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3478B -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3478B
CN107913478B CN201710971878.3A CN201710971878A CN107913478B CN 107913478 B CN107913478 B CN 107913478B CN 201710971878 A CN201710971878 A CN 201710971878A CN 107913478 B CN107913478 B CN 107913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device
escape
escape protection
tower
s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18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3478A (zh
Inventor
张莉莎
王珺
王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718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3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3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3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3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3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2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escue cages, bag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逃生保护装置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能够通过吊索与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悬挂部连接,逃生保护装置包括:承载主体,具有背板及承托结构,承托结构设置于背板且与背板一并界定承托空间,以承托逃生物;吊索连接部,设置于承载主体,以通过吊索连接部将承载主体连接于吊索;和磁性吸附部,设置于承载主体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以使承载主体能够通过磁性吸附部吸附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能够解决逃生人员由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容易受风力影响而出现摆动,甚至撞击塔筒的问题,从而实现保证逃生人员的人身安全,增加逃生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

Description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不断革新,风力发电机组逐步向大型化发展。为了捕获到较大并且稳定的风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的高度越来越高,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的高度要达到80以上。而且,风力发电机组的总装机量与单机容量持续增大,也就意味着高空作业的次数逐渐增多,所以无形中给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保养、维修等高空作业增加了危险系数,所以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极为不利。
而在风力发电机组的高空作业过程中,当遇到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时,通常会使用逃生装置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逃生口及时地撤离风力发电机组,到达地面。通常的逃生装置为逃生绳,逃生绳的一端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中设置的悬挂部处,而逃生绳的另一端则与逃生人员穿戴的安全衣固定连接,然后通过逃生绳匀速下降至地面。
然而从高空向地面下降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风力的影响,逃生人员则很难在空中保持平衡,经常会出现大幅度的晃动,所以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例如撞击塔筒,轻者会使逃生人员的身体受到伤害,重者则危机生命。而采用设置引导件的方式来约束安全绳的位置的方式,一方面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安全绳可能会因摩擦过度而受损,从而缩短安全绳的使用寿命,不但会增加作业成本,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很难保证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能够解决逃生人员由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容易受风力影响而出现摆动,甚至撞击塔筒的问题,从而实现保证逃生人员的人身安全,增加逃生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逃生保护装置,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能够通过吊索与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悬挂部连接,逃生保护装置包括:承载主体,具有背板及承托结构,承托结构设置于背板且与背板一并界定承托空间,以承托逃生物;吊索连接部,设置于承载主体,以通过吊索连接部将承载主体连接于吊索;和磁性吸附部,磁性吸附部设置于承载主体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以使承载主体能够通过磁性吸附部吸附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的外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设置于承载主体,并且导向部能够在承载主体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形成与塔筒的至少部分轮廓相适配的接收空间,磁性吸附部位于接收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向部包括两个弧形翼板,两个弧形翼板连接于承载主体,并且磁性吸附部安装于两个弧形翼板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弧形翼板分别连接于背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缘,以通过两个弧形翼板和背板围成接收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弧形翼板分别以可转动的连接方式连接于背板,并且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对应地设置于两个弧形翼板中的每个弧形翼板和背板之间,以通过弹性件使两个弧形翼板保持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两个弧形翼板在背离承托空间一侧彼此靠近,以围成接收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牵拉件,牵拉件分别连接于两个弧形翼板,以通过牵拉件使两个弧形翼板能够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切换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两个弧形翼板在承托空间一侧彼此靠近,以打开接收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安装于背板和/或两个弧形翼板,用于检测逃生保护装置与塔筒之间的距离值;控制单元,与距离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距离传感器发送的距离值,并且当距离值小于预定阈值时,控制牵拉件脱开连接,使两个弧形翼板通过弹性件切换至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弧形翼板分别连接于背板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以通过两个弧形翼板和背板围成接收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弧形翼板与承载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两个弧形翼板与承载主体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滚动体,滚动体安装于背板或者两个弧形翼板,以通过滚动体与塔筒的外壁滚动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设置于承载主体或者设置于两个弧形翼板,并且弹性缓冲件位于接收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速度控制组件,速度控制组件包括:吊索收纳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承载主体,并且吊索的与承载主体连接的一端收纳于吊索收纳部,以通过吊索收纳部转动对吊索进行释放;和制动部,设置于承载主体且能够与吊索收纳部彼此配合,以制限吊索收纳部的转动速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吊索收纳部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承载主体的转动轴,吊索绕设于转动轴,并且当转动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吊索朝向转动轴缠绕,当转动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吊索从转动轴处被释放;制动部包括具有摩擦片的制动手柄,摩擦片与转动轴相对应地设置在承载主体中,以通过摩擦片制限转动轴沿第二方向的转动速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握持部,握持部凸出地设置在承载主体的承托空间一侧,并且制动手柄设置于握持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磁性吸附部包括永久磁铁和/或电磁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磁性吸附部为电磁铁,逃生保护装置还包括磁力控制单元,磁力控制单元与电磁铁连接,以控制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逃生保护系统,用于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和与塔筒连接的机舱,机舱具有逃生口,逃生保护系统包括:导轨,连接于机舱的固定端和塔筒的固定端之间,以供逃生物经由机舱运动至塔筒;吊索,吊索的一端连接于设置在机舱中的悬挂部;和上述的逃生保护装置,逃生保护装置能够通过吊索连接部连接于吊索的另一端,以经由吊索与风力发电机组的悬挂部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磁性吸附部吸附于塔筒的外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导轨包括引导索,逃生保护装置能够沿引导索滑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的逃生保护系统的逃生保护方法,包括:通过导轨运动至塔筒;将逃生保护装置通过磁性吸附部吸附于塔筒的外壁;释放吊索,通过逃生保护装置沿塔筒的外壁向下滑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逃生保护系统。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逃生保护装置通过承载主体的背板和设置于背板的承托结构界定出承托空间,以通过承托空间承托逃生物。并在承载主体上设置吊索连接部,以通过吊索连接部将承载主体连接于吊索,从而通过吊索将承载主体连接至风力发电机组的悬挂部。同时,在承载主体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设置有磁性吸附部,以通过磁性吸附部将承载主体吸附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从而承载主体能够经由磁性吸附部借助塔筒作为导向结构,在逃生人员和逃生保护装置的重力作用下顺沿塔筒外壁同时沿竖直方向滑移至地面。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能够辅助逃生人员安全地由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撤离至地面,避免逃生人员在空中受到风力影响发生晃动现象,并撞击塔筒而危及逃生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还能够增加逃生保护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逃生保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逃生保护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3的逃生保护装置另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逃生保护装置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的逃生保护装置又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逃生保护装置的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速度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机舱;200-塔筒;210-固定端;300-引导索;
10-逃生保护装置;20-逃生保护装置;30-逃生保护装置;
11-承载主体;111-背板;111a-第一侧面;111b-第二侧面;112-腰部固定结构;113-腿部固定结构;12-座体;121-容纳空间;13-吊索连接部;131-第一环扣;132-第二环扣;133-安全衣挂钩;14-握持部;151-弧形翼板;152-弧形翼板;153-弹性缓冲件;16-磁性吸附部;17-滚动体;18-牵拉件;181-连接件;19-速度控制组件;191-转动轴;192-锥齿轮;193-转动轴;194-锥齿轮;195-制动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逃生保护装置以及逃生保护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能够应用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当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环境发生不可控的紧急事件,作业人员需要快速撤离到地面时,能够通过逃生保护装置与塔筒吸附配合,将逃生人员安全输送至地面。从而在逃生的过程中,解决了逃生人员受到风力的影响而发生晃动的问题,因此能够保证逃生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提高逃生保护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逃生保护装置用于辅助逃生人员由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撤离至地面,但是并不排除通过逃生保护装置运送其他除逃生人员以外的逃生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以及逃生保护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逃生保护系统中的逃生保护装置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机舱100和支撑机舱100的塔筒200,其中,机舱100的底部位置设置有逃生口,用于在风力发电机组遇到紧急情况时供在机舱100中进行维修操作的作业人员逃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10,能够通过吊索(图中未示出)连接于位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中的悬挂部(图中未示出),以在逃生人员经由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100的逃生口到达塔筒200后,在塔筒200的引导下通过逃生保护装置10由塔筒200的顶端被输送至地面。
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10包括:承载主体11、吊索连接部13和磁性吸附部16。逃生保护装置10通过承载主体11的背板111和设置于背板111的承托结构界定出承托空间,以通过承托空间承托逃生物。并在承载主体11上设置吊索连接部13,以通过吊索连接部13将承载主体11连接于吊索,从而通过吊索将承载主体11连接至风力发电机组的悬挂部。同时,在承载主体11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设置有磁性吸附部16,以通过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200的外壁,从而承载主体11能够经由磁性吸附部16借助塔筒200作为导向结构,在逃生人员的重力作用下顺沿塔筒200外壁同时沿竖直方向滑移至地面。由此,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10能够辅助逃生人员安全地由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100撤离至地面,避免逃生人员在空中受到风力影响发生晃动,进而撞击塔筒200外壁危及人身安全。同时还能够增加逃生保护装置10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
如图1所示,在逃生人员使用逃生保护装置10进行逃生的过程中,为了使逃生人员能够经由机舱100的逃生口到达塔筒200处,在机舱100的逃生口至塔筒200的外壁之间过渡设置有导轨。示例性地,导轨可以是图1所示的引导索300,在机舱100中设置有固定端(图中未示出),对应地塔筒200上同样设置有固定端210,而引导索300则连接在机舱100中的固定端和塔筒200的固定端210之间,以便逃生人员能够在逃生保护装置10与引导索300配合作用下,经由机舱100的逃生口到达塔筒20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轨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例如过渡连接在机舱100和塔筒200之间的导轨还可以是爬梯,此时可以在塔筒200的外壁相应位置处设置能够供逃生人员短暂停留的平台,从而逃生人员即可通过爬梯到达平台,进一步通过逃生保护装置10与塔筒200的外壁吸附连接,并沿塔筒200外壁下降至地面。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20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逃生保护装置20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3的逃生保护装置20另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逃生保护装置2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逃生保护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逃生保护装置20还包括导向部,以通过导向部进一步辅助逃生人员顺沿塔筒200外壁安全地下降至地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逃生保护装置20的磁性吸附部16与逃生保护装置10中的磁性吸附部16的设置位置虽然不同,但是磁性吸附部16的具体的设置方式以及应用原理相同,所以以下将根据图3至图5,以逃生保护装置20为示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逃生保护装置20大体包括:承载主体11、吊索连接部13、导向部、磁性吸附部16。当遇到紧急情况,处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100中的作业人员需要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逃生时(此时则称为逃生人员),首先需要通过承载主体11对逃生人员进行固定,然后可通过导向部进一步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200配合对逃生保护装置20的下降方向进行引导。同时,由于承载主体11通过吊索连接部13与吊索连接,并经由吊索连接至机舱100中的悬挂部,所以逃生人员能够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顺沿塔筒200的外壁从塔筒200的顶部滑至塔筒200的底部,从而实现将逃生人员安全地输送至地面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地,承载主体11包括背板111和承托结构,其中,背板1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11a和第二侧面111b。承托结构设置在背板111的第一侧面111a。在背板111的下部还设置有座体12,以通过座体12与承载主体11配合对逃生人员进行固定。座体12上还设置有相应的容纳空间121,以便在使用逃生保护装置20逃生时,通过容纳空间121容纳逃生人员的腿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逃生人员进行固定,承托结构包括腰部固定结构112和腿部固定结构113,从图3中可以观察到,腰部固定结构112位于背板111的中下部位置,而腿部固定结构113安装于座体12上。
由此,承载主体11即可通过背板111和承托结构一并界定出承托空间,以通过承托空间对逃生人员进行承托与固定(也就是说,逃生人员能够将逃生保护装置20进行穿戴)。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腰部固定结构112和腿部固定结构113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进行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腰部固定结构112和腿部固定结构113可以是绑带或者压杆,优选将绑带结构采用卡扣方式连接,以便逃生人员能够快速地进行穿戴,节省逃生时间。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承托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将承托结构安装于背板111,以供逃生人员穿戴,将逃生人员保持于承载主体11即可。
吊索连接部13同样设置于承载主体11,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吊索连接部13能够与和机舱100中悬挂部连接的吊索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吊索连接部13通过基座固定于背板111的顶部,为了保证承载主体11与吊索连接时的平衡,吊索连接部13设置于背板111顶部的中间位置。在吊索连接部13的基座上设置有第一环扣131和第二环扣132,第一环扣131和第二环扣132采用一体式结构,第一环扣131位于第二环扣132的上方,并且第一环扣131和第二环扣132由背板111的顶部向上方凸出。由此即可通过第一环扣131供引导索300穿过,而通过第二环扣132与吊索连接。
另外,为了对逃生人员进行进一步地保护,吊索连接部13还可以包括安全衣挂钩133,安全衣挂钩133设置在背板111的第一侧面111a并靠近第一环扣131和第二环扣132。安全衣挂钩133凸出地设置在第一侧面111a上,以便逃生人员能够将自身穿着的逃生衣通过挂钩挂接于安全衣挂钩133。由此可以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和安全衣的双重保护,进一步为逃生人员的人生安全提供保障,避免在逃生过程中对逃生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吊索连接部13集成多种功能于一体,即通过吊索连接部13能够分别与吊索、引导索300以及逃生人员穿着的逃生衣连接。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吊索连接部13可以只具有与吊索连接的第二环扣132,或者第一环扣131、第二环扣132与安全衣挂钩133分别单独地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逃生保护装置20还包括握持部14,以供逃生人员在使用逃生保护装置20逃生的过程中通过握持部14控制身体的平衡。示例性地,握持部14包括两个凸出设置在第一侧面111a的把手,并位于背板111的中部靠上位置,以便在将逃生人员固定于背板111后,逃生人员能够握持住握持部14。由此,即可提升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握持部14还可以是设置在背板111上并能够供逃生人员握持的其他结构。此外,在一些情况中,握持部14也可以作为承托结构与背板111一同界定承托空间来承托逃生人员,也就是说,当背板111上只设置握持部14时,逃生人员也可以通过握持握持部14保持于承载主体11。另外,握持部14还可以可折叠地设置在背板111上,从而在不使用的状态下,能够将握持部14收叠于背板111,减小逃生保护装置20占用的存储空间。
导向部设置于承载主体11,并且能够在承载主体11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形成与塔筒200的至少部分轮廓相适配的接收空间,并且磁性吸附部16设置在接收空间中,以使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通过导向部与塔筒200的外壁配合并经由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塔筒200的外壁。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导向部包括两个弧形翼板,即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彼此相对地连接于背板111的两个侧缘处。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沿逃生保护装置20的高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大致的圆弧形,并且背板111的第二侧面111b也呈大致的圆弧形。在图3所展示的状态中,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朝向背离承载主体11的承托空间一侧张开,并由弧形翼板151、弧形翼板152和第二侧面111b在背离承载主体11的承托空间一侧共同围成接收空间,接收空间具有大致呈圆弧形的轮廓。由此导向部即可通过上述的接收空间接收塔筒200的至少部分轮廓,也就是说,导向部能够贴附于塔筒200的外壁,以使弧形翼板151、弧形翼板152以及第二侧面111b能够同时与塔筒200的外壁面接触。
另外,优选将导向部的接收空间的轮廓的曲率设置为接近塔筒200的轮廓的曲率,这样使得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通过由导向部形成的接收空间紧密贴合于塔筒200的外壁。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沿塔筒200轴向的延伸长度以及沿塔筒200周向的延伸宽度并不进行限制。在空间和重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增加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沿塔筒200周向的延伸宽度,以增加导向部与塔筒20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承载主体11与塔筒200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磁性吸附部16为板状的永磁体,永磁体同样具有弧形侧面,并且磁性吸附部16设置在导向部的接收空间中,也就是说,磁性吸附部16通过导向部设置在承载主体11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位于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皆设置有磁性吸附部16,并且优选将磁性吸附部16的弧形侧面与塔筒200的外壁同曲率地设置。在导向部与塔筒200贴合时,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通过磁性吸附部16贴附于塔筒200的外壁并与塔筒200之间形成吸附连接。
当然,本发明对于磁性吸附部16在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表面上的连接方式并不进行限制,例如磁性吸附部16可以采用粘接或者采用紧固件连接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并且优选将磁性吸附部16的表面设置为凸出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位于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以使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之间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吸附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磁性吸附部16为弧形的板体结构,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磁性吸附部16还可以包括多个条状或者块状结构的永磁体单元,此时可将多个永磁体单元规律地布置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位于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逃生人员需要使用逃生保护装置20贴附于塔筒200的外壁并顺沿塔筒200的外壁向下滑移至地面,所以磁性吸附部16的磁性吸附力需要与逃生保护装置20以及逃生人员的重量(可以按照标准体重计算)相适应地设置,以确保在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逃生的过程中,当逃生保护装置20的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形成吸附连接后,在逃生保护装置20自身重量以及逃生人员的重量作用下,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顺沿塔筒200的外壁下滑至地面。
另外,对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厚度,只要能够固定磁性吸附部16即可。当然,当导向部以及磁性吸附部16的曲率也可以不与塔筒200的曲率相同,只要是可以实现通过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塔筒200外壁,以保证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顺沿塔筒200下降至地面即可。
由此,在使用逃生保护装置20进行逃生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当逃生人员(图中未示出)穿戴逃生保护装置20到达塔筒200处后,逃生人员可使逃生保护装置20的导向部朝向塔筒200一侧,在磁性吸附部16的磁性吸附力作用下,导向部贴合于塔筒200的外壁,即弧形翼板151、弧形翼板152以及第二侧面111b同时与塔筒200的外壁接触。由于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吊索连接于机舱100中的悬挂部,所以在逃生保护装置20以及逃生人员的重力作用下,逃生人员会连同逃生保护装置20顺沿塔筒200的外壁朝向地面滑移,而且逃生保护装置20在沿塔筒200的外壁滑移的过程中始终能够通过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紧密贴合,避免在下降过程中发生晃动。同时由于设置导向部,能够对逃生人员的下降方向进行限定,进一步保证逃生过程中的平稳性。
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辅助逃生人员顺沿塔筒200安全地从机舱100撤离至地面,避免逃生人员在由机舱100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在风力的影响下产生晃动,而撞击塔筒危及人身安全。所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20进行逃生能够保证逃生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解决了设置吊索引导件容易对吊索产生磨损而影响吊索使用寿命并增加作业成本的问题。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20的结构简单,不依靠外部驱动源,所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及灵活适用性。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磁性吸附部16还可以替换为电磁铁,当磁性吸附部16为电磁铁时,逃生保护装置20还相应地设置有磁力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并将磁性吸附部16与磁力控制单元电气连接,以通过磁力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由此磁性吸附部16即可被选择性地启动磁性或者消除磁性,从而可以在逃生人员离开机舱100之前消除磁性吸附部16的磁性,而在逃生人员与逃生保护装置20接近塔筒200时启动磁性吸附部16的磁性,实现辅助逃生人员顺利快速地逃生的目的,避免在机舱100中磁性吸附部16的磁力给逃生人员的行动带来不便。
图6是图5的逃生保护装置20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了减少导向部与塔筒200之间的摩擦,逃生保护装置20还包括滚动体17,滚动体17安装于承载主体11或者导向部,以通过滚动体17与塔筒200的外壁滚动接触。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体17为辊子,其设置在背板111的第二侧面111b,由于第二侧面111b为弧形面,能够与塔筒200的外壁形成面贴合,所以在第二侧面111b处沿塔筒200的轴向并列地设置有两列滚动体17。
由此,在导向部与塔筒200贴合时,能够通过第二侧面111b设置的两列滚动体17与塔筒200形成滚动接触,以减少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之间的摩擦,避免对塔筒200造成损坏,同时降低了摩擦产生的热量,提升了逃生的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滚动体17进一步对逃生保护装置20在塔筒200外壁的滑动方向进行引导,保证逃生人员能够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顺沿塔筒200外壁安全到达地面。另外,对于滚动体17的具体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例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滚动体17还可以是滚珠或者滚动带。
图7是图3中的逃生保护装置20的又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分别可转动地与背板111连接,并且弧形翼板151和背板111之间以及弧形翼板152和背板111之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以通过弹性件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保持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彼此靠近,以通过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围成接收空间。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例如可以分别通过销轴实现与背板111的转动连接。上述弹性件例如可以是扭簧,扭簧可以套设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各自与背板111之间的销轴上,由此,通过在弧形翼板151和背板111以及弧形翼板152和背板111之间设置扭簧,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始终受到推力而在背离所述承托空间一侧彼此靠近,从而形成能够与塔筒200配合的接收空间。
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导向部形成的接收空间的尺寸能够弹性地调节,所以可以相应减小由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相对的边缘形成的开口的大小,以便在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导向部与塔筒200配合时,能够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使导向部缓慢地完成与塔筒200的贴合动作。在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塔筒200的过程中,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相对彼此的打开角度随着接触的塔筒200的直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在导向部与塔筒200贴合的过程中,首先当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边缘开始接触塔筒200的外壁时,导向部的位于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与塔筒200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而此后随着磁性吸附部16和塔筒200外壁的逐渐吸合,该空间逐渐减小,最终弧形翼板151、弧形翼板152以及第二侧面111b与塔筒200外壁形成紧密接触。因此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之间形成缓慢的吸合过程,从而能够避免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吸合时对逃生人员造成冲击。并且由于导向部的接收空间的尺寸可弹性地调节,使得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适应多种型号的塔筒,从而提升了逃生保护装置20的灵活适用性。
作为另外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继续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的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与承载主体11可转动地连接并设置弹性件,逃生保护装置20还可以包括牵拉件18,以通过牵拉件18连接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之间,从而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能够克服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切换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在承托空间一侧彼此靠近,以打开接收空间。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牵拉件18包括通过连接件181彼此连接的两段弹簧,两段弹簧分别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背离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连接,以通过弹簧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彼此相向地拉紧,最终通过牵拉件18将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约束为朝向承托空间一侧收回,而此时导向部的接收空间则被完全的打开。当然,当打开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后,即解除牵拉件18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约束力,则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能够在弹性件的推力作用下切换至第一位置,以通过弧形翼板151、弧形翼板152以及第二侧面111b形成接收空间。
由此,通过牵拉件18将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约束于第二位置,能够减少逃生保护装置20的占用空间,以便更容易地将逃生保护装置20收纳于机舱100中。并且能够保证逃生保护装置20存放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存放过程中对处于打开状态的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造成损伤。同时牵拉件18采用弹簧能够减轻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拉力,避免过大的拉力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造成毁损。当然牵拉件18还可以包括不具有弹性的绳索,则同样能够克服弹性件的作用力将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约束至第二位置。
另外,当逃生保护装置20设置牵拉件18时,上述的弹性件可以选择带有阻尼功能的弹簧,以在解除牵拉件18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约束力后,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能够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缓慢地切换至第一位置,进一步避免对逃生人员造成冲击。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逃生保护装置20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图中均为未示出)。距离传感器安装于背板111和/或两个弧形翼板上,用于检测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之间的距离值。例如距离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位于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以便在逃生人员使用逃生保护装置20从机舱100向塔筒200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距离传感器实时地获取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之间的距离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单元需要对牵拉件18进行控制,以解除牵拉件18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约束力,所以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则需要被配置为能够在电力操控作用下自动断开连接,从而使牵拉件18脱开连接。对于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的具体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进行限定,例如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可以是电磁连接扣,从而通过控制电磁连接扣的磁性消除来解除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约束力。或者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通过电力操控断开连接状态的现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在控制单元中,针对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之间的距离值,预先设置有预定阈值,以便于在控制单元接收到距离传感器发送的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之间的距离值后,能够将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之间的实际距离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在判断出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足够接近时,解除牵拉件18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约束力,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切换至第一位置,从而能够与塔筒200接触配合。
图8是图7的逃生保护装置20的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速度控制组件19的结构示意图。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通过设置速度控制组件19对逃生保护装置20沿塔筒200的下降速度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吊索一端与机舱100中的悬挂部连接,另一端与逃生保护装置20连接,所以控制逃生保护装置20的下降速度即通过速度控制组件19控制吊索向下释放逃生保护装置20的速度。
如图8和图9所示,速度控制组件19包括:转动轴191、锥齿轮192、转动轴193、锥齿轮194以及制动手柄195。速度控制组件19可以设置在握持部14处,以便于逃生人员能够便捷地通过操作速度控制组件19对逃生保护装置20的下降速度进行控制。当然,速度控制组件19还可以设置在除握持部14以外的其他结构上,只要能够便于逃生人员对速度控制组件19进行操作即可。
具体地,转动轴191和锥齿轮192连接,转动轴191可转动地设置在握持部14中,并且呈水平状态放置(参照逃生保护装置20的使用状态的方向);转动轴193和锥齿轮194连接,转动轴193可转动地设置在握持部14中且呈竖直状态放置,并且锥齿轮192和锥齿轮194啮合配合。而吊索与承载主体11连接的一端绕设于所述转动轴191(示例性地,吊索可以从第二环扣132穿过,然后伸入至握持部14中,缠绕在转动轴191上。)。因此,当转动轴191沿第一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吊索朝向转动轴191缠绕(即,用于最初将吊索缠绕于转动轴191),而当转动轴191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吊索从转动轴191处被释放(即,在逃生人员与逃生装置的重力作用下,促使转动轴191旋转)。
制动手柄195具有摩擦片(图中未示出),制动手柄195同样设置在握持部14处,并且其摩擦片与转动轴193相对应地设置在握持部14中,以通过摩擦片为转动轴191提供制动作用。具体地,制动手柄195可移动地连接于握持部14,并在制动手柄195和握持部14之间的相应位置设置弹性连接件,以便使制动手柄195能够相对于转动轴193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摩擦片与转动轴193的接触或者分离动作。
因此,当逃生人员握紧制动手柄195时,则可以使摩擦片与转动轴193贴近,减缓转动轴193的转动速度,即减缓转动轴191的转动速度;而当逃生人员松开制动手柄195时,则可以使摩擦片与转动轴193远离,增加转动轴193的转动速度,即增加转动轴191的转动速度。通过设置结构简单的降落速度控制组件19,能够对吊索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从而逃生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逃生保护装置20的降落速度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保证逃生过程的安全性。
另外,还可以在制动手柄195和握持部14之间设置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限位结构限制制动手柄195的相对握持部14的移动距离,由此,对摩擦片和转动轴193之间的摩擦力进行限制,也就是通过控制摩擦片和转动轴193之间的接触力来制限转动轴191的最大转速和最小转速。避免对制动手柄195误操作,造成摩擦片和转动轴193之间形成暴死状态,而使逃生保护装置20在空中突然停滞引发安全事故;或者造成摩擦片和转动轴193之间完全无接触,而使转动轴191的转动速度过快,而造成逃生保护装置20急速下降甚至速度失控引发安全事故。
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动轴191作为吊索收纳部,用于绕设吊索与承载主体11连接的一端,因此通过转动轴191的沿第二方向的转动能够释放吊索;而制动手柄195作为制动部,通过摩擦片与转动轴193配合间接为转动轴191提供制动力,从而实现控制吊索释放速度的目的,但是本发明的速度控制组件19的实现形式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吊索收纳部例如还可以是卷筒,将卷筒通过其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承载主体11,并将吊索与承载主体11连接的一端绕设于卷筒;而制动部可以是能够与卷筒的转动轴配合为卷筒提供制动作用的摩擦制动结构。或者卷筒还可以由电机直接进行驱动而释放吊索,而此时制动部可以是能够控制电机转速的控制器。由此,同样能够实现通过速度控制组件19对逃生保护装置20的下降速度进行控制的目的。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下将根据图10,同时以图3至图9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20为例对逃生保护系统及其应用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逃生保护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20、导轨以及吊索,其中,导轨连接于机舱100的固定端和塔筒200的固定端210之间,以供逃生人员经由机舱100运动至塔筒200;吊索的一端连接于设置在机舱100中的悬挂部,另一端与逃生保护装置20的吊索连接部13连接,从而能够将逃生保护装置20连接至机舱100中的悬挂部,为逃生人员逃生提供下降过程中的吊持力。并且由于在逃生的过程中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通过导向部以及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配合,所以在逃生人员和逃生保护装置20的重力作用下,逃生人员能够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始终贴合在塔筒200外壁朝向地面滑动。
在逃生保护系统中,示例性地导轨为引导索300,引导索300倾斜地设置在机舱100和塔筒200之间。逃生保护装置20中的第一环扣131能够供引导索300穿过,使逃生保护装置20沿引导索300滑动。
当处于机舱100中的逃生人员需要使用逃生保护装置20逃生而撤离至地面时,具体的方法如下。
首先需要经由机舱100的逃生口通过导轨运动至塔筒200。具体地,逃生人员通过承载主体11的承托结构将承载主体11固定于自身的背部一侧,并且将引导索300穿过承载主体11上设置的第一环扣131,使逃生保护装置20能够沿引导索300滑动。因此逃生人员即可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沿引导索300滑动至塔筒200的固定端210处。
接下来,将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塔筒200的外壁(如图4所示)。具体地,逃生人员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沿引导索300滑动而接近塔筒200时,距离传感器不断检测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之间的距离值,并将检测得到的距离值发送给控制单元。当控制单元判断距离值小于预定阈值时,则控制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打开,而解除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约束力,从而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运动至第一位置,即通过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在背离承托空间一侧形成接收空间。当磁性吸附部16为电磁铁时,此时即可控制磁性吸附部16启动磁性,逃生保护装置20则通过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外壁形成吸附连接,并且弧形翼板151、弧形翼板152以及第二侧面111b紧密贴合于塔筒200的外壁。
当然,当需要通过手动打开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时,可由逃生人员自行判断逃生保护装置20是否与塔筒200足够接近,以便在接近塔筒200时及时打开牵拉件18的连接件181,以解除对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约束力,使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能够形成接收空间与塔筒200配合。另外,当导轨为其他的结构,例如导轨为爬梯时,则逃生人员可以通过爬梯直接到达塔筒200处,此时则逃生保护装置20不需要为引导索300设置连接结构。
最后,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沿塔筒200的外壁向下滑移(如图4所示)。具体地,当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吸附连接后,则在逃生人员以及逃生保护装置20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导索会被不断释放,由于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导向部和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配合而贴附于塔筒200外壁,所以逃生人员能够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始终顺沿塔筒200外壁竖直地下滑,直至到达地面。当然在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顺沿塔筒200下降的过程中,逃生人员能够通过操控速度控制组件19限制逃生保护装置20相对塔筒200的滑动速度,以保证逃生的安全性,并提高逃生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轨为引导索300时,在逃生保护装置20通过磁性吸附部16与塔筒200吸附连接后,还需要使逃生保护装置20与引导索300脱离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破坏第一环扣131使引导索300从第一环扣131中脱出;或者当引导索300为普通的连接绳索时,也可以选择破坏引导索300的方式使逃生保护装置20与引导索300脱离连接。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逃生保护装置20与引导索300具体脱开连接的方式并不进行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逃生保护装置20的第一环扣131还可以具有可打开的口部,由此便可以通过将第一环扣131的口部打开而使逃生保护装置20与引导索300脱离连接。
另外,由于逃生保护系统和应用逃生保护系统的逃生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逃生保护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逃生保护装置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逃生保护装置3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逃生保护装置20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对于已经详细说明的部件和结构将不会再次进行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逃生保护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逃生保护装置30中,导向部的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分别固定连接在背板111的背离承托空间一侧,也就是设置在第二侧面111b,并位于第二侧面111b的两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逃生保护装置30的结构强度,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与承载主体11为一体式结构,如图11中所展示的状态,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以及第二侧面111b共同围成接收空间,从而可以通过导向部与塔筒200配合贴合,通过逃生保护装置20实现辅助逃生人员顺沿塔筒200的外壁降落至地面的目的。
当然,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与承载主体11之间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便在机舱100中的存储空间较小时,可以将逃生保护装置30分拆成多个部分进行存放。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逃生保护装置20中的弧形翼板151、弧形翼板152和承载主体11同样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另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逃生保护装置30的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位于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还设置有弹性缓冲件153,弹性缓冲件153例如可以是弹簧或者是具有弹性的其他结构。并且弹性缓冲件153可以嵌设在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的位于接收空间一侧的表面,弹性缓冲件153例如采用粘贴或者采用紧固件连接于弧形翼板151和弧形翼板152。由此,在逃生保护装置30通过导向部与塔筒200配合时,能够经由弹性缓冲件153首先与塔筒200的外壁接触,从而通过弹性缓冲件153为逃生保护装置30提供缓冲作用,避免逃生保护装置20与塔筒200接触时对逃生人员造成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逃生保护系统,所以具有与逃生保护系统相同的优点,故不再加以赘述。
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Claims (19)

1.一种逃生保护装置(10,20,30),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能够通过吊索与安装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悬挂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主体(11),具有背板(111)及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设置于所述背板(111)且与所述背板(111)一并界定承托空间,以承托逃生物;
吊索连接部(13),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11),以通过所述吊索连接部(13)将所述承载主体(11)连接于所述吊索;和
磁性吸附部(16),磁性吸附部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11)的背离所述承托空间一侧,以使所述承载主体(11)能够通过所述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200)的外壁;
所述承载主体(11)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11),并且所述导向部能够在所述承载主体(11)的背离所述承托空间一侧形成与所述塔筒(200)的至少部分轮廓相适配的接收空间,所述磁性吸附部(16)位于所述接收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两个弧形翼板(151,152),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连接于所述承载主体(11),并且所述磁性吸附部(16)安装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分别连接于所述背板(11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缘,以通过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和所述背板(111)围成所述接收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分别以可转动的连接方式连接于所述背板(111),并且所述逃生保护装置(10,20,30)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应地设置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中的每个弧形翼板(151,152)和所述背板(111)之间,以通过所述弹性件使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保持于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在背离所述承托空间一侧彼此靠近,以围成所述接收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拉件(18),所述牵拉件(18)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以通过所述牵拉件(18)使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能够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切换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在所述承托空间一侧彼此靠近,以打开所述接收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背板(111)和/或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用于检测所述逃生保护装置(10,20,30)与所述塔筒(200)之间的距离值;
控制单元,与所述距离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距离传感器发送的所述距离值,并且当所述距离值小于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牵拉件(18)脱开连接,使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通过所述弹性件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分别连接于所述背板(111)的背离所述承托空间一侧,以通过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和所述背板(111)围成所述接收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与所述承载主体(1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与所述承载主体(11)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动体(17),所述滚动体(17)安装于所述背板(111)或者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以通过所述滚动体(17)与所述塔筒(200)的外壁滚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缓冲件(153),所述弹性缓冲件(153)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11)或者设置于所述两个弧形翼板(151,152),并且所述弹性缓冲件(153)位于所述接收空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9、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速度控制组件(19),所述速度控制组件(19)包括:
吊索收纳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主体(11),并且所述吊索的与所述承载主体(11)连接的一端收纳于所述吊索收纳部,以通过所述吊索收纳部转动对所述吊索进行释放;和
制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11)且能够与所述吊索收纳部彼此配合,以制限所述吊索收纳部的转动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索收纳部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主体(11)的转动轴(191),所述吊索绕设于所述转动轴(191),并且当所述转动轴(19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吊索朝向所述转动轴(191)缠绕,当所述转动轴(191)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吊索从所述转动轴(191)处被释放;
所述制动部包括具有摩擦片的制动手柄(195),所述摩擦片与所述转动轴(191)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11)中,以通过所述摩擦片制限所述转动轴(19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部(14),所述握持部(14)凸出地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11)的承托空间一侧,并且所述制动手柄(195)设置于所述握持部(1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吸附部(16)包括永久磁铁和/或电磁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吸附部(16)为电磁铁,所述逃生保护装置(10,20,30)还包括磁力控制单元,所述磁力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铁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
16.一种逃生保护系统,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200)和与所述塔筒(200)连接的机舱(100),所述机舱(100)具有逃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保护系统包括:
导轨,连接于所述机舱(100)的固定端(210)和所述塔筒(200)的固定端(210)之间,以供逃生物经由所述机舱(100)运动至所述塔筒(200);
吊索,所述吊索的一端连接于设置在所述机舱(100)中的悬挂部;和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逃生保护装置(10,20,30),所述逃生保护装置(10,20,30)能够通过所述吊索连接部(13)连接于所述吊索的另一端,以经由所述吊索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所述悬挂部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所述塔筒(200)的外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逃生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引导索(300),所述逃生保护装置(10,20,30)能够沿所述引导索(300)滑动。
18.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逃生保护系统的逃生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导轨运动至所述塔筒(200);
将所述逃生保护装置(10,20,30)通过所述磁性吸附部(16)吸附于所述塔筒(200)的外壁;
释放所述吊索,通过所述逃生保护装置(10,20,30)沿所述塔筒(200)的外壁向下滑移。
19.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或18中所述的逃生保护系统。
CN201710971878.3A 2017-10-18 2017-10-18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107913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1878.3A CN107913478B (zh) 2017-10-18 2017-10-18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1878.3A CN107913478B (zh) 2017-10-18 2017-10-18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3478A CN107913478A (zh) 2018-04-17
CN107913478B true CN107913478B (zh) 2020-04-28

Family

ID=61895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1878.3A Active CN107913478B (zh) 2017-10-18 2017-10-18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3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9918B (zh) * 2018-08-31 2020-11-1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逃生设备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1111028B (zh) * 2020-01-16 2021-07-20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安全弹射逃生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2316A (ja) * 1997-12-26 1999-07-21 Sohken Ohtex Kk 制動装置
CN201220044Y (zh) * 2008-05-09 2009-04-15 吴旭榕 一种高楼救生逃生装置
CN104043208B (zh) * 2013-03-13 2018-04-06 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楼快速载人逃生装置
CN105288883A (zh) * 2015-12-04 2016-02-0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滑柱系统
CN106621088A (zh) * 2017-01-03 2017-05-10 武刚 高楼逃生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3478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6397B2 (en) Harness configurations for a suspension device
WO2008104125A1 (fr) Système d'auto-sauvetage de groupes pour gratte-ciels
CA2697460C (en) Height rescue apparatus
CN102711919B (zh) 绳索上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8430204B1 (en) Rapid rescue apparatus
CN107913478B (zh) 逃生保护装置、系统、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1076682Y (zh) 高层遇险逃生器
WO2007124026A2 (en) Fire fighter's personal escape system
ES2659379T3 (es) Torno para avanzar a lo largo de un ramal de elevación
CN101920075A (zh) 高楼逃生器
KR101299694B1 (ko) 와이어를 이용한 레저용 비행 시설물
CN102821817A (zh) 绕绳下降装置
CN105451822A (zh) 用于疏散个体的设备
US20060207828A1 (en) Safety harness
US20150345157A1 (en) Equipment for moving people in height in non horizontal surfaces wi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ranslation
CN105688340B (zh) 一种可循环升降的新型多功能缓降器
JP2005518846A (ja) 個人降下装置
CN2553834Y (zh) 自控式救生背包
US20150360062A1 (en) Personal Positioning Strap System
DK2868615T3 (en) Safety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motor-driven system
CN106823185A (zh) 一种电力试验登高防坠装置
CN108939329A (zh) 高楼火灾逃生装置
WO2018120348A1 (zh) 双肩包式个人高层逃生装置
CN206620895U (zh) 防坠落手套
CN107060554A (zh) 一种生物安全柜电动前窗失电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