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3173A - 抽水式马桶 - Google Patents

抽水式马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3173A
CN107923173A CN201680049178.2A CN201680049178A CN107923173A CN 107923173 A CN107923173 A CN 107923173A CN 201680049178 A CN201680049178 A CN 201680049178A CN 107923173 A CN107923173 A CN 107923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ort portion
plane
urinal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91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3173B (zh
Inventor
近藤康宏
柳岳也
一柳岳也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22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119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22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1197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3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3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3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3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1/00Other component parts of water-closets, e.g. noise-reducing means in the flushing system, flushing pipes mounted in the bowl, seals for the bowl outlet, devices preventing overflow of the bowl contents; devices forming a water seal in the bowl after flushing, devices eliminating obstructions in the bowl outlet or preventing backflow of water and excrements from the waterpipe
    • E03D11/02Water-closet bowls ; Bowls with a double odour seal optionally with provisions for a good siphonic action; siphons as part of the bowl
    • E03D11/08Bowls with means producing a flushing water swir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便池部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上表面(110)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上表面(112)。导水架(108)在便池部的内壁面沿便池部的圆周方向形成。第一喷水口(102)和第二喷水口(104)在便池部的内壁面形成于相比导水架(108)靠向上方。导水架(108)包括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110)对应的位置的第一支架部(114)和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112)对应的位置的第二支架部(116)。第二支架部(116)形成在比第一支架部(114)低的位置。第二支架部(116)和第一支架部(114)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120a)连结。至少在从第二支架部(116)和支架斜面(120a)的交界位置(P1)到支架斜面(120a)的中央位置(P3)的区间,支架斜面(120a)是相对于斜面悬伸构件(134)大致平行的斜面。

Description

抽水式马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水式马桶,尤其涉及通过旋转水流冲洗便池的类型的抽水式马桶。
背景技术
在抽水式马桶中,已知有如下冲洗方式:从一个以上的喷水口向便池部喷出冲洗水,通过该冲洗水的势头将污垢物推出至排水管。以下,将从马桶内部将污垢物推出至排水管的力称为“排出力”。另外,为了使污垢物的渣滓不残留于便池部的内壁面,还需要在大范围冲洗便池部的内壁面的水流。以下,将洗便池内壁的力称为“冲洗力”。
近年来,在抽水式马桶的后部安装局部冲洗装置、暖风装置等的功能部的情况也较多。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弄脏局部冲洗装置的喷嘴等,利用与便池后端部的内壁面大致齐平的盖部件覆盖喷嘴。在专利文献1中,将弄脏喷嘴视为课题,但关于喷嘴的盖部件弄脏看来是以用户的擦拭清洁为前提(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3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4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抽水式马桶中,需要排出力和冲洗力这两种功能。为此,需要不损耗冲洗水的势头而巧妙地改变其路线的设计。而且,需要还能够与搭载如局部冲洗装置那样的功能部对应的结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抽水式马桶中用于提高冲洗力以及排出力的新设计。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抽水式马桶具备:主体部,形成有便池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上表面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上表面;导水架,在便池部的内壁面沿便池部的圆周方向形成;以及喷水口,形成为向导水架喷水。
导水架具有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二支架部。第二支架部形成在比第一支架部低的位置。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抽水式马桶具备:便池部;导水架,在便池部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所述导水架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支架部;第一喷水口,形成在第一支架部之上;以及第二喷水口,形成在第二支架部之上,并且形成于比第一喷水口低的位置。
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连结。
此外,将上述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构成要素或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相互替换的也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易于提高抽水式马桶的冲洗力和排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抽水式马桶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抽水式马桶的上面图。
图3是便池的侧截面图。
图4是便池的正截面图。
图5是示出对储存区域的水流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高低关系的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比较例的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高低关系的图。
图8是抽水式马桶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抽水式马桶的上面图。
图10是便池的侧截面图。
图11是便池的正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对储存区域的水流的示意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高低关系的图。
图14是示意性示出比较例的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高低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抽水式马桶100的外观立体图。
在抽水式马桶100的主体部144形成有便池106。另外,主体部144将外部罐存储的冲洗水从第一喷水口102以及第二喷水口104喷出至便池106。此外,还从第三喷水口喷出冲洗水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结合图2进行后述。第三喷水口可以是所谓的喷射喷水口。第一喷水口102形成于便池106的侧面(y轴负方向侧)。第二喷水口104形成于便池106的后端面(x轴负方向侧)。在便池106的内壁整周呈环状形成有导水架108。从第二喷水口104喷出的冲洗水(以下,称为“第二冲洗水”)在导水架108之上流动,大部分在第一喷水口102跟前落入便池106中,剩余与从第一喷水口102喷出的冲洗水(以下,称为“第一冲洗水”)汇合。第一冲洗水通过在导水架108上旋转来冲洗便池106整体,尤其是内壁前面以及两侧面。
便池106的上表面作为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上表面110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上表面112的台阶面而形成。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上表面112形成凹部138相对于上表面的平坦的底面。第二上表面112并不需要一定是平坦的,可以形成为向下方或上方弯曲的面,也可以在第二上表面11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突起或缺口。在凹部138(第二上表面112的上部)上载置有提供局部冲洗功能、暖风功能等的功能部(未图示)。第二上表面112和第一上表面110通过被两个上表面斜面140a、140b平滑地连结,从而形成具有高低差的环状上表面。
导水架108包括处于高位置的第一支架部114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支架部116。第一支架部114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110对应的位置,第二支架部116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112对应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对应的位置”是指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对应,换言之俯视下位于彼此重叠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其是指以与第一上表面110(高位面)的内周线的90%以上对应的方式形成第一支架部114(高位支架),以与第二上表面112(低位面)的内周线的90%以上对应的方式形成第二支架部116(低位支架)(参照图2)。由图2可知,第一支架部114比第二支架部116长。
对应于上表面部中的第一上表面110和第二上表面112的高低差(段位差),在导水架108中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二支架部116上设置有高低差。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二支架部116通过平滑的斜面(支架斜面120a)连接(结合图2进行更详细叙述)。本说明书所说的“平滑”是指各面连续地,换言之没有不连续面地连接。
在便池106中,通过上表面(第一上表面110、第二上表面112、上表面斜面140a、140b)向内侧突出,从而遍及整周形成悬伸构件118(边缘折回)。悬伸构件118可以说是相对于导水架108的屋顶,由导水架108和悬伸构件118形成输水路径。第一实施方式的悬伸构件118在便池106的内周整体形成为环状。详细将在后文叙述,导水架108除了一部分之外以悬伸构件118为主在水平方向(水流方向)上形成大致平行的面。更具体而言,悬伸构件118的下表面(与导水架108对置的一侧的面)相对于导水架108的上表面在水流方向上呈大致平行。
图2是抽水式马桶100的上面图。图3是便池106的侧截面图。图4是便池106的正截面图。图5是示出相对于储存区域122的水流的示意图。
导水架108是形成于便池106的内壁面整周的环状的支架。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二支架部116通过支架斜面120a以及支架斜面120b平滑地连结。支架斜面120a以及支架斜面120b在俯视下(图2的z轴负方向)均容纳在便池106内周面的后端侧半部内。详细将在后文叙述,支架斜面120a是第二冲洗水上升的斜面,支架斜面120b是第一冲洗水下降的斜面。支架斜面120a以及支架斜面120b处在相对于便池106的中心轴M(图2的x轴方向)左右对称的位置。此外,第一支架部114以及第二支架部116可以是一起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架,但是,如图3所示,可以使第一支架部114在前端部附近平缓地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支架斜面120a、120b形成为比第一支架部114的倾斜更陡峭。第一支架部114水平延伸。
综上所述,导水架108相对于中心轴M轴对称,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二支架部116是通过支架斜面120a、120b平滑地连结的具有高低差的环状的支架。
悬伸构件118形成于便池106的边缘整周。悬伸构件118包括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110对应的较高的位置的第一悬伸构件130和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112对应的较低的位置的第二悬伸构件132。第一悬伸构件130和第二悬伸构件132通过斜面悬伸构件134a、134b平滑地连结。斜面悬伸构件134a对应于上表面斜面140a以及支架斜面120a,斜面悬伸构件134b对应于上表面斜面140b以及支架斜面120b。因此,斜面悬伸构件134a以及斜面悬伸构件134b在俯视下(图2的z轴负方向)也容纳于便池106内周面的后端侧的半部内。斜面悬伸构件134a以及斜面悬伸构件134b处在相对于便池106的中心轴M(图2的x轴方向)左右对称的位置。
综上所述,悬伸构件118相对于中心轴M轴对称,第一悬伸构件130和第二悬伸构件132是通过斜面悬伸构件134a、134b平滑地连结的具有高低差的环状的悬伸构件(边缘折回)。
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悬伸构件118以及导水架108均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M对称,因此成为易于维持作为抽水式马桶100整体的协调的设计。
第二喷水口104在第二支架部116中形成在后端右方的支架斜面120b一侧。第一喷水口102形成在第一支架部114之上。
从第一喷水口102、第二喷水口104流入便池106的冲洗水的大部分从储存区域122的排出口128排出到下水管(未图示),一部分储存在储存区域122,密封便池106和下水管。在储存区域122的侧面还形成有第三喷水口124。从抽水式马桶100的罐供给的冲洗水的一部分作为第一冲洗水S1从第一喷水口102喷出(路径C1),一部分作为第二冲洗水S2从第二喷水口104(路径C2)喷出,剩余的冲洗水作为“第三冲洗水S3”从第三喷水口124(路径C3)喷出。路径C1~C3均示出来自各喷水口的冲洗水的主流。通过第一冲洗水S1以及第二冲洗水S2汇集在储存区域122的污垢物被第三冲洗水S3推出至储存区域122的深处的排出口128。
第一喷水口102朝向抽水式马桶100形成于左侧面(y轴负方向侧)的上部(边缘)。从第一喷水口102喷出的第一冲洗水S1在导水架108(第一支架部114)之上以逆时针较大地旋转,冲洗便池106的内壁面中的前面以及两侧面的广域。第一冲洗水S1在第一支架部114旋转后,在到达支架斜面120b前失去动能而偏离路径,落入储存区域122(参照图2的S1)。
从第二喷水口1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通过经过导水架108(第二支架部116)来局部冲洗便池106的后端面上部,因支架斜面120a的上升倾斜(高低差)而偏离路径,落入储存区域122(参照图2的S2)。
支架斜面120a在储存区域122的开口R(参照图3)中,位于后部侧方。更具体而言,若将开口R在x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中点作为P,则在俯视下容纳于比中点P靠后端侧且左侧的位置形成有支架斜面120a。因此,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后,流经接受面142的侧方,然后直接落入储存区域122(参照图2)。此外,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部116和第一支架部114的大部分均形成在水平方向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部114形成在比凹部138的第二上表面112高的位置(参照图4)。
第二冲洗水S2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而不进行落下,但希望的是其主流进行落下而不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此处所说的“主流”是指从第二喷水口1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的全部水量的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加优选为95%以上。第二冲洗水S2的全部水量中,进行落下而不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的水流的比例能够基于第二喷水口104的位置或大小、第二冲洗水S2的流速、支架斜面120a的形状或上升角等各种参数进行模拟计算。
第一冲洗水S1在便池106的内壁旋转后,通过从右方落下而提供广域的冲洗力和排水力。第二冲洗水S2在清洗特别容易脏的便池106的后端面后,通过从后端左方落下而提供对后端面局部性的冲洗力和排水力。第三冲洗水S3通过搅拌储存区域122并将污垢物推出至排出口128,提供排出力。
如图5所示,在储存区域122汇集污垢物126。如果有如污垢物126a~126c那种浮游在储存水的污垢物,有时会如污垢物126d那样进行沉淀。第一冲洗水S1和第二冲洗水S2从其他方向落入储存区域122,使污垢物126a~126c沉入储存区域122。第三冲洗水S3集中这样汇集在储存区域122的底部的污垢物126a~126d,将其推出至排出口128。以下,将使储存区域122的污垢物126下沉的力称为“下沉力”。为了可靠地使浮游的污垢物126下沉,希望使一定程度的水量的冲洗水从足够的高度集中落下。
在图5的情况下,第一冲洗水S1的下沉力施加于污垢物126a、126b,但污垢物126c不在第一冲洗水S1的正下方,因此难以受到第一冲洗水S1的下沉力。但是,由于污垢物126c在第二冲洗水S2的正下方,因此受到第二冲洗水S2的下沉力。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冲洗水S1和第二冲洗水S2从左右两方向落下,从而能够对浮游的污垢物126提供有效的下沉力。
返回图2。第二冲洗水S2在清洗便池106的后端面后,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的途中或者上升后,其大部分落下。通常,在便池106中为了改变水流方向,改变便池106的内壁面的形状,尤其是改变输水路径在俯视下(xy面)的曲率的情况较多。但是,通过xy面的曲率变化而使水流方向较大变化的设计较难。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架斜面120a在上下方向(z方向)的倾斜来改变水流方向。由于支架斜面120a的角度变更相对简单,因此易于进行用于水流控制的设计。
也可以通过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后使第二冲洗水S2撞上悬伸构件118的背面,从而使第二冲洗水S2落下(结合图6进行更详细的叙述)。因此,希望在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而进入第一支架部114的位置,特别是以较大地突出的方式形成悬伸构件118。由于未落下的第二冲洗水S2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因此能够不浪费且有效地使用第二冲洗水S2。
图6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架部114以及第二支架部116的高低关系的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比较例的第一支架部114以及第二支架部116的高低关系的图。
图6和图7的不同在于支架斜面120a在第二支架部116附近是否与悬伸构件118平行。
将以抽水式马桶100的底面(设置面)为基准时的第二支架部116的高度作为H2,将第一支架部114的高度作为H1。悬伸构件118将与第二上表面112对应的第二悬伸构件132的背面的高度作为H3,将与第一上表面110对应的第一悬伸构件130的背面的高度作为H4。将第二上表面112(第二悬伸构件132的上表面)的高度作为H5,将第一上表面110(第一悬伸构件130的上表面)的高度作为H6。
将形成在第二支架部116和第二悬伸构件132之间的输水路径的高度作为T2(=H3-H2)。另外,将形成在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一悬伸构件130之间的输水路径的高度作为T1(=H4-H1)。
将第二支架部116和支架斜面120a的交界点作为P1,将支架斜面120a和第一支架部114的交界点作为P3,将P1和P3的中间点作为P2。另外,将第一喷水口102的位置作为P4。
从第二喷水口1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通过第二支架部116,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因失去动能而旋转并朝向储存区域122落下。第二冲洗水S2可以撞上第一悬伸构件130的背面,向储存区域122的方向飞溅。因此,希望至少在通过支架斜面120a的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而进入第一支架部114的位置,形成足够大小的悬伸构件118。更具体而言,希望至少在区间P3~P4形成第一悬伸构件130。
支架斜面120a和斜面悬伸构件134a至少局部在水流方向上平行。更具体而言,至少在区间P1~P2,支架斜面120a和在其上的悬伸构件118(斜面悬伸构件134a)的背面大致平行。此处所说的“大致平行”是指支架斜面120a的上升角度和斜面悬伸构件134a的上升角度之差在5%以内,优选在1%以内。本说明书的“大致平行”是指两个面的面角度之差在5%以内,优选在1%以内。如图7的比较例所示,当斜面悬伸构件134a的上升角度比支架斜面120a的上升角度更陡峭时,在斜面悬伸构件134a的下部形成有死角区域136(清洗残留的区域),有不能充分地冲洗此处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人员的实验,当以如图7的比较例的方式形成时,若第二冲洗水S2通过P1之后向上下扩散,则可知在P3附近足够量的第二冲洗水S2难以到达悬伸构件118的背面。如图6所示,在区间P1~P2中,通过使支架斜面120a和斜面悬伸构件134a大致平行,从而能够防止形成死角区域136。
此外,在区间P1~P2中,支架斜面120a不仅与斜面悬伸构件134a,而且还与上表面斜面140a在水流方向上大致平行。
由于支架斜面120a与第二支架部116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维持第二冲洗水的水势并将其顺利地引导到支架斜面120a。
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的第二冲洗水在超过P3后,一部分原样落下,一部分撞上第一悬伸构件130的背面而飞溅。因此,支架斜面120a需要一定程度的角度。希望的是,支架斜面120a包含10度以上,优选为35度以上的倾斜面。
在区间P1~P2中,支架斜面120a和斜面悬伸构件134a在倾斜方向上大致平行。同样地,第二支架部116和第二悬伸构件132在水平方向大致平行,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一悬伸构件130在水平方向上大致平行。关于支架斜面120b和斜面悬伸构件134b也同样。导水架108和悬伸构件118均在便池106的整周形成为环状,但希望在导水架108的整周的80%以上,优选在90%以上的区间,悬伸构件118和导水架108大致平行。或者,希望在导水架108的整周的80%以上,优选90%以上的区间,上表面(第一上表面110、第二上表面112、上表面斜面140a、上表面斜面140b)和导水架108大致平行。通过以悬伸构件118和导水架108,或者上表面和导水架108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导水架108,从而能够提高抽水式马桶100的设计在整体上的协调。
相比于第一上表面110和第二上表面112的高低差D1(=H6-H5),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二支架部116的高低差D2(H1-H2)小。这是因为第二支架部116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2(=H3-H2)比第一支架部114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1(H4-H1)低。这样,相比于第一上表面110和第二上表面112的高低差D1,导水架108的高低差D2有些缓和。
为了使高低差D1和高低差D2一致,可以使第二支架部116形成在比图6的H2低的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冲洗水的势能变小。另外,使第二支架部116的输水路径变窄,但由于能够提高第二冲洗水的压力,因而能够强力地冲洗后端面。
为了使高低差D1和高低差D2一致,可以使第一支架部114形成在比图6的H1高的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高度T1变窄,因此第一喷水口102的开口变小,来自第一喷水口102的喷水量变小。由于需要向较长的第一支架部114提供充足的第一冲洗水S1,尤其需要向便池106的前端部提供充足的水量,因此不优选对第一喷水口102的喷水量增加结构上的限制。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支架部114和第二支架部116设置高低差D2,以还对应于第一上表面110和第二上表面112的高低差D1,并且T2<T1(D2<D1)的方式形成导水架108。通过这种构成,获得冲洗性和设计上的协调性的平衡。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部116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2比第一支架部114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1低。希望至少第二支架部116的输水路径的平均高度比第一支架部114的输水路径的平均高度低。
在区间P1~P4中,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从T2扩大到T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区间P1~P2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维持在T2,在区间P2~P3上下宽度从T2扩大到T1。至少在区间P1~P4中只要扩大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即可。但是,若在区间P1~P2还将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一直维持在T2,则如上所述由于难以产生死角区域136(清洗残留区域)而进一步优选。
便池106的后端面尤其易脏。在易脏的区域使冲洗水尽量以较高的流速流动较好。区间P2~P3相比于区间P1~P2不易脏,因此相比于区间P1~P2,优选在区间P2~P3扩大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
从第二喷水口1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而通过P2,在区间P2~P3向上下方向扩散。一部分落下,一部分撞上第一悬伸构件130的背面而落下。
悬伸构件118形成输水路径,并且防止污垢物或冲洗水飞散到第一上表面110或第二上表面112上。特别是,第二悬伸构件132防止污垢物或冲洗水向载置在第二上表面112上的功能部飞散。向后端面飞散的污垢物通过第二悬伸构件132的背面抑制向上部的飞散,第二悬伸构件132的背面由第二冲洗水S2冲走。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冲洗水通过支架斜面120a在纵方向上的倾斜,而使第二冲洗水S2沿下降方向改变进路(偏离路径)。如果组合支架斜面120a和悬伸构件118,则能够更简单且有效地改变水流的方向。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抽水式马桶100的后端部形成有凹部(第二上表面112)的情况下,还不如能够积极地利用伴随着凹部的存在而导致的对导水架108的设计限制。通过导水架108的高低差,能够增减冲洗水的速度,或者能够使冲洗水积极地从导水架108偏离路径。
第一冲洗水S1以维持势能在第一支架部114上进行旋转。然后,在支架斜面120b的跟前偏离路径,落入储存区域122。
第二冲洗水S2通过以高速经过第二支架部116之上的狭窄的输水路径来冲洗后端面,在支架斜面120a上升,偏离路径。另外,从支架斜面120a飞出的第二冲洗水S2的一部分通过悬伸构件118更强力地飞溅到储存区域122。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架斜面120a的高低差而使第二冲洗水S2沿落下方向偏离路径。第一冲洗水S1的一部分在通过支架斜面120b后可以与第二冲洗水S2汇合。但是,若绕着便池106旋转而低速化的第一冲洗水S1与第二冲洗水S2汇合,则使第二冲洗水S2低速化,因此,希望在第一冲洗水S1中旋转后与第二冲洗水S2汇合的比例为低于20%,优选为低于10%的少量。
以上,基于第一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该实施方式为例示,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并且这些变形例以及变更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述以及附图不受限定,而是应当例证性地处理。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抽水式马桶100的后端部形成用于搭载功能部的凹部,为此设置称为第一上表面110和第二上表面112的台阶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凹部,也能够应用在与上表面段位差对应地形成导水架108时的设计上。导水架108的支架宽度无需恒定,可以根据部位而改变。导水架108无需呈水平,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或者弯曲。另外,导水架108无需围绕便池106的整周不间断地旋转,可以具有局部的不连续区域(欠缺等)。
(变形例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悬伸构件118的背面和导水架108的上表面均形成水平面。因此,悬伸构件118和导水架108之间的输水路径形成矩形截面(参照图4的区域U)。作为变形例,平滑地连结悬伸构件118和导水架108,可以将输水路径作为圆弧状的截面形成。此外,在本发明中,悬伸构件118是可选择的并不是必要构成。
根据以上的记载,识别下述发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抽水式马桶具备:主体部,形成有便池部,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上表面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上表面;导水架,在便池部的内壁面沿便池部的圆周方向形成;以及喷水口,形成为向导水架喷水。
导水架具有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二支架部。第二支架部形成在比第一支架部低的位置。
对应于上表面的高低差,在导水架也设置高低差,能够通过导水架的高低差来控制水流。
第二支架部可以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与第一支架部连结。
通过平滑地连结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从而易于维持冲洗水的水势。
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也可以通过平滑的上表面斜面来连结。至少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支架斜面的中央位置的区间,支架斜面是相对于上表面斜面大致平行的斜面。
通过使支架斜面和上表面斜面平行,从而易于保持设计整体的谐调。
在主体部的上表面斜面还可以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悬伸部。至少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支架斜面的中央位置的区间,支架斜面可以是与悬伸部大致平行的斜面。
在便池部可以形成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第一喷水口形成为可以向第一支架部喷水,第二喷水口可以形成为向第二支架部喷水。
通过使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高低差低于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的高低差,从而易于保持设计整体的协调。
在主体部的上表面遍及整周,还可以形成向内侧突出的悬伸部。导水架遍及便池部的整周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在整周的80%以上形成为与悬伸部大致平行。
第一支架部和第一上表面的平均间隔可以比第二支架部和第二上表面的平均间隔大。
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形成于便池部的第一喷水口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导水架和上表面部的间隔。
可以在便池部的上表面后端部形成凹部。第二上表面可以对应于凹部的底面。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形成于便池部的第一喷水口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导水架和上表面部的间隔。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抽水式马桶具备:主体部,形成有便池部;导水架,在便池部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支架部;第一喷水口,形成为向第一支架部喷水;以及第二喷水口,形成为向第二支架部喷水,形成在比第一喷水口低的位置。
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可以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连结。
通过利用平滑的支架斜面连结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从而维持冲洗水的水势并能够通过支架斜面的高低差而将冲洗水向落下方向引导。
至少在通过第二支架部的冲洗水在支架斜面上升而进入第一支架部的位置,可以在便池部的上表面形成悬伸部。
在便池部的底部可以形成储存冲洗水的储存区域。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的主流可以在第一支架部不与来自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而落入储存区域。
通过使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的主流在与来自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前落下,从而易于强化排出力。
在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中,在支架斜面上升而与来自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的水量可以低于全部水量的20%。
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上升的支架斜面可以具有10度以上的倾斜面。
导水架通过由两个支架斜面连结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从而可以遍及便池部的整周形成为环状。这两个支架斜面均可以形成在便池部在俯视下的后端半部侧。
第一支架部可以比第二支架部长。
通过第二支架部的冲洗水朝向第一支架部上升的支架斜面可以形成在俯视下形成于便池部底部的储存区域的侧方。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抽水式马桶200的外观立体图。
在抽水式马桶200的主体部244形成有便池206。另外,主体部244将外部的罐所存储的冲洗水从第一喷水口202以及第二喷水口204喷出至便池206。此外,冲洗水的一部分还从第三喷水口喷出,但是关于这一点结合图9进行后述。第三喷水口也可以是所谓的喷射喷水口。第一喷水口202形成在便池206的侧面(y轴负方向侧)。第二喷水口204形成在便池206的后端面(x轴负方向侧)。在便池206的内壁整周呈环状形成导水架208。从第二喷水口204喷出的冲洗水(以下,称为“第二冲洗水”)在导水架208之上流动,大部分在第一喷水口202跟前落入便池206中,剩余的冲洗水与从第一喷水口202喷出的冲洗水(以下,称为“第一冲洗水”)汇合。第一冲洗水通过在导水架208上旋转而冲洗便池206整体,尤其是内壁前面以及两侧面。
便池206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上表面210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上表面212的台阶面。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上表面212形成凹部238相对于上表面的平坦的底面。第二上表面212并不需要一定是平坦的,也可以形成为向下方或上方弯曲的面,也可以在第二上表面21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突起或缺口。凹部238(第二上表面212的上部)上载置有提供局部冲洗功能、暖风功能等的功能部(未图示)。第二上表面212和第一上表面210通过被两个上表面斜面240a、240b平滑地连结,从而形成具有高低差的环状上表面。
导水架208包括处于高位置的第一支架部214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支架部216。第一支架部214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210对应的位置,第二支架部216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212对应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对应的位置”是指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对应,换言之俯视下位于彼此重叠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其是指以与第一上表面210(高位面)的内周线的90%以上对应的方式形成第一支架部214(高位支架),以与第二上表面212(低位面)的内周线的90%以上对应的方式形成第二支架部216(低位支架)(参照图9)。由图9可知,第一支架部214比第二支架部216长。
对应于上表面部中的第一上表面210和第二上表面212的高低差(段位差),在导水架208中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二支架部216上设置有高低差。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二支架部216通过平滑的斜面(支架斜面220a)连接(结合图9进行更详细叙述)。本说明书所说的“平滑”是指各面连续地,换言之没有不连续面地连接。
在便池206中,通过上表面(第一上表面210、第二上表面212、上表面斜面240a、240b)向内侧突出,从而遍及整周形成悬伸构件218(边缘折回)。悬伸构件218可以说是相对于导水架208的屋顶,由导水架208和悬伸构件218形成输水路径。第二实施方式的悬伸构件218在便池206的内周整体形成为环状。详细将在后文叙述,导水架208除了一部分之外以悬伸构件218为主在水平方向(水流方向)上形成大致平行的面。更具体而言,悬伸构件218的下表面(与导水架208对置的一侧的面)相对于导水架208的上表面在水流方向上呈大致平行。
图9是抽水式马桶200的上表面图。图10是便池206的侧截面图。图11是便池206的正截面图。图12是示出相对于储存区域222的水流的示意图。
导水架208是形成于便池206的内壁面整周的环状的支架。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二支架部216通过支架斜面220a以及支架斜面220b平滑地连结。支架斜面220a以及支架斜面220b在俯视下(图9的z轴负方向)均容纳在便池206内周面的后端侧半部内。详细将在后文叙述,支架斜面220a是第二冲洗水上升的斜面,支架斜面220b是第一冲洗水下降的斜面。支架斜面220a以及支架斜面220b处在相对于便池206的中心轴M(图9的x轴方向)左右对称的位置。此外,第一支架部214以及第二支架部216可以是一起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架,但是,如图10所示,可以使第一支架部214在前端部附近平缓地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支架斜面220a、220b形成为比第一支架部214的倾斜更陡峭。第一支架部214水平延伸。
综上所述,导水架208相对于中心轴M轴对称,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二支架部216是通过支架斜面220a、220b平滑地连结的具有高低差的环状的支架。
悬伸构件218形成于便池206的边缘整周。悬伸构件218包括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210对应的较高的位置的第一悬伸构件230和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212对应的较低的位置的第二悬伸构件232。第一悬伸构件230和第二悬伸构件232通过斜面悬伸构件234a、234b平滑地连结。斜面悬伸构件234a对应于上表面斜面240a以及支架斜面220a,斜面悬伸构件234b对应于上表面斜面240b以及支架斜面220b。因此,斜面悬伸构件234a以及斜面悬伸构件234b在俯视下(图9的z轴负方向)也容纳于便池206内周面的后端侧的半部内。斜面悬伸构件234a以及斜面悬伸构件234b处在相对于便池206的中心轴M(图9的x轴方向)左右对称的位置。
综上所述,悬伸构件218相对于中心轴M轴对称,第一悬伸构件230和第二悬伸构件232是通过斜面悬伸构件234a、234b平滑地连结的具有高低差的环状的悬伸构件(边缘折回)。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悬伸构件218以及导水架208均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M对称,因此成为易于维持作为抽水式马桶200整体的协调的设计。
第二喷水口204在第二支架部216中形成在后端右方的支架斜面220b一侧。第一喷水口202形成在第一支架部214之上。
从第一喷水口202、第二喷水口204流入便池206的冲洗水的大部分从储存区域222的排出口228排出到下水管(未图示),一部分储存在储存区域222,密封便池206和下水管。在储存区域222的侧面还形成有第三喷水口224。从抽水式马桶200的罐供给的冲洗水的一部分作为第一冲洗水S1从第一喷水口202喷出(路径C1),一部分作为第二冲洗水S2从第二喷水口204(路径C2)喷出,剩余的冲洗水作为“第三冲洗水S3”从第三喷水口224(路径C3)喷出。路径C1~C3均示出来自各喷水口的冲洗水的主流。通过第一冲洗水S1以及第二冲洗水S2汇集在储存区域222的污垢物被第三冲洗水S3推出至储存区域222的深处的排出口228。
第一喷水口202朝向抽水式马桶200形成在左侧面(y轴负方向侧)的上部(边缘)。从第一喷水口202喷出的第一冲洗水S1在导水架208(第一支架部214)之上以逆时针较大地旋转,冲洗便池206的内壁面中的前面以及两侧面的广域。第一冲洗水S1在第一支架部214旋转后,在到达支架斜面220b前失去动能而偏离路径,落入储存区域222(参照图9的S1)。
从第二喷水口2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通过经过导水架208(第二支架部216)来局部冲洗便池206的后端面上部,因支架斜面220a的上升倾斜(高低差)而偏离路径,落入储存区域222(参照图9的S2)。
支架斜面220a在储存区域222的开口R(参照图10)中,位于后部侧方。更具体而言,若将开口R在x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中点作为P,则在俯视下容纳在比中点P靠后端侧且左侧的位置形成有支架斜面220a。因此,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后,流经接受面242的侧方,然后直接落入储存区域222(参照图9)。此外,如图10所示,第二支架部216和第一支架部214的大部分均形成在水平方向上。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部214形成在比凹部238的第二上表面212高的位置(参照图11)。
第二冲洗水S2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而不进行落下,但希望的是其主流进行落下而不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此处所说的“主流”是指从第二喷水口2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的全部水量的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加优选为95%以上。第二冲洗水S2的全部水量中,进行落下而不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的水流的比例能够基于第二喷水口204的位置或大小、第二冲洗水S2的流速、支架斜面220a的形状或上升角等各种参数进行模拟计算。
第一冲洗水S1在便池206的内壁旋转后,通过从右方落下而提供广域的冲洗力和排水力。第二冲洗水S2在清洗特别容易脏的便池206的后端面后,通过从后端左方落下而提供对后端面的局部性的冲洗力和排水力。第三冲洗水S3通过搅拌储存区域222并将污垢物推出至排出口228,提供排出力。
如图12所示,在储存区域222汇集污垢物226。如果有如污垢物226a~226c那种浮游在储存水的污垢物,有时会如污垢物226d那样进行沉淀。第一冲洗水S1和第二冲洗水S2从其他方向落入储存区域222,使污垢物226a~226c沉入储存区域222。第三冲洗水S3集中这样汇集在储存区域222的底部的污垢物226a~226d,将其推出至排出口228。以下,将使储存区域222的污垢物226下沉的力称为“下沉力”。为了可靠地使浮游的污垢物226下沉,希望使一定程度的水量的冲洗水从足够的高度集中落下。
在图12的情况下,第一冲洗水S1的下沉力施加于污垢物226a、226b,但污垢物226c不在第一冲洗水S1的正下方,因此难以受到第一冲洗水S1的下沉力。但是,由于污垢物226c处在第二冲洗水S2的正下方,受到第二冲洗水S2的下沉力。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冲洗水S1和第二冲洗水S2从左右两方向落下,从而能够对浮游的污垢物226提供有效的下沉力。
返回图9。第二冲洗水S2在清洗便池206的后端面后,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的途中或者上升后,其大部分落下。通常,在便池206中为了改变水流方向,改变便池206的内壁面的形状,尤其是改变输水路径在俯视下(xy面)的曲率的情况较多。但是,通过xy面的曲率变化而使水流方向较大变化的设计较难。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架斜面220a在上下方向(z方向)的倾斜来改变水流方向。由于支架斜面220a的角度的变更相对简单,因此容易进行用于水流控制的设计。
也可以通过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后使第二冲洗水S2撞上悬伸构件218的背面,从而使第二冲洗水S2落下(结合图13进行更详细的叙述)。因此,希望在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而进入第一支架部214的位置,特别是以较大地突出的方式形成悬伸构件218。由于没有落下的第二冲洗水S2与第一冲洗水S1汇合,因此能够不浪费且有效地使用第二冲洗水S2。
图13是示意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架部214以及第二支架部216的高低关系的图。图14是示意性示出比较例的第一支架部214以及第二支架部216的高低关系的图。
图13和图14的不同点在于支架斜面220a在第二支架部216附近是否与悬伸构件218平行。
将以抽水式马桶200的底面(设置面)为基准时的第二支架部216的高度作为H2,将第一支架部214的高度作为H1。悬伸构件218将与第二上表面212对应的第二悬伸构件232的背面的高度作为H3,将与第一上表面210对应的第一悬伸构件230的背面的高度作为H4。将第二上表面212(第二悬伸构件232的上表面)的高度作为H5,将与第一上表面210(第一悬伸构件230的上表面)的高度作为H6。
将形成在第二支架部216和第二悬伸构件232之间的输水路径的高度作为T2(=H3-H2)。另外,将形成在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一悬伸构件230之间的输水路径的高度作为T1(=H4-H1)。
将第二支架部216和支架斜面220a的交界点作为P1,将支架斜面220a和第一支架部214的交界点作为P3,将P1和P3的中间点作为P2。另外,将第一喷水口202的位置作为P4。
从第二喷水口2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通过第二支架部216,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因失去动能而旋转并朝向储存区域222落下。第二冲洗水S2可以撞上第一悬伸构件230的背面,向储存区域222的方向飞溅。因此,希望至少在通过支架斜面220a的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而进入第一支架部214的位置,形成足够大小的悬伸构件218。更具体而言,希望至少在区间P3~P4形成第一悬伸构件230。
支架斜面220a和斜面悬伸构件234a至少局部在水流方向上平行。更具体而言,至少在区间P1~P2,支架斜面220a和在其上的悬伸构件218(斜面悬伸构件234a)的背面大致平行。此处所说的“大致平行”是指支架斜面220a的上升角度和斜面悬伸构件234a的上升角度之差在5%以内,优选在1%以内。本说明书的“大致平行”是指两个面的面角度之差在5%以内,优选在1%以内。如图14的比较例所示,当斜面悬伸构件234a的上升角度比支架斜面220a的上升角度更陡峭时,在斜面悬伸构件234a的下部形成有死角区域236(冲洗残留的区域),有不能充分地冲洗此处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人员的实验,当以如图14的比较例的方式形成时,若第二冲洗水S2通过P1后向上下扩散,则可知在P3附近足够量的第二冲洗水S2难以到达悬伸构件218的背面。如图13所示,在区间P1~P2中,通过使支架斜面220a和斜面悬伸构件234a大致平行,从而能够防止形成死角区域236。
此外,在区间P1~P2中,支架斜面220a不仅与斜面悬伸构件234a,而且还与上表面斜面240a在水流方向上大致平行。
由于支架斜面220a与第二支架部216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维持第二冲洗水的水势并将其顺利地引导到支架斜面220a。
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的第二冲洗水在超过P3后,一部分原样落下,一部分撞上第一悬伸构件230的背面而飞溅。因此,支架斜面220a需要一定程度的角度。希望的是,支架斜面220a包含10度以上,优选为35度以上的倾斜面。
在区间P1~P2中,支架斜面220a和斜面悬伸构件234a在倾斜方向大致平行。同样地,第二支架部216和第二悬伸构件232在水平方向上大致平行,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一悬伸构件230在水平方向上大致平行。关于支架斜面220b和斜面悬伸构件234b也同样。导水架208和悬伸构件218均在便池206的整周形成为环状,但希望在导水架208的整周的80%以上,优选90%以上的区间,悬伸构件218和导水架208大致平行。或者,希望在导水架208的整周的80%以上,优选90%以上的区间,上表面(第一上表面210、第二上表面212、上表面斜面240a、上表面斜面240b)和导水架208大致平行。通过以悬伸构件218和导水架208,或者上表面和导水架208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导水架208,从而能够提高抽水式马桶200的设计在整体上的协调。
相比于第一上表面210和第二上表面212的高低差D1(=H6-H5),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二支架部216的高低差D2(H1-H2)小。这是因为第二支架部216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2(=H3-H2)比第一支架部214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1(H4-H1)低。这样,相比于第一上表面210和第二上表面212的高低差D1,导水架208的高低差D2有些缓和。
为了使高低差D1和高低差D2一致,可以使第二支架部216形成在比图13的H2低的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冲洗水的势能变小。另外,使第二支架部216的输水路径变窄,但由于能够提高第二冲洗水的压力,因而能够强力地冲洗后端面。
为了使高低差D1和高低差D2一致,可以使第一支架部214形成在比图13的H1高的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高度T1变窄,因此第一喷水口202的开口变小,来自第一喷水口202的喷水量变小。由于需要向较长的第一支架部214提供充足的第一冲洗水S1,尤其需要向便池206的前端部提供充足的水量,因此不优选对第一喷水口202的喷水量增加结构上的限制。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支架部214和第二支架部216设置高低差D2,以还对应于第一上表面210和第二上表面212的高低差D1,并且T2<T1(D2<D1)的方式形成导水架208。通过这种构成,获得冲洗性和设计上的协调性的平衡。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部216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2比第一支架部214的输水路径的高度T1低。希望至少第二支架部216的输水路径的平均高度比第一支架部214的输水路径的平均高度低。
在区间P1~P4,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从T2扩大到T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区间P1~P2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维持在T2,在区间P2~P3上下宽度从T2扩大到T1。至少在区间P1~P4中只要扩大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即可。但是,若在区间P1~P2还将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一直维持在T2,则如上所述由于难以产生死角区域236(清洗残留区域)而进一步优选。
便池206的后端面尤其易脏。在易脏的区域使冲洗水尽量以较高的流速流动较好。区间P2~P3相比于区间P1~P2不易脏,因此相比于区间P1~P2,优选在区间P2~P3扩大输水路径的上下宽度。
从第二喷水口204喷出的第二冲洗水S2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而通过P2,在区间P2~P3向上下方向扩散。一部分落下,一部分撞上第一悬伸构件230的背面而落下。
悬伸构件218形成输水路径,并且防止污垢物或冲洗水飞散到第一上表面210或第二上表面212上。特别是,第二悬伸构件232防止污垢物或冲洗水向载置在第二上表面212上的功能部飞散。向后端面飞散的污垢物通过第二悬伸构件232的背面抑制向上部的飞散,第二悬伸构件232的背面由第二冲洗水S2冲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冲洗水通过支架斜面220a在纵方向上的倾斜,而使第二冲洗水S2沿下降方向改变进路(偏离路径)。如果组合支架斜面220a和悬伸构件218,则能够更简单且有效地改变水流的方向。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抽水式马桶200的后端部形成有凹部(第二上表面212)的情况下,还不如能够积极地利用伴随着凹部的存在而导致的对导水架208的设计限制。通过导水架208的高低差,能够增减冲洗水的速度,或者能够使冲洗水积极地从导水架208偏离路径。
第一冲洗水S1以维持势能在第一支架部214上进行旋转。然后,在支架斜面220b的跟前偏离路径,落入储存区域222。
第二冲洗水S2通过以高速通过第二支架部216之上的狭窄的输水路径来冲洗后端面,在支架斜面220a上升,偏离路径。另外,从支架斜面220a飞出的第二冲洗水S2的一部分通过悬伸构件218更强力地飞溅到储存区域222。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架斜面220a的高低差而使第二冲洗水S2沿落下方向偏离路径。第一冲洗水S1的一部分在通过支架斜面220b后可以与第二冲洗水S2汇合。但是,若绕着便池206旋转而低速化的第一冲洗水S1与第二冲洗水S2汇合,则使第二冲洗水S2低速化,因此,希望在第一冲洗水S1中旋转后与第二冲洗水S2汇合的比例为低于20%,优选为低于10%的少量。
以上,基于第二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该实施方式为例示,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并且这些变形例以及变更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述以及附图不受限定,而是应当例证性地处理。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抽水式马桶200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搭载功能部的凹部,为此设置被称为第一上表面210和第二上表面212的台阶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凹部,也能够应用在与上表面段位差对应地形成导水架208时的设计上。导水架208的支架宽度无需恒定,可以根据部位而改变。导水架208无需呈水平,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或者弯曲。另外,导水架208无需围绕便池206的整周不间断地旋转,可以具有局部的不连续区域(欠缺等)。
根据以上的记载,识别下述发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抽水式马桶具备:主体部,形成有便池部;导水架,在便池部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支架部;第一喷水口,形成为向第一支架部喷水;以及第二喷水口,形成为向第二支架部喷水,形成在比第一喷水口低的位置。
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可以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连结。
通过利用平滑的支架斜面连结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从而能够维持冲洗水的水势并通过支架斜面的高低差而将冲洗水向落下方向引导。
至少在通过第二支架部的冲洗水在支架斜面上升而进入第一支架部的位置,可以在便池部的上表面形成悬伸部。
在便池部的底部可以形成储存冲洗水的储存区域。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的主流可以在第一支架部不与来自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而落入储存区域。
通过使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的主流在与来自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前落下,从而易于强化排出力。
在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中,在支架斜面上升而与来自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的水量可以低于全部水量的20%。
来自第二喷水口的喷水上升的支架斜面可以具有10度以上的倾斜面。
导水架通过由两个支架斜面连结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从而可以遍及便池部的整周形成为环状。这两个支架斜面均可以形成在便池部在俯视下的后端半部侧。
第一支架部可以比第二支架部长。
通过缩短第二支架部,从而容易使冲洗水以维持第二喷水口的冲洗水的动能强力地爬坡。第二喷水口的冲洗水的主流落下,而摆脱落下的冲洗水与第一喷水口的冲洗水汇合。
通过第二支架部的冲洗水朝向第一支架部上升的支架斜面可以形成在俯视下形成于便池部底部的储存区域的侧方。
通过使上升支架斜面形成在储存区域的侧方,从而易于将处在支架斜面以及支架斜面的前部的来自第一支架部的落水引导到储存区域。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抽水式马桶具备:主体部,形成有便池部,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上表面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上表面;导水架,在便池部的内壁面沿便池部的圆周方向形成;以及喷水口,形成为向导水架喷水。
导水架具有形成在与第一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形成在与第二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二支架部。第二支架部形成在比第一支架部低的位置。
还与上表面的高低差对应地,在导水架设置高低差,能够通过导水架的高低差来控制水流。
第二支架部可以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与第一支架部连结。
通过平滑地连结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从而易于维持冲洗水的水势。
可以通过平滑的上表面斜面连结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而且,至少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支架斜面的中央位置的区间,支架斜面可以是相对于上表面斜面大致平行的斜面。
通过使支架斜面和上表面斜面平行,易于保持设计整体的协调。
在便池部的上表面斜面还可以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悬伸部。至少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支架斜面的中央位置的区间,支架斜面可以是与悬伸部大致平行的斜面。
在便池部可以形成有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第一喷水口可以形成为向第一支架部喷水,第二喷水口可以形成为向第二支架部喷水。
在便池部的内壁上端可以形成有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第一喷水口可以形成于第一支架部,第二喷水口可以形成于第二支架部。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第一喷水口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导水架和上表面部的间隔。
通过使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高低差低于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的高低差,从而易于保持设计整体的协调。
在便池部的内壁上端可以形成有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而且,第一喷水口可以形成在第一支架部,第二喷水口可以形成在第二支架部。
在便池部的上表面遍及整周还可以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悬伸部。导水架遍及便池部的整周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在整周的80%以上形成为与悬伸部大致平行。
第一支架部和第一上表面的平均间隔可以比第二支架部和第二上表面的平均间隔大。
在从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形成于便池部的第一喷水口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导水架和上表面部的间隔。
可以在便池部的上表面后端部形成凹部。第二上表面可以对应于凹部的底面。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抽水式马桶;102第一喷水口;104第二喷水口;106便池;108导水架;110第一上表面;112第二上表面;114第一支架部;116第二支架部;118悬伸构件;120支架斜面;122储存区域;124第三喷水口;126污垢物;128排出口;130第一悬伸构件;132第二悬伸构件;134斜面悬伸构件;136死角区域;140上表面斜面;142接受面;144主体部;200抽水式马桶;202第一喷水口;204第二喷水口;206便池;208导水架;210第一上表面;212第二上表面;214第一支架部;216第二支架部;218悬伸构件;220支架斜面;222储存区域;224第三喷水口;226污垢物;228排出口;230第一悬伸构件;232第二悬伸构件;234斜面悬伸构件;236死角区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抽水式马桶。

Claims (17)

1.一种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形成有便池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上表面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上表面;
导水架,在所述便池部的内壁面沿所述便池部的圆周方向形成;
以及
喷水口,形成为向所述导水架喷水,
所述导水架具有形成在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形成在与所述第二上表面对应的位置的第二支架部,
所述第二支架部形成在比所述第一支架部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部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与所述第一支架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通过平滑的上表面斜面连结,
至少在从所述第二支架部和所述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所述支架斜面的中央位置的区间,所述支架斜面是相对于所述上表面斜面大致平行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斜面还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悬伸部,
至少在从所述第二支架部和所述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所述支架斜面的中央位置的区间,所述支架斜面是与所述悬伸部大致平行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便池部形成有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
所述第一喷水口形成为向第一支架部喷水,所述第二喷水口形成为向所述第二支架部喷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遍及整周还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悬伸部,
所述导水架遍及所述便池部的整周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在整周的80%以上形成为与所述悬伸部大致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部和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平均间隔比所述第二支架部和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平均间隔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二支架部和支架斜面的交界位置到形成于所述便池部的第一喷水口的范围内,扩大所述导水架和上表面部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便池部的上表面后端部形成有凹部,所述第二上表面对应于所述凹部的底面。
10.一种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形成有便池部;
导水架,在所述便池部的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所述导水架具有处于高位置的第一支架部和处于低位置的第二支架部;
第一喷水口,形成为向所述第一支架部喷水;以及
第二喷水口,形成为向所述第二支架部喷水,并且形成于比所述第一喷水口低的位置,
所述第一支架部和所述第二支架部通过平滑的支架斜面连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通过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冲洗水在所述支架斜面上升而进入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位置,在所述便池部的上表面形成有悬伸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便池部的底部形成有储存冲洗水的储存区域,
来自所述第二喷水口的喷水的主流在所述第一支架部不与来自所述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而落入所述储存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在来自所述第二喷水口的喷水中,在所述支架斜面上升而与来自所述第一喷水口的喷水汇合的水量低于全部水量的20%。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使得来自所述第二喷水口的喷水上升的所述支架斜面具有10度以上的倾斜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部和所述第二支架部通过两个支架斜面连结,从而所述导水架遍及所述便池部的整周形成为环状,
所述两个支架斜面均形成于所述便池部在俯视下的后端半部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部比所述第二支架部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水式马桶,其特征在于,
使得通过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冲洗水朝向所述第一支架部上升的支架斜面形成于俯视下在所述便池部的底部形成的储存区域的侧方。
CN201680049178.2A 2015-09-01 2016-07-13 抽水式马桶 Active CN107923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2295A JP6411977B2 (ja) 2015-09-01 2015-09-01 水洗式便器
JP2015-172295 2015-09-01
JP2015-172294 2015-09-01
JP2015172294A JP6411976B2 (ja) 2015-09-01 2015-09-01 水洗式便器
PCT/JP2016/070690 WO2017038258A1 (ja) 2015-09-01 2016-07-13 水洗式便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3173A true CN107923173A (zh) 2018-04-17
CN107923173B CN107923173B (zh) 2020-02-21

Family

ID=5818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9178.2A Active CN107923173B (zh) 2015-09-01 2016-07-13 抽水式马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46065B1 (zh)
CN (1) CN107923173B (zh)
WO (1) WO20170382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5862A (zh) * 2019-09-30 2021-03-30 Toto株式会社 冲水大便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0077A (zh) * 2008-02-29 2011-01-26 Toto株式会社 冲厕装置
CN102605840A (zh) * 2012-03-12 2012-07-25 虞吉伟 坐圈封闭式全洗喷射坐便器
EP2562314A1 (en) * 2011-08-24 2013-02-27 Toto Ltd. Flush toil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7846B2 (ja) * 2009-02-25 2013-08-07 Toto株式会社 水洗大便器
JP6194570B2 (ja) * 2012-09-24 2017-09-13 Toto株式会社 水洗大便器
JP6260766B2 (ja) * 2013-09-30 2018-01-17 Toto株式会社 水洗大便器装置
JP6242140B2 (ja) * 2013-10-04 2017-12-06 株式会社Lixil 汚物排出装置
JP6238011B2 (ja) * 2014-05-28 2017-11-29 Toto株式会社 水洗大便器
JP6068417B2 (ja) * 2014-10-27 2017-01-25 株式会社Lixil 水洗式便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0077A (zh) * 2008-02-29 2011-01-26 Toto株式会社 冲厕装置
EP2562314A1 (en) * 2011-08-24 2013-02-27 Toto Ltd. Flush toilet
CN102605840A (zh) * 2012-03-12 2012-07-25 虞吉伟 坐圈封闭式全洗喷射坐便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5862A (zh) * 2019-09-30 2021-03-30 Toto株式会社 冲水大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6065B1 (en) 2022-02-16
EP3346065A1 (en) 2018-07-11
WO2017038258A1 (ja) 2017-03-09
EP3346065A4 (en) 2019-06-19
CN107923173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772B (zh) 冲水大便器
CN104583501B (zh) 冲水马桶
CN102877532B (zh) 冲水大便器
CN104514267B (zh) 冲水大便器
CN100582402C (zh) 水洗大便器
CN205637010U (zh) 一种新型坐便器
EP3269886A1 (en) Flush toilet unit
US10287766B2 (en) Flush toilet with rising flow path and shelf portion
TWI572763B (zh) Flush toilet
JP6411976B2 (ja) 水洗式便器
JP2015168994A (ja) 水洗大便器
CN107083796A (zh) 一种3d超漩虹吸座便器
CN107923173A (zh) 抽水式马桶
JP2018080504A (ja) 水洗大便器
CN106522338B (zh) 冲水大便器
JP2016089431A (ja) 水洗大便器
CN110820885A (zh) 冲水大便器
JP6713223B2 (ja) 水洗式便器
CN207017387U (zh) 一种环绕冲水式坐便器
CN104947777B (zh) 一种有效冲洗小便斗
CN205776634U (zh) 坐便器
CN113397451B (zh) 一种渣篮组件及应有该渣篮组件的清洗机
JP6455800B2 (ja) 小便器
CN106149840A (zh) 弯流虹吸式坐便器
JP6411977B2 (ja) 水洗式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IXI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Lishu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ishu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LIXIL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