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3829A - 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3829A
CN107923829A CN201680046457.3A CN201680046457A CN107923829A CN 107923829 A CN107923829 A CN 107923829A CN 201680046457 A CN201680046457 A CN 201680046457A CN 107923829 A CN107923829 A CN 107923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easure
annular
face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6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3829B (zh
Inventor
中塚直树
德田政和
中安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23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3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3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3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4Measuring adhesive force between materials, e.g. of sealing tape, of co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为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方法,所述测定对象是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2测定构件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而成,所述方法具有:步骤1:在以从外侧包围的状态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同时,将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步骤2:中空地保持在步骤1中固定了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步骤3:拉离所述第1测定构件直至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Description

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连接的两个构件的连接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于汽车的气囊装置的充气机中,有使用筒构件之间在开口部连接而成的部件、筒构件和杯构件在开口部连接而成的部件的充气机。
将这样的两个部件形成的连接部件用于产品时,从品质管理的观点出发,需要测定上述连接部件的连接强度。
在JP-B No.4916965中,记载了用于测定充气机的筒状部件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固定方法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1实施方式”)提供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为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方法,其中,
所述测定对象是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2测定构件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而成,
所述方法具有:
步骤1:在以从外侧包围的状态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同时,将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
步骤2:中空地保持在步骤1中固定了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
步骤3:拉离所述第1测定构件直至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称为以下“第2实施方式”)提供所述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为使用测定装置来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方法,
所述测定对象是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2测定构件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而成,
所述测定装置具有保持所述测定对象的保持部和沿所述测定对象的长轴向施加荷重的荷重部,
所述保持部具有第1保持部、第2保持部、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夹紧固定具和环状构件,
所述第1保持部包括:具有可承载所述环状构件的一部分的第1部分面部、和从所述第1部分面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1平面部的第1成型体,
所述第2保持部包括:具有可承载所述环状构件的剩余部分的第2部分面部、和从所述第2部分面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2平面部的第2成型体,
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成型体具有的第1平面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成型体具有的第2平面部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夹紧固定具包括: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环状槽部的半圆柱状的第1凹部的第1杆状构件、与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环状槽部的半圆柱状的第2凹部的第2杆状构件的组合,进一步具备用于将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互相夹紧的夹紧机构,
所述环状构件具有环状板面部、所述环状板面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
所述环状板面部能与第1保持部的第1部分面部和第2保持部的第2部分面部抵接,
所述环状构件的中心孔的内径为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侧的端面与所述环状板面部抵接的大小,
所述环状构件的外周面的外径为,在所述环状板面部与第1保持部的第1部分面部和第2保持部的第2部分面部抵接时,不会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外侧伸出的大小,
所述荷重部包括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各自的外周面侧覆盖的杯构件或筒状构件,
所述测定方法具有:
步骤1:将作为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夹紧固定具的第1杆状构件的第1凹部与第2杆状构件的第2凹部接近,使得形成圆柱状空间,以此状态在包含所述圆柱状空间的位置上配置所述环状构件,
步骤2:将所述测定对象的第1测定构件通过所述环状构件的中心孔,进一步将所述测定对象的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与所述环状构件的环状板面部抵接支撑,由此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在使得所述第1测定构件位于所述圆柱状空间内之后,将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利用夹紧机构夹紧而一体化从而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
步骤3:将固定了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配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间隙,并使所述环状构件与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部分面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部分面部抵接,
步骤4:将所述作为荷重部的杯构件或筒状构件从外周面侧覆盖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将所述杯构件或筒状构件的开口部侧配置在一体化的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的两端部上,
步骤5:按压所述杯构件或筒状构件,测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分离时的强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图1为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测定对象的轴向剖面图。
[图2]图2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测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不包括测定对象)。
[图3]图3为图2所示的第1保持部、第2保持部及基板部的正面图。
[图4]图4为图2所示的第1保持部、第2保持部及基板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图5的(a)为图1所示的夹紧固定具的平面图,(b)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夹紧固定具的平面图。
[图6]图6的(a)为图2所示的环状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面图,(b)为说明图6的(a)的使用状态的平面图。
[图7]图7的(a)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测定装置的正面图,(b)为图7的(a)的平面图。
[图8]图8的(a)为图7(b)的VIII-VIII间的剖面图(测定前的状态),(b)为示出图8的(a)的测定之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9]图9的(a)为图7的(b)的IX-IX间的剖面图(测定前的状态),(b)为示出图9的(a)的测定之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轴向(测定装置的轴向)的剖面图。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测定筒构件之间连接而成的、筒构件与杯构件连接而成的构件等的连接强度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作为测定对象的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为选自筒构件之间的组合、筒构件与杯构件的组合、杯构件之间的组合中的构件,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而成。
因此,本发明的测定部对象为外观细长形状的一个筒状或圆柱状。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作为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筒构件、杯构件,虽然通常为宽度方向(与长轴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圆形,但不限定于此,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椭圆形等。
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均为金属制。
第1测定构件的内径及外径可以是均一的,也可以是部分不同的,可以在周壁部具有贯通孔、突起等。
第2测定构件的内径及外径可以是均一的,也可以是部分不同的,可以在周壁部具有贯通孔、突起等。
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可以是彼此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对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包括:将第1测定构件的开口部侧的周壁部向外侧折弯,并将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侧的周壁部向内侧折弯,以彼此的折弯部分啮合的方式进行组合而连接的方法,在任一个测定构件开口部形成槽或凹部,并通过在上述槽或上述凹部嵌入另一个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周壁部(或在周壁部形成的凸部)而进行连接的方法等,除此以外,也包括通过焊接进行连接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对以从外侧包围的状态固定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机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适用通过利用钳那样的工具抓住第1测定构件的周围而固定的方法、从外侧利用两个固定构件进行挤压而固定的方法等。
另外,作为固定机构,可以使用在与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接触的面具有可以咬入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诸如刀片、突起的那些机构。
对固定机构而言,优选与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接触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与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一致。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将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的机构,是能不接触第2测定构件的周壁部而仅接触上述开口部的环状端面的机构。
作为上述支撑机构之一,可以使用可至少与上述开口部的环状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1或2个以上的板状构件。
在将可与上述开口部的环状端面全部抵接的方式的情况下,作为板状构件,可以使用1个环状的板构件,或组合2个而成为环状的板构件。
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中空地保持在步骤1中固定了的上述第1测定构件。
如上述所述,本发明的测定对象为包括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细长形状,在以下步骤3中,需要将第1测定构件从第2测定构件拉离。
为此,需要在可在步骤3中拉离第1测定构件的程度的空间内,将以固定机构固定的第1测定构件进行保持。
作为步骤2所使用的中空地保持的机构,可以使用隔开间隙地相对设置的2个成型体与上述支撑机构的组合。
作为上述2个成型体,可以使用具有用于支撑上述支撑机构的平面部的半圆柱、四棱柱等成型体。上述成型体的外形可以根据测定对象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而决定。
作为中空地保持利用固定机构固定了的第1测定构件的方法,可以通过将上述支撑机构搭架于上述2个成型体而使得第1测定构件和固定机构保持于上述2个成型体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拉离第1测定构件直至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第1测定构件的拉离方向可以为铅直方向、水平方向、倾斜方向中的任意方向。
对步骤3中的拉离机构而言,由于是对固定了第1测定构件的固定机构施加荷重而拉离的机构,因此只要为可对上述固定机构的全体施加均一的荷重的机构即可。
例如,如果固定机构为杆状(或细长的板状),则可使用距离上述杆状的固定机构的两端部相同长度位置施加荷重的机构。
在测定包括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时,例如,在从外侧包围而固定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情况下,在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较薄,如JP-BNo.4916965那样,测定构件在移动的同时从外侧被夹紧的情况下,测定时第1测定构件发生变形而不能测定正确的连接强度。
但是,在本发明的测定方法中,由于第2测定构件在开口部侧的端面不被固定而是从轴向受到支撑,以沿轴向与第1测定构件拉离的方式被施加荷重,因此即使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较薄,在测定时第1测定构件也难以变形。
因此,使得可正确地对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优选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外径(d1)和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内径(d2)为d2≥d1,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厚度(t1)和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厚度(t2)为t2≥t1。
使上述的d2≥d1,由此,在步骤2、3中,使得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被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变得容易。
使上述的t2≥t1,由此,在步骤3中,拉离第1测定构件时,第2测定构件的周壁部变得更难以变形。
本发明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优选为与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上述第1测定构件连接的开口部具有向上述开口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面,
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外径(d1)和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除了上述环状突出面以外的部分的内径(d2)为d2≥d1,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厚度(t1)和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除了上述环状突出面以外的部分的周壁部的厚度(t2)为t2≥t1,
在上述步骤2中,优选包含上述环状突出面的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环状端面不被固定而是沿轴向受到支撑。
作为第2测定构件而使用开口部具有环状突出面、且满足上述的d2≥d1的构件,由此,在步骤2、3中,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变得容易。
通过进一步使上述的t2≥t1,在步骤3中,拉离第1测定构件时第2测定构件的周壁部更难以变形。
本发明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优选为上述第1测定构件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上述第2测定构件在开口部的环状端面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环状壁,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凸缘部与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环状壁通过向互相不同的方向折弯而连接。
这种连接方法为公知的连接方法,例如,如在日本专利第3910897号公报的图1及图2中示出那样的,将顶盖44的凸缘部46与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卷边部48进行卷边(通过互相向外侧和内侧折弯而啮合)而固定的连接方法。
第1实施方式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优选为下述方法:
上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以从外侧包围的状态固定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机构是,可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从外侧夹紧而固定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组合,
上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将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的机构是,配置于上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环状构件,上述环状构件具有的孔为可使上述第1测定构件通过的形状及大小,
上述步骤2中所使用的中空地保持在步骤1中固定了的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机构是,以可搭架上述环状构件的方式隔开间隔地相对设置的第1保持构件及第2保持构件,
上述步骤3中所使用的拉离上述第1测定构件直至上述第1测定构件与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的机构是,可覆盖于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外侧、且开口部端面与上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两端部侧抵接的杯构件或筒构件,
在上述步骤1中,以在上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配置有上述环状构件的状态,将上述第1测定构件通过上述环状构件的孔,由此将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之后,利用上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从外侧夹紧而固定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
在上述步骤2中,将上述环状构件搭架于上述第1保持构件和上述第2保持构件这两者,以在上述第1保持构件与上述第2保持构件的间隙,中空地保持上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和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状态进行配置,
在上述步骤3中,将上述杯构件或上述筒构件从上述第2测定构件侧进行覆盖,以使上述杯构件或上述筒构件的开口部端面与上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两端部侧抵接的状态,按压上述杯构件或上述筒构件,直至上述第1测定构件与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由于测定时第2测定构件不易变形,因此,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正确地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
就形成作为测定对象的第1测定构件和第2测定构件的筒构件、杯构件,虽然通常为宽度方向(与长轴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圆形,但不限定于此,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椭圆形等。
就测定装置的构成部件而言,优选以与作为测定对象的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筒构件、杯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对应,调整剖面形状,从而使得容易测定。
在测定方法中,以使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分离的方式按压荷重部的方向(即,测定对象的长轴向)可以为铅直方向、水平方向、倾斜方向中的任意方向。
由于测定时第1测定构件及第2测定构件不易变形,因此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正确地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
第2实施方式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优选上述隔开间隙地相对设置的上述第1保持部的第1成型体和上述第2保持部的第2成型体的各自的平面形状为半圆形,
上述第1保持部的第1成型体和上述第2保持部的第2成型体,包括上述间隙在内,整体上形成一个圆,
以上述一个圆的中心、利用上述第1杆状构件与上述第2杆状构件固定的上述第1测定构件的中心、上述环状构件的中心、上述第2测定构件的中心及上述荷重部的中心一致的状态进行测定的方法。
如上所述,通过以测定装置的各构件的中心一致的状态进行测定,尤其是在步骤5中,可对第1杆状构件和第2杆状构件均等地施加力,因此使得可更正确地测定。
根据本发明的测定方法,通过在测定时第1测定构件从外侧被包围而固定,第2测定构件不被固定而是从轴向被支撑的状态,对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强度进行测定。
因此,由于在测定时第2测定构件不发生变形,因此可正确地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正确地测定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第1测定构件与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第2测定构件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
因此,由于可正确地测定各种领域中的上述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尤其是可正确地测定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所使用的上述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因此对气体发生器的品质提高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测定对象>
图1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测定对象1。
作为杯构件的第1测定构件2和作为筒构件的第2测定构件5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
第1测定构件2和第2测定构件5的宽度方向(半径方向)的剖面形状均为圆形。
第1测定构件(杯构件)2在开口部2a侧具有凸缘部3,在周壁部4具有多个贯通孔4a。
第2测定构件(筒构件)5具有第1测定构件2侧的第1端开口部5a、和轴向相反侧的第2端开口部5b,在开口部5a侧具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面6。
在图1中,存在第2测定构件5的周壁部7的外径有一部分不同的部分,但上述外径也可以为均一的。
环状突出面6的厚度可设为与除了环状突出面6以外的周壁部7的厚度为同程度。
环状突出面6的内径小于除了环状突出面6以外的周壁部7的内径。
环状突出面6在第1测定构件2侧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环状壁部6a。
第1测定构件2的外径(d1)和第2测定构件5的内径(d2)为d2>d1,第1测定构件2的周壁部4的厚度(t1)和第2测定构件5的周壁部7的厚度(t2)为t2>t1,
将第2测定构件5的环状壁部6a向内侧折弯,并利用上述环状壁部6a的折弯部分而将第1测定构件2的凸缘部3沿厚度方向夹持,由此第1测定构件2和第2测定构件5得以固定。
<测定装置>
根据图2~图6,对适合用于实施图1所示的包括第1测定构件2和第2测定构件5的测定对象1的测定方法的测定装置进行说明。
测定对象的保持部具有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第1测定构件的夹紧固定具、和环状构件。
如图2、图3所示,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固定于基板20上。
第1保持部11具有第1外周面(弯曲面)12、第1内周面(弯曲面)13、与基板20为轴向相反侧的第1圆弧状端面14、两侧的第1侧面14a和第2侧面14b。
在第1内周面13侧具有第1部分圆形面部16,从第1部分圆形面部16到基板20为第1平面部17。第1平面部17为起自基板20的垂直面。可以将第1侧面14a和第2侧面14b及第1平面部17相接的面形成为同一高度。
基板20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四角形成螺栓孔,使得可以利用螺栓相对于测定台固定。
第2保持部21具有第2外周面(弯曲面)22、第2内周面(弯曲面)23、与基板20为轴向相反侧的第2圆弧状端面24、两侧的第1侧面25a和第2侧面25b。
在第2内周面23侧具有第2部分圆形面部26,从第2部分圆形面部26到基板20为第2平面部27。第2平面部27为起自基板20的垂直面。可以将第1侧面25a和第2侧面25b及第2平面部27相接的面形成为同一高度。
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在第1平面部17和第2平面部27之间隔开间隙29(间隔W1)相对配置。
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被配置为,使得包括第1平面部17和第2平面部27之间的间隙29在内的平面形状为圆形。
也可以代替图2、图3所示的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而使用如图4所示那样的没有基板的第1保持部111与第2保持部121的组合。
第1保持部111具有第1外周面(弯曲面)112、第1平面部113、上表面侧的第1部分圆形面部114。
第2保持部121具有第2外周面(弯曲面)122、第2平面部123、上表面侧的第2部分圆形面部124。
对第1保持部111和第2保持部121而言,第1部分圆形面部114与第2部分圆形面部124在轴向相反侧的下表面侧连接(连接部120)。
第1保持部111和第2保持部121在第1平面部113和第2平面部123之间隔开间隙129(间隔W1)相对配置。
第1保持部111和第2保持部121被配置为,使得包括第1平面部113和第2平面部123之间的间隙129(间隔W1)在内的平面形状为圆形。
图2、图5(a)所示的第1测定构件2的夹紧固定具(杆状固定机构)30包括第1杆状构件31与第2杆状构件35的组合。
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优选由不锈钢、铁等形成。
第1杆状构件31具有第1主体部32、在第1主体部3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半圆柱状的第1凹部33。
在第1凹部33的内周面沿厚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环状槽,在多个环状槽之间形成有多个环状突起33a。环状突起33a朝向基板20倾斜。
对多个环状突起33a而言,前端部的剖面形状为三角形,形成为使得可咬入第1测定构件2的周壁部4而进行保持。
第1杆状构件31在两端侧具有第1贯通孔34a、第2贯通孔34b。第1贯通孔34a和第2贯通孔34b在各自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例如,阴螺纹的螺纹)。
第2杆状构件35具有第2主体部36、和在第2主体部3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半圆柱状的第2凹部37。
在第2凹部37的内周面沿厚度方向形成有多个环状槽,在多个环状槽之间形成有多个环状突起37a。环状突起37a朝向基板20倾斜。
对多个环状突起37a而言,前端部的剖面形状为三角形,形成为使得可咬入第1测定构件2的周壁部4而进行保持。
第2杆状构件35在两端侧具有第1贯通孔38a、第2贯通孔38b。
就第1杆状构件31的第1凹部33和第2杆状构件35的第2凹部37而言,在将第1杆状构件31与第2杆状构件35合在一起时,形成圆柱状的空间39,圆柱状空间39形成为可从外侧包围第1测定构件2的周壁部4的大小。
另外,圆柱状空间39的高度与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的厚度相同,小于第1测定构件2的长度。
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的长度形成为,各自的贯通孔从包括第1保持部11、第2保持部21及间隙29的圆的外部伸出的大小。
将第1杆状构件31与第2杆状构件35合在一起时,第1杆状构件31的第1贯通孔34a与第2杆状构件35的第1贯通孔38a的双方的中心轴一致,第1杆状构件的第2贯通孔34b与第2杆状构件35的第2贯通孔38b的双方的中心轴一致。
因此,如图2所示,从第2杆状构件35侧拧进螺栓(阳螺丝)55和螺栓(阳螺丝)56,由此使得可以以第1杆状构件31与第2杆状构件35成为一体的方式夹紧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贯通孔与螺栓的组合,使用如钳、橡胶带、金属带那样的公知的夹紧机构。
在将第1杆状构件31与第2杆状构件35合在一起,利用螺栓(阳螺丝)55和螺栓(阳螺丝)56来一体化时,调整使得第1杆状构件31与第2杆状构件35的合计宽度W2为稍小于间隙29(间隙129)的间隔W1的程度。
可代替图2、图5(a)所示的第1测定构件2的夹紧固定具30而使用图5(b)所示的夹紧固定具130。
夹紧具130包括第1杆状构件131与第2杆状构件135的组合,将第1杆状构件131和第2杆状构件135在一端部侧利用固定销140固定,另一端部侧自由开关。
第1杆状构件131具有第1主体部132、和在第1主体部13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与第1凹部33相同的半圆柱状的第1凹部133。
第2杆状构件135具有第2主体部136、和在第2主体部13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与第2凹部37相同的半圆柱状的第2凹部137。
对第1杆状构件131和第2杆状构件135而言,可以形成为使得在与固定销140相反侧的端部附近,与夹紧固定具30相同地利用贯通孔和螺栓的组合进行夹紧,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如钳、橡胶带、金属带那样的夹紧机构。
图2所示的环状构件40具有环状板面部41、中心孔44、环状板面部41的内周面42和外周面43。
环状板面部41可以与第1保持部11的第1部分圆形面部16和第2保持部21的第2部分圆形面部26抵接。
环状板面部的外周面43可以与第1内周面(弯曲面)13和第2内周面(弯曲面)23相对。
环状板面部41的中心孔44的内径形成为与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的间隔(W1)相同。
环状板面部41的中心孔44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第1测定构件2的周壁部4的外径。
环状板面部41的中心孔44的内径形成为与第2测定构件5的周壁部7的内径相同。
就环状构件40而言,如图6(a)、(b)所示,可以将在通过中心(中心孔44的中心)的直径二分为第1环状构件40a和第2环状构件40b的构件进行组合而使用。
在环状构件40为第1环状构件40a和第2环状构件40b的情况下,为了使第1环状构件40a与第2环状构件40b可恰好地组合,也可以例如,如图6(a)所示那样,使第1环状构件40a的第1凹部45a与第2环状构件40b的第2凹部46a嵌合,第1环状构件40a的第1凸部45b与第2环状构件40b的第2凸部46b嵌合。
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安装至测定装置时,使第1环状构件40a与第2环状构件40b的连接部分位于第1保持构件11的第1部分圆形面部16侧和第2保持部21的第2部分圆形面部26侧,而不位于间隙29侧。
图2所示的按下部(荷重部)50为具有底面部51、周壁部52、开口部53、开口部53的环状端面54的杯形状,也可以为没有底面部51的筒形状。
按下部50的周壁部52及开口部53的形状及大小,为可以从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的各自的外周面侧覆盖的形状及大小。
对环状端面54的宽度(周壁部52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调整与其它部件的尺寸关系而决定,从强度和按下时的力的传递容易度出发,优选为5mm以上。
按下部50优选由金属形成。
<测定方法>
根据图2、图7~图9,对使用了上述测定装置的、包含图1所示的第1测定构件2和第2测定构件5的测定对象1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1>
通过步骤1,将作为第1测定构件2的夹紧固定具30的第1杆状构件31的第1凹部33与第2杆状构件35的第2凹部37接近,使得形成圆柱状空间39,以此状态在包含圆柱状空间39的位置上配置环状构件40。
此时,优选使由第1杆状构件31与第2杆状构件35形成的圆柱状空间39的中心与环状构件40的中心孔44的中心为一致,但在步骤1中也可以稍偏离。
<步骤2>
在步骤2中,最初将第1测定构件2通过环状构件40的中心孔44,进一步使第2测定构件5的开口部5a侧的环状突出面6(不形成环状壁部6a的面)与环状构件40的环状板面部41(内周面42侧的环状板面部41)抵接,由此,使第1测定构件2位于夹紧固定具30的圆柱状空间39内。
第2测定构件5的环状突出面6相对于环状构件40的环状板面部41仅为抵接,不被固定而是从轴向被支撑。
由于像这样第2测定构件5的周壁部7没有利用固定机构固定,因此即使在测定时,对于周壁部7也不从外侧施加力。
在步骤2中,接着将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利用夹紧机构(螺栓)55、56夹紧并一体化,由此而固定圆柱状空间39内的第1测定构件2。
将第1杆状构件31的第1贯通孔34a和第2杆状构件35的第1贯通孔38a两者利用夹紧机构(螺栓)55进行固定,将第1杆状构件31的第2贯通孔34b和第2杆状构件35的第2贯通孔38b两者利用夹紧机构(螺栓)56进行固定。
此时,由于第2测定构件5被环状构件40沿轴向支撑,与第2测定构件5连接的第1测定构件2也沿轴向被支撑,因此夹紧而固定的作业很容易。
<步骤3>
如图8(a)、图9(a)所示,在步骤3中,以将基板20(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为纵向的方式置于作业台等平面(优选为水平面)上的状态,将固定有第1测定构件2的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合计宽度W2)配置于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的间隙29(间隔W1)内,并且使环状构件40与第1保持部11的第1部分圆形面部16和第2保持部21的第2部分圆形面部26抵接。
此时,环状构件40的外周面43相对于第1内周面(弯曲面)13和第2内周面(弯曲面)23隔开少许的间隙而相对。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3中或进入步骤1前,利用螺栓将基板20固定于测定台。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步骤2中利用橡胶带等将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保留为临时固定的状态,在步骤3中,在配置于第1保持部11与第2保持部21的间隙29(间隔W1)内之后,利用夹紧机构55、56夹紧而固定。
由于像这样,环状构件40与第1保持部11的第1部分圆形面部16和第2保持部21的第2部分圆形面部26抵接,因此,第2测定构件5也从轴向被支撑,与第2测定构件5连接的第1测定构件2和夹紧而固定第1测定构件2的夹紧固定具30(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形成搭架于第1保持部11与第2保持部21的间隙29的状态(即,被中空地保持的状态)。
在将基板20(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置于水平面的情况下,第1测定构件2和夹紧固定具30为沿铅直方向吊挂。
<步骤4>
通过步骤4,使作为荷重部的按下部(杯构件)50从第1保持部11的第1外周面12和第2保持部21的第2外周面22的外侧覆盖,将按下部(杯构件)50的环状端面54置于夹紧固定具30(第1杆状构件31和第2杆状构件35)的两端部上。
按下部(杯构件)50的环状端面54位于距离夹紧具30的圆柱状空间39(第1测定构件2)的中心轴等间隔。
因此,第1测定构件2的中心、环状构件40的中心、第2测定构件5的中心及按下部50的中心成为一致的状态。
<步骤5>
如从图8(a)到图8(b)的变化、从图9(a)到图9(b)的变化所示,将按下部50向下方向(优选为铅直方向)按下。
此时,夹紧固定具30由于按下部50而被按下,利用夹紧固定具30所固定的第1测定构件2也被按下,而第2测定构件5被跨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而配置的环状构件40从轴向支撑,因此力的作用使得第1测定构件2的第2测定构件5的连接部分脱离。另外,环状突起33a、37a向基板20倾斜,其利用前端从外侧保持第1测定构件2的周壁部4。
因此,通过将按下部50按下而使第1测定构件2与第2测定构件5分离,可以由分离时对按下部50施加的荷重求出连接强度。
此外,也可以将使第1测定构件2的凸缘部3和第2测定构件5的环状壁部6a中的一者或两者发生破坏、变形等时所施加的荷重作为连接强度。
在步骤5中,第1测定构件2的周壁部4利用夹紧固定具30从外侧被均一地固定,该夹紧固定部30沿轴向径直地移动,第1测定构件2除了凸缘部3以外难以变形。另外,由于第2测定构件5不被固定而是从轴向被支撑,因此,第2测定构件5不发生变形,可测定正确的连接强度。
由于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可正确地测定第1测定构件2与第2测定构件5的连接强度。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测定方法也可以以将测定装置全体沿横方向或倾斜方向放置的状态进行实施。
例如,可以以利用螺栓将在四角形成有螺栓孔的基板20相对于垂直面或倾斜面固定的状态进行测定,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如图10所示的夹具100进行测定。
图10所示的测定装置为将图9(a)的状态(即,也可以是图8(a)的状态)的测定装置沿横方向(优选为水平方向)固定。
在图10中,使用了用于固定测定装置的金属制的夹具100。
夹具100具有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基台部101、从基台部10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垂直设置的支撑壁部102、在支撑壁部102的下端侧(基台部101侧)形成的第1槽部103和在支撑壁部102的上端侧形成的第2槽部104。
支撑壁部102的平面形状与固定有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的基板20为相同形状。
第1槽部103的宽度和长度、第2槽部104的宽度和长度与固定有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21的基板20的厚度和长度对应。
如图10所示,基板20通过相对于夹具100的第1槽部103和第2槽部104这两者滑动的方式嵌入而被固定。
使用图10所示的夹具100,可以将测定装置以处于横方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进行测定,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调整基台部101和支撑壁部102的角度来将测定装置以处于倾斜方向的状态进行测定。
在以图10所示的状态进行测定的情况下,优选在步骤1的之前阶段将基板20固定于夹具100。
在以图10所示的状态进行测定的情况下,在步骤5中,沿横方向(优选为水平方向)按压荷重部50,与从图9(a)到图9(b)的变化同样地,使第1测定构件2与第2测定构件5的连接部分分离。
虽然在图10中使用了夹具100,但也可以不使用夹具,通过利用作业台、壁面而固定测定装置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测定方法所使用的测定装置的各构成部件的外形及大小,可以对应于测定对象的形状(剖面形状)及大小进行调整而使得测定变得容易。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毫无疑义的是,本发明在其范围内包含各种形式的变形,这些变形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地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这样的情形,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7)

1.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为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方法,
所述测定对象是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2测定构件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而成,
所述方法具有:
步骤1:在以从外侧包围的状态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同时,将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
步骤2:中空地保持在步骤1中固定了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
步骤3:拉离所述第1测定构件直至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中,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外径(d1)和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内径(d2)为d2≥d1,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厚度(t1)和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厚度(t2)为t2≥t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中,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与所述第1测定构件连接的开口部具有向所述开口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面,
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外径(d1)和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除了所述环状突出面以外的部分的内径(d2)为d2≥d1,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厚度(t1)和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除了所述环状突出面以外的部分的周壁部的厚度(t2)为t2≥t1,
在所述步骤2中,包含所述环状突出面的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环状端面不被固定而是沿轴向受到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中,所述第1测定构件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
所述第2测定构件在开口部的环状端面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环状壁,
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凸缘部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环状壁通过向互相不同的方向折弯而连接。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以从外侧包围的状态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机构是,可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从外侧夹紧而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的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组合,
所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将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的机构是,配置于所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环状构件,所述环状构件具有的孔为可使所述第1测定构件通过的形状及大小,
所述步骤2中所使用的中空地保持在步骤1中固定了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机构是,以可搭架所述环状构件的方式隔开间隔地相对设置的第1保持构件及第2保持构件,
所述步骤3中所使用的、拉离所述第1测定构件直至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的机构是,可覆盖于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外侧、且开口部端面与所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两端部侧抵接的杯构件或筒构件,
在所述步骤1中,以在所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配置有所述环状构件的状态,将所述第1测定构件通过所述环状构件的孔,由此将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之后,利用所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从外侧夹紧而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周壁部,
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环状构件搭架于所述第1保持构件和所述第2保持构件这两者,以在所述第1保持构件与所述第2保持构件的间隙,中空地保持所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和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状态进行配置,
在所述步骤3中,将所述杯构件或所述筒构件从所述第2测定构件侧进行覆盖,以使所述杯构件或所述筒构件的开口部端面与所述两个杆状固定机构的两端部侧抵接的状态,按压所述杯构件或所述筒构件,直至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6.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为使用测定装置来测定第1测定构件与第2测定构件连接而成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方法,
所述测定对象是,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作为筒构件或杯构件的所述第2测定构件在各自的开口部侧连接而成,
所述测定装置具有保持所述测定对象的保持部和沿所述测定对象的长轴向施加荷重的荷重部,
所述保持部具有第1保持部、第2保持部、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夹紧固定具和环状构件,
所述第1保持部包括:具有可以承载所述环状构件的一部分的第1部分面部、和从所述第1部分面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1平面部的第1成型体,
所述第2保持部包括:具有可以承载所述环状构件的剩余部分的第2部分面部、和从所述第2部分面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2平面部的第2成型体,
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成型体具有的第1平面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成型体具有的第2平面部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夹紧固定具包括: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环状槽部的半圆柱状的第1凹部的第1杆状构件、与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环状槽部的半圆柱状的第2凹部的第2杆状构件的组合,进一步具备用于将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互相夹紧的夹紧机构,
所述环状构件具有环状板面部、所述环状板面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
所述环状板面部能与第1保持部的第1部分面部和第2保持部的第2部分面部抵接,
所述环状构件的中心孔的内径为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侧的端面与所述环状板面部抵接的大小,
所述环状构件的外周面的外径为,在所述环状板面部与第1保持部的第1部分面部和第2保持部的第2部分面部抵接时,不会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外侧伸出的大小,
所述荷重部包括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各自的外周面侧覆盖的杯构件或筒状构件,
所述测定方法具有:
步骤1:将作为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夹紧固定具的第1杆状构件的第1凹部与第2杆状构件的第2凹部接近,使得形成圆柱状空间,以此状态在包含所述圆柱状空间的位置上配置所述环状构件,
步骤2:将所述测定对象的第1测定构件通过所述环状构件的中心孔,进一步将所述测定对象的第2测定构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与所述环状构件的环状板面部抵接支撑,由此不固定而是从轴向进行支撑,在使得所述第1测定构件位于所述圆柱状空间内之后,通过将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利用夹紧机构夹紧而一体化从而固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
步骤3:将固定了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配置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的间隙,并使所述环状构件与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部分面部和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部分面部抵接,
步骤4:将所述作为荷重部的杯构件或筒状构件从外周面侧覆盖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将所述杯构件或筒状构件的开口部侧配置在一体化的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的两端部上,
步骤5:按压所述杯构件或筒状构件,测定所述第1测定构件与所述第2测定构件分离时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定对象的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隔开间隙相对设置的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成型体和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成型体的各自的平面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成型体和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成型体,包括所述间隙在内,整体上形成一个圆,
以所述一个圆的中心、利用所述第1杆状构件与所述第2杆状构件固定的所述第1测定构件的中心、所述环状构件的中心、所述第2测定构件的中心及所述荷重部的中心一致的状态进行测定。
CN201680046457.3A 2015-09-03 2016-08-23 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Active CN107923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3696 2015-09-03
JP2015173696A JP6499945B2 (ja) 2015-09-03 2015-09-03 接続強度の測定方法
PCT/JP2016/074433 WO2017038539A1 (ja) 2015-09-03 2016-08-23 接続強度の測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3829A true CN107923829A (zh) 2018-04-17
CN107923829B CN107923829B (zh) 2021-06-22

Family

ID=5818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6457.3A Active CN107923829B (zh) 2015-09-03 2016-08-23 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7886B2 (zh)
JP (1) JP6499945B2 (zh)
KR (1) KR20180050281A (zh)
CN (1) CN107923829B (zh)
DE (1) DE112016004022T5 (zh)
WO (1) WO2017038539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6219A (ja) * 2001-11-30 2003-08-12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
CN1868980A (zh) * 2001-11-30 2006-11-29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和气囊系统
CN201622207U (zh) * 2010-01-09 2010-11-03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螺栓拉伸强度试验夹具
JP4916965B2 (ja) * 2007-07-12 2012-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の部品の接合強度の測定用治具
CN102768151A (zh) * 2012-07-31 2012-11-07 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 钢丝绳无损卡具
CN203069450U (zh) * 2013-02-01 2013-07-17 天津市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一种用于脚手架碗扣扣件的横杆接头焊接强度检测的夹具
CN203365238U (zh) * 2013-08-09 2013-12-2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剖分式钢绞线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6965B1 (zh) 1969-04-05 1974-04-26
US6289741B1 (en) * 1999-05-20 2001-09-18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Mol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elastomers
US7134689B2 (en) 2001-11-30 2006-11-14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nflator
US20070151360A1 (en) * 2002-09-20 2007-07-05 Shell Oil Company Expandable tubular
JP5432217B2 (ja) * 2011-06-30 2014-03-05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鋳鉄管の接続強度の試験機およびその試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6219A (ja) * 2001-11-30 2003-08-12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
CN1868980A (zh) * 2001-11-30 2006-11-29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和气囊系统
JP4916965B2 (ja) * 2007-07-12 2012-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の部品の接合強度の測定用治具
CN201622207U (zh) * 2010-01-09 2010-11-03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螺栓拉伸强度试验夹具
CN102768151A (zh) * 2012-07-31 2012-11-07 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 钢丝绳无损卡具
CN203069450U (zh) * 2013-02-01 2013-07-17 天津市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一种用于脚手架碗扣扣件的横杆接头焊接强度检测的夹具
CN203365238U (zh) * 2013-08-09 2013-12-2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剖分式钢绞线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6004022T5 (de) 2018-05-17
US10837886B2 (en) 2020-11-17
KR20180050281A (ko) 2018-05-14
US20180246021A1 (en) 2018-08-30
JP6499945B2 (ja) 2019-04-10
CN107923829B (zh) 2021-06-22
WO2017038539A1 (ja) 2017-03-09
JP2017049164A (ja)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43989A1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Two Components as Well as a Component Connection
US20140103591A1 (en) Clamp mounting system
US20070273179A1 (en) Joining Area for Attaching an Add-On Piece to a Vehicle Body
JP5500530B2 (ja) 近接センサ、近接センサの装着構造及び近接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03671434B (zh) 用于将部件紧固到基座材料上的螺栓、方法以及螺栓布置
US20120213574A1 (en) Method of fastening arrangement for the positionally correct fastening of a device to a structural part of a motor vehicle
CN104637859A (zh) 导线夹具和施加预载力至压电驱动器的方法与装置
KR102044190B1 (ko) 이종규격 파이프의 공용사용이 가능한 파이프 플랜지 성형장치
US9132906B2 (en) Aircraft panel comprising an opening equipped with a surround
JP3746039B2 (ja) 複数の部品個別部分を接合させて複合組み立て部品を形成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クランプフレーム
CN107923829A (zh) 连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US20210071906A1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ir Outlet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Outlet Mounting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er
KR101612950B1 (ko) 이중마루 레벨 풋 유닛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장비 설치방법
US6892652B2 (en) Self-adjusting dynamic floating fixture
CN106643379A (zh) 一种检具夹紧定位检测装置及其检具
CN107127693A (zh) 用于固定水泵的试验支架和用于固定试验水泵的方法
CN107398844B (zh) 一种探测器制造夹具和闪烁体定位方法
CN207197419U (zh) 汽车底盘包覆用异型钣金件检测装置
CN103228391B (zh) 具有轮廓外形连接件的车辆附加元件固定系统
CN106197982B (zh) 检测工装
JP5924632B1 (ja) 型枠支持具
JP5367407B2 (ja) ワーク組付方法およびワーク組付システム
KR102246069B1 (ko) 차량용 총합검구
KR102271669B1 (ko) 자동차 강판 부품의 레이저 가공을 위한 지지 장치
CN211291922U (zh) 用于电池包的刚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