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256A -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256A
CN107888256A CN201610875407.8A CN201610875407A CN107888256A CN 107888256 A CN107888256 A CN 107888256A CN 201610875407 A CN201610875407 A CN 201610875407A CN 107888256 A CN107888256 A CN 107888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wave beam
signal
equipment
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54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8256B (zh
Inventor
杨玲
赵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754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4076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512A1/zh
Priority to US16/335,448 priority patent/US1137554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888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56A/zh
Priority to US17/809,259 priority patent/US2022033033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8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66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using beam correspondence; using channel reciprocity, e.g. downlink beam training based on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预定义信息;根据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以及当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当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通过上述步骤,通过执行LBT机制或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来对波束赋形系统中的信号分别进行传输处理,有效提高了波束赋形系统中信号传输低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和多样化、差异化业务的广泛兴起。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为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为4G)将支持更高速率、巨量链接(每平方公里有一百万个连接)、超低时延(1ms)、更高的可靠性、百倍的能量效率提升等以支撑新的需求变化。其中,5G研究阶段(Study item,简称为SI)的目标是为了确定和满足任意频谱带宽范围(至少100GHz)的新接入(New Radio,简称为NR)系统的关键技术的设计需求,支持NR工作在授权频谱、非授权频谱(例如,5GHz频带和60GHz频带)和共享频谱(例如,美国的3.5GHz频带和潜在的37GHz频带)上。非授权频谱可用来分担授权频谱中的数据流量,基于此,在未来5G的标准化进程中非授权频谱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Rel-13和Rel-14授权协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简称为LAA)中,先听后说(Listen-before-talk,简称为LBT)被公认为共存机制的基石。同时,从LAA与Wi-Fi共存角度,基于能量感知(Energy Detection,简称为ED)的LBT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信道接入机制。其中,对于NR中的高频(即毫米波频带)场景,下行/上行链路采用的是定向发送方式以至于信号能量集中于一定的波束范围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弥补大的路径损耗。然而,Rel-13和Rel-14阶段针对LAA信道接入设计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并没有考虑定向发送的上下行传输链路情况。例如,情况1:接收端和发送端不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时,设备的LBT结果。其中,BS1给UE1发送,BS2给UE2发送。其中,BS1和BS2均在彼此的能量感知范围内。假定BS1在给UE1发送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简称为CCA)且检测到信道空闲开始给UE1进行传输。BS2在进行CCA检测时感知到BS1的传输,从而认为信道忙,不传输信息给UE2。对于情况1,由于信号是全向发送的,因此,位于发送端周围的节点可感知周围节点发送信号的能量,从而确定信道不可用,进而不进行传输。这种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方式适用于低频场景。但对于高频场景,为了弥补信道衰落和路径损耗,传输需要采用定向传输方式,则相关技术中的LBT机制也不再适用于高频场景。情况2:如果发送端采用beamforming方式进行发送,此时,BS2按照现有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进行信道竞争接入时,检测不到BS1的能量,而给UE2发送信息。此时,如果UE1和UE2都在BS1和BS2的覆盖范围内,则UE1和UE2都不能正确接收各自的信息,由于inter-RAT干扰依赖于发送端和/或,接收端是否支持beamforming。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存在在波束赋形系统中信号传输低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以至少解决在相关技术中,存在在波束赋形系统中信号传输低效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预定义信息;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可选地,所述预定传输模式包括:全向模式或者定向模式。
可选地,所述定向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可选地,对于一个传输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可选地,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在所述传输设备按照定向模式进行传输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定向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包括:确定传输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将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确定所述传输设备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包括: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所述传输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
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所述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i为[1,m]之间的正整数;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波束赋形权值,包括: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传输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可选地,所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所述接收波束赋形权值,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通过预定义方式;通过基站配置方式;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可选地,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可选地,包括: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所述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传输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传输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可选地,对于传输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可选地,包括: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LBT,或者,Cat3 LBT;或者,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可选地,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所述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包括: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可选地,所述信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可选地,所述波束类型包括: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所述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包括以下之一: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采用频域跳频处理;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可选地,所述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或者,采用频谱跳频处理,包括: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随机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所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至少之一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传输的波束;或者,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传输的波束图案;或者,通过频域索引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频谱资源为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或者,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
可选地,所述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bitmap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波束指示字段,或者,跳频指示字段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所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起始位置,包括: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或者,频域资源数目。
可选地,所述随机函数,包括: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可选地,所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所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包括: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可选地,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包括: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可选地,在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可选地,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根据业务类型确定;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预定义方式确定;根据不同信号确定;根据不同信道确定;根据不同波束确定。
可选地,对于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地,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获取预定义信息;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
可选地,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方式;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接收设备在按照全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之前,包括: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或者,干扰测量;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预定处理。
可选地,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所述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LBT结果上报给发送侧传输设备;或者,所述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向发送侧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或者,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将所述干扰测量结果上报给传输设备;或者,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
可选地,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包括: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所述执行LBT失败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
可选地,所述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包括:从全向接收模式切换至定向接收模式。
可选地,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获取传输模式切换指示: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预定义;接收到发送设备的指示信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实现约定;高层RRC信令指示;基于事件触发。
可选地,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切换的定向波束: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通过预定义;基于测量;基于波束上的信干噪比SINR。
可选地,在从全向模式切换至定向模式之后,还包括:在切换后的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可选地,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包括:在定向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可选地,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包括以下之一: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继续执行LBT机制,或者,切换到其他波束上继续执行LBT机制。
可选地,所述定向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可选地,对于一个接收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可选地,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包括: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将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所述接收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波束赋形权值,包括:接收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接收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可选地,所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所述接收波束赋形权值,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通过预定义方式;通过基站配置方式;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可选地,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可选地,包括: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所述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接收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接收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可选地,对于接收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可选地,包括: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LBT,或者,Cat3 LBT;或者,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可选地,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所述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包括: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可选地,所述信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可选地,所述波束类型包括: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包括: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可选地,所述执行非LBT的预处理操作,包括以下之一: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可选地,所述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包括: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按照随机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
可选地,所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包括: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接收的波束;或者,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接收的波束图案;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
可选地,所述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包括: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通过bitmap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通过波束指示字段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
可选地,所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所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包括: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
可选地,所述随机函数,包括: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可选地,所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所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包括: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可选地,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包括: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可选地,在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可选地,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通过以下之一确定: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或者,预定义方式确定;或者,根据不同信号,和/或,信道,和/或,波束确定。
可选地,对于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地,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义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义信息;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和/或上述数据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和/或数据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获取预定义信息;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传输模式包括:全向模式或者定向模式。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定向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一个传输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传输设备按照定向模式进行传输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定向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包括:确定传输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将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确定所述传输设备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包括: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所述传输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或者,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
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所述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i为[1,m]之间的正整数;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波束赋形权值,包括: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传输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所述接收波束赋形权值,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通过预定义方式;通过基站配置方式;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包括: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所述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传输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传输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传输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包括: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或者,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所述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包括: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指示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信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波束类型包括: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义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包括以下之一: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采用频域跳频处理;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或者,采用频谱跳频处理,包括: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随机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至少之一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传输的波束;或者,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传输的波束图案;或者,通过频域索引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频谱资源为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或者,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bitmap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波束指示字段,或者,跳频指示字段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起始位置,包括: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或者,频域资源数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随机函数,包括: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包括: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包括: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根据业务类型确定;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预定义方式确定;根据不同信号确定;根据不同信道确定;根据不同波束确定。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获取预定义信息;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方式;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接收设备在按照全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之前,包括: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或者,干扰测量;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预定处理。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所述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LBT结果上报给发送侧传输设备;或者,所述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向发送侧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或者,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将所述干扰测量结果上报给传输设备;或者,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包括: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所述执行LBT失败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包括:从全向接收模式切换至定向接收模式。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获取传输模式切换指示: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预定义;接收到发送设备的指示信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实现约定;高层RRC信令指示;基于事件触发。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切换的定向波束: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通过预定义;基于测量;基于波束上的信干噪比SINR。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从全向模式切换至定向模式之后,还包括:在切换后的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包括:在定向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包括以下之一: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继续执行LBT机制,或者,切换到其他波束上继续执行LBT机制。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定向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一个接收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包括: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将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包括: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所述接收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或者,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波束赋形权值,包括:接收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接收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所述接收波束赋形权值,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通过预定义方式;通过基站配置方式;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包括: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所述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接收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接收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接收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包括: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或者,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所述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包括: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指示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信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波束类型包括: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义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包括: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执行非LBT的预处理操作,包括以下之一: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包括: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按照随机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包括: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接收的波束;或者,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接收的波束图案;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包括: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通过bitmap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通过波束指示字段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包括: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随机函数,包括: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包括: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包括: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通过以下之一确定: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或者,预定义方式确定;或者,根据不同信号,和/或,信道,和/或,波束确定。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于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通过本发明,通过执行LBT机制或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来对波束赋形系统中的信号分别进行传输处理,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在波束赋形系统中信号传输低效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波束赋形系统中信号传输低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针对传输设备采用全向模式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采用的全向基于能量感知的LBT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针对下行链路中基站1采用全向模式进行发送,基站2采用定向模式进行发送采用的全向基于能量感知的LBT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针对上行链路中终端UE1采用全向模式进行发送,终端UE2采用定向模式进行发送采用的全向基于能量感知的LBT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针对上行链路中终端UE1采用全向模式进行发送,终端UE2采用定向模式进行发送采用的全向基于能量感知的LBT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基于波束传输场景下干扰关系示意图一;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理想状态的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间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基于波束传输场景下干扰关系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基于波束传输场景下干扰关系示意图三;
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基于波束传输场景下干扰关系示意图四;
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发送采用beamforming方式,接收采用全向接收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多级beam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波束位于传输期内处理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波束位于传输期外处理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不同信号和/或信道和/或业务类型使用的波束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宽波束和细beam pattern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移动终端或网络架构的数据传输方法,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预定义信息;
步骤S204,根据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步骤S206,当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当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通过上述步骤,通过执行LBT机制或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来对波束赋形系统中的信号分别进行传输处理,有效提高了波束赋形系统中信号传输低效的问题。
可选地,上述预定传输模式可以包括:全向模式或者定向模式。其中,上述定向模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对于一个传输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可以包括: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确定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多种,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在传输设备按照定向模式进行传输的情况下,按照定向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包括:确定传输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进行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的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其中,确定传输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之一:
(1)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传输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2)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3)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4)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5)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其中,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其中,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面分别说明。
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之一:(1)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2)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3)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4)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之一:(1)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2)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3)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4)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5)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6)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7)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8)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9)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10)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i为[1,m]之间的正整数;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其中,上述波束赋形权值可以包括: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传输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可选地,上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接收波束赋形权值,可以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通过预定义方式;通过基站配置方式;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可选地,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可选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其中,确定信道忙闲状态包括:在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传输设备在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传输设备在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可选地,对于传输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可选地,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可选地,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或者,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可选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其中,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可以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可选地,预定义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可选地,上述指示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可选地,信息类型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可选地,波束类型可以包括: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可选地,预定义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之一: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采用频域跳频处理;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其中,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或者,采用频谱跳频处理,包括: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随机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至少之一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传输的波束;或者,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传输的波束图案;或者,通过频域索引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频谱资源为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或者,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
其中,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bitmap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波束指示字段,或者,跳频指示字段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起始位置,包括: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或者,频域资源数目。其中,随机函数,包括: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可选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可以包括: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可选地,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可以包括: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可选地,可以在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可选地,预定优先级等级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根据业务类型确定;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预定义方式确定;根据不同信号确定;根据不同信道确定;根据不同波束确定。
可选地,对于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可以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地,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可以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302,获取预定义信息;
步骤S304,根据预定义信息,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
通过上述步骤,通过接收设备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的不同操作来对信息分别进行接收处理,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
可选地,在接收设备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方式;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接收设备在按照全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之前,可以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或者,干扰测量;基于LBT结果,或,干扰测量结果执行预定处理。
其中,基于LBT结果,或,干扰测量结果执行预定处理可以包括: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将LBT结果上报给发送侧传输设备;或者,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向发送侧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或者,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将干扰测量结果上报给传输设备;或者,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
可选地,基于LBT结果,或,干扰测量结果执行预定处理包括:在执行LBT失败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执行LBT失败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在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
可选地,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包括:从全向接收模式切换至定向接收模式。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获取传输模式切换指示: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预定义;接收到发送设备的指示信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实现约定;高层RRC信令指示;基于事件触发。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切换的定向波束: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通过预定义;基于测量;基于波束上的信干噪比SINR。
可选地,在从全向模式切换至定向模式之后,还可以包括:在切换后的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可选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还可以包括:在定向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可选地,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包括以下之一: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继续执行LBT机制,或者,切换到其他波束上继续执行LBT机制。
在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处理时,对应于传输设备的发送,接收设备也可以执行类似的操作,具体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向模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可选地,对于一个接收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可选地,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可以包括:确定接收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进行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的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确定接收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可以包括: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接收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或者,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其中,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可以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可以包括: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可以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可选地,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包括: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对应地,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面分别说明。
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其中,上述波束赋形权值,可以包括:接收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接收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可选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接收波束赋形权值,可以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通过预定义方式;通过基站配置方式;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对应地,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对应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也可以包括: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对应地,在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可选地,对于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接收设备在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接收设备在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对应地,对于接收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可选地,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其中,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或者,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可选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可选地,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对应地,上述预定义信息也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可选地,指示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可选地,信息类型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可选地,波束类型可以包括: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可选地,预定义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可以包括: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可选地,执行非LBT的预处理操作,可以包括以下之一: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可选地,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包括: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按照随机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
可选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可以包括: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接收的波束;或者,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接收的波束图案;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
可选地,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可以包括: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通过bitmap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通过波束指示字段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
可选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可以包括: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
可选地,随机函数,可以包括: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可选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可选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可以包括: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可选地,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可以包括: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可选地,可以在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可选地,预定优先级等级可以通过以下之一确定: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或者,预定义方式确定;或者,根据不同信号,和/或,信道,和/或,波束确定。
可选地,对于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可以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地,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可以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不限于用于NR中高频场景中的非授权频谱,也可以用于共享频谱,或者,授权频谱中。其中:NR下三个典型的场景包括:增强的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称为eMBB);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为mMTC),例如: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of Things,简称为NB-IOT);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Communications,简称为URLLC),例如:短传输时间间隔(short 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简称为short TTI)。
基于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高频场景中,有两种beam模式:single-beam和multi-beam。针对NR系统工作在高频带,其为被期望是一个multi-beam系统,由于大的路径损耗和大的穿透损耗,NR系统将利用多个窄波束来实现小区的覆盖。而对于single-beam,可能会因为在single-beam上发送信号失败,或者,LBT失败导致无法进行传输的情况,可采用多个single-beam的发送方式。
对于低频通信场景,接收端,和/或,发送端采用全向接收或发送信号。基于此,对于基于能量的LBT机制,则是感知设备周围一定范围内(全向)的信号能量累积和,从而判断当前信道是否空闲,或者,设备周围的干扰状况。
对于高频通信场景,波束成形(beamforming)是关键技术之一。对于高频通信接收机,由于高频载波具有较小的波长,大量的天线端口可以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来提高波束成形的增益。当发送端和接收daunting同时配置了波束成形天线,波束成形可以明显的扩展同频通信的覆盖范围,并且有效的压缩了高频节点之间的干扰。此外,对于高频场景下,接收端在接收到来自发送端发送的信息之后还需要乘上一个加权值,从而获得波束内接收信息或信号能量。基于此,如果在高频场景下引入基于能量的LBT机制来判断当前信道是否空闲可用,或者,干扰情况时,需要修改现有低频场景下,对于感知能量的计算方式。比如,需要时感知到的信号基础上乘上一个加权值,所得值再进行||·||范数计算得到能量值,再与门限值比较,从而判断当前信道是否可用/空闲,或者,自身发送信号对周围节点造成的干扰大小,和/或,是否干扰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判断是否可进行传输,从而保证系统间的公平性共存。
设备感知周围信号能量时,计算的信号能量包括两种:一种是计算接收到的来自于同系统信号和异系统信号能量;另一种是计算接收来自于除同系统信号能量之外的信号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门限值可通过如下至少之一方式获取: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配置,高层RRC信令配置,基站和UE实现约定,上述方式的组合方式。
其中,物理层DCI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DCI format 0、0A、0B、1、1A、1B、1C、1D、2、2A、2B、2C、2D、3、3A、4、4A、4B。
本发明实施你中的传输设备,可以是基站,或者,传输节点(Transmission Point,TRP),或者,终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传输设备在进行信息发送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执行非LBT机制的预处理操作,同样,也适用于接收侧设备,即,接收设备在接收发送侧设备发送的信息之前,可选地,可以执行LBT机制,或者,执行非LBT机制的预处理操作。可选地,对于发送侧设备,和/或,接收侧接收设备是否执行LBT机制,和/或,非LBT机制的预处理操作,和/或,不执行LBT操作(可表示不执行任何操作直接发送或接收),和/或,针对接收侧采用全向天线模式接收可切换为定向天线波束模式接收的操作,和/或,针对发送侧采用全向天线模式发送可切换为定向天线波束模式发送的操作,和/或,波束间的切换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通知给终端;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针对某一个传输设备而言,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相同;或者,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完全不同;或者,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之间存在部分重叠。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LBT机制,其执行LBT机制的目的在于,规避或者减低自身传输对周围设备的干扰,以及,保证在非授权频谱上工作的系统之间的信道竞争接入公平性,实现友好的公平共存。基于此,对于基于波束的LBT机制来说,在波束上进行传输,对周围设备造成的干扰,等同于周围设备进行传输时在波束内产生的干扰,这样才能诠释LBT机制中感知能量的原理,或者,才能等同于全向的LBT中感知能量的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感知的波束应该是发送波束中的信号能量。也可以是接收波束中的信号能量,这种情况,对于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不同时,则按照接收波束感知得到的信道忙闲状况,并不能反映实际发送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况。
对于上述更细定向波束是指在比在执行LBT失败对应的波束宽度窄的波束。执行LBT失败对应的波束为宽波束,更细定向波束为窄波束,窄波束的覆盖范围在宽波束的范围内。窄波束的覆盖范围和/或方向,或者,宽波束的覆盖范围和/或方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即将完成LBT过程时是指所述LBT过程参数N(例如,上述随机回退值N)递减到预定值时。其中,上述预定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预定义。
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是指:比检测时长a更短的检测时长b的Cat 2 LBT机制。
优选实施方式1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高频场景下,传输设备采用全向模式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方式下的LBT机制。
低频场景中,传输设备采用全向模式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其中,针对低频应用于非授权频谱情况,为了满足非授权频谱上的管制要求,传输设备在进行传输之前,需要执行基于全向能量感知的先听后说LBT机制。其中,对于按照全向模式进行能量感知的LBT机制来说,传输设备感知到的信号能量等于传输设备在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其他传输设备发送的信号累加再求范数,即传输设备感知到的信号能量为在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
可选地,判断信道是否空闲的准则是:
如果传输设备在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设门限值,则认为信道空闲,或者,可以进行传输。或者,
如果传输设备在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设门限值,则认为信道忙,或者,不可以进行传输。
传输设备进行传输采用全向模式,还是,采用定向模式,和/或,是否执行LBT,和/或,采用基于全向的LBT,还是,基于定向的LBT模式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和UE实现约定,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其中,如果是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则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中增加传输模式IE项,用于指示采用定向模式,或者,全向模式,和/或,增加LBT指示IE项,和/或,LBT方式。例如,LBT指示IE项包含:执行LBT,且基于全向的LBT;和/或,执行LBT,且基于波束的LBT;和/或,不执行LBT;和/或,执行LBT。LBT方式IE项包括:基于全向的LBT,基于波束的LBT。
预设门限值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和UE实现约定,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
下面举例说明高频场景下,采用全向模式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方式下的LBT机制。
图4为基于全向系统的能量感知先听后说LBT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站2在基站1的覆盖范围内,基站2给终端2发送信息。基站1在执行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时,检测到覆盖范围内的基站2发送的信号能量,且感知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设门限值,则判断信道为忙,不给终端UE1进行信息传输。对于低频场景,这样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传输设备之间的信道接入公平性,以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输设备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概率。
然而,对于高频场景,由于上/下行链路上大的路径损耗,上/下行链路需要采用定向波束传输的方式以至于将信号能量集中在一个波束范围内来弥补大的路径损耗,而不能采用全向的接收,和/或,发送方式。基于此,高频场景下采用波束方式传输时的LBT方案,详见下面优选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2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高频场景下,部分传输设备采用全向模式进行传输,而部分传输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传输情况下的LBT机制。
高频场景中,传输设备可以采用全向模式,和/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同样,如果高频场景应用于非授权频谱,则传输设备在进行传输之前,需要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针对高频场景中,部分传输设备采用全向模式进行传输,而部分传输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传输情况,传输设备在执行LBT机制时,复用Rel-13和Rel-14中LAA提出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也可以称为全向的基于能量的LBT机制),则可能出现信道检测结果不准确情况。
下面将以下行链路举例说明,如图5所示,基站1采用全向模式进行发送,基站2采用定向模式进行发送。其中,实线圆圈为基站1覆盖范围,点画线为基站2覆盖的区域,基站1和基站2彼此在对方的覆盖范围内。
如图5所示,基站1采用全向模式向终端UE1传输信息。基站1在向终端UE1进行传输之前,采用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进行信道空闲评估CCA检测(CCA检测也称作为LBT机制),当CCA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基站1向终端UE1进行传输。
而对于基站2,采用定向模式向终端UE2进行传输。从图5可知,基站1已经占用信道在向终端UE1进行传输,此时,如果基站2采用现有的用于LAA的LBT机制(即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则在进行CCA检测时,检测到覆盖范围内正在发送信号的基站1,从而判断当前信道为忙,不向终端UE2进行信息传输。
但实际上,基站2采用的是定向波束模式进行传输,而进行CCA检测用的是全向的CCA检测方法,这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基于定向波束模式进行传输的信道空闲状况。基于此,需要研究基于波束的ED-LBT机制。
例如,基站2仅感知发送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如图5所示,基站2的发送波束范围也能接收到基站1发送的信息,但实际上可能基站1发送的信号泄露到基站2发送波束范围的能量不大于预设门限阈值,从而使得基站2可以向终端UE2进行信息传输。如何计算基站1泄露到基站2发送波束范围的信号能量呢?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即利用基站2发送信号的波束赋形权值乘以基站2接收到的来自于基站1的信号,再求范数。可记为||V*H12*X1||,其中,V为基站2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H12为基站1和基站2之间的信道矩阵,X1为基站1发送的信息,H12*X1为基站2接收到周围基站1发送的信号(即干扰信号),V*H12*X1为基站2发送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周围基站1发送的信号(即干扰信号)。
从基站2周围存在一个干扰设备的情况,扩展到存在多个干扰设备情况,其传输设备在发送波束范围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乘以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权值,所得值再求范数。或者,传输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V*(H1*X1+H2*X2+…+Hn*Xn)||。其中,V为发送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
发送设备的波束赋性权值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通知给UE,或者,基站通过X2空口通知给周围设备,或者,UE通过物联网信令通知给周围UE,或者,通过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或者,通过对于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间信道矩阵H进行SVD分解获得。
其中,假定上下行信道具有一定的上下行信道互易性。此外,假定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道状态是事先已知的,通过对信道矩阵H进行SVD分解:H=U∑VH获得发射端的预编码矩阵/向量V和接收端的矩阵/向量U,或者,获得发射波束赋形权值,和,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可选地,判断基于定向波束的LBT机制是否成功,或者,信道是否空闲的准则是:
如果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设门限值,则认为信道空闲,或者,可以进行传输。或者,
如果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设门限值,则认为信道忙,或者,不可以进行传输。
其中,基于全向的LBT机制采用的CCA检测门限,可以与基于定向的LBT机制采用的CCA检测门限值相同,或者,不同。门限值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和UE实现约定,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
对于基于全向的LBT机制采用的CCA检测门限,与基于定向的LBT机制采用的CCA检测门限值不同时,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指示,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其中,可在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中增加CCA门限指示IE项,用于指示针对不同场景下,采用的CCA检测门限。
优选实施方式3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高频场景下,部分传输设备采用全向模式进行传输,而部分传输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传输情况下的LBT机制。与优选实施方式2不同之处在于,本优选实施方式具体说明的是上行链路。
如图6所示,对于上行,终端UE1采用全向模式进行发送,终端UE2采用定向模式进行发送,终端UE1位于基站2和基站1之间。其中,实线为终端UE1的覆盖范围,虚线为终端2进行CCA检测时的感知范围,窄波束为终端UE2进行信号发送的范围。
如图6所示,终端UE1采用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进行空闲信道评估CCA检测,判断信道空闲时,则向所属基站1进行传输。
而终端UE2采用定向波束模式向所属基站2进行传输,在传输之前进行CCA检测。若采用现有LAA的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其中,UE2进行CCA检测的范围是以UE2为中心,r为半径的圆周),则会检测到来自于终端UE1发送的信号,由于UE1位于UE2的CCA检测范围内,从而采用基于全向的LBT机制进行CCA检测时,UE2就能接收到正在传输的UE1发送的信号,从而使其判断信道为忙,不能向所属基站2进行传输。但实际上,UE2采用的定向波束模式进行传输,如果采用基于波束的LBT机制,则进行信道空闲评估时可判定当前信道空闲可用,可进行传输信息给基站2。
同理与优选实施方式2中的存在单个干扰节点时的波束LBT方法,UE2在发送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终端UE2发送信号的波束赋形权值乘以终端UE2接收到的来自于UE1的信号,再求范数。可记为||V*H12*X1||,其中,V为UE2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H12为UE1和UE2之间的信道矩阵,X1为UE1发送的信息,H12*X1为UE2接收到周围UE1发送的信号(即干扰信号),V*H12*X1为UE2发送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周围UE1发送的信号(即干扰信号)。
推广到一般性情况,传输节点在发送波束内感知到的信号能量等同于传输节点接收到来自于周围各个传输节点的信号乘以发送波束赋形权值的累积和再求范数。数学表达式为:由于传输设备周围存在n个设备正在发送信号,从而针对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来讲,其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或者,干扰为||V*H1*X1+V*H2*X2+…+V*Hn*Xn||。可选地,公式可以简化为||V*(H1*X1+H2*X2+…+Hn*Xn)||。其中,V*Hi*Xi表示传输设备在发送波束内接收到周围设备i发送的信号,V*H1*X1+V*H2*X2+…+V*Hn*Xn表示传输设备在发送波束内接收到的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为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Hi表示传输设备周围第i个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i表示传输设备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息,Hi*Xi表示传输设备接收到周围第i的设备发送来的信号。
此外,传输节点在发送波束内感知到的信号能量等同于传输节点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各个传输节点的信号能量之和。数学表达式为:||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Hi表示传输设备周围第i个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i表示传输设备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息,Hi*Xi表示传输设备接收到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V*Hi*Xi表示传输设备在发送波束上接收到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Hi*Xi||表示传输设备在发送波束上接收到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V*H1*X1||+||V*H2*X2||+…||V*Hn*Xn||则表示传输设备在发送波束上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积和。
优选实施方式4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高频场景下,传输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传输情况下的LBT机制。
针对于传输设备均采用定向波束模式进行传输,在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采用现有LAA中的LBT机制,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记为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则可能会出现信道检测的结果不能完全表征传输设备发送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况。
下面将举例说明,如图7所示,
对于上行传输,终端UE1对终端1进行上行传输,采用定向波束模式进行传输,在传输之前采用的是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当判断信道空闲时,UE1向基站1进行传输。而对于终端UE2,同样采用定向波束模式向基站2进行传输,且采用全向的基于能量感知的LBT机制,此时,采用全向的LBT机制时,UE2在全向覆盖范围能检测到UE1发送给基站1的信号,从而判断当前信道为忙,不能向基站2进行传输。但实际上,UE1和UE2分别都采用的是定向波束模式进行传输,彼此之间并不产生干扰。基于此,现有的LAA系统中采用的全向的基于感知的LBT机制不适用于高频场景下的基于波束模式进行传输的系统。对于基站侧都采用波束方式进行传输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用本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基于此,可以利用基于波束的LBT机制来判断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况。在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过程中,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为:波束的赋形权值乘以接收到的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累加和,再求范数。这里的范数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是指2范数。
或者,传输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V*(H1*X1+H2*X2+…+Hn*Xn)||。其中,V为发送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V*Hi*Xi表示传输设备在发送波束内接收到周围设备i发送的信号;Hi表示传输设备周围第i个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i表示传输设备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息,Hi*Xi表示传输设备接收到周围第i的设备发送来的信号。
发送设备的波束赋性权值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通知给UE,或者,基站通过X2空口通知给周围设备,或者,UE通过物联网信令通知给周围UE,或者,通过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或者,通过对于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间信道矩阵H进行SVD分解获得。
基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可用基于波束的能量感知LBT方式来解决。假定基站1采用的单波束模式向终端UE1进行传输,基站1波束范围内存在基站2。其中,基站2正在给终端UE2进行传输。此时,基站1在波束范围内向UE1发送信息为X,基站1与UE1间的信道矩阵记为H1,基站1在发送波束上进行传输的信号记为H1*X。相应地,基站1发送的信号X对周围设备的干扰为H2*X,H2为基站1到周围设备(基站,或者,终端UE)的信道矩阵。相反,周围设备的传输对基站1造成的干扰为H2*X2,X2为周围设备传输的信息。
针对优选实施方式1至4中至少之一的方法,下面将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波束的LBT机制。
这里,以一个发送端基站BS1,一个目标接收端UE1,UE2位于目标接收端UE1的周围或附近为例说明BS1与UE1进行通信时,对周围UE2节点的干扰。其中,假定BS1与UE1之间的信道矩阵记作H1,BS1与UE2之间的信道矩阵记为H2,基站BS1发送的矢量信号记为X,如图8所示。
通过对信道矩阵H1进行SVD分解得到预编码矩阵/向量,或者,发射端波束赋形权值V1。基于此,UE1收到来自基站发送的信息为V1*X,UE2接收到来自基站发送的干扰信号为V1*H2*X。可选地,基站与UE1通信对UE2产生的干扰能量为||V1*H2*X||。其中,||·||为范数运算,*表示相乘运算符。X通过归一化等处理后,为1,则基站与UE1通信对UE2产生的干扰能量记为||V1*H2||。此时,如果干扰值||V1*H2||与门限值比较,结果为小于,或者,小于等于时,认为基站与UE1在波束内进行传输对于周围节点造成的干扰可以忽略,或者,认为造成的干扰是在允许范围内的,或者,认为当前信道可用,基站可以给UE1进行传输。
相反,基站对UE2的干扰大小,与感知到UE2对基站到UE1(或者,UE1到基站)的干扰相当,则认为基站感知UE2的干扰信号能量||V1*H2||是准确的。由于接收波束和发送波束覆盖一致或方向相同或相同。
基于上述干扰计算的扩展,如果目标节点B1周围存在多个节点,如,B2,B3,...,Bn,基站与B1,B2,B3,...,Bn间的信道矩阵为H1,H2,H3,...,Hn。此时,基站与UE1通信时,在感知到的干扰信号能量记为||V1*H2*X2+V1*H3*X3+...+V1*Hn*Xn||,简化后||V1*(H2*X2+H3*X3+...+Hn*Xn)||,或者,约等于||V1*(H2+H3+...+Hn)||。
对于上行,其信号能信号能量计算方式同上。
具体以下例来说明在beam内信号能量的计算方法,其中:
情况一:理想状态下,发射端波束和接收端波束内无其他干扰节点情况。假定,发送波束的覆盖与接收波束的覆盖相同,即发送波束的能量与在波束范围接收的能量相等同。类似于该波束内无其他干扰信号或信道或不存在其他干扰节点。
如图9所示,TRP在波束上进行传输之前,执行CCA检测。判断CCA检测是否成功,或者,波束上是否能够进行传输的依据是:发送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必须满足一定的门限值。比如,在发送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小于预设的门限,则认为信道空闲,即可在发送波束内进行传输给目标节点。反之,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设的门限,则认为信道忙,或者,该波束上存在其他节点正在使用。
这里所属的波束内接收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波束内接收的任何信号能量都计算在内。即包括自身节点(例如,同系统节点,和/或,同运营商下节点,和/或,目的节点,和/或,可复用节点)在波束内发送的信号能量,其他节点(即除自身节点以外节点)在波束内发送的信号能量。
另一种:除自身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在波束内发送的信号能量。
基于上述两种情况,根据高频通信场景特征,波束内计算信号的能量等于接收到的信息乘以波束的权值所得的值。如果在波束内计算所得的值与发送波束发送的能量相当,则认为信道可用,或者,认为波束内无其他节点干扰,或者,认为波束内其他节点对在该波束内的干扰可用忽略不计,或者,该波束周围无干扰波束。
其中,预设的门限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取:预定义,高层RRC配置,物理层DCI信令配置,基站和UE事先约定,上述方式的组合方式。
这里,物理层DCI信令可以是高频物理层DCI信令,或者,低频物理层DCI信令通知,或者,低频协助高频通知。所属上述方式的组合方式,如:高层RRC信令配置检测门限(高频CCA检测门限,和/或,低频CCA检测),通过物理层DCI信令触发高层RRC信令配置的门限值生效等,这里仅罗列了一个组合方式,其他通过上述方式组合而得的方式均可以用于确定高频CCA检测的门限。
情况二:收和/或发波束内存在一个干扰节点情况。
如图10所示,节点A和节点B,节点C和节点D分别为理想的收发波束对。当节点A在向节点B进行传输之前,执行CCA检测,判断当前信道是否空闲,进而才能进行节点AB之间的传输。节点A在进行基于能量的CCA检测时,由于节点A和B之间还没有进行通信,则节点A发送波束内的信号能量计算不必计算节点B对节点A的信号的能量。其中,节点A发送波束内的信号能量计算方式如下:
方式一:计算除自身节点对之外的节点,在波束内的信号能量。利用方式一所计算得到的信号能量不仅包括其他不可复用节点的在波束范围内的信号能量,还包括可复用节点(包括,同系统节点,和/或,同运营商下节点,和/或,同波束范围内的节点)在波束范围内的信号能量。
如图11所示,假定与节点A复用波束的节点为E,而节点D为干扰节点。此时,节点A在计算波束内的能量时,能量计算方式为:||节点A的波束权值*(He*Xe+Hd*Xd)||;或者,||节点A的波束权值*(He*Xe+Hc*Xc)||;或者,||节点E的权值*He*Xe+节点A的波束权值*Hd*Xd||。
其中,He,Hd,Hc分别表示节点E,节点D和节点C的信道矩阵。Xe,Xd,Xc为发送信号或信号矢量/矩阵。
计算得到波束内的干扰信号能量之后,与门限值比较。如果波束内信号能量小于,或者,小于等于门限值,则认为信号可用,或空闲,或者,可用进行传输。反之,如果波束内信号能量大于,或者,大于等于门限值,则认为信道忙,或者,不可用。
方式二:计算除可复用节点之外的节点,在波束内的信号能量。
与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节点A在计算波束内的能量时,能量计算方式为:||节点A的波束权值*Hd*Xd||;或者,||节点A的波束权值*Hc*Xc||*。最后,将波束内接收到的能量与门限值比较,从而确定当前波束内信道是否可用。
情况三:收和/或发波束内存在多个干扰节点情况。同情况二类似的处理方式,但不同之处在于,情况三是节点A周围,或者,节点A波束内,或者,节点A波束周围存在多个干扰节点或波束情况。其如图12所示,计算发送波束内的信号能量方法如下:||节点A的波束权值*(Hc*Xc+Hb*Xb)||,或者,||(节点C信号+节点B信号)*节点A的权值||。
此外,对于接收端和发送端都采用beam方式进行传输时,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发送波束上执行CCA检测,接收波束上不执行CCA检测。
其中,仅针对发送端,在发送波束上进行传输之前,执行CCA检测。如果检测到波束内信道空闲,则进行传输。此时,由于接收端并没有在其接收波束范围内进行CCA检测,因此,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现,由于接收波束内存在干扰,或者,干扰严重而不能正确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情况。
反之,如果发送端,在发送波束上执行CCA检测忙,可按照优选实施方式X中的方式处理。
情况二:发送波束上执行CCA检测,接收波束上也执行CCA检测。
针对发送端,在发送波束上执行CCA检测的处理方式同情况一。而对于接收侧,当发送波束上执行CCA检测信道空闲时,在发送波束向接收侧进行传输之前,若接收侧设备在接收波束上执行LBT检测,且发送信道空闲,则可以进行传输。其中,由于接收端接收波束范围内信道空闲,则可以无需向发送端反馈或发送任何信息。反之,接收端若执行CCA检测到接收波束上信道忙时,则执行次优接收波束上的CCA检测。如果空闲,则采用次优波束进行接收。可选地,可将接收侧的波束信息通知给发送侧,或者,不用通知,发送侧会在候选的几个接收波束上都发送信息。或者,在接收端执行CCA检测到接收波束上信道忙时,向发送侧发送一个波束上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接收波束上的干扰状态信息,或者,待切换或待使用的接收波束信息和/或其波束上的信道状态。相应地,对于发送侧设备,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发送端未收到接收端的信息,则认为接收端信道可用,发送端可以进行传输。反之,发送端收到接收端发送的信息,则可以放弃本次传输,或者,调整接收端的接收波束,通知给接收端,或者,采用与接收端通知的接收波束匹配的发送波束进行传输,或者,依然采用原发送波束进行传输。
优选实施方式5
本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波束情况下,传输设备采用定向波束传输时的LBT机制。
针对传输设备存在多个波束情况,判断多个波束是否可用的方法,包括以下之一:
方法1:多个波束上分别按照单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判定波束上信道忙闲状况。
例如,基站1有3个波束,在这3个波束上进行传输之前,需要在三个波束上分别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针对单个波束上信道是否空闲,则是通过判断单个波束上接收到的信号能量是否满足预设门限值。如果单个波束上检测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设门限值,则判定信道忙。反之,如果单个波束上检测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设门限值,则判定信道空闲。其中,单个波束上检测的信号能量是通过波束赋形权值乘以接收到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累积和,再取范数所得;或者,单个波束上检测的信号能量是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每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乘以传输设备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取范数的累积和。
可选地,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方法2:基于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判定多个定向波束上信道忙闲状况,或者,是否可用多个波束进行传输。
针对方法2中,存在两种情况:
情况一: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记为||V1*(H1*X1+H2*X2+…+Hn*Xn)||),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记为||V2*(H1*X1+H2*X2+…+Hn*Xn)||),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记为||Vm*(H1*X1+H2*X2+…+Hn*Xn)||)的累加和。记为:||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
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记为V1*(H1*X1+H2*X2+…+Hn*Xn)),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记为V2*(H1*X1+H2*X2+…+Hn*Xn)),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记为Vm*(H1*X1+H2*X2+…+Hn*Xn))的累加和,再求范数。记为:
||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
其中:
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方式二: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记为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记为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记为的累加和。记为:
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
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记为),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记为),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记为)的累加和,在求范数。记为:
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n1,n2,…,nn的数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果每个波束内存在的干扰设备数目相同时,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不相同的情况,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为:
其中,V1,V2,…,Vm依次各个波束的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i为[1,m]之间的正整数。
方法3:按照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判定多个定向波束上信道忙闲状况。其中: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对于方法2和3,在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在多个波束上可进行传输;或者,
在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或者,在多个波束上不可进行传输。
采用方法2和方法3的好处在于,只需要执行一次LBT检测,即可判断多个定向波束是否可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执行LBT机制带来的能量损耗。
优选实施方式6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高频场景下,发送端采用波束模式进行发送,接收端采用全向接收方式情况下的信道接入方法。
以下行传输为例,TRP1给UE1发送,TRP2给UE2发送。TRP1和TRP2采用beam模式分别向UE1和UE2发送信息,UE1和UE2采用全向接收的方式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信息,且UE1和UE2在彼此的接收范围内。
如图13所示,假定TRP2在给UE2传输之前,在beam内执行基于能量感知的CCA检测,当判断结果为空闲时,TRP2给UE2发送信息。而同样,TRP1在给UE1传输之前,也需要执行beam内的能量感知CCA检测。其中,检测波束内信道是否可用或空闲的方法,可以采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2至5中至少之一的提到的基于波束的LBT机制。其中,重点在于计算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方法,以及,波束内判定信道是否空闲采用的检测门限值。
此时,由于TRP1和TRP2仅在各自的beam内进行传输,因此,TRP2发送的信号,TRP1不能检测到。因此,TRP1在进行CCA检测时,判断信道空闲,则也进行了给UE1的传输。基于此,由于接收端UE1和UE2均在彼此的接收范围内,从而使得UE1和UE2都不能正确接收各自TRP发送的信息。
基于上述问题,对于接收侧设备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操作:
声明:接收侧设备在接收信息之前,是否执行LBT机制(包括其中至少之一:不执行LBT机制,执行全向模式LBT机制,执行定向模式LBT机制),和/或,执行非LBT机制的预处理操作,和/或,执行全向模式至定向模式的切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高层RRC信令配置,或者,预定义,或者,基站和UE事先约定。
方式一:接收端在接收发送端的信息之前,执行CCA检测,或者,进行干扰测量。基于CCA检测结果,或者,干扰测量情况,将CCA检测结果或干扰测量结果上报给发送端设备。或者,向发送端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可选地,由发送端选择是否要继续进行传输操作。接收设备采用全向天线模式进行接收,因此,在执行CCA检测时采用的是基于全向的LBT机制,比如,用于LAA系统的LBT机制。或者,
接收侧设备在接收波束范围内执行LBT机制或干扰测量,从而可以判断接收波束内的信道状况。如果在波束内检测到信道空闲,则直接接收信息。可选地,可给发送端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通知波束ID,和/或,波束内的LBT结果,和/或,干扰测量信息。反之,如果波束内检测信道为忙,则向发送端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通知发送端,接收侧的CCA检测结果,和/或,干扰状况。
其中,干扰测量量可以为RSSI,RSRP,RSRQ。指示信息可以是RSSI,RSRP,RSRQ测量结果,或者,ACK/NACK。
其中,CCA检测,或者,干扰测量是用于获取节点周围的干扰情况。
另一种情况,对于接收端也采用的波束方式接收情况,接收端在进行接收之前,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从而判断当前波束内信道是否空闲可以用,或者,判断当前波束内干扰情况。可选地,将执行的LBT结果,或者,干扰测量情况上报给发送端,从而确定是否发送端要继续进行传输操作。
方式二:接收端从全向接收模式切换为定向波束接收模式。
如果接收端设备在按照全向的接收模式进行LBT检测时,检测到当前信道为忙,或者,检测到周围干扰水平达到一定的门限,则切换为定向波束接收模式,或者,上报CCA检测结果,或者,干扰测量值,由发送端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来动态指示切换到定向波束模式。干扰门限值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和UE事先约定好,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确定。
当切换为定向波束接收模式后,接收设备可以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或者,不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由于切换后的定向波束比较窄,或者,是配置业务负载小,或者,干扰小的波束,一定程度上降低或规避了节点间的冲突和碰撞概率)。
定向波束是由基站通过DCI信令指示的,或者,预定义的通过波束训练所得到的较优的波束。其中,接收侧的接收波束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当有多个接收波束时,波束为波束训练所得的最优的S个波束。最优的S个波束的定义为波束上对应的SINR值依次从大到小对应的S个波束。
对于接收设备要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情况,如果在接收波束内检测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可以正常接收。无需给发送端发送指示信息。反之,如果在波束范围内检测到的信号能量大于预设门限值,则可以进行如下处理:
处理方式一:在候选的其他波束上重新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
其中,在候选波束上执行LBT的顺序可以是依次轮询的在候选的波束上执行LBT,或者,依次按照从最优向次优波束上执行LBT,或者,按照预定义的顺序执行LBT,或者,在候选的波束上随机选择波束,在选定的波束上执行LBT。
如果检测到波束上信道空闲,则可以上报给发送端接收波束信息。可选地,也可以调整发送波束的方向,也可以不调整发送波束的方向,以匹配接收波束。
处理方式二:在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上,对应的细波束上重新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
如果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检测到波束上信道依然为忙,则通知发送端放弃本次传输。通知信息可以通过授权载波进行传输,或者,非授权频谱中其他可用的载波。
模式转换的依据可以是由干扰测量情况,或者,CCA检测结果,或者,物理层DCI信令触发,或者,高层RRC信令配置。定向波束可以预定义,或者,由发送端为接收端预先确定,或者,接收端自身确定,或者,发送端和接收端共同确定,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通过高层RRC信令确定,或者,发送端和接收端实现预定好,或者,通过波束训练获得,或者,在候选的波束内随机选择,或者,选择候选波束中的SINR最大的等等方式确定。
同理,对于上行,发送端采用波束模式传输,而接收端采用全向方式的处理方法同上。
同理,对于发送采用全向,而接收端采用beam方式的处理方式也同上。
另一种情况,如果接收端在接收范围内,检测信道空闲,则无需给发送端发送信息,直接进行接收即可。
针对接收端设备向发送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或者,上报干扰测量信息,或者,CCA检测结果等情况,如果发送端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接收到发送的信息,则认为接收侧设备周围干扰情况比较小,或者,CCA检测信道空闲。预定时间可以预定义的,或者,基站和UE事先约定好,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优选地地,预定时间是与Wi-Fi中反馈一个ack/nack的时间,比如,1us,2us,4us,9us,16us等。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针对接收端采用全向模式进行接收提出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发送端设备。
优选实施方式7
本优选实施方式给出一种针对定向波束模式传输情况下,当在波束上执行基于波束的LBT失败时的处理方法。
对于波束上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失败情况,处理方式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一旦检测到波束上的信道状态为忙,则认为该波束不可用,或者,放弃在该波束上进行传输。
方式二:在对应波束上检测到信道忙,则检测执行LBT失败波束内更细波束上的信道状况。这里,将更细的波束标记为二级波束。比二级波束更细的波束标记为三级波束,依次类推。
针对方式二,在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中的多个二级beam上执行的操作,包括以下之一:
操作一:多个二级beam按照TDM方式执行波束的LBT机制。
针对操作一,如果多个二级beam属于一个beam内,或者,属于一个beam组内,或者,属于同一个传输期,则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案之一执行LBT(的LBT机制为基于波束的LBT机制):
方案一:按照轮询的方式依次在对应波束上执行LBT。
方案二:在随机选择方式选择的波束上执行LBT。
这样有利于快速判定干扰节点位于哪个二级波束内,从而调整或确定波束中哪个二级beam用于传输。
针对上述两种方案,如果执行LBT失败/成功的波束上采用的是Cat4 LBT或Cat2LBT,则二级beam上可采用Cat2 LBT,或者,采用Cat2 LBT且duration时长较短,满足公平共存中最短的感知时长。
其次,针对上述两种方案,给出如下规则:
规则1:只要CCA检测到二级beam空闲,则停止在其他二级波束上执行CCA检测。本次传输使用执行CCA成功对应的二级beam。
规则2:当CCA检测到二级beam忙,且能量大于特定门限,且小于一级beam的门限值,则认为该细beam为可复用的细beam,可进行传输。
规则3:当CCA检测到二级beam空闲,则继续执行CCA检测,当检测到二级beam空闲的数目达到预设数量,则采用空闲细beam进行传输,或者,选择空闲细beam中的最优细beam进行传输。
规则4:遍历二级beam,在CCA检测空闲的二级细beam中至少之一上进行传输。
操作二:多个二级beam同时执行基于波束的LBT机制。其包括以下4中方案:
方案1:多个二级beam同时执行Cat2 LBT。只要二级beam中至少有一个beam检测空闲,则认为该一级beam(可认为为二级波束的上一级波束,即比二级波束宽的波束)可用。其中,哪个二级beam检测成功,则选择空闲的二级beam中至少之一进行传输。
方案2:多个二级beam中主二级beam执行Cat4 LBT,如果cat4 LBT即将完成时,其他多个二级beam上开始执行Cat2 LBT,完成LBT过程的二级beam可用于进行传输。
方案3:多个二级beam都执行Cat4 LBT,每个二级beam各自维护N值,或者,采用相同的N,完成LBT过程的二级beam,可用于传输。
方案4:多个二级beam同时执行LBT(Cat4 LBT或Cat2 LBT),只要检测到空闲的二级beam数目满足预设数量,则认为该一级beam可用(可认为为二级波束的上一级波束,即比二级波束宽的波束),或者,采用空闲的二级beam进行传输。
方式二中的方式也可以扩展到三级beam中,或者,更细的四级beam中。如图14所示。
方式三:在检测信道为忙的beam之外的候选波束上,或者,检测beam为忙周围的beam上的信道状况。可以多个候选beam同时执行CCA,或者,通过TDM方式依次CCA检测,只要检测到空闲的,即用该beam进行传输。方式二中针对细beam的处理方式可以用于方式三种。
为了增强覆盖,引入multi-beam发送模式,以及single-beam重复多次发送模式。针对前者,多个beam可以同时发送,也可以按照TDM方式发送,或者,周期性的多个beam同时发送,或者,周期性的多个beam按照TMD方式发送,或者,按照非周期性触发方式进行多个beam的同时发送(包括:多个beam在不同的频域资源,和/或,不同的空域资源等),或者,按照非周期性触发方式进行多个beam的TDM方式发送。而对于后者,single-beam的多次重复发送可以按照TDM方式发送。其中,按照TDM方式发送的single-beam可以有相同的beam方向,或者,不同的beam方向,或者,上述混合(即既有相同方向又有不同方向)。
声明:beam在按照TDM方式发送时,在时域上可以是连续的,或者,离散的方式。
基于上述内容,下面优选实施方式将详细对multi-beam和single-beam重复发送方式下的信道接入机制进行说明。
优选实施方式8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多个beam在时域上以TDM方式传输时的信道接入方式。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仅以multi-beam模式下每次传输仅适用一个beam发送为例说明不同情况下的信道接入方式。同理,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方法也适用于Single-beam重复发送方式或多次发送方式。
主要从多个beam按照TDM方式在时域上连续的传输情况,以及,多个beam按照TDM方式在时域上离散的传输情况来说明采用的信道竞争接入方式。
情况一:多个beam按照TDM方式在时域上连续的传输情况
针对多个beam在一次传输期,或者,一个共享波束传输期,或者,一个MCOT内时,如图16所示,每个beam上采用的LBT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个beam执行Cat4 LBT,无论第一个beam上执行LBT的结果如何,后续的beam都执行Cat2 LBT。
第一个beam执行Cat4 LBT,若执行LBT成功,则后续的beam可以不执行LBT。
第一个beam执行Cat4 LBT,若执行LBT成功,则后续的beam可以执行CWs依次比前一波束小的Cat4 LBT。
第一个beam执行Cat4 LBT,若执行LBT成功,则后续的beam可以执行Cat 2 LBT。
第一个beam执行Cat4 LBT,若执行LBT成功,则后续的beam按照Cat2 LBT成功竞争到载波的情况满足预定次数,则剩余的beam上可以不执行LBT。
第一个beam执行Cat2 LBT,后续beam的LBT方式同上述Cat4 LBT情况。
前一个beam执行Cat4/Cat2 LBT,若执行LBT失败,则后一个beam按照基站指示的LBT类型,或者,沿用前一beam对应的LBT机制。
如果在某个beam上执行LBT失败,则可以采用二级beam(即更细的beam)LBT方式。或者,更换载波来发送beam上对应的信息。
针对图15,每个beam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OFDM,或者,调度单元,或者,TTI,或者,时隙,或者,mini时隙等。
声明:第一个beam可以替换成前一个beam的描述。
情况二:多个beam按照TDM方式在时域上离散的传输情况。如图16所示。
对于在一个共享MCOT或传输期或duration内的LBT,可以复用LAA中结论:对于一次传输期/共享MCOT/duration,第一个beam采用Cat4 LBT,后续的采用Cat2 LBT。
为了能够让剩下的beam上的信息快速完成发送,或者,完成波束训练等功能,则对于超出传输期/共享MCOT/duration外的beam,可以采用Cat2 LBT,或者,最小的时间间隔的Cat2 LBT。
其中,当beam上执行LBT失败时,可启动二级或多级beam LBT。或者,更换波束方向,重新执行LBT。
优选实施方式9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一种多个beam在时域上同时传输时的信道接入方式。
方案一:多个beam上同时执行Cat2 LBT,
如果beam上执行LBT成功的数目满足预定的门限值,则可以使用LBT成功的beam中至少之一进行传输。
如果多个beam中有LBT失败情况,成功的beam上继续执行LBT,而执行LBT失败的beam调整beam方向或beam范围(例如,二级beam)继续执行LBT,直到beam都检测空闲,或者,执行LBT成功的beam数目满足预定门限值。其中,只要执行LBT失败beam中有执行LBT空闲的二级beam,则认为该beam空闲,仅使用二级beam中的beam进行传输。
只有每个beam上检测空闲,才可进行多个beam的同时发送。
方案二:多个beam上同时执行Cat4 LBT,
每个beam独立生成N值,
每个beam共享一个N值,
其中,每个beam中执行Cat4 LBT过程中,遇到LBT失败的情况,启动多级beam LBT方式执行。只要在多级beam中执行LBT成功的N也执行递减。
如果有beam提前完成LBT过程,则发送发现信号,或者,参考信号,或者,预留信号,或者,占用信号等,或者,继续执行LBT。
如果完成LBT的beam数量达到预定义门限值,则其他beam可停止LBT,或者,执行Cat2 LBT,或者,最小时间间隔的Cat2 LBT。
方案三:多个beam上采用Cat4 LBT和Cat2 LBT结合方式。选定一个组beam上采用Cat4 LBT,其他beam上执行Cat2。与现有方案不同之处在于,Cat2 LBT是与Cat4 LBT同时开始执行的,如果其他beam或者预期beam上LBT成功,则主beam上的Cat4 LBT过程可以简化,或者,可切换LBT类型。
方案四:针对多个beam,先划分为若干个beam组,上述三种方案即可使用。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LBT,仅以beam组为单位进行LBT,只有当beam组上信道检测为忙时,第二次LBT,以次小beam单元的方式,依次类推,按照单个beam方式执行。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执行LBT的次数,节省UE的功耗。
优选实施方式10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一种不同信号,和/或,不同信道,和/或,不同波束,和/或,不同业务,和/或,不同优先级下的基于beam的LBT方式。
针对信号和/或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波束类型(宽波束,细波束),或者,相同的波束类型,或者,波束类型的混合。优选地,例如,针对控制beam采用宽波束,数据beam采用细波束。其中,控制信息采用的宽beam中包含多个数据细beam,此时,每个宽beam中的多个细beam可以看成一个beam组,或者,一个beam duration,或者,一个beam MCOT,或者,一个共享组/传输期。其次,宽beam内的多个细beam可以采用与宽beam相同的LBT方式,也可以采用比宽beam的LBT机制更简化或快速的LBT方式,例如,CWs更小的Cat3/4 LBT,或者,Cat2LBT,或者,不执行LBT。可选地,多个细beam上也可以采用不同的LBT机制,或者,相同LBT机制且不同的LBT参数。此外,对于不同的宽波束间,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共享的MCOT,或者,一个beam组,或者,一个beam duration,或者,一个beam MCOT,或者,一个共享组/传输期,或者,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的beam,或者,不同的MCOT,或者,不同的beam组,或者,不同的beamduration,或者,不同的共享组/传输期。对于不同的beam或beam组或MCOT或beam duration或传输期,认为是一个new波束发送,可以采用Cat4/3 LBT,或者,Cat2 LBT。
优选地,为了保证控制信息充分的执行LBT,针对控制波束或者宽波束,采用Cat4LBT,而对于宽波束范围内的数据窄波束上的LBT,可理解成为一个MCOT内的beam发送,此时,数据beam上的LBT可以采用简化的LBT,或者,不执行LBT,或者,第一个beam采用LBT,后续的beam不执行LBT等等。
但对于不同的宽波束,则可以采用相同的LBT,或者,是不同的LBT,优选地,采用比前一个beam更加简化的LBT,有利于快速的完成接入,进行信息传输。
如图17所示,如果第一个控制波束中的数据beam上执行LBT失败,则需要调整数据beam的方向时,此时,调整后的数据beam位于第二个控制beam或第三个控制beam内,其beam的归属关系,或者,干扰关系改变了,从而需要按照默认的,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的LBT机制,或者,按照该beam内的LBT规则执行LBT。
优选实施方式11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给出一种同系统,或者,异系统复用时采用的竞争接入方法。
(1)同系统复用
Beam可以是小区级,或者,UE specific级,或者,beam组级。
Beam内复用
针对同系统内TRP,或者,运营商,或者,UE,在配置的beam复用。
对于发送端,检测beam内信号能量,如果判断空闲,发送端可以按照如下方式:
在整个beam内发送前导信号,或者,识别信号。用于复用的发送端设备进行识别。其中,识别信号中,携带内容:波束方向,波束宽带,波束标号,波束内细波束标号,发送功率,TRP标识,UE标识,beam组标识等。
在beam中预定的beam Pattern上发送。复用的节点:在检测到beam内信道为忙时,按照beam Pattern,在对应的pattern上检测信道忙,且,其他beam上信道空闲,则可以复用beam,或者,beam内细beam进行传输。如图18所示。
Beam间复用
不同的TRP,或者,运营商,或者,UE,复用不同的beam。其各自的beam图样可以协调,或者,预定义,或者,信令指示方式获取。基于此,在beam上发送之前,在各自beam上执行LBT。如果LBT成功,则在对应的beam上传输。如果失败,则检测细beam(也成二级beam)上执行LBT。
此外,如果配置给复用节点的beam是多个情况时,则当复用节点在某个beam上检测到信道忙时,可以切换到其他候选的beam上执行LBT,从而确定是否可以复用beam。
(2)异系统复用
异系统间复用,可以通过beam间复用的方式。或者,通过交互beam信息来确定各自beam的方式。或者,通过LBT方式,谁竞争上beam谁使用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12
针对高频通信场景特征,以beam方式进行相互通信。其中,采用窄的beam进行传输,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频场景下的碰撞概率。基于此,高频场景中,传输节点在特定频谱(包括:授权频谱,或者,非授权频谱,或者,共享频谱)上进行传输之前,可以不用执行LBT,或者,采用动态LBT方式。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将对高频场景中,节点不执行LBT操作,或者,采用动态LBT方式来减少或降低资源或节点之间碰撞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方式一:beam/beamforming随机化处理。目的在于,避免采用固定波束所带来的对其他节点产生的固定干扰问题。
其中,beam包括发送beam,或者,接收beam。即,对于发送端,或者,接收端来说,采用的发送波束,或者,接收波束是在波束集合中随机选择的。随机选择波束的主体可以是基站,或者,UE,或者,基站和UE。
波束集合可以是候选的波束集合,或者,是配置的波束集合,所属波束集合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自主确定方式,或者,UE自主确定方式,或者,高层RRC信令,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或者,上述任意组合方式等确定或获取。
对于采用固定的规则来实现波束随机化方法。例如,假定传输设备有6个波束,按照依次轮询的方法,则传输设备第一次传输采用波束1,第二次传输采用波束2,依次类推,第六次传输采用波束6;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的波束进行传输,即在波束2,波束4,波束6上进行传输;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的波束上依次轮询传输,即第一次在波束2上传输,第二次在波束4上传输,第三次在波束6上传输;或者,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高层RRC信令指示的波束上进行传输,例如,DCI信令中指示波束ID,或者,波束标号,或者,传输的波束在多个波束上的偏移量,或者,采用比特信息指示,如:000100表示在波束4上传输,001000表示在波束3上传输,0 12 0 0 0 0表示传输设备12在波束2上进行传输,其中,比特数目为波束个数。或者,采用比特信息指示的数值来表示在哪个波束上传输,如,001表示在波束1上传输,010表示在波束上传输,依次类推;或者,按照波束标号与偏移量取模获得传输的波束,如,波束数目为6,波束标号为0,1,2,3,4,5,偏移量为2,高层或者物理层DCI信令通知索引M为0,则传输设备在(波束标号mod偏移量)所的值对应为0的波束上传输,即在波束1,波束3,波束5上传输。
对于采用随机方法实现波束随机化方法。例如,在多个波束上采用随机选择的方法确定传输的波束。例如,在p个波束上,按照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生成[1,p],或者,[0,p-1]之间一个正整数,或者,特定数目的正整数;p为波束的数目。
或者,采用固定和随机相结合方法。例如,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的波束上采用随机方式选择传输的波束。对于6个波束情况,对应的偶数波束为2,4,6,结合随机选择方法,在2,4,6对应的波束上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波束进行传输。
本方式一中的固定,和/或,随机选择波束的方式同样适用于跳频方法,即将波束数目替换成频域数目,或者,将波束信息替换成频域信息。
方式二:半静态配置或调整波束,规避干扰问题。即,在一定周期内,对配置的波束,或者,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包括: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一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一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在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竞争窗小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简单的LBT机制。对于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例如,增大占用信道时长。
其中,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步骤一:配置波束集合,或者,候选的波束。
其中,波束集合,或者,候选的波束可以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预定义方式,或者,高层RRC信令配置,或者,上述方式的任意组合获取。
步骤二:激活配置的波束集合中至少之一的波束。其中,激活配置的波束的方式可以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或者,MAC CE,或者,预定义,或者,高层RRC信令。
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至少之一可以合并,或者,省略。也可以通过给设备配置波束集合操作代替。
步骤三:测量波束集合中至少之一波束中的干扰情况,或者,负荷情况,基于测量结果来调整使用的beam。即不用对beam执行LBT来判断beam是否可用,而是通过测量来判断信道是否可以用,或者,节点间或资源是否存在碰撞或冲突。
如果在测量周期内测量发现波束内的能量大于门限值,则认为该波束内的负荷比较大。反之,如果在测量周期内测量发现波束内的能量小于门限值,则认为该波束内负荷小,或者,冲突概率小,从而可以选择切换到该波束上进行传输。可选地,在选定的波束上可以执行LBT,或者,不用执行LBT。其中,所属测量可以是基站侧量,也可以是UE测量之后上报给基站,也可以是UE测量。优选地,确定采用切换波束的行为主体可以是基站,和/或,UE。
可选地,基于此波束内的测量结果,也可以调整该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比如,对于占用时长内,可执行LBT,但LBT检测结果并不作为信道是否可用的依据,或者,不执行LBT。优选地,LBT检测结果可以用于波束内节点间的复用依据,或者,降低系统内节点,或者,运营商内节点间碰撞概率。
其中,测量所用的测量参考量可以是RSSI,或者,RRM,或者,RSRP,或者,RSRQ,或者,反馈信息。
其次,在波束上进行测量可以是周期性进行测量,或者,也可以是非周期性进行测量,或者,周期与非周期相结合着进行测量。其中,周期性测量的周期,和/或,非周期性测量的触发,和/或,测量次数,和/或,测量间隔可以是通过高层RRC信令配置,或者,物理层DCI信令通知,或者,预定义,或者,上述方式的任意组合方式获取。
方式三:动态LBT方式。
方式三是指在波束上进行传输之前可以执行LBT,或者,不执行LBT方式。
对于不执行LBT情况,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波束上的负荷情况,对于负荷低的波束上节点在发送,和/或,接收时,不用执行LBT,直接方法。因为波束上负荷低,一定程度上已经降低了冲突或碰撞的概率。或者,在负荷大的波束上执行LBT,同样是为了降低节点间或资源间的冲突或碰撞。
或者,在候选的波束上随机选择的波束上执行LBT,和/或,其他波束上不执行LBT,或者,选择负荷大的,或者,负荷低的波束执行LBT,和/或,不执行LBT。
方式四:beam Pattern,或者,frequency hopping方式。
针对方式四,即通过不同节点或系统间定义不同的beam Pattern,或者,采用frequency hopping方式来实现节点之间的干扰避免或资源碰撞。
对于beam pattern方式,预先定义好发送和/或接收beam pattern,或者,pattern集合。其中,发送和/或接收beam的pattern可以是按照事先设定的固定的beam,和/或,beampattern进行发送或接收,也可以是随机选择的beam或beam pattern进行发送或接收。例如:UE1配置的beam ID为#1,#2,#3,#4,#5,#6。Beam pattern为beam ID编号依次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或者,预定义的图样,或者,基站和UE事先约定好的图样,或,顺序。另一种方式,设备在配置的6个beam上随机选择beam进行发送,和/或,接收。
同理,对于frequency hopping方式,可以通过固定频域跳变的方式,或者,可以通过随机跳频的方式来规避或降低冲突或碰撞。其中:固定跳频方式,可以预先定义跳频的位置或规则。这种方式可能会出现节点之间的干扰固定。另一种方式是可以通过随机跳频的方式通过随机序列来进行跳变,这一定程度上或很大程度上降低冲突概率。例如,频域资源数目为8,传输设备每次传输占用一个频域资源,则按照频域资源索引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传输;或者,按照频域资源索引号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传输;或者,按照偏移量,和/或,连续传输的资源数目,和/或,频域资源间隔对应的位置传输,如,偏移量为3,连续传输长度为2,则传输设备可以在频域资源索引2(频域资源索引号从0开始)和3上进行传输。或者,在8个可传输频域资源上按照随机函数生成频域资源位置,或者,频域资源传输的起始位置。如,随机生成数为2,则传输设备在频域资源索引1(频域资源索引号从0开始)上传输,或者,从频域资源索引1上开始向频域索引号大的方向上开始传输,例如,频域上连续的资源数目为3,即在频域资源索引1,2,3,上传输,或者,频域上间隔为2,即在频域资源索引1,4,7上传输,或者,即在频域资源索引1,3,5,7上传输。
例如,同系统,或者,同运营商,或者,同TRP下的UE采用相同的beam Pattern。不同的系统,或者,不同的TRP,或者,不同的运营商,或者,不同的UE采用不同的beam Pattern。beam pattern可以是预定义,或者,基站和UE事先约定,或者,基站(或者,TRP)之间协商,或者,UE之间协商,或者,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通知,或者,高层RRC信令通知,或者,上述方式任意组合方式获取。
又如,通过频域跳频的方式来降低节点之间的碰撞,或者,冲突概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法。
优选实施方式2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92、第一确定模块194和第一处理模块196,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获取模块192,用于获取预定义信息;第一确定模块194,连接至上述第一获取模块192,用于根据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第一处理模块196,连接至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94,用于当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当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获取模块202和第二处理模块20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二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预定义信息;第二处理模块204,连接至上述第二获取模块202,用于根据预定义信息,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该基站210装置包括:上述数据传输装置190和/或数据接收装置200。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22所示,该终端220包括:上述数据传输装置190和/或数据接收装置2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数据接收方法所涉及步骤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数据接收方法所涉及步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定义信息;
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
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传输模式包括:
全向模式或者定向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一个传输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
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
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
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设备按照定向模式进行传输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定向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包括:
确定传输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
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的进行比较;
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传输设备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包括:
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所述传输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
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
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
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
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或者,
所述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
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传输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
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
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
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传输;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
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
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传输设备传输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i为[1,m]之间的正整数;为第i个波束上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7、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赋形权值,包括:
传输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传输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所述接收波束赋形权值,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
通过预定义方式;
通过基站配置方式;
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
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
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
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传输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传输的情况,包括:
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18.根据权利要求9、12、13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
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19.根据权利要求8、10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
传输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
传输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传输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
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
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
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
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或者,
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所述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25.根据权利要求1、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传输期,或者,传输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类型包括:
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包括以下之一:
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
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
采用频域跳频处理;
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或者,采用频谱跳频处理,包括:
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
按照随机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
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
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
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
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
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
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至少之一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
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传输波束的图案;或者;
按照频域位置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频域位置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传输的波束;或者,
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传输的波束图案;或者,
通过频域索引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频谱资源为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
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或者,
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频域资源中的频域标号,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频域资源中的偏移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包括:
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
通过bitmap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或者,
通过波束指示字段,或者,跳频指示字段确定传输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跳频的频域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传输波束,或者,传输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跳频的频域起始位置,包括:
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
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或者,频域资源数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函数,包括:
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包括:
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包括:
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
测量到当前传输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根据业务类型确定;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预定义方式确定;根据不同信号确定;根据不同信道确定;根据不同波束确定。
43.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包括: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45.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定义信息;
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预定义方式;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指示。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设备在按照全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之前,包括:
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或者,干扰测量;
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预定处理。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包括:
所述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LBT结果上报给发送侧传输设备;或者,
所述执行LBT失败或成功的情况下,向发送侧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或者,
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将所述干扰测量结果上报给传输设备;或者,
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号。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LBT结果,或,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预定处理包括:
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
在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
在所述执行LBT失败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者,
在所述干扰测量结果满足预定门限且传输模式切换指示使能的情况下,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包括:
从全向接收模式切换至定向接收模式。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执行接收模式切换操作,或,获取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预定义;接收到发送设备的指示信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实现约定;高层RRC信令指示;基于事件触发。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接收设备切换的定向波束:
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
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
通过预定义;
基于测量;
基于波束上的信干噪比SINR。
53.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全向模式切换至定向模式之后,还包括:
在切换后的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54.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包括
在定向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55.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包括以下之一:
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
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向传输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
如果在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继续执行LBT机制,或者,切换到其他波束上继续执行LBT机制。
56.根据权利要求45或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发送定向波束;接收定向波束。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一个接收设备而言,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包括:
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相同;或者,
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不同;或者,
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所述接收定向波束部分重叠。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发送定向波束与接收定向波束之间的关系: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
59.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波束上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包括:
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在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
将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定门限阈值进行比较;
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之和,再乘以所述接收设备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
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各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所得值再取范数;或者,
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H2*X2+…+Hn*Xn)||,或者,||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
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累加和;或者,
所述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H1*X1||+||V*H2*X2||+…+||V*Hn*Xn||,其中,V为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Hi*Xi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信号;V*Hi*Xi为接收设备在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i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
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
在所述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62.根据权利要求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
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的每个定向波束内的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包括: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成功,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存在至少一个定向波束上执行LBT失败,则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成功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可用或信道为空闲,且仅在执行LBT成功的定向波束上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或者,
如果多个定向波束中执行LBT失败的波束数量达到预定门限值时,认为多个定向波束不可用或信道为忙。
64.根据权利要求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
根据多个定向波束中每个定向波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之和,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忙闲状态,或者,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的信道忙闲状态。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V1*(H1*X1+H2*X2+…+Hn*Xn)+V2*(H1*X1+H2*X2+…+Hn*Xn)+…+Vm*(H1*X1+H2*X2+…+Hn*Xn)||,其中,
V1,V2,…,Vm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H1,H2,…,Hn分别为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接收设备接收信号的定向波束数目;Hj*Xj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Vi*Hj*Xj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Vi*(H1*X1+H2*X2+…+Hn*Xn)为第i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设备发送的信号。
66.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个定向波束所属的天线阵元或天线端口不相同的情况,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X1,X2,…,Xn分别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来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能量,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的累加和;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能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1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2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nj个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nj个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传输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传输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传输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周围n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j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第一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信号,与,第二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依次与,第m个波束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n个设备发送的信号的累加和,再求范数;或者,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等于,其中,
V1,V2,…,Vm分别为m个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与周围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分别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发送信号矢量;*为乘积运算符;||.||为范数运算符;n为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数目;m为波束的数目;为第i个波束上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信号;为接收设备在第i个波束范围内接收到的来自于周围第j个设备发送的信号。
67.根据权利要求60、65或6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赋形权值,包括:
接收设备的发送波束赋形权值;或者,接收设备的接收波束赋形权值。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波束赋形权值,和/或,所述接收波束赋形权值,通过以下之一方式确定:
通过预定义方式;
通过基站配置方式;
通过终端UE配置方式;
通过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方式;
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指示方式;
通过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方式。
69.根据权利要求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接收设备采用多个定向波束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情况,包括:
根据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确定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信道状况。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计算,包括:
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区域内接收到信号能量等于接收到的接收设备周围设备的信号之和乘以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赋形权值,所得值再取范数。
71.根据权利要求62、65、66或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不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空闲,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空闲;或者,
在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预定门限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定向波束组成的波束内信道为忙,或者,多个定向波束内的信道为忙。
72.根据权利要求61、63或7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波束内信道检测为忙情况,包括:
接收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内执行更细定向波束上的LBT检测;或者,
接收设备在所述执行LBT失败的波束之外的其它定向波束上执行LBT检测。
73.根据权利要求45、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接收设备执行多个定向波束的LBT机制,包括:
多个定向波束上同时执行Cat2 LBT;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上主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且即将完成LBT过程时,其它定向波束上开始执行Cat2 LBT;或者,
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的主定向波束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基站确定;终端UE确定;基站和终端UE确定;预定义;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75.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向波束上执行Cat4 LBT机制时,包括:
每个定向波束上各自生成随机回退值N;或者,
每个定向波束上采用相同的随机回退值N。
76.根据权利要求45、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机制,或者,采用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或者,
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外的定向波束执行Cat2 LBT,或者,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或者,
初始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的定向波束执行Cat4 LBT机制,或者,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3 LBT。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或者,所述定向波束采用的LBT机制,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预定义;基站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指示。
78.根据权利要求45、59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同波束组,或者,共享接收期,或者,接收期内的定向波束执行相同的LBT机制,或者,不同的LBT机制。
7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输模式,指示信令,信息类型,帧结构信息,波束标识ID,波束赋形权值,波束类型,波束图样,门限阈值,先听后说LBT机制指示,时域资源,时域资源与波束的对应关系,频域资源,频域跳频方式,信道互异性指示,数据,波束切换指示,传输模式切换指示。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81.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信息,数据,参考信号,业务类型。
82.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类型包括:
单波束类型,多波束类型。
83.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84.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采用定向模式进行接收之前,包括:
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非LBT的预处理操作,包括以下之一:
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
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
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定向波束随机化处理,或者,采用定向波束图案Pattern处理,包括:
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或者,
按照随机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固定的规则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包括:
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大到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
按照波束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依次从小到大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
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至少之一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
按照波束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
按照波束图案标号为偶数/奇数对应的波束图案中依次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接收波束的图案;或者;
通过波束在多个波束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为接收的波束;或者,
通过波束图案在多个波束图案中的标号与偏移量取模后所得值对应为M的波束图案为接收的波束图案;或者,
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或者,
通过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设备使用的波束标号,或者,波束图案,或者,波束中的偏移量,或者,波束图案集合中的偏移量。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物理层DCI信令,或者,高层RRC信令指示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包括:
通过比特信息的比特数对应的值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
通过bitmap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或者,
通过波束指示字段确定接收的波束,或者,波束图案。
89.根据权利要求86或8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规则,或者,偏移量,或者,M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90.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随机选择方式确定接收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图案pattern,包括:
按照随机序列方式,或者,按照随机函数方式生成一个[1,p]或[0,p-1]之间的正整数;
其中,p为波束的数目。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函数,包括:
均分分布函数;或者,二项分布函数;或者,正态分布函数。
92.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规则,和/或,随机选择方式,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预定义;基站和终端UE事先约定;物理层DCI信令指示;高层RRC信令配置。
93.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半静态配置定向波束处理,包括:
在预定周期内,对配置的定向波束,或者,定向波束集合中波束进行测量,基于测量信息,判断是否执行定向波束的切换操作。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定向波速切换的准则,包括:
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于预定门限值,则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或者,
测量到当前接收波束上预定周期内的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不大于预定门限值,则不进行定向波束切换操作。
95.根据权利要求93或9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大的波束上执行预定优先级等级对应的Cat4 LBT,或者,Cat2 LBT,或者,检测时长更短的Cat2 LBT。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优先级等级通过以下之一确定:
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或者,通过物理层DCI信令指示确定;或者,预定义方式确定;或者,根据不同信号,和/或,信道,和/或,波束确定。
97.根据权利要求93或9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负荷,或者,干扰值,或者,信息传错概率小的波束上,调整波束上的信道占用时长。
98.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测量的测量量,包括: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ACK/NACK反馈信息。
9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义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确定在传输之前是否执行先听后说LBT机制;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LBT机制;或者,当所述预定义信息中未携带有LBT指示信息,则在传输设备按照预定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之前执行非LBT的预定处理操作。
100.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义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定义信息,按照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进行信息接收处理。
10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99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和/或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10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99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和/或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CN201610875407.8A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Active CN107888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407.8A CN107888256B (zh)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PCT/CN2017/104076 WO2018059512A1 (zh) 2016-09-30 2017-09-28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US16/335,448 US11375540B2 (en) 2016-09-30 2017-09-28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17/809,259 US20220330336A1 (en) 2016-09-30 2022-06-27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407.8A CN107888256B (zh)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256A true CN107888256A (zh) 2018-04-06
CN107888256B CN107888256B (zh) 2022-12-02

Family

ID=6176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5407.8A Active CN107888256B (zh) 2016-09-30 2016-09-30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375540B2 (zh)
CN (1) CN107888256B (zh)
WO (1) WO2018059512A1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119A (zh) * 2018-07-10 2018-12-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6456A (zh) * 2018-10-24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226340A (zh) * 2019-04-25 2019-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的上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01981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相关设备
WO2019213852A1 (zh) * 2018-05-09 2019-11-14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75265A (zh) * 2018-05-11 2019-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信号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10536453A (zh) * 2019-09-16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545129A (zh) * 2018-05-29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40452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现干扰的方法、装置、接收设备、发射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232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非授权频段的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0077594A1 (zh) * 2018-10-18 2020-04-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送发现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147042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Lbt失败的处理方法和lbt失败的处理装置
CN112106309A (zh) * 2018-05-10 2020-12-18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新无线电非许可频谱中的波束故障恢复
CN112423318A (zh) * 2020-07-21 2021-02-26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48631A (zh) * 2019-01-31 2021-09-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定向通信的波束定义
WO2021243711A1 (zh) * 2020-06-05 2021-1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道接入方法、信道接入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21293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侦听的方法及设备
CN114026951A (zh) * 2019-06-28 2022-0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话前侦听波束调整过程
CN114070362A (zh) * 2020-08-03 2022-02-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73243A1 (zh) * 2020-10-10 2022-04-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48385A1 (zh) * 2021-01-05 2022-07-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模式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3001060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164804A1 (zh) * 2022-03-01 2023-09-07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0052B (zh) * 2015-11-10 2021-03-0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和無線通訊方法
CN107888256B (zh) * 2016-09-30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KR102412727B1 (ko) * 2016-09-30 2022-06-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07030B (zh) * 2016-12-19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调整波束集合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EP3603227B1 (en) * 2017-03-22 2023-06-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ynami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nr dynamic tdd systems
EP4132212A3 (en) 2017-06-16 2023-06-0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istributed unit configuration update
CN109219151A (zh) * 2017-06-29 2019-01-15 索尼公司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925091B2 (en) * 2017-08-16 2021-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before-talk (LBT) with new radio-spectrum sharing (NR-SS) discovery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9413757B (zh) * 2017-08-18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非授权频段的信道侦听方法及装置
WO2019066482A1 (ko) * 2017-09-27 2019-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JP2019062505A (ja) * 2017-09-28 2019-04-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064518B2 (en) * 2017-09-29 2021-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ynchronous single beam directional listen-before-talk
US10959263B2 (en) * 2017-11-03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 before talk for millimeter wave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764024B2 (en) 2018-01-11 2020-09-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beam listen before talk
US10742259B1 (en) 2018-03-26 2020-08-11 Lynq Technologies, Inc. Generating a frequency hopping arrangement for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involving a group of devices
CN110351764B (zh) 2018-04-06 2022-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80859A4 (en) * 2018-04-25 2021-04-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785483A1 (en) * 2018-04-26 2021-03-03 Convida Wireless, Llc Listen-before-talk in beam centric cells
JP7324779B2 (ja) * 2018-05-10 2023-08-10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チャネル化および帯域幅パート(bwp)
US11140558B2 (en) * 2018-07-25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for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US11166212B2 (en) * 2018-07-26 2021-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levation based mode switch for 5G based aerial UE
FR3084987A1 (fr) * 2018-08-07 2020-02-14 Orange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deux station de bases utilisant une bande de frequences partagee, station de base et equipement utilisateur correspondants.
CN110536432A (zh) * 2018-09-21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US11324041B2 (en) * 2018-12-14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default and scheduled beam in cot
EP3900472A4 (en) * 2018-12-21 2022-1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OPERATING IN A RIGHTS-FREE SPECTRUM
US11381981B2 (en) * 2019-01-31 2022-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before-talk schemes for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US10887890B2 (en) * 2019-02-15 2021-0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st multi-beam listen before talk
CN110024469B (zh) * 2019-02-26 2023-04-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同步广播块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395154B2 (en) * 2019-04-18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sensing beam for an LBT procure
US10911079B2 (en) * 2019-06-19 2021-02-02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Transmit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849481B2 (en) * 2019-08-08 2023-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multiple-SCS and multi-beam direction communications
CN114667794B (zh) * 2019-11-15 2023-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程序介质
CN112839386A (zh) * 2019-11-22 202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aa的无线传输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5211218A (zh) * 2020-02-12 2022-10-18 Idac控股公司 未许可频谱中的信道接入
EP4106378A4 (en) * 2020-02-13 2023-10-25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210120491A (ko) * 2020-03-27 2021-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접속 절차 판단 방법 및 장치
US11582796B2 (en) * 2020-05-15 202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before-talk (LBT) failure detection in dormant cell and outsid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active time
CN113677024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EP4161186A4 (en) * 2020-05-28 2024-01-1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 UNLICENSED CHANNEL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882430B2 (en) * 2020-06-22 2024-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ensing procedures for communications at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US11889554B2 (en) 2020-06-22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on channel sensing procedure for communications at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US11903020B2 (en) * 2020-07-24 2024-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access request in a downlink transmission
US11956818B2 (en) * 2020-08-06 2024-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beam LBT for NR-U at 60 GHz
US20230188196A1 (en) * 2020-08-07 2023-06-1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Beam configuration for accessing an open spectrum
EP4066581A4 (en) * 2020-08-07 2023-07-26 ZTE Corporation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
US20240032093A1 (en) * 2020-10-15 2024-01-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lbt adaptation and beam operation with interference handling for supporting nr above 52.6 ghz
US11516844B2 (en) * 2020-10-22 2022-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forming in listen-before-talk environments
KR102622888B1 (ko) * 2021-01-15 2024-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접속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792851B2 (en) * 2021-02-24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pecific channel sensing failure
US20240147528A1 (en) * 2021-03-31 2024-05-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anaging listen before talk
US11672011B2 (en) * 2021-04-02 202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ligible transmission beams based on directional listen-before-talk
BR112023012951A2 (pt) * 2021-04-06 2023-10-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realizar uma transmissão formada por feixe, método para configurar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nó de rede,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CN114006665B (zh) * 2021-11-01 2023-10-27 杭州联芯通半导体有限公司 闲置信道的侦测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709A (zh) * 2008-06-30 2011-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定向传输的二级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10128948A1 (en) * 2008-06-11 2011-06-02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CN105592478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的检测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611637A (zh) * 2016-02-06 2016-05-25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发送状态的指示方法和终端
CN105611540A (zh) * 2015-12-17 2016-05-2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60192395A1 (en) * 2014-12-31 2016-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ubset and directional channel acces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1420B2 (en) * 2009-01-05 2014-08-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ntion-based channel access for peer-to-peer conn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PT2381731E (pt) * 2010-04-22 2012-06-20 Kapsch Trafficcom Ag Baliza para um sistema de portagens de estradas
US20160285611A1 (en) * 2011-08-17 2016-09-29 CBF Networks, Inc. Radio with oobe victim detection
JP6120994B2 (ja) * 2013-03-07 2017-04-2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ステーションの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4178678A1 (ko) * 2013-05-02 2014-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채널 센싱 방법 및 장치
US10375682B2 (en) * 2013-05-10 2019-08-0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hannel sounding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CN104185269B (zh) * 2013-05-22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无线通信链路的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5006537A2 (en) * 2013-07-11 2015-0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ectorization coordination
CN104639228B (zh) * 2013-11-11 2018-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10064066B2 (en) * 2014-10-20 2018-08-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637619B2 (en) * 2014-11-03 2020-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ccess for LTE o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0014970B2 (en) * 2015-03-06 2018-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on of inter-base station resynchronization loss in LTE/LTE-A networks with contention-based shared frequency spectrum
WO2016146679A1 (en) * 2015-03-17 2016-09-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ssi measurement during lbt
EP3073693B1 (en) * 2015-03-24 2020-07-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DSCH precoding adaptation for LTE in unlicensed bands
US10075852B2 (en) * 2015-05-28 2018-09-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beam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R112018001479A2 (pt) * 2015-08-06 2018-09-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transmissão baseada em escuta
US10531488B2 (en) * 2015-08-11 2020-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335353B8 (en) * 2015-08-13 2021-01-20 Apple Inc.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lte in unlicensed band
EP3338497A1 (en) * 2015-08-17 2018-06-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ulti-channel listen-before-talk arrangements for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in lte
EP3595398B1 (en) * 2015-10-21 2022-04-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enodeb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992785B2 (en) * 2015-11-14 2018-06-0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to support coexistence fairness
CN113747599B (zh) * 2016-02-02 2024-04-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方法
CN107026724B (zh) * 2016-02-02 2021-09-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与接收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DE102016213234A1 (de) * 2016-02-12 2017-08-3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zur Darstellung von Benutzerinformationen und entsprechendes Verfahren
US10721762B2 (en) * 2016-03-31 2020-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in enhanced LAA
CN107294646B (zh) * 2016-04-01 2020-08-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190124690A1 (en) * 2016-04-11 2019-04-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easurements based on LBT Parameters
KR101997461B1 (ko) * 2016-05-10 2019-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이 데이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7196612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Idac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ed uplink transmission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568136B2 (en) * 2016-05-23 2020-02-1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transmissions in a customized C-RAN
US11070277B2 (en) * 2016-07-21 2021-07-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a beam status report,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s for supporting same
WO2018026182A1 (ko) * 2016-08-05 2018-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8027677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7734560B (zh) * 2016-08-12 2023-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18034485A1 (ko) * 2016-08-18 2018-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비면허 요소 반송파들을 통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0581722B2 (en) * 2016-08-22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independent links
CN107888256B (zh) * 2016-09-30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KR102412727B1 (ko) * 2016-09-30 2022-06-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96456B (zh) * 2018-10-24 2023-1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4161186A4 (en) * 2020-05-28 2024-01-1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 UNLICENSED CHANNEL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622888B1 (ko) * 2021-01-15 2024-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접속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28948A1 (en) * 2008-06-11 2011-06-02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CN102007709A (zh) * 2008-06-30 2011-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定向传输的二级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92478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的检测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60192395A1 (en) * 2014-12-31 2016-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ubset and directional channel acces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CN105611540A (zh) * 2015-12-17 2016-05-2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611637A (zh) * 2016-02-06 2016-05-25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发送状态的指示方法和终端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981B (zh) * 2018-04-25 2021-12-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相关设备
CN110401981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相关设备
CN111971937A (zh) * 2018-05-09 2020-11-2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13852A1 (zh) * 2018-05-09 2019-11-14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063643B2 (en) 2018-05-09 2021-07-13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2106309A (zh) * 2018-05-10 2020-12-18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新无线电非许可频谱中的波束故障恢复
US11647538B2 (en) 2018-05-11 2023-05-09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ignal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10475265A (zh) * 2018-05-11 2019-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信号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10545129A (zh) * 2018-05-29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45129B (zh) * 2018-05-29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90119A (zh) * 2018-07-10 2018-12-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40452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现干扰的方法、装置、接收设备、发射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232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非授权频段的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0077594A1 (zh) * 2018-10-18 2020-04-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送发现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96456B (zh) * 2018-10-24 2023-1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496456A (zh) * 2018-10-24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0147042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Lbt失败的处理方法和lbt失败的处理装置
US11838773B2 (en) 2019-01-16 2023-12-0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LBT failure processing method and LBT failur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3348631A (zh) * 2019-01-31 2021-09-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定向通信的波束定义
CN110226340A (zh) * 2019-04-25 2019-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的上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215286A1 (zh) * 2019-04-25 2020-10-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的上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26951B (zh) * 2019-06-28 2024-03-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话前侦听波束调整过程
CN114026951A (zh) * 2019-06-28 2022-0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话前侦听波束调整过程
CN110536453A (zh) * 2019-09-16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052254A1 (zh) * 2019-09-16 2021-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536453B (zh) * 2019-09-16 2023-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243711A1 (zh) * 2020-06-05 2021-1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道接入方法、信道接入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16933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23318A (zh) * 2020-07-21 2021-02-26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21293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侦听的方法及设备
CN114070362B (zh) * 2020-08-03 2023-04-0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及其方法
CN114070362A (zh) * 2020-08-03 2022-02-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73243A1 (zh) * 2020-10-10 2022-04-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48385A1 (zh) * 2021-01-05 2022-07-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模式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3001060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164804A1 (zh) * 2022-03-01 2023-09-07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256B (zh) 2022-12-02
US20190373635A1 (en) 2019-12-05
WO2018059512A1 (zh) 2018-04-05
US20220330336A1 (en) 2022-10-13
US11375540B2 (en)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8256A (zh) 数据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EP3804162B1 (en) Coexistence of radar prob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8235444A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CN102959885B (zh) 避免认知无线电通信中的干扰
KR102274088B1 (ko) 작동 채널 지시자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10244786A1 (en) Reflector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734560A (zh) 信号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US1047021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nd sha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151885A (zh) 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8347272A (zh) 一种基于波束组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US11265889B2 (en)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in the unlicensed band
US11863997B2 (en) Frame based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5706515A (zh) 接收机信道预留
CN101248693A (zh) 具智能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及接收数据方法及装置
CN109587699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17723B (zh) 用于定向发送的mac协议
US20200120690A1 (en) Spatial reuse for scheduled data transfer periods
CN103379549B (zh)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313191A (zh) 先说后听过程的重新配置
Ye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scheduling for NR-U/WiGig coexistence in unlicensed mmWave bands
EP4026254B1 (en)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null-steering beamforming
Ye et al. Joint Codebook Selection and UE Scheduling for Unlicensed MmWave NR-U/WiGig Coexistence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Liu et al. A DQN-Based Fair Coexistence Scheme for NR-U and WiGig in Unlicensed mmWave Bands
CN108632978A (zh) 信息传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节点
Wang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cognitive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s: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