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1389A -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1389A
CN107881389A CN201711080421.XA CN201711080421A CN107881389A CN 107881389 A CN107881389 A CN 107881389A CN 201711080421 A CN201711080421 A CN 201711080421A CN 107881389 A CN107881389 A CN 107881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based ceramic
partial pressure
sintering
intermediate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804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1389B (zh
Inventor
李海坤
胡伟斌
兰登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keleno New Mate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Kelit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Kelite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Kelit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804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1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1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1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1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1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9/00Alloys based on carbides, ox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e.g. cermet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 C22C29/02Alloys based on carbides, ox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e.g. cermet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based on carbides or carbonitrides
    • C22C29/04Alloys based on carbides, ox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e.g. cermet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based on carbides or carbonitrides based on carbonit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4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22C1/05Mixtures of metal powder with non-metallic powder
    • C22C1/051Making hard metals based on borides, carbides, nitrides, oxides or silicides; Preparation of the powder mixture use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9/00Alloys based on carbides, ox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e.g. cermet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 C22C29/005Alloys based on carbides, ox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e.g. cermet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comprising a particular metallic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9/00Alloys based on carbides, ox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e.g. cermet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 C22C29/02Alloys based on carbides, ox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e.g. cermet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based on carbides or carbonitr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Ti(C,N)为45~60%,TiC为1~5%,WC为12~18%,TaNbC为6~12%,Mo2C为5~12%,Cr3C2为0.3~1%,Co为6~11%,Ni为3~8%,中间合金为1~5%。

Description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陶瓷是一种由金属或合金同一种或多种陶瓷相所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且在制备温度下,金属相与陶瓷相间溶解度是很小的。在工程领域,为区分硬质合金、钢结合金等,仅将陶瓷相主要为TiC或Ti(C,N)的复合材料称之为金属陶瓷。与传统硬质合金相比,Ti(C,N)基金属陶瓷不仅具有密度低、硬度高、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好和抗蠕变性能优良等特点,还有着对钢的摩擦系数小、能抗切削粘结以及理想的抗月牙洼磨损能力等优点,加之Ti(C,N)基金属陶瓷刀片高的切削刃强度和锐度,所加工工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特别适合近净成形技术和薄壁件的加工。此外,由于Ti(C,N)基金属陶瓷比重小、高温力学性能和耐酸碱腐蚀性能优异,还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喷气发动机、涡轮发动机等领域,以及石油、采矿等工业中易磨损腐蚀部件,如活塞环、油路管道油嘴、热喷嘴、密封环等。
但就使用性能来讲,Ti(C,N)基金属陶瓷尚存在强度和韧性不足的弱点,这一弱点不仅影响其使用寿命,而且也使它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提高Ti(C,N)基金属陶瓷的强韧性就成为材料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而Ti(C,N)基金属陶瓷的耐磨性和韧性之间相互矛盾,而非均匀结构材料可以两者兼顾,使材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结构呈阶梯分布,在表层形成硬质相富集区,而在组织内部形成粘结相富集区。用物理涂层或化学涂层的方法在基体材料表面生成耐磨涂层是常用方法之一,但此类方法制备材料的表面与基体之间在成分和微观结构等都存在明显界面,两者的热膨胀系数亦存在区别,因此表面硬化层容易产生裂纹,甚至脱落。
综上可知,现需提供一种梯度结构的高强韧性Ti(C,N)基金属陶瓷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
所述中间合金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
Rh 10~30%,
Os 5~15%,
Co 55~75%。
在上述基础上,提供一种上述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
在步骤一中,制备中间合金粉末时,以Co、Rh、Os为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为10~30%的Rh、5~15%的Os、余量为Co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在步骤二中,所述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
在步骤二中,所述TaNbC为钽铌固溶体,其中,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
步骤二中,Ti(C,N)粉的粒度小于1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小于10μm,Co粉、Ni粉的粒度小于1.3μm,所述其它粉体的粒度小于5μm。
在步骤三中,球磨混料的球料比为6∶1~12∶1,转速为52~80rpm,球磨时间为45~90h,球磨气氛为氩气;其中,成型剂为石蜡或PEG。
在步骤四中,模压成型的压制压力为350~680Mpa。
在步骤五中,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所述多阶段多气氛烧结包括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
所述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在1100~1330℃固相烧结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其中分压压力为10~60mbar。
所述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液相烧结结束到降温至1250~135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其中,分压压力为5~20mbar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之处:
在本发明中,稀有元素Rh、Os以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一方面,中间合金中的Rh、Os本身能够减少W、Ta、Mo、Cr等合金元素的偏析、细化共晶碳化物、提高界面结合能力、改善金属粘结相对硬质相的润湿性以及提高烧结性能;另一方面,中间合金以CoRh、CoOs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而非以稀有元素氧化物或单质形式存在,不仅避免了稀有元素添加量少而导致分布不均的难题,而且Co-稀有元素中间合金以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更有利于脱氧和净化晶界,稀有元素还原氧化钴,钴粉表面氧化膜被去除后,原子之间迁移的障碍减少,改善了粉末之间的润湿性,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中间合金中稀有元素在基体组织中均匀弥散分布、多组元效应降低了成分氧含量。
同时,在本发明中,Rh、Os的加入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于粘结相中,可大大降低粘结相钴的堆垛层错能,从而促使钴由面心立方晶型向密排六方晶型转变,而该结构具有高的抗载荷性能,可提高了粘结相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
在本发明中,第一次分压烧结为在1100~1330℃固相烧结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10~60mbar,固相烧结阶段扩散速率增加、颗粒塑性流动加强,压坯明显收缩,释放出坯体间隙中的气体,化合氧在此阶段亦被还原,此阶段氩气分压烧结可将这些废气引导并排除;此外,固相烧结的分压烧结能够抑制钴相的挥发,减少钴流失,在液相烧结阶段提高粘结相对硬质相的润湿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次分压烧结为从液相烧结结束到降温至1250~1350℃过程中采用5~20mbar的氮气分压烧结,高温氮分压下,金属陶瓷表面氮、钨和钼等元素的活度远远大于材料内部对应元素的活度,而表面钛的活度低于材料内部钛的活度,因此有足够的化学驱动力促使N、W等元素向内部扩散,而Ti原子向材料表面扩散,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富Ti和富N的化合物,表面细化的TiN增强了显微硬度,并且从外而内硬度形成一定的梯度,达到外刚内韧的梯度结构,这对改善材料强韧性非常有意义;金属陶瓷材料表层氮化硬质相的含量取决于氮气分压的压力,可根据产品的不同应用范围调节氮气分压压力,从而获得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梯度合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
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中间合金中的Rh、Os本身能够减少W、Ta、Mo、Cr等合金元素的偏析、细化共晶碳化物、提高界面结合能力、改善金属粘结相对硬质相的润湿性以及提高烧结性能;另一方面,中间合金以CoRh、CoOs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而非以稀有元素氧化物或单质形式存在,不仅避免了稀有元素添加量少而导致分布不均的难题,而且Co-稀有元素中间合金以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更有利于脱氧和净化晶界,稀有元素还原氧化钴,钴粉表面氧化膜被去除后,原子之间迁移的障碍减少,改善了粉末之间的润湿性,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中间合金中稀有元素在基体组织中均匀弥散分布、多组元效应并降低成分氧含量。
具体地,所述中间合金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Rh为10~30%,Os为5~15%,Co为55~75%。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
在步骤一中,制备中间合金粉末时,以Co、Rh、Os为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为10~30%的Rh、5~15%的Os、余量为Co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在步骤二中,所述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
在步骤二中,所述TaNbC为钽铌固溶体,其中,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
步骤二中,Ti(C,N)粉的粒度小于1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小于10μm,Co粉、Ni粉的粒度小于1.3μm,所述其它粉体的粒度小于5μm。
在步骤三中,球磨混料的球料比为6∶1~12∶1,转速为52~80rpm,球磨时间为45~90h,球磨气氛为氩气;其中,成型剂为石蜡或PEG。
在步骤四中,模压成型的压制压力为350~680Mpa。
在步骤五中,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所述多阶段多气氛烧结包括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
所述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在1100~1330℃固相烧结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其中分压压力为10~60mbar。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分压烧结为在1100~1330℃固相烧结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10~60mbar,固相烧结阶段扩散速率增加、颗粒塑性流动加强,压坯明显收缩,释放出坯体间隙中的气体,化合氧在此阶段亦被还原,此阶段氩气分压烧结可将这些废气引导并排除;此外,固相烧结的分压烧结能够抑制钴相的挥发,减少钴流失,在液相烧结阶段提高粘结相对硬质相的润湿性。
所述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液相烧结结束到降温至1250~135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其中,分压压力为5~20mbar。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分压烧结为从液相烧结结束到降温至1250~1350℃过程中采用5~20mbar的氮气分压烧结,高温氮分压下,金属陶瓷表面氮、钨和钼等元素的活度远远大于材料内部对应元素的活度,而表面钛的活度低于材料内部钛的活度,因此有足够的化学驱动力促使N、W等元素向内部扩散,而Ti原子向材料表面扩散,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富Ti和富N的化合物,表面细化的TiN增强了显微硬度,并且从外而内硬度形成一定的梯度,达到外刚内韧的梯度结构,这对改善材料强韧性非常有意义;金属陶瓷材料表层氮化硬质相的含量取决于氮气分压的压力,可根据产品的不同应用范围调节氮气分压压力,从而获得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梯度合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球磨混料的球料比为10∶1,转速为300rpm,球磨时间为40-48h;所述气氛烧结中,0~600℃为负压脱蜡阶段,所述负压脱蜡通入1~3mbar氩气,600~1100℃为真空烧结阶段,所述真空烧结的真空度低于3Pa,1100~1360℃为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所述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的分压气氛为氩气,分压压力为10~60mbar,升温速率为4.5~7℃/min,液相烧结温度为1430~1500℃,保温时间为30~80min,所述液相烧结阶段为真空烧结,真空度低于0.5pa,所述液相烧结结束后以2~4℃/min速率降温至1200~1350℃,此阶段为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所述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的分压气氛为高纯氮气,分压压力为5~20mbar,所述分压烧结结束后Ti(C,N)基金属陶瓷随炉冷却至室温。
在此,如表1所述,本实施例优选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Ti(C,N)为53%,TiC为3%,WC为13%,TaNbC为8%,Mo2C为6.5%,Cr3C2为0.5%,Co为7%,Ni为6%,Co-Rh-Os中间合金为3%。所述中间合金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所述Rh为25%,Os为15%,Co为余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以Co、Rh、Os为原料,按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Ti(C,N)粉的平均粒度为0.8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平均粒度为10μm,Co粉、Ni粉的平均粒度为1.1μm,所述其它粉体的平均粒度小于5μm;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其中球料比为10∶1,转速为56rpm,球磨时间为48h,球磨气氛为氩气,成型剂为石蜡;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460Mpa,得到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主要由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组成;负压脱蜡阶段为室温至600℃,平均升温速率为3℃/min,在升温至2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350℃时保温120分钟,升温至4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550℃时保温60分钟,升温至600℃时保温30分钟;真空烧结阶段为600℃至1120℃;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1100℃至1330℃,此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40mbar;液相烧结温度为1480℃,保温50分钟;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1480℃到降温至135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8mbar。
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密度为6.76g/cm3,致密度为99.7%,维氏硬度(HV30)为1688,断裂韧性为15MPa·ml/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Ti(C,N)为55%,TiC为1.5%,WC为12%,TaNbC为8%,Mo2C为7%,Cr3C2为0.5%,Co为8%,Ni为5.5%,Co-Rh-Os中间合金为2.5%。所述中间合金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所述Rh为25%,Os为10%,Co为余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以Co、Rh、Os为原料,按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Ti(C,N)粉的平均粒度为0.8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平均粒度为10μm,Co粉、Ni粉的平均粒度为1.1μm,所述其它粉体的平均粒度小于5μm;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其中球料比为8∶1,转速为56rpm,球磨时间为80h,球磨气氛为氩气,成型剂为石蜡;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436Mpa,得到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主要由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组成;负压脱蜡阶段为室温至600℃,平均升温速率为3℃/min,在升温至2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350℃时保温120分钟,升温至4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550℃时保温60分钟,升温至600℃时保温30分钟;真空烧结阶段为600℃至1120℃;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1100℃至1330℃,此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40mbar;液相烧结温度为1480℃,保温50分钟;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1480℃到降温至135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8mbar。
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密度为6.73g/cm3,致密度为99.2%,维氏硬度(HV30)为1676,断裂韧性为14MPa·ml/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Ti(C,N)为51%,TiC为2%,WC为15%,TaNbC为6%,Mo2C为8%,Cr3C2为0.5%,Co为8%,Ni为7%,Co-Rh-Os中间合金为2.5%。所述中间合金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所述Rh为30%,Os为15%,Co为余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以Co、Rh、Os为原料,按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Ti(C,N)粉的平均粒度为0.8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平均粒度为10μm,Co粉、Ni粉的平均粒度为1.1μm,所述其它粉体的平均粒度小于5μm;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其中球料比为8∶1,转速为56rpm,球磨时间为80h,球磨气氛为氩气,成型剂为石蜡;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460Mpa,得到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主要由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组成;负压脱蜡阶段为室温至600℃,平均升温速率为3℃/min,在升温至2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350℃时保温120分钟,升温至4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550℃时保温60分钟,升温至600℃时保温30分钟;真空烧结阶段为600℃至1120℃;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1100℃至1330℃,此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20mbar;液相烧结温度为1480℃,保温60分钟;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1480℃到降温至120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20mbar。
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密度为6.72g/cm3,致密度为99.2%,维氏硬度(HV30)为1654,断裂韧性为12MPa·ml/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Ti(C,N)为53%,TiC为3%,WC为13%,TaNbC为8%,Mo2C为6.5%,Cr3C2为0.5%,Co为7%,Ni为6%,Co-Rh-Os中间合金为3%。所述中间合金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所述Rh为25%,Os为15%,Co为余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以Co、Rh、Os为原料,按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Ti(C,N)粉的平均粒度为0.8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平均粒度为10μm,Co粉、Ni粉的平均粒度为1.1μm,所述其它粉体的平均粒度小于5μm;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其中球料比为10∶1,转速为56rpm,球磨时间为48h,球磨气氛为氩气,成型剂为石蜡;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460Mpa,得到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主要由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组成;负压脱蜡阶段为室温至600℃,平均升温速率为3℃/min,在升温至2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350℃时保温120分钟,升温至4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550℃时保温60分钟,升温至600℃时保温30分钟;真空烧结阶段为600℃至1120℃;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1100℃至1330℃,此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60mbar;液相烧结温度为1480℃,保温50分钟;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1480℃到降温至130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5mbar。
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密度为6.74g/cm3,致密度为99.4%,维氏硬度(HV30)为1667,断裂韧性为13MPa·ml/2。
对比例1
该对比例提供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Ti(C,N)为53%,TiC为3%,WC为13%,TaNbC为8%,Mo2C为6.5%,Cr3C2为0.5%,Co为8.8%,Ni为6%,Rh为0.75%,Os为0.45%。其中Rh和Os以单质形式加入。
本对比例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以Co、Rh、Os为原料,按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Ti(C,N)粉的平均粒度为0.8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平均粒度为10μm,Co粉、Ni粉的平均粒度为1.1μm,所述其它粉体的平均粒度小于5μm;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其中球料比为10∶1,转速为56rpm,球磨时间为48h,球磨气氛为氩气,成型剂为石蜡;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460Mpa,得到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主要由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组成;负压脱蜡阶段为室温至600℃,平均升温速率为3℃/min,在升温至2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350℃时保温120分钟,升温至4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550℃时保温60分钟,升温至600℃时保温30分钟;真空烧结阶段为600℃至1120℃;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1100℃至1330℃,此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40mbar;液相烧结温度为1480℃,保温50分钟;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1480℃到降温至135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8mbar。
经检测,本对比例所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密度为6.74g/cm3,致密度为99.4%,维氏硬度(HV30)为1674,断裂韧性为10MPa·ml/2。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Ti(C,N)为55%,TiC为2%,WC为12%,TaNbC为7%,Mo2C为6%,Cr3C2为1%,Co为9%,Ni为7%,Rh为0.6%,Os为0.4%。其中Rh和Os以单质形式加入。
本对比例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以Co、Rh、Os为原料,按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Ti(C,N)粉的平均粒度为0.8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平均粒度为10μm,Co粉、Ni粉的平均粒度为1.1μm,所述其它粉体的平均粒度小于5μm;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其中球料比为10∶1,转速为56rpm,球磨时间为80h,球磨气氛为氩气,成型剂为石蜡;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压制压力为480Mpa,得到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主要由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组成;负压脱蜡阶段为室温至600℃,平均升温速率为3℃/min,在升温至2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350℃时保温120分钟,升温至450℃时保温90分钟,升温至550℃时保温60分钟,升温至600℃时保温30分钟;真空烧结阶段为600℃至1120℃;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1100℃至1330℃,此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分压压力为40mbar;液相烧结温度为1480℃,保温50分钟,烧结结束后随炉冷却。
经检测,本对比例所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密度为6.71g/cm3,致密度为99.1%,维氏硬度(HV30)为1652,断裂韧性为8MPa·ml/2。
表1实施例、对比例的主要制备工艺参数和物理力学性能对比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Ti(C,N)基金属陶瓷,其特征在于:其以Ti(C,N)、TiC、WC、TaNbC、Mo2C和Cr3C2为硬质相,以Co、Ni为粘结相,以Co-Rh-Os中间合金为添加剂;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
Ti(C,N) 45~60%,
TiC 1~5%,
WC 12~18%,
TaNbC 6~12%,
Mo2C 5~12%,
Cr3C2 0.3~1%,
Co 6~11%,
Ni 3~8%,
中间合金 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合金的组成组分以重量百分数为计为:
Rh 10~30%,
Os 5~15%,
Co 55~75%。
3.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间合金粉末;
步骤二、将Ti(C,N)粉、TiC粉、WC粉、TaNbC粉、Mo2C粉、Cr3C2粉、Co粉、Ni粉,以及步骤一制得的中间合金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配料所得的原料添加成型剂后球磨混合均匀,并喷雾干燥制粒;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料模压成型,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Ti(C,N)基金属陶瓷压坯进行气氛烧结,获得Ti(C,N)基金属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制备中间合金粉末时,以Co、Rh、Os为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为10~30%的Rh、5~15%的Os、余量为Co进行配料,采用熔炼法制备得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将所述Co-Rh-Os中间合金熔体采用水雾化法制成Co-Rh-Os中间合金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Ti(C,N)中的摩尔碳氮比为:C:N=1:1;所述TaNbC为钽铌固溶体,其中,TaC与NbC的质量百分比为80%:20%;Ti(C,N)粉的粒度小于1μm,中间合金粉末的粒度小于10μm,Co粉、Ni粉的粒度小于1.3μm,所述其它粉体的粒度小于5μ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球磨混料的球料比为6:1~12:1,转速为52~80rpm,球磨时间为45~90h,球磨气氛为氩气;其中,成型剂为石蜡或PEG。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模压成型的压制压力为350~680Mpa。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所述气氛烧结为多阶段多气氛烧结;所述多阶段多气氛烧结包括负压脱蜡阶段+真空烧结阶段+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液相烧结阶段+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分压烧结阶段为在1100~1330℃固相烧结阶段采用氩气分压烧结,其中分压压力为10~60mbar。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分压烧结阶段为从液相烧结结束到降温至1250~1350℃过程中采用氮气分压烧结,其中,分压压力为5~20mbar。
CN201711080421.XA 2017-11-06 2017-11-06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881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0421.XA CN107881389B (zh) 2017-11-06 2017-11-06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0421.XA CN107881389B (zh) 2017-11-06 2017-11-06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1389A true CN107881389A (zh) 2018-04-06
CN107881389B CN107881389B (zh) 2019-06-25

Family

ID=61779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0421.XA Active CN107881389B (zh) 2017-11-06 2017-11-06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138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2361A (zh) * 2018-06-11 2018-10-12 顾亚新 一种高强度高硬度陶瓷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9022991A (zh) * 2018-10-19 2018-12-18 株洲卓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Ti,La)(C,N)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8196A (zh) * 2018-11-30 2019-02-15 肖水清 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94969A (zh) * 2018-12-26 2019-04-30 株洲卓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预合金粉末及添加预合金粉末的TiCN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8830A (zh) * 2019-08-28 2019-11-05 三峡大学 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及其碳平衡控制方法
CN111500913A (zh) * 2020-03-25 2020-08-07 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模用碳氮化钛金属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779449A (zh) * 2020-12-24 2021-05-11 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结构用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231815A (zh) * 2021-12-31 2022-03-25 技锋精密刀具(马鞍山)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陶瓷薄片圆刀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CN114525439A (zh) * 2021-12-29 2022-05-24 中南大学 表层缺立方相含锇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4335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四川大学 稀土合金粉末改性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6492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表面选择性金属化方法和一种陶瓷及其应用
CN104294072A (zh) * 2014-09-21 2015-01-2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梯度硬质合金/金属陶瓷的快速制备方法
CN105074029A (zh) * 2013-02-11 2015-11-18 六号元素有限责任公司 烧结碳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492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表面选择性金属化方法和一种陶瓷及其应用
CN102534335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四川大学 稀土合金粉末改性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4029A (zh) * 2013-02-11 2015-11-18 六号元素有限责任公司 烧结碳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4072A (zh) * 2014-09-21 2015-01-2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梯度硬质合金/金属陶瓷的快速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2361A (zh) * 2018-06-11 2018-10-12 顾亚新 一种高强度高硬度陶瓷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8642361B (zh) * 2018-06-11 2020-04-17 潮安县联兴源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硬度陶瓷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9022991A (zh) * 2018-10-19 2018-12-18 株洲卓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Ti,La)(C,N)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8196A (zh) * 2018-11-30 2019-02-15 肖水清 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94969A (zh) * 2018-12-26 2019-04-30 株洲卓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预合金粉末及添加预合金粉末的TiCN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8830A (zh) * 2019-08-28 2019-11-05 三峡大学 一种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及其碳平衡控制方法
CN111500913A (zh) * 2020-03-25 2020-08-07 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模用碳氮化钛金属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779449A (zh) * 2020-12-24 2021-05-11 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结构用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525439A (zh) * 2021-12-29 2022-05-24 中南大学 表层缺立方相含锇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31815A (zh) * 2021-12-31 2022-03-25 技锋精密刀具(马鞍山)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陶瓷薄片圆刀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1389B (zh)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1389B (zh) Ti(C,N)基金属陶瓷及用于制备其的制备方法
US10272497B2 (en) Cladded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1378885B (zh) 一种具有表层富粘结相梯度结构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384541A1 (en) Methods of making metal matrix composite and alloy articles
CN102134689B (zh) 处理纳米结构铁素体合金的方法和由其制造的制品
Kumagai et al. Influence of chlorine on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iAl M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JP6282288B2 (ja) クロム窒化物を含有する溶射用粉末の製造方法
JP2000297365A (ja) AlTi系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耐摩耗性AlTi系合金硬質皮膜並びに同皮膜の形成方法
JP2009074173A (ja) 超硬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642361B (zh) 一种高强度高硬度陶瓷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4032153B (zh) 一种高强韧微晶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5063394B (zh) 一种钛或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396233A (zh) 具有改进的可压缩性和生坯强度的硬质粉末颗粒
Aramian et al. A review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iC and Ti (C, N) based cermets
CN113151724B (zh) 一种采用氧化料制备双性能DP- Ti(C,N)金属陶瓷的方法
Šuštaršič et al. Vacuum sintering of water-atomised HSS powders with MoS2 additions
JP2003205352A (ja) 溶融金属に対して優れた耐食性、耐摩耗性を有する焼結合金からなる溶融金属用部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機械構造部材
JPH08104969A (ja) 溶射用セラミックス・金属複合粉末、溶射被膜及び溶射被膜の形成方法
CN111575599A (zh) 一种沉淀强化型高温钢结硬质合金及制备方法
WO2013093847A2 (en) A method for sintering metal-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CN101429607B (zh) 特种颗粒增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6202787B2 (ja) モリブデン耐熱合金、摩擦攪拌接合用工具、および製造方法
Zhang et al. The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48Al–2Cr–2Nb by a small addition of Sn–Al powder
JP2006342374A (ja) 金属及び合金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4409067B2 (ja) 溶融金属に対する耐食性に優れた溶融金属用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0

Address after: 412000 workshop C-4, No. 9, Zhongda Road, Liyu street,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zhou keleno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000 building 4-A, Zone C, Zhongda Road auto parts Park,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ZHOU KELITE NEW MATERIAL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