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0838B - 抓持处置器具 - Google Patents

抓持处置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0838B
CN107920838B CN201680049962.3A CN201680049962A CN107920838B CN 107920838 B CN107920838 B CN 107920838B CN 201680049962 A CN201680049962 A CN 201680049962A CN 107920838 B CN107920838 B CN 107920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support member
grip
clamp memb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99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0838A (zh
Inventor
加瀬圣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0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0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0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0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3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A61B18/08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085Forceps, scis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812Surgical forceps with a single pivotal connection
    • A61B17/282Jaws
    • A61B2017/2825Inse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in j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812Surgical forceps with a single pivotal connection
    • A61B17/282Jaws
    • A61B2017/2829Jaws with a removable cov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72Working tips with special features, e.g. extending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0801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 A61B2090/08021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of the patient or his org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nt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抓持处置器具包括抓持部和相对于抓持部开闭的支承部件。在上述支承部件的开闭方向上,在上述支承部件与上述抓持部之间设置有夹钳部件,上述夹钳部件具有与上述抓持部相对的相对面和朝向与上述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述抓持处置器具包括由导热系数比上述夹钳部件低的材料形成的盖部件,上述盖部件在比上述夹钳部件被轴支承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从背面侧覆盖上述夹钳部件。

Description

抓持处置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末端执行器的抓持处置器具,该末端执行 器的一对抓持部之间可开闭。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303949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设置有 末端执行器的抓持处置器具,该末端执行器的一对抓持部之间可开闭。 在该抓持处置器具中,利用传递超声波振动的棒从鞘套突出的部分, 形成作为一个抓持部的第一抓持部。另外,作为另一个抓持部的第二 抓持部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鞘套上的支承部件和可摆动地安装在支承部件上的夹钳部件。在夹钳部件上,形成有与第一抓持部相对的相对 面。抓持处置器具在第一抓持部与夹钳部件的相对面之间抓持有处置 对象的状态下,使用超声波振动等处置能量进行处置。
发明内容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303949号说明书中公开的那样的抓持 处置器具,在使用处置能量对抓持在一对抓持部之间的处置对象进行 的处置中,会产生热。由于进行处置而产生热,故在夹钳部件的相对 面及其附近,温度会因该热的产生而升高。因进行处置而产生的热, 会向夹钳部件的背面和侧面传导。为此,在处置中,需要使夹钳部件 的背面和侧面(相对面以外的部位)不与处置对象以外的活体组织接 触。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抓 持处置器具,其能够有效地防止夹钳部件的相对面以外的部位(背面 和侧面)与活体组织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抓持处置器具包括:抓 持部;相对于上述抓持部开闭的支承部件;夹钳部件,该夹钳部件被 上述支承部件枢轴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件的开闭方向上设置在上述支 承部件与上述抓持部之间,并且具有与上述抓持部相对的相对面和朝 向与上述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和盖部件,该盖部件由导热系数 比上述夹钳部件低的材料形成,从背面侧安装在上述夹钳部件上,并 且在比枢轴支承上述夹钳部件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从上述背面侧覆 盖上述夹钳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抓持处置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抓持部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钳部件、垫部件和盖部件的 立体图。
图4是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抓持部的与其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 概略表示该第二抓持部的截面图。
图5是图4的V-V线截面图。
图6是图4的VI-VI线截面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夹钳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夹钳部件和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夹钳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第二抓持部的立体图。
图12是用参照例的鞘套的与其长度方向轴垂直的截面表示该鞘套 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抓持处置器具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抓持处置器具(钳子型处置器具)1的图。 如图1所示,抓持处置器具1具有长度方向轴C。在此,将沿长度方 向轴C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而且,将长度方向的一侧设为前端侧(图 1的箭头C1侧),将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设为根端侧(图1的箭头C2 侧)。
抓持处置器具1包括可握持的壳体3。壳体3包括握柄(固定把手) 5。握柄5位于在与长度方向轴C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向一侧离 开长度方向轴C的位置。鞘套6从壳体3的前端侧固定在壳体3上。 鞘套6沿长度方向轴C(与长度方向轴C大致同轴地)从根端侧向前 端侧延伸设置。从壳体3的内部起,穿过鞘套6的内部向前端侧延伸 地设置有棒7。棒7沿长度方向轴C与长度方向轴C大致同轴地延伸 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棒7由振动传递性高、并且具有导电性的材 料形成。棒7的前端部从鞘套6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棒7的从鞘套6突出的突出部分形成第一抓持部(抓持部) 11。
在鞘套6的前端部,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可动把手)8和第二抓 持部12。把手8和第二抓持部12,以转动轴P为中心一起相对于壳体 3、鞘套6和棒7转动。转动轴P通过把手8和第二抓持部12在鞘套6 上的安装位置,沿与长度方向轴C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设 置。把手8从转动轴P向根端侧延伸设置,第二抓持部12从转动轴P 向前端侧延伸设置。另外,把手8相对于长度方向轴C与握柄5位于 相反侧,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长度方向轴C与握柄5位于同一侧。
通过把手8绕转动轴P转动而相对于壳体3进行打开动作(图1 的箭头X1),使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进行打开动作(图 1的箭头Z1)。通过把手8绕转动轴P转动而相对于壳体3进行闭合动 作(图1的箭头X2),使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进行闭合动作(图1的箭头Z2)。即,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 可开闭。在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打开或者闭合时,把 手8与第二抓持部12一起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和鞘套6转动。在本 实施方式中,由一对抓持部11、12形成了对活体组织等处置对象进行 处置的末端执行器10。通过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进行 的打开动作或者闭合动作,一对抓持部11、12之间打开或者闭合。通 过在抓持部11、12之间配置有处置对象的状态下将抓持部11、12之 间闭合,利用末端执行器10抓持处置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8 的开闭方向(图1的箭头X1和箭头X2的方向)和第二抓持部12(末 端执行器10)的开闭方向(图1的箭头Z1和箭头Z2的方向),与长 度方向轴C交叉(大致垂直)、并且与转动轴P交叉(大致垂直)。
在壳体3的根端侧连结有振子单元15,在振子单元15中设置有超 声波振子(未图示)。在壳体3的内部,超声波振子在棒7的根端侧与 棒7连结。电缆16的一端与振子单元15连接,电缆16的另一端与能 量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在壳体3上安装有操作按钮(能量操作 输入部)17A、17B。通过利用操作按钮17A进行操作输入,从能量控 制装置向超声波振子供给电能。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超声波振子产 生超声波振动,超声波振动经棒7传递至第一抓持部11。在末端执行 器10中,使用传递来的超声波振动,对所抓持的处置对象进行处置。 另外,通过利用操作按钮17B进行操作输入,从能量控制装置向第一 抓持部11和第二抓持部12供给高频电能。在抓持的处置对象中流通 高频电流,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
图2是表示第二抓持部12的结构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 抓持部12包括支承部件21,该支承部件21以转动轴P为中心相对于 鞘套6可转动地安装在该鞘套6上。转动轴P通过支承部件21。把手 8被固定在支承部件21上,支承部件21和把手8一体形成。因此,热从支承部件21向把手8的传递性高。把手8与支承部件21一起绕转 动轴P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转动。
第二抓持部12包括夹钳部件(电极部件)25、垫部件26和盖部 件30。如图2所示,在第二抓持部12中,夹钳部件25通过支承销23 安装在支承部件21上。夹钳部件25具有根端部和前端部,从根端部 沿延伸轴E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在一对抓持部11、12之间闭合最紧的状态下,夹钳部件25的延伸轴E与长度方向轴C大致平行。夹钳部件 25在第二抓持部12(支承部件21)的开闭方向(图2的箭头Z1和箭 头Z2的方向)上位于支承部件21与第一抓持部11之间。夹钳部件25 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并且导热性高的材料形成。垫部件26被固定在夹钳部件25上。垫部件26在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从夹钳部件25的根端 部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垫部件26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具有电绝 缘性的材料形成。
图3是表示夹钳部件25、垫部件26和盖部件30的结构的图。定 义第二抓持部12(夹钳部件25)的宽度方向(图2的箭头W1和箭头 W2的方向)为与夹钳部件25的延伸方向(延伸轴E)交叉(大致垂 直)、并且与第二抓持部12的开闭方向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图4 是表示第二抓持部12的图,示出了第二抓持部12的与其宽度方向垂 直的截面。图5表示的是图4的V-V线截面,图6表示的是图4的 VI-VI线截面。因此,在图5和图6中,图示出了与夹钳部件25的延 伸方向(延伸轴E)大致垂直的截面。
如图2至图6所示,夹钳部件25具有与第一抓持部11相对的夹 钳相对面(相对面)35。夹钳相对面35朝向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第 一抓持部11进行的闭合动作中的移动方向一侧(图2至图6的各图中 的箭头Z2侧)。垫部件26具有与第一抓持部11相对且能够与上述第 一抓持部11抵接的抵接面3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夹钳相对面35和 抵接面36形成第二抓持部12的与第一抓持部11相对的相对面。夹钳 相对面35和抵接面36在沿延伸轴E(长度方向轴C)的方向上从夹钳 部件25的根端部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即,从第二抓持部12的根端部 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在一对抓持部11、12之间闭合最紧的状态下, 垫部件26的抵接面36与第一抓持部11抵接。即使在抵接面36与第 一抓持部11抵接的状态下,夹钳相对面35也与第一抓持部11隔开间 隔,夹钳部件25不与第一抓持部11接触。
夹钳部件25具有朝向与夹钳相对面35相反的一侧的夹钳背面(背 面)45。夹钳背面45朝向第二抓持部12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进行的 打开动作中的移动方向一侧(图2至图6的各图中的箭头Z1侧)。夹 钳部件25具有:第一夹钳侧面(第一侧面)46A,其朝向第二抓持部 12(夹钳部件2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图2、图3、图5和图6的各图 中的箭头W1侧);和第二夹钳侧面(第二侧面)46B,其朝向与第一 夹钳侧面46A相反的一侧(图2、图3、图5和图6的各图中的箭头 W2侧)。夹钳背面45和夹钳侧面46A、46B,在沿延伸轴E(长度方 向轴C)的方向上从夹钳部件25的根端部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即,从 第二抓持部12的根端部延伸设置至前端部)。
夹钳部件25包括:形成夹钳相对面35的夹钳基体41;和从夹钳 基体41向背面侧(图2至图6的各图中的箭头Z1侧)突出的夹钳突 出部42。夹钳基体41和夹钳突出部42在沿延伸轴E(长度方向轴C) 的方向上从夹钳部件25的根端部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即,从第二抓持 部12的根端部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夹钳突出部 42的突出端面形成夹钳背面45。并且,在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任一 位置,夹钳突出部42在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都小于夹 钳基体41在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夹钳侧面46A、46B 在第二抓持部12的开闭方向上延伸设置在夹钳相对面35与夹钳背面 4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夹钳基体41和夹钳突出部42形成夹钳 侧面46A、46B。
支承部件21从夹钳部件25的背面侧安装在该夹钳部件25上。支 承部件21在夹钳部件25的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根端部和中间部(夹 钳部件25的前端部以外的部位),从背面侧和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夹 钳部件25的的夹钳突出部42。支承部件21包括:从背面侧覆盖夹钳 突出部42的部件背壁31;从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覆盖夹 钳突出部42的第一部件侧壁32A;和从与第一部件侧壁32A相反的一 侧覆盖夹钳突出部42的第二部件侧壁32B。因此,在夹钳部件25的 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根端部和中间部,部件背壁31从背面侧覆盖夹 钳背面45。在夹钳部件25的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根端部和中间部, 第一部件侧壁32A从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覆盖第一夹钳侧 面46A,第二部件侧壁32B从与第一部件侧壁32A相反的一侧覆盖第 二夹钳侧面46B。部件背壁31形成支承部件21的背面,并且,在本 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二抓持部12的背面的一部分。
在夹钳部件25的夹钳突出部42形成有贯通在夹钳侧面46A、46B 之间的贯通孔43。贯通孔43沿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将夹钳部件25与支承部件21之间连结的支承销23,插通在贯通孔43 中。支承销23的一端与第一部件侧壁32A连接,支承销23的另一端 与第二部件侧壁32B连接。因此,夹钳部件25被支承部件21枢轴支 承,夹钳部件25可以摆动轴Y为中心相对于支承部件21在摆动方向 (图2和图4的各图中的箭头Y1和箭头Y2的方向)上摆动。在此, 摆动轴Y与支承销23的中心轴大致为同一轴,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第 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夹钳部件25的摆动轴Y与 夹钳部件25的延伸方向(延伸轴E)交叉(大致垂直),并且与第二抓 持部12的开闭方向交叉(大致垂直)。摆动轴Y通过夹钳部件25(夹 钳突出部42)在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中间部。支承部件21的前端与 摆动轴Y相比位于前端侧(图2至图4的各图中的箭头C1侧)。夹钳 部件25可摆动地安装在支承部件21上,因此,热从夹钳部件25传递 至支承部件21的传递性不高。
通过夹钳部件25相对于支承部件21向摆动方向的一侧(图2和 图4的各图中的箭头Y1侧)摆动,在比摆动轴Y靠前端侧的位置夹 钳背面45靠近支承部件21,在比摆动轴Y靠根端侧(图2至图4的 各图中的箭头C2侧)的位置夹钳相对面35靠近第一抓持部11。在比 摆动轴Y靠前端侧的位置夹钳背面45与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抵 接,使得夹钳部件25向摆动方向的一侧的摆动被限制。另一方面,通 过夹钳部件25相对于支承部件21向摆动方向的另一侧(图2和图4 的各图中的箭头Y2侧)摆动,在比摆动轴Y靠前端侧的位置夹钳相 对面35靠近第一抓持部11,在比摆动轴Y靠根端侧的位置夹钳背面 45靠近支承部件21。在比摆动轴Y靠根端侧的位置夹钳背面45与支 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抵接,使得夹钳部件25向摆动方向的另一侧 的摆动被限制。由于垫部件26被固定在夹钳部件25上,因此,通过 夹钳部件25摆动,垫部件26与夹钳部件25一起相对于支承部件21 绕摆动轴Y摆动。图4表示夹钳部件25向箭头Y2侧摆动的幅度最大 的状态。在图4中,在比摆动轴Y靠前端侧的位置,成为夹钳背面45 与部件背壁31分开最远的状态。
盖部件30从背面侧安装在夹钳部件25的前端部。盖部件30,在 夹钳部件25的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前端部,从背面侧、宽度方向上 的两侧和前端侧覆盖夹钳部件25的夹钳突出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比摆动轴Y(即,夹钳部件25由支承部件21枢轴支承的位置)靠 前端侧的位置,盖部件30从背面侧、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和前端侧覆盖 夹钳部件25的夹钳突出部42。盖部件30由具有电绝缘性、并且导热 系数比夹钳部件25低的弹性材料形成。而且,盖部件30由具有适当 的耐热性的材料形成。盖部件30由PEEK(聚醚醚酮)、PI(聚酰亚胺)、 PAI(聚酰胺酰亚胺)等树脂形成。
盖部件30包括:从背面侧覆盖夹钳突出部42的盖背壁(背壁) 51;从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覆盖夹钳突出部42的第一 盖侧壁(第一侧壁)52A;从与第一盖侧壁52A相反的一侧覆盖夹钳 突出部42的第二盖侧壁(第二侧壁)52B;和从前端侧覆盖夹钳突出 部42的盖前端壁53。因此,在夹钳部件25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前 端部(比摆动轴Y靠前端侧的位置),盖背壁51从背面侧覆盖夹钳背 面45。在夹钳部件25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的前端部,第一盖侧壁52A 从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覆盖第一夹钳侧面46A,第二盖侧壁52B从与第一盖侧壁52A相反的一侧覆盖第二夹钳侧面46B。盖 背壁51形成盖部件30的背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二抓 持部12的背面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二抓持部12的前端部,由盖部 件30的盖背壁51形成背面。盖前端壁53形成盖部件30的前端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二抓持部12的前端面的一部分。
盖背壁51的根端和盖侧壁52A、52B的根端,位于比摆动轴Y和 支承部件21的前端靠前端侧的位置。而且,在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从 盖背壁51的根端和盖侧壁52A、52B的根端至盖部件30的前端之间 的范围内,盖部件30覆盖夹钳突出部42。因此,在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盖部件30覆盖夹钳突出部42的范围,不与支承部件21覆盖夹钳 突出部42的范围重叠,与支承部件21覆盖夹钳突出部42的范围相比 位于前端侧。
第一夹钳侧面46A包括在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离 开延伸轴E的一侧)突出的第一卡合凸部55A。第二夹钳侧面46B包 括在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离开延伸轴E的一侧)突出 的第二卡合凸部55B。卡合凸部55A、55B设置在夹钳突出部42上, 形成在夹钳部件25的前端部。卡合凸部55A、55B位于比摆动轴Y和 支承部件21的前端靠前端侧的位置。
在第一盖侧壁52A上,形成有在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贯通 第一盖侧壁52A的第一卡合孔56A。在第二盖侧壁52B上,形成有在 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贯通第二盖侧壁52B的第二卡合孔56B。 卡合孔56A、56B位于比盖背壁51的根端和盖侧壁52A、52B的根端 靠前端侧的位置。图5表示出了通过卡合凸部55A、55B和卡合孔56A、 56B的截面。
第一卡合孔(第一盖侧卡合部)56A利用盖部件30的弹性变形, 通过扣合(snap-fit)与第一卡合凸部(第一夹钳侧卡合部)55A卡合。 第二卡合孔(第二盖侧卡合部)56B同样地利用盖部件30的弹性变形, 通过扣合与第二卡合凸部(第二夹钳侧卡合部)55B卡合。通过卡合 孔56A、56B各自与对应的卡合凸部(55A或者55B)卡合,盖部件 30从背面侧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的盖部件30, 与夹钳部件25一起相对于支承部件21绕摆动轴Y摆动。
在盖部件30已被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的状态下,盖部件30特别 是盖部件30中比卡合孔56A、56B靠前端侧的部位,通过与夹钳部件 25的夹钳背面45的接触而被压向背面侧。因此,盖部件30的盖背壁 51,因夹钳部件25的按压,从没有被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的状态产 生弹性变形。通过盖部件30的盖背壁51产生弹性变形,在盖部件30 中,特别是在比卡合孔56A、56B靠前端侧的部位,存在向相对面侧 (图2至图6的各图中的箭头Z2侧)作用的弹力(反作用力)。由于 向相对面侧的弹力作用在盖部件30上,故在第二抓持部12中,盖部 件30与夹钳部件25(夹钳基体41和夹钳突出部42)没有间隙地紧贴。 更具体而言,盖部件30的盖背壁51与夹钳部件25的夹钳背面45紧 贴。
在夹钳部件25(夹钳突出部42)的夹钳背面45,在沿延伸轴E 的方向上在摆动轴Y与卡合凸部55A、55B之间,设置有面61(以下 称为“设置面61”)。在夹钳部件25的夹钳背面45,形成有以设置面 61为底面并向背面侧突出的卡止突起62。在夹钳部件25的夹钳背面45,形成有从卡止突起62进一步向背面侧突出的限制突起63。卡止突 起62和限制突起63,在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位于摆动轴Y与卡合凸 部55A、55B之间。另外,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从背面侧覆盖 限制突起63。在限制突起63与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间隔最远的 状态(即,夹钳部件25向箭头Y2侧摆动的幅度最大的状态)下,限 制突起63的突出端(背面侧的端部)与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 在第二抓持部12的开闭方向上间隔σ1(以下称为“间隔距离σ1”)的距离(参照图4)。
盖部件30在盖背壁51的根端和盖侧壁52A、52B的根端设置有 向根端侧突出的插入部6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部65上形成有在 第二抓持部12的开闭方向上贯通插入部65的贯通孔67,插入部65 形成为环状。插入部65包括与插入部65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背面侧突 出的防脱突起66。防脱突起66位于比贯通孔67靠根端侧的位置,形 成盖部件30的根端。在防脱突起66处,插入部65在第二抓持部12 的开闭方向(防脱突起66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σ2。即,防脱 突起66从相对面侧的端部(根部)到背面侧的端部(突出端)的距离为高度尺寸σ2(参照图4)。防脱突起66的高度尺寸σ2大于间隔距离 σ1,该间隔距离σ1是在限制突起63与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间 隔最远的状态下限制突起63的突出端与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之 间的距离。
盖部件30的插入部65,从前端侧插入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 之间,从而在第二抓持部12(支承部件21)的开闭方向上位于支承部 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夹钳部件25的卡止突起62和限制突起63 插通在插入部65的贯通孔67中,插入部65与卡止突起62卡合。这样,插入部65设置在夹钳背面45的设置面61上。在插入部65与卡 止突起62卡合的状态下,插入部65的防脱突起66位于比卡止突起62 靠根端侧且比摆动轴Y靠前端侧的位置。
在此,防脱突起66的高度尺寸σ2大于限制突起63的突出端与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之间的间隔距离σ1。因此,即使在限制突起 63与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间隔最远的状态下,也能够限制防脱突起66向比限制突起63靠前端侧的位置移动。即,在因绕摆动轴Y的摆动而使得夹钳部件25相对于支承部件21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无论该位置如何变化,都能限制防脱突起66向比限制突起63靠前端侧的位置移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无论夹钳部件25相对于支承部件 21的位置如何变化,插入部65都不会从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脱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夹钳部件25的限制突起63和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将插入部65的移动限制在插入部65不会从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脱出的状态,利用限制突起63和部件背壁31形成了如上所述那样限制插入部65的移动的限制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抓持处置器具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使用抓持处置器具1进行处置时,将末端执行器10插入腹腔等体腔 中。将活体组织等处置对象配置在一对抓持部11、12之间,通过把手 8的操作将抓持部11、12之间闭合。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末端执 行器10的抓持部11、12之间抓持处置对象。通过操作按钮17A或者 17B的操作,向末端执行器10供给超声波振动、高频电能等处置能量, 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
在末端执行器10使用处置能量进行的处置中,产生由超声波振动 引起的摩擦热和由高频电流引起的热等。因此,在夹钳部件25的夹钳 相对面35及其附近,由于在处置中产生的热,温度变高。而且,因进 行处置而产生的热,在夹钳部件25中向夹钳背面45和夹钳侧面46A、 46B(向背面侧)传导。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30从背面侧安装在 夹钳部件25上,从背面侧和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覆盖 夹钳部件25。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有效地防止夹钳部件25在夹钳 相对面35以外的部位(夹钳背面45和夹钳侧面46A、46B等)与处 置对象以外的活体组织接触。盖部件30由导热系数比夹钳部件25低 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使盖部件30与处置对象以外的活体组织接触, 也能有效地防止活体组织产生热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能防止夹钳部件25在夹钳相对面 35以外的部位(夹钳背面45和夹钳侧面46A、46B等)与处置对象以 外的活体组织接触,并且,盖部件30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 因此,能有效地防止高频电流从夹钳相对面35以外的部位流入处置对 象以外的活体组织。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高频电流通过夹钳相对面 35适当地流入处置对象,能够可靠地获得使用高频电能的处置的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盖侧卡合部的卡合孔56A、56B各自与对 应的作为夹钳侧卡合部的卡合凸部(55A或者55B)通过扣合而卡合,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盖部件30从背面侧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由 于卡合孔56A、56B各自与对应的卡合凸部(55A或者55B)通过扣合而卡合,因此,能容易并且适当地将盖部件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
另外,第一卡合凸部55A设置在夹钳部件25中朝向第二抓持部 1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夹钳侧面46A上,通过扣合与盖部件30 的第一盖侧壁52A的第一卡合孔56A卡合。第二卡合凸部55B设置在 夹钳部件25中朝向与第一夹钳侧面46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夹钳侧面 46B上,通过扣合与盖部件30的第二盖侧壁52B的第二卡合孔56B卡 合。即,夹钳部件25在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在两侧面分别通 过扣合与盖部件30卡合。因此,能有效地防止盖部件30从夹钳部件 25脱离。
另外,夹钳部件25可绕摆动轴Y相对于支承部件21摆动,盖部 件30与夹钳部件25一起相对于支承部件21摆动。由于盖部件30与 夹钳部件25一起摆动,因此盖部件30更加难以从夹钳部件25脱离。
另外,在盖部件30已被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的状态下,向相对 面侧的弹力作用在盖部件30上,在第二抓持部12中,盖部件30与夹 钳部件25(夹钳基体41和夹钳突出部42)无间隙地紧贴。因此,能 有效地防止污物夹在第二抓持部12中的盖部件30与夹钳部件25之间等。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盖部件30更加难以从夹钳部件25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30的插入部65在第二抓持部12 的开闭方向上插设在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而且,利用夹 钳部件25的限制突起63和支承部件21的部件背壁31,将插入部65 的移动限制在插入部65不会从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脱出的 状态。通过使得插入部65不会从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脱出, 即使通过扣合的卡合部分成为卡合凸部55A、55B各自与对应的卡合 孔(56A或者56B)不卡合的状态,也能有效地防止盖部件30从夹钳 部件25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夹钳部件25可摆动地与支承部件21 连结,故从夹钳部件25至支承部件21的热传递性不高。因此,在支 承部件21的外表面,温度不高,即使支承部件21与处置对象以外的 活体组织接触,也能有效地防止活体组织产生热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1被固定在把手8上。因此, 从支承部件21至把手8的热传递性高,支承部件21的热容量大。因 此,能更加有效地防止支承部件21引起活体组织产生热损伤。
(变形例)
在图7至图9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在夹钳部件25上没有设置卡 合凸部55A、55B。而是在第一夹钳侧面46A上设置有在第二抓持部 12的宽度方向(图7至图9的各图中的箭头W1和箭头W2的方向) 上向内侧(向延伸轴E去的一侧)凹陷的第一卡合凹部71A,在第二 夹钳侧面46B上设置有在第二抓持部的宽度方向上向内侧(向延伸轴 E去的一侧)凹陷的第二卡合凹部71B。卡合凹部71A、71B设置在夹 钳突出部42上,并形成在夹钳部件25的前端部。卡合凹部71A、71B 位于比摆动轴Y和支承部件21的前端靠前端侧的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在盖部件30上没有设置卡合孔56A、56B。而是 在第一盖侧壁52A上设置有在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上向内侧突出 的第一卡合凸部72A,在第二盖侧壁52B上设置有在第二抓持部12的 宽度方向上向内侧突出的第二卡合凸部72B。卡合凸部72A、72B位于 比盖背壁51的根端和盖侧壁52A、52B的根端靠前端侧的位置。
第一卡合凸部(第一盖侧卡合部)72A通过扣合与第一卡合凹部 (第一夹钳侧卡合部)71A卡合。第二卡合凸部(第二盖侧卡合部) 72B通过扣合与第二卡合凹部(第二夹钳侧卡合部)71B卡合。通过卡 合凸部72A、72B各自与对应的卡合凹部(71A或者71B)卡合,盖部件30从背面侧安装在夹钳部件25上。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安装在夹 钳部件25上的盖部件30,与夹钳部件25和垫部件26一起相对于支承 部件21绕摆动轴Y摆动。在本变形例中,在卡合凹部71A、71B各自 与对应的卡合凸部(72A或者72B)之间通过扣合卡合的部分,夹钳 部件25不露出到外部。
在本变形例中,在夹钳部件25上没有设置卡止突起62和限制突 起63。而是在夹钳部件25(夹钳突出部42)的夹钳背面45,沿延伸 轴E延伸设置有槽75。槽75在夹钳背面45向第二抓持部12的相对面 侧(图7至图9的各图中的箭头Z2侧)凹陷。另外,槽75在沿延伸 轴E的方向上形成在摆动轴Y与卡合凹部71A、71B之间。在夹钳部 件25的夹钳背面45,沿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有限制片 部76。限制片部76沿着第二抓持部12的宽度方向形成在夹钳突出部 42的整个宽度范围内。限制片部76在沿延伸轴E的方向上位于槽75 延伸设置的范围内,槽75的一部分开口被限制片部76挡住。
在本变形例中,盖部件30在盖背壁51的根端和盖侧壁52A、52B 的根端设置有向根端侧突出的插入部77。盖部件30的根端由插入部 77构成。在本变形例中也是,盖部件30的插入部77,从前端侧插入 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从而在第二抓持部12的开闭方向上 位于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在本变形例中,插入部77被插 入夹钳部件25的槽75中。在插入部77已被插入槽75中的状态下, 插入部77位于比摆动轴Y靠前端侧的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夹钳部件25的限制片部76限制插入部77从 槽75脱出。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论夹钳部件25相对于支承部件 21的位置如何变化,插入部77都不会从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 之间脱出。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夹钳部件25的限制片部76,将插入部 77的移动限制为插入部77不会从支承部件21与夹钳部件25之间脱出 的状态,利用限制片部76形成了如上述那样限制插入部77的移动的 限制部。
本变形例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在本 变形例中,在卡合凹部71A、71B各自与对应的卡合凸部(72A或者 72B)之间通过扣合卡合的部分,夹钳部件25不露出到外部,因此, 能更加有效地防止夹钳部件25在夹钳相对面35以外的部位(夹钳背 面45和夹钳侧面46A、46B等)与处置对象以外的活体组织接触。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在夹钳部件25的前端部设 置有前端突出部81。前端突出部81相比于夹钳基体41向背面侧(图 10和图11的各图中的箭头Z1侧)突出,并且相比于夹钳突出部42 也向背面侧(第二抓持部12在打开动作中移动去的一侧)突出。前端 突出部81与夹钳突出部42的前端侧连接,由前端突出部81形成第二 抓持部12的前端面的一部分(夹钳部件25的前端面的一部分)。前端 突出部81在宽度方向(图10和图11的各图中的箭头W1和箭头W2 的方向)上形成在第二抓持部12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并且,由前端突出部81形成第二抓持部12的背面的一部分。
在本变形例中,在盖部件30上没有设置盖前端壁53。但是,与第 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盖部件30上设置有盖背壁51和盖侧壁52A、52B。
在前端突出部81设置有与第一盖侧壁52A的前端抵接的第一抵接 部82A。第一抵接部82A向相对面侧(图10和图11的各图中的箭头 Z1侧)按压第一盖侧壁52A。在前端突出部81还设置有与第二盖侧壁 52B的前端抵接的第二抵接部82B。第二抵接部82B向相对面侧(第 二抓持部12在闭合动作中的移动方向一侧)按压第二盖侧壁52B。由 于盖侧壁52A、52B各自被对应的抵接部(82A或者82B)按压,因此 盖部件30更加难以从夹钳部件25脱离。
作为参照例,图12表示鞘套6的沿长度方向轴C的截面图。鞘套 6包括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轴承140、平板142和环144。在鞘套 6中,轴承140、平板142和环144被焊接在一起,由轴承140、平板 142和环144一体地形成了导电单元(金属单元)。通过利用第一树脂材146和第二树脂材148对该导电单元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鞘套6。第 二树脂材148具有电绝缘性,例如为PEEK。第一树脂材146具有电绝 缘性,并且熔点比第二树脂材148高,例如为聚碳酸酯。第一树脂材 146被固定在金属单元(平板142)上,位于比平板142靠近长度方向轴C的一侧的位置。经电缆16的内部的配线(未图示)和振子单元 15的导电部(未图示)供给的高频电能,依次通过环144、平板142 和轴承140,被供给至第二抓持部12的支承部件21。在鞘套6的内部 形成有内腔150。
在形成鞘套6时,在平板142的靠近长度方向轴C的一侧固定了 第一树脂材146的状态下将上述导电单元设置在模具中,从与模具的 注入口连通的图12所示的注入口A注入第二树脂材148。此时,在与 长度方向轴C大致垂直的方向,从离长度方向轴C较远的一侧(与固 定第一树脂材14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注入第二树脂材148。因此,在 注入有第二树脂材148的状态下,平板142即使因树脂压力而变形, 也会向靠近长度方向轴C的一侧(内腔150侧)变形。因此,在所形 成的鞘套6中,平板142不会露出在鞘套6的外表面(长度方向轴C远侧的表面),能够防止在鞘套6的外表面流动高频电流(高频电能)。 另外,由于在将第一树脂材146固定于平板142的靠近长度方向轴C 的一侧的状态下注入第二树脂材148,因此,即使平板142因注入的第 二树脂材148的树脂压力而变形,也能够防止平板142位于比第一树 脂材146靠近长度方向轴C的一侧(内腔150侧)的位置。因此,在 所形成的鞘套6中,平板142不会露出在鞘套6的靠内腔150侧的表 面(长度方向轴C近侧的表面),能够防止在鞘套6的靠内腔150侧的 表面流动高频电流(高频电能)。
在作为第三变形例由图13所示的抓持处置器具101中,把手108 没有固定在第二抓持部112的支承部件121上。在本变形例中也是, 也上述的实施方式等同样,抓持处置器具101包括壳体103、鞘套106、 棒107、末端执行器110、振子单元115和电缆116。在壳体103上形 成有握柄105,并安装有操作按钮117A、117B。由棒107的从鞘套106 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的部分,形成末端执行器110的第一抓持部111。
但是,在本变形例中,把手108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03上,相 对于长度方向轴C与握柄105位于同一侧。把手108通过相对于壳体 103转动,与长度方向轴C大致平行地移动,相对于握柄105打开或 者闭合。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壳体103的前端侧安装有旋钮91。通过使旋钮91相对于壳体103绕长度方向轴C旋转,鞘套106和末端 执行器110,与旋钮91一起绕长度方向轴C旋转。
在本变形例中,从壳体103的内部起通过鞘套106的内部,沿长 度方向轴C延伸设置有可动体92。在壳体103的内部,把手108与可 动体92连结。可动体92的前端与第二抓持部112连接。通过将把手 108相对于握柄105打开或者闭合,可动体92相对于鞘套106沿长度方向轴C移动,第二抓持部112相对于第一抓持部111打开或者闭合。
第二抓持部112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的任一方式具有同样的结 构。因此,在鞘套106的前端部,以转动轴P′为中心可转动地安装有 支承部件121。夹钳部件125以摆动轴Y′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在支承 部件121上。在夹钳部件125的前端部,从背面侧(图12的箭头Z′1 侧)安装有盖部件130。
在本变形例中也是,由于第二抓持部112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 等中的任一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能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同样的 作用和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向末端执行器(10;110)供给超 声波振动和高频电能作为处置中使用的处置能量,但是向末端执行器 (10;110)供给的处置能量并不限于这些。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中,抓持处置器具(1;101)包括:抓持部 (11;111);相对于抓持部(11;111)开闭的支承部件(21;121); 和被支承部件(21;121)枢轴支承的夹钳部件(25;125)。夹钳部件 (25;125)在支承部件(21;121)的开闭方向(Z1、Z2;Z′1、Z′2) 上设置在支承部件(21;121)与抓持部(11;111)之间,且具有与 抓持部(11;111)相对的相对面(35)和朝向与相对面(35)相反的 一侧的背面(45)。抓持处置器具(1;101)包括由导热系数比夹钳部 件(25;125)低的材料形成的盖部件(30;130),盖部件(30;130) 从背面侧安装在夹钳部件(25;125)的前端部,并且在比夹钳部件(25; 125)被枢轴支承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从背面侧覆盖夹钳部件(25; 125)。
在说明书中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 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 各种改变。

Claims (6)

1.一种抓持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抓持部;
相对于所述抓持部可开闭的支承部件;
夹钳部件,其被所述支承部件轴支承,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开闭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抓持部之间,并且具有与所述抓持部相对的相对面和朝向与所述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和
盖部件,其由导热系数比所述夹钳部件低的材料形成,从背面侧安装在所述夹钳部件上,并且在比所述夹钳部件被枢轴支承的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从所述背面侧覆盖所述夹钳部件,
所述盖部件的根端,位于比所述夹钳部件被所述支承部件轴支承的所述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
所述盖部件包括插入部,该插入部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开闭方向上插设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夹钳部件之间,
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夹钳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限制部,该限制部将所述插入部的移动限制在所述插入部不会从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夹钳部件之间脱出的状态,
所述限制部包括突起,所述插入部形成为具有孔的环形,所述突起插通在该孔中,
所述插入部包括与该插入部的其他部位相比向背面侧突出的防脱突起,该防脱突起位于比所述孔靠根端侧的位置,形成所述盖部件的根端,
所述突起包括卡止突起和限制突起,所述卡止突起和限制突起插通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孔中,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卡止突起卡合,
在所述限制突起与所述支承部件的部件背壁间隔最远的状态下,能够限制所述防脱突起向比所述限制突起靠前端侧的位置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持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与所述夹钳部件一起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摆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持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把手,其固定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并且在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抓持部进行打开动作或者闭合动作的状态下,以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开闭方向交叉的转动轴为中心,与所述支承部件一起相对于所述抓持部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持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部件包括夹钳侧卡合部,
所述盖部件包括盖侧卡合部,该盖侧卡合部通过扣合与所述夹钳侧卡合部卡合,将所述盖部件从所述背面侧安装在所述夹钳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抓持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部件具有朝向所述夹钳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侧面和朝向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其中,所述夹钳部件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夹钳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并且与所述支承部件的开闭方向交叉,
所述盖部件包括:从所述夹钳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侧壁;和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侧壁,
所述夹钳侧卡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卡合凸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卡合凸部,
所述盖侧卡合部包括:贯通所述第一侧壁,通过扣合与所述第一卡合凸部卡合的第一卡合孔;和贯通所述第二侧壁,通过扣合与所述第二卡合凸部卡合的第二卡合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持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的所述根端,位于所述支承部件的前端与所述夹钳部件被所述支承部件轴支承的所述位置之间。
CN201680049962.3A 2015-09-17 2016-09-06 抓持处置器具 Active CN107920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4121 2015-09-17
JP2015-184121 2015-09-17
PCT/JP2016/076163 WO2017047450A1 (ja) 2015-09-17 2016-09-06 把持処置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0838A CN107920838A (zh) 2018-04-17
CN107920838B true CN107920838B (zh) 2020-08-21

Family

ID=5828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9962.3A Active CN107920838B (zh) 2015-09-17 2016-09-06 抓持处置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5083B2 (zh)
EP (1) EP3295879A4 (zh)
JP (1) JP6197148B2 (zh)
CN (1) CN107920838B (zh)
WO (1) WO20170474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9589A1 (ja) * 2018-06-15 2019-12-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
JP7186795B2 (ja) * 2018-10-22 2022-12-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
CN115955945A (zh) * 2020-08-24 2023-04-1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791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外科手术装置
WO2014148280A1 (ja) * 2013-03-18 2014-09-2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処置具
WO2014196641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把持処置装置
WO2015081039A1 (en) * 2013-11-26 2015-06-04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hielding features for ultrasonic blade of a surgical instrument
CN104703555A (zh) * 2013-03-18 2015-06-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处理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9690B1 (en) * 1995-04-06 2003-12-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und treatment system
US6129735A (en) * 1996-06-21 2000-10-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nic treatment appliance
US7267677B2 (en) * 1998-10-23 2007-09-11 Sherwood Services Ag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
CA2442598C (en) * 2001-04-06 2011-10-04 Sean T. Dycus Vessel sealer and divider with non-conductive stop members
US7083618B2 (en) * 2001-04-06 2006-08-01 Sherwood Services Ag Vessel sealer and divider
US7717914B2 (en) * 2006-07-11 2010-05-1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Treatment device
US20100331873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Dannaher William D Ultrasonic device for cutting and coagulating
JP5479970B2 (ja) * 2010-03-26 2014-04-23 テルモ株式会社 外科用処置具
US8968317B2 (en) * 2011-08-18 2015-03-03 Covidien Lp Surgical forceps
CN105943121B (zh) * 2011-10-26 2018-05-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处理器具
JP5690449B2 (ja) * 2012-11-09 2015-03-2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治療処置具
JP5797355B2 (ja) * 2013-06-07 2015-10-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音波プローブ及び超音波処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791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外科手术装置
WO2014148280A1 (ja) * 2013-03-18 2014-09-2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処置具
CN104703555A (zh) * 2013-03-18 2015-06-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处理器具
WO2014196641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把持処置装置
WO2015081039A1 (en) * 2013-11-26 2015-06-04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hielding features for ultrasonic blade of a surgical instru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95083B2 (en) 2020-06-30
EP3295879A1 (en) 2018-03-21
US20190274715A9 (en) 2019-09-12
JP6197148B2 (ja) 2017-09-13
WO2017047450A1 (ja) 2017-03-23
CN107920838A (zh) 2018-04-17
EP3295879A4 (en) 2019-01-23
JPWO2017047450A1 (ja) 2017-09-14
US20190159801A1 (en) 2019-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2726B2 (en) Gripping unit and bipolar treatment instrument
CN107920838B (zh) 抓持处置器具
US20130110155A1 (en) Grasping treatment device
WO2019097608A1 (ja) 医療機器
EP3207889B1 (en) Grasping treatment unit
US11000302B2 (en) Grasping treatment instrument
US20180153569A1 (en) Forceps-type treatment instrument
JP6665295B2 (ja) 把持処置具
US11638604B2 (en) Treatment instrument
US11452560B2 (en) Treatment tool with jaws
EP3205304A1 (en) Gripping implement
US20210228265A1 (en) Treatment tool
US20210093345A1 (en) Treatment tool
JP6615344B2 (ja) 把持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