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6902B -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6902B
CN107976902B CN201710532248.6A CN201710532248A CN107976902B CN 107976902 B CN107976902 B CN 107976902B CN 201710532248 A CN201710532248 A CN 201710532248A CN 107976902 B CN107976902 B CN 107976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mode
formula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repres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22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6902A (zh
Inventor
陈强
陈凯杰
叶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7105322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6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6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6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Abstract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结合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一种四旋翼无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增强型指数趋近律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滑动模态能更快的到达滑模面,同时不增加系统的抖振现象,实现系统的快速稳定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四旋翼飞行器作为旋翼式飞行器的一种,以其体积小、机动性能好、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吸引了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的广泛关注。旋翼无人飞行器非常适合用于监视、侦察等民用和军用领域。在民用领域,旋翼无人飞行器主要被应用于抗灾救险、地面监测、高空航拍等;由于其隐蔽性髙,可靠性好,也被用于战场监控、军事侦察等军用领域。在科研方面,四旋翼无人机具有非线性、欠驱动、强耦合的动态特性,研究人员常将其作为理论研究、方法验证的实验载体。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控制问题,存在很多控制方法,例如 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等。
趋近律滑模控制的方法可以提高四旋翼无人机快速性,鲁棒性,而且大大减弱了传统滑模控制带来的抖振问题。由于滑模可以按需要来设计,而且系统的滑模运动与控制对象的参数变化和外界的干扰无关,因此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比一般常规的连续系统强。但是,传统的滑模变结构会造成奇异性问题和抖振现象。对比传统的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趋近速度可以做到自我调整,趋近速度更快,到达时间更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存在的趋近速度过慢、到达时间过长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保证系统更快地到达滑模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从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机体坐标系到基于地球的惯性坐标系的转移矩阵;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11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21
其中ψ、θ、φ分别是无人机的偏航角、俯仰角、翻滚角,表示无人机绕依次惯性坐标系各轴旋转的角度,Tψ表示ψ的转移矩阵,Tθ表示θ的转移矩阵,Tφ表示φ的转移矩阵;
步骤2,根据牛顿欧拉公式分析无人机动力学模型,过程如下:
2.1,平动过程中有: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22
其中x、y、z分别表示无人机在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m表示无人机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mg表示无人机所受重力,四个旋翼产生的合力Ur
2.2,转动过程中有:
其中τx、τy、τz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力矩分量,Ixx、Iyy、Izz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转动惯量分量,×表示叉乘,wp、wq、wr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姿态角速度分量,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24
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姿态角加速度分量;
考虑到无人机一般处于低速飞行或者悬停状态下,姿态角变化较小,认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25
则转动过程中式(3)表示为式(4)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26
联立式(1),(2),(4),得到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如式(5)所示
其中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32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33
Ux、Uy、Uz分别为三个位置控制器的输入量;
2.3,根据式(5),对位置姿态关系进行解耦计算,结果如下: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34
其中φd为φ的期望信号值,θd为θ的期望信号值,ψd为ψ的期望信号值,arcsin函数是反正弦函数,arctan函数是反正切函数;
步骤3,在每一个采样时刻,计算位置的跟踪误差、位置滑模面及其一阶导数,根据式(6)解耦出合外力Ur和姿态角的期望值φd、θd、计算姿态角的跟踪误差、姿态角的滑模面及其一阶导数,设计出位置控制器和姿态角控制器,过程如下:
3.1,定义位置跟踪误差及其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
其中i=1、2、3,X1=x,X2=y,X3=z,X1d表示x的期望信号,X2d表示y的期望信号,X3d表示z的期望信号,e1表示x的位置跟踪误差,e2表示y的位置跟踪误差,e3表示z的位置跟踪误差;
3.2,定义位置的滑模面: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36
其中ci为正常数,s1为x的滑模面,s2为y的滑模面,s3为z的滑模面;
3.3,分别对式(8)两边进行求导,得滑模面的一阶导数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37
把式(7)代入式(9),得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38
把式(5)代入式(10),得到
其中U1=Ux,U2=Uy,U3=Uz
3.4,选择趋近律滑模
其中0<δi<1,γi>0,ki>0,pi为正整数, sign函数为符号函数;
联立式(10)、式(11),得到位置控制器的输入: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43
3.5,根据式(6)解耦出合外力Ur,和姿态角的期望值φd、θd,定义姿态角的跟踪误差及其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44
其中j=4、5、6,X4=φ,X5=θ,X6=ψ,X4d表示φ的期望信号,X5d表示θ的期望信号,X6d表示ψ的期望信号,e4表示φ的跟踪误差,e5表示θ的跟踪误差,e6表示ψ的跟踪误差;
3.6,定义姿态角的滑模面: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45
其中cj为正常数,s4为φ的滑模面,s5为θ的滑模面,s6为ψ的滑模面;
3.7,分别对式(14)两边进行求导,得姿态角的滑模面的一阶导数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46
把式(13)代入式(15),得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47
把式(5)代入式(16),得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48
其中Uj为姿态角控制器的输入,U4=τx,U5=τy,U6=τz,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410
B4(x)=b1,B5(x)=b2,B5(x)=b3
3.8,选择趋近律滑模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
其中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2
0<δj<1,γj>0,kj>0,pj为正整数;
联立式(17)、式(18),得到姿态角控制器的输入: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3
进一步,所述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证明滑动模态可以在有限时间到达平衡零点附近,同时验证增强型等速趋近律的到达时间小于传统等速趋近律的到达时间,过程如下:
4.1,设计李雅普诺夫函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4
对此函数两边进行求导,得: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5
其中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6
0<δ<1,γ>0,k>0,p为正整数,s为滑模面,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7
由于D(s)>0,则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8
因此根据滑模可达性,滑动模态可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平衡点附近;
4.2与传统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比较到达时间,过程如下:
对于传统等速趋近律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9
到达时间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0
其中s(0)为初始位置;
对于增强型等速趋近律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1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2
到达时间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3
假设s<0,则有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4
假设s≥0,则有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5
综上所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516
因此得,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61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62
因此得出增强型等速趋近律到达时间比等速趋近律要短。
本发明基于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控制,设计机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实现系统稳定控制,减短滑动模态到达滑模面的时间以此来缩短无人机定点飞行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结合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一种四旋翼无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增强型等速趋近律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滑动模态能更快的到达滑模面,同时不增加系统的抖振现象,实现系统的快速稳定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为: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与传统的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相比,在不增加抖振的情况下,缩短了滑动模态的到达时间,从而使系统更快地实现稳定收敛。
附图说明
图1为四旋翼无人机的位置跟踪效果示意图,其中虚线代表传统等速趋近律控制,点线代表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控制。
图2为四旋翼无人机的位置跟踪误差示意图,其中虚线代表传统等速趋近律控制,点线代表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控制。
图3为四旋翼无人机的传统等速趋近律控制下的位置控制器输入示意图。
图4为四旋翼无人机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控制下的位置控制器输入示意图。
图5为位置滑模面的示意图,其中虚线代表传统等速趋近律控制,点线代表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控制。
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6,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从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机体坐标系到基于地球的惯性坐标系的转移矩阵;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71
其中ψ、θ、φ分别是无人机的偏航角、俯仰角、翻滚角,表示无人机绕依次惯性坐标系各轴旋转的角度,Tψ表示ψ的转移矩阵,Tθ表示θ的转移矩阵,Tφ表示φ的转移矩阵;
步骤2,根据牛顿欧拉公式分析无人机动力学模型,过程如下:
2.1,平动过程中有: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72
其中x、y、z分别表示无人机在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m表示无人机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mg表示无人机所受重力,四个旋翼产生的合力Ur
2.2,转动过程中有:
其中τx、τy、τz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力矩分量,Ixx、Iyy、Izz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转动惯量分量,×表示叉乘,wp、wq、wr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姿态角速度分量,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74
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姿态角加速度分量;
考虑到无人机一般处于低速飞行或者悬停状态下,姿态角变化较小,认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75
则转动过程中式(3)表示为式(4)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81
联立式(1),(2),(4),得到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如式(5)所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82
其中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84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85
Ux、Uy、Uz分别为三个位置控制器的输入量;
2.3,根据式(5),对位置姿态关系进行解耦计算,结果如下: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86
其中φd为φ的期望信号值,θd为θ的期望信号值,ψd为ψ的期望信号值,arcsin函数是反正弦函数,arctan函数是反正切函数;
步骤3,在每一个采样时刻,计算位置的跟踪误差、位置滑模面及其一阶导数,根据式(6)解耦出合外力Ur和姿态角的期望值φd、θd、计算姿态角的跟踪误差、姿态角的滑模面及其一阶导数,设计出位置控制器和姿态角控制器,过程如下:
3.1,定义位置跟踪误差及其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87
其中i=1、2、3,X1=x,X2=y,X3=z,X1d表示x的期望信号,X2d表示y的期望信号,X3d表示z的期望信号,e1表示x的位置跟踪误差,e2表示y的位置跟踪误差,e3表示z的位置跟踪误差;
3.2,定义位置的滑模面: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1
其中ci为正常数,s1为x的滑模面,s2为y的滑模面,s3为z的滑模面;
3.3,分别对式(8)两边进行求导,得滑模面的一阶导数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2
把式(7)代入式(9),得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3
把式(5)代入式(10),得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4
其中U1=Ux,U2=Uy,U3=Uz
3.4,选择趋近律滑模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5
其中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6
0<δi<1,γi>0,ki>0,pi为正整数, sign函数为符号函数;
联立式(10)、式(11),得到位置控制器的输入: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7
3.5,根据式(6)解耦出合外力Ur,和姿态角的期望值φd、θd,定义姿态角的跟踪误差及其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8
其中j=4、5、6,X4=φ,X5=θ,X6=ψ,X4d表示φ的期望信号,X5d表示θ的期望信号,X6d表示ψ的期望信号,e4表示φ的跟踪误差,e5表示θ的跟踪误差,e6表示ψ的跟踪误差;
3.6,定义姿态角的滑模面: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099
其中cj为正常数,s4为φ的滑模面,s5为θ的滑模面,s6为ψ的滑模面;
3.7,分别对式(14)两边进行求导,得姿态角的滑模面的一阶导数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1
把式(13)代入式(15),得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2
把式(5)代入式(16),得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3
其中Uj为姿态角控制器的输入,U4=τx,U5=τy,U6=τz,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5
B4(x)=b1,B5(x)=b2,B5(x)=b3
3.8,选择趋近律滑模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6
其中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7
0<δj<1,γj>0,kj>0,pj为正整数;
联立式(17)、式(18),得到姿态角控制器的输入:
所述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证明滑动模态可以在有限时间到达平衡零点附近,同时验证增强型等速趋近律的到达时间小于传统等速趋近律的到达时间,过程如下:
4.1,设计李雅普诺夫函数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9
对此函数两边进行求导,得: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10
其中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11
0<δ<1,γ>0,k>0,p为正整数,s为滑模面,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12
由于D(s)>0,则因此根据滑模可达性,滑动模态可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平衡点附近;
4.2与传统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比较到达时间,过程如下:
对于传统等速趋近律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14
到达时间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015
其中s(0)为初始位置;
对于增强型等速趋近律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1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2
到达时间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3
假设s<0,则有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4
假设s≥0,则有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5
综上所示,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6
因此得,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7
Figure RE-GDA0001501557260000118
因此得出增强型等速趋近律到达时间比等速趋近律要短。
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给出了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和传统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的对比: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对比,系统所有参数都是一致的,即X1d=X2d=X3d= 2,X6d=0.5,g=10;滑模面参数:c1=c2=c3=4,c4=c5=c6=1, k1=k2=k3=1.2,k4=k5=k6=1;增强型等速趋近律中D(s)项参数:δ4=δ5=δ6=0.8,γ1=γ2=γ3=γ4=γ5=γ6=2,p1=p2=p3=p4=p5= p6=1;四旋翼无人机的参数:m=0.625,L=0.1275,Ixx=2.3×10-3,Iyy= 2.4×10-3,Izz=2.6×10-3,L=0.1275,KF=2.103×10-6,KM=2.091× 10-8;采样参数:ts=0.007,N=2000;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比传统等速趋近律能够更快地到达滑模面;再结合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控制下的四旋翼无人机比传统等速趋近律控制下的四旋翼无人机更快地到达指定位置。
综上所述,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比传统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有着更短的到达时间,从而使系统更快地进入稳定收敛。
以上阐述的是本发明给出的一个实施例表现出的优良优化效果,显然本发明不只是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基本精神及不超出本发明实质内容所涉及范围的前提下对其可作种种变形加以实施。

Claims (2)

1.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从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机体坐标系到基于地球的惯性坐标系的转移矩阵;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11
其中ψ、θ、φ分别是无人机的偏航角、俯仰角、翻滚角,表示无人机绕依次惯性坐标系各轴旋转的角度,Tψ表示ψ的转移矩阵,Tθ表示θ的转移矩阵,Tφ表示φ的转移矩阵;
步骤2,根据牛顿欧拉公式分析无人机动力学模型,过程如下:
2.1,平动过程中有:
其中x、y、z分别表示无人机在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m表示无人机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mg表示无人机所受重力,四个旋翼产生的合力Ur
2.2,转动过程中有:
其中τx、τy、τz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力矩分量,Ixx、Iyy、Izz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转动惯量分量,×表示叉乘,wp、wq、wr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姿态角速度分量,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14
分别代表机体坐标系上的各轴姿态角加速度分量;
考虑到无人机一般处于低速飞行或者悬停状态下,姿态角变化较小,认为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15
则转动过程中式(3)表示为式(4)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16
联立式(1),(2),(4),得到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如式(5)所示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22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23
Ux、Uy、Uz分别为三个位置控制器的输入量;
2.3,根据式(5),对位置姿态关系进行解耦计算,结果如下: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25
其中φd为φ的期望信号值,θd为θ的期望信号值,ψd为ψ的期望信号值,arcsin函数是反正弦函数,arctan函数是反正切函数;
步骤3,在每一个采样时刻,计算位置的跟踪误差、位置滑模面及其一阶导数,根据式(6)解耦出合外力Ur和姿态角的期望值φd、θd、计算姿态角的跟踪误差、姿态角的滑模面及其一阶导数,设计出位置控制器和姿态角控制器,过程如下:
3.1,定义位置跟踪误差及其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26
其中i=1、2、3,X1=x,X2=y,X3=z,X1d表示x的期望信号,X2d表示y的期望信号,X3d表示z的期望信号,e1表示x的位置跟踪误差,e2表示y的位置跟踪误差,e3表示z的位置跟踪误差;
3.2,定义位置的滑模面: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27
其中ci为正常数,s1为x的滑模面,s2为y的滑模面,s3为z的滑模面;
3.3,分别对式(8)两边进行求导,得滑模面的一阶导数为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1
把式(7)代入式(9),得到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2
把式(5)代入式(10),得到
其中U1=Ux,U2=Uy,U3=Uz
3.4,选择趋近律滑模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5
0<δi<1,γi>0,ki>0,pi为正整数,sign函数为符号函数;
联立式(10)、式(11),得到位置控制器的输入: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6
3.5,根据式(6)解耦出合外力Ur,和姿态角的期望值φd、θd,定义姿态角的跟踪误差及其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7
其中j=4、5、6,X4=φ,X5=θ,X6=ψ,X4d表示φ的期望信号,X5d表示θ的期望信号,X6d表示ψ的期望信号,e4表示φ的跟踪误差,e5表示θ的跟踪误差,e6表示ψ的跟踪误差;
3.6,定义姿态角的滑模面: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8
其中cj为正常数,s4为φ的滑模面,s5为θ的滑模面,s6为ψ的滑模面;
3.7,分别对式(14)两边进行求导,得姿态角的滑模面的一阶导数为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9
把式(13)代入式(15),得到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310
把式(5)代入式(16),得到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1
其中Uj为姿态角控制器的输入,U4=τx,U5=τy,U6=τz,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3
B4(x)=b1,B5(x)=b2,B5(x)=b3
3.8,选择趋近律滑模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4
其中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5
0<δj<1,γj>0,kj>0,pj为正整数;
联立式(17)、式(18),得到姿态角控制器的输入: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证明滑动模态可以在有限时间到达平衡零点附近,同时验证增强型等速趋近律的到达时间小于传统等速趋近律的到达时间,过程如下:
4.1,设计李雅普诺夫函数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7
对此函数两边进行求导,得: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8
其中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9
0<δ<1,γ>0,k>0,p为正整数,s为滑模面,
由于D(s)>0,则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11
因此根据滑模可达性,滑动模态可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平衡点附近;
4.2 与传统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比较到达时间,过程如下:
对于传统等速趋近律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12
到达时间为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13
其中s(0)为初始位置;
对于增强型等速趋近律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14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415
到达时间
假设s<0,则有
假设s≥0,则有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53
综上所示,
因此得,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55
Figure FDA0002282473920000056
因此得出增强型等速趋近律到达时间比等速趋近律要短。
CN201710532248.6A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976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2248.6A CN107976902B (zh)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2248.6A CN107976902B (zh)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6902A CN107976902A (zh) 2018-05-01
CN107976902B true CN107976902B (zh) 2020-02-21

Family

ID=6201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2248.6A Active CN107976902B (zh)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6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1898A (zh) * 2018-05-18 2019-11-2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在无人机上的双机群控策略
CN108803319B (zh) * 2018-05-28 2021-08-03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对数增强型快速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628168B (zh) * 2018-05-28 2021-10-29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反比例函数增强型快速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829117B (zh) * 2018-05-28 2021-08-03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对数增强型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563125B (zh) * 2018-05-28 2021-10-29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指数增强型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762076B (zh) * 2018-05-28 2021-08-03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反比例函数增强型等速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8549401B (zh) * 2018-05-28 2021-02-26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双曲正弦增强型指数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8845497B (zh) * 2018-05-28 2021-08-03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双曲正切增强型指数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8536019B (zh) * 2018-05-28 2021-08-03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双曲正切增强型双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536018B (zh) * 2018-05-28 2021-10-29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反比例函数增强型双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673513B (zh) * 2018-08-09 2019-07-02 四川大学 一种电力巡检机器人运行姿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483210B (zh) * 2023-06-25 2023-09-08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滑模控制的脑控无人机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0053A (zh) * 2012-09-29 2013-01-16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预测模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控制方法
CN105676641A (zh) * 2016-01-25 2016-06-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非线性模型的基于反步和滑模控制技术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CN105759832A (zh) * 2016-05-20 2016-07-1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反演法的四旋翼飞行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CN105911866A (zh) * 2016-06-15 2016-08-31 浙江工业大学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有限时间全阶滑模控制方法
CN106094855A (zh) * 2016-07-27 2016-11-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的终端协同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0053A (zh) * 2012-09-29 2013-01-16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预测模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控制方法
CN105676641A (zh) * 2016-01-25 2016-06-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非线性模型的基于反步和滑模控制技术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CN105759832A (zh) * 2016-05-20 2016-07-1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反演法的四旋翼飞行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CN105911866A (zh) * 2016-06-15 2016-08-31 浙江工业大学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有限时间全阶滑模控制方法
CN106094855A (zh) * 2016-07-27 2016-11-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的终端协同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四旋翼飞行器姿态时延滑模容错控制;贺有智等;《控制工程》;20170531;第24卷(第5期);第1059-1065页 *
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控制;王建敏等;《航空学报》;20150625;第36卷(第6期);第2027-2036页 *
高超声速飞行器分数阶滑模姿态控制方法研究;薛晨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61115;第C031-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6902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6902B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等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CN107976903B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双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CN107957682B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快速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CN107688295B (zh) 一种基于快速终端滑模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037662A (zh) 一种基于积分滑模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
CN108153148B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增强型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
CN107561931B (zh) 一种基于单指数型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非线性滑模位姿控制方法
CN107368089B (zh) 一种基于双指数型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非线性滑模位姿控制方法
CN108647442B (zh) 一种基于辅助输出的六旋翼无人机故障估计方法
CN111026160B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1813140A (zh) 一种具有高精度的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07942672B (zh) 一种基于对称时不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
CN108828937B (zh) 基于指数增强型指数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5786021B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控制方法
CN108107726B (zh) 一种基于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
CN108845497B (zh) 基于双曲正切增强型指数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12327629A (zh) 基于动态补偿的小型无人直升机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CN108762076B (zh) 基于反比例函数增强型等速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8845586B (zh) 基于双曲正弦增强型等速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8549401B (zh) 基于双曲正弦增强型指数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8829128B (zh) 基于对数增强型指数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CN108803638B (zh) 基于双曲正切增强型快速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563126B (zh) 基于双曲正弦增强型幂次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107900B (zh) 一种基于对称时不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全状态受限反步控制方法
CN108829127B (zh) 基于双曲正切增强型等速趋近律和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四旋翼飞行器有限时间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