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5050A -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5050A
CN107975050A CN201711292291.6A CN201711292291A CN107975050A CN 107975050 A CN107975050 A CN 107975050A CN 201711292291 A CN201711292291 A CN 201711292291A CN 107975050 A CN107975050 A CN 107975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body
steel pipe
slag
stablizing
lea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22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成
梅占敏
尹志洋
郑迎春
赵健
刘双喜
方海艳
王童
王静斋
谢思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ater Resources Beifang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ater Resources Beifang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ater Resources Beifang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ater Resources Beifang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922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5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5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5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堆渣过程中分层布置穿过滑动渣体深入到稳定渣体的、侧面带有多个灌浆孔的、间距2.0~2.5m的多个水平钢管,每层钢管之间连接有固定各钢管的铅丝网;钢管的外端位于滑动渣体外面;渣体填筑完成后,再用灌浆机通过灌浆管对钢管进行灌浆;灌浆完成后,对钢管进行封堵。堆渣体为工程弃渣、尾矿渣或热电厂灰渣。钢管和铅丝网要先于上层渣体进行铺设。钢管上灌浆孔的方向平行于铅丝网。钢管要插入到稳定渣体中1‑1.5m。本发明用砂浆对渣体灌浆,砂浆包裹铅丝网及周围石子,形成抗滑层,保证堆渣体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料场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迅猛发展,渣场数量不断增多,渣场规模也在加大,保证渣场的稳定对周围居民安全和工程的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弃渣场属于靠自重堆积的人造碎散堆积体,多数情况下,自重是渣场失稳的主要驱动力。为避免渣场失稳,传统的处理方式有:减缓堆渣边坡,设立马道,采取排水、拦挡、蓄水和植被恢复措施等。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减缓堆渣边坡,使得堆渣体占据较大占地面积,设立马道,增加了堆渣体的综合边坡,同样加大了堆渣体占地面积;而增加拦挡设施的处理方案,具有拦挡设施厚重,工程量浩大的缺点,随着堆渣体的升高,拦挡设施更需要重点设计与施工,极为不方便。并且堆渣体本身既不稳定,稍有外力施加,极易滑塌。采用植被的方法不适宜碎石堆渣体,基于上述缺点,急需一种新型的、施工快速、投资少、能有效保证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施工方便快捷,投资小,能够显著提高堆渣体的抗滑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堆渣过程中分层布置穿过滑动渣体深入到稳定渣体的、侧面带有多个灌浆孔的、间距2.0~2.5m的多个水平钢管,每层钢管之间连接有固定各钢管的铅丝网;钢管的外端位于滑动渣体外面;
(2)渣体填筑完成后,再用灌浆机通过灌浆管对钢管进行灌浆;
(3)灌浆完成后,对钢管进行封堵。
相邻两层钢管之间的间距为2.0m~2.5m。
所述堆渣体为工程弃渣、尾矿渣或热电厂灰渣。
所述钢管和铅丝网要先于上层渣体进行铺设。
所述钢管上灌浆孔的方向平行于铅丝网。
灌浆液为砂浆,灌浆压力以两侧延长交接为标准,交接长度不少于20cm。
所述钢管要插入到稳定渣体中1-1.5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用砂浆对渣体灌浆,砂浆包裹铅丝网及周围石子,形成抗滑层,保证堆渣体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施工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铺设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堆渣过程中分层布置穿过滑动渣体3深入到稳定渣体4的、侧面带有多个灌浆孔7的、间距2.0~2.5m的多个水平钢管1,每层钢管之间连接有固定各钢管的铅丝网2;钢管的外端位于滑动渣体3外面;
(2)渣体填筑完成后,再用灌浆机5通过灌浆管6对钢管1进行灌浆;
(3)灌浆完成后,对钢管1进行封堵。
相邻两层钢管之间的间距2.0~2.5m。
所述堆渣体为工程弃渣、尾矿渣或热电厂灰渣。
所述钢管1和铅丝网2要先于上层渣体进行铺设。
所述钢管1上灌浆孔7的方向平行于铅丝网2。
灌浆液为砂浆,灌浆压力以两侧延长交接为标准,交接长度不少于20cm。
所述钢管1要插入到稳定渣体4中1-1.5m。
灌浆机5产生的砂浆经灌浆管6进入钢管1,然后从钢管侧面的灌浆孔7喷出,包裹铅丝网及周围石子,形成抗滑层,保证堆渣体稳定。相比其他方法,本发明施工方便快捷,投资小,能够显著提高堆渣体的抗滑稳定性。
下面结合某水电站工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分层堆渣,堆渣过程中按层间距2.5m布置带有灌浆孔7的、间距2.5m的水平钢管1,水平钢管1中间设有铅丝网2,水平钢管1长度为6m,穿过计算出来的长度为3.0m滑动渣体3,进入到稳定渣体4中1.5m。
采用灌浆机5通过灌浆管6对钢管1进行灌浆,通过灌浆7,将铅丝网2及水平钢管1包裹,形成钢管、铅丝及混凝土为一体的抗滑层面。
最后对水平钢管1进行封堵,整个施工过程完成。实施完成后,堆渣体稳定性好,占地少,工程投资减少,方法实用有效。
上述的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堆渣过程中分层布置穿过滑动渣体(3)深入到稳定渣体(4)的、侧面带有多个灌浆孔(7)的、间距2.0~2.5m的多个水平钢管(1),每层钢管之间连接有固定各钢管的铅丝网(2);钢管的外端位于滑动渣体(3)外面;
(2)渣体填筑完成后,再用灌浆机(5)通过灌浆管(6)对钢管(1)进行灌浆;
(3)灌浆完成后,对钢管(1)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钢管之间的间距为2.0m~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渣体为工程弃渣、尾矿渣或热电厂灰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和铅丝网(2)要先于上层渣体进行铺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上灌浆孔(7)的方向平行于铅丝网(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浆液为砂浆,灌浆压力以两侧延长交接为标准,交接长度不少于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堆渣体稳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要插入到稳定渣体(4)中1-1.5m。
CN201711292291.6A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Pending CN107975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2291.6A CN107975050A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2291.6A CN107975050A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5050A true CN107975050A (zh) 2018-05-01

Family

ID=62009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2291.6A Pending CN107975050A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505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6901A (ja) * 1994-02-08 1995-08-15 Fujita Corp 切り取り斜面補強工法
CN102747738A (zh) * 2012-07-25 2012-10-24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采用高压灌浆钢管桩进行覆盖层边坡处理的方法
CN204098049U (zh) * 2014-10-15 2015-01-14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破碎岩体边坡的防护加固结构
CN204401634U (zh) * 2015-01-09 2015-06-17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道路路堑注浆土钉边坡
CN104818721A (zh) * 2015-03-24 2015-08-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适用于陡壁深坑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CN104863166A (zh) * 2015-05-18 2015-08-26 兰泽民 土质边坡滑坡塌方后的加固抢险施工方法
CN104878760A (zh) * 2015-04-07 2015-09-02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边坡自排水电渗锚杆及施工方法
CN104963351A (zh) * 2015-07-08 2015-10-07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人工填土边坡加固治理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849788U (zh) * 2015-08-11 2015-12-0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工程小型渣场护坡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6901A (ja) * 1994-02-08 1995-08-15 Fujita Corp 切り取り斜面補強工法
CN102747738A (zh) * 2012-07-25 2012-10-24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采用高压灌浆钢管桩进行覆盖层边坡处理的方法
CN204098049U (zh) * 2014-10-15 2015-01-14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破碎岩体边坡的防护加固结构
CN204401634U (zh) * 2015-01-09 2015-06-17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道路路堑注浆土钉边坡
CN104818721A (zh) * 2015-03-24 2015-08-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适用于陡壁深坑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CN104878760A (zh) * 2015-04-07 2015-09-02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边坡自排水电渗锚杆及施工方法
CN104863166A (zh) * 2015-05-18 2015-08-26 兰泽民 土质边坡滑坡塌方后的加固抢险施工方法
CN104963351A (zh) * 2015-07-08 2015-10-07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人工填土边坡加固治理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849788U (zh) * 2015-08-11 2015-12-0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工程小型渣场护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0290B (zh) 一种盾构隧道的纠偏加固方法
CN205576940U (zh) 一种桩顶全连接的抗滑桩复合支挡结构
WO2015021783A1 (zh)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挡水坝及其与煤柱坝体和围岩的连接方法
CN104653224A (zh) 露天坑尾砂胶结充填治理的方法
CN106246192A (zh) 一种隧道基础及底板下的大型溶洞处理及隧道开挖方法
WO2015168972A1 (zh) 西部沙漠化矿区浅埋煤层的风积沙空场充填方法
CN105155556B (zh) 一种露天矿边坡单台阶楔形缺口整平坡面的施工方法
CN104141500B (zh) 一种板结砂砾石地层洞室施工方法
CN110043312A (zh) 一种注浆充填地表沉降范围的控制方法
CN206204986U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
CN108203984A (zh) 一种危岩体锚网支护方法
CN205024710U (zh) 一种采用抗浮预应力锚索的筏板基础结构
CN104594297A (zh) 一种双层面板堆石坝及其施工方法
CN204851266U (zh) 一种暗挖车站正上方竖井结构
CN103147435A (zh) 采空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CN203742622U (zh) 一种构建承载结构的防渗组件
CN107975050A (zh) 一种使堆渣体稳定的方法
CN105696701B (zh) 一种顺坡剪力墙建筑开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59395B (zh) 一种隧道断层大规模突水涌泥溃口的封堵方法
CN203891047U (zh) 搭设钢平台进行陆上桥梁基础施工设备
CN203583501U (zh) 一种抵抗岩体滑动的深层抗剪装置
CN109973095A (zh) 一种煤矿固体充填开采再造地下储水空间的方法
CN206857967U (zh) 一种大型设备吊运平台
CN102392645A (zh) 一种处理倾斜薄矿体向上尖灭的采矿方法
CN209100054U (zh) 一种回填及固结灌浆用钢模台车预埋灌浆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