扁位移;Tj(X2)表示辊系间接触压力沿周向分布函数。
优选地,所述出口辊缝值hi计算方法为
式中:hmid表示工作辊中间位置的出口辊缝值,分别表示上、下工作辊轴线的挠屈变形量,分别表示i单元处上、下轧辊的凸度,Zws(i)表示i单元处工作辊与极薄带钢之间的压扁量,Zww(i)表示i单元处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压扁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的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解决极薄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严重碎边浪的板形缺陷的问题,其通过将各工作辊设置成两个端部的直径大与辊身直径的特殊工作辊辊形来增大工作辊间的辊间压力,利用辊端压靠调节轧辊承载辊缝,从而轧制出板形良好的极薄带钢。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中工作辊的辊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中当极薄带钢宽度变化时,针对各工作辊均采用平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5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5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以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的情况下,工作辊的前张应力沿着极薄带钢宽度方向的分布趋势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中,针对各工作辊均采用平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5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5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以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的情况下,工作辊的出口厚度变化趋势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中,当极薄带钢宽度变化时,针对各工作辊均采用平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05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以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05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的三种情况中,各种情况下所述工作辊的前张应力沿着极薄带钢宽度方向的分布趋势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中,当极薄带钢宽度变化时,针对各工作辊均采用平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05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以及各工作辊采用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05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一凸台的上工作辊和两端分别具有高度为0.01mm且长度为10mm的第二凸台的下工作辊的三种情况中,各种情况下工作辊的出口厚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一种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设置多辊轧机所需要的基本工艺参数;
S2、预先设置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
S3、计算极薄带钢的横向位移、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以及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当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中最大前张应力值σmax(x)与最小前张应力值σmin(x)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σ,即满足第一收敛条件σmax(x)-σmin(x)≤Δσ时,得到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
S4、基于S3中的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与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计算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
S5、建立轧机辊系变形影响模型,基于S4中求得的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计算轧机辊系间压力p和辊系间的弹性压扁量u,根据轧机辊系变形影响函数线性方程组,对轧机辊系间压力进行迭代,直到满足第二收敛条件,得到最终的辊系间压力;
第二收敛条件为相邻两次辊系间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p,即|p1-p0|≤Δp;
S6、基于S4中求得的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和S5中求得的最终的轧机辊系间压力,得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
S7、判断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是否满足第三收敛条件;如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收敛,则进入S8;如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不收敛,则转入S2,重新设定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第三收敛条件为出口辊缝值hc与预先设置好的极薄带出口厚度值h0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h,即|hc-h0|≤Δh;以及
S8、输出最终的极薄带钢出口厚度分布值,计算结束。
优选地,基本工作参数至少包括工作辊的辊身长度、工作辊的直径、位于工作辊两端的凸台的长度及凸台的高度、支承辊的辊身长度、支承辊的直径以及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与后张应力值。
优选地,如图1所示,工作辊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一凸台,下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二凸台且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尺寸相同,即工作辊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2,凸台的高度为H,凸台的长度为L。
优选地,当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中最大后张应力值λmax(x)与最小后张应力值λmin(x)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应力差△λ,即满足第二收敛条件λmax(x)-λmin(x)≤△λ时,得到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
优选地,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极薄带钢的宽度、极薄带钢的横向厚度分布值、极薄带钢的初始屈服强度、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优选地,步骤S5中的轧辊间的弹性压扁量的计算方法为,将轧辊长度方向看作有限长的物体,其余两个方向看作无限体,建立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根据相邻两个轧辊在轧辊间接触压力的作用下接触部分产生的弹性变形来计算轧辊间的弹性压扁量,即
其中,表示在半空间作用点载荷的应力和位移基本解,表示在P点的i方向作用一个单位载荷,在Q点的j方向引起的应力和位移;P和Q表示场点和源点;uj(Q)表示位移矢量;u3(Pi)表示各位置处的总的压扁位移;Tj(X2)表示辊系间接触压力沿周向分布函数。
优选地,出口辊缝值hi计算方法为
式中:hmid表示工作辊中间位置的出口辊缝值,分别表示上、下工作辊轴线的挠屈变形量,分别表示i单元处上、下轧辊的凸度,Zws(i)表示i单元处工作辊与极薄带钢之间的压扁量,Zww(i)表示i单元处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压扁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分析发生辊端压靠时所述各工作辊的受力情况得出,在轧件宽度以外,工作辊受到支撑辊产生的负弯辊力和另一个工作辊产生的正弯辊力。
为了改善承载辊缝形状来消除边部碎浪,通过增大工作辊间的接触压力来减小工作辊产生的负挠度。因此,本发明在工作辊的辊身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
进一步地,通过分析工作辊受力情况得出,为了减小极薄带钢边部的减薄区,通过增大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间产生的接触压力来减小各工作辊产生的负挠度,从而改善承载辊缝的形状。为了增大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间的接触压力,上工作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为与上工作辊同轴的圆柱体,且第一凸台沿着上工作辊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上工作辊具有两端带有第一凸台的辊形。
为了增大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间的接触压力,下工作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为与下工作辊同轴的圆柱体,且第二凸台沿着下工作辊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下工作辊具有两端带有第二凸台的辊形。
优选地,位于上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第一凸台的长度等于位于下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第二凸台的长度。
优选地,位于上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第一凸台的高度等于位于下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第二凸台的高度。
优选地,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各工作辊均呈凸台辊形,以便实现利用增大辊端压靠来调节承载辊缝形状,达到消除边部碎浪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设置多辊轧机所需要的基本工艺参数;
优选地,基本工作参数至少包括工作辊的辊身长度、工作辊的直径、位于工作辊两端的凸台的长度及凸台的高度、支承辊的辊身长度、支承辊的直径以及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与后张应力值;
优选地,预先设置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与后张应力值;
其中工作辊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一凸台,下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二凸台且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尺寸相同。
S2、预先设置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
优选地,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极薄带钢的宽度、极薄带钢的横向厚度分布值、极薄带钢的初始屈服强度、极薄带钢的初始出口厚度分布值;
优选地,预先设定极薄带钢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优选地,极薄带钢的初始出口厚度的分布值为一组相同的数值;
S3、计算极薄带钢的横向位移、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以及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当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中最大前张应力值σmax(x)与最小前张应力值σmin(x)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σ,即满足第一收敛条件σmax(x)-σmin(x)≤Δσ时,得到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
优选地,第一阈值为所述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的10%。
优选地,采用变分法计算极薄带钢的横向位移、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以及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
S4、基于S3中的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与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计算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
优选地,基于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与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利用Bland-Ford-Hill公式计算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
S5、建立轧机辊系变形影响模型,基于S4中求得的所述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计算所述轧机辊系间压力p和辊系间的弹性压扁量u,根据轧机辊系变形影响函数线性方程组,对轧机辊系间压力进行迭代,直到满足第二收敛条件,得到最终的辊系间压力;
第二收敛条件为相邻两次辊系间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p,即|p1-p0|≤Δp;
S6、基于S4中求得的所述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和S5中求得的轧机辊系间压力,得到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
S7、判断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是否满足第三收敛条件;如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收敛,则进入S8;如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不收敛,则转入S2,重新设定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第三收敛条件为出口辊缝值hc与预先设置好的极薄带出口厚度值h0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h,即|hc-h0|≤Δh;以及
S8、输出最终的极薄带钢出口厚度分布值,计算结束。
优选地,步骤S5中的轧辊间的弹性压扁量的计算方法为,将轧辊长度方向看作有限长的物体,其余两个方向看作无限体,建立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根据相邻两个轧辊在轧辊间接触压力的作用下接触部分产生的弹性变形来计算的弹性压扁量,即
其中,表示在半空间作用点载荷的应力和位移基本解,表示在P点的i方向作用一个单位载荷,在Q点的j方向引起的应力和位移;P和Q表示场点和源点;uj(Q)表示位移矢量;u3(Pi)表示各位置处的总的压扁位移;Tj(X2)表示辊系间接触压力沿周向分布函数。
优选地,出口辊缝值hi计算方法为
式中:hmid表示工作辊中间位置的出口辊缝值,分别表示上、下工作辊轴线的挠屈变形量,分别表示i单元处上、下轧辊的凸度,Zws(i)表示i单元处工作辊与轧件之间的压扁量,Zww(i)表示i单元处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压扁量。
本发明中以二十辊轧机为例,对本发明中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边部碎浪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表1示出了二十辊轧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其中工作辊的直径为11.5mm,工作辊的长度为158mm;第一中间辊的直径为22mm,第一中间辊的长度为170mm;第二中间非传动辊的直径为36mm,第二中间非传动辊的长度为158mm;第二中间传动辊的直径为36mm,第二中间传动辊的长度为158mm;最外层支承辊的直径为60mm,最外层支承辊的长度为40mm,最大轧制力为60kN,轧件的宽度范围为0-120mm;轧件的来料厚度为0.021mm;轧件的出口厚度是0.019。
表1二十辊轧机主要参数
实施例1
基于本实施例中的二十辊轧机的工艺参数,分别采用平辊和根据本发明中的两端带有凸台的工作辊进行极薄带钢的轧制计算,分析工作辊的凸台长度对板形调节的影响。本发明中的两端带有凸台的工作辊包括两种尺寸规格:其中一种为凸台长5mm,凸台高0.01mm;另一种为凸台长10mm,凸台高0.01mm。
按照图2中示出的流程流程图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如图3、图4所示,分别为极薄带出口厚度分布及前张力分布。结果表明当工作辊为平辊时,前张力及出口厚度都表明轧件出现了严重的边浪,使用凸台辊时轧件出口厚度在边部的减薄现象及前张力的分布有明显改善,当工作辊凸台长为10mm时,板形良好。
实施例2
基于上述二十辊轧机工艺参数分别采用平辊和如图1所示的凸台工作辊进行极薄带轧制计算,研究工作辊凸台高对板形调节的影响。凸台工作辊包括两种尺寸规格:其中一种为凸台长10mm,凸台高0.005mm;另一种为凸台长10mm,凸台高0.01mm。按照图2流程图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如图5、图6所示,分别为极薄带出口厚度分布及前张力分布。结果表明使用凸台辊时轧件出口厚度在边部的减薄现象及前张力的分布有明显改善,当工作辊凸台高为0.01mm时,板形良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设置多辊轧机所需要的基本工艺参数;
S2、预先设置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
S3、计算所述极薄带钢的横向位移、所述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以及所述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当所述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中最大前张应力值σmax(x)与最小前张应力值σmin(x)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σ,即满足第一收敛条件σmax(x)-σmin(x)≤Δσ时,得到最终的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
S4、基于S3中的最终的所述极薄带钢的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值与最终的所述极薄带钢的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值,计算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
S5、建立轧机辊系间变形影响模型,基于S4中求得的所述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计算所述轧机辊系间压力p和辊系间的弹性压扁量u,根据轧机辊系变形影响函数线性方程组,对轧机辊系间压力进行迭代,直到满足第二收敛条件,得到最终的辊系间压力;
第二收敛条件为相邻两次辊系间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p,即|p1-p0|≤Δp;
S6、基于S4中求得的所述轧制力的横向分布值和S5中求得的最终的轧机辊系间压力,得到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
S7、判断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是否满足第三收敛条件;如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收敛,则进入S8;如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值不收敛,则转入S2,重新设定所述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所述第三收敛条件为出口辊缝值hc与预先设置好的所述极薄带出口厚度值h0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h,即|hc-h0|≤Δh;以及
S8、输出最终的所述极薄带钢出口厚度分布值,计算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工作参数至少包括工作辊的辊身长度、所述工作辊的直径、所述位于工作辊两端的凸台的长度及凸台的高度、所述支承辊的辊身长度、所述支承辊的直径以及所述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与后张应力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所述上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一凸台,所述下工作辊的两个端部的凸台为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尺寸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薄带钢的基本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极薄带钢的宽度、极薄带钢的横向厚度分布值、极薄带钢的初始屈服强度以及极薄带钢的出口厚度分布初始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的轧辊间的弹性压扁量的计算方法为,将轧辊长度方向看作有限长的物体,其余两个方向看作无限体,建立有限长半无限体压扁模型,根据相邻两个轧辊在轧辊间接触压力的作用下接触部分产生的弹性变形来计算弹性压扁量,即
其中,表示在半空间作用点载荷的应力和位移基本解,表示在P点的i方向作用一个单位载荷,在Q点的j方向引起的应力和位移;P和Q表示场点和源点;uj(Q)表示位移矢量;u3(Pi)表示各位置处的总的压扁位移;Tj(X2)表示辊系间接触压力沿周向分布函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辊缝值hi计算方法为
式中:hmid表示工作辊中间位置的出口辊缝值,分别表示上、下工作辊轴线的挠屈变形量,分别表示i单元处上、下轧辊的凸度,Zws(i)表示i单元处工作辊与极薄带钢之间的压扁量,Zww(i)表示i单元处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压扁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极薄带钢初始的前张应力值的10%。
CN201711309038.7A 2017-12-11 2017-12-11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Withdrawn CN107999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9038.7A CN107999546A (zh) 2017-12-11 2017-12-11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9038.7A CN107999546A (zh) 2017-12-11 2017-12-11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9546A true CN107999546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5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9038.7A Withdrawn CN107999546A (zh) 2017-12-11 2017-12-11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95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4824A (zh) * 2020-11-09 2021-03-12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四辊轧机辊缝出口厚度分布的获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7110A (ja) * 1985-12-09 1987-06-20 Nippon Steel Corp 鋼帯の冷間圧延方法
JPH03294010A (ja) * 1990-04-10 1991-12-25 Hitachi Cable Ltd 圧延用ロ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薄板材の圧延方法
US5131252A (en) * 1988-08-29 1992-07-21 T. Sendzimi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ld rolling of metal strip
CN104550236A (zh) * 2015-01-07 2015-04-29 王乐 一种预防极薄带钢碎边浪缺陷冷轧工艺
CN107138526A (zh) * 2017-06-21 2017-09-08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钢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7110A (ja) * 1985-12-09 1987-06-20 Nippon Steel Corp 鋼帯の冷間圧延方法
US5131252A (en) * 1988-08-29 1992-07-21 T. Sendzimi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ld rolling of metal strip
JPH03294010A (ja) * 1990-04-10 1991-12-25 Hitachi Cable Ltd 圧延用ロ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薄板材の圧延方法
CN104550236A (zh) * 2015-01-07 2015-04-29 王乐 一种预防极薄带钢碎边浪缺陷冷轧工艺
CN107138526A (zh) * 2017-06-21 2017-09-08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钢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忠凯等: "四辊轧机工作辊辊端压靠板形控制模型", 《燕山大学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4824A (zh) * 2020-11-09 2021-03-12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四辊轧机辊缝出口厚度分布的获取方法
CN112474824B (zh) * 2020-11-09 2022-03-25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四辊轧机辊缝出口厚度分布的获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0089B (zh) 一种消除cvc轧机工作辊局部磨损的方法
KR101138726B1 (ko) 거친 압연 스탠드에서 거친 압연 스트립의 기하 구조에의도적으로 영향을 주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405630B (zh) 一种带钢板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0446883C (zh) 带钢的平整工艺
CN103071683B (zh) 一种双机架s型四辊冷轧机综合调整轧制方法
CN107457273A (zh) 热连轧精轧机的板形控制方法及热连轧精轧机
US10189062B2 (en)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asymmetric plate profile of plate/strip rolling mill
CN103920719A (zh) 热轧板形的凸度控制方法
CN101739514A (zh) 双ucm机型的二次冷轧机组轧制工艺参数综合优化方法
CN104889160A (zh) 一种宽幅镁合金厚板边部多向预变形轧制方法与装置
WO2008146948A1 (ja) T形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延設備列
CN107470353A (zh) 一种生产横向变厚度异形板、横向变厚度板带材的装置及其轧制方法
CN111832155B (zh) 一种考虑中间坯凸度的热轧粗轧负荷分配方法
CN103212579B (zh) 一种六辊轧机
JP2004516945A (ja) 所望のストリッププロフィルキャンバを有する平坦な圧延ストリップ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ロールスタンド
CN107999546A (zh) 基于辊端压靠治理极薄带钢的边部碎浪的方法
CN101422785B (zh) 一种调整二次冷轧荫罩带钢机组中间辊窜动的方法
CN111842506B (zh) 一种用于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组的窜辊控制方法
RU2615670C1 (ru) Способ горячей прокатки полос
CN114178347B (zh) 一种带钢平整方法
CN111215454B (zh) 一种热轧带钢平整板形控制方法
CN113857297B (zh) 矫直机板形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420682A (zh) 一种冷轧薄带钢的板形控制方法
CN106180209B (zh) 四辊轧机考虑工作辊水平位移时的板形预报方法
JP3933325B2 (ja) 圧延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