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8893B -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8893B
CN107968893B CN201610913752.6A CN201610913752A CN107968893B CN 107968893 B CN107968893 B CN 107968893B CN 201610913752 A CN201610913752 A CN 201610913752A CN 107968893 B CN107968893 B CN 107968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rver
default
default response
respons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37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68893A (zh
Inventor
陈京昌
陆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137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8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8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68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136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32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at a specific time, e.g. morning call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避免对默认响应用户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对基于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进行恰当地响应。

Description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通讯应用的服务端为每一团体分配相应的公用号码,使得该团体下的团体成员向服务端发起公用类型通话请求时,服务端可以通过通讯网络分别向该公用类型通话请求的发起方和目标方执行基于上述公用号码的呼叫操作,使得发起方和目标方分别接通呼叫时,即可在双方之间实现通话。
同时,用户还可以针对该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则当团体内配置有该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服务端可以将该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对该呼叫事件进行响应,以使得该默认响应用户直接解答该用户的疑问,或者转接至团体内的其他团体成员。
然而,用户对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的时间并不可控。比如,用户可能在凌晨时刻存在疑问而发起对该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但此处默认响应用户很可能已经入睡,如果服务端将该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对该呼叫事件进行响应,将对该默认响应用户造成极大影响,反而不利于对用户疑问的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可以在避免对默认响应用户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对基于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进行恰当地响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
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使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确定单元,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
配置单元,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任一团体的管理成员为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设定的默认响应用户;
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使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确定单元,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任一团体的管理成员为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设定的默认响应用户;
配置单元,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获取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可以仅在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才将针对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的呼叫事件交由该默认响应用户进行响应,可以避免对该默认响应用户造成影响,有助于高效地解决呼叫事件的发起方存在的疑问或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相关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相关界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应用一方面配置有服务端,另一方面通过由发起方、团体成员(当然,“发起方”与“团体成员”可以存在重叠)分别在使用的手机、平板、PC主机等电子设备上安装该通讯应用的客户端APP,使得该电子设备被配置为该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从而通过该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配合,实现各类通讯功能,比如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应用可以包括即时通讯应用,比如企业即时通讯(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应用,例如“钉钉(DING Talk)”等,当然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公用号码是由通讯应用(如钉钉)的服务端向运营商网络(即上述的通讯网络)申请得到的虚拟ID资源,本身并不一定需要与手机、固定电话等进行绑定处理;当某一公用号码被任一团体申请使用后,可以将该公用号码与该任一团体建立对应关系,使得该任一团体中的团体成员可以对该公用号码进行统一使用,从而便于对通讯资源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步骤104,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默认响应用户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任一团体中的特定团体成员,其中特定团体成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团体成员;所述任一团体中属于特定职位的团体成员,比如行政部的所有团体成员,其中每一团体成员的职位信息来源于所述任一团体的组织架构信息;所述任一团体对应的特定群组的群组成员,比如该任一团体所属的一个或多个群组中的所有群组成员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可以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对应的预配置响应时间段,例如该预配置响应时间段可以为工作日的上午9点至下午18点;那么,当处于所述预配置响应时间段时,比如在周一上午10点30分检测到呼叫事件时,所述服务端可以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从而使该默认响应用户对呼叫事件进行响应;否则,比如当前时刻为周一晚上 22点或者周六上午10点,所述服务端可以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以避免对默认响应用户造成影响。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可以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那么,在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匹配于预配置的工作地点时,所述服务端可以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所述服务端可以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其中,服务端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中至少之一,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该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
1)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地理位置由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定位组件检测得到,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配置的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传至所述服务端;比如,当默认响应用户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时,该手机内可以设置有GPS芯片等定位组件,可以对该手机的地理位置进行检测,从而作为相应的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2)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网络地址,查询出所述网络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比如,可以获取默认响应用户所使用的手机或PC主机等电子设备的IP地址,并通过查询IP 地址库,确定该IP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以作为该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3)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的信息,查询出所述无线局域网络的覆盖区域,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比如,可以获取默认响应用户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加入的WIFI网络,当根据该 WIFI网络的SSID等信息,确定该WIFI网络被配置于默认响应用户的工作地点时,可以判定为该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工作地点。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可以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的应用活跃度;例如,可以记录默认响应用户在该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的所有操作,以及每一操作对应的分值,确定该默认响应用户对应的应用活跃度的总分值,那么当该总分值达到预设分值时,可以确定应用活跃度达到预设活跃度,并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可以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当日考勤信息;其中,当所述当日考勤信息包含到岗考勤信息、未包含离岗考勤信息时,表明该默认响应用户正常到岗且尚未离岗,可以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例如当未包含到岗考勤信息时表明该默认响应用户可能请假或出差等,当同时包含到岗考勤信息和离岗考勤信息时表明该默认响应用户已下班,因而可以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当然,上述的多种判定方式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判断:
一种情况下,可以在多种判定方式均表明该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才判定其确实处于可响应状态;而当存在任一种判定方式表明其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可以判定其未处于可响应状态。
另一种情况下,只要存在任一种判定方式表明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即可判定其处于可响应状态。
又一种情况下,可以预先为每一种判定方式设置相应的优先级,从而当同时应用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的判定方式时,根据高优先级的判定方式的判定结果,确定默认响应用户是否处于可响应状态。例如,如果根据地理位置信息确定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工作地点,或者默认响应用户的应用活跃度得到预设活跃度,那么即便未处于预配置响应时间段或未获取到当日考勤信息,仍然可以判定为该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再例如,当未检测到该默认响应用户的到岗考勤信息时,即便处于预配置响应时间段,也可以判定为该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换言之,可以通过为每种判定方式设置相应的优先级,从而当优先级较高的判定方式
步骤106,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多个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所述服务端可以筛选出与所述发起方存在历史通讯行为的默认响应用户,该默认响应用户可能更加了解该发起方的实际情况,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对该发起方的呼叫响应;其中,所述服务端优先将被选中且处于可响应状态的默认响应用户被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多个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所述服务端可以按照预定义的选择顺序,从中选取出对当前的呼叫事件进行响应的团体成员。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可以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并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发送关于所述通话留言的提醒消息,以确保默认响应用户能够获取和收听该通话留言。其中,提醒消息可以被基于上述的通讯应用而发送,比如该通讯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时,该提醒消息可以为即时通讯消息;或者,提醒消息还可以被采用短信形式、电话语音形式等进行发送,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可以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其中,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向所述发起方发起呼叫操作时,所述服务端可以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播放所述通话留言,并在完成播放后对所述呼叫操作进行处理,那么即便默认响应用户未主动收听该通话留言,仍然可以在向该发起方发起呼叫操作时,通过服务端的主动播放而实现对该通话留言的收听,从而及时了解发起方的诉求,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获取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可以仅在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才将针对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的呼叫事件交由该默认响应用户进行响应,可以避免对该默认响应用户造成影响,有助于高效地解决呼叫事件的发起方存在的疑问或问题。
下面针对本申请的通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其中服务端可以配置于服务器中,客户端可以通过在用户的电子设备上安装该通讯应用的客户端APP并登录用户的注册账号,从而将该电子设备配置为该用户对应的客户端,比如“用户A”表示用户A 使用的电子设备被配置成的客户端,“用户B”表示用户B使用的电子设备被配置成的客户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用户A通过通讯应用向服务端发起呼叫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A可以通过通讯应用向服务端发起呼叫事件;以企业即时通讯应用“钉钉”为例,该用户A可以通过该钉钉的客户端应用,向钉钉的服务端发起呼叫事件,则该呼叫事件可以采用即时通讯消息的形式进行传输,而区别于相关技术中向运营商网络等通讯网络发起的呼叫事件。
在一实施例中,钉钉的客户端应用可以包含如图3所示的通讯记录页面,假定用户A希望发起针对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即“企业总机”)的呼叫事件,用户A可以触发图3所示的在“9月9日”向该企业AA的企业总机发起的呼出记录,以向服务端发起针对该企业AA的企业总机的呼叫事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钉钉的客户端应用可以包含如图4所示的拨号盘页面,例如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图3底部的“拨号盘”选项,以转入图4所示的拨号盘页面。然后,用户A可以通过在拨号盘页面中的拨号盘内输入企业AA 的预配置公用号码(例如“0571-88666688”),从而通过点击页面底部的“电话”图标,即可向钉钉的服务端发起针对该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其中,根据用户A通过拨号盘输入的号码,当用户A的通讯录数据中存在相匹配的联系人信息时,可以在拨号盘页面中示出,以便于用户A进行查看等操作,比如图4中示出了“0571-88666688”对应的“企业AA”的联系人信息。
步骤204,当呼叫事件针对企业AA的公用号码时,服务端确定企业AA 中对应的默认响应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端识别和匹配呼叫事件针对的电话号码,当确定该电话号码是针对企业AA的公用号码时,服务端可以确定该企业AA预配置的默认响应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企业AA的管理用户可以通过钉钉的客户端,比如基于图5所示的“人工接听”选项,配置该企业AA的默认响应用户。例如图5 所示,企业AA的默认响应用户可以仅包含“用户B”一人。当然,每一团体对应的默认响应用户也可以为多个,比如管理用户可以分别指定多个企业员工,并将其配置为默认响应用户;或者,钉钉的服务端可以维护有该企业 AA的组织架构信息,则管理用户可以将该企业AA的一个或多个职位或部门的部分或所有企业员工配置为默认响应用户;或者,钉钉的服务端可以维护有该企业AA相关的群组,比如对应于各个部门的群组,或者由该企业AA 的企业员工创建的其他群组,从而将一个或多个群组中的部分或所有企业员工配置为默认响应用户。
步骤206,服务端确定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时间确定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例如图5 所示,假定默认响应用户为用户B,管理用户可以配置该用户B对应的“服务时间”,比如该服务时间为“09:00至18:00”时,表明当服务端检测到针对该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的呼叫事件时,如果处于该服务时间(段) 内,则可以判定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并将作为默认响应用户的用户B配置为该呼叫事件的响应方,以由用户B对该呼叫事件进行人工接听。例如,当服务端检测到用户A在10:45(属于“09:00至18:00”)发起针对企业AA 的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时,服务端可以判定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并将用户B配置为该呼叫事件的响应方,使得用户B对该呼叫事件进行人工接听,实现用户B与用户A之间的通话;而当服务端检测到用户A在08:30 (不属于“09:00至18:00”)发起针对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时,服务端判定用户B未处于可响应状态,因而不会将用户B配置为该呼叫事件的响应方,避免对用户B造成干扰和影响,当然服务端可以通过预配置的智能话务系统等对用户A进行响应,以兼顾用户A的应用体验。
进一步地,当管理用户选取“休息日,法定假日停止服务”选项时,服务端如果在休息日、法定假日检测到针对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时,即便相应时刻处于服务时间内,服务端也判定用户B未处于可响应状态,因而不会将用户B配置为该呼叫事件的响应方;而只有当处于工作日的服务时间(段)内时,服务端才会在检测到针对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时,判定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并将用户B配置为该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管理用户还可以启用图5所示的“智能识别用户状态”。如图5所示,当“智能识别用户状态”被启动时,服务端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应用活跃度和考勤信息等,智能判断默认响应用户是否处于可响应状态;当然,管理用户还可以通过触发“管理”选项,在图6所示的条件管理页面中,对“智能识别用户状态”的判断条件进行编辑配置,比如对已有条件的编辑或删除,或者创建新的条件等。
基于地理位置进行判断:服务端在检测到针对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时,获取作为默认响应用户的用户B的地理位置信息;当用户 B的地理位置信息匹配于预定义的工作地点时,服务端认为用户B正在工作地点工作,从而判定该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
其中,服务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该用户B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一种方式下,用户B使用的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可以装配有GPS芯片等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可以检测出自身的地理位置;同时,用户B在该电子设备上安装和运行了钉钉的客户端,并登录了该用户B自身的注册账号,因而该电子设备上的钉钉客户端可以将GPS芯片检测到的地理位置上传至服务端,以作为该用户B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另一种方式下,用户B使用的电子设备在联网后,被分配相应的IP 地址等网络地址信息,该电子设备上的钉钉客户端可以将该IP地址上传至服务端,由服务端查询IP地址库后,即可确定出该IP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并可将其作为用户B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又一种方式下,用户B使用的电子设备可以连接至WIFI网络等无线局域网络,该电子设备上的钉钉客户端可以将该WIFI网络的SSID等标识信息上传至服务端,服务端可以通过该SSID信息识别出相应的WIFI网络,并将该WIFI网络对应的覆盖区域作为用户B的地理位置信息。
实际上,服务端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确定用户B的地理位置信息,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基于应用活跃度进行判断:用户B使用的电子设备上的钉钉客户端,可以对用户B的操作进行记录,并上传至服务端;服务端可以根据该操作记录,以及预定义的每种用户操作对应的活跃度分值,计算出操作记录对应的总分值,以作为该用户B在钉钉上的应用活跃度。那么,由于钉钉为企业即时通讯应用,通常被应用于企业场景下,那么当应用活跃度达到预设活跃度时,表明用户B很可能处于企业场景(即用户B正在工作),因而服务端可以判定该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
基于考勤信息进行判断:钉钉服务端可以获取企业AA中的每一企业员工的考勤信息,包括到岗考勤信息、离岗考勤信息等。当服务端检测到用户 B在当日的到岗考勤信息、未检测到当日的离岗考勤信息时,表明该用户B 正常出勤且尚未下班,因而可以判定该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
其中,对于“智能识别用户状态”选项,可以在地理位置、应用活跃度和考勤信息等判断条件中至少一种对应的判断结果为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时,确定智能识别结果为该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或者,可以在所有判断条件对应的判断结果均为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才确定智能识别结果为该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
类似地,对于“休息日,法定假日停止服务”与“智能识别用户状态”,可以在“休息日,法定假日停止服务”与“智能识别用户状态”中至少一种对应的判断结果为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时,确定智能识别结果为该用户B 处于可响应状态;或者,可以在“休息日,法定假日停止服务”与“智能识别用户状态”对应的判断结果均为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才确定智能识别结果为该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
同时,与“休息日,法定假日停止服务”相类似地,“智能识别用户状态”的优先级别也可以高于“服务时间”,即当“智能识别用户状态”对应的判断结果为用户B处于可响应状态时,可以允许非服务时间内的人工接听。
步骤208,服务端将处于可响应状态的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响应方,以对用户A发起的呼叫事件进行响应。
步骤210,服务端向运营商网络发送指示消息,指示运营商网络向用户 B发起呼叫。
步骤212,运营商网络分别向用户A和用户B发起呼叫,以在用户A与用户B之间建立通话。
在本实施例中,运营商网络分别向用户A和用户B发起呼叫后,当用户 A和用户B分别接通呼叫时,即可在用户A与用户B之间建立通话。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 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关于该服务端与客户端的配置,可参考图2所示的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用户A向运营商网络发起呼叫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区别的是:用户A并非通过钉钉等通讯应用发起呼叫事件,而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常规呼叫方式,直接向运营商网络发起呼叫事件,那么该呼叫事件采用电路交换域发起,区别于图2中基于分组交换域发起的即时通讯类型的呼叫事件。
步骤704,运营商网络检测到来自用户A的呼叫事件,并向服务端发送相应的通知消息。
步骤706,服务端根据通知消息确定出呼叫事件是针对企业AA的公用号码时,在企业AA中确定对应的默认响应用户。
步骤708,服务端确定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采用图2中步骤206所示的方式,确定用户 B或其他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10,服务端向运营商网络发送关于处在可响应状态的默认响应用户的配置消息。
步骤712,运营商网络将来自用户A的呼叫事件转接至用户B,以在用户A与用户B之间建立通话。
在本实施例中,运营商网络将用户A针对企业AA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的呼叫事件,转接至用户B对应的电话号码(例如用户B在该预配置公用号码下的分机号码,或者该用户B的个人电话号码等),从而在用户B接通呼叫后,即可在用户A与用户B之间建立通话。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 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关于该服务端与客户端的配置,可参考图2所示的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2,服务端检测到用户A产生的电话留言。
在本实施例中,当作为默认响应用户的用户B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或者用户B未能够成功接听时,用户A可以在挂断前留言,使得服务端获取相应的电话留言。
步骤804,服务端向用户B发送针对该电话留言的提醒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企业即时通讯应用“钉钉”,提醒消息可以为“DING 消息”,该DING消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送至用户B,比如基于即时通讯方式、短信方式、电话语音方式等。如图9所示,以即时通讯消息方式为例,用户B可以在钉钉客户端内接收和查看到以该用户A的名义发送的DING消息,且该DING消息中可以自动表明其“来自A的电话留言”,并且该DING 消息中可以包含相应的电话留言,用户B可以通过触发图9所示的DING消息中的留言图标,收听该用户A留下的长度为13秒的电话留言。
当然,电话留言可以不包含在提醒消息。例如,服务端仅通过提醒消息向用户B进行通知,以告知其用户A留下了相应的电话留言;那么,用户B 可以通过对该提醒消息进行触发或其他方式,单独从服务端出获取相应的电话留言。
步骤806,服务端检测到用户B向用户A发起呼叫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B通过钉钉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针对用户A的呼叫操作,该呼叫操作的发起方式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步骤2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8,服务端在检测到用户A向用户B留下的电话留言时,基于用户B发起的呼叫操作,向该用户B播放该电话留言。
步骤810,服务端在完成对电话留言的播放后,针对用户B发起的上述呼叫操作,向用户A发起呼叫。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通过向通讯网络(如运营商网络)发送通知消息,使其分别向用户A和用户B进行呼叫,从而实现“服务端向用户A 发起呼叫”。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用户B向用户A发起呼叫操作时,服务端通过首先自动播放用户A向用户B留下的电话留言,那么即便用户B实现并未接收到提醒消息(步骤804并非必须),或者用户B接收到提醒消息后并未单独收听相应的电话留言,仍然能够在与该用户A实现通话之前,完成对该电话留言的收听,从而确保在与该用户A实现通话前了解该电话留言中的信息,使得用户B与用户A之间的信息量对称,有助于提升用户B与用户A 之间的通讯效率。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0,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002、内部总线1004、网络接口1006、内存10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0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0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0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008 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1,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检测单元1101、确定单元1102和配置单元1103。其中:
检测单元1101,使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确定单元1102,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
配置单元1103,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1101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接收到所述发起方针对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发出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由所述发起方通过所述预设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发出;
使所述服务端接收到来自通讯网络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表明所述发起方针对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可选的,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任一团体中的特定团体成员;
所述任一团体中属于特定职位的团体成员,其中每一团体成员的职位信息来源于所述任一团体的组织架构信息;
所述任一团体对应的特定群组的群组成员。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对应的预配置响应时间段;
当处于所述预配置响应时间段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匹配于预配置的工作地点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102通过下述方式中至少之一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地理位置由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定位组件检测得到,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配置的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网络地址,查询出所述网络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的信息,查询出所述无线局域网络的覆盖区域,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的应用活跃度;
当所述应用活跃度达到预设活跃度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当日考勤信息;
当所述当日考勤信息包含到岗考勤信息、未包含离岗考勤信息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筛选单元1104,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多个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使所述服务端筛选出与所述发起方存在历史通讯行为的默认响应用户;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1103使所述服务端优先将被选中且处于可响应状态的默认响应用户被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单元1105,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
发送单元1106,使所述服务端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发送关于所述通话留言的提醒消息。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单元1107,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
播放单元1108,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向所述发起方发起呼叫操作时,使所述服务端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播放所述通话留言,并在完成播放后对所述呼叫操作进行处理。
图1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2,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即时通讯应用可以为企业即时通讯应用,例如“钉钉”;当然,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1204,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任一团体的管理成员为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设定的默认响应用户。
步骤1206,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在本实施例中,团体内部的管理成员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预配置公用号码对应的该默认响应用户进行配置,例如该默认响应用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任一团体中的特定团体成员;所述任一团体中属于特定职位的团体成员,其中每一团体成员的职位信息来源于所述任一团体的组织架构信息;所述任一团体对应的特定群组的群组成员。
通过对默认响应用户的自由配置,使得发生针对该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时,该任一团体的团体成员能够基于更高的自由度进行响应。当任一团体成员被配置为默认响应用户时,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端可以将呼叫事件转接至该默认响应用户的通讯号码,而当另一团体成员被配置为默认响应用户时,服务端可以将呼叫事件转接至该另一团体成员的通讯号码;换言之,对于预配置公用号码的呼叫事件的响应操作,不限制于某台通讯设备,每一默认响应用户均可以直接采用自身的通讯号码对应的电子设备进行响应,使得上述响应操作具有更高的操作自由度,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地,服务端还可以对默认响应用户进行状态识别,从而仅当该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才将其配置为对呼叫操作的响应方。其中,对于默认响应用户的状态识别过程,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3,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302、内部总线1304、网络接口1306、内存13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3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3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3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308 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4,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检测单元1401、确定单元1402和配置单元1403。其中:
检测单元1401,使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确定单元1402,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任一团体的管理成员为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设定的默认响应用户;
配置单元1403,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 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包括: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的应用活跃度;当所述应用活跃度达到预设活跃度时,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所述应用活跃度通过对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预设通讯应用中的操作进行打分确定;
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包括:
所述服务端接收到所述发起方针对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发出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由所述发起方通过所述预设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发出;
所述服务端接收到来自通讯网络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表明所述发起方针对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任一团体中的特定团体成员;
所述任一团体中属于特定职位的团体成员,其中每一团体成员的职位信息来源于所述任一团体的组织架构信息;
所述任一团体对应的特定群组的群组成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包括:
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对应的预配置响应时间段;
当处于所述预配置响应时间段时,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包括:
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匹配于预配置的工作地点时,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地理位置由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定位组件检测得到,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配置的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网络地址,查询出所述网络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的信息,查询出所述无线局域网络的覆盖区域,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包括:
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当日考勤信息;
当所述当日考勤信息包含到岗考勤信息、未包含离岗考勤信息时,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多个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所述服务端筛选出与所述发起方存在历史通讯行为的默认响应用户;
其中,所述服务端优先将被选中且处于可响应状态的默认响应用户被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
所述服务端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发送关于所述通话留言的提醒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
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向所述发起方发起呼叫操作时,所述服务端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播放所述通话留言,并在完成播放后对所述呼叫操作进行处理。
11.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使预设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确定单元,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包括: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的应用活跃度;当所述应用活跃度达到预设活跃度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所述应用活跃度通过对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预设通讯应用中的操作进行打分确定;
配置单元,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接收到所述发起方针对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发出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由所述发起方通过所述预设通讯应用的客户端发出;
使所述服务端接收到来自通讯网络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表明所述发起方针对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任一团体中的特定团体成员;
所述任一团体中属于特定职位的团体成员,其中每一团体成员的职位信息来源于所述任一团体的组织架构信息;
所述任一团体对应的特定群组的群组成员。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对应的预配置响应时间段;
当处于所述预配置响应时间段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匹配于预配置的工作地点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通过下述方式中至少之一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地理位置由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定位组件检测得到,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配置的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网络地址,查询出所述网络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的信息,查询出所述无线局域网络的覆盖区域,以作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当日考勤信息;
当所述当日考勤信息包含到岗考勤信息、未包含离岗考勤信息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筛选单元,当所述任一团体中存在多个对应于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的默认响应用户时,使所述服务端筛选出与所述发起方存在历史通讯行为的默认响应用户;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使所述服务端优先将被选中且处于可响应状态的默认响应用户被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
发送单元,使所述服务端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发送关于所述通话留言的提醒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当所有的默认响应用户均未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发起方产生的通话留言;
播放单元,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向所述发起方发起呼叫操作时,使所述服务端向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播放所述通话留言,并在完成播放后对所述呼叫操作进行处理。
2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任一团体的管理成员为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设定的默认响应用户;
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包括: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的应用活跃度;当所述应用活跃度达到预设活跃度时,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所述应用活跃度通过对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预设通讯应用中的操作进行打分确定;
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任一团体中的特定团体成员;
所述任一团体中属于特定职位的团体成员,其中每一团体成员的职位信息来源于所述任一团体的组织架构信息;
所述任一团体对应的特定群组的群组成员。
23.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使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端检测到发起方针对任一团体的预配置公用号码发起呼叫事件;
确定单元,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任一团体的管理成员为所述预配置公用号码设定的默认响应用户;
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的所处状态,包括: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上的应用活跃度;当所述应用活跃度达到预设活跃度时,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否则使所述服务端判定为所述默认响应用户未处于所述可响应状态;所述应用活跃度通过对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在所述预设通讯应用中的操作进行打分确定;
配置单元,当所述默认响应用户处于可响应状态时,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默认响应用户配置为所述呼叫事件的响应方。
2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10或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或21-2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610913752.6A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968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3752.6A CN107968893B (zh)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3752.6A CN107968893B (zh)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8893A CN107968893A (zh) 2018-04-27
CN107968893B true CN107968893B (zh) 2020-09-08

Family

ID=6199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3752.6A Active CN107968893B (zh)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68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3208A (zh) * 2018-11-07 2020-05-15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通话事件的漏接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11865767B (zh) * 2020-07-24 2022-05-06 上海云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中非直接监听电话的用户展示方法、装置、服务器、客户端、终端与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925A (zh) * 2006-12-25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即时通信会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86285A (zh) * 2008-09-25 201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系统座席全忙时用户留言的方法
CN102918823A (zh) * 2010-05-28 2013-02-06 微软公司 管理呼叫转移简档
CN10302421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客服业务的方法及客服系统
CN103220437A (zh) * 2012-01-21 2013-07-24 阿尔卡特朗讯 一种处理热线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49314A1 (en) * 2015-03-17 2016-09-22 Dots Communication, Inc. Facilitating controll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6924A1 (en) * 2002-08-14 2004-04-08 Shalom Wertsberger Automated reminder system
CN101009670B (zh) * 2007-01-22 2010-06-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实现群组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39557B (zh) * 2011-04-08 2016-06-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中的用户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04144099A (zh) * 2013-05-08 2014-11-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通信方式的方法及系统、电子装置
KR102193619B1 (ko) * 2013-07-01 2020-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디바이스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의 상태정보를 업데이트하는 방법,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디바이스
CN105706409B (zh) * 2013-09-06 2019-12-24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用户对于服务的参与度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996366B1 (en) * 2014-03-19 2020-03-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lication recommendation method, system and server
CN105760060B (zh) * 2014-12-19 2019-11-26 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快速页面定位方法
US20160277569A1 (en) * 2015-03-16 2016-09-22 Tsemed Pitrono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calls between two or mor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4967607B (zh) * 2015-04-24 2018-10-30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5117107A (zh) * 2015-08-27 2015-12-02 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图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654311A (zh) * 2015-12-24 2016-06-08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用户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30158A (zh) * 2016-04-19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活跃度增强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5791326B (zh) * 2016-05-25 2018-09-04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页面行为的白名单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6028077B (zh) * 2016-06-24 2019-03-05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时间轮盘和播放状态的活跃用户集维护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925A (zh) * 2006-12-25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即时通信会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86285A (zh) * 2008-09-25 201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系统座席全忙时用户留言的方法
CN102918823A (zh) * 2010-05-28 2013-02-06 微软公司 管理呼叫转移简档
CN10302421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客服业务的方法及客服系统
CN103220437A (zh) * 2012-01-21 2013-07-24 阿尔卡特朗讯 一种处理热线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49314A1 (en) * 2015-03-17 2016-09-22 Dots Communication, Inc. Facilitating controll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8893A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4731B1 (en) Ad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caller ID information
US8953762B1 (en) Telephone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hanced privacy features
CN106878368B (zh) 信息推送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8133523B (zh) 门禁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812506B2 (en) Enterprise remote management for cellular services
EP327516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rifying users by telephone numbers
WO2016192414A1 (zh)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的组呼方法及装置
CN104580646A (zh) 一种语音留言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7968893B (zh)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57514B (zh) 提示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EP2186314B1 (e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s-related charges
CN108093387B (zh) 企业级蓝牙网络系统、中央控制器、蓝牙网关及部署方法
EP3432558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2143441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装置和应用服务器
CN107819665B (zh) 通讯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7819960B (zh) 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5827779A (zh) 一种号码黑名单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09225092A (ja) 通信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WO2015139379A1 (zh) 一种外呼技能分配方法、调整方法、装置及呼叫中心系统
KR101802848B1 (ko) 생활 패턴에 따른 통화 연결음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10542132B2 (en) Updating contact details for communications
CN108133524B (zh) 门禁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10195685A1 (en)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Incidents
WO2016188078A1 (zh) 身份识别卡的联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01228A (zh) 一种用户数据的记录方法及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47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