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1948B -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1948B
CN107901948B CN201611229308.9A CN201611229308A CN107901948B CN 107901948 B CN107901948 B CN 107901948B CN 201611229308 A CN201611229308 A CN 201611229308A CN 107901948 B CN107901948 B CN 107901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in
optical receiver
ground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293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1948A (zh
Inventor
尹清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293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4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8547 priority patent/WO20181215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1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1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00Devices along the route controlled by interaction with the vehicle or train
    • B61L1/18Railway track circuits
    • B61L1/181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5/025Absolute localisation, e.g. providing geodetic coordin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定位系统及列车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光幕,每个光幕包括由多个光发射器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以及由多个光接收器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发射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光接收器阵列根据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控制器,其与多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通信连接,其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并根据该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光幕进行列车的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而且,该列车定位系统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还可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车定位系统和一种列车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自动闭塞系统将高速运行的两列列车的最小间隔时间控制在预设时间例如5min,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其中,自动闭塞系统通常采用轨道电路进行列车定位,在列车占用轨道时,轨道电路通过钢轨和钢轮传导电流,并利用列车的电机线圈导通电流。
但是,相关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需要利用钢轨和钢轮进行导电,结构较为复杂,噪声和电磁辐射较大。另外,由于跨坐式单轨列车的车轮为橡胶轮,因此,在跨坐式单轨列车中无法使用轨道电路实现自动闭塞。
因此,相关技术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列车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光幕进行列车的定位,实施方便灵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列车定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列车定位系统,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光幕,每个光幕包括由多个光发射器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以及由多个光接收器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所述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发射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所述光接收器阵列根据所述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多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列车定位系统,沿轨道依次设置多个光幕,光幕的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接收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光接收器阵列根据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控制器与多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进行通信,并根据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光幕进行列车的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而且,该列车定位系统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还可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接收器在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并在未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任一个光幕中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的第二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光发射器以直线方式与所述多个光接收器对应设置,或者,所述多个光发射器以交叉方式与所述多个光接收器对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列车为跨座式单轨列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还包括:沿所述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轨道同一侧的地面光发射器和地面光接收器,所述地面光发射器发射光线,所述地面光接收器接收所述列车的稳定轮反射的光线以生成第一电平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生成的第一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的稳定轮经过该地面光检测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有第一RS485通信接口,所述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和所述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RS485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第二RS485通信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第二RS485通信接口均与第一RS485通信接口相连,所述每个第二RS485通信接口以串行方式与所述第一RS485通信接口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有输入/输出接口,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和所述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进行通信。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可以通过数字化电路和通信控制技术实现列车定位,降低噪声和电磁干扰,实现绿色铁路,并且,可以为列车控制系统提供更多信息,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减少列车司机的劳动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光接收器和每个地面光接收器均包括:光接收管;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光接收器或所述地面光接收器的正极相连;可调电阻,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光接收管的负极相连,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相连;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可调电阻的可调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相连;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继电器的触点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接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光接收器和每个地面光接收器均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继电器的触点还与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相连,其中,所述继电器通过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指示灯相连,所述继电器通过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指示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光发射器包括光发射管,所述光发射管为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接收管为红外接收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继电器可为延时继电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列车定位方法,列车定位系统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光幕,每个光幕包括由多个光发射器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以及由多个光接收器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发射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所述光接收器阵列根据所述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根据该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列车定位方法,光幕的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接收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光接收器阵列根据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根据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光幕进行列车的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而且,该列车定位系统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还可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轨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轨道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6所示的地面光检测模块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组网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电路原理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光幕10和控制器20;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
地面光检测模块30、地面光发射器301和地面光接收器302;
走行轮40、导向轮50和稳定轮60;
光接收管VD1、供电电源V、可调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继电器K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
第一指示灯L1和第二指示灯L2;
第一输入/输出接口GPIO1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GPIO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便于理解,先简单介绍相关技术中自动闭塞系统和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相关技术中,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通常采用自动闭塞系统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其中,自动闭塞系统是一个智能化先进列车控制系统,其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提高铁路的运营水平和列车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以保证安全行驶。自动闭塞系统可将高速运行的两列列车的间隔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其中,相关技术中的自动闭塞系统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在钢轨上设置多个类似于传感器的接收装置,当前方列车的车轮压上钢轨时,前方列车的位置信息通过钢轨传送给后方列车和调度中心。后方列车在接收到前方列车的位置信息后,调整运行速度,以保证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这个安全距离也叫闭塞区。例如,通过信号机红、黄、绿三种显示方式,预告列车运行前方两个闭塞分区的空闲状态,其中,红灯表示分区正被占用,要求列车停车,暂时不得越过(2分钟后可低速度运行);黄灯表示前方有一个闭塞分区空闲,要求列车注意运行;绿灯表示前方至少有两个分区空闲,指示列车可按规定的最高速度运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前行列车的限速停车信息会反馈给后行车的车载控制器,后行列车的车载控制器在接收到反馈信息后控制后行列车进行制动或者减速,以保持与前行列车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追尾。
例如,相关技术中的自动闭塞系统可要求:在距离前车6公里以上时,控制绿灯点亮,以提示列车可以正常运行;在距离前车4公里以内时,控制黄灯点亮,以提示列车进行减速;在距离前车2公里时,控制红灯点亮,以提示列车进行停车。
另外,除了通过钢轨进行信号传输,两列列车之间还进行移动通讯,例如两列列车利用无线通讯设备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其中,无线信号传输不受人为因素控制,只要两辆列车的间距小于预设距离,后方列车即可接受到前方列车发出的信号。
如上所述,列车的自动闭塞系统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信号控制系统,以为铁路行车提供一个最低的防护。当列车在某一区间因停电、熄火等原因,主动或被动停车,其轨道区间就会向后行列车发出信号,后行列车就会及时降速停下来。
另外,列车控制系统包括TDCS(Train Operation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计算机联锁设备和区间轨道电路自动闭塞系统,其中,TDCS用于执行全部调度方案,计算机联锁设备用于处理各车站内的负责执行管内所有信号机的信号控制以及控制道岔的定位与反位。
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电路包括钢轨线路和钢轨绝缘,将轨道按照预设间隔距离分成多个闭塞区间,各闭塞区间以轨道绝缘相互间隔,形成独立的轨道电路,各闭塞区间的起始点均设有信号机(例如红、绿、黄等色灯式信号机),当列车进入闭塞区间后,轨道电路立即反应,并传达本区间已有列车通行,禁止其他列车进入的信息至信号机,此时位于区间入口的信号机立即显示险阻禁行的信息。
具体来说,当闭塞区间内无列车行驶时,电流会从轨道电源经由轨道流经继电器,轨道电路上的继电器有足够的电流通过,吸起被磁化的衔铁,并带动触点动作,信号机的绿色指示灯点亮(即信号机显示安全通行),此时,指示前方线路空闲,允许列车占用;当有列车驶入闭塞区间时,由于轮对电阻很小,电流改行经列车车轴,使轨道电路短路,继电器吸力减弱,释放衔铁,继电器的触点恢复初始状态,信号机的红色指示灯点亮(即信号机显示险阻禁行),此时,指示前方线路被占用,禁止后行列车驶入。如果轨道发生断裂,则轨道电路断开连接,造成继电器失磁,信号机显示险阻禁行的讯息,仍可保障列车行驶安全。当列车驶离整个区间,继电器再次得电动作,再次点亮绿色指示灯,后行列车便可驶入。
这样,能够防止列车的追尾和冲突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轨道电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发现钢轨发生断裂。在充当导线的钢轨安全无事时,轨道电流畅道无阻,继电器工作也正常。一旦前方钢轨折断或出现阻碍,切断了轨道电流,就会使继电器因供电不足而释放衔铁接通红色信号电路。此时,线路虽然空闲,信号机仍然显示红灯,从而防止列车颠覆事故。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轨道电路具有以下作用:
其一,可以检查和监督股道是否占用,防止错误的地办理进路。
其二,可以检查和监督道岔区段有无机车车辆通过,锁闭占用道岔区段的道岔,防止在机车车辆经过道岔时扳动道岔。
其三,检查和监督轨道上的钢轨是否完好,当某一轨道电路区段的钢轨折断时轨道继电器也将因无电而释放衔铁,防护这一段轨道的信号机也就不能开放等。
其四,传输不同的信息,使信号机根据所防护区段及前方邻近区段被占用的情况的变化而变换显示。
但是,相关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需要利用钢轨和钢轮进行导电,结构较为复杂,噪声和电磁辐射较大。另外,由于跨坐式单轨列车的车轮为橡胶轮,因此,在跨坐式单轨列车中无法使用轨道电路实现自动闭塞。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列车定位系统及列车定位方法。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列车定位系统及列车定位方法。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可用于跨坐式单轨列车,并可用于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其中,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包括:地面设备(含联锁逻辑子系统)和CBTC车载设备,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连接起来,构成系统的核心。CBTC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实现列车定位,列车定位技术决定CBTC系统闭塞分区起点和终点位置。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列车定位系统100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光幕10和控制器20。其中,控制器20可为微控制单元MCU(Micro Control Unit)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其中,每个光幕10包括由多个光发射器101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以及由多个光接收器102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发射器101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102发射光线,光接收器阵列根据多个光接收器102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控制器20与多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通信连接,控制器20接收感应信号并根据该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列车可为跨座式单轨列车。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每个光幕10可设置在轨道两侧的支架结构上,其中,支架结构垂直于地面设置,两侧支架结构的位置相互对应且结构相同,例如支架结构可为矩形框结构,多个光发射器101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设置在轨道一侧的支架结构上,多个光接收器102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设置在轨道另一侧的支架结构上。
更具体地,光幕10一侧的支架结构上可等间距的安装多个光发射器101,光幕10另一侧的支架结构上相应地设置相同数量的多个光接收器102,两侧的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排列规则相同,例如第一光发射器至第N光发射器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第一光接收器至第N光接收器也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每个光发射器101对应一个光接收器102,且光发射器101与相应的光接收器102安装在同一直线上,即,第一光发射器与第一光接收器安装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光发射器与第二光接收器安装在同一直线上,……,第N光发射器与第N光接收器安装在同一直线上,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在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之间没有障碍物时,光接收器102接收到光发射器101发出的光线,并生成第一感应信号;在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之间有障碍物时,光接收器102无法接收到光发射器101发出的光线,并生成第二感应信号。
进一步地,控制器20与多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进行通信,以接收每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感应信号,控制器20可根据每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例如,如果光幕10中的光接收器均生成第一感应信号,控制器20则判断没有列车经过该光幕;如果光幕10中存在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第二感应信号,控制器20则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从而获取相应的列车占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光幕10设置对应的ID编码,该ID编码与光幕10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控制器20与多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进行通信时,控制器20同时获取每个光幕10生成的感应信号和ID编码,控制器20在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时根据相应的ID编码确定列车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光接收器102在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并在未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控制器20在接收到任一个光幕10中至少一个光接收器102生成的第二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
具体来说,光接收器102包括内部电路,在光接收器102接收到光发射器101发出的光线时,内部电路生成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控制器20通过与多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进行通信以接收该低电平信号;在光接收器102未接收到光发射器101发出的光线时,内部电路生成第二电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控制器20通过与多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进行通信以接收该高电平信号。控制器20可根据获取到的电平状态即可判断列车是否经过该光幕,如果所有的光接收器102均生成低电平信号,则说明光幕10中的所有光接收器102均能顺利接收到相应的光发射器101发出的光线,此时,控制器20判断没有列车经过该光幕;如果任一个光幕10中至少一个光接收器102生成高电平信号,则说明该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与光发射器阵列之间有障碍物,此时,控制器20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从而获取相应的列车占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幕还可用于其他障碍物的检测,即控制器20可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是否检测到障碍物。并且,控制器20可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障碍物的高度或类型,在自上而下设置的光接收器阵列中,输出高电平信号的光接收器的数量越多,则障碍物的高度越高,由此,可以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障碍物的高度或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沿轨道可每隔预设距离设置一道光幕10,例如在试验线路的轨道两侧可每隔20米设置一道光幕10,又如,在运行区间,可适当减少设置光幕的密度,例如每隔50米设置一道光幕10,再如,在车站附近,可适当增加设置光幕的密度,例如每隔10米设置一道光幕10。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通过光幕10获取列车占道信息,实现列车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并且,可以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多个光发射器101以直线方式与多个光接收器102对应设置,或者,多个光发射器101以交叉方式与多个光接收器102对应设置。
具体来说,光幕10的工作模式包括直线扫描模式和交叉扫描模式。当光幕10工作在直线扫描模式下时,控制器20每次向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发送相同的通路选择信号,以控制第一光接收器102接收第一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第二光接收器102接收第二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以此类推,第N光接收器102接收第N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当光幕10工作在交叉扫描模式下时,控制器20每次向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发送不同的通路选择信号,例如控制第二光接收器102接收第一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第一光接收器102接收第二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以此类推,第(N-1)光接收器102接收第N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第N光接收器102接收第(N-1)光发射器101发射的光线。其中,根据实际需求,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直线扫描模式。
应当理解的是,光幕10在交叉扫描模式下对障碍物的高度测量更为精准,并且,在检测区域中心1/3处的检测精度最高,最小检测高度可为直线扫描模式下的2/3。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光幕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列车定位系统100还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30,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30包括设置于轨道同一侧的地面光发射器301和地面光接收器302,地面光发射器301发射光线,地面光接收器302接收列车的稳定轮反射的光线以生成第一电平信号;控制器20与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相连,控制器20在接收到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生成的第一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的稳定轮经过该地面光检测模块30。
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列车包括走行轮40、导向轮50和稳定轮60,地面光检测模块30可相对列车稳定轮60所处的位置设置,且地面光发射器301和地面光接收器302可设置在轨道同一侧。如图7所示,在列车定位系统启动后,地面光发射器301发出多束光线,当地面光发射器301发出的光线遇到列车的稳定轮60时,地面光发射器301发出的光线被反射,地面光接收器302在接收列车的稳定轮60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当地面光发射器301发出的光线未遇到列车的稳定轮60时,地面光接收器302未接收到列车的稳定轮60反射的光线,地面光接收器302在未接收列车的稳定轮60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控制器20与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进行通信,以接收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生成的电平信号,如果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控制器20则判断列车的稳定轮60经过该地面光检测模块30;如果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控制器20则判断列车的稳定轮60未经过该地面光检测模块30,从而获取相应的列车占道信息。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通过地面光检测模块30获取列车占道信息,实现列车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并且,可以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另外,通过光幕10和地面光检测模块30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更加精准列车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光发射器101包括光发射管,光发射管可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接收管VD1可为红外接收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和图10所示,控制器20具有第一RS485通信接口RS485-1,每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和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均具有与第一RS485通信接口RS485-1进行通信的第二RS485通信接口RS485-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和图10所示,每个第二RS485通信接口RS485-2均与第一RS485通信接口RS485-1相连,每个第二RS485通信接口RS485-2以串行方式与第一RS485通信接口RS485-1进行通信。
具体来说,在控制器20的控制区域内,所有的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和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通过第二RS485通信接口RS485-2与控制器20的第一RS485通信接口RS485-1进行通信,以通过RS485接口来传输串行通讯数据格式和相关命令,其中,相关命令包括:控制光幕启动扫描模式、获取列车占道信息、获取系统状态信息和获取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等。
更具体地,控制器20的控制区域内的所有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和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根据是否有列车通过生成相应的电平信号,例如在列车通过光幕10时光接收器阵列中的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高电平信号,并在列车未通过光幕10时光接收器阵列中的光接收器均生成低电平信号。进而,每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和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通过第二RS485通信接口RS485-2将电平信号输出至控制器20,控制器20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获取列车占道信息,并结合列车运行态势预测和检测到的列车占道情况给计算机联锁系统CI(Computer Interlocking)发送占道信息,从而通过基于通信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列车的安全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串行数据通讯采用标准的异步接收/传送方式,传感器的波特率可优选为9600Bd/s、19200Bd/s或38400Bd/s,传输的数据包括8个数据位并且最先传递不重要的数据位、1个起始位和1个停止位,没有奇偶校验位。串行通讯数据格式包括1个起始字节、传感器ID字节、1个命令值字节、数据字节个数、具体的数据字节和1个双字节的校验字节,且所有的串行通讯传输均遵循这个格式。
具体来说,起始字节可为十六进制数0xF4(即十进制数244),传感器ID字节可为十六进制数0x41至0x5A(即十进制数65-90),常用的命令值字节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控制器20具有输入/输出接口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控制器20通过输入/输出接口GPIO与每个光幕10的光接收器阵列和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接收器302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控制器20可包括ARM CORTEX A9处理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每个光接收器102和每个地面光接收器302均包括:光接收管VD1、供电电源V、可调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继电器K1。
其中,供电电源V的正极与光接收器102或地面光接收器302的正极相连;可调电阻R1的一端与光接收管VD1的负极相连,可调电阻R1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V的负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可调电阻R1的可调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供电电源V的正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V的负极相连;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V的正极相连,继电器K1的触点与控制器20的输入/输出接口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每个光接收器102和每个地面光接收器302均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二极管D1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供电电源V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电容C可为电解电容器,第一电容C1具有稳压和延时作用,以防止在临界条件下继电器K1的线圈不能可靠吸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继电器K1可为延时继电器。更具体地,继电器K1可为断电延时继电器,以保证在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具体来说,光接收管VD1、供电电源V、可调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继电器K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构成光控开关电路,其中,供电电源V可为24V直流电源,供电电源V用于为电路供电。当启动光幕10的光发射器101和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发射器301时,光幕10的光发射器101和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地面光发射器301发射出光线,光接收管VD1例如红外接收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光照强度达到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第一三极管Q1开通和第二三极管Q2开通,继电器K1的线圈与供电电源V连通,继电器K1得电,继电器K1的触点发生动作。
更具体地,在启动光幕10的扫描模式后,当列车未经过光幕10时,光接收管VD1接收到光发射器301发射出光线,在光照强度达到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第一三极管Q1开通,第二三极管Q2开通,继电器K1的线圈与供电电源V连通,继电器K1得电,继电器K1的触点发生动作,输出第一I/O控制信号。当列车经过光幕10时,光接收管VD1接收不到光发射器301发射出光线,第一三极管Q1关断,第二三极管Q2关断,继电器K1的线圈断开与供电电源V的连接,继电器K1失电,继电器K1的触点延时预设时间后恢复初始状态,输出第二I/O控制信号。
由此,光幕10输出的I/O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器20的输入/输出接口GPIO,控制器20通过执行中断程序或者查询方式获取光幕10输出的I/O控制信号,并根据光幕10输出的I/O控制信号获取列车占道信息。
其中,,地面光检测模块30的检测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光幕10的检测原理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1的电阻值可调节临界的光照强度值即预设光照强度阈值,可调电阻R1的可调端的动触点越向上调节,接入电路中的可调电阻R1的电阻值越小,启动光控开关电路的光强度的临界值越小,光控开关电路的灵敏度越高。还需说明的是,可调电阻R1的可调端的动触点不能置于最下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继电器K1可具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继电器K1通过常开触点与控制器20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GPIO1相连,继电器K1通过常闭触点与控制器20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GPIO2相连,以实现控制器20的输入/输出接口的正负逻辑检测,防止发生短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RS485接口与光接收器102和地面光接收器302进行联网通信,同时进行输入/输出接口的正负逻辑检测,两种方式互补,共同获取列车占道信息,实现更加精准的列车定位,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继电器K1的触点还与第一指示灯L1和第二指示灯L2相连,其中,继电器K1通过常开触点与第一指示灯L1相连,继电器K1通过常闭触点与第二指示灯L2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指示灯L1可为信号机的绿色信号灯,第二指示灯L2可为信号机的红色信号灯。
具体来说,当继电器K1发生动作时,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断开,第一指示灯L1点亮,第二指示灯L2熄灭,此时,绿色信号灯点亮指示列车未经过光幕;当继电器K1未发生动作时,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断开,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闭合,第一指示灯L1熄灭,第二指示灯L2点亮,此时,红色信号灯点亮指示列车经过光幕10。
由此,可以实现占道灯控制作用,并通过占道灯控制向后行列车发出占道信息,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如上所述,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通过光幕10进行列车定位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在列车经过光幕10时,依次遮挡光发射器发射出的光线,在光接收器102接收不到光线的地方,发生列车占道,光幕10的光接收器输出I/O控制信号和RS485信号,以使控制器20获取相应的列车占道信息。继电器K1输出I/O控制信号控制列车信号机的红色信号灯点亮,以提示后方的列车减速运行或者刹车;在列车离开光幕10后,继电器K1延时关断,控制列车信号机的红色信号灯熄灭,以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并且,绿色信号灯还可通过移动授权MA命令控制,即信号机等待移动授权MA(Movement Authority)命令,当前方列车经过的光幕10与后方列车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间隔距离例如6公里时,控制器20向信号机发出移动授权MA(Movement Authority)命令,控制信号机的绿色信号灯点亮,以提示后方列车可以正常运行,从而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行车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负载1和负载2分别为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其中,负载1用于工作输出,负载2用于报警辅助输出。另外,光发射器101与光接收器102之间通过RS485接口进行通信,以对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的扫描模式进行控制,并保证光发射器101和光接收器102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同步性。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能够实现移动闭塞连续通信。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列车定位系统可用于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中,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中,通过光幕和地面光检测模块进行列车定位,并结合速度传感器进行列车自动防护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超速和自动刹车防护。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列车定位系统,沿轨道依次设置多个光幕,光幕的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接收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光接收器阵列根据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控制器与多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进行通信,并根据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光幕进行列车的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而且,该列车定位系统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还可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列车定位系统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光幕,每个光幕包括由多个光发射器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以及由多个光接收器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如图11所示,列车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发射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光接收器阵列根据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
S20:根据该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
具体来说,每个光幕可设置在轨道两侧的支架结构上,其中,支架结构垂直于地面设置,两侧支架结构的位置相互对应且结构相同,例如支架结构可为矩形框结构,多个光发射器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设置在轨道一侧的支架结构上,多个光接收器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设置在轨道另一侧的支架结构上。
更具体地,光幕一侧的支架结构上可等间距的安装多个光发射器,光幕另一侧的支架结构上相应地设置相同数量的多个光接收器,两侧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排列规则相同,例如第一光发射器至第N光发射器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第一光接收器至第N光接收器也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每个光发射器对应一个光接收器,且光发射器与相应的光接收器安装在同一直线上,即,第一光发射器与第一光接收器安装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光发射器与第二光接收器安装在同一直线上,……,第N光发射器与第N光接收器安装在同一直线上,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在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之间没有障碍物时,光接收器接收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并生成第一感应信号;在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之间有障碍物时,光接收器无法接收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并生成第二感应信号。
进一步地,根据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例如,如果光幕中的光接收器均生成第一感应信号,则判断没有列车经过该光幕;如果光幕中存在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第二感应信号,则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从而获取相应的列车占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光幕设置对应的ID编码,该ID编码与光幕的位置一一对应,接收每个光幕10生成的感应信号和ID编码,并在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时根据相应的ID编码确定列车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光接收器在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并在未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根据该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包括:在接收到任一个光幕中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的第二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
具体来说,光接收器包括内部电路,在光接收器接收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时,内部电路生成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在光接收器未接收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时,内部电路生成第二电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如果所有的光接收器均生成低电平信号,则说明光幕中的所有光接收器均能顺利接收到相应的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此时,判断没有列车经过该光幕;如果任一个光幕中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高电平信号,则说明该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与光发射器阵列之间有障碍物,此时,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从而获取相应的列车占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幕还可用于其他障碍物的检测,即可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是否检测到障碍物。并且,可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障碍物的高度或类型,在自上而下设置的光接收器阵列中,输出高电平信号的光接收器的数量越多,则障碍物的高度越高,由此,可以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障碍物的高度或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列车定位系统还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轨道同一侧的地面光发射器和地面光接收器,方法还包括:地面光发射器发射光线,地面光接收器接收列车的稳定轮反射的光线以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如果接收到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生成的第一电平信号,则判断列车的稳定轮经过该地面光检测模块。
具体来说,列车包括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地面光检测模块可相对列车稳定轮所处的位置设置,且地面光发射器和地面光接收器可设置在轨道同一侧。在列车定位系统启动后,地面光发射器发出多束光线,当地面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遇到列车的稳定轮时,地面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被反射,地面光接收器在接收列车的稳定轮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当地面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未遇到列车的稳定轮时,地面光接收器未接收到列车的稳定轮反射的光线,地面光接收器在未接收列车的稳定轮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如果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则判断列车的稳定轮经过该地面光检测模块;如果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生成第二电平信号,则判断列车的稳定轮未经过该地面光检测模块,从而获取相应的列车占道信息。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定位系统通过地面光检测模块获取列车占道信息,实现列车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并且,可以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另外,通过光幕和地面光检测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更加精准列车定位。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列车定位方法,光幕的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接收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光接收器阵列根据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根据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轨道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光幕进行列车的定位,便于实现精准停车和移动闭塞,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能。而且,该列车定位系统实施方便,布置灵活,成本较低,能够缩短轨道建设周期,还可对其他侵入轨道的危险物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光幕,每个光幕包括由多个光发射器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以及由多个光接收器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所述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发射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所述光接收器阵列根据所述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多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其中,所述多个光发射器以交叉方式与所述多个光接收器对应设置,当所述光幕工作在交叉扫描模式下时,所述控制器每次向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发送不同的通路选择信号,并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列车是否经过光幕,或者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是否检测到障碍物,并判断障碍物的高度或类型;
在运行区间沿轨道每隔第一预设距离设置一个光幕,在车站沿轨道每隔第二预设距离设置一个光幕,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在车站设置所述光幕的密度大于在运行区间设置光幕的密度;
所述列车包括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所述列车定位系统还包括:
沿所述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所述地面光检测模块相对所述列车的所述稳定轮所处的位置设置,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轨道同一侧的地面光发射器和地面光接收器;
所述地面光发射器用于发射光线;
所述地面光接收器用于在接收所述列车的所述稳定轮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在未接收所述列车的所述稳定轮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地面光接收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的稳定轮经过所述地面光检测模块,在所述地面光接收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的稳定轮未经过所述地面光检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器在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并在未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任一个光幕中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的第二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为跨座式单轨列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第一RS485通信接口,所述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和所述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RS485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第二RS485通信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RS485通信接口均与第一RS485通信接口相连,所述每个第二RS485通信接口以串行方式与所述第一RS485通信接口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输入/输出接口,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每个光幕的光接收器阵列和所述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的地面光接收器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光接收器和每个地面光接收器均包括:
光接收管;
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光接收器或所述地面光接收器的正极相连;
可调电阻,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光接收管的负极相连,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相连;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可调电阻的可调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相连;
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相连;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继电器的触点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接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光接收器和每个地面光接收器均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触点还与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相连,其中,所述继电器通过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指示灯相连,所述继电器通过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指示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光发射器包括光发射管,所述光发射管为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接收管为红外接收二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延时继电器。
12.一种列车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列车定位系统包括沿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光幕,每个光幕包括由多个光发射器构成的光发射器阵列以及由多个光接收器构成的光接收器阵列,所述多个光发射器以交叉方式与所述多个光接收器对应设置,在运行区间沿轨道每隔第一预设距离设置一个光幕,在车站沿轨道每隔第二预设距离设置一个光幕,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在车站设置所述光幕的密度大于在运行区间设置光幕的密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光发射器阵列通过多个光发射器向对应的多个光接收器发射光线,所述光接收器阵列根据所述多个光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状态生成感应信号;
根据该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其中,当所述光幕工作在交叉扫描模式下时,每次向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发送不同的通路选择信号,并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列车是否经过光幕,或者根据光接收器阵列生成的电平状态判断是否检测到障碍物,并判断障碍物的高度或类型;
所述列车定位系统还包括沿所述轨道依次设置的多个地面光检测模块,所述地面光检测模块相对所述列车的稳定轮所处的位置设置,每个地面光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轨道同一侧的地面光发射器和地面光接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地面光发射器发射光线,所述地面光接收器在接收所述列车的所述稳定轮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在未接收所述列车的所述稳定轮反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
如果所述地面光接收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则判断列车的稳定轮经过所述地面光检测模块,如果所述地面光接收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则判断列车的稳定轮未经过所述地面光检测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列车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器在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并在未接收到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时生成第二电平信号,所述根据该感应信号判断列车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包括:
在接收到任一个光幕中至少一个光接收器生成的第二电平信号时,判断列车经过该光幕。
CN201611229308.9A 2016-12-27 2016-12-27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Active CN107901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9308.9A CN107901948B (zh) 2016-12-27 2016-12-27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PCT/CN2017/118547 WO2018121513A1 (zh) 2016-12-27 2017-12-26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9308.9A CN107901948B (zh) 2016-12-27 2016-12-27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1948A CN107901948A (zh) 2018-04-13
CN107901948B true CN107901948B (zh) 2019-03-29

Family

ID=6183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9308.9A Active CN107901948B (zh) 2016-12-27 2016-12-27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1948B (zh)
WO (1) WO20181215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0666B (zh) * 2018-07-11 2020-10-2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连续实时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8828609A (zh) * 2018-08-21 2018-11-16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一种引信滑轨试验位置标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25339B (zh) * 2018-10-09 2022-04-1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确定定位延时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91895A (zh) * 2019-05-28 2019-08-06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车速控制的方法和路段标识的系统
CN110979402A (zh) * 2019-12-13 2020-04-1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磁悬浮列车定位装置和定位系统
CN111174785B (zh) * 2020-01-19 2023-07-18 广东自来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索道穿梭机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13859314B (zh) * 2020-06-30 2023-10-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占用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1845849A (zh) * 2020-07-22 2020-10-30 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地铁轨道区段占用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622989B (zh) * 2020-12-31 2021-10-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列车定位装置以及方法
CN114937350A (zh) * 2022-04-27 2022-08-23 江苏苏萨食品有限公司 设备间的无线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0136A (en) * 1992-09-25 1994-07-19 Union Switch & Signal Inc. Railway coded track circuit apparatus and method utilizing fiber optic sensing
CN2470806Y (zh) * 2001-01-22 2002-01-09 上海悦太电子有限公司 可编码红外线探测器
CN2614164Y (zh) * 2003-03-13 2004-05-05 中国矿业大学 地铁列车到位检测装置
CN100528659C (zh) * 2006-12-20 2009-08-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列车车型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KR20130001652A (ko) * 2011-06-27 2013-01-0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무선열차검지유닛을 이용한 열차위치 검지 시스템
US9250073B2 (en) * 2011-09-02 2016-02-02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sition rail trolley using RFID devices
CN202294879U (zh) * 2012-01-30 2012-07-04 史艺 列车运行预警系统
CN103386993B (zh) * 2012-05-09 2015-11-18 深圳市坐标系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采集列车运行信息的系统、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处理装置
CN102887158B (zh) * 2012-09-12 2016-03-23 苏州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 列车位置检测方法
CN204055834U (zh) * 2014-08-20 2014-12-31 上海城基中控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实时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1513A1 (zh) 2018-07-05
CN107901948A (zh) 2018-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1948B (zh) 列车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US8469319B2 (en) Railway sens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01240379Y (zh) 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的激光探测装置
CN201210351Y (zh) 高速公路雾区智能电子诱导系统
CN201970997U (zh) 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全门安全防护系统
CN206773927U (zh) 一种快速路低能见度下车路协同诱导安全行车系统
CN102653279A (zh) 一种列车信号系统装置及列车可行距离检测方法
CN102514592A (zh) 信号机强制命令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297240A (zh) 一种矿山机车运输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6864485A (zh) 铁路道岔状态的识别装置及其系统
CN106864463A (zh) 一种地铁站台门与车门之间顶置式异物检测系统
CN106218450A (zh) 一种电机车自动供电信号电气闭锁系统及方法
RU2729102C1 (ru) Канатная дорога и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канатной дороги
CN208760602U (zh) 一种地铁站台的屏蔽门与列车门之间的异物检测系统
KR20230135171A (ko) 철도 가상 트랙 블록 시스템
CN102248954B (zh) 用计轴设备解决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方法及系统
KR100943782B1 (ko) 사람의 자동 유도식 운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이러한 장치에서이동하는 운송 모듈의 제어 방법
CZ305263B6 (cs) Programovatelné železniční přejezdové zabezpečovací zařízení s komunikační vazbou na externí inteligentní periferie a způsob řízení tohoto zařízení
CN206096502U (zh) 一种列车屏蔽门异物检测系统
CN106788581A (zh) 一种有源应答器监测装置
CN206086763U (zh) 具有cbtc系统的悬挂式空中列车
CN206406911U (zh) 屏蔽门的警示装置
CN114516344A (zh) 铁路站台安全乘车系统以及方法
CN212060605U (zh) 一种基于光纤编织网的隧道口处巨型落物监测系统
CN214240835U (zh) 基于铁路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的无联锁调车进路指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