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2546A -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2546A
CN107972546A CN201711429995.3A CN201711429995A CN107972546A CN 107972546 A CN107972546 A CN 107972546A CN 201711429995 A CN201711429995 A CN 201711429995A CN 107972546 A CN107972546 A CN 107972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backup plate
perforate
air ba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99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铁勇
丁祖学
张忠辉
马立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99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25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2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2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所述座椅靠背包括:靠背骨架、靠板、气囊、气泵、驱动电机、填充物和蒙皮;其中,所述蒙皮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外表面;所述靠背骨架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内部;所述填充物的一端和所述蒙皮的一端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孔;所述靠板设置在所述开孔内,且与所述靠背骨架滑动连接;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靠板的一侧端面;所述气泵分别与所述气囊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在不影响驾驶员视线的基础上,提高了乘员的乘车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后排座椅中,左右两侧的座椅均具有头部靠枕,而中间位置的座椅则未设置所述头部靠枕,导致中间后排座椅中的乘员的乘车舒适性降低,而若在中间座椅上设置固定的头部靠枕,则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导致存在驾车的安全风险,如何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的基础上,保证乘员乘车的舒适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排中间座椅的乘员乘车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包括:靠背骨架、靠板、气囊、气泵、驱动电机、填充物和蒙皮;
其中,所述蒙皮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外表面;
所述靠背骨架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内部;
所述填充物的一端和所述蒙皮的一端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孔;
所述靠板设置在所述开孔内,且与所述靠背骨架滑动连接;
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靠板的一侧端面;
所述气泵分别与所述气囊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其中,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下横梁、左上横梁和右上横梁;其中,所述开孔设置在所述下横梁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左上横梁和所述右上横梁之间。
其中,所述气泵和所述驱动电机均固定在所述下横梁上。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靠板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板靠近所述下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横梁上。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锁止器,所述锁止器设置在所述右上横梁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锁止器包括锁销、按钮、导槽和第二弹簧;
其中,所述导槽固定在所述右上横梁的上表面;
所述锁销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槽内;
所述按钮镶嵌在所述靠背骨架上,且位于所述锁销的倾斜面的上方;
所述导槽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锁销与所述挡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板的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锁销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
其中,所述气囊靠近所述下横梁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远离所述下横梁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气囊的进气口通过软管与所述气泵的出口连接,且所述气囊的进气口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气囊的出气口上设置有堵盖。
其中,所述堵盖与设置在所述靠板上的放气按钮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靠板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气囊设置有出气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板与所述固定带之间。
其中,所述靠背骨架沿所述开孔的深度方向,对称的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靠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电源。
其中,所述气囊上设置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电源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汽车后排的中间座椅上设置一可伸缩的靠板充当乘员的头部靠枕,在乘员需要时,将靠板移动至所述开孔外,并为气囊充气,从而形成一靠枕,方便乘员休息;在乘员不需要时,则将所述靠板固定在所述开孔内,从而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提高了驾车安全性。将所述靠板通过导轨与靠背骨架连接,方便乘员根据需要控制所述靠板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靠背骨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锁止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囊与靠板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靠背骨架,2-开孔,3-靠板,4-气囊,5-气泵,6-驱动电机,7-锁止器,8-第一弹簧,11-下横梁,12-左上横梁,13-右上横梁,14-第一导轨,15-第二导轨,41-堵盖,42-固定带,43-放气按钮,71-锁销,72-按钮,73-导槽,74-第二弹簧,75-挡板,101-支点,102-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排中间座椅的乘员由于没有靠枕,导致乘车舒适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在不影响驾驶员视线的基础上,提高了乘员的乘车舒适性。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包括:靠背骨架1、靠板3、气囊4、气泵5、驱动电机6、填充物和蒙皮;
其中,所述蒙皮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外表面;
所述靠背骨架1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内部;
所述填充物的一端和所述蒙皮的一端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孔2;
所述靠板3设置在所述开孔2内,且与所述靠背骨架1连接;
所述气囊4固定在所述靠板3的一侧端面;
所述气泵5分别与所述气囊4和所述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蒙皮的上端面设置有矩形的第一开孔,自所述填充物的上端设置有长方体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上端面吻合,其中,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形成所述开孔2。所述靠板3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孔内,具体的,所述靠板3具有完全位于所述开孔2内,以及所述靠板3的部分位于所述开孔2之上的两种状态;通过在所述开孔2内设置所述靠板3,实现了在乘客休息时,能够将所述靠板3的上半部分移动至所述开孔2的外侧,作为靠枕供乘客倚靠,从而提升了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在乘客不需要倚靠时,控制所述靠板3完全位于所述开孔2内,避免所述靠板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导致驾车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靠背骨架1包括:下横梁11、左上横梁12和右上横梁13;所述开孔2设置在所述下横梁11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左上横梁12和所述右上横梁13之间。其中,所述左上横梁12和所述右上横梁13均位于所述靠背骨架1的顶端,且两者位于同一高度;在所述下横梁11与所述左上横梁12之间连接有左纵梁,在所述下横梁11与所述右上横梁13之间连接有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用于,在乘客不使用所述靠板3时,将所述靠板3锁止在所述开孔2内的锁止器7,其中,所述锁止器7设置在所述右上横梁13的上表面。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锁止器7包括:锁销71、按钮72、导槽73和第二弹簧74;其中,所述导槽73固定在所述右上横梁13的上表面,所述锁销71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槽73内,从而使所述锁销71具有部分位于所述开孔2上方和完全位于所述开孔2一侧的两种状态,所述导槽73远离所述开孔2的一端设置有挡板75,所述第二弹簧74设置在所述锁销71与所述挡板75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74的一端与所述锁销71远离所述开孔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4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75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锁销71的下表面为一平面,且所述锁销71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导槽73内,所述锁销71的上表面包括平面部和倾斜面部,且所述倾斜面部位于远离所述开孔2的一端。其中,所述按钮72位于所述锁销71的倾斜面的上方,且所述按钮72镶嵌在所述靠背骨架1上且突出于所述靠背骨架1,从而便于按压所述按钮72,且在按压所述按钮72时,所述按钮72施加一垂直于所述倾斜面的作用力至所述锁销71,从而使所述锁止器7在所述导槽73内向所述第二弹簧74的方向移动,使所述锁销71完全位于所述开孔2的侧面,实现停止对所述靠板3的锁止,使所述靠板3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弹簧8的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伸出于所述开孔2。
其中,所述气泵5和所述驱动电机6均固定在所述下横梁11上,且所述气泵5和所述驱动电机6均位于所述靠板3的同侧,从而便于所述气囊4、所述气泵5和所述驱动电机6的连接。具体的,所述气囊4的进气口与所述气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气泵5与所述驱动电机6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用于驱动所述气泵5运转,由所述气泵5为所述气囊4充气。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靠板3与所述下横梁11之间的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板3靠近所述下横梁1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横梁11上。在所述锁止器7将所述靠板3锁止在所述开孔2内时,所述第一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靠板3远离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开孔2外时,所述第一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
通过所述锁止器7和所述第一弹簧8,实现了将所述靠板3固定在所述开孔2内,避免所述靠板3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同时,还实现了将所述靠板3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孔2,从而为乘客倚靠做准备。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气囊4远离乘客的一侧粘贴在所述靠板3的一侧端面,所述气囊4靠近所述下横梁1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远离所述下横梁11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软管102与所述气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单向阀,从而避免所述气囊4中的气体从所述进气口流出;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堵盖41。
其中,所述堵盖41与设置在所述靠板3上的放气按钮31杠杆连接。具体的,所述放气按钮43与所述堵盖41通过设置在所述靠板3上的支点101固定连接,所述支点101起到杠杆的作用,便于用户插拔所述堵盖41。
为了避免插拔所述堵盖41时所述气囊4的晃动,在所述靠板3上设置有固定带42,所述气囊4设置有出气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板3与所述固定带42之间,从而实现了对所述气囊4具有出气口的一端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6连接的电源,所述气囊4上还设置有压力开关,其中,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驱动电机6提供电压,所述压力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气囊4的当前压力。
具体的,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电源连接,当所述气囊4的当前压力达到预定阈值时,所述压力开关发送一电信号至所述电源,所述电源停止为所述驱动电机6提供电压,从而使所述气泵5停止为所述气囊4充气。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所述靠板3相对于所述开孔2上下运动,所述靠背骨架1沿所述开孔2的深度方向,对称的设置有第一导轨14和第二导轨15;所述靠板3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14和所述第二导轨15滑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靠板3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开孔2的外部的过程为:
首先,乘客按下所述按钮72,使所述锁止器7向所述挡板75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簧74压缩,从而解锁所述靠板3,所述靠板3在所述第一弹簧8的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连带所述气囊4弹出所述开孔2;然后,再打开所述电源开关,由所述电源为所述驱动电机6提供电压,控制所述驱动电机6工作,从而由所述气泵5为所述气囊4充气,在充气过程中,所述压力开关实时检测所述气囊4的当前压力,当所述当前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输出关闭的电信号至所述电源,所述电源停止为所述驱动电机6通电,此时,充满气体的所述气囊4就可以充当乘员的头枕了。
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靠板3收回至所述开孔2的过程为:
乘员按下所述放气按钮31,通过所述支点101将所述堵盖41从所述出气口拔出,实现放气;同时,乘员用手按压所述靠板3的顶部,由于所述开孔2的宽度小于充有气体的所述气囊4的厚度,所以在按压所述靠板3的过程中,所述开孔2的边缘将所述气囊4中的空气挤出,最终实现将所述靠板3设置在所述开孔2内。其中,当所述靠板3到达指定位置后,乘员可以将所述堵盖41插入到所述出气口中,从而方便乘客再次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座椅靠背,通过在所述蒙皮和所述填充物上设置一个开孔2,将所述靠板3设置在所述开孔2内,从而实现了在乘客需要休息时,将所述靠板3伸出至所述开孔2的外部,并为所述靠板3上的气囊4充气,从而充当靠枕;在用户不需要靠枕时,将所述靠板3设置在所述开孔2内,从而避免所述靠板3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
相应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靠背应用于汽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上述座椅靠背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骨架(1)、靠板(3)、气囊(4)、气泵(5)、驱动电机(6)、填充物和蒙皮;
其中,所述蒙皮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外表面;
所述靠背骨架(1)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内部;
所述填充物的一端和所述蒙皮的一端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孔(2);
所述靠板(3)设置在所述开孔(2)内,且与所述靠背骨架(1)滑动连接;
所述气囊(4)固定在所述靠板(3)的一侧端面;
所述气泵(5)分别与所述气囊(4)和所述驱动电机(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1)包括:下横梁(11)、左上横梁(12)和右上横梁(13);其中,所述开孔(2)设置在所述下横梁(11)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左上横梁(12)和所述右上横梁(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5)和所述驱动电机(6)均固定在所述下横梁(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靠板(3)与所述下横梁(11)之间的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板(3)靠近所述下横梁(1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横梁(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锁止器(7),所述锁止器(7)设置在所述右上横梁(13)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器(7)包括:锁销(71)、按钮(72)、导槽(73)和第二弹簧(74);
其中,所述导槽(73)固定在所述右上横梁(13)的上表面;
所述锁销(71)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槽(73)内;
所述按钮(72)镶嵌在所述靠背骨架(1)上,且位于所述锁销(71)的倾斜面的上方;
所述导槽(73)远离所述开孔(2)的一端设置有挡板(75);
所述第二弹簧(74)设置在所述锁销(71)与所述挡板(75)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7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板(75)的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锁销(71)远离所述开孔(2)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靠近所述下横梁(1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远离所述下横梁(11)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气囊(4)的进气口过软管(102)与所述气泵(5)的出口连接,且所述气囊(4)的进气口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堵盖(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41)与设置在所述靠板(3)上的放气按钮(4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3)上设置有固定带(42),所述气囊(4)设置有出气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板(3)与所述固定带(4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1)沿所述开孔(2)的深度方向,对称的设置有第一导轨(14)和第二导轨(15);所述靠板(3)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14)和所述第二导轨(15)滑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6)连接的电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上设置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电源连接。
1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
CN201711429995.3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Pending CN107972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9995.3A CN107972546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9995.3A CN107972546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2546A true CN107972546A (zh) 2018-05-01

Family

ID=62007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9995.3A Pending CN107972546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254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13433U (ko) * 1996-08-30 1998-06-05 박병재 푸시 버튼식 헤드 레스트 가이드
KR19980035429U (ko) * 1996-12-12 1998-09-15 박병재 시트백 내장형 헤드레스트의 승강 구동장치
KR19990027628U (ko) * 1997-12-24 1999-07-15 양재신 자동차의 시트백에 설치된 헤드레스트
US6055473A (en) * 1997-02-19 2000-04-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daptive seating system
US20090184556A1 (en) * 2008-01-23 2009-07-23 Lear Corporation Height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seat
CN202782776U (zh) * 2012-08-31 2013-03-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头枕可伸缩的汽车后排座椅
US20170113581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Edward F. Mussi Vehicle seat with head and neck support
CN207758625U (zh) * 2017-12-26 2018-08-24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13433U (ko) * 1996-08-30 1998-06-05 박병재 푸시 버튼식 헤드 레스트 가이드
KR19980035429U (ko) * 1996-12-12 1998-09-15 박병재 시트백 내장형 헤드레스트의 승강 구동장치
US6055473A (en) * 1997-02-19 2000-04-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daptive seating system
KR19990027628U (ko) * 1997-12-24 1999-07-15 양재신 자동차의 시트백에 설치된 헤드레스트
US20090184556A1 (en) * 2008-01-23 2009-07-23 Lear Corporation Height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seat
CN202782776U (zh) * 2012-08-31 2013-03-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头枕可伸缩的汽车后排座椅
US20170113581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Edward F. Mussi Vehicle seat with head and neck support
CN207758625U (zh) * 2017-12-26 2018-08-24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7709B (zh) 座椅装置
DE60037894T2 (de) Auf fahrzeugaufprall reagierender sitz und kopfstütze mit mehreren luftzell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S7322652B1 (en) Vehicle seat with independent adjustable height bolster
CN102887087B (zh) 配有按摩装置的汽车座椅
CN207758625U (zh)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CN104417482A (zh) 一种具有可控压力室的车辆侧空气帘
CN107972546A (zh) 一种座椅靠背及汽车
CN105539214B (zh) 一种带有脚踏板可调节气囊式汽车座椅
CN210554366U (zh) 一种车用按摩座椅及商用车
CN2405578Y (zh) 气袋式汽车按摩椅
CN110435512B (zh) 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颈靠骨架
CN114572074A (zh) 睡眠设备
CN106891787A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105196898B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107599905A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靠调节机构
CN217448384U (zh) 腰腹按摩器用主体结构
CN202508048U (zh) 机动交通工具的安全座椅
CN107776442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坐椅
CN202243318U (zh) 一种侧气囊的安装结构
CN110435503B (zh) 一种车辆及座椅、座椅靠背、靠背骨架
CN2376403Y (zh) 充气式汽车安全座位
CN210792904U (zh) 一种带气囊的坐垫
CN104276095B (zh) 一种汽车后备箱用挡杆
CN208498334U (zh) 一种汽车电子头枕
CN108591546B (zh) 充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