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5592A -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5592A
CN107955592A CN201711193902.1A CN201711193902A CN107955592A CN 107955592 A CN107955592 A CN 107955592A CN 201711193902 A CN201711193902 A CN 201711193902A CN 107955592 A CN107955592 A CN 107955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ulsification
thinner
heavy crude
crude thinner
visco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39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5592B (zh
Inventor
谭业邦
朱国华
陈舒雯
李萌
邓皓
刘雨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1939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5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5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5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5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5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4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surf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C08F220/56Acrylamide; Methacrylamid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为主要原料制备得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料成本低廉,采用简单传统的制备工艺便可制得,同时所得的产品产率高,在产品生产环节具有极大优势。同时本发明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对稠油具有优异的降粘能力,抗温抗盐效果好,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更为突出,并且本发明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兼具自破乳性能,能够达到降粘破乳一体化,实现高效采油。

Description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石油开采稠油降粘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超过100mPa·s的原油,密度大于0.92g/cm3,当粘度超过50000mPa·s时,称为超稠油,密度大于0.98g/cm3。我国稠油资源丰富,但常规的开采方法很难开采稠油油藏,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克服稠油开采的技术难题迫在眉睫。稠油中含有大量的沥青、胶质和固态烃,原子间形成氢键、芳香稠环平面堆积,各相互作用力共同作用造成稠油的高粘度状态,为稠油的开采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现阶段,常用的开采办法有热力开采、掺稀油法以及化学药剂降粘法,由于能源和开采效率的限制,化学药剂法即降粘剂的使用最为常见。降粘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水界面膜内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即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W/O乳状液反相成为O/W型乳状液而降粘。
对于稠油降粘剂而言,国内研究分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水溶性降粘剂大多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为单体聚合,降粘效果显著且使用经济,但开采出来的石油的后续破乳较为麻烦。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719234A公开了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降粘剂是由链长为C18~C22的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三种单体或由链长为C18~C22的丙烯酸酯、马来酸酐、苯乙烯和丙烯酰胺四种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形成的三元共聚物或四元共聚物与链长为C12~C18的烷基伯胺进行胺解反应而得;该发明添加500~1000ppm降粘剂,使50℃下粘度为14000~24000mPas的稠油的降粘率最高达到85%;但该发明所用原料较多,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且降粘率有限,后续的破乳较为麻烦。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450868A 公开了一种抗温耐盐型水溶性两亲聚合物复合稠油降粘剂,由A、B两种组分复合而成;组分A为由丙烯酰胺、疏水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烷基氯化铵季铵盐和非离子聚醚丙烯酸酯四元共聚而成的两亲聚合物;组分B为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该降粘剂对中低粘度稠油降粘率超过95%,中高超高粘度稠油降粘率达到85%以上;但该发明所用原料较多,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且后续破乳较为麻烦。
而油溶性降粘剂则以苯乙烯等为单体聚合,但大多数的油溶性降粘剂面临着选择性强,降粘效果差,成本较高等缺点。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为代表的非离子型降粘剂易于破乳,但抗温性能差;阴离子型降粘剂具有较强的耐温耐盐性能,但是吸附能力差;非离子-离子型降粘剂虽兼具前二者优点,但又存在成本高且制备难度大的缺点。在众多表面活性剂中,聚丙烯酰胺是公认的使用效果好、最有发展前景的聚合物,但聚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结构在高温、高热和细菌存在的条件下易发生变化,使相对分子质量下降,酰胺基团水解及分子形态发生变化,导致性能发生改变,不利于稠油降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该稠油降粘剂耐温耐盐性能强,对稠油及超稠油具有优异的降粘能力,并且能够自动破乳,实现稠油的高效开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原料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合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5.0-97.9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1.0-2.0 mol%
丙烯酸十八酯 0.1-4.0 mol%。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97.8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0 mol%
丙烯酸十八酯 0.2-1 mol%。
优选的,所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5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0mol%
丙烯酸十八酯 0.5 mol%。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重均分子量为6.3×105-9.2×105g/mol.
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入惰性气体, 40-60℃下搅拌10-40min,得原料液;
(2)在惰性气体氛围下,60-80℃下,向步骤(1)得到的原料液中加入引发剂,反应6-10h,得降粘剂粗品;经固化、洗涤,干燥,得自破乳稠油降粘剂。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原料液中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含量为80-85%。
优选的,步骤(1)原料液中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含量为83%。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惰性气体均为氮气、氩气或氦气中的一种;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惰性气体相同。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双氧水、硫脲或过硫酸钾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是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总质量的0.2%–0.7%。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是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总质量的0.5%。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间为6-8h。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间为8h。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固化、洗涤方法为:将步骤(2)得到的降粘剂粗品用丙酮沉淀,然后用丙酮洗涤,并在丙酮中浸泡固化10-20min,然后将所得到的产物研碎后再次用丙酮洗涤。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干燥条件为:在40-60℃下真空干燥6-12h。
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利用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对稠油降粘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稠油或超稠油和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水溶液按照体积比6-8:2-4混合,在30-70℃下搅拌2-5h。
优选的,所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水溶液中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质量浓度为100-2000ppm。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选择丙烯酰胺作为共聚单体可以提高降粘剂的分子量,且其与稠油相互作用强;苯乙烯磺酸钠作为共聚单体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能够对稠油乳化降粘,且其含有苯磺酸基团,活性位点多,对稠油中沥青质和胶质作用强,同时对芳烃组分乳化;而将丙烯酸十八酯引入共聚物中,可对稠油起到解簇作用,阻碍了稠油组分的自聚集作用。将三种单体共聚得到无规共聚物可以发挥三种共聚单元的协同作用,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不仅对稠油具有优异的降粘效果,而且制备得到的降粘剂热稳定性也较好,乳化能力强,但乳化后稳定性适宜,有利于自动破乳。
(2)本发明的降粘剂对普通稠油具有优异的降粘效果,对于超稠油的降粘效果更为突出,对超稠油降粘率高达99.92%;本发明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在30-70℃下,对稠油和超稠油的降粘率高,对于不同种类的稠油具有较强普适性,能够满足现代生产的要求,有效提升采油率;同时本发明的降粘剂耐温耐盐性能较强。
(3)本发明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得到,可以避免使用乳化剂,聚合反应产率高,聚合物分子量大、成本低。该聚合物选择原料来源方便,所用原料少、廉价,合成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4)本发明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不但对于稠油的降粘效果显著,而且在15-50℃下、 3min-3h内能够自动破乳,实现油水的有效分离。本发明的降粘剂对稠油乳化后稳定性适宜;由于本发明降粘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油水界面处形成的界面膜亲水性较强,在不加外力作用下,沉降一段时间后,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水从油相中沉降出来,达到自动破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核磁共振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此。
同时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以下实施例中,粘度采用Brookfield DV–II+粘度计测得,所选转子型号为SC4–31。
实施例中稠油降粘率由下式计算得到:
f=(η12)/η1×100%
f—降粘率,%
η1—稠油原始粘度,mPa·s
η2—加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后的稠油黏度,mPa·s。
以下实施例中,采用Formulaction Turbiscan LAB多重光散射仪进行脱水测试,扫描频率为3min/次,扫描时间为3h。
脱水率由下式计算得到:
fv=(V1/V2)×100%
fv—脱水率,%
V1—脱出的水的体积,mL
V2—加入的活性水的体积,mL。
实施例1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8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 mol%
丙烯酸十八酯 0.2 mol%。
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分别称取丙烯酰胺13.90g、对苯乙烯磺酸钠0.82g和丙烯酸十八酯0.13g置于容器中,加入66.20mL二甲基亚砜,在50℃下搅拌5min,待原料完全溶解;原料完全溶解后,通入氮气,50℃下搅拌30min,使完全处于氮气气氛中,得原料液;
(2)在氮气氛围下,升温至70℃,而后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0743g,并在70℃及氮气保护下反应7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丙酮沉淀、洗涤,并在丙酮中浸泡10min至变硬,研碎后再次用丙酮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重均分子量为6.307×105g/mol。
本实施例制备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核磁共振图谱如图1所示,由图1可证明本发明所制备的产物为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三种单体的共聚物。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搅拌3h,乳化后进行降粘率测试。在50℃下进行粘度测试,降粘数据见表1。
表1: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1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较好,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将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h,乳化后,在相应温度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2。
表2: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2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在30-70℃下,对稠油的降粘率都很高,均在90%以上,说明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超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粘度测试,降粘数据见表3。
表3: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超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3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很好,降粘率均在99.8%以上,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50℃下将黏度为1350mPa·s的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小时,稠油乳化后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测试仪进行脱水测试,30℃下1小时内脱水率达48.39%;说明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具有较好的自破乳性能。
实施例2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6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 mol%
丙烯酸十八酯 0.4 mol%。
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分别称取丙烯酰胺13.87g、对苯乙烯磺酸钠0.82g和丙烯酸十八酯0.26g置于容器中,加入66.20mL二甲基亚砜,在50℃下搅拌5min,待原料完全溶解;原料完全溶解后,通入氮气,50℃下搅拌30min,使完全处于氮气气氛中,得原料液;
(2)在氮气氛围下,升温至70℃,而后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0747g,并在70℃及氮气保护下反应7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丙酮沉淀、洗涤,并在丙酮中浸泡10min至变硬,研碎后再次用丙酮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重均分子量为7.834×105g/mol。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4。
表4: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4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较好,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将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h,乳化后,在相应温度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5。
表5: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5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在30-70℃下,对稠油的降粘率都很高,均在92%以上,说明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超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6。
表6: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超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6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很好,降粘率均在99.8%以上,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50℃下将黏度为1350mPa·s的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小时,稠油乳化后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测试仪进行脱水测试,30℃下1小时内脱水率达58.56%;说明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具有较好的自破乳性能。
实施例3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5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 mol%
丙烯酸十八酯 0.5 mol%。
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分别称取丙烯酰胺13.85g、对苯乙烯磺酸钠0.82g和丙烯酸十八酯0.325g置于容器中,加入66.20mL二甲基亚砜,在50℃下搅拌5min,待原料完全溶解;原料完全溶解后,通入氮气,50℃下搅拌30min,使完全处于氮气气氛中,得原料液;
(2)在氮气氛围下,升温至70℃,而后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0750g,并在70℃及氮气保护下反应7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丙酮沉淀、洗涤,并在丙酮中浸泡10min变硬,研碎后再次用丙酮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重均分子量为6.792×105g/mol。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7。
表7: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7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较好,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将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h,乳化后,在相应温度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8。
表8:实施例3中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8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在30-70℃下,对稠油的降粘率都很高,均在95%以上,说明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超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9。
表9: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超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9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很好,降粘率均在99.8%以上,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50℃下将黏度为1350mPa·s的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小时,稠油乳化后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测试仪进行脱水测试,30℃下1小时内脱水率达97.56%;说明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具有良好的自破乳性能。
实施例4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3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 mol%
丙烯酸十八酯 0.7 mol%。
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分别称取丙烯酰胺13.83g、对苯乙烯磺酸钠0.82g和丙烯酸十八酯0.45g置于容器中,加入66.20mL二甲基亚砜,在50℃下搅拌5min,待原料完全溶解;原料完全溶解后,通入氮气,50℃下搅拌30min,使完全处于氮气气氛中,得原料液;
(2)在氮气氛围下,升温至70℃,而后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0755g,并在70℃及氮气保护下反应7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丙酮沉淀、洗涤,并在丙酮中浸泡10min至变硬,研碎后再次用丙酮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重均分子量为8.394×105g/mol。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10。
表10: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10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较好,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将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h,乳化后,在相应温度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11。
表11: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11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在30-70℃下,对稠油的降粘率都很高,均在93%以上,说明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超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12。
表12: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超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12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很好,降粘率均在99.8%以上,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50℃下将黏度为1350mPa·s的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小时,稠油乳化后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测试仪进行脱水测试,30℃下1小时内脱水率达48.31%;说明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具有较好的自破乳性能。
实施例5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 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 mol%
丙烯酸十八酯 1 mol%。
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分别称取丙烯酰胺13.79g、对苯乙烯磺酸钠0.82g和丙烯酸十八酯0.65g置于容器中,加入66.20mL二甲基亚砜,在50℃下搅拌5min,待原料完全溶解;原料完全溶解后,通入氮气,50℃下搅拌30min,使完全处于氮气气氛中,得原料液;
(2)在氮气氛围下,升温至70℃,而后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0.0763g,并在70℃及氮气保护下反应7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丙酮沉淀、洗涤,并在丙酮中浸泡10min至变硬,研碎后再次用丙酮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重均分子量为9.155×105g/mol。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13。
表13: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13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较好,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将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h,乳化后,在相应温度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14。
表14: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温度下对于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14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在30-70℃下,对稠油的降粘率都很高,均在91%以上,说明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将超稠油和不同浓度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50℃下搅拌3h,乳化后,在50℃下进行降粘率测试,降粘数据见表15。
表15:自破乳降粘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于超稠油的降粘结果
由表15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很好,降粘率均在99.8%以上,且随着降粘剂浓度的升高,降粘效果增加。
将上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配置成2g/L的水溶液,在50℃下将黏度为1350mPa·s的稠油和2g/L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水溶液以7:3体积比置于容器中搅拌3小时,稠油乳化后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测试仪进行脱水测试,30℃下1小时内脱水率达73.06%;说明本实施例制备的降粘剂具有较好的自破乳性能。
由上述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一种能对稠油和超稠油有优异降粘效果、同时又能够自动破乳的稠油降粘剂,提高了稠油的开采效率,降低了开采能耗,实现了稠油的高效开采。

Claims (10)

1.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其特征在于,该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5.0-97.9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1.0-2.0mol%
丙烯酸十八酯 0.1-4.0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是由以下单体共聚得到:
丙烯酰胺 97-98mol%
对苯乙烯磺酸钠 2.0mol%
丙烯酸十八酯 0.2-1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重均分子量为6.3×105-9.2×105g/mol。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入惰性气体,40-60℃下搅拌10-40min,得原料液;
(2)在惰性气体氛围下,60-80℃下,向步骤(1)得到的原料液中加入引发剂,反应6-10h,得降粘剂粗品;经固化、洗涤,干燥,得自破乳稠油降粘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原料液中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含量为80-8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双氧水、硫脲或过硫酸钾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是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十八酯总质量的0.2%–0.7%。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间为6-8h。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
优选的,利用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对稠油降粘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稠油或超稠油和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水溶液按照体积比6-8:2-4混合,在30-70℃下搅拌2-5h;所述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水溶液中自破乳稠油降粘剂的质量浓度为100-2000ppm。
CN201711193902.1A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7955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3902.1A CN107955592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3902.1A CN107955592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5592A true CN107955592A (zh) 2018-04-24
CN107955592B CN107955592B (zh) 2019-06-28

Family

ID=61961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3902.1A Active CN107955592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5592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9470A (zh) * 2018-05-10 2018-09-21 山东安捷宇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乳化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50997A (zh) * 2019-12-16 2020-04-0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高分子稠油乳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09535A (zh) * 2021-01-22 2021-02-26 山东奥士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散性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12898468A (zh) * 2021-01-21 2021-06-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沥青质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5310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相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5433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07312A (zh) * 2020-10-28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用界面改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8329A (zh) * 2022-06-25 2022-08-30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矿化度用超稠油降粘剂
CN115247057A (zh) * 2022-08-24 2022-10-28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稠油降粘方法及稠油降粘剂
CN115368885A (zh) * 2022-08-23 2022-11-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双重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稠油乳化降黏剂及制备方法
CN116064019A (zh) * 2021-10-29 2023-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554849A (zh) * 2022-01-28 2023-08-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粘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07312B (zh) * 2020-10-28 2024-06-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用界面改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70A (zh) * 1987-10-13 1990-05-02 美国氰胺公司 水分散性疏水增稠剂
CN101528888A (zh) * 2006-10-23 2009-09-09 美国海博公司 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功能性聚合物
CN103044619A (zh) * 2012-11-27 2013-04-17 山东大学 稠油纳米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127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特高矿化度油藏的聚合物流度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3341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膨吸水及抗盐的凝胶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694110A (zh) * 2015-02-02 2015-06-10 天津市浩宇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型驱油剂
CN105131167A (zh) * 2015-07-0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有烷基芳烃取代乙烯单体的油溶性聚合物降粘剂及微波制备方法
CN105199043A (zh) * 2015-10-21 2015-12-30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143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聚醚型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83318A1 (en) * 2014-11-24 2016-06-02 Akzo Nobel Chemicals International B.V. Internal polymeric breaker for viscoelastic surfactant-based fluids
CN105949386A (zh) * 2016-04-29 2016-09-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抗温抗盐的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9224A (zh) * 2015-10-20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高盐油藏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70A (zh) * 1987-10-13 1990-05-02 美国氰胺公司 水分散性疏水增稠剂
CN101528888A (zh) * 2006-10-23 2009-09-09 美国海博公司 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功能性聚合物
CN103044619A (zh) * 2012-11-27 2013-04-17 山东大学 稠油纳米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127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特高矿化度油藏的聚合物流度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3341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膨吸水及抗盐的凝胶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5504143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聚醚型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83318A1 (en) * 2014-11-24 2016-06-02 Akzo Nobel Chemicals International B.V. Internal polymeric breaker for viscoelastic surfactant-based fluids
CN104694110A (zh) * 2015-02-02 2015-06-10 天津市浩宇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缔合型驱油剂
CN105131167A (zh) * 2015-07-0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有烷基芳烃取代乙烯单体的油溶性聚合物降粘剂及微波制备方法
CN106589224A (zh) * 2015-10-20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高盐油藏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5199043A (zh) * 2015-10-21 2015-12-30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9386A (zh) * 2016-04-29 2016-09-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抗温抗盐的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茂生等: "分散聚合法AM/SSS/SMA疏水缔合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广州化工》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9470A (zh) * 2018-05-10 2018-09-21 山东安捷宇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乳化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50997A (zh) * 2019-12-16 2020-04-0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高分子稠油乳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75433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5310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相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07312B (zh) * 2020-10-28 2024-06-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用界面改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07312A (zh) * 2020-10-28 2022-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用界面改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98468A (zh) * 2021-01-21 2021-06-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沥青质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8468B (zh) * 2021-01-21 2022-01-1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沥青质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09535A (zh) * 2021-01-22 2021-02-26 山东奥士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散性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16064019A (zh) * 2021-10-29 2023-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554849A (zh) * 2022-01-28 2023-08-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粘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8329A (zh) * 2022-06-25 2022-08-30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矿化度用超稠油降粘剂
CN115368885A (zh) * 2022-08-23 2022-11-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双重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稠油乳化降黏剂及制备方法
CN115247057A (zh) * 2022-08-24 2022-10-28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稠油降粘方法及稠油降粘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5592B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5592B (zh) 一种自破乳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666433B (zh) 用于高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654B (zh) 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稠油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CN108033895B (zh) 一种树枝状四聚阳离子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单体的制备方法
CN105949386A (zh) 一种抗温抗盐的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80213A (zh) 一种硅氧烷季铵盐改性的两亲聚合物超特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185630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耐盐型稠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39158B (zh) 一种抗温抗盐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4643B (zh) 一种梳型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592430B (zh) 一种低表面活性聚合物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32111B (zh) 一种多功能滑溜水压裂液减阻剂的制备方法
CN104277801A (zh) 水基钻井液用抗高温乳液增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Xu et al. Enhanced CO2 hydrate formation using hydrogen-rich stones, L-Methionine and SDS: Insights from kinetic and morphological studies
CN111808594B (zh) 一种油田用高分子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531A (zh) 一种油溶性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93503A (zh) 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710566A (zh) 含咪唑啉结构三元共聚物驱油剂及其制备
CN103242613A (zh) 一种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乳液
CN102504031A (zh) 一种离子液体直接液化纤维素的方法
CN102660249B (zh) 一种水包油型原油乳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03053B (zh)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
CN114075433B (zh)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2628A (zh) 一种丙烯酰胺系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84868B (zh) 压裂用减阻剂组合物和压裂用减阻剂的制备方法及压裂用减阻剂
Skvortsov et a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crylonitrile Terpolymer Solutions Synthesized by Different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