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510B -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9510B
CN107919510B CN201711102741.0A CN201711102741A CN107919510B CN 107919510 B CN107919510 B CN 107919510B CN 201711102741 A CN201711102741 A CN 201711102741A CN 107919510 B CN107919510 B CN 107919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interface
passage
monomer
parti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2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9510A (zh
Inventor
陆群
张宇
高长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027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9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9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9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涉及动力电池冷却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简化电池组中冷却片的连接管路。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冷却单体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具有冷却液流动通路;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接口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三接口,所述基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相对于现有技术,可简化连接管路,两个冷却单体可竖直布置,两端相对,可减少串联中使用弯头的数量、并联中使用三通的数量,同时可减少冷却液弯头和三通处的流动损耗,提高流动速率。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电池组水室中,是通过将多个动力电池单体组装而成,每个动力电池单体中包括有电池以及为电池散热的冷却片,冷却片内具有循环水路,如图1所示,冷却片的底部设置有一入水口x10和一出水口x20,入水口x10和出水口x20分别位于循环水路x30通路的两端,从入水口x10通入冷却水,即可对贴附有冷却片的电池降温。
在将多个动力电池单体组装成动力电池组水室中,需要将多个动力电池单体的冷却片和冷却循环系统连接起来。通常的连接方式有串联的方式、并联的方式以及串并联混合方式。由于冷却片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位置是确定的,当多个冷却片顶部和底部顺次排列时,在将多个冷却片串联中,需要通过使用弯头水路管件将相邻的两个冷却片串联,在将多个冷却片并联中,需要分别使用三通件将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总管路与每个冷却片入水口连通,分别使用三通件将冷却循环系统回水总管路与冷却片出水口连通。
其中,弯头水路管件、三通件会增加水流流动损耗,增加了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内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主要目的在于简化电池组中冷却片的连接管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冷却单体,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内具有冷却液流动通路;
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接口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
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三接口,所述基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冷却单体,其中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四接口;
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包括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连通。
可选的,前述的冷却单体,其中所述基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方向,所述基体内依次布置有第一隔墙、第二隔墙、第三隔墙;
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隔墙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路,在所述第三隔墙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路,在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三隔墙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一端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一隔墙上的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所述第三通路另一端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三隔墙上的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所述第三通路包括位于第一隔墙、第二隔墙之间的第一部分通路,位于第二隔墙、第三隔墙之间的第二部分通路,所述第一部分通路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路通过所述第二隔墙上的第三通口连通。
可选的,前述的冷却单体,其中还包括:
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中至少一个接口封堵的堵塞。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包括:
分别为M个电池单体冷却的M个冷却单体,所述冷却单体采用上述的冷却单体,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中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顺次连接;
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连通,使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通路连通,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连通,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连通,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1的正整数。
可选的,前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中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封堵,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封堵。
可选的,前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中第1个冷却单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
第M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
所述电池单体布置在冷却单体的第二通路侧。
可选的,前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中所述第M个冷却单体的第一端的第一接口封堵,所述第M个冷却单体的第一端的第二接口封堵。
可选的,前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中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顺次连接;
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封堵,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封堵,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封堵,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封堵;
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连通,使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连通,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1的正整数。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三接口,在将冷却单体串联、并联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可简化连接管路,两个冷却单体可竖直布置,两端相对,可减少串联中使用弯头的数量、并联中使用三通的数量,同时可减少冷却液弯头和三通处的流动损耗,提高流动速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冷却单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冷却单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冷却单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冷却单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冷却单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冷却单体,冷却单体内通入冷却液后,配置在电池单体上的冷却单体对电池单体进行冷却。冷却单体包括:基体。
所述基体内具有冷却液流动通路1;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接口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1连通的第一接口2、第二接口3;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1连通的第三接口4,所述基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在组装动力电池组水室中,在将两个冷却单体进行串联连通的过程中,可将第一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与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二端的第三接口连接,再将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一端的第二接口封堵;在将两个冷却单体进行并联连通的过程中,可将第一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与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二端的第三接口连接,将第一个冷却单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作为冷却液入口,第一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第二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第二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作为冷却液出口,从而完成并联,相对于现有技术,两个冷却单体可竖直布置,两端相对,可减少串联中使用弯头的数量、并联中使用三通的数量,同时可减少冷却液弯头和三通处的流动损耗,提高流动速率。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冷却单体,冷却单体内通入冷却液后,配置在电池单体上的冷却单体对电池单体进行冷却。冷却单体包括:基体。
所述基体内具有冷却液流动通路10;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接口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10连通的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10连通的第三接口23、第四接口24,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10包括第一通路11、第二通路12、第三通路13,所述第一通路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21、所述第三接口23连通,所述第二通路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23、所述第四接口24连通,所述第三通路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路11、所述第二通路12连通,所述基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在组装动力电池组水室中,在将两个冷却单体进行连通的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配置出多种不同需求的连接方式。以两个冷却单体串联为例,第一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与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个冷却单体第一接口、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四接口、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三接口、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二接口封堵;以两个冷却单体并联为例,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一接口与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爹接口与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四接口、第二个冷却单体的第一接口封堵。相对于现有技术,两个冷却单体可竖直布置,两端相对,可减少串联中使用弯头的数量、并联中使用三通的数量,同时可减少冷却液弯头和三通处的流动损耗,提高流动速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冷却液流动通路形成在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之间,在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分割壁,第一通路位于第一侧壁以及分割壁之间,第二通路位于第二侧壁以及分割壁之间,第三通路为位于分割壁上通孔。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基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31以及第二侧壁32,在所述第一侧壁31至所述第二侧壁32方向,所述基体内依次布置有第一隔墙33、第二隔墙34、第三隔墙35;在所述第一侧壁31和所述第一隔墙3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路11,在所述第三隔墙35和所述第二侧壁32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路12,在所述第一隔墙33和所述第三隔墙35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路13,所述第三通路13一端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一隔墙上33的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一通路11连通,所述第三通路13另一端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三隔墙14上的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二通路12连通,所述第三通路13包括位于第一隔墙33、第二隔墙34之间的第一部分通路,位于第二隔墙34、第三隔墙35之间的第二部分通路,所述第一部分通路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路通过所述第二隔墙34上的第三通口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较上个第三通路为位于分割壁上通孔实施例,可增加第三通路的流通通道在总流通通道的占比,在将多个冷却单体串联中,由于第三通路位于串联的通路中,可提高串联的流通通道的长度。
具体的,在对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封堵中,可以采用堵塞封堵,堵塞可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中至少一个接口封堵。堵塞封堵可以是柔性的橡胶塞,也可以使与内螺纹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配合的螺纹塞。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单体,动力电池组水室包括M个电池单体,分别为M个电池单体冷却的M个冷却单体,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冷却单体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具有冷却液流动通路;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接口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包括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连通,所述基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通过对M个冷却单体的接口的连接方式,可组成冷却单体串、并联的动力电池组水室。
如图4所示,以并联为例: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顺次连接;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21a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23b连通,使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通路连通,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22a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24b连通,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连通,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1的正整数。
上述实施例,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24a封堵,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21c封堵。当第1个冷却单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第M个冷却单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所述电池单体布置在冷却单体的第二通路侧。冷却单体的第一通路侧作为并联的主路,第二通路侧作为为电池单体降温的分路。当第M个冷却单体第二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第1个冷却单体第三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所述电池单体布置在冷却单体的第一通路侧。冷却单体的第二通路侧作为并联的主路,第一通路侧作为为电池单体降温的分路。
上述实施例,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M个冷却单体的第一端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M个冷却单体的第一端的第二接口连通。当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三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四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所述电池单体布置在冷却单体的第二通路侧。冷却单体的第一通路侧作为并联的主路,第二通路侧作为为电池单体降温的分路。当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四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第一个冷却单体的第三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所述电池单体布置在冷却单体的第一通路侧。冷却单体的第二通路侧作为并联的主路,第一通路侧作为为电池单体降温的分路。
上述实施例,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M个冷却单体的第一端的第一接口21c封堵,所述第M个冷却单体的第一端的第二接口22c封堵。与第二个实施例方式不同的是,第三个实施例中远端的第M个冷却单体中,只有部分的冷却液流动通路参加冷却循环,远端的第M个冷却单体通常位于电池组的外壁侧,而电池组外壁侧电池单体的热量容易散发,较内部的电池单体而言,可采用较低的冷却量,本实施例中,远端的第M个冷却单体中由于只有部分的冷却液流动通路参加冷却循环,较其他的冷却单体,冷却量较少,可使更多的冷量作用于中部的电池单体。其中,第M个冷却单体中参加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动通路的多少根据第三通路与第一通路的连接点位、根据第三通路与第二通路的连接点位有关,具体需要可根据需要选择不用型号。
以串联为例:如图7所示,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顺次连接;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21a封堵,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24a封堵,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23b封堵,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22b封堵;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22a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25b连通,使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连通,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1的正整数。其中,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三接口可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接口可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顺次连接;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接口21a、第二接口22a封堵,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接口21b、第二接口22b封堵,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四接口24a和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三接口23b连通,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1的正整数。当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三接口可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第四接口可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当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第四接口可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三接口可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
容易理解的是,根据上述的串联、并联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动力电池组水室中多个冷却单体的单独串联的冷却连接方式、单独并联的冷却连接方式之外,还可采用串联、并联结合的冷却连接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第四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冷却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内具有冷却液流动通路;
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接口包括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
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三接口,所述基体的第二端为所述基体的第一端的相对端;
所述基体的第二端的接口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的第四接口;
所述冷却液流动通路包括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冷却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方向,所述基体内依次布置有第一隔墙、第二隔墙、第三隔墙;
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隔墙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路,在所述第三隔墙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路,在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三隔墙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一端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一隔墙上的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所述第三通路另一端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三隔墙上的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所述第三通路包括位于第一隔墙、第二隔墙之间的第一部分通路,位于第二隔墙、第三隔墙之间的第二部分通路,所述第一部分通路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路通过所述第二隔墙上的第三通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的冷却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堵塞,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中至少一个接口封堵。
4.一种动力电池组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为M个电池单体冷却的M个冷却单体,所述冷却单体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冷却单体,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连通,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特征在于,
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顺次连接;
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连通,使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通路连通,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连通,第i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与第i+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连通,i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1的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特征在于,
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封堵,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特征在于,
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管路接口;
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作为冷却循环系统的回路管路接口;
所述电池单体布置在冷却单体的第二通路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特征在于,
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端的第一接口封堵,第M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一端的第二接口封堵。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水室,其特征在于,
M个冷却单体的冷却液流动通路顺次连接;
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一接口封堵,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封堵,第2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三接口封堵,第2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封堵;
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一端的第二接口与第2个冷却单体基体第二端的第四接口连通,使第1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与第2个冷却单体基体的第二通路连通。
CN201711102741.0A 2017-11-10 2017-11-10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Active CN107919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2741.0A CN107919510B (zh) 2017-11-10 2017-11-10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2741.0A CN107919510B (zh) 2017-11-10 2017-11-10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510A CN107919510A (zh) 2018-04-17
CN107919510B true CN107919510B (zh) 2020-02-04

Family

ID=6189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2741.0A Active CN107919510B (zh) 2017-11-10 2017-11-10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95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046A (zh) * 1999-09-28 2001-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组合型密封二次电池
KR20060037605A (ko) * 2004-10-28 2006-05-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CN1905269A (zh) * 2005-07-29 2007-01-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冷却效率的电池模块
CN103311597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203260692U (zh) * 2013-04-22 2013-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046A (zh) * 1999-09-28 2001-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组合型密封二次电池
KR20060037605A (ko) * 2004-10-28 2006-05-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CN1905269A (zh) * 2005-07-29 2007-01-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改善的冷却效率的电池模块
CN103311597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203260692U (zh) * 2013-04-22 2013-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510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4989B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服务器机柜
US11871545B2 (en) Cooling cabinet and cooling system
CN204944263U (zh) 一种流体分配管道以及冷却装置
CN105917094A (zh) 中冷器
CN206471459U (zh) 一种电池组散热结构
CN103604254B (zh) 一种内置气液两相流分流结构
CN105910482A (zh)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
CN108199119A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05762438A (zh) 柱状电池成组高导热液体换热装置
CN110996630A (zh) 一种散热器
CN107919510B (zh) 动力电池组水室及其冷却单体
CN107464965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
CN206441836U (zh) 电池冷却换热器
CN205373478U (zh) 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
CN109724277B (zh) 地热井换热装置
CN105466254A (zh) 一种换热器
CN213755477U (zh) 液冷散热器
CN207897305U (zh) 水冷模块
CN201748713U (zh) 高效紧凑型换热器
CN208608889U (zh) 模块冷却机构和变频器
CN112556472B (zh) 一种环境风洞试验段用高温度均匀性冷热底板流道结构
CN108548438A (zh) 一种混合腔体-管壳式换热器
CN207963572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7320272U (zh) 电池包冷却系统进出口结构、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7066199U (zh) 管壳式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