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5808A - 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5808A
CN107875808A CN201711035793.0A CN201711035793A CN107875808A CN 107875808 A CN107875808 A CN 107875808A CN 201711035793 A CN201711035793 A CN 201711035793A CN 107875808 A CN107875808 A CN 107875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treatment
housing
emission
cor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57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Dinghu Sandalwoo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Dinghu Sandalwoo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Dinghu Sandalwoo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Dinghu Sandalwoo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57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58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7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580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6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oving adsorbents, e.g. rotating b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和废气处理芯条,所述壳体为圆柱状,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状导轨,所述环状导轨的中心轴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平行;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一端面设置有环状凸条,所述端面为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垂直于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中心轴的侧面;所述环状凸条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环状导轨的形状和面积对应;所述环状凸条在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的位置与所述环状导轨在所述壳体中的位置对应;所述环状凸条和所述环状凹槽相嵌套;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用于沿所述环状凹槽所对应的路径旋转。本发明能避免在废气处理装置长时间工作后出现无法对部分废气进行处理的现象。

Description

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废气处理装置一般装配于工厂中,与工厂中的器械设备的排气管连接,传统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该排气管接收废气,并对该废气进行处理。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废气具有不同的质量,因此,部分废气会下沉,部分废气会上浮。
传统的废气处理装置中的废气处理部件一般固定不动,因此,在长时间工作后,传统的废气处理装置中的废气处理部件会丧失对部分废气的敏感度(处理能力),从而导致无法对该废气进行处理。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能避免在废气处理装置长时间工作后出现无法对部分废气进行处理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和废气处理芯条,所述壳体为圆柱状,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状导轨,所述环状导轨的中心轴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平行;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一端面设置有环状凸条,所述端面为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垂直于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中心轴的侧面;所述环状凸条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环状导轨的形状和面积对应;所述环状凸条在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的位置与所述环状导轨在所述壳体中的位置对应;所述环状凸条和所述环状凹槽相嵌套;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用于沿所述环状凹槽所对应的路径旋转;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环绕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中心轴;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齿轮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齿槽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机用于通过所述齿槽和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转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口用于接收待废气处理芯条处理的废气。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气口用于输出经过废气处理芯条处理的废气。
优选地,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口构件和第二接口构件;所述第一接口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气口处,所述第二接口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气口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构件具有第一卡设部,所述第二接口构件具有第二卡设部;所述第一卡设部与所述第一通气口相卡设,所述第二卡设部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卡设。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构成。
优选地,所述前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外螺纹部分,所述后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内螺纹部分,所述外螺纹部分和所述内螺纹部分相匹配。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能避免在废气处理装置长时间工作后出现无法对部分废气进行处理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接口构件的第一卡设部与第一通气口相卡设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接口构件的第一卡设部与第一通气接口相卡设的状态的截面图。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1、废气处理芯条102和支撑构件,所述壳体为圆柱状,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状导轨,所述环状导轨的中心轴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平行。
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一端面设置有环状凸条,所述端面为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垂直于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中心轴的侧面。
所述环状凸条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环状导轨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所述环状凸条在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的位置与所述环状导轨在所述壳体中的位置对应。
所述环状凸条和所述环状凹槽相嵌套。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用于沿所述环状凹槽所对应的路径旋转。
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槽107,所述齿槽环绕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中心轴。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电机108和齿轮109,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齿轮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齿槽接触。
所述电机用于通过所述齿槽和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转动。
所述废气处理芯条包括活性炭颗粒。
所述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
所述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所述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通气接口103和第二通气接口104。
所述第一通气接口用于接收待废气处理芯条处理的废气,所述第二通气接口用于输出经过废气处理芯条处理的废气。
所述第一通气接口和所述第二通气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口构件105和第二接口构件106,所述第一接口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气接口处,所述第二接口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气接口处。
所述第一接口构件具有第一卡设部201,所述第二接口构件具有第二卡设部。
所述第一卡设部与所述第一通气接口相卡设,所述第二卡设部与所述第二通气接口相卡设。
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部、第二开关部、螺旋弹簧、芯槽、尾塞、接头圆筒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接头圆筒部、连接管部。
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构成。所述前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外螺纹部分,所述后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内螺纹部分,所述外螺纹部分和所述内螺纹部分相匹配。
通过旋转(旋扭)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所述外螺纹部分和所述内螺纹部分将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连接为所述壳体,或者,所述外螺纹部分和所述内螺纹部分将所述壳体分离成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
通过将所述壳体分离成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可以实现对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进行更换。
第一开关部包括筒体。所述第一开关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均设置于所述后壳体处。
此外,第二开关部沿着形成在壳体的后部中的引导槽滑动,并且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后端插入到各个第二开关部的远端。用于恢复第二开关部的螺旋弹簧容纳在壳体中,螺旋弹簧的一端被所述壳体锁定,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部接合并且锁定到第二开关部的尖端。
所述第二开关部用于接收操作者的按压动作,并根据所述按压动作允许废气处理芯条从壳体的前端开口部处进出。
通过按压所述第二开关部,可以从壳体的前端开口部取出废气处理芯条的前端部。
通过按压除了所选择的第二开关部之外的其它第二开关部,所选择的废气处理芯条的尖端可以存储(回收)在壳体中。
所述芯槽具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芯槽的侧壁。
所述后壳体中容纳有与螺旋弹簧组装的第二开关部和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用于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方向滑动。
所述可移动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的第一开关部和所述壳体内的螺旋弹簧的推动操作之后向前移动。
所述筒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芯槽容纳在筒体中,尾塞固定到所述筒体的后端,所述芯槽通过形成在尾塞中的孔插入到所述筒体中。
所述芯槽的前端压合到接头圆筒部的后端侧。在接头圆筒部的后端侧形成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分割狭缝。在接头圆筒部的中间形成有阶梯式驱动部。第一弹簧设置在接头圆筒部的前侧的外周,第二弹簧设置在接头圆筒部的后侧的外周。在接头圆筒部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弹簧容纳管部,并且在接头圆筒部与所述弹簧容纳管部之间配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机构单元和操作单元,机构单元包括弹簧容纳管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卡盘部分,离合器环,连接管部,接头圆筒部和推进器。操作单元包括筒体,芯槽和重物。
第一弹簧的前端由在第一弹簧的前端和离合器环之间延伸的连接管部的后端支撑,第一弹簧的后端由弹簧容纳管部支撑。并且第一弹簧的后端与从弹簧容纳管部的内壁表面突出的环形分隔壁接触。第二弹簧的前端抵靠分隔壁,第二弹簧的后端与形成在接头圆筒部的最后端的爪部卡合,并与所述爪部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推动向后延伸的卡盘部分。所述筒体被压入所述弹簧容纳管部中,并且所述筒体的前端抵靠弹簧容纳管部的分隔壁。
设置在弹簧容纳管部的内侧并与第一弹簧的前端抵接的连接管部的后侧配置在弹簧容纳管部与接头圆筒部之间。连接管部的前端经由废气处理装置的螺纹联接部与推进器的后端接合。
在弹簧容纳管部的前端侧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移动限制孔。
在连接管部的后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插入到通过弹簧容纳管部在轴线方向延伸的移动限制孔的突出部分。移动限制孔在推动操作第一开关部时调节筒体相对于推进器的移动范围。
在弹簧容纳管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在前端开口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狭缝。在突出部分中形成有用于便于进入弹簧容纳管部的倾斜导向表面。
接头圆筒部的前端与卡盘部分的后端嵌合。接头圆筒部的阶梯式驱动部设置在弹簧容纳管部中的分隔壁的前面,并且驱动部通过分隔壁的向前运动而接合。在推进器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限制离合器环向前移动的阶梯部,在推进器的前端侧容纳有橡胶制的断路器。
当筒体通过第一开关部的推动操作沿轴线的方向前进时,废气处理芯条的推进器锁定在壳体的前端开口部的周边,并防止推进器的进一步前进。
弹簧容纳管部被第一弹簧的恢复力向后方推压,接头圆筒部被第二弹簧的作用力向后方推压,卡盘部分向后移动。当卡盘部分向后移动时,离合器环装配到卡盘部分的前端的外周。
筒体具有安装在弹簧容纳管部上的前端。这种构造便于在制造时单独地管理机构单元和操作单元,并且在组装工作中,仅需要从弹簧容纳管部的后部安装筒体的前端。因此,可以提高组装的效率。
连接管部具有能够从移动限制孔插入的连接件。连接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外形稍微小于移动限制孔的外形的细长件主体。连接件从上方装配到形成在连接管部中的容纳部分中。
通过采用连接件,仅通过形成在弹簧容纳管部中的移动限制孔将连接件插入到容纳部分中,而不强制地扩大弹簧容纳管部的直径,连接管部的突出部分可以容易地设置在移动限制孔中。
此外,引线槽的前端不会压合到接头圆筒部的后端侧。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防止接头圆筒部的后端侧的直径减小的加强管在与分割狭缝对应的位置压合到接头圆筒部的后端侧。
在废气处理装置中,容纳在筒体中的重物用于在轴线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来自后侧的重物的夹持力用于执行与第一开关部的筒体同步地向前推动卡盘部分的操作。
圆柱形的重物设置在筒体和芯槽之间。重物由具有大比重的诸如黄铜的金属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避免在废气处理装置长时间工作后出现无法对部分废气进行处理的现象。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和废气处理芯条,所述壳体为圆柱状,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状导轨,所述环状导轨的中心轴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平行;
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一端面设置有环状凸条,所述端面为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垂直于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中心轴的侧面;
所述环状凸条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环状导轨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所述环状凸条在所述废气处理芯条中的位置与所述环状导轨在所述壳体中的位置对应;
所述环状凸条和所述环状凹槽相嵌套;
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用于沿所述环状凹槽所对应的路径旋转;
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外表面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环绕所述废气处理芯条的中心轴;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
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齿轮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齿槽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用于通过所述齿槽和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废气处理芯条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口用于接收待废气处理芯条处理的废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口用于输出经过废气处理芯条处理的废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口构件和第二接口构件;
所述第一接口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气口处,所述第二接口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气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构件具有第一卡设部,所述第二接口构件具有第二卡设部;
所述第一卡设部与所述第一通气口相卡设,所述第二卡设部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卡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外螺纹部分,所述后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内螺纹部分,所述外螺纹部分和所述内螺纹部分相匹配。
CN201711035793.0A 2017-10-30 2017-10-30 废气处理装置 Withdrawn CN1078758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5793.0A CN107875808A (zh) 2017-10-30 2017-10-30 废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5793.0A CN107875808A (zh) 2017-10-30 2017-10-30 废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5808A true CN107875808A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8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5793.0A Withdrawn CN107875808A (zh) 2017-10-30 2017-10-30 废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758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5471B2 (ja) タング無し螺旋状コイルインサート抜取り工具
US20170129092A1 (en) Power tool
CN110052657A (zh) 一种管道内部切割系统
CN106887774A (zh) 一种环保除尘装置
CN105082043A (zh) 一种半自动送钉电动螺丝刀
CN103280666A (zh) 水下分离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
CN106885151B (zh) 一种led灯
CN107875808A (zh) 废气处理装置
CN107827196A (zh) 废水处理装置
CN107866131A (zh) 废气处理设备
CN107651807A (zh) 废水处理设备
CN109058316A (zh) 减速箱传动分离机构
EP1285711A2 (en) Cutter holder for cutting metal-working machine
CN107916967A (zh)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CN107218536A (zh) 一种新型led灯
CN107670350A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8768499A (zh) 一种民用航空卫星通信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86028B (zh) 一种输电线路线缆防脱落接线插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7673526A (zh) 净水器
KR100676610B1 (ko) 베벨링머신
CN201573178U (zh) 电锤
CN208900573U (zh) 减速箱传动分离机构
CN220448120U (zh) 一种泳池清洁车的换向结构
CN108418033A (zh) 一种电力线接入设备
CN104148679A (zh) 一种数控机床主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