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2776B - 着色微粒分散体 - Google Patents

着色微粒分散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2776B
CN107922776B CN201680047323.3A CN201680047323A CN107922776B CN 107922776 B CN107922776 B CN 107922776B CN 201680047323 A CN201680047323 A CN 201680047323A CN 107922776 B CN107922776 B CN 107922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olored
less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73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2776A (zh
Inventor
松本雄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2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2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02Neutralisation of the polymerisation mass, e.g. killing the catalyst also removal of catalyst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4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ontaining carbon black
    • C09D11/326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ontaining carbon black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dispers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3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containing an organic pig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1)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其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并且,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11;以及,(2)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该着色微粒分散体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在颜料存在下将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1;和将着色微粒分散体p与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的中和剂混合而得到pH为6~11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工序2。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通过用于水性油墨,能够维持优异的保存稳定性,体系的水分蒸发后的喷出稳定性优异,并且即使在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也能够获得耐醇性优异的印刷物。

Description

着色微粒分散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着色微粒分散体和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方式是从非常微细的喷嘴将油墨液滴直接喷出并使其附着于记录介质上而得到记录了文字和图像的印刷物的记录方式。该方式容易全色彩化,并且廉价,具有能够将普通纸用作记录介质、与被印刷物不接触这样的多个优点,因此,普及显著。最近,为了给印刷物赋予耐候性和耐水性,作为着色剂而使用颜料的油墨已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还要求针对使用胶版涂布纸那样的低吸液性的涂布纸(coated paper)或如使用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酯树脂等非吸液性的树脂膜的面向商业印刷的记录介质的印刷。
已知在这些低吸液性、非吸液性的记录介质上利用喷墨记录方法进行印刷时,液体成分的吸收慢,或无法吸收,因此,干燥耗时,印刷初期的耐磨性差。还已知:与颜料浸透至纸内的普通纸不同,在低吸液性、非吸液性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颜料颗粒会残留在记录介质上,直接受到外力,因此,干燥后的耐磨性也差。
为了提高干燥后的耐磨性,提出了在水性油墨中含有具有覆膜形成能力的树脂颗粒的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48466号(专利文献1)中,作为保存稳定性优异、且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耐磨性和耐溶剂性优异的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的制造方法,公开了包括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将包含(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且它们的合计量为90质量%以上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从而得到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的丙烯酸系共聚物颗粒的乳化液A的工序;将颜料添加并分散在乳化液A中而得到颜料分散体的工序;将包含(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且它们的合计量为90质量%以上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从而得到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的丙烯酸系共聚物颗粒的乳化液B的工序;以及,将该颜料分散体、乳化液B和有机溶剂进行混合而得到水性油墨的工序。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2-201691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油墨组合物,其包含平均粒径和粗大颗粒量均处于特定范围内的树脂微粒和保湿溶剂,其是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喷出性、印刷物的印刷适性(printability)、耐擦性、耐水性、耐溶剂性等优异,也耐受连续印刷时印刷物之间的摩擦和与水或醇系溶剂的接触,并且喷出性良好的油墨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其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该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该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并且,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且11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油墨的保存稳定性良好,但体系的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粘度上升,由此喷出性变差,另外,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的耐醇性不充分。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为了使水分蒸发后的喷出性和耐醇性良好,需要调整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和粗大颗粒数以及油墨中所配合的溶剂的种类和量。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该着色微粒分散体通过用于水性油墨,能够维持优异的保存稳定性,并且体系的水分蒸发后的喷出稳定性优异,并且即使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耐醇性也优异。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印刷”是包括记录文字和图像的印刷、打印的概念,所谓“印刷物”是包括记录有文字和图像的印刷物、打印物的概念。另外,所谓“低吸水性”是包括低吸液性、非吸液性的概念,是指在记录介质与纯水的接触时间100毫秒中的该记录介质的吸水量为0g/m2以上且10g/m2以下。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其中,该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该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并且,通过使pH成为6以上且11以下,在用于水性油墨时,能够维持优异的保存稳定性,体系的水分蒸发后的喷出稳定性优异,并且即使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也能够获得耐醇性优异的印刷物。
即,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发明〔1〕~〔2〕。
〔1〕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
该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该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并且,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且11以下。
〔2〕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该着色微粒分散体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下述的工序1和工序2:
工序1: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工序2:将着色微粒分散体p和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的中和剂进行混合而得到pH为6以上且11以下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该着色微粒分散体通过用于水性油墨,能够维持优异的保存稳定性,体系的水分蒸发后的喷出稳定性优异,并且即使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耐醇性也优异。
[着色微粒分散体]
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该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该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且11以下。
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可以用于水性油墨。例如,可以用于柔版印刷用、凹版印刷用或喷墨印刷用的水性油墨,由于喷出稳定性优异,因此优选用于喷墨印刷用的水性油墨,即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
在本发明中,所谓“着色微粒”是指颜料颗粒被聚合物覆盖的颗粒,所谓“乳液聚合”,是指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分散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乳化或分散,并使用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的方法。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可以得到颜料颗粒被聚合物覆盖的颗粒。
在本发明中,所谓“覆盖”,可以是颜料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聚合物覆盖,也可以是该表面全部被覆盖。
另外,着色微粒的形态包括例如颜料内包于聚合物颗粒中的颗粒形态、颜料均匀地分散于聚合物颗粒中的颗粒形态、颜料露出至聚合物颗粒表面的颗粒形态等。
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通过被应用于水性油墨,实现如下的特别效果,即,维持优异的保存稳定性,体系的水分蒸发后的喷出稳定性(以下,也简称为“喷出稳定性”)优异,并且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的耐醇性(以下,也简称为“耐醇性”)优异。其理由尚不确定,但考虑如下。
发明人认为: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形成着色微粒,着色微粒成为由聚合物覆盖颜料颗粒而成的颗粒,在与水接触的聚合物表面存在酸性基团。并且,发明人认为:用水溶性胺化合物中和该酸性基团时,与用氢氧化钠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中和的情况相比,所中和的部位成为疏水性,即使水分蒸发而分散介质减少,也能够维持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抑制体系的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粘度上升,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得到提高。
另外,发明人认为:与氢氧化钠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相比,水溶性胺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因此,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因着色微粒的适度的凝聚而产生的成膜性提高,耐醇性得到提高。
<着色微粒>
本发明的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由此,着色微粒成为由聚合物覆盖颜料颗粒而成的颗粒,能够将酸性基团导入到与作为分散介质的水发生接触的聚合物表面。
(颜料)
本发明所使用的颜料可以是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中的任意种。
作为无机颜料,例如可以列举炭黑、金属氧化物等,特别是在黑色油墨中,优选炭黑。作为炭黑,可以列举炉法炭黑、热解炭黑、乙炔炭黑、槽法炭黑等。
作为有机颜料,例如可以列举偶氮颜料、重氮颜料、酞菁颜料、喹吖啶酮颜料、异吲哚啉酮颜料、二噁嗪颜料、二萘嵌苯颜料、紫环酮颜料、硫靛颜料、蒽醌颜料、喹酞酮颜料等。
对于色调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红色、蓝色、橙色、绿色等彩色颜料中的任意种。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所使用的颜料优选是没有经过亲水化处理的颜料。其中,所谓颜料的“亲水化处理”,是指将阴离子性或阳离子性的亲水性官能团的1种以上直接或经由其他的原子团与颜料的表面进行结合的处理。其中,作为其他的原子团,可以列举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24以下的二价烷烃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或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亚萘基。作为阴离子性亲水性官能团,可以列举羧基(-COOM1)、磺酸基(-SO3M1)、磷酸基(-OPO3M1 2)或它们解离后的离子形式(-COO、-SO3 、-OPO3 2-、-OPO3 M1)等的酸性基团。在上述化学式中,M1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作为阳离子性亲水性官能团,可以列举铵基、氨基等。
(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
本发明所使用的单体混合物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在本发明中,简称为“聚合性单体”或“单体”时,以不包括聚合性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使用,但在后述的乳液聚合中使用聚合性表面活性剂时,聚合性表面活性剂通过与包含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共聚而进入聚合物中。
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在其结构中至少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基团。
作为酸性基团,可以列举羧基(-COOM2)、磺酸基(-SO3M2)、磷酸基(-OPO3M2 2)等的通过解离并放出氢离子而呈现酸性的基团或它们解离后的离子形式(-COO、-SO3 、-OPO3 2-、-OPO3 M2)等。在上述化学式中,M2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
聚合性基团是分子内具有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双键的基团,可以列举选自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基、1,1-亚乙烯基(vinylidene group)和1,2-亚乙烯基(vinylene group)中的1种以上。
作为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巴豆酸、苯乙烯磺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乙烯基膦酸、乙烯基磷酸酯等。
这些中,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酸性基团优选为羧基,作为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和巴豆酸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所谓“(甲基)丙烯酸”,是指选自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1种或2种。以下的“(甲基)丙烯酸”也是相同的含义。
关于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在单体混合物中,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从提高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所使用的单体混合物优选还包含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
在本发明中,所谓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疏水性”,是指该单体能够溶解在25℃的离子交换水100g中的量小于10g。
作为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其结构中至少具有疏水性基团和聚合性基团,作为疏水性基团可以列举选自脂肪族烃基、脂环式烃基和芳香族烃基中的1种以上。作为聚合性基团,是指分子内具有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键的基团,可以列举选自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基、1,1-亚乙烯基(vinylidene group)和1,2-亚乙烯基(vinylene group)中的1种以上。
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中的1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烷基的物质,更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8以下的烷基的物质。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或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等。
这些中,从提高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1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并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
在本说明书中,“(异或叔)”和“(异)”是指包括存在这些基团的情况和不存在这些基团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不存在这些基团时,表示“正(normal)”。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选自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也是相同的含义。
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优选为选自苯乙烯系单体和含芳香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以上。
作为苯乙烯系单体,可以列举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等,作为含芳香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这些中,优选为选自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苄酯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苄酯。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作为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优选并用(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
并用(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时,(甲基)丙烯酸酯相对于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的质量比〔(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优选为10/90~60/40,更优选为20/80~50/50,进一步优选为25/75~45/55,更进一步优选为30/70~45/55。
关于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从提高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在单体混合物中,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并且,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7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3质量%以下。
在上述单体混合物中,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辛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硬脂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聚乙二醇链的单体。
作为商业上能够获得的这些单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NK ESTER M-90G、NK ESTERM-230G、NK ESTER M-450G、NK ESTER M-900G(以上,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LIGHTESTER 041MA(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中和剂>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含有水溶性胺化合物作为中和剂。
在本发明中,所谓“水溶性”,是指相对于100g水在25℃的溶解度(以下,也简单称为“水溶解度”)为5g(5g/100g H2O)以上。例如,三乙胺的在20℃的水溶解度为17g/100gH2O,N-二甲氨基乙醇在25℃的水溶解度为95.4g/100g H2O,N-甲基二乙醇胺在25℃的水溶解度为100g/100g H2O。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水溶性胺化合物在25℃的水溶解度优选为10g/100g H2O以上,更优选为30g/100g H2O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g/100g H2O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0g/100g H2O以上。
关于水溶性胺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三甲胺、三乙胺等碳原子数为3以上且8以下的三烷基胺;单乙醇胺、单丙醇胺、单丁醇胺、二乙醇胺、二丙醇胺、三乙醇胺等具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4以下的烷醇基的烷醇胺;N-甲基氨基乙醇、N-甲基氨基丙醇、N-二甲基氨基乙醇、N-二甲基氨基丙醇、N-甲基二乙醇胺、N-甲基二丙醇胺等具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3以下的烷基和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4以下的烷醇基的烷基烷醇胺这样的与水混和的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8以下的烷醇胺等。这些中,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8以下的烷醇胺,更优选为选自N-二甲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选自N-二甲基氨基乙醇和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N-二甲基氨基乙醇。
从在保存水性油墨时降低粘度变化的观点考虑,水溶性胺化合物优选为选自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N-甲基二乙醇胺。
从提高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水溶性胺化合物优选为烷基烷醇胺,更优选为选自N-二甲基氨基乙醇和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
中和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物质,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物质混合使用。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中和剂中的水溶性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实质上为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是通过下述的工序1和2而制造为着色微粒的分散体。
工序1: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工序2:将着色微粒分散体p和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的中和剂进行混合而得到pH为6以上且11以下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工序。
(工序1: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制造工序)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乳液聚合只要是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的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从通过使颜料充分微细化并利用聚合物覆盖颜料颗粒的表面(以下,也简单称为“颜料表面”)而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工序1优选是包括下述工序1a和工序1b的工序。
工序1a:将包含颜料、表面活性剂a和水的混合液进行分散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工序;
工序1b:将颜料分散体a和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混合并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工序1a:颜料分散工序〕
工序1a是将包含颜料、表面活性剂a和水的混合液进行分散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工序。由此,能够将颜料充分微细化,并利用聚合物覆盖颜料表面,从而使颜料颗粒均匀地分散。
工序1a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a为阴离子性或非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用于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选自脂肪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芳烷基芳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等中的1种以上,优选为选自脂肪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芳烷基芳基醚硫酸酯盐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
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选自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聚氧乙烯芳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等中的1种以上。
表面活性剂a优选为至少一部分表面活性剂是聚合性表面活性剂。即,优选表面活性剂a包含聚合性表面活性剂。
聚合性表面活性剂也称为反应性表面活性剂,是能够与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进行共聚并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双键的阴离子性或非离子性的聚合性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例如,可以列举磺基琥珀酸酯系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酚醚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以及聚氧乙烯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优选选自磺基琥珀酸酯系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酚醚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和聚氧乙烯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中的1种以上。
在工序1a中,可以并用上述聚合性表面活性剂和其他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a。相对于表面活性剂a的总量(聚合性表面活性剂和其他的表面活性剂的合计量),上述聚合性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并且为100质量%以下。
作为市售的聚合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ADEKA REASOAP”(旭电化株式会社制造)、“AQUALON”(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ELEMINOL JS”和“ELEMINOL RS”(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LATEMUL PD”(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等。
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工序1a中的表面活性剂a的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当表面活性剂a的量为1质量份以上时,颜料的分散性优异,能够以小粒径获得均匀的颜料分散体a。当表面活性剂a的量为50质量份以下时,能够抑制未吸附颜料的由聚合物单独形成的颗粒的产生,并能够抑制与喷出不良等有关的体系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发生的粘度上升。
在工序1a中,分散介质为水,从使颜料在分散介质中容易润湿并使颜料充分微细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混合液中还含有有机溶剂a。
作为有机溶剂a,除了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6以下的醇类和酮类以外,还可以列举选自醚类、酰胺类、芳香族烃类、碳原子数为5以上且10以下的脂肪族烃类等中的1种以上。这些中,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5以下的具有氧原子的极性溶剂,更优选为选自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5以下的醇类和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5以下的酮类中的1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5以下的酮类。具体而言,可以列举选自甲醇、乙醇、丙酮和甲乙酮中的1种以上,从使颜料在分散介质中容易润湿并使颜料充分微细化的观点考虑,优选甲乙酮。
关于工序1a中的水的量,从使颜料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观点考虑,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质量份以下。
对水与有机溶剂a的比率没有特别的限制,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有机溶剂a与水的质量比(有机溶剂a/水)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12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40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下。
就用于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分散处理中所使用的混合分散机而言,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分散机。例如,可以列举:分散机、均质混合器等高速搅拌混合装置;轧制机、捏合机、挤压机等混炼机;高压均化器等高压式分散机;涂料搅拌器(paint shaker)、砂磨机等介质式分散机;锚型翼等混合搅拌装置等。这些装置也可以将多个组合来使用。
这些中,从使颜料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观点考虑,优选分散机、均质混合器等高速搅拌混合装置、涂料搅拌器和砂磨机等介质式分散机。作为市售的高速搅拌混合装置,可以列举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造的“Ultra Disper”、PRIMIX株式会社制造的“ROBOMICS”,作为市售的介质式分散机,可以列举寿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Ultra Apex Mill”、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造的“Pico Mill”等。
使用介质式分散机时,作为分散处理中所使用的介质的材质,优选:氧化锆、二氧化钛等陶瓷;聚乙烯、尼龙等高分子材料;以及金属等,从磨耗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氧化锆。另外,作为介质的直径,从使颜料充分微细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03mm以上,更优选为0.01mm以上,并且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下。
从使颜料充分微细化的观点考虑,分散时间优选为0.3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另外,从颜料分散体的制造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50小时以下。
作为工序1a的分散处理,从使颜料微细化并分散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进行高压分散的处理。具体而言,优选对包含颜料、聚合性表面活性剂、水和有机溶剂a的混合液进行分散处理后,再进行高压分散处理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更优选利用高速搅拌混合装置或介质式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后,再进行高压分散处理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
其中,所谓“高压分散”是指以20MPa以上的分散压力进行分散。从利用表面活性剂使颜料表面润湿并实现均匀分散的观点考虑,分散压力优选为50MPa以上,更优选为1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MPa以上。并且,从分散处理的操作性的观点考虑,分散压力优选为250MPa以下,更优选为200MPa以下。
关于高压分散处理的处理次数,从利用表面活性剂使颜料表面润湿并实现均匀分散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次以上,更优选为3次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次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次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次以上,并且从分散处理的效率的观点考虑,为20次以下。作为运转方式,可以采用循环方式和连续方式中的任意种方式,从抑制因处理次数而产生分布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连续方式。
作为所使用的高压分散机,可以列举以“High-Pressure Homogenizer”(商品名,株式会社IZUMI FOOD MACHINERY)为代表的单阀式(homo-valve-type)高压均化器、Microfluidizer(商品名,Microfluidics公司)、Nanomizer(商品名,吉田机械兴业株式会社)、Ultiamizer、Starburst(商品名,Sugino Machine株式会社)等腔室式高压均化器等的高压式分散机,优选Microfluidizer(商品名)、Nanomizer(商品名)、Ultiamizer、Starburst(商品名)等的腔室式高压均化器。
对于进行高压分散处理时的分散体的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5℃以上且80℃以下。
〔有机溶剂除去工序〕
工序1a优选还具有从分散处理后的分散体中除去有机溶剂a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工序。通过在分散处理后除去有机溶剂a,能够抑制通过工序1b的乳液聚合制造的树脂的树脂彼此之间的接合,并能够获得分散粒径小的着色微粒分散体。
有机溶剂a的除去装置优选为选自间歇单蒸馏装置、减压蒸馏装置、闪蒸器等薄膜式蒸馏装置、旋转式蒸馏装置、搅拌式蒸发装置等中的1种以上。这些中,从有效地除去有机溶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旋转式蒸馏装置和搅拌式蒸发装置中的1种以上。一次从5kg以下的少量分散处理物中除去有机溶剂时,优选旋转式蒸馏装置;一次从超过5kg的大量分散处理物中除去有机溶剂时,优选搅拌式蒸发装置。在旋转式蒸馏装置中,优选旋转蒸发器等旋转式减压蒸馏装置。在搅拌式蒸发装置中,优选搅拌槽薄膜式蒸发装置等。
对于除去有机溶剂a时的分散处理物的温度而言,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种类而适当选择,在减压条件下,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并且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下。
关于除去有机溶剂a时的压力,从有效地除去有机溶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1MPa以上,更优选为0.02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5MPa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MPa以下,更优选为0.2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Pa以下。
就用于除去有机溶剂a的时间而言,优选为1小时以上,更优选为2小时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小时以上,并且优选为24小时以下,更优选为12小时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小时以下。
有机溶剂a的除去操作优选进行至颜料分散体a的固体成分浓度达到以下浓度,即该浓度优选成为18质量%以上,更优选成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成为2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该浓度成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成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成为35质量%以下。
(颜料分散体a)
关于颜料分散体a中的颜料的含量,从获得良好的着色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并且从维持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关于颜料分散体a中的表面活性剂a的含量,从维持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并且,从在乳液聚合工序中利用聚合物均匀地覆盖颜料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下。
颜料分散体a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8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工序1b:乳液聚合工序〕
工序1b是,将工序1a中所获得的颜料分散体a和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混合并进行乳液聚合,从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在工序1a所获得的颜料分散体a中,颜料颗粒分散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分散介质中,并且共存有表面活性剂a。通过将这样的颜料分散体a和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混合,并且通过例如添加聚合引发剂等而使单体混合物的聚合性基团进行聚合,从而可以制造颜料颗粒被聚合物覆盖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
在工序1b中,从提高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除了工序1a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a以外,优选还添加表面活性剂b。作为添加的表面活性剂b,可以列举聚合性表面活性剂和其他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其他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在乳液聚合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从使单体混合物稳定地乳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与上述的表面活性剂a相同的阴离子性或非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工序1a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a与工序1b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表面活性剂b起到的作用是,将单体混合物乳化并将单体混合物稳定地供给给颜料分散体a。作为乳液聚合时使单体混合物乳化的表面活性剂b,可以使用聚合性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使用与工序1a中相同的聚合性表面活性剂。由于聚合性表面活性剂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的不饱和双键,因此其通过与单体混合物进行共聚而进入到聚合物中,因此,能够制造分散稳定性优异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
在工序1b中,也可以并用上述聚合性表面活性剂和其他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b。相对于表面活性剂b的总量(聚合性表面活性剂和其他的表面活性剂的合计量),其他的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并且为100质量%以下。
关于工序1b中的表面活性剂b的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工序1b的乳液聚合中所使用的单体混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聚合引发剂)
在本发明的乳液聚合中,优选添加聚合引发剂,从使颜料充分微细化并利用聚合物覆盖颜料表面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工序1b添加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只要是通常的乳液聚合中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均可以使用。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异丙苯等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双二异丁腈、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等偶氮系聚合引发剂等。这些中,从减少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粗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水溶性的聚合引发剂,更优选为偶氮系聚合引发剂,进一步优选为阴离子性的偶氮系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所使用的阴离子性偶氮系化合物,可以列举选自1,1’-偶氮双(环己烷-1-羧酸)等碳原子数为8~16的偶氮双羧酸、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双(4-氰基戊酸)、4,4’-偶氮双(2-氰基戊酸)等碳原子数为8~16的偶氮双氰基羧酸和它们的盐中的1种以上的含羧基偶氮化合物等,优选为选自碳原子数为10~14的偶氮双氰基羧酸及其盐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及其盐中的1种以上。
另外,也可以使用将亚硫酸钠、次硫酸钠、抗坏血酸等还原剂与过氧化物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系聚合引发剂。
关于聚合引发剂的量,从所获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的观点考虑,相对于单体混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并且从聚合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
在乳液聚合中也可以使用链转移剂。例如,可以列举: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等硫醇类;二甲基黄原酸二硫化物、二异丁基黄原酸二硫化物等黄原酸类;二聚戊烯、茚、1,4-环己二烯、二氢呋喃、氧杂蒽等。
作为乳液聚合的分散介质,除了水以外,还可以添加任意的有机溶剂b。
作为有机溶剂b,除了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6以下的醇类和酮类以外,还可以列举醚类、酰胺类、芳香族烃类、碳原子数为5以上且10以下的脂肪族烃类等。
对水与这些有机溶剂b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全部分散介质中的水的比例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
对本发明的乳液聚合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关于单体混合物的量,从提高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乳液聚合反应所使用的全部体系,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从抑制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发生的粘度上升的观点,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
从抑制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发生的粘度上升并且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乳液聚合时的单体混合物相对于颜料的质量比(单体混合物/颜料)优选为90/10~10/90,更优选为80/20~20/80,进一步优选为75/25~25/75。
在工序1b中,作为颜料分散体a和单体混合物的混合方法,可以利用单体滴加法、单体一次性加入法、预乳化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从聚合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预乳化法。预乳化法是,通过将单体混合物、表面活性剂和水预先混合乳化而制作预乳化液,并滴加该预乳化液的方法。
即,从聚合稳定性的观点考虑,工序1b优选是向颜料分散体a中添加预乳化液来进行乳液聚合的工序,其中,预乳化液中含有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表面活性剂b和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具有如下操作的方法,该操作是一边向颜料分散体a中滴加含有单体混合物、表面活性剂b和水的预乳化液一边进行乳液聚合的操作。
从抑制粗大颗粒的生成的观点考虑,预乳化液的制作中使用旋转式搅拌装置,并将旋转速度设为优选200rpm以上、更优选300rpm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设为优选5000rpm以下、更优选2000rpm以下、进一步优选1000rpm以下。搅拌时间优选为10分钟以上,并且优选为60分钟以下。
在预乳化法中,关于预乳化液的滴加时间,从乳化液的粒径的均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并且从反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小时以下,更优选为6小时以下。熟化时间优选为0.5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并且优选为5小时以下,更优选为3小时以下。
乳液聚合的聚合温度可以根据聚合引发剂的分解温度而适当调整,从反应性的观点考虑,乳液聚合的聚合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并且从所获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
关于使用过硫酸盐作为水溶性聚合引发剂时的聚合温度,从反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并且,从所获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5℃以下,更优选为83℃以下。
从反应性的观点考虑,聚合气氛优选为氮气气氛、氩气等惰性气体气氛。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是将该着色微粒分散在以水为主的介质中而得到的分散体。
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p中的着色微粒的形态优选是形成复合颗粒,该复合颗粒是颜料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聚合物覆盖而成的复合颗粒。例如,也包括颜料内包于聚合物颗粒中的颗粒形态、颜料均匀地分散于聚合物颗粒中的颗粒形态、颜料露出至聚合物颗粒表面的颗粒形态等。
(着色微粒分散体p中的各成分的含量)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p中的着色微粒的含量(固体成分浓度),从使着色微粒稳定地乳化分散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p中的颜料的含量,从提高印刷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并且,从使着色微粒稳定地乳化分散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p中的聚合物的含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
关于工序1b中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中的颜料相对于聚合物的质量比〔颜料/聚合物〕,从提高印刷浓度的观点以及抑制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发生的粘度上升的观点并且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工序2:中和工序)
从提高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并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2,工序2是将着色微粒分散体p和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的中和剂进行混合而得到pH为6以上且11以下的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工序2。发明者们认为:与使用氢氧化钠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作为中和剂的情况相比,通过用水溶性胺化合物中和工序1中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酸性基团,从而所中和的部位成为疏水性的部位,即使水蒸发而分散介质减少,也能够维持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分散稳定性,抑制伴随浓缩而发生的粘度上升,从而实现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的稳定。
另外,印刷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时,通过使用水溶性胺化合物作为中和剂,因水溶性胺化合物的挥发性所引起的着色微粒的适度凝聚使得成膜性得到提高,并使得耐醇性得到提高。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进行工序2,并使得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工序2中使得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11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以下。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该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该着色微粒分散在以水为主的介质中而得到的分散体,该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且11以下。
(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各成分的含量)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着色微粒的含量(固体成分浓度),从使着色微粒稳定地乳化分散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颜料的含量,从提高印刷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并且,从使着色微粒稳定地乳化分散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聚合物的含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中和剂的含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颜料相对于聚合物的质量比〔颜料/聚合物〕,从提高印刷浓度的观点以及抑制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发生的粘度上升的观点并且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着色微粒分散体的物性)
关于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着色微粒在25℃的平均粒径,从抑制水分蒸发后伴随浓缩而发生的粘度上升的观点以及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3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6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5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nm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4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30nm以下。其中,着色微粒在25℃的平均粒径是利用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11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以下。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是利用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的制造方法)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优选用作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以下,也简单称为“水性油墨”或“油墨”)的着色剂。
从提高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和有机溶剂X混合而制造上述水性油墨。
作为有机溶剂X而使用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选自多元醇、多元醇烷基醚、含氮杂环化合物、酰胺、胺、含硫化合物等中的1种以上。这些中,从提高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多元醇和多元醇烷基醚中的1种或2种,更优选为多元醇与多元醇烷基醚的并用。作为多元醇可以将多元醇的概念中所含的多个多元醇混合使用,同样地,作为多元醇烷基醚也可以将多个多元醇烷基醚混合使用。
有机溶剂X中的选自多元醇和多元醇烷基醚中的1种或2种的含量优选8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实质上为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100质量%。
并用多元醇和多元醇烷基醚时,多元醇相对于多元醇烷基醚的质量比〔多元醇/多元醇烷基醚〕优选为50/50~95/5,更优选为60/40~90/10,进一步优选为70/30~85/15。
作为多元醇,例如可以列举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这些中,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二醇。
作为多元醇烷基醚,例如可以列举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异丁基醚、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三乙二醇单丁基醚、三乙二醇单异丁基醚、四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二丙二醇单丁基醚、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三丙二醇单甲基醚、三丙二醇单丁基醚等。这些中,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二乙二醇单异丁基醚。
作为有机溶剂X,从提高喷出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并用丙二醇与二乙二醇单异丁基醚。
除了上述的有机溶剂X以外,还可以添加常用的湿润剂、渗透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粘度调整剂、消泡剂、防腐剂、防霉剂、防锈剂等而制造水性油墨。
(水性油墨中的各成分的配合量)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配合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有机溶剂X的配合量,从提高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水性油墨中的各成分的含量)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颜料的含量,从提高印刷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并且,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下。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聚合物的含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聚合物与颜料的质量比〔颜料/聚合物〕,从提高印刷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并且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中和剂的含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下。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水的含量,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上,并且,从提高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7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下。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有机溶剂X的含量,从提高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水性油墨的物性)
关于水性油墨中的着色微粒在25℃的平均粒径,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3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6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5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nm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4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30nm以下。其中,水性油墨中的着色微粒在25℃的平均粒径是利用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
关于水性油墨在32℃下的粘度,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mPa·s以上,更优选为3.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mPa·s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2mPa·s以下,更优选为9.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mPa·s以下。其中,水性油墨在32℃的粘度是利用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关于水性油墨在20℃的静态表面张力,从实现良好的喷出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mN/m以上,更优选为25mN/m以上,并且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mN/m以下,更优选为45m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m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5m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mN/m以下。其中,在20℃的油墨的静态表面张力是利用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从提高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和耐醇性的观点考虑,水性油墨的pH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并且,从部件耐性、皮肤刺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其中,水性油墨的pH是利用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喷墨记录方法)
上述水性油墨可以用于在普通纸和喷墨专用纸等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由于耐醇性优异,优选可以用于记录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的喷墨记录方法。
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水性油墨飞出方法,有使用热敏式或压电式的喷墨头使油墨飞出的方法,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压电式的喷墨头使油墨飞出而进行印刷的方法。
关于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与纯水的接触时间100毫秒中的吸水量,从加快印刷物的干燥性并提高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g/m2以上,并且,从提高印刷浓度和光泽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g/m2以下,更优选为8.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g/m2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0g/m2以下。上述吸水量是使用自动扫描吸液计,利用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从提高耐醇性的观点考虑,作为低吸水性的喷墨记录介质,优选使用涂布纸或合成树脂膜,更优选使用合成树脂膜。
作为涂布纸,例如可以列举“OK Topcoat Plus”(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造、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04.7g/m2、60°光泽度为49.0、接触时间100毫秒中的吸水量(以下的“吸水量”表示相同含义)为4.9g/m2)、多色发泡光泽纸(foamgloss paper)(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造、104.7g/m2、60°光泽度为36.8、吸水量为5.2g/m2)、UPM Finesse Gloss(UPM公司制造、115g/m2、60°光泽度为27.0、吸水量为3.1g/m2)、UPM Finesse Matt(UPM公司制造、115g/m2、60°光泽度为5.6、吸水量为4.4g/m2)、Terra Press Silk(Stora Enso公司制造、80g/m2、60°光泽度为6.0、吸水量为4.1g/m2)、Lumi Art(Stora Enso公司制造、90g/m2、60°光泽度为26.3)等。
作为合成树脂膜,例如可以列举聚酯膜、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尼龙膜等。根据需要,也可以对这些膜进行电晕处理等的表面处理。
作为通常能够获得的合成树脂膜,例如可以列举LUMIRROR T60(东丽株式会社制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0°光泽度为189.1、吸水量为2.3g/m2)、PVC80B P(Lintec株式会社制造、氯乙烯、60°光泽度为58.8、吸水量为1.4g/m2)、KINATH KEE70CA(Lintec株式会社制造、聚乙烯)、YUPO SG90PAT1(Lintec株式会社制造、聚丙烯)、BONYL RX(兴人Film&Chemicals株式会社制造、尼龙)、TETRON U2(帝人杜邦薄膜株式会社制造、白色聚酯膜)等。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
<1>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该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该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且11以下。
<2>如上述<1>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上述颜料是没有经过亲水化处理的颜料。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上述酸性基团为羧基。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和巴豆酸中的1种以上。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在单体混合物中,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上述单体混合物还包含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该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中的1种以上。
<7>如上述<6>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甲基)丙烯酸酯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1种以上。
<8>如上述<6>或<7>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为选自苯乙烯系单体和含芳香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以上。
<9>如上述<6>~<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在单体混合物中,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7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3质量%以下。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水溶性胺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以上,并且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水溶性胺化合物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8以下的烷醇胺,更优选为选自N-二甲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选自N-二甲基氨基乙醇和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N-二甲基氨基乙醇。
<12>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水溶性胺化合物优选为选自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N-甲基二乙醇胺。
<13>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着色微粒的含量(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14>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颜料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15>如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16>如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中和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17>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着色微粒在25℃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3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60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5n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nm以上,并且优选为3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4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30nm以下。
<18>如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中,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以上,并且为11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以下。
<19>如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用于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
<20>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该着色微粒分散体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该制造方法包括下述的工序1和2:
工序1: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工序2:将着色微粒分散体p和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的中和剂进行混合而得到pH为6以上且11以下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工序。
<21>如上述<20>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工序1优选包括下述工序1a和工序1b:
工序1a:将包含颜料、表面活性剂a和水的混合液进行分散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工序;
工序1b:将颜料分散体a和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混合、并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22>如上述<21>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表面活性剂a包含聚合性表面活性剂。
<23>如上述<22>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聚合性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磺基琥珀酸酯系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酚醚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和聚氧乙烯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中的1种以上。
<24>如上述<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上述工序1a中的表面活性剂a的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25>如上述<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1a中,上述混合液还含有有机溶剂a。
<26>如上述<25>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有机溶剂a与水的质量比(有机溶剂a/水)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12以上,并且优选为0.40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下。
<27>如上述<25>或<26>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工序1a还包括从分散处理后的分散体中除去有机溶剂a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工序。
<28>如上述<21>~<27>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1b中,除了工序1a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a以外,还添加表面活性剂b。
<29>如上述<28>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工序1b的乳液聚合中所使用的单体混合物100质量份,上述工序1b中的表面活性剂b的量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30>如上述<21>~<2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1b中,添加聚合引发剂。
<31>如上述<30>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单体混合物100质量份,聚合引发剂的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
<32>如上述<21>~<31>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工序1b是向颜料分散体a中添加含有单体混合物、表面活性剂b和水的预乳化液而进行乳液聚合的工序,该单体混合物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
<33>如上述<20>~<32>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乳液聚合反应所使用的全部体系,单体混合物的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
<34>如上述<20>~<3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乳液聚合时的单体混合物相对于颜料的质量比(单体混合物/颜料)优选为90/10~10/90,更优选为80/20~20/80,进一步优选为75/25~25/75。
<35>如上述<20>~<3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进行上述工序2,使得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以上,并且为11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以下。
<36>如上述<20>~<3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酸性基团为羧基。
<37>如上述<20>~<3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水溶性胺化合物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8以下的化合物。
<38>一种利用上述<20>~<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
<39>上述<1>~<18>和<3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作为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的着色剂的用途。
实施例
在以下的制造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份”和“%”就是“质量份”和“质量%”。
(1)颜料分散体、着色微粒分散体和水性油墨中的着色微粒的平均粒径的测定
使用大塚电子株式会社的激光颗粒分析系统“ELS-8000”(累积量分析)进行测定。测定条件为:温度25℃、入射光与检测器的角度90°、累计次数100次,输入水的折射率(1.333)作为分散溶剂的折射率。以5×10-3重量%(换算成固体成分浓度)的测定浓度进行测定。
(2)颜料分散体和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固体成分浓度的测定
使用红外线水分计(株式会社Kett科学研究所制造、商品名:FD-230),在干燥温度150℃、测定模式96(监视时间2.5分钟/变动幅度0.05%)的条件下对水性分散液5g进行干燥,测定水性分散液的湿基的水分(%)。按照下述的计算式算出固体成分浓度。
固体成分浓度(%)=100-水性分散液的湿基水分(%)
(3)水性油墨的粘度的测定
利用E型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型号:TV-25、使用标准锥形转子1°34’×R24、转速50rpm)在32℃测定粘度。本测定中的数据用作后述的保存稳定性试验用的数据。
(4)水性油墨的静态表面张力的测定
将铂板浸渍于调整至20℃的加入了5g油墨的圆柱型聚乙烯制容器(直径3.6cm×深度1.2cm)中,使用表面张力计(协和界面化学株式会社制造、“CBVP-Z”),利用威廉密法(Wilhelmy method)测定水性油墨的静态表面张力。
(5)着色微粒分散体和水性油墨的pH的测定
利用使用了pH电极“6337-10D”(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造)的台式pH计“F-71”(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造),测定在25℃下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和水性油墨的pH。
(6)记录介质的吸水量
关于记录介质与纯水的接触时间100毫秒中的该记录介质的吸水量,使用自动扫描吸液计(熊谷理机工业株式会社制造、KM500win),在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测定纯水的接触时间100毫秒中的转移量作为该吸水量。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螺旋法(Spiral Method)”
接触时间(Contact Time):0.010~1.0(秒)
螺距(Pitch)(mm):7
每次采样长度(Length Per Sampling)(度,degree):86.29
起始半径(Start Radius)(mm):20
结束半径(End Radius)(mm):60
最小接触时间(Min Contact Time)(ms):10
最大接触时间(Max Contact Time)(ms):1000
采样方式(Sampling Pattern)(1-50):50
采样点的数量(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0):19
“方头(Square Head)”
狭缝间距(Slit Span)(mm):1
狭缝宽度(Slit Width)(mm):5
实施例1-1~1-8
<利用乳液聚合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
(工序1a:颜料分散工序)
向5L的聚乙烯容器中添加表1-1的工序1a“颜料分散体a的加入”栏中所记载的聚合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亚烷基烯基醚硫酸铵: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ATEMUL PD-104”、固体成分量20%)、离子交换水、甲乙酮、颜料,一边在0℃的冰浴中冷却,一边使用装有高速分散机(HomoDisper)的ROBOMICS(PRIMIX株式会社制造),在4000rpm条件下进行2小时分散处理。接着,使用微流化器Microfluidizer(Microfluidics公司制造、商品名、型号:M-110EH-30XP),在150MPa的压力下进行15次分散处理。为了从所获得的分散体中除去甲乙酮,使用蒸发器,在减压下以60℃进行浓缩,加入离子交换水使其成为规定的固体成分浓度,获得颜料分散体a(固体成分浓度30%)。颜料分散体a的平均粒径示于表1-1中。
其中,表1-1所记载的颜料都是没有经过亲水化处理的颜料。
(工序1b: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制造工序)
另外,向玻璃制容器中添加表1-2的“预乳化液加入”栏中所记载的乙烯基系单体、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花王株式会社、商品名“LATEMUL E-118B”、固体成分量26%)、离子交换水,使用Teflon(注册商标)制的搅拌叶片,以500rpm搅拌30分钟,获得预乳化液。
向1L可分离烧瓶中添加表1-3的工序1b“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加入”栏中所记载的颜料分散体a、阴离子性的偶氮系聚合引发剂(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V-501”)、离子交换水,一边以250rpm进行搅拌,一边在水浴中升温至80℃。到达80℃后,用2小时滴加预先制作的表1-2所记载的全部预乳化液。滴加结束后,在80℃熟化2小时,获得着色微粒分散体p。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各物性示于表1-3中。
(工序2:中和工序)
向玻璃制容器中添加表3所记载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中和剂、离子交换水,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0分钟,获得本发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1~P-8。将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各物性示于表3中。另外,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着色微粒分散体P-1中的着色微粒,确认了颜料的颗粒被聚合物覆盖。
[表1]
表1-1:工序1a(颜料分散体a的加入)和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577416260000341
*1:LATEMUL PD-104为固体成分20质量%的水溶液
表1-2:预乳化液加入
Figure BDA0001577416260000342
*2:括号内的数值为聚合性单体在单体混合物总量中的比例(质量%)
*3:LATEMUL E-118B为固体成分26质量%的水溶液
表1-3:工序1b(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加入)和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577416260000351
比较例1-1~1-3
在实施例1-1、实施例1-5和1-6中,除了在工序2中对表3所记载的中和剂和量进行变更以外,按照同样的方式,分别获得着色微粒分散体PC-1、PC-2和PC-3。将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物性示于表3中。
比较例1-4
<利用高分子分散剂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备>
(利用高分子分散剂的颜料分散工序)
向5L的聚乙烯容器中添加表2-1“颜料分散体a’的加入”栏中所记载的高分子分散剂(JONCRYL 690: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丙烯酸树脂)、N-甲基二乙醇胺、离子交换水、甲乙酮、颜料,一边在0℃的冰浴中冷却,一边使用装有高速分散机的ROBOMICS(PRIMIX株式会社制造),在4000rpm条件下进行2小时分散处理。接着,使用Microfluidizer(Microfluidics公司制造、商品名、型号:M-110EH-30XP),在150MPa的压力下进行15次分散处理。使用蒸发器,在减压下以60℃从所获得的分散体中除去甲乙酮,浓缩至规定的固体成分,获得颜料分散体a’(固体成分浓度25%)。颜料分散体a’的平均粒径示于表2-1中。
(利用交联剂的交联工序)
向1L的可分离烧瓶中添加表2-2“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加入”栏中所记载的颜料分散体a’、作为交联剂的DENACOL EX-321L(三羟甲基丙烷多缩水甘油醚: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环氧当量129)、离子交换水,一边以100rpm进行搅拌,一边在水浴中升温至70℃。在70℃反应5小时后,获得交联后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固体成分浓度25%)。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平均粒径示于表2-2中。
(中和工序)
向玻璃制容器中添加表3所记载的着色微粒分散体、中和剂、离子交换水,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0分钟以进行混合,获得着色微粒分散体PC-4。所获得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物性示于表3中。
[表2]
表2-1:颜料分散体a’的加入和评价结果(颜料分散工序)
Figure BDA0001577416260000361
表2-2:色微粒分散体p’的加入和评价结果(交联工序)
Figure BDA0001577416260000362
Figure BDA0001577416260000371
实施例2-1~2-9和比较例2-1~2-4
<水性油墨的制备>
向玻璃制容器中添加表4所记载的丙二醇、二乙二醇单异丁基醚、聚醚改性硅酮KF-6011(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乙炔系表面活性剂Surfynol 440(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0分钟,获得混合物Q。但是,在实施例2-9中,不添加二乙二醇单异丁基醚,全部置换成丙二醇来进行制备。
接着,一边对实施例1-1~1-8和比较例1-1~1-4所获得的各着色微粒分散体进行搅拌,一边添加混合物Q,原样搅拌1小时。之后,使用5μm的处理膜过滤器(disposalmembrane filter)(Sartorius公司制造、Minisart)进行过滤,获得各水性油墨。将所获得的水性油墨的物性示于表4中。
<水性油墨的评价>
使用所制备的水性油墨,按照下述(1)所示的方式制作喷墨印刷物,按照下述(2)所示的方法对耐醇性进行评价。另外,使用所制备的水性油墨,对下述(3)所示的喷出稳定性和下述(4)所示的保存稳定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4中。
(1)喷墨印刷物的制作
在温度25±1℃、相对湿度30±5%的环境下,向装备有喷墨头(Kyocera株式会社制造、“KJ4B-HD06MHG-STDV”、压电式)的印刷评价装置(株式会社Trytech制造)中填充表4所记载的水性油墨。设定喷墨头电压26V、频率20kHz、喷出液定量7pl、喷墨头温度32℃、分辨率600dpi、喷出前闪烁次数200次、负压-4.0kPa,使记录介质的长度方向与搬送方向相同,将作为记录介质的聚酯膜(LUMIRROR T60、厚度75μm、吸水量2.3g/m2、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以减压方式固定于搬送台。向上述印刷评价装置发送印刷命令,印刷Duty100%的图像,印刷结束后,在加热板上以60℃进行10分钟加热干燥。
(2)耐醇性的评价
用离子交换水稀释乙醇,制作乙醇的重量浓度不同的评价溶液(从0%以5%的刻度制作评价溶液)。对于上述印刷物,利用在乙醇水溶液(各重量浓度)中浸渍后的棉棒(Johnson&Johnson公司制造、天然棉100%)往复摩擦印刷表面10次,以此进行印刷物的耐醇性试验。对于摩擦后的印刷物,利用目测,将发生了色移的乙醇的重量浓度记载于表4中。数值越高,耐醇性越良好。
(3)喷出稳定性的评价
(浓缩粘度举动的确认)
将所制备的水性油墨加入试验皿中,在40℃、减压下,使溶剂蒸发,浓缩至与油墨刚制备之后相比成为45质量%的固体成分浓度为止。对所获得的浓缩油墨,使用MCR301流变仪(Anton Paar公司制造、使用CP50-1锥形板),在32℃进行上述浓缩油墨样品的粘度测定。将剪切速度10(1/s)时的浓缩粘度记载于表4中。浓缩粘度的数值越低,浓缩粘度举动越良好,喷出稳定性越优异。
(4)保存稳定性的评价
利用以下的方法对油墨的保存稳定性进行评价。
在密闭容器内、70℃恒温室下对所制备的水性油墨进行保存试验。1周后分别取出,对粘度(E型粘度计)进行测定,由此观察从初期的粘度变化性,利用下述式算出粘度变化(舍去小数点以后的值),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存稳定性进行评价。将粘度变化(%)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评价基准]
粘度变化(%)=〔100-[(保存后的粘度)/(保存前的粘度)]×100〕
A:在70℃下1周后的粘度变化的绝对值小于5%。
A-:在70℃下1周后的粘度变化的绝对值为5%以上且小于10%。
B:在70℃下1周后的粘度变化的绝对值为10%以上且小于20%。
C:在70℃下1周后的粘度变化的绝对值为20%以上,或者油墨丧失流动性,不是能够测定粘度的水平。
Figure BDA0001577416260000401
其中,表4中的各标记的含义如下。
*1:聚醚改性硅酮KF-6011(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
*2:乙炔系表面活性剂Surfynol 440(日信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可知:与比较例2-1~2-4的水性油墨相比,实施例2-1~2-9的水性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和耐醇性优异,浓缩粘度低,因此,喷出稳定性优异。

Claims (24)

1.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
该着色微粒是通过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
所述酸性基团为羧基,
该中和剂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
所述中和剂中的所述水溶性胺化合物的含量为80质量%以上,
所述酸性基团被所述水溶性胺化合物中和,
所述水溶性胺化合物为选自N-二甲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并且,
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的pH为6以上且11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和巴豆酸中的1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单体混合物中的所述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混合物还含有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该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中的1种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1种以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芳香族环的疏水性单体为选自苯乙烯系单体和含芳香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以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单体混合物中的所述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80质量%以上且99质量%以下。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料为没有经过亲水化处理的颜料。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着色微粒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浓度计为5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着色微粒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浓度计为1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颜料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使所述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中和剂的含量为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着色微粒分散体中的着色微粒在25℃的平均粒径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该着色微粒分散体用于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
16.一种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该着色微粒分散体含有着色微粒和中和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的工序1和2:
工序1:在颜料存在下使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工序2:将着色微粒分散体p和包含水溶性胺化合物的中和剂进行混合而得到pH为6以上且11以下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工序,
其中,
所述酸性基团为羧基,
所述中和剂中的所述水溶性胺化合物的含量为80质量%以上,
所述酸性基团被所述水溶性胺化合物中和,
所述水溶性胺化合物为选自N-二甲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1种以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1包括下述工序1a和工序1b:
工序1a:将包含颜料、表面活性剂a和水的混合液进行分散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工序;
工序1b:将颜料分散体a和包含具有酸性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混合并进行乳液聚合而得到着色微粒分散体p的工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1a中,所述混合液还含有有机溶剂a。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1a还包括从分散处理后的分散体除去有机溶剂a而得到颜料分散体a的工序。
20.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活性剂a含有聚合性表面活性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性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磺基琥珀酸酯系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酚醚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和聚氧化乙烯系的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中的1种以上。
22.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作为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的着色剂的用途。
23.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微粒分散体在喷墨记录方法中的用途,其中,
该喷墨记录方法在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在喷墨记录方法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低吸水性的记录介质为涂布纸或合成树脂膜。
CN201680047323.3A 2015-08-24 2016-08-23 着色微粒分散体 Active CN107922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4856 2015-08-24
JP2015164856A JP6699852B2 (ja) 2015-08-24 2015-08-24 着色微粒子分散体
PCT/JP2016/074561 WO2017033942A1 (ja) 2015-08-24 2016-08-23 着色微粒子分散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2776A CN107922776A (zh) 2018-04-17
CN107922776B true CN107922776B (zh) 2021-05-14

Family

ID=58100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7323.3A Active CN107922776B (zh) 2015-08-24 2016-08-23 着色微粒分散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7471B2 (zh)
EP (1) EP3342833B1 (zh)
JP (1) JP6699852B2 (zh)
CN (1) CN107922776B (zh)
AU (1) AU2016311872A1 (zh)
WO (1) WO2017033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72719B2 (en) 2016-08-12 2021-07-27 Kao Corporation Aqueous pigment dispersion
JP7182385B2 (ja) 2017-07-03 2022-12-02 花王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
JP7252707B2 (ja) * 2017-12-27 2023-04-05 花王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
JP7217106B2 (ja) 2018-08-09 2023-02-02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組成物
JP7178206B2 (ja) 2018-08-09 2022-11-25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組成物
JP7178205B2 (ja) * 2018-08-09 2022-11-25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
JP7231445B2 (ja) * 2019-03-05 2023-03-01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用水系インク
CN111138608B (zh) * 2020-01-17 2022-11-15 东莞市浩彩油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颜料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水性颜料分散体及应用
EP4223811A4 (en) * 2020-09-29 2024-03-06 Fujifilm Corp AQUEOUS DISPERSION AND IMAG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25532T2 (de) 2000-06-07 2007-04-26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et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
US7307109B2 (en) 2000-06-07 2007-1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ink, ink-jet recording ink set, recording method, print,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TE366781T1 (de) * 2000-09-27 2007-08-15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et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en, verfahren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en sowie aufgezeichnetes produkt
EP1209034A1 (en) * 2000-11-27 2002-05-29 Nmc S.A. Edge guard
JP4277490B2 (ja) 2001-08-27 2009-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化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水性分散液、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WO2003033602A1 (ja) 2001-10-18 2005-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水性インクセット及び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2003327872A (ja) * 2002-05-07 2003-11-1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4547885B2 (ja) 2002-09-30 2010-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化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水性分散液、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2005097518A (ja) * 2003-02-26 2005-04-14 Seiko Epson Corp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化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水性分散液、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CN100566806C (zh) * 2004-06-10 2009-12-09 花王株式会社 高分子分散剂
KR20090103112A (ko) 2008-03-27 2009-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 세트, 이를 포함한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 젯트 기록장치
JP5776249B2 (ja) 2011-03-23 2015-09-0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キ組成物
JP6194209B2 (ja) 2013-09-04 2017-09-06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JP6302232B2 (ja) * 2013-12-16 2018-03-28 花王株式会社 着色微粒子分散体
ES2828684T3 (es) * 2014-07-04 2021-05-27 Kao Corp Método para fabricar una dispersión de partículas coloreadas
JP6795247B2 (ja) * 2016-06-09 2020-12-02 花王株式会社 着色微粒子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2833A1 (en) 2018-07-04
WO2017033942A1 (ja) 2017-03-02
US10597471B2 (en) 2020-03-24
CN107922776A (zh) 2018-04-17
JP2017043653A (ja) 2017-03-02
EP3342833A4 (en) 2019-06-19
US20180258200A1 (en) 2018-09-13
EP3342833B1 (en) 2020-04-01
AU2016311872A1 (en) 2018-03-08
JP6699852B2 (ja)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2776B (zh) 着色微粒分散体
CN109563367B (zh) 颜料水分散体
US10316207B2 (en) Water-based ink
CN109312186B (zh) 着色微粒分散体的制造方法
US9447298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EP3473450A1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9311338B (zh) 喷墨记录方法
EP1897919A1 (en) Crosslinked core/shell polymer particles
JP628582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
WO2015098701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
US11773278B2 (en) Aqueous ink
WO2016027801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9190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顔料水分散液
JP6302232B2 (ja) 着色微粒子分散体
JP619420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JP6600906B2 (ja) 着色微粒子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