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432A - 无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读写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读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5432A
CN107925432A CN201780002704.4A CN201780002704A CN107925432A CN 107925432 A CN107925432 A CN 107925432A CN 201780002704 A CN201780002704 A CN 201780002704A CN 107925432 A CN107925432 A CN 107925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reader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7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5432B (zh
Inventor
早川雅之
田中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5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5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59Responders; Transpo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防止包含附带有线通信端口的RFID模块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读写器(30)对用户所输入的设定信息的写入对象的类型、与温度调节器内的RFID模块(10)所无线发送的温度调节器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于所述温度调节器的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RFID模块的存储器。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读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读写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将包括有线通信端口的RFID模块设置在电子设备内,并将RFID模块的有线通信端口连接于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根据此结构,通过预先在RFID模块的存储电路中存储电子设备的设定值,能够将所述设定值用于控制电子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5633号公报(2006年1月5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061262号公报(2010年3月18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所述结构的包含附带有线通信端口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来说,方便之处在于能够以无线方式,容易地将电子设备的设定值写入至无线通信模块,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由不恰当的设定值引起的设备的误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防止包含附带有线通信端口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以及读写器,能够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所述读写器对用户所输入的设定信息的写入对象的类型、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于所述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即,在两者不一致的核对不良的情况下,不通过读写器无线写入设定信息。
发明的效果
能够防止包含附带有线通信端口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定作业的方框图。
图3是对实施方式1的设定作业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对实施方式1的设定作业的输入工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对实施方式1的再设定(设定更新)作业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对实施方式1的再设定作业的输入工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1的再设定(设定更新)作业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度调节器启动时的状态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度调节器的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度调节器运转时的状态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度调节器故障、安全保护时的状态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定作业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定作业的流程图。
图14是对实施方式3的设定作业的输入工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温度调节器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温度调节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温度调节器运转时(开关SW断开)的状态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温度调节器运转时(开关SW接通)的状态的方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温度调节器的其他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温度调节器的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温度调节器启动时的状态的方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温度调节器运转时的状态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2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对温度调节器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计时器或计数器、传感器、控制器等工厂自动化(FactoryAutomation,FA)设备、医疗设备等,并无特别限定。另外,列举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作为无线通信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使用了红外线通信的系统等,并无别限定。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2包括内置RFID模块(以下,有时缩写为RFIDMD或MD)10的温度调节器20与读写器30。
读写器30包括触摸面板32、收发部38、存储部36、控制部33及电源部34。
温度调节器20包括RFID模块10、显示面板22、存储元件26、处理器23及电源电路24,并在通信电路8所含的天线、与读写器30的收发部38所含的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例如UHF频带),所述RFID模块10包括通信电路8、存储器6(例如FRAM(注册商标))、控制电路3及有线通信端口4。即,读写器30能够对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进行无线写入,且能够从存储器6进行无线读取。
RFID模块10的控制电路3经由有线通信端口4连接于处理器23及电源电路24,处理器23能够对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进行有线写入,且能够从存储器6进行有线读取。电源电路24将电力供应至显示面板22、处理器23、存储元件26及RFID模块10。再者,在电源电路24断开的情况下,RFID模块10变为被动型,在与读写器30进行无线通信时,控制电路3及存储器6利用由通信电路8产生的电力。
在温度调节器20的类型TA20以无线方式被写入至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且预定数据(后述)被存储至存储元件26后,温度调节器20被交付给用户(例如代理店)。
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2~图4所示,进行温度调节器20的设定作业(向RFID模块写入设定信息)。此设定作业(也称为发货作业)一般是在将温度调节器收纳于包装箱的状态下,由例如作为用户的代理店进行。
首先,用户通过向读写器30的触摸面板32进行输入,指示将设定信息写入至X公司Y工场A生产线的温度调节器(类型:TA20)(步骤S1)。在步骤S1中,如图4(a)所示,用户在触摸选择了温度调节器栏的“X公司”后,触摸选择X公司Y工场栏的“A生产线的(TA20)”。
读写器30的控制部33接受步骤S1中的来自用户的指示,从收发部38对RFID模块10(内置于包装箱内的温度调节器20)无线发送信息提供请求信号(步骤S2)。
在RFID模块10中,控制电路3经由通信电路8接收步骤S2中的信息提供请求信号,将存储器6中所写入的温度调节器20的类型(TA20)从通信电路8无线发送至读写器30(步骤S3)。
在读写器30中,从收发部38接收了步骤S3中的类型(TA20)的控制部33与存储部36协作,对RFID模块10所无线发送的类型(TA20)、与用户所输入的类型(TA20)进行核对(步骤S4)。
若步骤S5(核对OK?)为否(两种类型不一致),则控制部33在触摸面板32中显示核对错误(步骤S6)。另一方面,若步骤S5(核对OK?)为是(两种类型一致),则控制部33从存储部36所存储的如图4(b)所示的表格中,选择与X公司Y工场A生产线及类型(TA20)的组合对应的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将此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从收发部38无线发送至RFID模块10,并请求向存储器6写入(步骤S7)。
设定文件中包含对应于发货目的地的目标值或所使用的传感器的种类等各种设定值。另外,设定文件的名称包含温度调节器20的类型信息(TA20)、与发货目的地信息(规格信息)及版本信息(XYA1)。如下所述,前半部分的“OMRTA20”是识别信息,作为温度调节器启动时的密码而发挥功能。
在RFID模块10中,控制电路3经由通信电路8接受步骤S7中的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的写入请求,并将此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写入至存储器6(步骤S8)。在写入完成后,控制电路3将写入完成信号从通信电路8无线发送至RFID模块10(步骤S9)。
在读写器30中,从收发部38接收了步骤S9中的写入完成信号的控制部33将表示设定信息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内容显示于触摸面板32(步骤S10)。由此,用户意识到恰当地进行了设定作业(发货作业)。
再者,在想要在设定作业后对设定信息进行更新的情况下,或在有设定失误的情况下,如图5及图6所示,进行再设定作业。
即,在步骤S101中,用户通过向RFID模块10的触摸面板32进行输入,指示将设定信息重新写入至X公司Y工场A生产线的温度调节器(TA20)(参照图6(a))。在后续的步骤S102中,读写器30以无线方式请求RFID模块10提供信息。在后续的步骤S103中,RFD模块10将类型(TA20)无线发送至读写器30。在后续的步骤S104中,读写器30对用户所输入的类型(TA20)、与RFID模块10所无线发送的类型进行核对。
若后续的步骤S105(核对OK?)为否(两种类型不一致),则在读写器30的触摸面板32中显示核对错误(步骤S106)。另一方面,若步骤S105为是(两种类型一致),则读写器30从如图6(b)所示的表格中,选择与X公司Y工场A生产线及类型的组合对应的新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2),将此新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2)无线发送至RFID模块10,并请求重新向存储器写入(步骤S107)。由此,在步骤S108中,删除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的旧设定信息,并写入新设定信息(设定信息的更新)。
在后续的步骤S109中,RFID模块10以无线方式通知读写器30再写入已完成,在后续的步骤S110中,将表示设定信息的再写入已正常结束的内容显示于触摸面板32。
另外,在设定作业后的交付检查等中,如图7所示,对设定信息的状态进行确认。
即,在步骤S201中,用户通过向RFID模块10的触摸面板32进行输入,指示对设定信息的状态进行确认。在后续的步骤S202中,读写器30以无线方式请求RFID模块10提供信息。
若后续的步骤S203(RFID模块10中有设定文件?)为否(无设定文件),则RFID模块10将表示未设定(无设定文件)的内容无线发送至读写器30(S204),在触摸面板32中显示未设定(S205),并转移至图3的设定作业(设定信息的写入)。
另一方面,若步骤S203为是(有设定文件),则RFID模块10将设定文件名(OMRTA20-XYA1)无线发送至读写器30(步骤S206),读写器30将设定文件名对照事先准备的交付检查信息(数据库)(步骤S207)。在步骤S207中,例如判定类型“TA20”及发货目的地“XYA”是否与交付检查信息一致,或版本信息即末尾的“1”是否与交付检查信息一致。
若后续的步骤S208(对照OK?)为是,则检品检查作业正常结束。另一方面,若步骤S208(对照OK?)为否,则在触摸面板32中显示对照错误不良(步骤S209),并转移至图5的再设定作业(设定信息的再写入)。
如图8及图9所示,启动交付检查作业已结束的温度调节器。再者,在启动前,将驱动加热器内置炉43的加热器驱动电路41、与对加热器内置炉43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42连接于温度调节器20。
用户将温度调节器20的电源电路24接通后(步骤S301),温度调节器20的处理器23从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所存储的设定文件读取文件名(步骤S302)。
在步骤S303中,处理器23判断作为密码而发挥功能的文件名前半部分的识别信息“OMRTA20”是否恰当。具体来说,将此文件名的前半部分对照出货前无法无线接入的存储元件26所存储的预定数据。
若步骤S304(文件名的前半部分恰当?)为否(文件名的前半部分不恰当),则处理器23在显示面板22中显示启动错误(设定错误)(步骤S305)。在此情况下,需要图5的再设定作业(设定信息的再写入)。
若步骤S304(文件名的前半部分恰当?)为是(文件名的前半部分恰当),则处理器23使用从RFID模块10的设定文件读取的各种设定值来进行温度调节器20的启动处理(步骤S306)。
已正常启动的温度调节器20转移至运转状态。在运转时,如图10所示,处理器23基于从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的设定文件读取的各种设定值,对加热器驱动电路41进行控制。而且,处理器23将当前值(温度)显示于显示面板22,或经由RFID模块10的控制电路3,将当前值(温度)及日志写入至存储器6。
另外,RFID模块10的控制电路3接受来自读写器30的请求,将存储器6的当前值及日志从通信电路8发送至读写器30。在读写器30中,经由收发部38接收了当前值及日志的控制部33与存储部36协作,将所述当前值及日志发送至云端100等网络。
根据温度调节器20,即使在如图11所示,电源电路24失效时(故障时或安全保护时),控制电路3也能够接受来自读写器30的请求,将存储器6内的日志从通信电路8发送至读写器30。接着,读写器30将所述日志发送至云端100,由此,能够迅速弄清故障的原因等。
根据实施方式1,读写器30对用户所输入的设定信息的写入对象的类型、与RFID模块10所发送的温度调节器20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于所述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
这样,以无线方式写入设定信息,由此,与有线写入的情况相比,无需开包及有线连接的作业,因此,能够效率极高地进行设定作业。而且,在设定时,用户输入失误(例如弄错了输入的类型),或写入对象与用户的意图不同(例如读写器的收发部朝向意外的方向)的情况下,因为会成为核对不良,所以能够防止由无线写入引起的误设定。由此,能够防止包括RFID模块10的温度调节器20的误动作。
另外,即使在因某些理由而进行了不恰当的设定的情况下(在写入了错误的设定文件,或删除了设定文件,或写入了完全无关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不会耗费用户太大工夫的交付检查找出此不恰当的设定。即使在未进行此交付检查,或因人为失误而跳过了交付检查,或在交付检查后,设定文件产生了问题的情况下,因为在启动时会报告设定错误,所以能够防止包括RFID模块10的温度调节器20的误动作。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如图12所示,进行温度调节器20的设定作业。首先,在步骤S401中,用户通过向读写器30的触摸面板32进行输入,指示将设定信息写入至X公司Y工场A生产线的温度调节器(TA20)(参照图4(a))。
在后续的步骤S402中,读写器30从如图4(b)所示的表格中,选择与X公司Y工场A生产线及类型(TA20)的组合对应的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并以无线方式请求将此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写入至RFID模块10(步骤S402)。由此,将设定信息写入至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步骤S403)。
在后续的步骤S404中,RFID模块10将写入完成与类型一起无线通知读写器30。读写器30接收所述写入完成与类型,对在S401中由用户输入的类型(TA20)、与在S404中由RFID模块10无线发送的类型进行核对(步骤S405)。
若后续的步骤S406(核对OK?)为否(不一致),则在触摸面板32中显示核对错误(步骤S407),若S406(核对OK?)为是(一致),则将表示设定信息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内容显示于触摸面板32(步骤S408)。
图12的实施方式2具有读写器30与RFID模块10之间的传输减少这一优点。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如图13及图14所示,进行温度调节器20的设定作业。首先,在步骤S501中,用户通过向读写器30的触摸面板32进行输入,指示将设定信息写入至X公司Y工场A生产线的设备(参照图14(a))。
在后续的步骤S502中,读写器30以无线方式请求RFID模块10提供信息。RFID模块10接受此请求,并将类型(温度调节器TA20)无线发送至读写器30(步骤S503)。
在后续的步骤S504中,读写器30从如图14(b)所示的表格中,选择与X公司Y工场A生产线及类型(TA20)的组合对应的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并以无线方式请求将此设定信息(设定文件OMRTA20-XYA1)写入至RFID模块10(步骤S504)。由此,将设定信息写入至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步骤S505)。
在后续的步骤S506中,RFID模块10无线通知读写器30写入已完成,并将表示设定文件的写入已正常结束的内容显示于触摸面板32(步骤S507)。
在图13的实施方式3中,用户只要输入发货目的地(X公司Y工场A生产线)即可,可以不选择设备的种类或类型,因此,具有能够迅速进行设定作业这一优点。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以图15的方式构成温度调节器20。即,以包含天线AN(例如与控制电路3分离的天线)与开关SW的方式,构成RFID模块10的通信电路8。此处,控制电路3经由开关SW连接于天线AN,通信电路8的天线AN及开关SW各自连接于处理器23。处理器23对开关SW进行控制(接通或断开)。再者,处理器23能够与开关SW的状态(接通、断开)无关地从天线AN接受来自读写器30的读取请求。
开关SW为在温度调节器20的电源断开时接通的常通型,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所说明的设定时(不供电时)接通。
图15的温度调节器20例如以图16~图18的方式进行动作。即,在步骤S601中,将温度调节器的电源接通后,温度调节器20的处理器23将开关SW断开(步骤S602)。由此,禁止读写器30对存储器6进行写入。
在步骤S603中,温度调节器20正常启动后,处理器23使用从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的设定文件读取的各种设定值来对加热器驱动电路41进行控制,将当前值(温度)及日志写入至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参照图17)。
然后,前进至步骤S604(有来自读写器30的读取请求?),若步骤S604为是(处理器23侦测出了来自读写器30的读取信号),则处理器23将开关SW接通(步骤S605),对应于读取请求的控制电路3将存储器6的当前值或日志发送至读写器30(参照图18)。由此,读写器30读取当前值或日志(步骤S606)。接着,若读写器30的读取结束(步骤S607为是),则处理器23将开关SW断开(步骤S608),返回至步骤S604。
在实施方式4中,在温度调节器20的运转过程中,除了读写器30的读取期间以外,开关SW断开,从而能够防止读写器30对存储器6进行写入。另外,在RFID模块10中,在读写器30对存储器6进行读取的期间,无法向存储器6进行写入。因此,在温度调节器20的运转过程中,实质上无法向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进行写入,能够避免在温度调节器20的运转过程中,存储器6的设定文件被错误地改写而导致温度调节器20进行误动作的情况。再者,开关SW在温度调节器20的电源断开时接通,因此,能够进行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所说明的对于存储器6的设定信息的写入。
再者,实施方式4的开关SW不限于图15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图19所示的结构,即,由用户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22周边(温度调节器20的框体面)的操作按钮直接进行接通/断开。在此情况下,根据需要(例如在通过读写器对附近的设备进行写入的情况下),通过温度调节器20的操作按钮将开关SW断开,由此,能够避免对其他设备进行的写入错误地施加到温度调节器20的情况。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以图20~图22的方式构成温度调节器20。
如图20所示,在步骤S701中,将温度调节器20的电源接通后,温度调节器20的处理器23从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所存储的设定文件读取文件名(步骤S702),并判断作为识别信息且作为密码而发挥功能的文件名的前半部分“OMRTA20”是否恰当(步骤S703)。
若后续的步骤S704(文件名的前半部分恰当?)为是(恰当),则前进至步骤S709(温度调节器20的存储元件26中有设定文件?),若步骤S709为否,则如图20及图21所示,处理器23将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的设定文件作为新建文件而传输至无法无线接入的存储元件26(步骤S712),从存储元件26的设定文件读取必需的设定值而启动温度调节器(步骤S713)。
若步骤S709为是,则处理器23基于版本信息(文件名的末尾)来判断RFID模块10的设定文件是否为新建文件(步骤S710),若步骤S710为是(新建),则如图20及图21所示,处理器23将RFID模块10的设定文件作为更新文件而传输至存储元件26,替换旧设定文件(步骤S711),从存储元件26的设定文件读取必需的设定值而启动温度调节器20(步骤S713)。
若步骤S710为否(并非为新建设定文件),则处理器23不传输设定文件,从存储元件26的设定文件(之前传输的设定文件)读取必需的设定值而启动温度调节器20(步骤S713)。
再者,若步骤S704(文件名的前半部分恰当?)为否(不恰当),则前进至步骤S707(存储元件26中有设定文件?),若步骤S707为是(有设定文件),则从存储元件26的设定文件(之前传输的设定文件)读取必需的设定值而启动温度调节器20(步骤S713)。另一方面,若步骤S707为否(无设定文件),则在显示面板22中显示启动错误(步骤S708),并转移至再设定作业(参照图5)。
温度调节器20正常启动后,如图22所示,处理器23从温度调节器20的存储元件26的设定文件读取必需的设定值,对加热器驱动电路41进行控制,并经由控制电路3,将当前值(温度)及日志写入至RFID模块10的存储器6。
接着,在从读写器30接受了当前值或日志(动作信息)的读取请求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从通信电路8向读写器30发送存储器6的当前值(温度)或日志。读写器30也能够将温度调节器20所发送的当前值或日志发送至网络(云端100等)。
实施方式5的温度调节器20在启动时,由处理器23将存储器6的设定文件传输至无法无线接入的存储元件26而进行启动处理,在运转过程中,从存储元件26的设定文件读取必需的设定值,因此,即使在温度调节器20的运转过程中,存储器6的设定文件被错误地改写,也能够防止温度调节器20的误动作。
[总结]
所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类型(类型信息)是用以确定电子设备的种类的信息,其可以是类型本身,也可以是根据序列号等确定的信息。另外,规格信息可以是发货目的地的信息,也可以是对类型进行细分后的低位的类型的信息。另外,识别信息(在所述例子中为OMRTA20)是用以对设定信息进行识别(在所述例子中表示OMR公司制造的温度调节器TA20用的设定文件)的信息,且也能够作为密码而发挥功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将不同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加以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通过将各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加以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本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以及读写器,能够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所述读写器对用户所输入的设定信息的写入对象的类型、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于所述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即,在两者不一致的核对不良的情况下,不通过读写器无线写入设定信息。
这样,以无线方式写入设定信息,由此,与有线写入的情况相比,无需开包及有线连接的作业,因此,能够效率极高地进行设定作业。
而且,在用户输入失误(例如弄错了输入的类型),或写入对象与用户的意图不同(例如读写器朝向意外的方向)的情况下,因为会成为核对不良,所以能够防止由无线写入引起的误设定。由此,能够防止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
本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以及读写器,能够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所述读写器在用户输入了写入对象的类型后,将对应于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然后,对根据写入而由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与所述用户所输入的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报告写入已正常结束。
对于所述结构,在用户输入失误(例如弄错了输入的类型),或写入对象与用户的意图不同(例如读写器朝向意外的方向)的情况下,因为核对不良会被报告给用户,所以能够防止由无线写入引起的误设定。由此,能够防止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
本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以及读写器,能够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所述读写器选择对应于用户所输入的规格信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的组合的设定信息,并将所述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在所述结构中,用户可以不输入电子设备的种类或类型,因此,输入失误减少,能够减少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另外,能够进行迅速的设定处理。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读写器选择对应于用户所输入的规格信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的组合的所述设定信息,并将所述设定信息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设定信息中包含识别信息,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部仅在所述识别信息恰当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设定信息进行所述电子设备的启动处理。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无法无线接入的存储元件,所述处理部通过将所述识别信息对照所述存储元件的预定数据来判断所述识别信息是否恰当。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设定信息中包含所述类型的信息与所述规格信息。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根据来自读写器的无线请求,在未写入有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情况无线发送至所述读写器,在写入有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定信息中所含的所述类型的信息及所述规格信息无线发送至所述读写器。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设定信息中还包含版本信息,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在写入有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也将所述设定信息中所含的所述版本信息无线发送至所述读写器。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读写器将所述类型的信息及所述规格信息、以及所述版本信息对照交付检查信息,并报告对照的结果。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处理部在电子设备运转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信息经由有线通信端口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读写器以无线方式,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读取所述动作信息。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读写器能够连接于网络,向所述网络发送以无线方式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读取的所述动作信息。
本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RFID模块。
本读写器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所述读写器对用户所输入的设定信息的写入对象的类型、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于所述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本读写器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所述读写器在用户输入了写入对象的类型后,将对应于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然后,对根据写入而由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与所述用户所输入的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报告写入已正常结束。
本读写器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所述读写器将对应于用户所输入的规格信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的组合的设定信息,将所述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本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写入有设定信息,所述处理部判断所述设定信息中所含的识别信息是否恰当,并仅在恰当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设定信息进行启动处理。
本电子设备也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无法无线接入的存储元件,所述处理部通过将所述识别信息对照所述存储元件的预定数据来判断所述识别信息是否恰当。
符号的说明
2:无线通信系统
3:(RFID模块的)控制电路
4:(RFID模块的)有线通信端口
6:(RFID模块的)存储器
8:(RFID模块的)通信电路
10:RFID模块
20:温度调节器
22:显示面板
23:处理器
24:(温度调节器的)电源部
26:(温度调节器的)存储元件
30:读写器
32:触摸面板
33:控制部
34:(读写器的)电源部
36:(读写器的)存储部
38:(读写器的)收发部
41:加热器驱动电路
42:温度传感器
43:加热器内置炉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以及读写器,能够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其中
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
所述读写器对用户所输入的设定信息的写入对象的类型、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于所述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以及读写器,能够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其中
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
所述读写器在用户输入了写入对象的类型后,将对应于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然后,对根据写入而由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与所述用户所输入的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报告写入已正常结束。
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以及读写器,能够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其中
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
所述读写器选择对应于用户所输入的规格信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的组合的设定信息,并将所述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读写器选择对应于用户所输入的规格信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的组合的所述设定信息,并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设定信息中包含识别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部仅在所述识别信息恰当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设定信息进行所述电子设备的启动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无法无线接入的存储元件,
所述处理部通过将所述识别信息对照所述存储元件的预定数据来判断所述识别信息是否恰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设定信息中包含所述类型的信息与所述规格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根据来自读写器的无线请求,在未写入有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情况无线发送至所述读写器,在写入有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定信息中所含的所述类型的信息及所述规格信息无线发送至所述读写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设定信息中还包含版本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在写入有所述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也将所述设定信息中所含的所述版本信息无线发送至所述读写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读写器将所述类型的信息及所述规格信息、以及所述版本信息对照交付检查信息,并报告对照的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处理部在电子设备运转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信息经由有线通信端口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读写器以无线方式,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读取所述动作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读写器能够连接于网络,向所述网络发送以无线方式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读取的所述动作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RFID模块。
15.一种读写器,其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其中
对用户所输入的设定信息的写入对象的类型、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于所述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16.一种读写器,其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其中
在用户输入了写入对象的类型后,将对应于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然后,对根据写入而由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与所述用户所输入的所述写入对象的类型进行核对,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报告写入已正常结束。
17.一种读写器,其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其中
所述读写器将对应于用户所输入的规格信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无线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的组合的设定信息,以无线方式写入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
18.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与经由有线通信端口而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处理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所述有线通信端口及存储器,其中
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存储器中写入有设定信息,
所述处理部判断所述设定信息中所含的识别信息是否恰当,并仅在恰当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设定信息进行启动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无法无线接入的存储元件,
所述处理部通过将所述识别信息对照所述存储元件的预定数据来判断所述识别信息是否恰当。
CN201780002704.4A 2016-03-15 2017-02-09 无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读写器 Active CN1079254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1574 2016-03-15
JP2016051574A JP6418186B2 (ja) 2016-03-15 2016-03-15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リーダライタ
PCT/JP2017/004791 WO2017159143A1 (ja) 2016-03-15 2017-02-09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リーダライ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432A true CN107925432A (zh) 2018-04-17
CN107925432B CN107925432B (zh) 2020-06-23

Family

ID=5985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704.4A Active CN107925432B (zh) 2016-03-15 2017-02-09 无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读写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9881B2 (zh)
EP (1) EP3432478B1 (zh)
JP (1) JP6418186B2 (zh)
CN (1) CN107925432B (zh)
WO (1) WO201715914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0953A (zh) * 2005-07-20 2007-01-24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中rfid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CN102279933A (zh) * 2010-06-10 2011-12-14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120062366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iles
CN102484499A (zh) * 2010-07-07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JP2014158109A (ja) * 2013-02-14 2014-08-28 Brilliantservice Co Ltd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近距離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近距離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7645B2 (ja) 2004-06-17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Icタグ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情報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icタグモジュールの通信制御方法
US8046086B2 (en) * 2007-05-15 2011-10-25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atch processing and execution in a process system
JP2010061262A (ja) 2008-09-02 2010-03-18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 Rfidによる巡視点検方法
JP2013052556A (ja) 2011-09-02 2013-03-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12819A (ja) * 2012-10-30 2014-06-19 Yokogawa Electric Corp 無線機器、入出力ユニット、無線ユニット、及び無線機器の設定方法
JP6351241B2 (ja) * 2013-11-20 2018-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0953A (zh) * 2005-07-20 2007-01-24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中rfid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CN102279933A (zh) * 2010-06-10 2011-12-14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2484499A (zh) * 2010-07-07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US20120062366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iles
JP2014158109A (ja) * 2013-02-14 2014-08-28 Brilliantservice Co Ltd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近距離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近距離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432B (zh) 2020-06-23
JP2017168999A (ja) 2017-09-21
EP3432478A4 (en) 2020-01-08
US20180232547A1 (en) 2018-08-16
US10289881B2 (en) 2019-05-14
EP3432478B1 (en) 2023-10-18
EP3432478A1 (en) 2019-01-23
JP6418186B2 (ja) 2018-11-07
WO2017159143A1 (ja) 2017-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1897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855563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59536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000755B2 (en)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automatic backup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662697B (zh) 一种软件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2830987B (zh) 烧录方法
CN105137922B (zh) 现场设备管理系统
JP5987730B2 (ja) 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CN103460712A (zh) 终端设备、其通信方法以及通信模块
CN107193262A (zh) 中继装置、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JP2003061140A (ja) 携帯端末及び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7924480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系统
CN107925432A (zh) 无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读写器
CN107925433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系统
CN10713547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06074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US6532587B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08015783A (ja) 電子バリュー交換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復旧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電子バリュー交換方法
JP6073895B2 (ja)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機器による識別情報の管理方法
CN11374689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7991A (zh)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JP3617911B2 (ja) 入退場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S637256A (ja) 作業指示方式
JPH0720930A (ja) 製造管理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製造管理方法
CN112687041A (zh) 一种实验仪器的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