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8693A - 具智能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及接收数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智能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及接收数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8693A
CN101248693A CNA2006800310548A CN200680031054A CN101248693A CN 101248693 A CN101248693 A CN 101248693A CN A2006800310548 A CNA2006800310548 A CN A2006800310548A CN 200680031054 A CN200680031054 A CN 200680031054A CN 101248693 A CN101248693 A CN 101248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wtru
frame
field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10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森·罗伊
保罗·马里内尔
马里恩·鲁道夫
乔瑟夫·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48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8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方法和装置包括:第一WTRU将天线请求(RFA)帧发送到第二WTRU。所述第二WTRU接收该RFA帧并确定一较佳天线以接收数据帧传输。所述第一WTRU在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Description

具智能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及接收数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具体地,本发明关于一种在具有智能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于存取点(AP)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多个站台(STA)可以在任何给定时间与一给定AP关联。如果所述多点存取方案是载波感测多重存取/冲突避免(CSMA/CA)方案,例如在802.11WLAN中,则任何STA可以在任何给定时间将数据封包(也称为“帧”)发送到与其关联的AP。典型地,在已经完全接收并译码封包之后,AP基于在该封包的媒体存取控制(MAC)标头中所包含的源地址来确定与该AP连接的哪个STA发送了该封包。为了进行此确定,通常,AP需要接收到整个封包,因为通常在封包传输的结束接收到覆盖了MAC标头和MAC有效酬载的错误检测位。
AP还可以配备有智能天线,以提高AP到STA的传输以及STA到AP的传输的信噪比(并因此提高了流通量和/或覆盖面)。在本文中的术语“智能天线”指的是例如通过指示不同的方向而具有不同的辐射样式的N个天线组,或者是包括可在多个单独方向上发送波束(beam)的全向天线的智能天线。
通常,节点(AP或STA)的发射器或接收器选择最适合的天线或波束,以与其配对节点进行通信。典型地,最适合的波束是在专用连接的情况下在接收节点得到最高信号与干扰及噪声比(SINR)的那个波束,其中节点正发送数据封包到另一特定节点。
另外,与网状架构中的STA类似的网状点(MP)也可以配备有智能天线,以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或者可用于其它目的,例如减少干扰。
在多于一个STA与AP连接的情况下,在802.11中的多点存取方案将难以在AP接收封包选择的最适合的波束。这是因为,STA可位于相对于AP的任何方向上。结果,对于不同的STA,最适合的波束将不相同。由于在完成封包的接收之前不知道STA的识别,所以AP不能使用此信息来确定选择哪个天线或波束用于封包的接收。当MP与多于一个其它MP链接时,在网状构架中对于MP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难点,可以采用多种选择。然而,每一种选择都存在缺陷。例如,AP可限制其自身对接收所有封包的全向波束的使用,但是其随后将丢失从使用智能天线的潜在增益。
可选择地,AP可同时使用来自多个波束的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组合或从中选择最佳信号。然而,因为必须对来自多个波束的信号进行解调,所以此解决方案的缺陷在于增加了接收器的复杂性。
在另一选择中,就在开始接收封包之后,AP可以以连续的方式在所有可用波束之间切换,挑选能产生最佳信号质量的波束,并且在接收封包的剩余持续时间切换到此波束。这种方法具有这样的缺陷,即在AP对于特定封包经由最不合适的波束而循环时,其存在不正确接收某些位的风险,从而导致封包的丢失。
另一选择是,AP可使用全向天线尝试对发射器的媒体存取控制(MAC)地址(包含在封包的MAC标头中)进行译码,然后对剩余封包使用以这种方式所识别而用于特定STA的最合适波束。使用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将MAC标头作为封包的剩余部分以相同的速率发送。如果全向天线对于MAC酬载没有提供具有适当信号质量的足够增益,则对MAC标头进行正确译码是不可能的。相反的情况,则不存在首先使用智能天线的必要。
在另一选择中,限制STA使用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TS/CTS)程序来发送每个封包。这使得AP在数据封包到达之前识别发送STA。然而,这使得由于RTS和CTS封包的负担而引起的大流通量增加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这也使得使用智能天线的目的潜在地丧失。
AP可以接连使用不同波束来轮询STA。然而,对于尝试预测在具有突然堵塞的系统中(例如,在无线LAN中)关于每一波束所花费的时间是很不方便的,并且也难以防止STA对轮询的响应,所述的轮询是使用对于STA来说比较合适的但是可识别的波束来发送的。这是归因于在天线场型和无线电环境的不规律之间的必要的覆盖,例如阴影。
另一选择可以将标识符添加到实体层收敛协议(PLCP)标头,以使得AP确定其应该使用哪个波束来接收MAC帧。此标识符可相应于波束标识符或站台标识符。尽管这种解决方案可具有最低的成本,但是其涉及在WLAN协议的较低层中的改变,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不可接受的。
与上述的一些解决方案相关联的另一问题在于这些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如果AP能够识别该帧从哪个STA产生,则AP将自动获知当从此STA接收到封包时应该使用哪个波束。这种情况仅在帧的发送和接收之前AP执行波束扫描程序的情况下成立。实际上,即使在AP已经执行这种波束扫描程序的情况下,AP可能不确定哪个波束会使来自期望的STA的封包的接收最大化,这是由于每一STA可以移动并且RF环境可以改变。
应注意的是,当MP配备了智能天线时在网状网络中以上所有问题都存在。与AP类似,MP可接收来自多个WLAN节点(例如,相邻MP)的封包。因此,在使用与典型802.11系统中所使用的基于争论模式相似的存取机制的网状系统中,配备了智能天线的MP不具备用以在封包被发送之前获知哪个MP将发送下一封包的装置。因此,这对于在接收封包时MP的智能天线功能的使用是一种障碍。
因此,期待存在一种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无线系统的缺点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方法包括:第一WTRU发送天线请求(RFA)帧到第二WTRU。所述第二WTRU接收该RFA帧,并确定一较佳天线以接收数据帧传输。所述第一WTRU接着在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附图说明
当参照图式来阅读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以及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时,将对本发明有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显示如本发明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显示如本发明的一对WTRU的方块图,配置所述WTRU以在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一种使用智能天线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方法;
图3是如本发明的天线请求(RFA)帧;以及
图4A和图4B显示如本发明的在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无线发射/接收单元”或“WTRU”包括但不限于站台(STA)、用户设备(UE)、行动站、固定或行动用户单元、传呼机、存取点(AP)、基地站、B节点(Node-B)、站点控制器、网状点(MP)或者能够在无线环境中运行的任何其它类型的装置。
图1显示如本发明所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所述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能够彼此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WTRU 110。WTRU 110可以是MP、AP、STA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图2显示如本发明的一对WTRU 110(表示为110′和110″)的方块图,所述WTRU系经配置以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使用智能天线来执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方法。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WTRU 110′可以是STA WTRU,而WTRU 110″可以是AP WTRU。另外,诸如在网状网络中,两个WTRU都可以是MP。
除了在典型WTRU中的组件之外,所述WTRU 110′更包括:处理器115,经配置为利用智能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封包;接收器116,与所述处理器115进行通信;发射器117,与所述处理器115进行通信;以及天线118,与所述接收器116和所述发射器117两者进行通信。天线118可以是多个多向天线、形成相控阵天线的多个天线组件、或者能够全向传输的单一天线。
同样,除了在典型WTRU中的组件之外,所述WTRU 110″更包括:处理器125,经配置为利用智能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封包;接收器126,与所述处理器125进行通信;发射器127,与所述处理器125进行通信;以及天线128,与所述接收器126和所述发射器127两者进行通信。天线128可以是多个多向天线、形成相控阵天线的多个天线组件、或者能够全向传输的单一天线。
图3是如本发明的天线请求(RFA)帧300。所述RFA帧300包括帧控制字段310、持续时间字段320、接收器地址(RA)字段330、发射器地址(TA)字段340、请求天线ID字段350、发送(TX)长度字段360、数据速率字段370和帧检验序列(FCS)字段380。所述RFA帧300可以是控制帧或者管理帧。
在典型媒体存取控制(MAC)帧中存在帧控制字段310、RA字段330、TA字段340和FCS字段380。通常,帧控制字段310一般识别数据类型,RA字段330包含接收器装置的地址,TA字段340包含发射器装置的地址,以及FCS字段380典型地包含传输错误信息。持续时间字段320允许WTRU执行网络分配向量(NAV)的更新,以获得每一STA发送其帧所需要的时间量。
TX长度字段360允许WTRU 110与另一WTRU 110通信(例如STA与AP通信),WTRU 110评估WTRU 110在媒体中发送的时间长度。即,TX长度字段360包括描述所有封包的传输时间请求的数据,所述封包包括WTRU 110将在存取传输媒体期间发送的封包分段。因此,在此字段中所包含的信息与持续时间字段320中的不同。例如,在分段传输的情况下,其中WTRU 110具有三个要发送的分段,持续时间字段320可指示WTRU 110将在跟着第二分段的ACK之后存取媒体的持续时间。然而,TX长度字段360将传送WTRU 110将存取用于传输的媒体直到最后分段的ACK结束时的评估持续时间。因为,所有分段的传输时间在TX长度字段360中相加并求和,所以此实例适合于由传输机会(TXOP)中在802.11e可运行的WTRU的多个封包的传输。尽管该信息不应该由AP使用以更新AP的NAV,但是该信息可以由AP使用以用于调度的目的。
数据速率字段370允许WTRU110以对TX长度字段360中传送的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时所使用的数据速率进行通信。
请求天线ID字段350系由WTRU 110利用以传送到另一WTRU,其中,WTRU 110获知的另一WTRU的波束或天线将在AP中提供最佳的发送和接收性能。因此,STA WTRU可指示这样的AP WTRU,即其天线或波束将最大化无线电链路的性能。请求天线ID字段350可包括向另一WTRU指示WTRU 110不需要用于传输的特定波束、天线或场型的数据。
图4A和4B显示如本发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由WTRU 110′和110″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400的流程图。WTRU 110′和110″也可以分别称为第一WTRU和第二WTRU。
一旦第一WTRU 110′存取无线通信系统100,则其确定第二WTRU 110″是否配备有智能天线(步骤410)。第一WTRU 110′可以利用不同方式来实现这种确定。例如,第一WTRU 110′可以在关联期间获取信息,或者可以通过发送到第二WTRU 110″以及从第二WTRU 110″接收的询问、信标、探测响应或者其它信号获取信息。
如果第二WTRU 110″不具有智能天线功能(步骤420),则第一WTRU 110′发送数据帧中WTRU 110′的数据到第二WTRU 110″,而不考虑使用智能天线(步骤480)。
如果第二WTRU 110″具有智能天线功能(步骤420),则第一WTRU 110′确定智能天线的使用是否会改善传输性能(步骤430)。例如,第一WTRU 110′可以从第二WTRU 110″接收连同信标一起的数据封包,所述信标包含特定天线ID。在这种情况下,第一WTRU 110′可分析接收到封包的功率,并将该功率与发送封包的天线ID关联。如此分析,第一WTRU 110′可确定从任何特定天线所发送的封包是否具有比从任何其它天线所发送的封包更好的性能。例如,如果从特定天线发送的封包具有比其它天线更好的性能,则智能天线的使用是很值得的。同样,可以在天线之间比较信噪比、信号干扰比和错误率。如果没有特定天线具有比任何其它天线更好的性能,则智能天线的使用就不值得。
如果在步骤430中,智能天线的使用不能改善性能,则第一WTRU 110′在不考虑使用智能天线的情况下将数据帧中的数据发送到第二WTRU 110″(步骤480)。第一WTRU 110′还可以在请求天线ID字段350中填充数值,以向第二WTRU 110″指示第一WTRU 110′不需要用于发送和接收的任何特定波束、场型或天线。第一WTRU110′还用自身的标识符(可以是第一WTRU 110′的MAC地址)填充TA字段340,用第二WTRU 110″的标识符(可以是第二WTRU 110″的MAC地址)填充RA字段330,以及用预期传输时间填充持续时间字段320。
如果第一WTRU 110′确定智能天线的使用会提高性能(步骤430),但是不知道哪个天线波束会使性能最大化(步骤440),则第一WTRU 110′用空(NULL)保留值填充请求天线ID字段350,以向第二WTRU 110″指示第一WTRU 110′不知道哪个天线波束将使性能最大化,并且第一WTRU 110′将RFA帧300发送到第二WTRU 110″(步骤450)。
如果第一WTRU 110′确定智能天线的使用会提高性能(步骤430),并且也知道哪个天线波束会使性能最大化(步骤440),则第一WTRU 110′以自身的标识符(可以是第一WTRU 110′的MAC地址)来填充TA字段340,以第二WTRU 110″的标识符(可以是第二WTRU 110″的MAC地址)来填充RA字段330,以用于发送的较佳天线波束来填充请求天线ID字段350,以考虑RFA帧300、数据帧、ACK和帧间间隔的预期传输时间来填充持续时间字段320。然后,第一WTRU 110′将RFA帧300发送到第二WTRU 110″(步骤460)。
第二WTRU 110″从第一WTRU 110′接收RFA帧300。第二WTRU 110″如RA字段330确定WTRU 110″是指定的接收器,即第一WTRU 110′依照在TA字段340中WTRU 110′的标识符发送RFA帧300到该指定的接收器,以及如请求天线ID字段350确定第一WTRU 110′较佳使用的用于传输的天线波束(如果有的话)。然后,第二WTRU 110″确定用于接收来自第一WTRU 110′的数据传输的较佳天线波束,第二WTRU 110″配置第二WTRU 110″的天线128用于相应的接收,以及如RFA帧300的持续时间字段320中的值更新第二WTRU 110″的NAV(步骤470)。
第二WTRU 110″可确定较佳天线波束的一种方式是如先前的波束扫描程序来执行的。如果请求天线ID字段350系以空白值或者指示无较佳天线波束的值填充,则这种方式将特别有用。
或者,第二WTRU 110″可决定利用在RFA帧300的请求天线ID字段350中由第一WTRU 110′请求的天线波束。例如,第二WTRU 110″可利用由第一WTRU 110′请求的天线波束,因为第一WTRU 110′可以处于更好的位置,以确定哪个天线波束将使性能最大化,例如当第一WTRU 110′处于移动状态或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送任何封包时。
在步骤490中,第一WTRU 110′等待短的帧间间隔,并随后发送第一WTRU 110′的数据。
通过使得第二WTRU 110″在实际数据传输之前获知哪个WTRU正在发送数据,无线通信系统100在不修改实体层收敛程序(PLCP)或任何其它层的情况下具有利用第二WTRU 110″的智能天线的优势。也可以绕过RTS/CTS握手的使用。
上述特征可以以不同方式实施,例如在WTRU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中。例如,分别配置第一WTRU 110′和第二WTRU 110″的处理器115和125以执行在方法400中描述的任何步骤,并使用第一WTRU 110′和第二WTRU 110″各自的发射器、接收器和天线发送帧和数据。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到集成电路(IC)中,或者可配置在包括多个互连组件的电路中。
以上实施例适用于在数据链路层的无线电资源管理(RRM)和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也可以作为软件或者在MAC芯片中实施。,
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和组件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以特定的结合进行了描述,但每个特征或组件可以(在没有所述较佳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组件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或在与或不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组件结合的各种情况下使用。
实施例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2.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发送天线请求(RFA)帧到第二WTRU。
3.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二WTRU接收RFA帧。
4.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二WTRU确定较佳天线以接收数据帧传输。
5.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在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6.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发送询问信号到第二WTRU。
7.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询问信号包括关于对第二WTRU的智能天线功能的询问。
8.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一RFA帧包括一帧控制字段、一接收器地址字段、一发射器地址字段、一请求天线ID字段、一发送长度字段、一数据速率字段和一帧检查序列字段中的任一个。
9.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以标识符填充接收器地址字段,以识别第二WTRU。
10.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以标识符填充发射器地址字段,以识别第一WTRU。
11.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以较佳天线标识符填充请求天线ID字段。
12.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用考虑到RFA帧、数据帧、应答(ACK)和短帧间间隔的传输的值填充一持续时间字段。
13.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天线请求ID字段的值是空白值或者无较佳天线值。
14.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WTRU基于在RFA帧的请求天线ID字段中的较佳天线来选择较佳天线。
15.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一WTRU在发送数据帧之前等待短帧间间隔。
16.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二WTRU配置自身的天线以接收数据帧。
17.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天线是相控阵天线。
18.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天线包括多个方向天线。
19.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较佳天线的选择包括较佳天线波束的选择。
20.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第二WTRU更新网络分配向量(NAV)。
21.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RFA帧以控制帧来实现。
22.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RFA帧以管理帧来实现。
23.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方法包括确定接收器WTRU是否具有智能天线功能。
24.如实施例23的方法,更包括:基于接收器具有智能天线功能的确定结果来发送数据帧。
25.如实施例23-24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接收器具有智能天线功能的确定结果发送数据帧的步骤更包括:如果接收器WTRU不具有智能天线功能,则在不考虑智能天线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帧。
26.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方法包括:通过智能天线的使用确定传输性能的提高。
27.如实施例26的方法,更包括:基于传输性能的提高的确定结果发送数据帧。
28.如实施例26-2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传输性能的提高的确定结果发送数据帧的步骤更包括:如果智能天线的使用没有带来性能的提高,则在不考虑智能天线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帧。
29.一种WTRU,经配置以执行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30.一种网状点(MP),经配置以执行如实施例1-28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31.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经配置以执行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WTRU。
32.如实施例31所述的WTRU,更包括接收器。
33.如实施例31-32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更包括发射器。
34.如实施例31-33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更包括处理器,在操作时与接收器和发射器连接。
35.如实施例31-34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控制发射器发送天线请求(RFA)帧。
36.如实施例31-35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从接收器接收RFA帧。
37.如实施例31-36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确定较佳天线以接收数据帧传输。
38.如实施例31-37中任一个所述的WTR,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控制发射器在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39.如实施例31-38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发送询问信号到另一WTRU。
40.如实施例31-39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发送询问信号到WTRU,所述询问信号包括关于对WTRU的智能天线功能的询问。
41.如实施例31-40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填充RFA帧的帧控制字段、持续时间字段、接收器地址字段、发射器地址字段、请求天线ID字段、发送长度字段、数据速率字段和帧检查序列字段中任一个。
42.如实施例31-41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填充用于发送数据帧的请求天线标识符。
43.如实施例31-42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更包括:天线,在操作时与接收器和发射器进行通信。
44.如实施例31-43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天线是相控阵天线。
45.如实施例31-44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天线包括多个方向天线。
46.如实施例31-45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配置天线以接收数据帧。
47.如实施例31-46中任一个所述的WTRU,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更新网络分配向量(NAV)。
48.一种网状点(MP),系经配置以执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MP。
49.如实施例48所述的MP,更包括接收器。
50.如实施例48-49中任一个所述的MP,更包括发射器。
51.如实施例48-50中任一个所述的MP,更包括处理器,在操作时与接收器和发射器连接。
52.如实施例48-51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控制发射器发送天线请求(RFA)帧。
53.如实施例48-52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从接收器接收RFA帧。
54.如实施例48-53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确定较佳天线以接收数据帧传输。
55.如实施例48-54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控制发射器在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56.如实施例48-55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发送询问信号到另一WTRU。
57.如实施例48-56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发送询问信号到WTRU,所述询问信号包括关于对WTRU的智能天线功能的询问。
58.如实施例48-57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填充RFA帧的帧控制字段、持续时间字段、接收器地址字段、发射器地址字段、请求天线ID字段、发送长度字段、数据速率字段和帧检查序列字段中任一个。
59.如实施例48-58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填充用于发送数据帧的请求天线标识符。
60.如实施例48-59中任一个所述的MP,更包括:一天线,在操作时与接收器和发射器通信。
61.如实施例48-60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天线是一相控阵天线。
62.如实施例48-61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天线包括多个方向天线。
63.如实施例48-62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配置天线以接收数据帧。
64.如实施例48-63中任一个所述的MP,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更新网络分配向量(NAV)。

Claims (37)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一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方法包括:
一第一WTRU发送一天线请求(RFA)帧到第二WTRU;
所述第二WTRU接收RFA帧;
所述第二WTRU决定一较佳天线以接收一数据帧传输;以及
所述第一WTRU在该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所述第一WTRU发送一询问信号到所述第二WTRU,其中所述询问信号包括关于对第二WTRU的智能天线功能的一询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FA帧包括:一帧控制字段、一持续时间字段、一接收器地址字段、一发射器地址字段、一请求天线ID字段、一发送长度字段、一数据速率字段和帧检查序列字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所述第一WTRU以一标识符填充接收器地址字段,以识别第二WTRU;以一标识符填充发射器地址字段,以识别第一WTRU;以及用一较佳天线标识符填充请求天线ID字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所述第一WTRU用考虑到该RFA帧、数据帧、应答(ACK)和短帧间间隔的传输的一值填充持续时间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请求天线ID字段的值是一空白值或者无较佳天线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WTRU基于在RFA帧的请求天线ID字段中的较佳天线来选择较佳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所述第一WTRU在发送数据帧之前等待一短帧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所述第二WTRU配置自身的天线以接收数据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是一相控阵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多个方向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较佳天线包括选择一较佳天线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所述第二WTRU更新一网络分配向量(NAV)。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FA帧以一控制帧来实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FA帧以一管理帧来实现。
16.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方法包括:
确定一接收器WTRU是否具有智能天线功能;以及
基于一接收器具有智能天线功能的确定结果发送一数据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接收器具有智能天线功能的确定结果发送一数据帧的步骤更包括:如果接收器WTRU不具有智能天线功能,则在不考虑智能天线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帧。
18.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方法包括:
通过智能天线的使用以确定传输性能的提高;以及
基于传输性能的提高的确定结果来发送一数据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传输性能的提高的确定结果发送一数据帧的步骤更包括:如果智能天线的使用没有带来一性能的提高,则在不考虑智能天线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帧。
20.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经配置以执行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WTRU,每一WTRU包括:
一接收器;
一发射器;以及
一处理器,在操作时与接收器和发射器连接,其中处理器系经配置为控制发射器发送一天线请求(RFA)帧;从接收器接收一RFA帧;确定一较佳天线以接收一数据帧传输;以及控制发射器在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发送一询问信号到另一WTRU,其中询问信号包括关于对其他WTRU的智能天线功能的一询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填充RFA帧的一帧控制字段、一持续时间字段、一接收器地址字段、一发射器地址字段、一请求天线ID字段、一发送长度字段、一数据速率字段和一帧检查序列字段。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经配置为以用于发送数据帧的一较佳天线标识符填充请求天线ID字段。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在操作时与所述接收器和发射器进行通信的一天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是一相控阵天线。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多个方向天线。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配置天线以接收数据帧。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WTRU,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更新一网络分配向量(NAV)。
29.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经配置以执行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的网状点(MP),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智能天线并包括多个MP,每一MP包括:
一接收器;
一发射器;以及
一处理器,在操作时与接收器和发射器连接,其中处理器经配置为控制发射器发送一天线请求(RFA)帧、从接收器接收一RFA帧、确定一较佳天线以接收一数据帧传输以及控制发射器在该较佳天线上发送数据帧。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发送一询问信号到另一MP,其中所述询问信号包括关于其它MP的智能天线功能的一询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填充该RFA帧的一帧控制字段、一持续时间字段、一接收器地址字段、一发射器地址字段、一请求天线ID字段、一发送长度字段、一数据速率字段和一帧检查序列字段。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经配置为以用于发送数据帧的一较佳请求天线标识符填充该请求天线ID字段。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在操作时与接收器和发射器进行通信的一天线。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是一相控阵天线。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多个方向天线。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配置天线以接收数据帧。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MP,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更经配置为更新一网络分配向量(NAV)。
CNA2006800310548A 2005-09-16 2006-09-13 具智能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及接收数据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2486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1767305P 2005-09-16 2005-09-16
US60/717,673 2005-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8693A true CN101248693A (zh) 2008-08-20

Family

ID=37420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310548A Pending CN101248693A (zh) 2005-09-16 2006-09-13 具智能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及接收数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699955B2 (zh)
EP (1) EP1925173A1 (zh)
JP (2) JP5420903B2 (zh)
KR (2) KR101138085B1 (zh)
CN (1) CN101248693A (zh)
AU (1) AU2006292679A1 (zh)
BR (1) BRPI0617129A2 (zh)
CA (1) CA2622706A1 (zh)
IL (1) IL188284A0 (zh)
MX (1) MX2008003395A (zh)
TW (3) TW200714095A (zh)
WO (1) WO20070353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7486A (zh) * 2015-08-28 2016-01-06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智能天线的QoS MAC协议
CN109891999A (zh) * 2016-10-25 2019-06-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对消息的受控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48749A (zh) * 2014-08-18 2019-07-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训练方法及无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3368B2 (en) 2006-12-20 2013-04-30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Active link cable mesh
JP5486023B2 (ja) * 2009-03-09 2014-05-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割り当てベクトルを使用する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媒体アクセス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このような方法を実行するステーション
US8374260B2 (en) * 2009-06-22 2013-02-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in a switched antenn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75575B2 (en) * 2009-12-23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Scheduling mechanisms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ection and channel sounding
EP3375108A4 (en) * 2015-11-11 2019-10-23 Ruckus Wireless, Inc. DEWLAN TREATMENT
WO2021024559A1 (ja) * 2019-08-07 2021-02-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0755A (en) 1985-11-14 1987-07-14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Real-time end of packet signal generator
US5095535A (en) * 1988-07-28 1992-03-10 Motorola, Inc. High bit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overcoming multipath
JP3441256B2 (ja) * 1995-09-06 2003-08-2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5960350A (en) * 1996-12-05 1999-09-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a traffic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1155177A (ja) 1997-06-04 1999-02-26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US6208858B1 (en) * 1998-07-21 2001-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all dropping rates in a multi-beam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0114846A (ja) * 1998-10-06 2000-04-21 Toshiba Corp 指向性アンテナ選択システム、指向性アンテナ選択方法、指向性アンテナ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KR100416996B1 (ko) * 1999-05-10 200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링크프로토콜에 따른 가변 길이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EP1063789B1 (en) * 1999-06-23 2007-08-01 Sony Deutschland GmbH Transmit and receiving antenna diversity
US6788702B1 (en) 1999-10-15 2004-09-07 Nokia Wireless Routers, Inc. Protocol for neighborhood-established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GB0020088D0 (en) * 2000-08-15 2000-10-04 Fujitsu Ltd Adaptive beam forming
US7630403B2 (en) * 2002-03-08 2009-12-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AC aggregation frame with MSDU and fragment of MSDU
JP2004032165A (ja) * 2002-06-24 2004-01-29 Denso Corp 移動通信端末
US7043274B2 (en) * 2002-06-28 2006-05-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ly providing coverage of a sectorized cell for common and dedicated channels utilizing beam forming and sweeping
JP3999605B2 (ja) * 2002-08-23 2007-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7209467B2 (en) * 2002-11-26 2007-04-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aptive adjustment of backoff times in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JP2004180038A (ja) 2002-11-28 2004-06-24 Nec Infrontia Corp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lanシステム,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干渉防止方法
KR100457538B1 (ko) * 2002-12-02 2004-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상에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무선랜상의 포인트 코디네이터(pc) 장치
US7218948B2 (en) * 2003-02-24 2007-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in a multi-sector cell, including null pilot tone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US7953372B2 (en) * 2003-04-07 2011-05-31 Yoram Ofek Directional antenna sectoring system and methodology
US7310537B2 (en) * 2003-04-25 2007-12-18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on multiple beams between stations
JP3880554B2 (ja) * 2003-07-18 2007-0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間分割多重アクセス方式ワイヤレス媒体アクセスコントローラ
US8274961B2 (en) 2003-10-24 2012-09-25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of adjusting a RTS/CTS transmission protocol
US7295811B2 (en) * 2004-02-05 2007-11-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s for handoff of a mobile unit operating with a switched beam antenn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EP1562306A1 (en) 2004-02-09 2005-08-10 Alcatel Fast beam selection with macrodiversity
US7366464B2 (en) * 2004-06-04 2008-04-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ccess point operating with a smart antenna in a WLA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385953B2 (en) * 2004-10-26 2008-06-10 At&T Mobility Ii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beacon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359679B2 (en) * 2005-01-28 2008-04-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ulti-sectored antenna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749A (zh) * 2014-08-18 2019-07-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训练方法及无线装置
CN110048749B (zh) * 2014-08-18 2021-08-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训练方法及无线装置
CN105227486A (zh) * 2015-08-28 2016-01-06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智能天线的QoS MAC协议
CN109891999A (zh) * 2016-10-25 2019-06-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对消息的受控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91999B (zh) * 2016-10-25 2023-01-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对消息的受控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617129A2 (pt) 2011-07-12
TW200714095A (en) 2007-04-01
TW201032512A (en) 2010-09-01
US20070066299A1 (en) 2007-03-22
WO2007035320A1 (en) 2007-03-29
MX2008003395A (es) 2008-03-27
KR20080022234A (ko) 2008-03-10
KR101138085B1 (ko) 2012-04-25
JP2013150335A (ja) 2013-08-01
JP5420903B2 (ja) 2014-02-19
JP2009509410A (ja) 2009-03-05
TW200818932A (en) 2008-04-16
US8699955B2 (en) 2014-04-15
IL188284A0 (en) 2008-04-13
EP1925173A1 (en) 2008-05-28
KR20080022208A (ko) 2008-03-10
AU2006292679A1 (en) 2007-03-29
CA2622706A1 (en) 200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767B (zh) 用于多波束操作的波束故障恢复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248693A (zh) 具智能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及接收数据方法及装置
EP227956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nd tracking communication directions with asymmetric antenna systems
CN10235531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测量支持
EP2253080B1 (en) Combined omni- and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US8630267B1 (e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using collaborative weight update scheme
CN110393033A (zh) 波束故障恢复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默认波束
JP2019531627A (ja) ユーザ機器動作管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2274088B1 (ko) 작동 채널 지시자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4173414A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波束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US8879509B2 (en) Antenna Diversity
CN102859895A (zh) 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无线网络中的多用户传输机会的方法和系统
JP7197839B2 (ja) ミリメートル波wlan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割り当て及び方向情報配信
US996701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024305B (zh) 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040156339A1 (en) Antenna diversity
CN114667798A (zh) 通信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EP2180628A2 (en) Scheduling for a MIMO wireless LAN system
CN110912592A (zh) 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2804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273098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20144393A1 (en)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070030206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ransmitting/receiving st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antenna diversity mode
WO2024159442A1 (en) Backscattering-based devices operating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7944890B2 (en) Using windows specified object identifiers (OIDs) for an antenna steering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