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39894A -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39894A
CN107939894A CN201711482578.5A CN201711482578A CN107939894A CN 107939894 A CN107939894 A CN 107939894A CN 201711482578 A CN201711482578 A CN 201711482578A CN 107939894 A CN107939894 A CN 107939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acting hydraulic
stretcher
accum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25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玲玲
侯力文
刘汉唐
牛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4825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398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3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9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22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one or more cylinders each having a single working space closed by a piston or plung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6Supports for stretchers, e.g. to be placed in or on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00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with accumulators; Supply reservoir or sump assemblies
    • F15B1/02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with accumulators
    • F15B1/04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包括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和控制器。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采用主动控制模式和被动控制模式结合的控制模式,在路况良好直线行驶时采用被动控制减少能耗;路况复杂或病人病情较严重时切换为主动控制以提高乘卧舒适性;主动控制模式下,压力控制器可以方便快捷的调节液压互联系统的初始工作压力,且能够使不同回路中的压力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医护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急救车是连接现场急救和医院救治的重要环节,能否快速、高效、平稳的完成运送任务直接影响着伤病员的救治效率。目前国内推行的转运型救护车大都改装自轻型商务车或轻型越野车,其悬置系统为被动悬置,隔振效果不理想,无法很好的满足伤员安全快速的特殊转运要求。担架支架减振是提高救护车整体减震效果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通过主动控制床实时控制担架姿态,通过优化设计的电流变液体阻尼器减小救护车担架支架的振动响应,还有通过磁悬浮技术研究的新型担架支架减振装置,通过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作基体、辅以由导体切割磁力线形成涡流吸收能量的减振方案。但目前上述担架减震技术仍处于理论和试验研究阶段,其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还有待提高,尚不能在救护车担架系统中成熟应用。独立式液压缸作动器主动控制系统,还存在结构复杂、能源消耗大、系统可靠性低的缺点,应用中成本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方法。
术语说明
蓄能器:是一种能将液压能储存在耐压容器里,在需要时再将其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包括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一液压油路连通;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二液压油路连通;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三液压油路连通,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四液压油路连通;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分别通过阻尼阀连接有蓄能器;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和第四液压油路分别通过油泵与控制器连接。
救护车的担架与底板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双作用液压缸中的液压油经阻尼阀进入蓄能器,从而改变液压管路中的油压,并反作用于双作用液压缸,从而改变担架的运动状态。
所述阻尼阀是液压管路中的阻尼元件,用于缓冲液体冲击和增加阻尼;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救护车担架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和右后方;通过液压缸将救护车担架与救护车底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救护车担架的前后侧和左右两侧。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连接的蓄能器分别为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储能器为利用氮气的可压缩性设计的皮囊式充气储能器。蓄能器通过吸入或排出液压油使液压回路保持压力稳定。
一种上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具有两种模式,路面状况良好、直线行驶时设置为被动控制模式;路况复杂或病人情况严重时,可采用主动控制模式。
被动控制模式
1.1)当担架向左侧倾时;
1.1.1)当担架向左侧倾时,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1.2)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三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1.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1.4)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2)当担架向右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2.1)当担架向右侧倾时,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2.2)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三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2.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2.4)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3)当担架向前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3.1)当担架向前侧倾时,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3.2)第一蓄能器、第三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二蓄能器、第四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二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3.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3.4)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4)当担架向后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4.1)当担架向前侧倾时,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4.2)第二蓄能器、第四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二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一蓄能器、第三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4.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4.4)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主动控制模式
主动控制模式下,由控制器通过油泵调节液压回路压力和流量。某一时刻救护车担架只有一个主导的运动模态;根据不同的运动模态,切换相应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运动模态中,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根据担架物理特性(质量、转动惯量、刚度)分别计算,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的和,即该运动模态下的模态能量。该运动模态下的模态能量与其他运动模态相对比表示这种运动模态下的能量强度。
模态识别方法已应用于车辆模态的识别中,根据运动模态下的模态能量与其他运动模态相比,识别出车辆的主导运动模态;属于现有技术。
2.1)通过模态识别方法判断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当垂向跳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垂向跳动;当俯仰运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俯仰运动;当侧倾运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侧倾运动;
2.2)当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垂向跳动时,控制器控制四个液压缸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抑制担架的垂向跳动;
当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侧倾运动时,控制器控制四个液压缸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产生抗俯仰力矩抑制担架的俯仰运动;
当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俯仰运动时,控制器控制四个液压缸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产生抗侧倾力矩抑制担架的侧倾运动。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混合鲁棒控制器与模糊切换控制器相结合。控制器分别对救护车担架的俯仰、侧倾和垂向振动进行控制,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担架主要运动模态,通过控制器进行悬置配置的切换,实现担架在不同路面激励下对运动模态的控制。用输出反馈的混合鲁棒控制器来达到担架系统在每种振动模式下的振动实现最小化,可有效降低实施成本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采用主动控制模式和被动控制模式结合的控制模式,在路况良好直线行驶时采用被动控制减少能耗;路况复杂或病人病情较严重时切换为主动控制以提高乘卧舒适性;主动控制模式下,压力控制器可以方便快捷的调节液压互联系统的初始工作压力,且能够使不同回路中的压力保持一致;
2.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采用鲁棒控制与模糊切换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识别出外界激励或担架运动模态的变化进行动态自适应调节,使担架在每种振动模式下的实现振动最小化;
3.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结构简单、能源消耗小、系统可靠性高;易于控制低频段内担架垂向振动和俯仰振动,提高卧姿病人的乘卧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其中,1、担架;2、双作用液压缸;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4、第一液压油路;5、储能器;6、第三液压油路;7、控制器;8、第二双作用液压缸;9、第二液压油路;10、第四液压油路;11、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2、第四双作用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包括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和控制器7;
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的上腔与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下腔通过第一液压油路4连通;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的上腔与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的下腔通过第二液压油路9连通;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8的上腔与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的下腔通过第三液压油路6连通,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上腔与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的下腔通过第四液压油路10连通;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分别通过阻尼阀连接有蓄能器5;第一液压油路4、第二液压油路9、第三液压油路6和第四液压油路10分别通过油泵与控制器7连接。
救护车的担架1与底板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双作用液压缸2中的液压油经阻尼阀进入蓄能器5,从而改变液压管路中的油压,并反作用于双作用液压缸2,从而改变担架1的运动状态。
所述阻尼阀是液压管路中的阻尼元件,用于缓冲液体冲击和增加阻尼;
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分别设置在救护车担架1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和右后方;通过液压缸将救护车担架与救护车底板连接。
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对称设置在救护车担架1的前后侧和左右两侧。
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连接的蓄能器5分别为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
所述储能器为利用氮气的可压缩性设计的皮囊式充气储能器。蓄能器通过吸入或排出液压油使液压回路保持压力稳定。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
一种如实施例1所述的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具有两种模式,路面状况良好、直线行驶时设置为被动控制模式;路况复杂或病人情况严重时,可采用主动控制模式。
被动控制模式
1.1)当担架1向左侧倾时;
1.1.1)当担架1向左侧倾时,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上移,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活塞杆下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8、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1.2)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4、第二液压油路9的压强增大;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三液压油路6、第四液压油路10的压强减小;
1.1.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下腔内流入液体;
1.1.4)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对担架1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对担架1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2)当担架1向右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1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2.1)当担架向右侧倾时,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活塞杆上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下移;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2.2)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三液压油路6、第四液压油路10的压强增大;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4、第二液压油路9的压强减小;
1.2.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下腔内流入液体;
1.2.4)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对担架1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对担架1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1侧倾;
1.3)当担架1向前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1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3.1)当担架1向前侧倾时,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的活塞杆上移,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活塞杆下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3.2)第一蓄能器、第三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4、第三液压油路9的压强增大;第二蓄能器、第四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二液压油路9、第四液压油路10的压强减小;
1.3.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下腔内流入液体;
1.3.4)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对担架1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对担架1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1侧倾;
1.4)当担架1向后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1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4.1)当担架1向前侧倾时,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活塞杆上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的活塞杆下移;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4.2)第二蓄能器、第四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二液压油路9、第四液压油路10的压强增大;第一蓄能器、第三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4、第三液压油路6的压强减小;
1.4.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23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下腔内流入液体;
1.4.4)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对担架1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12对担架1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1侧倾;
主动控制模式
2.1)通过模态识别方法判断担架1的主导运动模态;当垂向跳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1的主导运动模态为垂向跳动;当俯仰运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1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俯仰运动;当侧倾运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1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侧倾运动;
2.2)当担架1的主导运动模态为垂向跳动时,控制器7控制四个液压缸2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抑制担架的垂向跳动;
当担架1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侧倾运动时,控制器7控制四个液压缸2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产生抗俯仰力矩抑制担架1的俯仰运动;
当担架1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俯仰运动时,控制器7控制四个液压缸2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11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二双作用液压缸8、第四双作用液压缸12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产生抗侧倾力矩抑制担架1的侧倾运动。
所述控制器7为混合鲁棒控制器与模糊切换控制器相结合。控制器7分别对救护车担架1的俯仰、侧倾和垂向振动进行控制,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担架主要运动模态,通过控制器7进行悬置配置的切换,实现担架1在不同路面激励下对运动模态的控制。用输出反馈的混合鲁棒控制器来达到担架系统在每种振动模式下的振动实现最小化,可有效降低实施成本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Claims (7)

1.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一液压油路连通;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二液压油路连通;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三液压油路连通,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四液压油路连通;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分别通过阻尼阀连接有蓄能器;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和第四液压油路分别通过油泵与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救护车担架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和右后方;通过液压缸将救护车担架与救护车底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救护车担架的前后侧和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连接的蓄能器分别为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为利用氮气的可压缩性设计的皮囊式充气储能器。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被动控制模式
1.1)当担架向左侧倾时;
1.1.1)当担架向左侧倾时,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1.2)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三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1.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1.4)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2)当担架向右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2.1)当担架向右侧倾时,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2.2)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三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2.3)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2.4)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3)当担架向前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3.1)当担架向前侧倾时,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3.2)第一蓄能器、第三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二蓄能器、第四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二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3.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3.4)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4)当担架向后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1.4.1)当担架向前侧倾时,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4.2)第二蓄能器、第四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二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一蓄能器、第三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4.3)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4.4)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主动控制模式
2.1)通过模态识别方法判断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当垂向跳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垂向跳动;当俯仰运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俯仰运动;当侧倾运动的能量强度最强时,判定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侧倾运动;
2.2)当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垂向跳动时,控制器控制四个液压缸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抑制担架的垂向跳动;
当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侧倾运动时,控制器控制四个液压缸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产生抗俯仰力矩抑制担架的俯仰运动;
当担架的主导运动模态为俯仰运动时,控制器控制四个液压缸产生的相同的控制力,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产生抗侧倾力矩抑制担架的侧倾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混合鲁棒控制器与模糊切换控制器相结合。
CN201711482578.5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ending CN1079398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2578.5A CN107939894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2578.5A CN107939894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9894A true CN107939894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3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2578.5A Pending CN107939894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3989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7040A (zh) * 2019-12-05 2020-07-0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大型天文望远镜高度轴系液压辅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2178794A (zh) * 2020-10-30 2021-01-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减震控制方法
CN112212415A (zh) * 2020-10-30 2021-0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减震控制方法
CN113983110A (zh) * 2021-10-08 2022-01-28 山东大学 一种面向于冲击地压的机液联合缓冲器
WO2022088775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减震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141A (zh) * 2003-02-27 2006-05-10 凯耐提克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悬挂装置的液压系统
CN102490565A (zh) * 2011-12-23 2012-06-13 湖南大学 重型卡车按需主动防侧翻液压内联悬架系统
CN103434363A (zh) * 2013-08-08 2013-12-11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防俯仰防侧倾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CN103879260A (zh) * 2014-03-31 2014-06-25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104527366A (zh) * 2014-11-27 2015-04-2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横向稳定装置
CN104999881A (zh) * 2015-07-07 2015-10-28 湖南大学 一种双模式可切换的主动控制悬架
CN206186721U (zh) * 2016-09-20 2017-05-24 深圳市鑫金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升降系统
CN207777510U (zh) * 2017-12-29 2018-08-28 山东大学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141A (zh) * 2003-02-27 2006-05-10 凯耐提克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悬挂装置的液压系统
CN102490565A (zh) * 2011-12-23 2012-06-13 湖南大学 重型卡车按需主动防侧翻液压内联悬架系统
CN103434363A (zh) * 2013-08-08 2013-12-11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防俯仰防侧倾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CN103879260A (zh) * 2014-03-31 2014-06-25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104527366A (zh) * 2014-11-27 2015-04-2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横向稳定装置
CN104999881A (zh) * 2015-07-07 2015-10-28 湖南大学 一种双模式可切换的主动控制悬架
CN206186721U (zh) * 2016-09-20 2017-05-24 深圳市鑫金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升降系统
CN207777510U (zh) * 2017-12-29 2018-08-28 山东大学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7040A (zh) * 2019-12-05 2020-07-0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大型天文望远镜高度轴系液压辅助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2178794A (zh) * 2020-10-30 2021-01-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减震控制方法
CN112212415A (zh) * 2020-10-30 2021-0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减震控制方法
WO2022088775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减震控制方法
CN113983110A (zh) * 2021-10-08 2022-01-28 山东大学 一种面向于冲击地压的机液联合缓冲器
CN113983110B (zh) * 2021-10-08 2022-06-17 山东大学 一种面向于冲击地压的机液联合缓冲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9894A (zh)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7523391U (zh) 一种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EP2323860A1 (en) Multi-point hydraulic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land vehicle
JP2000264034A (ja) アクティブサスペンションの制御装置
WO2011157094A1 (zh) 车身倾角调整单元、油气悬架机构以及流动式起重机
CN105473353A (zh) 具有悬挂系统的车辆座椅或车辆驾驶室及多用途车辆
CN109501545A (zh) 一种空气悬架和安装该悬架的车辆及方法
CN207777510U (zh)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
CN103009955A (zh) 气压可调式油气悬架系统及其气压调节方法和工程车辆
CN113389761A (zh) 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及其浮动控制系统
CN109050192A (zh) 油气悬挂与主动悬挂切换控制回路及悬挂油缸
CN215058511U (zh) 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及其浮动控制系统
CN206456198U (zh) 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
CN108437734B (zh) 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工程机械
CN212672126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及其行走底架全浮动控制系统
CN104149573A (zh) 一种自主升降的空气悬架调平控制系统
CN109501544A (zh) 一种空气悬架和安装该悬架的车辆
WO2022141264A1 (zh) 悬架和制动集成系统
CN207673772U (zh) 一种油气悬挂缸
CN108909557A (zh) 一种非线性座椅悬架和驾驶椅
US20230076779A1 (en) Damp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 ground clearance of a vehicle
CN1470418A (zh) 车辆用椅子的下降调整装置
CN213465937U (zh) 一种新型按摩床
CN110203028B (zh) 一种具备防侧倾功能的油气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72890U (zh) 一种气垫式全方位行走升降平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