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1597B -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1597B
CN107871597B CN201710527908.1A CN201710527908A CN107871597B CN 107871597 B CN107871597 B CN 107871597B CN 201710527908 A CN201710527908 A CN 201710527908A CN 107871597 B CN107871597 B CN 107871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coil
liquid
cooling
valve
vacuum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79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1597A (zh
Inventor
王伟
王毅
史忠山
向军
吕松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i 1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i 1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i 1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i 1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279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159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1715 priority patent/WO20190008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871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1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1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1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6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he insulation forming channels for circulation of the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Containers, Films, And Cooling For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绝缘冷却液的储液槽、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电磁线圈冷却管路、以及液体驱动装置;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包括位于储液槽内并用于浸没在所述外置绝缘冷却液中的电磁线圈、第一散热器、以及第二散热器;该电磁线圈设置有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所述液体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真空罐、用于对真空罐抽气的抽气装置;所述真空罐设有入液口、排液口、以及出气口;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其中一端形成为第一端,并与液压缸的出液口连通。本发明可提高电磁线圈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线圈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线圈在通电时会产生磁场,而在产生磁场的同时,也会产生热量,尤其是电磁线圈应用于激光驱动的质子医疗范围中的强磁场重频磁体时,单次通电加载,可产生10T以上强磁场,但是由于电磁线圈电阻的存在,而产生强磁场就需要其强大的电流和密集的绕线,因此电磁线圈在产生强磁场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焦耳热,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将会使线圈温度升高,增加线圈的电阻,在下一次加载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降低磁场强度,所以这些热量必须排出。而目前,主要将电磁线圈浸泡在绝缘冷却液内而进行冷却,但冷却效果较差,从而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通过采用储液槽、液体驱动装置、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结合设计,并通过将液体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缸、真空罐、抽气装置,可利用液压缸与真空罐之间的压差,以促使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而可使内置绝缘冷却液经过电磁线圈的冷却通道对电磁线圈进行冷却,而且,通过将电磁线圈设置于储液槽内,在使用时,使得电磁线圈可浸在储液槽内的外置绝缘冷却液中,而可利用外置绝缘冷却液对电磁线圈外部进行冷却,因而,可实现电磁线圈的双重冷却,能大大提高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绝缘冷却液的储液槽、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电磁线圈冷却管路、以及用于驱动内置绝缘冷却液流动以使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液体驱动装置;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包括位于储液槽内并用于浸没在所述外置绝缘冷却液中的电磁线圈、第一散热器、以及第二散热器;该电磁线圈设置有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散热器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所述液体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真空罐、用于对真空罐抽气的抽气装置;所述真空罐设有入液口、排液口、以及出气口;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其中一端形成为第一端,并与液压缸的出液口连通;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另一端形成为第二端,且真空罐的入液口与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二端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且该第一阀门用于控制真空罐的入液口和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第二端的连通或隔离;所述真空罐的出气口与抽气装置的进气端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且该第二阀门用于控制真空罐的出气口和抽气装置进气端的连通或隔离;所述液压缸的进液口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进入,且该电磁线圈冷却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真空罐的排液口开闭的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液压缸的进液口开闭的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包括设有腔室的缸体、活塞;所述缸体的顶部设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活塞包括位于腔室内的活塞主体部,所述活塞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与腔室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活塞主体部的外侧壁与腔室的内侧壁滑动且液密封配合;缸体的底部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缸体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腔室内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为液压缸的出液口,第二通孔形成为液压缸的进液口;所述活塞主体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下方,且活塞主体部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驱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真空泵。
进一步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还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设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流道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连通腔与冷却通道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形成为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设有第二连通腔,所述第二流道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通腔与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形成为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外置绝缘冷却液、内置绝缘冷却液均为液氮、液氢、液氦、液态二氧化碳、或者氟利昂。
进一步地,电磁线圈包括导线,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导线上,并沿着该导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储液槽的顶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罐的排液口朝向于储液槽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均为开关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均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入液口设置在真空罐的底部,排液口设置在真空罐的底部,出气口设置在真空罐的顶部;所述真空罐具有空腔,所述入液口、排液口、出气口均贯穿空腔的内壁。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采用储液槽、液体驱动装置、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结合设计,并通过将液体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缸、真空罐、抽气装置,可利用液压缸与真空罐之间的压差,以促使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而可使内置绝缘冷却液经过电磁线圈的冷却通道对电磁线圈进行冷却,而且,通过将电磁线圈设置于储液槽内,在使用时,使得电磁线圈可浸在储液槽内的外置绝缘冷却液中,而可利用外置绝缘冷却液对电磁线圈外部进行冷却,因而,可实现电磁线圈的双重冷却,能大大提高冷却效果,并提高冷却效率,同时,通过利用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还可将内置绝缘冷却液的热量散发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中:10、储液槽;20、电磁线圈;21、冷却通道;50、液体驱动装置;51、液压缸;52、缸体;53、活塞;54、抽气装置;55、真空罐;61、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62、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63、第一散热器;64、第二散热器;71、第一阀门;72、第三阀门;73、第二阀门;74、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绝缘冷却液的储液槽10、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电磁线圈冷却管路、以及用于驱动内置绝缘冷却液流动以使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液体驱动装置50;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包括位于储液槽10内并用于浸没在外置绝缘冷却液中的电磁线圈20、第一散热器63、以及第二散热器64;该电磁线圈20设置有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21;所述第一散热器63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散热器64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冷却通道2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液体驱动装置50包括液压缸51、真空罐55、用于对真空罐55抽气的抽气装置54;真空罐55设有入液口、排液口、以及出气口;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其中一端形成为第一端,并与液压缸51的出液口连通;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另一端形成为第二端,且真空罐55的入液口与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二端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71,且该第一阀门71用于控制真空罐55的入液口和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第二端的连通或隔离;真空罐55的出气口与抽气装置54的进气端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73,且该第二阀门73用于控制真空罐55的出气口和抽气装置54进气端的连通或隔离;液压缸51的进液口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进入,且该电磁线圈冷却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真空罐55的排液口开闭的第三阀门72、用于控制液压缸51的进液口开闭的第四阀门74。
在使用时,可利用抽气装置54对真空罐55进行抽气,使真空罐55处于真空状态,之后,抽气装置54停止工作,关闭第二阀门73,然后打开第一阀门71,此时,真空罐55的入液口和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第二端处于连通状态,并通过液压缸51活塞的朝下移动,而在液压缸51与真空罐55的压差作用下可促使内置绝缘冷却液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往真空罐55的入液口流入,待真空罐55内呈正压状态之后,开启第三阀门72,此时,真空罐55的排液口处于敞开状态,真空罐55内的内置绝缘冷却液可经排液口排出,当电磁线圈20冷却到目标温度后,关闭第一阀门71,此时,真空罐55的入液口和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第二端处于隔离状态,内置绝缘冷却液无法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继续往真空罐55的入液口流入,而待真空罐55内的内置绝缘冷却液经排液口排尽后,关闭第三阀门72,打开第二阀门73,抽气装置54开始抽气,同时,打开第四阀门74,往液压缸51的进液口内补充内置绝缘冷却液,然后以此方式不断循环工作,从而使得内置绝缘冷却液可流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对电磁线圈20进行冷却,而且,由于电磁线圈20位于储液槽10内,在使用时,使得电磁线圈20可浸在储液槽10内的外置绝缘冷却液中,而可利用外置绝缘冷却液对电磁线圈20外部进行冷却,因而,可对电磁线圈20进行双重冷却,能大大提高冷却效果,并提高冷却效率。在内置绝缘冷却液在电磁线圈冷却管路流动过程中,还可利用第一散热器63、第二散热器64将内置绝缘冷却液的热量散发出去。
进一步地,液压缸51包括设有腔室的缸体52、活塞53;缸体52的顶部设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活塞53包括位于腔室内的活塞主体部,活塞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与腔室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活塞主体部的外侧壁与腔室的内侧壁滑动且液密封配合;缸体52的底部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缸体52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腔室内侧壁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形成为液压缸51的出液口,第二通孔形成为液压缸51的进液口;活塞主体部位于第一开口下方,且活塞主体部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驱动杆。而通过将液压缸51采用上述结构,可降低成本。其中,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人工手动带动驱动杆运动,以带动活塞53运动。当然,也可利用外部的驱动装置(例如直线电机、旋转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的配合、旋转电机和滑块连杆机构的配合,或其他)驱动驱动杆直线运动,以带动活塞53运动。
具体的,抽气装置54可为真空泵等各种现有的抽气装置。
进一步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还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61、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62;第一散热器63通过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61与电磁线圈20连接;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61设有第一连通腔,第一流道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连通腔与冷却通道21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形成为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一端;第二散热器64通过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62与电磁线圈20连接;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62设有第二连通腔,第二流道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通腔与冷却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形成为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二端。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制作。
具体的,第一散热器63、以及第二散热器64均位于储液槽10内,并均用于浸没在外置绝缘冷却液中,以使得第一散热器63、以及第二散热器64可将热量散发在外置绝缘冷却液中。
外置绝缘冷却液、内置绝缘冷却液均为液氮、液氢、液氦、液态二氧化碳、或者氟利昂等现有的绝缘冷却液。
根据公知常识,电磁线圈2一般包括有导线,并在电磁线圈20工作时,主要通过导线通电而产生磁场,因而,热量主要集中在导线上。而本发明的改进点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21设置在导线上(如图2、3所示)。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内置绝缘冷却液直接与导线直接接触冷却,能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具体的,冷却通道21可设置在导线的中心部位上。
进一步地,储液槽10的顶部具有第二开口;真空罐55的排液口朝向于储液槽10的第二开口,而使得从真空罐55排出的内置绝缘冷却液可回流至储液槽10内,而对电磁线圈20进行浸渍,从而可节省资源。
第一阀门71、第三阀门72、第二阀门73、第四阀门74均为开关阀,例如,可采用电磁阀等。在实际安装时,所述第三阀门72可直接或通过管道与真空罐55的排液口相连,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三阀门72设置在排液口内,第四阀门74可直接或通过管道与液压缸51的进液口相连,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四阀门74设置在液压缸51的进液口内。
具体的,所述入液口设置在真空罐55的底部,排液口设置在真空罐55的底部,出气口设置在真空罐55的顶部;所述真空罐55具有空腔,所述入液口贯穿空腔的内壁,以方便于液体经入液口流向空腔;排液口贯穿空腔的内壁,以方便于空腔的液体从排液口排出,出气口贯穿空腔的内壁,以方便于空腔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绝缘冷却液的储液槽、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电磁线圈冷却管路、以及用于驱动内置绝缘冷却液流动以使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液体驱动装置;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包括位于储液槽内并用于浸没在所述外置绝缘冷却液中的电磁线圈、第一散热器、以及第二散热器;该电磁线圈设置有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散热器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所述液体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真空罐、用于对真空罐抽气的抽气装置;所述真空罐设有入液口、排液口、以及出气口;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其中一端形成为第一端,并与液压缸的出液口连通;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另一端形成为第二端,且真空罐的入液口与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二端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且该第一阀门用于控制真空罐的入液口和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第二端的连通或隔离;所述真空罐的出气口与抽气装置的进气端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且该第二阀门用于控制真空罐的出气口和抽气装置进气端的连通或隔离;所述液压缸的进液口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进入,且该电磁线圈冷却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真空罐的排液口开闭的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液压缸的进液口开闭的第四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包括设有腔室的缸体、活塞;所述缸体的顶部设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活塞包括位于腔室内的活塞主体部,所述活塞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与腔室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活塞主体部的外侧壁与腔室的内侧壁滑动且液密封配合;缸体的底部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缸体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腔室内侧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为液压缸的出液口,第二通孔形成为液压缸的进液口;所述活塞主体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下方,且活塞主体部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驱动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为真空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冷却管路还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设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流道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连通腔与冷却通道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形成为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设有第二连通腔,所述第二流道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通腔与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形成为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置绝缘冷却液、内置绝缘冷却液均为液氮、液氢、液氦、液态二氧化碳、或者氟利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包括导线,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导线上,并沿着该导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液槽的顶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罐的排液口朝向于储液槽的第二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均为开关阀。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均为电磁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液口设置在真空罐的底部,排液口设置在真空罐的底部,出气口设置在真空罐的顶部;所述真空罐具有空腔,所述入液口、排液口、出气口均贯穿空腔的内壁。
CN201710527908.1A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Active CN107871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7908.1A CN107871597B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PCT/CN2017/111715 WO2019000803A1 (zh) 2017-06-30 2017-11-17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7908.1A CN107871597B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1597A CN107871597A (zh) 2018-04-03
CN107871597B true CN107871597B (zh) 2023-12-15

Family

ID=6176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7908.1A Active CN107871597B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71597B (zh)
WO (1) WO2019000803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40142U (zh) * 2013-04-07 2013-08-21 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转环感应式湿法强磁选机励磁线圈
CN206961653U (zh) * 2017-06-30 2018-02-02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7903A (en) * 1987-09-08 1989-03-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xide superconductor device
JPH07245024A (ja) * 1994-03-07 1995-09-19 Hitachi Ltd 超電導導体および超電導装置
CN205595177U (zh) * 2016-03-09 2016-09-21 赣州市超越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易散热的新型变压器
CN206100523U (zh) * 2016-10-21 2017-04-12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敞开式液氮自循环快速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40142U (zh) * 2013-04-07 2013-08-21 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转环感应式湿法强磁选机励磁线圈
CN206961653U (zh) * 2017-06-30 2018-02-02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1597A (zh) 2018-04-03
WO2019000803A1 (zh)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2121B (zh) 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CN205036943U (zh) 一种深海采集用内部压力补偿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US1026049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solenoid coil of a solenoid pump
CN107871597B (zh)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CN206961653U (zh)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CN210978043U (zh) 一种水冷散热油缸
CN107871596B (zh)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CN201167011Y (zh) 管形磁场刺激器内冷线圈
CN102331132A (zh) 电磁制冷冰箱
CN206961651U (zh) 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CN214380525U (zh) 一种基于线性马达及紊流的液冷散热器
CN211372969U (zh) 一种湿法工艺制备氟化稀土用真空脱水炉
CN107527703A (zh) 一种磁体强制对流液冷方法及其冷却系统
JP3112484U (ja) 熱交換器の構造
CN213708374U (zh) 一种生物基因检测用试样低温保存装置
CN214422730U (zh) 防变形重型一体化整体底座离子氮化炉
WO2019010904A1 (zh) 电磁线圈液冷系统
CN109653981A (zh) 一种电磁泵
CN212270501U (zh) 一种切带机的切刀驱动机构
WO2019010905A1 (zh) 一种电磁线圈散热系统
CN217224186U (zh) 用于阀体安装的降温装置
CN214063424U (zh) 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磁阀
CN218235667U (zh) 一种低功耗的电磁球阀
CN215568302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调节阀
CN217955624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力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

Assignee: Foshan Jiua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GUANGDONG HI-1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219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lectromagnetic coil cooling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1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2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

Assignee: Guangdong Xijiang Data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GUANGDONG HI-1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219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lectromagnetic coil cooling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1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22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15